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物科学思维范文

初中生物科学思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物科学思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物科学思维

第1篇:初中生物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科学素质和今后的学术潜力。故此成为新课标的培养目标之一。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这种思维训练。益处是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智慧,砥砺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鱼,它揭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科学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重在培养思维能力,而各种思维能力中最活跃和最具创造力的就是发散思维既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思维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探索多种解决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形式。它的主要特征是求异性和多样性,包括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它要求眼界放宽,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加工,从而收到一个信息输入和多个信息产生的功效。其特点表现在思维活动的多向性;其功效表现为可以开启心扉、震撼心灵、挖掘深层信息,架设起由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创造出新的思维和解法;其操作要求从一点出发,向四周辐射,思接千载,心鹜八极,从而编织起信息网络达到思维的预想目标。在初中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本文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创设思维情境,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A.A斯托利亚尔指出:“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是教学的指导原则。”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启发学生主动探究,要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情境,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供灵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学生积极提问、充分展示自己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表扬、肯定,让学生经常享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教师应把设问、质疑贯穿在生物课堂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在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1]教师要在设置问题上下功夫,要让学生跳一跳、跷跷脚就可以够得到、摘得下桃子。这样学生就会乐于思考,品尝成功的滋味。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诱发创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动脑提问题的积极性,努力开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让学生在教师的表扬与肯定声中愉快回答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有了自信心 ,学习情绪就高涨,思维就活跃,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具有导向性、启发性和富有思维价值的疑问,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赞扬,并组织学生讨论。切不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置若罔闻,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任何一种见解和观点,甚至是不正确的观点,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挫伤学生质疑发问的积极性,压抑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逐步提高精心设计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和得出正确结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勤于思考的积极性和促使他们钻研教材,还可以开阔他们的思路和开发他们的智力,从而培养自学能力;同时,更要让学生以学习的主人的身份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若学生的主体性不能被突出时,往往会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尴尬局面,学生不主动思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进入不了最佳的学习状态,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促使学生展开思维,勇于思考和乐于思考。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习中与学生商量,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确保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其次,教师要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使其对教师产生钦佩之情。……“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是虚怀若谷;淡泊闲静;吐纳山海精华;洞察人情世故;融和经典史籍;驱逐卑污的心绪;摒弃世俗情节”[2]同时,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要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心灵达到无所束缚的状态,尽显性情本色,达到思与境偕,另学生肃然起敬,爱其师而重其道。在教学中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能够做的事教师坚决不做,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注重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重视学生情感,使学生愿意与师交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纵横交叉联系,变换不同的角度,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代表性,有较高的“含金量”,要多方位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方法求解。这样能够使学生思维开阔,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变换角度,教会学生逆向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重要形式,它是从反方向去思考与分析问题,,逆向思维也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反连接性,它是突破旧的思维框架,产生新思想、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通过逆向思维将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横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另一种形式,它是从知识之间的横向相似联系出发,即从生物学的不同分支(生理学、遗传学、形态学、生态学)去考察对象,或从不同学科的知识,如化学、物理、地理等有关原理或规律去模拟、仿照或分析问题的方式。在教学中,要系统综合各个条件,然后得出正确结论。……“例如谈到“沙尘暴”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1.分析产生原因(植被、人类的污染、气候等);分析危害(污染、沙漠化、沙尘天气对人的健康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3.治理措施(防止污染、禁止乱砍乱伐、退更换林、限制开发等”。⑶这样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和解释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心理学家认:人的创造力等于知识量乘以发散思维。个人的创造能力的大小和他们的发散思维成正比。可见,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基础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培养和造就有慧心、会学习、能创新的人才,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李建成.朱宝娥.《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7年第03期

第2篇:初中生物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课堂;学生自主性学习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257-01

新课标教学把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定性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学习的环节,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而“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让每位学生受到有效的教育和充分发展,就必须要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有效性是教育实践单位和每一位授课教师共同的授课目标和不懈追求。伴随课程改革的逐步付诸于实践,对于新课标理念的引用已经进步到具体教学层面的研究。

物理课程改革着重引导学生从生态环境到物理学习、从生活环境到物理学习的思维进步过程。强调以生为本,为学生构建更加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优化课堂授课的过程,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式接受逐渐养成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让课堂教学具备更多活力,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型和其现有的认知水平,进行有效的兴趣引导,创造良性的课程互动,学生间互助学习的良好氛围。新课标物理课程教学是对现有教学模式的突破与创新,对于有效提升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就目前观察所得,本轮课程改革在课程教材上更注重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从课本的理论知识的表述上,更多在于运用实验案例使某些物理现象还原复现,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获得感性材料,增进了解认识,同时经过教师的分析、引导,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学科要求培养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字分析能力,因此会在学生中产生形成难以掌握的刻板印象,而通过教师在课堂的有效引导和实地实际的实验现象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物理学习物理,进而产生队伍里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进而激发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内生动力,由此看来实验教学法是学生探索物理规律,认识物理世界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当前的新课程背景下,部分教学单位集中反映认为,初中物理课程的教授难度有所上升,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上,新旧两种教学方式产生了较为复杂交织的困境,其中既有理论付诸于实践的探索、还有来自于课堂教学中实践操作、考核评分等相应环节相对滞后带来的压力等。笔者立足日常教学活动,以抽样调查研究为基础,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影像资料分析法,事件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为依托,并结合新课程理念要求,探讨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功能,即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并对实施途径做了论述对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自行学习能力收集了一定数量的文本资料,集中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在遵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前提条件下,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三维目标,完成授课任务。第二、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尚不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和不同水平的学生群体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切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第三,部分教学单位不能很好地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定位好自身课堂角色,进行师生互动,实现有效教学。

依据理论指导和实践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初中物理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可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增设情境增加实现课程的数量与所占比重。以情景设立的方式方法展开的实验教学,立足于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群体的特点特性,提升其课堂参与度和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启发式教学手段,来搭建全新的理论体系构架从而优化初中物理的课堂分教学过程。

其次,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多的功夫应该用到课堂之外,积极转变教学方式的另一出发点在于引导学生多去观察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这些物理现象可以更深层地折射出课本上理论知识的内涵,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在观察中喜爱物理,同时将所学理论知识深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可使学生产生认知的需要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主动成为物理问题的探索者,既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再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应该以教师指导为依托,实验教学为载体。针对学生年龄特性和知识结构水平,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引导学生广泛涉猎相关学科书籍,拓宽知识面和学习视野,积极运用互联网络课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真正做到实践教学的寓教于乐。

第3篇:初中生物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教学

新人教版教材初中《生物学》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如观察、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等。教材的安排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积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验操作技能。而科学方法教育此时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显微镜的使用教学,教师通过例子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在观察比较显微镜不同放大倍数下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引出细胞结构和显微镜成像原理,使教学更为生动有趣。结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领悟、总结和应用科学方法。这就是科学方法教育在教学中的良好运用。

一、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概述

1.科学方法教育的概念

科学方法教育,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及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手段,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传授和渗透某门学科的科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熏陶,逐步掌握最为基本和最为主要的某门学科的方法,以达到促进知识的有效学习、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而提高所有学生的科学素养。

2.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学的含义

生物是研究生命起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就是在日常的生物教学活动中,以一定的生物学理论知识作为载体,以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作为依据,应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系统性地学习生物学知识,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个体性发展。如:调查法旨在倡导学生就某个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培训其实践能力。调查的内容可以是“校园内的植物种类”,也可以是本班同学某种生物性状如单双眼皮情况调查,学生有了参与调查的体验,进而对调查法加以运用,延伸扩展到对其他选题的调查。

3.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学的选择原则

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科学方法,其选择原则是:(1)从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出发,生物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几乎所有的生物学理论知识都是由无数的实验得出的,这就决定了每一个生物知识点都具有相对应的科学方法。学生学习不仅要了解生物学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科学方法。因而科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建立在生物的具体知识的基础上。(2)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生物学知识对应的科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不是每一种科学方法都适合生物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初中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开始形成认知观和世界观,对于科学方法的概念还是不够清晰,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际的知识水平等方面进行科学方法的选择。

二、我国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现状

1.对科学方法的具体内容不够清晰

目前我国生物教师对于观察法、科学实验法、对比法等一般普通的科学方法较为了解,但是对于模拟比较法、假说法及想象与创新思维等方法则较为陌生,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就是科学方法。由于教师对科学方法的内容认识不到位,很难在实际教学中建立科学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系。

2.科学方法还处于自发阶段

大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是凭其感觉和以往的经验应用科学方法。没有从教育心理学等方面思考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大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对于科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还处在自发操作阶段,没有很好地将科学方法和理论相结合。

3.科学方法的应用缺乏计划性、层次性和系统性

虽然说初中生物教师对于科学方法教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所注意,但是没有相对应的理论作为基础,并且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使得科学方法教育失去了完整的体系,缺乏完整性的安排,在使用科学方法教育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是很理想。

三、科学方法及初中科学方法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1.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方法

结合教育心理学、生物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常用的初中生科学方法包括:(1)观察法。就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考察研究,从而获得被观察事物现象的一种科学方法。如:观察花的结构。(2)科学实验法。为了达到一定的研究目的,应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等,人为地进行操作和改变客观物质和过程,以求进一步认识自然生物规律。如,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3)资料分析法。给学生提供图文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4)比较法。将研究对象的现象个别部分、个别方面和特征进行比较,确定比较对象异同点的方式。这四种是较为常用的科学方法,还有数学方法、假说方法、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等科学方法。

2.科学方法教育对于学生的作用

新时期,教育有着不断的改革和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极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生物相关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的教学内容,生物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生物生存需要的因素做出总结,再进行假设、设计实验及开展实验,让学生进行自我组织讨论。如此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验其实很普通,并非只有科学专家才可使用,还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对于学生而言,在观察生物表象、认识生物形成和构建、了解生物规律及分析解决实际的生物科学问题的过程当中,所有的认知结构及相关生物知识和方法都和科学方法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3.科学方法教育对于教师的作用

科学方法教育对于初中生物教师而言,主要是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积极地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针对每一个教学知识点和单元内容作出详细的科学方法目标,并且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把科学方法教育融入初中生物的教学活动中。如,植物的绿叶在光照作用下制造有机物的教学,生物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找出可进行试验的素材,比如天竺葵,其他植物也可进行实验。但是菠菜叶是不可以进行的,因为其不可积累淀粉,所以不能进行相关实验,所以对于初中生物的教学,教师需要做足功课。

四、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模式意义

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需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在教学中设计问答、思考、讨论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将科学方法教育融入实际的生物教学中,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及应对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为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合作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方法支持。如,种子萌发条件的教学,教师可根据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设计出以实验和讨论为形式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最后教师对种子萌发的条件及内部变化进行归纳阐述。根据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教师需要把科学方法教育贯彻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开展和教学评价等环节,随着科学方法教育的开展,把科学方法教育和初中生物教学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科学方法教育融入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模式,把具体的科学方法与生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初中生物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模式的良好运转,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生物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字】初中生物;高效实验课堂;策略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学习能力和学习精神旺盛的时期,也是处于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时期,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理解透彻。生物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生物实验课的学习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生物课程学习的效果。如何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上实现高效学习是每个教师所要研究的课题,这里就构建高效生物实验课提出了几点策略:

1 合理设计实验,使学生温故知新

合理的实验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将在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知识框架构建,使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深刻。教师可以根据理论课的进度在理论课上完之后几天安排学生进行生物实验课学习,并且安排与理论课学习相关的实验内容,从而做到使学生温故知新,查漏补缺的目的。

2 开展趣味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课程中有着许多有趣的实验,这些实验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巧妙的探索而设计出来的。教师在生物实验课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学生开展趣味实验,例如观察各种生物细胞的特点并描述出来,生物界中有着非常多的生物类型,学生可以从身边生活中选取材料进行观察。趣味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 增加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崛起的不竭动力,在新课改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上要增加创新型实验,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创新实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严谨的实验精神。这样,学生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上才能够实现高效学习。

4 总结

总之,初中生物实验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们采取适当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生物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程改革,课程目标和内容,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与“结果”,评价,教育公平,课程文化

    初中生物课程改革,是一场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与课程资源、教学方式与行为、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的改革。课程改革确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初中生物课程改革实施六年来,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初中生物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一些问题、矛盾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碰撞、激荡,并日益凸显出来,使初中生物课程改革面临着困惑与挑战。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和讨论,将有助于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深化初中生物课程改革。

    一、课程目标和内容能够支撑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为高中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吗?

    问题阐述:初中教师反映初中课程的知识内容不够全面,部分重要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欠缺;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的要求不够具体,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难以确定明确具体的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缺乏对生物学基本观点的要求。高中教师反映初中教学没有为学生高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除了初中教学不受重视,开课不足之外,初中课程内容也存在与高中内容衔接的问题。例如,初中知识不够全面,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学习不够深入,对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并迁移应用的能力不够强等。

    讨论:初中生物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1] 。上述问题反映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没有能够很好地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达成“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标,并为高中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1.从知识维度分析

    初中生物教育作为提高公民基本素养的普及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具备较广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对生物界的状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生物学的发展规律、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有所了解。同时,初中教育还承担着为高中教育打基础的任务,而高中新课程采用模块式设计,几个必修模块选取的是生物科学中几个最有代表性的核心领域,这也要求初中课程的内容应该搭建一个基础广阔的平台。而初中课程内容中,对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的客观认识,对不同生物类型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以及对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理解等内容较少,不利于生物科学素养的达成。

    对于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生物学核心概念,学生应深入地学习。“在科学教育界,人们普遍认为,原则上,我们以后的发展方向是,更深刻地学习较少的东西。”[2] 与原教学大纲和教材相比,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对重要概念的要求弱化。课程标准中十个一级主题所附案例,全部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探究活动案例,没有针对重要概念的教学而设计的案例。虽然探究活动对于概念的理解, 是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但是对于重要概念的学习,单纯的讲授或单纯的探究都是不够的,应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领会。为此,课程标准应提供相关的典型案例。教材应加强而不是弱化概念的学习,把横向的普遍化拓展与纵向的深入化探讨有机地结合起来。

    初中生物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生物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应包括这些结果的产生过程。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理解一个生物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生物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生物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通过这个过程学习和应用生物学,了解生物学的发展规律,体会科学的本质。“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需要理解,科学是它的历史的反映,科学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事业。” [3]课程标准和教材都十分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但是对于生物学概念产生的过程重视不够。

    生物学课程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开始, 从来源于生活或原有知识并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现有课程内容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把生活和社会作为学生认知发展的活水。然而,如何使学生的学习能够源于现实世界,又回归现实世界,还要高于现实世界,引领学生对现实世界有所超越,建构更加美好的生活,正如粱漱溟先生所言:“教育应该着眼于个人的全部生活而领着他去走人生大道”,应成为初中生物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

    2.从能力维度分析

    课程标准提出的能力目标包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这些能力要求当中,科学探究能力是新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难点。但是对初中学生应该了解的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常用的科学探究技能,大多数教师并不了解,课程标准对此没有明确阐述。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上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时缺乏依据,难以制订系统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课程实施中的难点,课程标准和教材中都缺少关于培养创新能力的可能途径和具体教学方法的介绍,也没有具体的案例。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学生应该能够以所学知识为基点,向外拓展延伸,从丰富多彩的社会中获取信息,充实自己,满足发展的需要。课程标准中强调了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这固然很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面对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学生应该具备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深度分析,并运用有效信息进行创造的能力。这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目前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筛选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没有要求。

    3.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分析

    课程标准提出了作为公民基本素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爱祖国、爱家乡、珍爱生命、提高环保意识、健康地生活等;提出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STS的科学价值观目标。但是作为基本的生物科学素养,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还应该初步建立一些基本的生物学思想观点,如生物进化的观点、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发展的观点等。这些观点也应该作为明确的要求列入课程目标。

    二、科学探究活动在具体教学中真正得以落实了吗?真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吗?

    问题阐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10个一级主题的第一个主题,并给出了为数不少的活动建议,教材中也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旨在倡导探究性学习。然而,经过几年的课程改革,教师们普遍反映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探究活动过多,难以在规定课时内完成;部分探究活动需要时间长,不能在课堂上完成,由于生物科不受重视,课下活动难以保证;有的探究活动难度大,对实验仪器、用具等硬件要求较高,可行性差;有的探究活动属于纯生物学探究,距离学生生活较远,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活动的教学开放性大,许多教师害怕学生因思维活跃而“跑题”,把教学过程管得过死,限制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探究活动的实施在大部分学校大打折扣,没有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讨论:国家教育部2001年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三大“课程理念”之一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也指出“学习科学是种能动的过程。学习科学是学生们要亲自动手做而不是要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3] 在科学课程中应该加强科学探究活动的比重,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师们反映的问题,需要在教材设计和教学实施当中解决。

    1.明确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目的,教材设计的探究活动应分层次,数量适宜,同时兼顾可行性和学生兴趣

第6篇:初中生物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新课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课程,是一门不断地发展的实验性学科,且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生物课程开设的目的不是去培养生物学家或者生物科学的人才,而是旨在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科学的感情。初中生物教学会因为其所涉及的每一个因素发生转变而提出新的要求和变化,并且期问所能影响他的因素也比较众多,比如说学生的学习特点、学校的学习氛围以及教学的方式等等。因此想要做好初中课堂教学就需要我们对其不断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用创新思路来处理教材

对教材的创新处理就是指改革教材中落后于社会与时展的知识体系,建立使学生认识和把握未来发展的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通常教材在编定后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但科学技术和当今社会正在迅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中必然会有部分内容不能适应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作适当变动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与重组,使教材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创新处理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增减、调整、重组或重新选定。例如,教师可以从人们的认知规律出发将教材中先讲结果再了解过程的部分改为由学生自主探究后讨论得出结果。教师可以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技新进展的知识,如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教师可以增加人与生物圈关系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可以增加促进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实践能力。

二、创新生物实验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应用创新教学方法时,也应该考虑到在生物试验中应用创新的教学方法。①组织学生参与准备实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准备实验也是实验的一部分。教师在实验前,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准备工作,通过准备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目标、步骤以及某些实验结果,这样既树立了学生参与实验的意识,学生实践能力也得到培养。比如在进行观察“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组织学生准备实验材料,了解显微镜的构造,以及实验材料的选取与切法。②克服思维定式。在心理学中,思维定式是指过去的经验对人们现在的思考方式以及思路,形成一种倾向性.使人们以固定的方式去思考。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给予学生新的、变化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比如在实验“植物细胞吸水、失水”中,将萝条放进清水中,与放进盐水中的萝卜条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就得出结论:盐水可以使萝卜软缩。这只是表面的结论,不能为学生进一步探讨细胞吸水、失水的深层原因提供实验基础。所以在实验时,教师可以将实验条件加以改变,改变清水的含量,改变盐的用量等,让学生定期观察萝卜条失水、吸水的情况,使学生自主地进行讨论,总结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情况,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领悟实验的深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③形成求异思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品质。同样在“质壁分离复原”试验中,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自主发问: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所用溶液是不是都是一样的?细胞在吸水复原时,会不会吸水过度而破裂呢?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养成提问的好习惯,进一步养成求异的思维品质。这些对提高创新意识是十分有效的。④拓展实验空间。可以适当地拓展实验空间,将实验转移到其他教室或者户外进行。比如在讲解八年级“心脏收缩”实验时,学生对于这种枯燥的、抽象的知识理解较难,所以教师可以适当以气球和塑胶管联合,制造心脏收缩模型,使学生大致了解心脏收缩的大致过程。另外,使用多媒体,将心脏收缩过程制成flash,使用鲜明的色彩对比,将动脉、静脉的血液流动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用此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解决此处学习、教学的困难性,加深学生对此处知识的理解。

三、化单一手段为多样并举,努力优化生物课程的教学活动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支撑的基础课程,但是课堂实验教学尤其是学生实验操作往往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对此,我们可以随势所需、因地制宜、多样并举。如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许多生物之间或内部的演示、进展和转化过程等,其科学性、微观性和隐晦性较强,不是教师的语言所能描述到位的。如上文所讲的鲫鱼解剖的实验,在课堂教学暂不具各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实验的规程要求提前“晓之于学生”,让他们回家以后遵照程序自行实验,并把实验的过程和作业结果带到课堂进行交流讨论。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只要是耳闻目睹和躬行“劳动”的结果,都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从中收获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实际效果。

四、讲究”授之以渔“,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习”。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学生的“学会”和“会学”上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法定教法,使教法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观念,学习方法的指导应注重生物学科的特点,这是生物课学法指导的关键。教师要教学生如何认真预习,专心听讲,做好笔记,重视解。要告知学生生物源于生活,也要将知识用于生活,做到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

总之,上述一些粗浅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探究,是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浅显认识,但面对新课程我将继续尝试探究,这样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在生物这门学科教学的困难面前,去发现、去探究、去实现我们对科学的远大理想,让生物学中的知识精华能奇迹般地亮相于现实生活,并能为人类的生存作出应有的贡献,让我们生活的明天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戴尔.《视听教学法》中的“经验之塔理论”

第7篇:初中生物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生物 复习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85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对初中生物课程来讲,教师利用复习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践行新课标要求是一个明智且有效的做法。为了使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教师需要研究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初中生物复习课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生物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实验考查两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生物课程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方面的重要地位得到提升,如何顺应教育改革需要,提高生物课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和学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复习课是生物课程教学的主要部分,从现代课程教学策略制定的角度来看,复习课是很好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途径,但是从目前的复习课教学现状来看,不少学校的复习课并没有发挥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而依然采用传统枯燥的复习方式。

传统生物复习课主要表现出两个特点:首先,复习内容重复简单。不少知识点学生已经复习了很多遍并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但是在复习课,教师依然把这部分内容列为复习课的必要内容,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同时也不具备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复习兴趣的优势。其次,复习形式单一。不少老师认为,复习课只有巩固已学知识的作用,而忽视了复习课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往往采用单一的复习方式,例如划定课本上需要熟练牢记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背诵记忆,或制作复习教案,让学生利用复习课不断做题巩固,导致学生在长期机械式重复一部分知识点的过程中,失去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导致生物教学水平迟迟得不到提升。

二、初中生物复习课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一)引入专题式复习模块

在课程复习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同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有助于发散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入专题复习模块是构建知识脉络图的主要途径之一,能够提高学生的复习的效率,改善复习有效性。

例如,教师可以以“人”为关键词设计“生物圈中的人”的专题,从人的食物来源、人的内部构造、人的能量来源等角度分析人的生物学特性,通过该专题的学习,学生能够构建关于“人”的知识网络图,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能够发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复习效率,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策略。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绘制知识专题图,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思考知识的内涵,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设置问题情境

复习课的授课内容主要是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因此部分已经掌握了该部分知识的学生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强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老师需要在开展复习课之前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将容易理解的知识点简单重复带过即可。同时,本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需要通过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增加复习课难度,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好奇心,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复习的时效性,教师问题情境的设计需要适当遵循为考试服务的原则,所涉及的问题情境要以学生学业考查的形式为主,例如选择、填空、分析说明等,同时在问题提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阅历,设置一定的情景,在丰富问题内涵的同时,增强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程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神经系统的复习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雪后大家到操场上打雪仗,当你的手捧着雪球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到自己的手比刚拿起雪球时温度升高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一问题的情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也是他们很容易忽视的生活实际,当老师通过问题的方式将这一生活常见现象表述出来后,学生会对问题的解释充满兴趣,纷纷从神经角度或内分泌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大大改善了复习课的气氛,提高了复习效果。

(三)强化实验复习课教学

初中生物是理论知识和探究实验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因此在强调基础知识复习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探究实验的重要性,强化实验复习课教学,发挥实验复习课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养成以及探究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对学生探究实验能力的要求包括:熟悉实验原理、熟练掌握实验步骤、具有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不少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尊重这一要求,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动手操作的作用,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没有得到提升。

为了提高实验课复习效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不当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努力完成自主实验。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了解探究实验的概念和过程,并学会实验计划的制定方法,在进行实验之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在完成实验之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探究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分析试验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在不断重复实验与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巩固对实验步骤的记忆,培养良好的探究实验素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能力。

三、结束语

总的来讲,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更加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复习课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改变过去落后的复习课授课模式,本着提升学生学习素养、发掘学生思维潜力的目的,丰富复习课授课内容,提高授课方式的科学性,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以及思维能力的形成,实现生物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黔江区2014年度教育教学重点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14―01―027)]

参考文献

[1]杨丽芹.初中生物复习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训练[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105.

第8篇:初中生物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虚拟实验 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137-01

一 引言

初中生物是学生进入中学后接触的一门新学科,这门学科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正确认识,并初步培养起实验科学和验证科学的思维,对初中生来说,是一门乐趣多多的课程。在初中生物学课程中,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锻炼其独立自主完成实验的操作能力,在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更好地全面认识和理解生物科学,对学生学习生物有着积极作用。但当前初中生物实验课堂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在推行实验科学的力度上和效果上不甚理想,如何寻求更好的解决手段,成为困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难题。

二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在中学生物课堂中,学生们只有在实验中了解了生物学这门特殊的自然科学,在掌握和理解相关生物知识时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但实验教学中,因多种因素影响,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如课程中生物实验所需要材料过多,缺乏相关材料,实验就无法正常进行;有些实验则是成本过高,无论是器材、时间等都不允许;有些则是因为实验本身充满了危险性以至于无法开展,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助教学效果,所以对于很多以演示实验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认知和了解知识的课堂中生物实验教学难于开展。面对这个问题,当前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提出了以虚拟实验教学改变当前尴尬局面。虚拟实验是按照实验操作原理等以计算机为载体来完美模拟,让学生们通过操作计算机来充分感受无法实际实施的实验教学,以此获得能力和知识上的进步,改善传统生物实验教学所遭遇的尴尬局面,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 虚拟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虚拟实验教学不但能提升生物学习效率,还可以有效节约教学成本,降低教学设备、实验器材消耗度,保障设备安全和实验人员安全,便于开展实验检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都在不断提升,在首次接触生物这门新学科时极易激发兴趣同时也易于遇到学习挫折,所以这一阶段的学习质量和效果都不稳定。作为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是生物教学的关键。实验教学作为生物教学的特色组成部分,易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和效率。尤其是虚拟实验教学的应用,这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方式会让他们感到新颖,将枯燥难懂的生物知识转化为简洁直观的实验过程,帮助理解记忆,提升学习效率,激发探索欲和求知欲。如在学习“植物的开花与结果”这一章节时,学生们无法直观地全程观测到植物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但在依靠虚拟实验进行教学的课堂中,学生们却可以在计算机模拟的情况下毫无遗漏地全程观察一株具体的植物从发芽、开花再到结果的全过程,并对各个结构与部分进行认识和了解,这在吸引学生兴趣、注意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效果与效率。

虚拟实验教学的应用在实际中极大地节省了实验教学成本,而传统生物实验中,很多教学无论是设备仪器还是材料需求都很大,无疑提升了课堂成本。但在引入虚拟实验之后,教师们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在充分应用多媒体设备的基础上降低了实验教学成本,学生们也能更全面、直观科学地认知教学内容,可谓是双赢。

传统生物教学中,不少实验存在一定危险性,为了降低这些危险,操作规章制度繁多,学生们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也无法享受实验乐趣,且实验条件易受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无论是从保护仪器设备、学生人身安全和求知欲、好奇心哪个角度出发,选择虚拟实验都是势在必行。如让学生提前通过虚拟实验的练习操作了解实验过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再加以实施,不仅能提升他们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而且可以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也能降低实验损耗。从更高的层面上讲,这无疑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开放性的操作环境,改善传统实验缺陷的好方式。虚拟实验的开展能突破传统实验时间和条件的限制,自由地进行操作,尤其可以对学生们的实验操作情况进行监测评价,掌握学生的薄弱处和失误区,利用虚拟实验环境,巩固学生学习。

四 结束语

总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课堂尴尬境况的改变可以通过引进虚拟实验教学来进行,虚拟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习能力,降低实验成本有积极意义,可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生物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科学品质 科学探究精神 科学能力 科学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提倡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和加强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一、紧扣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品质的教育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应把重点放在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即课堂教学上。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并从教材中提炼出科学的观点、方法和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观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科学品质的教育。

教材选取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如在学习形形的植物和动物时,教材没有按照传统的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安排学习内容,而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粮食作物、蔬菜作物、林木和果树、观赏植物、食用藻类等,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要使学生明白:学好生物,掌握生物的结构、生理,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就能够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造福社会。在讲环境保护时,教材中介绍了环境污染的原因、如何保护环境,要求学生亲自调查学校周围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保护环境的书面建议。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生物常识与实践技能,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探索热情,培养学生的环保知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科学审美教育的内容。生物界有许多美不胜收的景象。如多姿多彩的动、植物因长期进化而形成的适应环境的特征之美;生物的色彩之美;鸟类身体与飞行相适应的结构之美;DAN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简明、和谐、流畅和对称之美;遗传规律的逻辑美;“虎毒不食子”和“乌鸦反哺”等动物的行为之美;孟德尔、袁隆平等科学家的思维之美和顽强精神之美,等等。它为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美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可通过让学生欣赏生物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与学生一起领悟生命的奥秘,找寻探索未知领域的科学之路,提高学生的科学品质,从而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传统的实验教学把实验课仅作为验证理论的课程,所有的实验都是按教材预习,对照教材做实验,依据教材写实验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新形势下,这种教学模式显得陈旧和落后,所以,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设计综合性的、生活化实验题目,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置于实验教学活动中,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亲身经历了科学探究活动,那么他离开学校后,对生物学所形成的印象可能会更深。

新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及教科书都有一些给定选题的探究实验,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了解科学探究的性质。在参与探究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更重要的过程而不完全是结果。学生进行探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而且要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亲身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考虑从哪些途径解决问题,并渐渐形成探究的态度和思维品质。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其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探究的科学精神。科学探究的精神是科学研究的助推器。因为只有在青少年时期就具有科学探究精神的人,才能在今后崎岖艰险的科学道路上坚持忘我探索,才能成为祖国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三、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科学能力的培养

科学能力是科学素养的核心。科学能力是指进行科学探究、探索新科学知识的能力。它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形成了各种能力后,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或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就初中生物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基。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要突出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探索式教学法,以知识探索为主干,以素质培养为核心,通过“发现问题—猜想—实验探究—发现规律—应用”等系列程序,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引导学生观察教学楼南面和北面法桐等树木的落叶情况,发现南面的法桐长势好、落叶晚。为什么呢?组织学生讨论,后来得出了初步结论:南面避风,阳光充足,温度高,所以长势好、落叶晚,这种结论对不对呢?我又引导学生观察其他花草树木,结果一样。学生终于得出了科学的结论。我补充说:“光照不仅影响植物长势、落叶,还影响植物的开花和结果呢。”在这种充满创新,和谐而欢乐的气氛中,学生感到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点点滴滴做起,切实把新课标的理念贯彻于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强化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