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1篇: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育 现代传媒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211-01

一、要强化现代传媒意识,树立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观念

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是一项新生事物。接受新的事物,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是根据统一设置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由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通过某种固定模式来共同完成教与学的活动。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距离拉近,交流方式由“面对面”变成了“点对点”,呈现出明显的互动性、开放性。善于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可以丰富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还可以提高教育效率,加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接近性。因此,必须强化现代传媒意识。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占领意识。现代传媒文化阵地同任何思想阵地一样,如果不用先进文化去占领,低级颓废的精神垃圾就会乘虚而入。在社会信息化的变革中,各种信息广泛交流,使大学生生活学习趋向开放化、多维化。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必须树立强烈的占领意识,用先进文化去占领校园现代传媒文化阵地,使校园现代传媒文化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其次,要树立敢于创新的思想。要注重研究解决新问题,善于把现代传媒信息运用到教育中去,真正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再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充分认清由于现代传媒传播的个性化,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给学生带来的平等感、自由感和身份的虚幻感。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意识,有针对性地搞好思想政治教育。

二、学习现代传媒知识,增强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相一致的能力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对高校教学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教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学工作者真正掌握网络知识、会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较少,对信息化知识不精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不熟悉,致使网络功能难以充分发挥,教育质量和效果不高。因此,要组织学习现代传媒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素质。要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学工作者进行轮训和培训,加强现代传媒学习,填补知识盲区、能力弱项和素质短板,提高教学工作者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领。要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大力提倡在职学习,鼓励教学工作者边工作、边学习,搞好计算机和网络基本知识的普及提高,组织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及运用现代传媒手段的能力。要针对由于虚拟空间的拓展、网络信息的多元,使学生思想和心理更具流向性、多变性、独特性、隐蔽性的特点,把工作触角伸向他们内心世界,善于发现学生思想、性格、心理、情感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切实提高末端执行力。

三、运用现代传媒手段,提高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相统一的技术水平

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使宣传工作与文化工作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但是,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还是传统占据主流。由于技术手段比较落后,从而使有效信息传播缓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善于利用现代传媒快捷、开放、交互等特点,着眼建设先进校园文化。不仅要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还要“进网络、进广播”,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要不断强化利用校园局域网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保障服务的意识,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在网上开设论坛,通过邮件、聊天室、BBS等网上交流手段,了解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思想动态,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疑难问题,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要利用网络便于信息反馈的特征,通过观察教育栏目的点击率、参与讨论的人数和学生的体会交流,评估教育的效果。

第2篇: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学生社团 载体 思想政治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

一、加强社团自身素质建设,完善内部管理

学生社团是由一群志趣相投、有着共同的爱好和目标的同学组织起来的团体。社团成员的自身素质和机构组织管理能力,决定了社团的形象和活动能力。所以,对于社团的内部管理,应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第一,着重提高社员自身素质,以社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带动广大同学素质的提高。以“繁荣校园文化、服务同学、服务社会” 为已任,勤学苦练、积极活动,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第二,完善社团内部管理机制和组织机构。每个社团都应制定本社团的章程和管理制度,明确社团活动的宗旨,增强社员的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促进社团活动的规范化,重视社团领导班子的建设,使得社团各部门协调工作,方向一致,带动整个社团的进展。第三,注重社团内部凝聚力的培养。营造社团成员之间互助共进、相互融洽的氛围,充分培养起富有特色和积极上进的社团文化。

二、学生社团有利于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专业上

社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新途径。社团的成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各种比赛为载体,加强以创新为主体的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可根据专业特点,成立专业型社团。由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职辅导员进行社团的事务性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设专业教师对社团的具体活动进行指导,提供专业知识方面的支持。

三、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增强

当前毕业生普遍存在社会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弱点,学生走向社会后,适应周期长。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大本营和大舞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科研创新活动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向能力素质转化,帮助他们了解社会,提高专业水平,缩短学校教育和社会需要的差距。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学生社团可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深人农村、企业、社区。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培养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观念的多样性、思维的灵活性、认识的新颖性,在奉献才智的过程中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

四、有利于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提高以及知识结构的调整

根据专业特点组建的学生社团,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消化。在第一课堂学习之外,学生加入某一个社团,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社团活动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加入同一个社团的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在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种交叉的相互影响将使每一个学生从社团中受益,自身知识结构也得到了调整。

五、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的成熟和人格的完善

社团在学生心理成熟、人格完善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优秀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当今大学生,心理发展正在走向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亟待提高。事实上,参加社团活动对于大学生释放心理紧张情绪,改变孤僻、自闭的现状,增强自信心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社团内部成员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因此,社团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它能促进大学生政治上的进步,思想上的成熟,人格上的完善,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提高,从而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

六、加强社团活动方向指引,积极探索发展之路

无论是学生社团主管部门,还是社团本身,对于社团的存在和发展都应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从社团成立之初,制定社团章程时,就应当明确办社宗旨及社团活动的范围和方式。高校学生社团应根据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以培养人才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其独立性、主体性、开放性特征,紧跟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逐步使学生社团走向规范化、科技化、高效率、多功能的发展之路,使之成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更深层次的发展,为民族的进步、国家的繁荣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德,曾岚玲,刘茜莹.学生社团在高校育人方面浅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01)

[2] 黄莉,李晓文.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发挥社团育人功能[J].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2010,(09)

第3篇: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本文从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入手,深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和规律,并就此分析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应对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必须全面了解新媒体的内容与特点,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平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战斗力。

一、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一)更新思想

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作为先导,切实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新媒体引起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转变。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新媒体时代对教育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必须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教育经验、掌握新媒体技术、熟悉新媒体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才能从容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二)学习传播学知识,掌握传播学技巧

所谓传播技巧,是指在传播活动中为有效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它是为传播内容、传播谋略服务的。通过运用相应的传播技巧可以将要传播的信息意图传给大学生,对于政治倾向胜、社会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灵活运用传播技巧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十分重要。作为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巧妙利用新媒体优势,增强教育效果。要求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传播学知识,掌握传播学技巧,结合实际特点开展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思想教育,多渠道、多样化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利用新媒体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主动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主渠道

在新媒体环境下,应积极主动利用网络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一是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元融于一体,并且应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实践中,增强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二是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下互动。主动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直播、视频课堂、网络课堂、课题研究等教育内容通过校园网进行传输和覆盖,扩大教育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和辐射面,增强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主动巩固校园网络论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首先,依托校园网建立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情疏导机制。采取"疏堵结合,及时沟通"的办法,通过校园网密切关注大学校园中出现的焦点、难点和疑点,及时作出判断、答复、澄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依托校园网建立一支思想教育工作队。要积极建立一支由教师、辅导员、学生网络管理员、校园网版主、学生干部等组成的思想教育工作队,队伍成员要积极活跃在校园网各个论坛版块中,对于违反国家方针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的错误信息,要及时予以屏蔽或删除;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帖子。

(三)主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手段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建立班级“qq群”,主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扩展到网络中,克服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其次,打造学生班级“博客群”。班级博客是一个班级学生思想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大学生们在班级博客群中可以自由发言,交流学习,分享感受。第三,打造学生班级“短信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手机短信传播信息,即时把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向。如遇突发事件,要及时向学生“短信群”发短信,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正确信息。

三、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以提高大学生运用新媒体的素质为核心的接受策略

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三观”,提高信息筛选、辨别能力。第二,加强新媒体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道德素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良信息无孔不入,时刻影响着大学生。必须加强新媒体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第三,加强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新媒体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以主流文化网站建设为中心的主体策略

新媒体时代,各种网站在客观上成了信息的重要传输者和思想行为的重要影响力量。因此要积极开发和共享信息资源,尽快建设主流文化网站,整体规划,稳步推进。一要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网络上真正实现平等、敏捷、细致的教育交流。二要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支持更多的新闻、宣传、文化机构以及党团组织进入网络,扩展网络优势。三应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开发力度,通过制作、传播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中文思想政治教育软件,让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对网民进行熏陶,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以网络内外联动为中心的技术策略

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应抓住时机地找准切入点,构筑网上网下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 立体交叉网络。传统媒体中,报刊是一种群体的自白形式,它提供群体参与的机会。广播直接、广泛地影响着多数人,给人们展示一种不通过言语交流的世界。电视能提供各种生动的素材,满足视听感官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特别是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匿名性和平等性等优势,组织大学生在网络中进行讨论,或直接利用BBS、E-mail、QQ等与大学生进行在线多向交流和心灵沟通,发挥网络媒体的辐射力、吸引力、影响力、渗透力。

参考文献

第4篇: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全员育人;思想政治;高校体育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员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而体育专业的学生又是学生主体当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主体特点与所存在的问题

1.重专业学习,轻文化基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由于从初中或高中的时候就开始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特别是高中,他们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专业训练上,从整体上来讲因其专业学习的特点使得他们的文化基础水平略低于其他专业同等学历的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专业学习的氛围更加强化,再加上较多的竞技体育和训练以及各种体育实践活动,使得他们更加注重体育技能的训练和提高,而资化了文化课程的学习,对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严重不足。因此,在重视专业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个性突出,但自律能力欠缺。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性格较为外向,待人坦诚,直言快语,重感情、讲义气,追求创新且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由于体育专业学生对各种体育赛事看得多、赛得多,从而也形成了较强的组织能力。个性上突显的积极向上故然难能可贵,但从另一角度来讲,又伴随着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等弱点。在交往中常常因直言快语说话不注意分寸,举止行为不拘小节,感情冲击往往多于理性思考,同时易于受外界环境的刺激从而因哥们义气导致轻纪薄礼的违纪现象。

3.小班授课,形式单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现今高校更多的则是轻育人、重授业。体育专业学生因其专业特点,在授课形式上专业课程多以小班授课,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其他专业相比就更为密切,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因此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在此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从实际出发,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因材施教,坚持思想引导教育与制度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落实这项工作时,要重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兴趣爱好,本着“先疏后导”的原则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因受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而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在抓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除做到因材施教外,更要注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与制度管理相结合,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身立教,德育为先,提高体育专业教师的自身素质。“身教重于言教”,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体育专业课教师,因此,“以身立教”是高校体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工作原则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教师自身的人格完善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师德,要热爱教育事业,才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在知识结构方面,体育教师应正确分析自我,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完善知识体系,由教练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同时还应掌握多项运动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将教学与科研有效地结合起来。现代复合型体育教师还应具有更高的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3.忧学生之所忧,想学生之所想。抓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归根到底就是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指导,对于思想、情感上有瓶颈、情绪波动比较大的学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先耐心聆听、再细致地帮助分析问题;对于家庭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国家助学贷款以及申请国家奖助学金等方式,确保每位贫困大学生都能安心在校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对于有就业压力的学生,除参加学校开展的就业活动外,还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同时根据我校基层型大学的办学理念,鼓励学生扎根基层。

4.依靠学生干部和社团的力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当今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和谐的校园,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培养;而学生干部和各种社团组织是高校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他们最贴近学生且体系完善,覆盖面广,因此,在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自我管理的特有优势。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是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同学起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而作为社团的负责人,更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通过积极组织并开展如校运动会、篮球赛、羽毛球、乒乓球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同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第5篇: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大学生是新媒体技术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新媒体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情况与问题。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探索新媒体技术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一、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的影响

1.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学生所获取的信息不仅量大,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日趋多元化。首先,新媒体信息更为快捷多元。大学生获取第一手信息的时间大大缩短,信息的叙述方式更能调动起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其次,信息形式更为综合多样。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在通过新媒体技术获取信息是饿潜在意识和角色也易发生改变。

2.改变了大学生的交流方式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相比传统媒体环境下他们更喜欢以QQ、电子邮件、微信、博客、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人际间的沟通与交流。他们利用新媒体可以真实地表达情感,甚至自我宣泄。这也造成了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表达观点的随意和偏激。

3.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们开始更多地利用网络搜索功能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虽然可以使大学生的学习形式变得更加灵活、多元,但同时由于缺少专业教师的系统指定,使学生学习缺乏系统性,容易造成大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停留在较为肤浅的感性认识上。也阻碍了大学生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塑造、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4.使大学生的性格塑造发生了变化

新媒体环境具有信息丰富的特点,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信息传播领域,灵活多变且不易控制。丰富多变的信息对大学生不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可能受到巨大冲击。大学生有更多的载体和方式来张扬个性,展现自我。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1.易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影响

新媒体信息的丰富性与多元化,会导致大学生价值冲突更加尖锐化、价值取向更多元化、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存在于新媒体环境中的信息丰富多样、良莠不齐,对于价值观正在变化和发展的大学生来说确实难以辨别真假、好坏。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他们科学的加以引导,使其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突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对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崭新的背景下,面对全新的挑战。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承载和网络信息平台的迅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态也变得丰富多样,由平面化走向立体画、由静态内容变为动态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应不断丰富教育内容,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载体,采用符合大学生群体行为习惯和心理特征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尤其要在认可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探析

1.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在新媒体环境下,应积极主动利用网络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传统教育的单项灌输模式,构建大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依靠和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其次,更新新媒体信息观念,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者水平。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广泛应用,对教育者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作为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巧妙利用新媒体优势,增强教育效果。

2.积极构筑新媒体的资源平台,努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首先,依托校园网建立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情疏导机制。把新媒体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采取“疏堵结合,及时沟通”的办法,通过校园网密切关注大学校园中出现的焦点、难点和疑点,及时做出判断、答复、澄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建立健全校园新媒体信息的监督机制。依托校园网建立一支由教师、辅导员、学生网络管理员、校园网版主、学生干部等组成的思想教育工作队,队伍成员要积极活跃在校园网各个论坛板块中,对于违反国家方针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的错误信息,要及时予以屏蔽或删除;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帖子。

3.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建立班级“QQ群”,主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扩展到网络中,克服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其次,打造学生班级“博客群”。班级博客是一个班级学生思想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第三,打造学生班级“短信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手机短信传播信息,即时把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向。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既可与原有教育方式结合,使其创新发展,也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以满足不同形势、不同阶段、不同群体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新媒体作为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它是一把“双刃剑”,面对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利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发挥新媒体优势,更新观念,积极构筑新媒体的资源平台,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努力把握规律性、注重实效性、提高预见性,把新媒体的功能延伸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上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12号文件.

[2]李卫红.利用网络新媒体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中国网,2009.

[3]王建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4]韩爱妮.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第6篇: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因此一切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工作目标,是现代大学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导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引下会更加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健康的发展,有助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认真搞好三项教育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坚持弘扬主旋律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是我们应该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三者在本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社会主义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升华,我们要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向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

2、职业理想教育

职业理想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钟爱的理想,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用高尚的职业精神来武装自己,用高尚的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职业理想教育就是要教育广大学生要敬重热爱自己选择的职业,要以恭敬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岗位和职业,要以一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态度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以自己的职业为荣, 以做好自己的工作为乐,在工作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和幸福, 要以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创新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3、心理健康教育

要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主导作用,通过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通过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二、深入打造三个平台

1、课程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切实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方法,积极推广名师大班讲授和小班辅导的教学经验,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加强实践教学。努力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教师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活动平台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活的载体,其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精神风貌、文化内涵等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应着力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开展一系列积极向上、活泼新颖、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改变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单一、质量不高的局面,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高雅性,从而使校园文化得到提升和优化。

3、网络平台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需要加强校园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建设专题网站,构筑网络阵地,必须密切关注网上舆情,及时了解和认真分析校园网上动态,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贴文,定期总结论坛上的主要观点,有效引导网上舆论,积极整合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传统媒体资源,丰富网上宣传内容,形成网上合力和正面舆论强势,以努力消除负面影响,积极扩大正面影响。

三、切实抓好三支队伍

1、学工干部队伍

学校要创造条件,加强对于学生工作干部专业化的推进。一方面建立和运行培养教育机制,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学生工作理论研讨和实际调研,使学生工作干部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理论水平。要抓好学生工作干部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努力培养一批又一批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道德修养高,社会责任感强的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队伍

学生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突出以人为本, 就是要尊重、关心和信任学生党员干部,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 必须充分发扬民主, 让学生党员干部以不同形式参与到学生工作中来。其次,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党员干部的需求, 关心他们的发展。再次, 必须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为学生党员干部提供锻炼的舞台。

3、导师队伍

对导师的选任和管理既要有明确的考核遴选标准和程序,又要充分发挥校、院系两级的作用,尤其是院系一级要严格把关。导师也应“能上能下”,克服以往只有年老体衰才退下来的现象。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建立起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考评标准。建立学生向导师定期汇报制度,既要汇报学习科研情况,又要汇报思想状况。在此基础上,院系或教研室(研究室)也要建立导师定期汇报制度。这样可以促使导师将育人工作真正重视起来,又可促进导师间的交流学习。学校各职能部门也要加强对教书育人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把实施教书育人措施落到实处。

第7篇: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方法创新

高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级层,主要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综合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持续多年,相比较,高职学生的社会压力更重,在学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放松,负面因素就会乘虚而入,影响学生的思想发育和良好人格的形成。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分析

1.认识上的误区。这主要来自社会和院校,社会观念认为高职学校就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学好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毕业找个好工作是最终目的。学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没有,也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要学生在校期间不出问题,完成学业就万事大吉了。一般说来,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很难摆上位置,重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比较普遍。

2.学生的思想品德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个性诉求和社会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学生在理想和现实中纠结和挣扎,思想不可避免地在其中迷茫着、变化着、斗争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世界观都是这个时期形成的关键时段,急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答疑解难指点迷津。

3.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不足。高职学生的自卑感、孤独焦躁的情绪时有发生,抱着混日子、混文凭思想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也不感冒。

而我们的思想教育方法却不能有效地跟进,方式的选择过于单一,多以训导、斥责、处理为主要手段。教育方法的陈旧往往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不对称融合,导致学生发生抵触情绪,使师生双方陷入尴尬境地。

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尚不完善。网络的发展带来学生思维的活跃和变化,海量的信息和各种思潮严重地影响着学生世界观的成型和成熟,许多学生的思想偏颇都会透过电脑、手机、电视等现代化传播工具暴露出来。高职院校的人文知识学科都十分重视把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和实践,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却十分欠缺,还没有把它真正地利用起来。

二、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要从高职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高职学生的一般特点和特殊情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实施的方式方法。

(一)课堂教育。利用教材进行系统理论学习,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有个较为系统的认识,结合辅导教材开拓学生的视野。把课堂教学从单纯的理论灌输中解放出来,尽可能采用讨论、问答、专题报告等形式,理论联系实际,重在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二)课外教育。由于思想政治课的课时有限,教师就要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抓起,根据学生入校学习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教学规划。采取谈心、聊天、重点帮教的方法,和学生交朋友、拉家常、说心里话,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教师应寻求新的实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效率。这样有利于院校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生进入学院如沐春风,有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环境,在这个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心情舒畅,达到“近朱者赤”,避免“近墨者黑”的效果。

(三)活动教育。这就要求学院带领学生走出去,广泛地接触社会。比如:对于刚刚走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就适宜进行红色旅行活动,参观红色根据地、党建旧址、故地;当有了一些学习经历后,主要以学校活动为主,把老、老战士、老革命请进来讲解红色历程。开展理论知识竞赛、演讲竞赛、诗歌朗诵会、红歌演唱会等文娱活动;学生将要毕业时,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联系起来,参观工业博览会、老工业旧址、现代化工业生产基地,了解社会,感受工作氛围,进行生产和经营实践活动,为将来就职打好基础。

(四)网络教育。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构建学院自己的网站,发挥学生多才多艺的特点,吸收他们进入编辑团队,创造出有一定水准的、结合学生实际的、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栏目和网页,让思想政治的理论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增强吸引力和感染性,提高点击率。如:把网络人才组织起来,撰写文章、拍摄图片,摄制视频、宣传片、短剧、微电影,以学生的亲身感受和现实观察为题材,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美德,宣传好人好事,树立正气,抵制歪风邪气。

要充分重视网络微博、聊天,手机微信、飞信的现实作用。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动态,在第一时间和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适时地做好前期预防、中期疏导、后期干预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看起来是“虚”的,但是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把“虚”的做实,只有不断地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国家培养出综合素质优秀的栋梁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 民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五千年的历史铸就了今天文明世界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文化洗礼和近现代的文化融合。它总是能够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再加以本身的创新,把它“中国化”,成为中国的标志。固步自封、墨守陈规的旧时代已经过去,在新时期我们必然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播,让它不仅仅在中国绽放,同时也在世界常开不败。这就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民办高校学生现今在思想上面临的问题

民办高校是中国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相对公立高校而言,民办高校的办学性质使然,使得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与公办院校不同,同时存在问题方面更为复杂。

1.相对于公立高校,民办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存在问题更复杂

首先是学生整体的素质不高。入学的分数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相较综合文化知识,民办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在意,认为专业技能对自己以后的就业尤为重要,而对我国现行的法律、教育、经济等热点问题,尤其是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对很多常见问题的看法还都停留在较浅显的表面。

其次,民办高校学生缺乏国家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他们没有意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生认为国家离自己很遥远,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对自己以后从业从业并没有什么帮助,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示冷漠态度。

再次,民办高校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一点确实与公办高校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对自身社会地位的定位不同,在今后事业上的追求也不相同。民办大学生对自身的利益更关注更在意,没有对社会大爱,也无传承的意识。

最后,民办高校大学生较公立高校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西方思潮的影响。譬如,对中国传统节日漠不关心,盼望节日也只是为了放假,而西方节日圣诞节的来临,有些学生即使不放假也要提前策划、安排寻找机会出去聚会。这样的盲目崇洋导致大学生对“三观”树立的迷茫,甚至对国家意识形态、民族信仰都产生怀疑。

2.民办高校学生还有一些大多数公立大学生所不具备的特点

民办高校大学生虽对国家政治经济等大方向的了解不够,但他们更灵敏的社会权利意识、公平意识。由于民办高校的收费标准较普通高校的高很多,所以民办大学生就会有较强的教育消费意识。据调查,有95%的民办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教育成本意识,觉得自己学习更像是一种投资,对教育的花销是有所图的追求教育回报。再次,民办高校学生有较强的生存意识,关注自己毕业去向,不想自己从校门走出去后就失业。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上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

一方面,民办高校有着自身的弊端和特殊性;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般规律性。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整体青年的思想趋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学校方面因素:

首先,民办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的民办高校领导把培养重点放在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着重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对社会的影响。其次,一般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总体实力偏弱。同时,可能民办高校在资金配备上也较公立高校上薄弱,没有国家财政上的支持,导致思想教育方式没能形成合力。

2.学生方面因素:

首先,民办高校大学生自身的思想给教育工作带来很大难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学生在很多方面上都表现的参差不齐,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办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通过自己不经意的一些表现就会引起身边同学的思想上的波动,例如,常见的会产生攀比消费、自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定位错误。

其次,市场经济的负面刺激导致学生产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轻蔑。

3.社会方面因素:

一方面,社会各界会对民办高校出来的学生有一定的偏见,甚至歧视。社会的认可度不高也是民办高校发展之路上的一个突出问题。造成这种社会口碑的原因是某些民办高校为了经济效益而降低了教育水平,从而给民办高校带上了“高收费”和“低质量”的帽子。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经费支持较公立高校也是不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学校没有经费开展项目研究及组织一些思想教育实践活动。

三.如何在传统文化视野下强化当前民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大学生作为我们国家最有活力的一部分,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重大任务。他们的道德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日后我国的发展走向,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1.学生方面对策:

第一,多读书,读好书。孔子作为古代道德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提出的“性相近,习相远”就主张人的道德的完善不能完全依靠自然的生长,还有后天的教育培养和自己的领悟。读一些励志的富有哲学意义的书,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只有读书的量而忽略了读书的质。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要自己去寻找去汲取一些精神上的养料。适当加入一些国学方面的书籍,开始大家都会觉得难看不懂,但是不要紧,贵在坚持。第二,民办高校大学生要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确定自己的社会地位,对自己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才能进一步确立自己肩负起国家社会的历史使命。第三,民办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主动接受新鲜的时代信号,把握好老师的主题思路,学习优秀传统美德,让课堂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并结合自身对汲取到的养分吸收、分解、消化。

2.学校方面对策:

重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从而充分展现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优越地位,为加强整体水平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民办高校提高发挥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先进的思想为主逐渐替代原有的单纯的课余生活的校园文化,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主流位置。其次,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导,加强传统文化课程讲授的数量和质量,可以采取学分制,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未必免学生在个体差异、知识水平、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自我意识的参差不齐,老师教学可以采用梯度教学,分层次的教学。再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校园文化的管理。想在校园文化中加入思想政治就必须加强管理,针对一些社团或学生组织,打着学校的招牌去拉赞助,过于看重经费支持而误入歧途。这个时候就可能出现贷款、信用卡等问题。还有,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在“互联网+”的这个大背景下,发挥其优越性。利用QQ、微博、微信公众号发表积极上进的思想动态,组织思想政治小组建立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思想,在全校范围内学习。还有,利用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作为突破口。因为民办高校学生更看重自己以后的就业问题,都对自己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看的很重。学校方面可以以学生们关心的就业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逐步渗透关注思想政治的观念。从而让学生了解,认为自己随时与国家息息相关,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让学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充分培养学生爱校爱国的精神,提高学生对国家政治的理论认同。

3.社会方面对策;

首先,应改变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识,民办高校应文化自信。社会各界应肯定民办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质量。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宣传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力度,使民办高校存在一个良好的口碑,提高社会认同感。其次,应加大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力度,较公立高校,民办高校是公司制的企业,但较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而言,民办高校与之不同。政府应专门为广大民办高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在传统文化思想――“传承”的精神下,民办高校毕业的优秀校友应尽力反哺母校,为母校尽微薄之力。

四.传统文化视野下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任务,不仅对各项工作有着积极影响,同时还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不竭动力,并且塑造出独一无二的中国精神。教育不能停留在“授之鱼”,应坚持“授之以捕鱼”。在前些年不被看好的80后现在也已成为了各个领域中的精英,90后同样,在大学期间培养他们的“捕鱼”精神为日后步入社会做充分准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展现其独特美的同时又加入新鲜的创新元素,真正的做到海纳百川,吸收先进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之中。

一方面,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整体精神。民族文化把群体价值视为道德中心形成了特有的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形成了良好的荣辱观。荣辱观所提倡的就是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就能够帮助新时期的大学生树立好自己人生中的“三观”。

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加强诚信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传统文化中“言必信,行必果”是古人总结的文字精髓,古人所总结出来的道理在现今仍然实用,无论在哪朝哪代,信用的地位总是无法改变。在现今高校学生中有一些学生人因金钱的诱惑而陷入贷款而丢失信用。高校大学生要用自己的正能量去消除负面的一些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旋律,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我们要善于发扬和传承,再与国外文化交流和吸取,保存着包容的态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赋予新的含义。在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能忽视并且要大力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以期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温美琳.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J]. 法制与社会,2010(34).

[3]李菁.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6).

[4]曲江滨,张薇.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

[5]迟成勇,吴锦旗.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3).

第9篇: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志愿服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221—02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1]。自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各高校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李长春在2010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2],要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因此,面对新形势,必然要求高校对大学生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大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当代大学生新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基本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处于我国快速发展的时期,接触了许多新事物,周围的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当代大学生也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自我中心严重,本我意识强

当前大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家人的呵护中长大,这使得他们往往在为人处世过程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较少顾及他人的感受,本我意识强烈。

(二)年龄偏小,社会阅历较少,意识辨别能力不强

当代大学生赶上了祖国高速发展的好时代,绝大多数人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中间未曾间断,一直在学校学习生活,缺乏社会阅历,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意识辨别能力有待加强,容易受外界影响。

(三)网络普及率高,习惯于网络交流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在享受网络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一定的“网控”,习惯于虚拟世界的交流,缺乏面对面的沟通。

(四)对“说教式”的教育存在一定的排斥,更乐意接受“体验式”的教育

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效果不佳,大学生期待着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理解,才能够真正地接受,因此,“体验式”教育在当前较为受欢迎。

二、志愿服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机遇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化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机制和方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青年喜爱的生活时尚、精神时尚和追求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各级团组织吸引凝聚和服务影响青年的重要手段和开展团的活动的重要内容[3]。当代大学生热情开放,热心于公益事业,调研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尤其是近些年,一些高校推出社会实践学分制,促使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更加规范化与长久化。正如教育家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用生活来教育当代大学生。因此,可以将大学生德育工作与实践有效结合,在实践中去教育青年、引领青年、赢得青年。

因此,志愿服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志愿服务工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我国青年志愿服务是改革开放出现的新生事物,也是学习雷锋活动的发展与延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独特优势,大学生普遍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二)志愿服务工作的内涵有益于促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志愿服务,强调的是奉献与付出,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强调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互助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

(三)志愿服务工作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传统的理论课程与“说教式”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大学生已经对单纯的理论灌输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在活动中育人,在志愿服务中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作用越发明显,基于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践育人的有效形式。

(四)志愿服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离线教育”的平台

在志愿服务中育人,在服务过程中考察与检验,并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教育效果,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

(一)将志愿服务与党团教育相结合,形成核心凝聚力

以党团组织促进志愿服务先进性。在志愿服务团队中建立临时党支部或者团支部,发挥党团组织的组织动员能力,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设立“党员先锋岗”,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大学生做好做实志愿服务工作。同时,可将志愿服务作为党员考察环节,在志愿服务中考察党员的表现,以实际行动来检验党员的入党动机及对党的认识,并及时纠正与教育。对于在志愿服务中表现突出的,应加大宣传,树立典型,在党团组织评优中给予一定的倾斜,发挥榜样的力量。

以党团组织确保志愿服务的质量。发挥党团组织的优势,为志愿者提供理论、能力与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实施技巧与礼仪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志愿者服务的水平与质量。以党团组织牵头搭建服务平台,建立长期合作,拓展实践基地,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使大学生志愿者能够紧紧围绕在党团组织周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党团组织的凝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