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信息化发展范文

公司信息化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信息化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司信息化发展

第1篇:公司信息化发展范文

关键词: 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

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信息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及趋势。证券行业是高度信息化行业,证券公司作为证券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其信息化发展亦是如此。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是证券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广泛应用。本文对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与重点。

90 年代初,以沪、深两个交易所成立作为标志,中国证券业开始了实质性的起步。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技术手段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成功建立了全国性的交易网络系统,1990 年深交所证券市场完成了柜台交易向场内集中交易的转变,中国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年时间经历了柜台交易所集中交易和无形化网上交易阶段。到2003 年我国证券市场市价总值42457 亿元,但是与国外相比较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与决策系统、风险监控系统、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证券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进行的,目前国内证券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总部管理,在中国,证券业内许多券商的总部是发展相对较弱,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技术的局限。总部管理就是总部对各营业部进行有效经营监督,有效地避免风险。第二个重点是虚拟化,经营的虚拟化是指证券交易系列流程可通过信息终端远程进行。虚拟化的远程证券经营体系带来的更直接的一面是营运成本的大幅下降和现有的证券交易模式的改变。另外还有灵活多变的资产管理系统也是进行风险定量分析和控制的有效工具,日渐成为大资金投资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发展趋势。风险控制系统也是未来证券公司生存的根本。

二、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就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来说,首先是信息化系统管理水平无法保障安全性、重复建设,资源和资金的严重浪费和系统效率低,业务创新能力差,信息比较分散,很难提高服务水平。传统交易系统的过度竞争和新业务系统的极度缺乏,中国的证券信息化发展中某些证券it产品的功能和实用性存在缺陷,以目前数据仓库产品为例,目前的数据仓库仍然带有强烈的技术色彩,集中于现有状况的诊断,作为技术部门进行应用分析,无法与经营机构需求相适应,而在仅有技术特征情况下只能成为电子化的报表系统,所以该类信息产品的功能和性能需进一步加强。

其次是信息化发展对证券公司的业务优势没有足够的保护,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交易的中介主体在面对客户时变得电子化,反而忽视自身业务优势的保留,陷入价格战。围绕客户端的创新使得证券公司与合作有关的关联方对客户的影响力增大,证券公司没有对单个券商的业务优势予以保护,客观上对任何有优势的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状况下,对证券公司而言,技术创新的时间优势短暂,业务优势丧失;对客户而言参与意愿减弱。最终结果只能是证券公司削价,客户自然流动。同时证券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客户服务所存在的业务上的需求被技术开发商遗忘。这就要求证券公司在进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与技术的结合,增强总部的集中控制力,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三、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策略探讨。

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证券业中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己经成为证券业关注的焦点。就证券公司的发展中策略来说,首先要建立集中交易平台,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整合公司的资源,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下,证券公司信息化整合不可避免,证券公司集中交易即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应用系统的整合。证券公司集中交易系统其组成主要是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讯平台和集中经纪业务系统客户端等四部分组成,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交易成本和总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更有利于创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另外证券公司应在业务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建设数据仓库,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进一步发展网上证券,着眼于充分发挥网上交易的低成本优势,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要进一步完善网上证券,侧重于服务的深度,着眼挖掘现有服务手段、业务内容及信息系统的潜力,强调个性化服务,通过对客户个体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信息指导业务,基于因特网的自动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加友好及时的交易服务,进一步完善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等技术,网上证券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目标,形成网上服务为中心的综合业务平台,对证券客户提供电话、互联网、移动设备等

渠道享用证券交易,信息查询等服务。

最后是进一步加强银证合作,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银行和证券业迫切需要实现规模经营,从而促使银证合作得以迅速发展。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与银行储蓄系统相联接,客户通过证券公司或银行的证券交易系统进行委托买卖,并通过在银行完成资金清算。目前的银证合作模式分为总平台模式和分平台模式两大类。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银行与证券业务融合的趋势已不可避免,证券与银行的业务还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双方以各自优势为基础联合拓展新业务,形成银证业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局面。还要注意构建适合未来发展的证券公司广域网,满足高可靠、高智能、高性能、高安全性和管理性的要求,为集中交易、网上交易、银证合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网络基础。

第2篇:公司信息化发展范文

[关键词]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

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信息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及趋势。证券行业是高度信息化行业,证券公司作为证券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其信息化发展亦是如此。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是证券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广泛应用。本文对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与重点

90年代初,以沪、深两个交易所成立作为标志,中国证券业开始了实质性的起步。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技术手段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成功建立了全国性的交易网络系统,1990年深交所证券市场完成了柜台交易向场内集中交易的转变,中国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年时间经历了柜台交易所集中交易和无形化网上交易阶段。到2003年我国证券市场市价总值42457亿元,但是与国外相比较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与决策系统、风险监控系统、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证券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进行的,目前国内证券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总部管理,在中国,证券业内许多券商的总部是发展相对较弱,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技术的局限。总部管理就是总部对各营业部进行有效经营监督,有效地避免风险。第二个重点是虚拟化,经营的虚拟化是指证券交易系列流程可通过信息终端远程进行。

虚拟化的远程证券经营体系带来的更直接的一面是营运成本的大幅下降和现有的证券交易模式的改变。另外还有灵活多变的资产管理系统也是进行风险定量分析和控制的有效工具,日渐成为大资金投资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发展趋势。风险控制系统也是未来证券公司生存的根本。

二、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就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来说,首先是信息化系统管理水平无法保障安全性、重复建设,资源和资金的严重浪费和系统效率低,业务创新能力差,信息比较分散,很难提高服务水平。传统交易系统的过度竞争和新业务系统的极度缺乏,中国的证券信息化发展中某些证券IT产品的功能和实用性存在缺陷,以目前数据仓库产品为例,目前的数据仓库仍然带有强烈的技术色彩,集中于现有状况的诊断,作为技术部门进行应用分析,无法与经营机构需求相适应,而在仅有技术特征情况下只能成为电子化的报表系统,所以该类信息产品的功能和性能需进一步加强。

其次是信息化发展对证券公司的业务优势没有足够的保护,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交易的中介主体在面对客户时变得电子化,反而忽视自身业务优势的保留,陷入价格战。围绕客户端的创新使得证券公司与合作有关的关联方对客户的影响力增大,证券公司没有对单个券商的业务优势予以保护,客观上对任何有优势的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状况下,对证券公司而言,技术创新的时间优势短暂,业务优势丧失;对客户而言参与意愿减弱。最终结果只能是证券公司削价,客户自然流动。同时证券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客户服务所存在的业务上的需求被技术开发商遗忘。这就要求证券公司在进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与技术的结合,增强总部的集中控制力,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三、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策略探讨

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证券业中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己经成为证券业关注的焦点。就证券公司的发展中策略来说,首先要建立集中交易平台,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整合公司的资源,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下,证券公司信息化整合不可避免,证券公司集中交易即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应用系统的整合。证券公司集中交易系统其组成主要是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讯平台和集中经纪业务系统客户端等四部分组成,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交易成本和总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更有利于创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另外证券公司应在业务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建设数据仓库,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进一步发展网上证券,着眼于充分发挥网上交易的低成本优势,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要进一步完善网上证券,侧重于服务的深度,着眼挖掘现有服务手段、业务内容及信息系统的潜力,强调个性化服务,通过对客户个体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信息指导业务,基于因特网的自动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加友好及时的交易服务,进一步完善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等技术,网上证券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目标,形成网上服务为中心的综合业务平台,对证券客户提供电话、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渠道享用证券交易,信息查询等服务。

最后是进一步加强银证合作,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银行和证券业迫切需要实现规模经营,从而促使银证合作得以迅速发展。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与银行储蓄系统相联接,客户通过证券公司或银行的证券交易系统进行委托买卖,并通过在银行完成资金清算。目前的银证合作模式分为总平台模式和分平台模式两大类。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银行与证券业务融合的趋势已不可避免,证券与银行的业务还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双方以各自优势为基础联合拓展新业务,形成银证业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局面。还要注意构建适合未来发展的证券公司广域网,满足高可靠、高智能、高性能、高安全性和管理性的要求,为集中交易、网上交易、银证合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网络基础。

第3篇:公司信息化发展范文

关键词:测绘 信息化 标准化 可视化 应用

测绘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测绘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极大地依赖于测绘科技进步与创新。当前,我国测绘现代化已经全面完成了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正迈进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新阶段。走信息化发展道路,加快建设信息化测绘体系,是新时期测绘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测绘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建设目标

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依赖于技术创新,更与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法律法规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紧密相关。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其建设目标有近期、中期和远期之分。

未来20年的近期建设目标是:以现行的数字化测绘体系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体制创新和法律法规创新等,初步建成信息化测绘体系,实现公益性测绘事业与地理信息产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测绘服务水平和能力,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可靠的测绘保障。

(二)主要任务

新的时代对测绘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测绘的作用对象更广泛,作用空间更大,测绘成果更具多样性,测绘服务的领域更宽阔;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更高,信息更新和传输更迅速,成果应用更便捷;地理信息内容更全面,属性更准确,现势性更强,精度更高。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必须加快推进测绘信息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测绘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发展现代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测绘技术,形成信息化测绘的技术体系,为测绘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建设地理信息资源,这是测绘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重点是加快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为各类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大力推进地理信息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和社会化应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加强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建设,为地理信息采集、数据库建设、信息交换与共享、应用服务等提供技术规范和标准支撑;加强法规政策建设,为测绘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促进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的措施

(一)测绘成果数字化

相对于传统测绘成果的纸质形式,测绘成果数字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测绘成果的信息量更加丰富。除了传统地图上所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外,未来的测绘成果还将包含大量的其他属性信息。

2、测绘成果的现势性。信息社会具有变化快的特点,因此,测绘成果必须准确反映现势性的地理信息,而数字化将确保这一要求的实现。

3、测绘产品形式的多样化。在测绘成果数字化的基础上,可以派生出多种多样的测绘产品,如满足各种需要的数字地图、各种地理信息数据产品、各种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网络在全球迅速普及,使得人类社会空间在信息概念上逐步缩小,测绘服务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比如测绘成果可分布式地存储在各个地方,通过建立地理信息一站式服务系统,建立集成化的地理信息门户网站,用户只需访问一个网站,通过一个查询界面就可以对分布在各地的地理信息进行检索、访问和浏览,实现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享受地理信息服务。

(二)测绘过程标准化

加强地理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化工作,是推进地理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实现信息化测绘、提供综合地理信息服务的首要任务。它既融入了行政管理,又规划了技术方向,是地理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检讨近年测绘信息化的发展,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组织建设已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但某些主管信息化的部门特别是相关行业的信息主管官员,有测绘背景的极少,使得构建和谐共享框架时,缺少部门协调的主动性。在技术迅猛发展中把握好指导性和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加强对标准的检查力度,使地理信息标准化具有权威性,得到切实有效执行。这要求我们的标准制订工作必须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也要求标准制定者既要把握前沿技术,又要具有生产实践经验。

(三)测绘信息服务可视化

地图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最直观的自然重现的技术和方法。由于受传统媒介的限制,一般的地图是在纸张、布匹、塑料等平面上展现,也有通过制作立体沙盘模型来展现,也有通过电子显示的技术来展现。地理空间是动态的三维世界,地图一般都是静态的和平面的,高程信息在制图的过程中已经全部或部分损失。如果能够用真三维的方式再现地理空间世界,这将极大地方便决策支持和各类用户。为此立体化的印刷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成了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的主要技术手段。但是沙盘可提供量度不可能太大。立体印刷可以通过柱面透镜印刷技术、偏振光印刷技术和全息印刷技术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互补色印刷来实现。更好的办法应该是采用电子方式的立体显示技术来实现,即通过虚拟现实的方法来建立立体显示空间,观察者通过佩带专门的立体眼镜来身临其境地研究问题。随着PC和图形加速卡功能的提升,基于微机的VR环境可以搭建出来。三维地理空间数据可以通过网络提供服务,三维地理空间数据的管理通过企业级数据库来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用户端可以是立体化的。这种立体化的显示技术同样可以用在地理空间数据的快速更新上来。

三、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

在这里主要介绍现代测绘技术在矿山测量方面、湿地方面、水利工程方面和精准农业方面的应用情况。

(一)矿山测量方面

遥感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已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用遥感资料,可获取矿区实时、动态、综合的信息源,对矿区环境进行监测,为矿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遥感资料用于找矿、矿区地质条件研究、煤层顶底板研究等方面都已得到应用。利用GPS技术进行矿区地表移动监测、水文观测孔高程监测、矿区控制网建立或复测、改造等。其应用于矿山测量工作的地面部分已成为现代矿山测量的一项重要支撑技术。以矿区资源环境信息系统为平台,以各种测量技术为数据获取的途径,可以建立集数据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输出于一体的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系统,作为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系统。

(二)湿地方面

利用遥感技术对湿地生物资源的分布、生长状况及其变化进行估测。利用遥感技术多层次、多时相的动态监测功能获得及时可靠的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相关数据的实时更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可得到湿地的动态变化情况。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分析评价所需要的数据,借助GPS技术进行水质采样调查、植被样方调查、土壤采样等常规野外调查。根据湿地信息系统的功能,可将其划分为两大类:查询服务型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型地信息系统。

(三)水利工程方面

遥感技术能够实时地对大江、大河和湖水水位进行监测,可实时监测洪水灾害面积。RS和GIS集成能及早预报洪水淹没范围和干旱灾情范围,为防灾、抗灾提供准确信息。在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需对水库大坝、大型桥梁等进行连续的、精密的监测。现代测绘技术提供了连续、实时的安全运行监控手段。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或数字测图技术建立数字地面模型,应用GIS的分析决策功能,可以方便快速地进行水库大坝选址、库容计算、引水渠修建、受益范围等设计工作,为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四)精准农业方面

精确农业中,利用GPS技术对采集的农田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利用RS技术获取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变异的大量时空变化信息;利用GIS技术建立农田土地管理、自然条件、作物产量的空间分布

等的空间数据库;对作物苗情、墒情的发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模拟,为分析农田内自然条件、资源有效利用状况、作物产量的时空差异性和实施调控提供处方信息。GPS、RS、GIS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为支撑的精确农业将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它能够收集土地利用现状、植被分布、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农作物的灾情分布、土壤肥力等多种信息,将信息技术与农艺、农机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农业资源与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获取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自然资源,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加快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信息化测绘体系.是“十一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测绘发展的中心任务。为此必须转变观念,以战略眼光认识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意义,以务实的态度处理好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的关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全面的测绘保障和服务。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能体验到地理空间信息随时伴随着其各项活动,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无处不在,地理空间信息无时不有。

参考文献:

[1] 姜鹏远,赵夫来,王力,李大卫. 浅谈我国的信息化测绘[J]. 测绘科学, 2008, (S1)

第4篇:公司信息化发展范文

61 056人。多年来,该县始终坚持“信息化带动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发展”战略,努力推进山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五莲县教育信息化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2001年年底至2007年6月,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为主,为夯实基础阶段;2007年7月至今,以“交互”技术为特征的新装备逐步进入校园,为充分发挥设备应有效益、推进全面应用阶段。

第一阶段,全县教育信息化工作主要取得了三方面的成果。一是建起了一个健康稳定的五莲教育城域网,所有学校全部通过光纤、ADSL等方式接入互联网,实现“校校通”,农村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全县教育系统计算机总数达1万余台,中小学专任教师实现人手一机,学生用机达13生1台,平均2.5个教学班拥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二是培训全县教师会使用电脑。三是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全县各类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三方面的成果奠定了全县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全县教师具备了扎实的信息技术技能,这是该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之一。2006年5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山东省唯一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实现了教育管理的网络化、标准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宽带、无线全覆盖的网络环境,基于移动终端、3G技术、云计算和下一代互联网的数字校园建设成为必然。由于五莲县教育信息化起步早,设备进入老化期,县财力有限,五莲教育信息化又面临了新的挑战。自2007年至今,以“农远”工程和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创新思维,加大投入,强化应用,实现了资源的优质共享,为山区教育发展又注入了新的元素。在具体的实践中,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 重新定位,明确目标,实现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

认真落实以信息化带动五莲教育现代化的工作方针,将全县教育信息化目标定位在“创新提高,强化应用,以信息化推进山区教育均衡持续发展”上,将其列入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在具体推进中,把握三个原则。

典型引领 坚持用系统理论规划信息化工程,牢牢把握《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要求,紧密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放眼发展愿景,优先建设实验学校、莲海学校、洪凝街道中心小学等一批装备水平高、应用效果好的示范学校,取得经验,推动全县装备水平的整体提高。

整体布局 按照“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分步实施、适度超前、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和整体发展策略,坚持科学性、规范性、前瞻性、实效性相统一,注重分层建设、特色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对实验学校等一批新建学校,内部配备采用当前先进的设备,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能满足学校对信息化的需求。农村小学配备要“够用”“好用”。比如,针对农村学校卫生环境差、教师年龄结构欠合理的现状,多媒体教室选用推拉式黑板镶嵌50″电视的模式。

均衡发展 积极推进城乡间、镇域内均衡发展,把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等工作统筹安排。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缩小城乡教育信息化差距。

镇域内协同推进。中心校信息技术教师“联校排课”,走进村小,授课的同时负责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既降低工程成本,又保证了系统接入、调试、运行的高标准统一,实现“工程建设、资源配置、维护管理”的协调一致。

2 创新思维,突破瓶颈,构建“五莲模式”

五莲是财政困难县,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大多来自学校公用经费。尽管如此,全县始终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跟踪先进技术和产品,坚持创新思维,开源节流、多措并举,推进城域网和校园网的升级换代,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备。

2007年至今,投资2786万元,完成对五莲教育城域网、校园视频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微机室、演播室、报告厅等功能教室的升级改造,新建、改建多媒体教室1510间、微机室107间,建成视频会议室6间,机器人实验室1间。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村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基本具有了校园视频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教学点至少建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全县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建设模式创新 “农远”工程始建于2007年,2008年12月通过省级验收。在建设过程中,以信息化为依托,因地制宜,将“天网”和“地网”有机结合,完成了教育信息化和“农远”工程的对接与融合,积极与县广电中心协调、开通“空中课堂”频道,推动“农远”工程向应用更深层次发展。工程完成后,相比原方案节约资金34万余元,并提高了教育城域网的利用率,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12月13日,省教育厅视察组来五莲检查指导“农远”工作,对五莲县在全省率先将国家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于教学给予了充分肯定,被称为“五莲模式”。

2008年,网通、电信双线信号同时接入校园网,解决了电信用户不能访问五莲教育城域网的难题。2010年,全县10所村小实施3G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全省最小的松柏乡苇场小学1个教师、8个学生,地处偏僻的大山深处,3G技术给他们打通了联系外面精彩世界的通道,让大山里的孩子也触摸到互联网的脉动,让海量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流”到大山深处。2011年,投资115万元,对30所学校服务器、交换机进行了更新。2012年11月,完成教学点教学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14个教学点各建1个设施完备的多媒体教室,6处教学点通过光纤接入城域网。

管理创新 加强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建立健全跟踪服务机制和使用信息反馈渠道,对各功能用室的“建、配、管、用”跟踪记录,纳入全县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中。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之初,五莲县就成立了五莲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领导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2008年,各校均根据实际配置了信息技术分管干部、网管员,课程整合兼职研究员岗位,并制定了《五莲县中小学信息技术分管干部、兼职研究员、网管员工作职责》,要求“指导员”内行、“网管员”精通、“研究员”引领,通过强化管理、技术、研究三支队伍建设,全力服务于教育教学。

2)所有大项目全部建立台账。专人跟踪管理,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管理系统、工作日志、设备保修登记、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跟踪、了解所招设备、仪器使用情况。深入学校探访,对出保、损坏设备及时维修,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3)强化网络安全管理。2009年,大力推进“网路岗”网管软件的应用,所有接入五莲城域网的学校都采用此软件进行网络管理。2011年,对10所学校的网路岗管理软件进行了升级,增加管理点数750点,更好地规范了师生上网行为,打造一个健康、稳定、快速的教育城域网。

应用创新 通过工作的创新解决制约发展的资金瓶颈。2007年,电教仪器站研制制作了视频展台、MP3功放机。2009年,开始推广使用电脑“一拖多”技术,并由“一拖三”改进到“一拖十”。2012年,研制并制作出“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部分学校推广使用。2010年至2011年,充分运用国家“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对初中学校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师用和学生用微机完成更新,共配备微机1031台。

3 注重培训,提升素养,实现资源优质共享

以教育局出台的《关于加快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意见》《五莲县中小学计算机装备工作实施意见》《五莲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意见》三文件为抓手,把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当作一项教学基本功,实行分层考核,要求人人过关。

保障机制 2009年,县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建立完善教师培训保障机制,规定年度教师专业培训经费不低于学校公用经费的5%,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完善“以校为主”的多元教师培训机制,学校根据培训课题需要,精选主讲教师,就地就近引领和带动其他教师的发展,培训中注重案例学习中的知识建构,以培训促应用,以研究、应用促发展。

分类培训,各有侧重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校信息化环境下育人水平。

1)抓好校长培训。校长的信息化素养如何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整体发展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2)抓好教师培训。教师群体的信息化素养,决定着素质教育水平的高低。2012年12月,教育局组织编写了《教师办公软件培训教程》等培训教材,解决了教师学什么的问题;以考促训,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分为合格级、高级、信息技术专职教师三个层次:合格级培训面向全县中小学教师全体,高级培训主要面向中小学专任教师,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培训面向信息技术教师。

3)强化县教研室、电教仪器站和信息中心功能。全方位加大专任教师的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层次。提高广大教师应用优质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的自觉性、实效性。举办了校级资源库、学校网站建设、博客建设、网络安全培训、几何画板课件制作、Office学科助手、教学工具软件等多个培训班。

4)抓好装备管理人员的培训。从技术、规范、财务常识等方面提高他们的水平。举办了教育城域网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培训班、中小学电脑制作培训班、全省中小学电脑机器人指导教师培训班,以及网格资源应用、电子交互白板使用、教育电视节目制作、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录音机维修等多个培训班。

加强资源建设 通过购买、开发和下载等多种形式加强县级资源库建设,初步形成共建共享的五莲教育资源体系,各校也建有富有特色的校本资源库。

1)招标购买安装了K12全套教育教学资源库。建成了集办公自动化、教育信息、资源共享、远程教育、VOD视频点播等于一体的资源体系。2009年,引进瑞驰教案编排系统,提高了理科教师课件制作能力。

2)大力推动教学资源建设。早在2003年教育城域网二期工程完成以后,五莲县就制定出台了《五莲县教育城域网教学资源库建设意见》,全面启动与新课程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库自建工程,广泛发动全县各学校广大教师,本着“共建共享、滚动开发”的原则,大力加强学科资源建设,全县教师自制和上传课件累计达6万余件。2012年,实现了全县教育会议开到所有中小学教师,在乡镇内实现了“空中”送课活动,将中心校骨干教师的观摩课向村小“现场直播”,村小教师在校内就可向优秀教师“取经”。

3)用好“农远”资源。抓好“农远”资源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培训应用工作。重视“农远”资源的二次开发。“农远”资源经过一线教师二次开发后,首先形成个人资源库,经过教学实践后,再进一步修改完善,分学科、分年级,上传到FTP校本资源平台,最后实现全县的共享。

4 强化应用,积极探索,助推均衡优质发展

“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落脚点。五莲县一直把应用作为增强山区教育发展后劲和活力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三个增强三个服务”的信息技术应用模式。

增强学生信息素养,服务学生发展 把增强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作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1)以信息技术课为阵地。将开课情况纳入年终对学校整体工作的考评,专门制定了《五莲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促使各学校开全课程。将信息技术成绩计入中考,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2)以活动为载体。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外活动和竞赛活动,让师生充分运用网络及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创作。每年在教师中组织信息技术“四个一”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技能大赛、信息学奥赛、机器人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012年,信息学奥赛取得突破,五莲三中取得全国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团体成绩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五莲三中被授予“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学校”。

3)以课题为引领。五莲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都承担了省级以上研究课题,县教育局通过加强对课题的协调、指导,充分发挥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的带动与辐射作用,以惠及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使信息技术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发挥作用。2009年,五莲二中等7处省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承担的省“十一五”教育技术重点研究课题全部通过鉴定,4个课题获省一等奖。洪凝小学承担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快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阶段性、总结性成果在多个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4)将应用延伸课外。大力推进开放办学,开放学生、教师、家长的网上空间,搭建家校、师生、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平台,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做好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政策解读、问题答疑以及动态展示等工作,给予家长、社会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

增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服务教育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多年来,我们通过“一引、二建、三研究”,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水平的迅速提高。

1)“一引”即引导教师主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课堂教学。推出一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示范课,组织骨干教师到各乡镇巡回示范,带动提高教师合理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制定出台《五莲县中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意见》,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行为进行全面规范。

2)“二建”即通过自主开发、资源整合、择优引进等措施全面加强网络资源建设,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提供便利。另一方面,由教育局及教研室领导、教研员、学校骨干教师、技术人员等组成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资源开发,目前,五莲县已基本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新课程同步的教学资源库,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三研究”指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2012年,成立网络学科教研工作室,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科教研工作室建设的意见》,从各学校和县教研室选拔109名骨干教师组成核心队伍,分别担纲小学、初中、高中学科教研工作室和论坛服务四个版块的教研工作。学科教研工作室又包含备课研讨室、作业设计室、咨询答疑区、教学案例区、精品资源库五个子版块。教师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参加所属学段、学科的研讨活动,采用“每周一文”理论学习、“每月话题”专题研讨、工作室成员集体备课、骨干教师在线答疑、教师案例评析、反思交流、教学随笔等形式开展网络教研,促进教师参与教研积极性,提升教研的质量。教研员坚持一线指导,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加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适合校情的高效课堂模式。

第5篇:公司信息化发展范文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理论基础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财务管理信息化通常是指在集团公司内部的财务从业人员运用信息科学技术,规范集团内部生产、销售、管理流程,并规划创造出带有本集团特色的组织模式对集团的财务进行管理,从而挖掘集团财务管理信息的潜能,提高集团财务工作的效率,使得相关财务人员在组织开展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活动时更加方便更加顺畅,便于其及时准确的处理财务关系,进而达到集团利润的最大值。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集团公司在财务信息化管理上最大的特点是将分散的财务集中到一起。财务管理最根本最直接的目标是保证集团利益,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整个集团公司的优势,并且调动其下属子公司的积极性,以集团公司利润最大化和资本运营为中心,对整个集团的集权和分权进行平衡,对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及方向进行集中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在具体实际业务中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本载体。但是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并不等同于会计电算化。

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大,各行各业的大企业、大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同企业的规模相匹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信息冗杂,可利用率低下

就笔者自身工作经验而谈,当前国内大多数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较单一,具体呈现出“集团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这样一个三级核算方式。鉴于财务管理并未实现信息化,这种核算方式会给集团公司在制定和实施财务管理制度时遭遇很大的困难,使得公司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及规定无法得到贯彻和落实。

同时集团公司内部并没有形成专业的资金管理系统及财务指挥系统,集团的资金散布在各个分公司,而各个分公司的资金又全都投入在各部门的正常运作上。这样一来,集团公司在管理资金和控制财务等方面便缺乏集中的、正规的制度,也没有统一的、公共的内部信息平台,使得集团内部的信息沟通不顺畅,财务信息、资金核算、投融资管理等相关业务集中不起来。无法掌握了解整个集团资金的实时运转情况,无法掌握动态的资金信息,同时也带来了资金成本和资金安全的问题。分公司的很可能会通过自己编造大量虚假的会计信息来隐瞒本期获利,这样集团总公司在对整个公司的财务核查时将会面临财务信息的冗杂与失真等问题,财务信息的使用效率低下。

(二)理论基础薄弱,管理观念寡淡

自会计实行会计电算化以来,大部分集团公司都已经熟练并成功地在财务管理系统中使用了会计电算化。但是正如前文所言,财务管理信息化并不完全等同于会计电算化。电算化在某种程度上只解决了会计部门核算方面的问题,而且仍然是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事后核算,并没有在集团公司财务的角度对公司财务进行直接的监督、管理及控制;财务管理信息化还要对集团公司的财务会计进行管理和决策分析。

如上述所言,现阶段大部分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较单一,虽然形式上较为科学,但是追溯到底,其实还并没有正式形成财务管理中的业务一体化,也没有实现财务信息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故还不能称之为财务管理信息化。而其在理论基础方面的薄弱,在信息管理观念方面的淡薄,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迫在眉睫。

三、如何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及规划是一个集团的财务信息化的纲领性指引,其对集团公司的战略意义重大。集团可根据这一指导纲领来确定集团的发展方向及重点,使得其本身在市场竞争中享有很多的优势,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一)决策层的重视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前提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该集团的头等重要工程,决策层、管理层的各级领导的全力支持对建设和管理财务系统信息化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能使其顺利并畅通的开发、制定与执行。一个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提高其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并推进其集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倘若决策层的领导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重视在本集团中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推广,并在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便利,那么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的建成指日可待。

(二)科学的模式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

要想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集团公司的发展中扮演制胜者的角色,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规范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在依托现代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战略目标,构建出一套科学的内外流程一体化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包括预算体系、资金体系、核算体系、管理体系的整体建设,使得集团公司从预算到核算、从资金使用到项目管理所有工作都能在同一数据库下进行,提高财务人员管理整个集团公司的质量。

第6篇:公司信息化发展范文

今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努力克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不利影响,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力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保增长措施,不断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全区工业经济在较为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一)工业增长缓中企稳,平稳运行

1-1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2.8%,总量居全国第13位,同比增长14.5%,比去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4.5个百分点。1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高于全国平均6.1个百分点。

1.12个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呈增长态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

呼和浩特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在8月份由下降转为增长,1-11月份增长8%,其余11个盟市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的盟市有10个,依次是:兴安盟增长24.5%、呼伦贝尔市增长22 %、赤峰市增长20.8%、通辽市增长19.5%、锡林郭勒盟增长17%、阿拉善盟增长16.1%、乌海市增长15.8%、包头市增长15.5%、巴彦淖尔市增长14.5%、乌兰察布市增长14.2%。

70%以上工业产品产量呈增长态势。1-11月份,自治区统计的29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的有21种(增幅在10%以上的有10种),占72.4%。其中,原煤9.98亿吨,增长14.3%;发电量3054.6亿千瓦时,增长5.7%;粗钢1609.8万吨,增长7.3%;钢材1529.3万吨,增长15.5%;电解铝163.7万吨,增长7.1%;铝材65.3万吨,增长33%;精甲醇505.7万吨,增长52.7%; PVC179.4万吨,增长13.5%;化肥113.6万吨,增长43.6%;合成氨124.7万吨,增长1倍;焦炭2354.6万吨,增长24.6%;卷烟57.4万大箱,增长6%;彩色电视机350.9万部,增长51.9%。

2.企业盈利艰难,工业利润总量位居全国第10位

今年以来,受全国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我区主要工业品价格低位徘徊,企业盈利十分艰难。1-10月份,全区423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362.9亿元, 居全国第10位。其中,能源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885.7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65%,同比增长6.6% (煤炭行业实现利润698.7亿元,占全区的51.3,增长5.7%);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145.6亿元,增长53.4%;机械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27.7亿元,增长29.1%;冶金建材工业实现利润217.5亿元,下降20.6%;化学工业实现利润48.5亿元,下降30.3%。

3.煤电油运生产要素供应正常,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较好

煤炭产销基本平衡,产销量继续居全国第一位。1-11月份,全区销售原煤9.97亿吨,增长14%。其中销往区外煤炭6.1亿吨,占原煤销售总量的61%。

全区用电负荷基本稳定,工业用电缓中企稳。按照自治区稳增长的要求,对全区459户企业实施了用电补贴政策;在原有18个大用户享受电力多边交易政策的基础上,今年新增了31个多边交易大用户(涉及企业99户);同时,会同地方政府按照“一企一策”的办法,启动了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停产、半停产负荷。通过上述措施刺激了一批重点企业的生产,扭转了电力需求急剧下滑的局面,确保了电网用电负荷的稳定。1-11月份,全区全社会用电185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164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外送电量121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

成品油销量基本平稳。1-8月份,中石油和中石化内蒙古销售公司共销售成品油575.5万吨,同比增长3.5%。1-9月份,共销售成品油658万吨,同比下降1.4%。1-10月份,共销售成品油732.7万吨,同比下降1.9%。1-11月份,共销售成品油792.2万吨,同比下降3.1%。

铁路货物发送量小幅增长,公路货运量增长较快。1-11月份,全区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6.3亿吨,同比增长0.4%。其中,煤炭运量5.5亿吨,增长1.4%。呼和浩特铁路局(含集通公司)完成货物发送量1.8亿吨,下降5.7%;沈阳铁路局我区境内完成货物发送量1.2亿吨,同比持平;哈尔滨铁路局我区境内完成货物发送量0.8亿吨,增长9.9%。全区营业性公路运输量完成11.5亿吨,增长21.2%。

煤矿安全生产态势平稳。今年以来,加大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检查工作力度,加快推进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快推进煤田(矿)火灾治理进度。1-11月份,全区煤矿发生死亡事故19起、死亡32人,比去年同期减少11起、18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032,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全区三年煤田(矿)灭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截至目前,全区238处煤田(矿)明火全部熄灭,完成了煤田(矿)灭火回填工程量的85%,完成了复垦绿化工程量的62%,抢救煤炭资源3亿多吨,解放压占资源10亿多吨。

(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工业投资较快增长

随着承接产业转移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级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部分工业项目备案权限的下放,各盟市抓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业投资较快增长。1-11月份,全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343.7亿元,同比增长29.6%,比去年同期加快13.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

1.工业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较高

1-11月份,在150个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中,75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开工66个,开工率达88%;75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高于去年同期4个百分点。自治区重点调度的投资1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已有呼和浩特创维300万台液晶电视改扩建项目、包头北奔5万台重卡总装项目、鄂尔多斯新兴重工天然气储运设备和煤化工设备制造项目、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项目等234项开工。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140.5亿元,占全区工业完成投资额的49.5%。

2.西部盟市投资增长快于全区

1-11月份,西部七盟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953.3亿元,占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2.3%,同比增长32.3%,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东部五盟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90.4亿元,占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37.7%,同比增长25.2%。

3.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各盟市分别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三省”等地区,相继开展了多次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招商引资活动,重点在化工、冶金、新型建材、机械装备制造及配套、农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鞋帽小五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7大领域,积极承接有利于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的非资源型项目,形成了新的增长点和调整结构的新亮点,承接产业转移效果明显。1-9月份,全区承接投资亿元以上非资源型产业转移项目234个,协议投资3780.7亿元,其中落地项目86个,计划投资1058.2亿元。

(三)结构调整成效显现,工业转型升级进展较快

今年以来,全区工业系统紧紧抓住工业增长放缓,为结构调整腾出空间这一有利时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沿黄沿线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双百亿工程”,加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力布局结构、投资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能耗结构调整力度,工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1.非资源型产业和新兴产业增长强劲,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

近几年建设的新兴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产能逐步释放,机械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新型煤化工、新材料等非资源型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1-11月份,机械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以上,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4.5个百分点左右;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增长21%以上,高于全区6个百分点左右;化学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高于全区5个百分点左右。煤制油62.8万吨,煤制烯烃33.7万吨;煤制乙二醇5.5万吨,增长1.3倍;多晶硅4688.3吨,增长36.2%;单晶硅5524.8吨,增长85.4%。

2.“双百亿工程”和沿黄沿线经济带建设有序推进,产业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

今年以来,进一步健全了工业开发区(园区)运行监测体系,加大了对工业开发区(园区)发展的指导力度,积极协调解决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双百亿工程”和沿黄沿线经济带建设。1-11月份,全区各级各类工业开发区(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2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2%;其中55个自治区级以上工业开发区(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9738.5亿元,增长15.4%。22个沿黄沿线工业集中区(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706.8亿元,占西部地区园区的81.7%,增长12.6%。列入今年超百亿元培育计划的6个开发区(园区)实现营业收入581.9亿元,增长67.9%;今年预计新增7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园区,累计达到38个,对全区工业的贡献率达到47%左右。1-10月份,列入今年超百亿元培育计划的10户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06.4亿元;今年预计新增10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累计达到46个,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3%左右。

在“双百亿工程”的带动下,在自治区各项扶持政策倾斜支持下,东部盟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速度。1-11月份,东部五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以上,高于全区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兴安盟增长24.5%、居全区第1位,呼伦贝尔市增长22%、居全区第2位,赤峰市增长20.8%、居全区第3位,通辽市增长19.5%、居全区第4位,锡林郭勒盟增长17%、居全区第5位。

3.非资源型产业和新兴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工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按照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积极引导,加大机械装备制造等非资源型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等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1-11月份,能源工业完成投资1639.1亿元,同比增长5.5%;化学工业完成投资1106.1亿元,增长60.3%,高于全区平均30.7个百分点;冶金工业完成投资1171亿元(有色金属工业占54.9%),增长44.3%,高于全区平均14.7个百分点;机械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827.3亿元,增长36.8%,高于全区平均7.2个百分点;农畜产品加工业完成投资482.4亿元,增长28.7%;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219.7亿元,增长26.2%。

4.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中小企业实现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较为困难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中小企业服务年”主题活动,全面实施了中小企业“3610行动计划”,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组织110家(次)金融机构到40个旗县区与571个企业进行了银企对接,达成意向贷款金额425.8亿元,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通过综合施策,推动中小企业稳步发展。1-11月份,全区4187个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5.4%,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5.4%。

5.节能降耗措施不断强化,主要耗能行业产值能耗降幅明显

今年以来,继续将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纳入节能监管体系,在679户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工业重点用能企业中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将1153万吨标准煤的节能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每户万家企业,各盟市与万家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状;开展了主要工业产品耗能限额专项监察,对主要工业产品、设备能效水平进行了对标;组织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对项目进行现场核查,全区共实施了56个自治区“以奖代补”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项目总投资13.97亿元,年可节约25万吨标准煤;继续将节能评估作为项目核准、备案的前置条件;启动了以“节能低碳,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举办了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培训班。通过综合施策,工业节能取得较好效果。1-9月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预计同比下降8%,降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主要耗能行业万元产值能耗降幅明显。建材行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23%,有色冶金行业下降13%,化工行业下降8%,电力行业下降6%。

(四)“两化”深度融合积极推进,信息化支撑保障能力稳步提高

今年以来,加快了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建立了运行维护体系,实现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骨干传输网络全覆盖。全区公务员网站开始试运行。在加快呼-包-鄂-乌(海)“两化”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步伐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民爆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制定了自治区基础性、公共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政务云运用服务规划已完成初稿。制定了“数字城市”建设的模式、标准和规范以及建设的重点,加快“数字城市”建设。积极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前期工作。大力推进农牧业信息化和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开展了设施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项目建设,推动卫生、教育领域信息化。在全区开展了工业控制系统基本情况调查,组织开展了自治区和盟市政务信息系统安全自查,组织自治区财政厅、地税局等7个厅局45个业务系统接入了自治区电子政务灾备中心。

IDC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鄂尔多斯云计算产业园区中兴能源公司IDC项目土建工程已完成,正在购进安装设备。呼和浩特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IDC项目土建工程加快推进,中国电信的4座机房楼已封顶;包头曙光公司IDC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提高“两化”深度融合支撑保障能力奠定了基础。光伏产业、整机制造及元器件制造企业在困境中发展,软件企业进一步推广应用软件产品和软件项目,全区电子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稳步发展。

1-9月份,全区信息产业(通信业、软件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75.5亿元,同比增长19%。全区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025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7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50万户,电话普及率121.8%。互联网用户普及率76.5%。

(五)军民融合式发展势头较好,军民结合产业实力增强

今年以来,采取政府扶持、部委和自治区共建、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建、单位自建等多种形式,加快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民步伐,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加快发展。1-9月份,全区实现民品产值132.8亿元。其中,核工业民品产值增长1.1倍。

1.军民结合装备制造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势头强劲

按照自治区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去年签订的合作协议,今年一机集团10万辆重卡车架、5万辆总装、车辆减震橡胶3个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一机集团铸造、锻造基地已经被国家国防科工局批准立项,工程建设已经启动,标志着一机集团产品结构调整已经开始,为军民结合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发挥了引领作用。

2.军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步伐加快

一机集团坦克装甲车辆研发平台拓展方案已被国家批准立项,为实现研发模式由传统经验设计转向数字化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重工集团公司精密锻造机正式投产;北重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的“电渣重熔过程中节能系统研究”、一机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的“高硬度、高强度钢淬火过程变形规律及原因研究”等成果已成功运用于生产,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高新技术配套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包头长安永磁电机公司研发的“稀土永磁大扭矩力矩电机”,成为国内航空航天转台的首选配套产品。一机集团北方实业公司研发的轮式战车制动器总成配套体系已经确定,成功完成了试验车的装配。

总之,今年工业经济在较为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但是,当前欧债危机情势复杂,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困难重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几次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预示着全球经济走势不容乐观,我国今年出口贸易乏力已成定局。国家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国内市场需求依然不足,我区工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二、2013年工作思路

2013年全区工业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为主攻方向,以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重要支撑,以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为主要推动力,突出抓好经济运行监测和生产要素保障、投资总量扩大和结构优化、产业多元发展和延伸升级、自主创新和质量品牌建设、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和“双百亿工程”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集群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努力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切实提高工业增长质量和效益。

1.加强产业建设,加快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按照“多元发展、延伸升级”的总体产业建设思路,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大力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产品终端化,推动制造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2.努力扩大投资总量,切实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按照从源头上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政策的导向作用,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保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态势。

3.积极推进“双百亿工程”,进一步巩固工业发展基础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培育建设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实施“双百亿工程”的意见(2011-2013年)》(内党发〔2011〕9号)精神,加快推进“双百亿工程”,全面完成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和园区培育任务。

4.强化自主创新和节能降耗工作,促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围绕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和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技术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5.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以深入开展中小企业创新年主题活动为主线,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工作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文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6.推动军民产业融合式发展,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实力

加快推进以“高新三期工程”为代表的军工核心能力建设项目,切实提高国防工业的整体地位和实力。认真落实国发〔2010〕37号文件精神,着力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加强军工行业监管,加强安全保密工作。

第7篇:公司信息化发展范文

上诉人(原审被告)珠海经济特区海纳激光制作有限公司,住所地广东省珠海市粤海西路港二路口金叶工业大厦3楼。

法定代表人林志锋,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人黄普照,男,汉族,47岁,该公司副总经理,住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香洲红旗街16号101房。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北京喜洋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8号汇欣大厦16层。

法定代表人杨学智,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人马庆炜,北京市道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人李艳华,北京市道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北京永盛世纪音像中心第十一分店,住所地北京市朝阳区甜水园东园东街10号。

负责人王保治,该店经理。

委托人潘作峰,男,汉族,33岁,该店法律顾问,住北京市海淀区建清园1号楼13单元601.

上诉人珠海经济特区海纳激光制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公司)因与被上诉人北京喜洋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喜洋洋公司)、原审被告北京永盛世纪音像中心第十一分店(以下简称永盛世纪十一分店)侵犯邻接权纠纷一案,不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2003)朝民初字第11711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03年9月24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3年11月18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被上诉人喜洋洋公司原审诉称:该公司于2000年和2001年分别制作了田震演唱的专辑《震撼》和《未了情》。2003年3月,该公司发现永盛世纪十一分店销售了名称为《田震 未了情》的CD光盘。经比较,该光盘中使用了该公司录制的上述专辑中的12首曲目,该光盘是由海纳公司利用母盘复制的。该公司认为海纳公司、永盛世纪十一分店未经其许可,擅自制作、发行、销售侵权光盘,侵犯了其录音录像制作者权,故诉至法院请求判令海纳公司、永盛世纪十一分店立即停止侵权,在《北京青年报》上公开致歉,连带赔偿经济损失22.5万元及为制止侵权的合理费用1万元并承担诉讼费用。

原审被告永盛世纪十一分店原审辩称:该店从未销售过涉案的侵权光盘,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上诉人海纳公司原审辩称:该公司依据武汉音像出版社出具的委托书复制了500张《未了情 流行音乐》CD光盘,后由于武汉音像出版社并未提供相关的证明手续,该公司将已经复制的光盘全部销毁。现喜洋洋公司提供的涉案侵权光盘和外包装版号不一致,发票没有客户名称、数量、单价和所购音像制品的明确名称及数量,故不能证明该公司复制的光盘已经流入市场。且该公司没有审查复制内容的著作权的能力,故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原审法院查明以下事实:喜洋洋公司作为录音制品的制作者录制了《田震 震撼》和《田震 未了情》CD+VCD光盘,并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出版发行。其中《田震 未了情》CD收录了《水姻缘》、《月牙泉》、《白兰鸽》、《草原之夜》、《我热恋的故乡》、《阿里山的姑娘》、《分手真的很难》、《未了情》、《守候》、《世界很小》10首曲目;《田震 震撼》CD收录了《爱不后悔》、《靠近我》2首曲目。根据喜洋洋公司与香港互动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泰达音像发行中心的合同,喜洋洋公司每发行一张《田震 震撼》或《田震 未了情》可获版税15元。

海纳公司提出其于2001年10月依据武汉音像出版社出具的、委托复制1万张光盘的委托书复制了《流行音乐》CD光盘。该光盘中收录了上述12首曲目,盘面上标注有“未了情”、“流行音乐”、“武汉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ISRC CN-F05-00-514-00/A.J6”等字样,盘芯刻有海纳公司的激光数码储存片(即CD光盘)来源识别码(简称识别码)“ifpi B400”。喜洋洋公司未举证证明永盛世纪十一分店销售了上述《田震 未了情》CD光盘。

原审法院认为:喜洋洋公司对《田震 震撼》和《田震 未了情》CD光盘享有该录音制品的录音制作者权。海纳公司依据出版单位的委托书复制的光盘中使用了喜洋洋公司享有录音制作者权的曲目,但并未举证证明审查了相关证明文件,故其复制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属非法复制行为。同时,由于海纳公司未举证说明所复制光盘的去向,从而不能证明其仅从事了复制行为,因此应当承担非法复制、发行的民事责任。海纳公司非法复制、发行被诉光盘的行为,侵犯了喜洋洋公司对涉案录音制品享有的录音制作者权,给喜洋洋文化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因此应承担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由于喜洋洋公司未举证证明其损失和海纳公司的获利,故根据海纳公司复制、发行被诉侵权光盘的经济目的和数量、侵权事实、主观过错程度,以及喜洋洋公司发行其光盘可能获利的情况,酌情判处赔偿数额。由于喜洋洋公司并未就其调查取证和提起诉讼支出的合理费用举证,故本院对该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根据海纳公司的侵权情节,书面致歉的方式已足以实现赔礼道歉的目的,故喜洋洋公司要求海纳公司登报致歉的请求,本院不予支持。同时,鉴于喜洋洋公司并未举证证明上述侵权光盘现存的地点和数量,故其关于销毁侵权光盘的诉讼请求,本院亦不予支持。鉴于喜洋洋公司未举证证明永盛世纪十一分店销售了上述侵权光盘,因此对于喜洋洋公司要求永盛世纪十一分店承担侵权责任之诉讼请求,本院亦不予支持。综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2001年10月27日修改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的规定,缺席判决:一、海纳公司立即停止复制、发行涉案的CD光盘;二、海纳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一个月内向喜洋洋公司书面致歉(致歉内容需经本院审核,逾期不执行,本院将依法公开本判决书的主要内容,相关费用由海纳公司负担);三、海纳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喜洋洋公司经济损失十八万元;四、驳回喜洋洋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上诉人海纳公司不服原审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原判,驳回喜洋洋公司的诉讼请求。其上诉理由为:一是喜洋洋公司取得的作者授权期限已过,被上诉人无权就此主张权利,其不应为录音制作者权人;二是海纳公司依据武汉音像出版社出具的委托书复制了500张涉案CD光盘,后由于该出版社并未提供相关的证明手续,该公司将已经复制的光盘全部销毁。现喜洋洋公司提供的涉案侵权光盘应是海纳公司留存的样盘,该样盘已交公司原负责人李万恒。由于该公司已将复制的500张光盘予以销毁,喜洋洋公司不可能从市场上购得该光盘。喜洋洋公司所提供的证据也不能证明其提供的涉案侵权光盘的来源,不能证明该公司复制的光盘已经流入市场。且该公司没有审查所复制内容的著作权的能力,故不应承担侵权责任;三是认为原审确定的赔偿数额过高,法律依据不足。因此请求撤销原判,驳回喜洋洋公司的诉讼请求。

被上诉人喜洋洋公司未提出书面答辩意见,但表示同意原审判决。

在本案审理过程中,上诉人海纳公司向本院提交以下两份证据材料:一是经广东省公证处公证的海纳公司职工余维杰、李永毅出具的声明,证明二人曾见到该公司职工孙忠华、方礼应公司原负责人李万恒的要求,将该公司自1999年至2002年6月加工的所有光盘样品托运到北京;二是珠海市顺途快运公司货物托运单两张,证明上述光盘样品已托运至北京。被上诉人喜洋洋公司对两份证据材料的真实性未提出异议,但认为上述证据不能证明上诉人海纳公司的主张,不能证明涉案光盘为该公司复制的光盘样品。鉴于被上诉人喜洋洋公司对上述材料的真实性不持异议,本院对上述证据材料的真实性予以确认,但货物托运单所载货物名称为“配件”,不能证明托运给李万恒的货物为光盘样品,公证书中两职工的声明也不能证明所托运的货物中包括涉案光盘样品。

本院经审理查明:喜洋洋公司在制作涉案录音制品时,取得了相关曲目词曲作者、表演者等权利人的著作权使用许可。2002年7月5日和2002年7月12日,海纳公司自珠海托运货物至北京市西城区李万恒处。该两份货物托运单所载货物名称为“配件”,托运人为“孙忠华”。2003年11月5日,经广东省公证处公证,海纳公司职工余维杰、李永毅出具声明,证明二人曾见到该公司职工孙忠华、方礼应公司原负责人李万恒的要求,将该公司自1999年成立至2002年6月期间所加工的所有光盘样品托运到北京,其中发货经手人为孙忠华,方礼为仓库保管员。

本院对原审法院查明的其他事实予以认可。

本院认为:被上诉人喜洋洋公司作为《田震 震撼》和《田震 未了情》CD光盘的录音制作者,其对该录音制品所享有的录音制作者权应当受到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上诉人提出喜洋洋公司对涉案相关曲目取得授权的期限已过,喜洋洋公司不应对涉案录音制品享有录音制作者权的抗辩主张,但该期限属于喜洋洋公司与相关权利人就合同履行期限而进行的约定,并不影响喜洋洋公司取得涉案录音制品的录音制作者权。

上诉人海纳公司依出版单位的复制委托书所复制的涉案光盘中使用了喜洋洋公司享有录音制作者权的曲目,现其未举证证明对著作权人的授权等相关证明文件进行了审查,且不能证明所复制的涉案光盘的去向,因此上诉人海纳公司非法复制、发行涉案光盘的行为侵犯了被上诉人喜洋洋公司对涉案录音制品所享有的录音制作者权,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的法律责任。上诉人海纳公司提出其已将所复制的500张涉案光盘予以销毁,涉案光盘并未进入市场,被上诉人所取得的涉案光盘为该公司留存的样盘的主张,但其未能提供证据证明所复制的涉案光盘已经销毁,也未能举证证明涉案光盘为该公司留存的样盘,因此本院对上诉人的上述主张不予支持。

关于上诉人海纳公司应赔偿被上诉人喜洋洋公司的经济损失的数额问题,鉴于喜洋洋公司未举证证明其经济损失和海纳公司获利的具体数额,原审法院根据海纳公司复制、发行涉案光盘的数量、主要侵权事实、主观过错程度等情况酌定赔偿数额,并无不妥。上诉人海纳公司关于原审法院确定赔偿数额依据不足的上诉理由,本院不予采纳;原审法院根据上诉人海纳公司的侵权情节,确定书面致歉的方式并无不妥;鉴于被上诉人喜洋洋公司未举证证明原审被告永盛世纪十一分店销售了涉案光盘,原审法院对于该公司要求永盛世纪十一分店承担侵权责任的诉讼请求未予支持,亦无不当。

综上,上诉人海纳公司的上诉主张不能成立,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2001年10月27日修正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六条第(五)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一审案件受理费5960元,由珠海经济特区海纳激光制作有限公司负担(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7日内交纳);二审案件受理费5960元,由珠海经济特区海纳激光制作有限公司负担(已交纳)。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邵明艳

                                                                      审判员

张晓津

                                                                       审判员

何 暄

                                                                  二ОО三 年 十二 月 五 日

第8篇:公司信息化发展范文

[关键词]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

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信息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及趋势。证券行业是高度信息化行业,证券公司作为证券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其信息化发展亦是如此。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是证券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广泛应用。本文对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与重点。

90年代初,以沪、深两个交易所成立作为标志,中国证券业开始了实质性的起步。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技术手段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成功建立了全国性的交易网络系统,1990年深交所证券市场完成了柜台交易向场内集中交易的转变,中国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年时间经历了柜台交易所集中交易和无形化网上交易阶段。到2003年我国证券市场市价总值42457亿元,但是与国外相比较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与决策系统、风险监控系统、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证券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进行的,目前国内证券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总部管理,在中国,证券业内许多券商的总部是发展相对较弱,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技术的局限。总部管理就是总部对各营业部进行有效经营监督,有效地避免风险。第二个重点是虚拟化,经营的虚拟化是指证券交易系列流程可通过信息终端远程进行。虚拟化的远程证券经营体系带来的更直接的一面是营运成本的大幅下降和现有的证券交易模式的改变。另外还有灵活多变的资产管理系统也是进行风险定量分析和控制的有效工具,日渐成为大资金投资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发展趋势。风险控制系统也是未来证券公司生存的根本。

二、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就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来说,首先是信息化系统管理水平无法保障安全性、重复建设,资源和资金的严重浪费和系统效率低,业务创新能力差,信息比较分散,很难提高服务水平。传统交易系统的过度竞争和新业务系统的极度缺乏,中国的证券信息化发展中某些证券IT产品的功能和实用性存在缺陷,以目前数据仓库产品为例,目前的数据仓库仍然带有强烈的技术色彩,集中于现有状况的诊断,作为技术部门进行应用分析,无法与经营机构需求相适应,而在仅有技术特征情况下只能成为电子化的报表系统,所以该类信息产品的功能和性能需进一步加强。

其次是信息化发展对证券公司的业务优势没有足够的保护,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交易的中介主体在面对客户时变得电子化,反而忽视自身业务优势的保留,陷入价格战。围绕客户端的创新使得证券公司与合作有关的关联方对客户的影响力增大,证券公司没有对单个券商的业务优势予以保护,客观上对任何有优势的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状况下,对证券公司而言,技术创新的时间优势短暂,业务优势丧失;对客户而言参与意愿减弱。最终结果只能是证券公司削价,客户自然流动。同时证券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客户服务所存在的业务上的需求被技术开发商遗忘。这就要求证券公司在进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与技术的结合,增强总部的集中控制力,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三、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策略探讨。

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证券业中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己经成为证券业关注的焦点。就证券公司的发展中策略来说,首先要建立集中交易平台,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整合公司的资源,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下,证券公司信息化整合不可避免,证券公司集中交易即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应用系统的整合。证券公司集中交易系统其组成主要是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讯平台和集中经纪业务系统客户端等四部分组成,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交易成本和总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更有利于创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另外证券公司应在业务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建设数据仓库,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进一步发展网上证券,着眼于充分发挥网上交易的低成本优势,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要进一步完善网上证券,侧重于服务的深度,着眼挖掘现有服务手段、业务内容及信息系统的潜力,强调个性化服务,通过对客户个体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信息指导业务,基于因特网的自动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加友好及时的交易服务,进一步完善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等技术,网上证券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目标,形成网上服务为中心的综合业务平台,对证券客户提供电话、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渠道享用证券交易,信息查询等服务。

最后是进一步加强银证合作,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银行和证券业迫切需要实现规模经营,从而促使银证合作得以迅速发展。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与银行储蓄系统相联接,客户通过证券公司或银行的证券交易系统进行委托买卖,并通过在银行完成资金清算。目前的银证合作模式分为总平台模式和分平台模式两大类。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银行与证券业务融合的趋势已不可避免,证券与银行的业务还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双方以各自优势为基础联合拓展新业务,形成银证业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局面。还要注意构建适合未来发展的证券公司广域网,满足高可靠、高智能、高性能、高安全性和管理性的要求,为集中交易、网上交易、银证合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网络基础。

第9篇:公司信息化发展范文

一、信息化发展趋势与现状

(一)当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正在出现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1、电子政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显现;政府网站体系将进一步完善,重点业务系统和基础数据库建设继续推进。

2、国民经济信息化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继续巩固和提高,普遍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在工业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大。

3、社会信息化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卫生、防疫监控、应急处置和救治、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点应用将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4、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得到提高。信息产业对信息化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继续深入。

(二)我市信息化发展现状。

1、电子政务。建设了*市政务信息网,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政务网络互联互通,为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统一网络平台,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公务员电子邮箱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部分单位通过政务信息网建立了纵向和横向的业务应用系统,如:市财政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市工商局的电子工商应用系统。建立了*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全市18个县(市、区)人民政府和近60个市直单位建立了网站。*、海关、税务、银行等单位通过实施“金”字工程建立了一批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如:*局市—县三级网全面升级换代,并建立了县—派出所四级网,建立了人口信息系统中心库。

2、企业信息化。制造业企业加大了信息化投入力度,提高了企业信息化水平。如:*发电设备成套制造有限公司投入2000万元用于信息化系统建设,已建立了内部局域网;*江铃齿轮股份有限公司将信息化建设渗入到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市中小企业局建立了“*中小企业网”,为中小企业初步搭建了信息服务平台。深燃公司、*供电公司、市自来水公司等公用事业企业建立和完善了用户使用和缴费数据库。

3、社会信息化建设。章贡区“网络社区项目”实现了43个社区服务站和4个社区服务中心的网络连接和系统集成,提高了中心城区社区服务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率。“数字*”利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提供城区三维信息服务,提高了城市信息化水平。教育、文化、卫生等系统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法定传染病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