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微信的产生、发展背景及功能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手机等)开始支持WIFI功能。与此同时,IOS、安卓等系统的出现也改变了用户的操作习惯,使得手机等移动设备成为触屏模式。对此,传统的操作系统也进行了相应的变化,推出了触屏系统。在这种大环境下,基于触屏系统的很多软件就应运而生了,微信就是其中之一。
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软件,该软件使得传统通信与互联网通信合二为一,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广泛关注。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微信用户的人数已经突破4亿,且使用频率大幅提高----仅2013年春节拜年微信就发出了26亿条。同时,随着微信版本的不断更新,其功能也日益丰富,从最初的免费移动短信已经发展到了语音对讲、图片分享、摇一摇、查找附近的人、漂流瓶和二维码等功能,特别是在最新的微信5.0版本中,除了功能和用户体验上的改善,还整合了腾讯多项产品,成为了腾讯移动互联网的总入口。
二、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众所周知,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研究表明,86%的90后大学生通过手机上网,其次才是笔记本电脑(79%)和台式机电脑(40%)。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手机在网上“生存”的。而微信之所以能成为当代大学生用户最青睐的手机软件之一,除了成本低及相应的推广能力等因素外,其强大的应用功能或许才是关键所在。比如有的大学生喜欢微信的对讲功能,可以免费和家人、朋友聊天,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有的则对漂流瓶情有独钟,因为这样可以认识一些陌生人,扩大交际圈;而有的学生喜欢通过微信看世事新闻,了解最新消息,并可以分享给朋友们;有的学生则喜欢利用微信的二维码扫描功能进行相关信息查询……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微信都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微信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1、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主要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人员。他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动者和实施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微信的普遍使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对其能力的挑战。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除了必须具备传统上的政治理论水平、道德水平和工作能力之外,还须具备基本的移动通信技术素质,比如熟练使用微信的能力。只有这样,主体才能全面、及时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其变化、发展情况,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2、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客体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体是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相对应。微信对他们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能使得当代大学生对微信产生严重依赖。例如微信的搜索功能可能会使得大学生对其产生语音搜索依赖,微信的可以随时随地沟通的功能可能会使得部分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没有节度的使用微信等。二是可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认知产生不良影响。微信的过度使用可能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现实距离感变得难以分辨,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对事物的思考能力。三是可能会使得大学生接受到一些不良信息。因为微信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并且没有严格的限制,所以部分辨别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可能就会接受到一些不良的信息,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介体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介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作用到客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方式方法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介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和客体产生联系并相互作用,其本质属性是中介性。微信对于介体的挑战主要源于要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习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能够与大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方法保持协调一致,同时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结合微信的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可以通过图片、视频、语音等大学生感兴趣的多种形式将教育工作的内容传达至广大学生,相关研究报告也已经证明,这种方式在很多高校已经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三、利用微信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几点建议
结合上述情况和挑战,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利用好微信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难得机遇,迅速进行“微创新”,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1、建议将微信作为重要工具尽快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
笔者认为,鉴于当代大学生“无人不微信”的现实状况,应将微信作为重要
工具尽快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可以建立以各系、各班、各部门、各支部为单位的微信公众平台,鼓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主体利用微信进行信息的传送、沟通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其变化;二是在搭建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校园APP,将教育内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图片、语音、视频等进行呈现;三是通过微信的“摇一摇”和“漂流瓶”等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置于微信公众平台之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建议打造一支经过专业培训的、达到专业水准的微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团队
笔者建议,尽快打造一支经过专业培训的、达到专业水准的微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团队。这样一支专业团队能在微信“支离破碎”的语言中发觉有效信息,并分析出潜在的问题或困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防患于未然;其次,该团队可以通过微信的LBS功能挖掘数据,并根据学生常去的地方分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开展相应的互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该团队作为专业团队,能够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专业解答,还可通过平台组织专业讨论,使得学生们信服,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徐静.微信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3(2).
要使作业成为检验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程度就需积极调动学生脑、手、眼、嘴的作用,充分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业训练的自主性。一是要布置讨论型作业。讨论型作业可以使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讨论作业的过程中要求教育者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精心设计讨论题目,有的放矢,周密安排,讨论主题既要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运用于拓展又要达到布置作业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最好选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并突出针对性、时代性和富有感染力的问题。在讨论的时候教师应该不能忽视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而应该点评、归纳、总结、填补学生观点表达的缺陷和空白,及时矫正语言表达上的偏差和失误,使学生在激励探讨问题中获得最终的满意结论。二是要布置阅读型作业。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要提升学生阅读作业的能力和水平,就得使学生接触大量新鲜而又直观的文献材料,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固有的抽象、滞后的不足。阅读型作业就是通过阅读新教材、阅读课外书籍等途径来开阔学生视野与扩大学生知识面的一种作业布置形式。文献阅读、查阅摘抄能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学会接受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但让学生单纯地一遍一遍地朗读就会失去作业布置的效果,基于此教师在进行阅读训练中要正确指导、引导,选择好党和国家重大会议的文件、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社会热点问题报道等作为进行阅读内容,必要时要督促检查,要求学生做阅读笔记,写出阅后感,以此保证阅读型作业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效果。三是要布置竞赛型作业。教学实践证明,以竞赛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对做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知识行为,提高学生的胆量和参与能力。知识竞赛可以设计必答题、抢答题、演讲题等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多媒体演绎、黑板板书等现代和传统形式相结合,图文并茂,绘声绘色,使学生几乎忘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和乏味,体验竞赛作业的乐趣。
2.把学生单独完成作业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形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布置作业、设计作业同时参与作业,指导作业,促进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一是要教师积极参与其中。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做作业过程,共同体验作业带给师生快乐,有些课堂作业诸如模拟法庭、小品等实践型作业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指导。例如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时候,可以结合案例让学生组成模拟法庭,进行法律知识的讲解,师生在相互启发和激励之中拓展了思路和增强了对基本法律知识理论的理解。二是要师生共同完成作业。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业设计要牢牢把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业对于自我完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师生共同参与作业设计的同时紧紧围绕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展开,全面了解时代和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成才、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影响,从学生普遍关心的思想政治问题入手,精心设计的作业就能真正起到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对做作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把教师布置作业转变为师生共同设计作业形式
师生共同参与设计作业可改变这种局限,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分析、归纳、综合、推理、运用概念等方面能力得到极大的培养和发展。一是增添表格式作业和脉络式作业。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许多易混淆的知识点,可将这些相似或者相反的知识借助表格形式、脉络形式完成作业,让学生自己研制表格并独立填写表格内容,使教师布置的作业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表格式和脉络式作业能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记忆,使课堂知识内容体系彰显逻辑性和清晰性。二是布置和提倡学生诉惑式作业。布置作业题目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疑惑不清和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提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因疑而问、因问而开悟”的实际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积极提倡诉惑式作业,促使学生“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采用表格式作业、诉惑式作业、拟卷式作业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成为学生提升自我探寻作业的一种能力。
4.把论文作业模式转化为案例分析型作业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44-01
目前,我院共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8名、兼职教师2名,兼职教师主要由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担任。近几年来,学院通过抓机构建设、专业培训等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 健全机构,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落到实处
为了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科研领导,学院于2008年底在原“两课”教研室基础上成立的,是直属学院的二级教学机构,承担全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主要承担着全院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贵州省情》《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等公共必修课程和《宏观经济学》《民法案例分析》等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任务。部门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力量,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发展趋势好且稳定的师资队伍,下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个教研室及办公室、资料室。现有教职员工8名,30岁以下5人,42~45岁3人,全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1人为硕士研究生。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名,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教师1名。主要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和法学专业人员构成,是一支年富力强、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教学科研团队。
二 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功能的实现依赖于一支具有敬业精神和良好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为此,学院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
1.以老带新
学院有着一支老、中、青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老一辈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成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肥沃土壤。为尽快使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我院安排了3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和青年教师之间结成“帮扶对子”,重点督导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传授教学经验,帮助和培养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
2.集体备课
对于教学基本内容和疑难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各教研室每学期都要进行不少于5次的集体研讨,并开展观摩教学,使教师能更好地开拓思路、集思广益,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丰富教学内容,完善电子课件,改善教学方法。
3.系统听课
学院督导室牵头建立了由相关教学单位组成的听课制度体系,通过系统听课,及时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动态,评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有效地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4.专业培训
每年安排1~2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一次校外高水平、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训。近两年来,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都参加了教育部和教育厅举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培训班。
三 开展教改活动,建设精品课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
1.开展教改活动
在开展教改活动中,重点对考核、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我院认为,考核、考试的目的不只是给学生评定成绩。考核、考试在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1)考核、考试由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贯穿学习全过程。平时考核成绩占40%,包括考勤(占10%),课堂笔记(占10%),作业2次(占20%),期末考试(占60%)。我院认为课堂笔记十分重要,不仅可以让学生注意听课,而且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笔记由任课教师亲自检查并评定成绩。(2)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实行开卷考试。(3)考试题目(包括作业题)一律不出死记硬背的题,全部为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型题目。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
实习,是大学期间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参与实习,不仅能对学生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的实际检验和实地应用,使书本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真正的活学活用,而且可以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的情况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验,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同时实习也是检验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和将来的职业进行重新审视,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提前做好前提,为尽快调整好职业发展道路,实现自己从校园到社会的无缝衔接。此外,非常重要的是,参与实习,让大学生脚踏实地的参与到工作中来,解决现在大多数大学生眼高手低,浮躁拖沓、容易推卸责任的毛病,职场的磨练,会让人更加的成熟和有责任心。为此,国家一直在很多文件中都特别强调要加强大学生的实习工作[1]。在煤矿企业实习是采矿、地质、矿建和机电等相关专业学生重要的实习渠道,长期以来一直在不断的加强和完善。通过在煤矿企业实习,相关专业的学生普遍在实践能力、工作能力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2 实习期间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学生培养工作的纽带。因此,有很多人多,高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高校办得怎么样,首先要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不是合格,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是不是合格[2]。尤其是在现阶段,教育背景在转变、社会环境在转变,学生思想观念、道德观、价值观都在不断的转变,很多学生的政治信仰开始模糊,价值观扭曲,道德水平下滑严重,集体荣誉感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也日趋凸显。在这种背景下,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最需要关注的角度之一。从现阶段高校思想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一般都比较到位。但是当学生深入到实习单位以后,思想教育工作就欠缺了很多。不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尤其是辅导员都认为,学生去了实习单位,思想问题就是实习单位的事了;而实习单位,认为学生来实习,只是暂时性的,学生仍然归属于高校管理。这种“踢皮球”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实习期间成了空白期。而实习期间,恰恰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其思想上也是最容易产生波动的时期。因此,不断加强学生实习阶段的思想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要重新审视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旨在探讨如何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在煤矿实习期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大学生在煤矿实习期间心理健康发展,思想情绪稳定,顺利度过实习期提供新的参考。
3 实习期间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思路
3.1 加强企业与高校的沟通,拓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围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时一事的权宜之计,也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蹴而就的简易之举,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一项紧迫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工作体系的支撑,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更是如此。但是以往很多思想政治辅导员都认为,学生去实习了,思想政治工作就该归企业管;而企业又认为学生还没有毕业,不属于自己企业的正式员工,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该属于学校。或者两个单位都认可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负责,但是缺乏必要的沟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并不好[3]。因此,在新时期,针对煤矿企业学生的实习如何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首先还需要从企业和高校之间的沟通联系着手。这就要求高校再将学生送入煤矿企业进行实习之前,就应该针对如何对实习期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事先的沟通,建立一套妥善的教育体系。比如,实习期间,多长时间学校要和企业沟通一次,沟通的形式是什么;具体的沟通人员是哪些部门;对于学生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核由谁来进行,具体是谁辅佐谁开展。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与高校做好预案,在实习期间按部就班的进行,并不断完善。只有这样,煤矿企业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顺利的发展。
3.2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丰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通讯终端越来越多,目前学生大量使用的包括笔记本电脑、小型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等都可以登录互联网,而这些设备的出现和大规模的应用,都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4]。尤其是在煤矿企业实习的学生来说,他们远离校园,甚至一些采矿点还在比较偏远的地区,要想及时的面对面与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显然还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应该更多的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包括互联网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思想政治交流BBS、qq聊天平台、手机短信等都可以成为对在煤矿企业实习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当然,煤矿企业也可以工作这种方式,与高校辅导员通过沟通,传达和落实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的肩负起学生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此,各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还应该更多的拓宽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建立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平台,并加强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沟通,逐步形成对信息技术更好的利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
3.3 完善企业思想教育氛围,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在学生实习期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是依靠思想政治辅导员和企业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而由于在企业之中实习,学校的具体政策很多已经不能在继续落实或者采用。因此,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让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要定期或者常驻的方式进驻企业,并协助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要在企业中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保证学生在企业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5]。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建设,因为企业不同于高校,其氛围往往是更侧重安全生产,高效生产等方面的要求来构建的。因此,辅导员还要具体的协助企业来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比如,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栏,组织学生与企业员工一起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举办思想政治教育宣讲会,成立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小组,成立煤矿职工-学生三个代表联谊小组等。通过这些实际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来更好的营造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促进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这也是对企业职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良好措施,有利整个企业和谐氛围的构建。
3.4 强化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促进学生自我思想政治教育
长久以来,我们过分的重视应该是由谁来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上,对于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引导之外,学生自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容忽视。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每时每刻都跟随在学生身旁去说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而且,在有些时候,学生个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他自己从内心里意识到思想问题的重要性,反而更有效。尤其是随着社会变革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大学生处于青春期,青年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不稳定性和可塑性性,使得大学生极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6]。这些问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问题,而是心理问题,需要自我调节,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用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分析自己,解决大学生在人生、理想、前途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减轻其心理压力,使他们处理好在人生、事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增强心理承受力和应变能力,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在企业中,学生有了更多自我思考和反省的空间,通过自己在工作中,与人接触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更好的联系自己行动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妥当的,这样更容易使自己的思想进步。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自主学习; 大学生; 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4-0063-0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涉及内容又比较广的课程,仅靠教师单向灌输,进行理论阐释,学生不喜欢听,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为此,我们转变了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注重实效的教育理念,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规律出发,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进行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索。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的现实价值
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需要,主动地、有主见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进行自我选择、自我调整和自我监控,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和自我测验,重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探索大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实现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个目标,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结合。其根本目的是用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培育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把大学生培养成坚定的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实现这些目标,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探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愿意接受,进而终身受益的课程。针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重考试不重学习等问题,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大学生自主学习具有自愿、自觉和自律的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的实践中真正拥有学习的支配权,而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让学生进入“角色”,身临“场景”,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品尝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在学习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得以增强,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2.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只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传授,忽视学生政治素质及能力培养的现象,这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加强素质教育,使学生既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又有一定的理论修养;既具有创新精神,又具备明辨是非,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可以上台讲课或演讲;知识面广博、思维敏捷的同学可以参与辩论;关注社会热点、善于思考的同学可以参加讨论;基础知识扎实、擅长记忆的同学可以去参加知识竞赛;等等。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让学生各展所长,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探索,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各种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索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实效,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索了渐进式的自主学习模式。
渐进式的自主学习模式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由易到难,自主学习的形式由简单到复杂,自主学习的意识由不自觉到自觉这样一个逐渐深入的教与学的模式。我们探索了自主读写、自主参与和自主测评三个阶段的自主学习。自主读写是自主学习的初始阶段,包括自主读书和自主写作。自主读书主要是读教材和经典著作。读教材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写好读书指导提纲,指出重要知识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读教材,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读经典著作是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经典著作,要求学生读后,了解一些基本理论的来源和阐述以及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写出读书笔记和体会。使学生明白我们学的理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党和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自主写作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给学生放一些相关的录像,然后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录像内容写观后感。教师在批阅后集中点评,指出在拟题、分析、阐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列举出其中优秀的与不合格的问题,与同学们一起分析和修改。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自主读写主要是在课后进行,一般都安排在学期的前几周,是每个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以个体的形式完成的。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重点完成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自主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实践阶段,包括自主讲课、自主研讨、自主辩论等参与方式。每个自然班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特长,自主选择其中一种参与方式。于是每个班级就形成3个小组,即讲课组、研讨组、辩论组。各组由同学自愿或推荐产生一个组长,负责组里联络工作,每个学生都以组的形式参与,评价也是对整个组进行评价。
自主讲课是由教师指定教材的章节,由讲课组的学生自主选择相关的内容、自主分工、查阅资料、准备课件、推荐主讲人,然后由全体同学根据教师给出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打分,并说明给分的理由,最后由教师根据全班同学评价的平均分数,给出讲课组学生的成绩。
自主研讨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指出方向,向学生征集题目,再由学生对征集上来的题目进行评选,然后对评选出的题目进行集中研讨,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师生共同给出成绩。
自主辩论是由教师提出几组辩题。由辩论组的同学自己选择具体题目,推荐辩论选手,班级同学自荐或推荐主持人和评委,为了公平,每个班级出一个评委,由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商讨,共同定出辩论规则,评委根据辩论规则给出各辩论组的成绩,选出最佳辩手。
自主参与主要是在课堂进行,一般都安排在学期的中间几周,每个学生只参与其中一个组的实践,是以集体的形式完成的。从选择参与内容到参与的各个环节,基本上都是遵循学生的意愿,学生自主选择参与方式、自主选题、自主组合、自主分工、自主评价。自主参与既体现了个体自主的一面,又有团体自主的成分,更多的是一个参与组的自主,一个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进程、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参与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讲授理论、运用理论的环节。它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竞争意识,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的能力目标和价值观目标。
自主测评是自主学习的总结验收阶段,主要包括自主练习、自主总结和自主考试。自主练习是在每一章学习之后,教师都提供一些重点思考题和练习题。教师结合前面的教学,讲解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方法后,自主检查测试自己的学习效果。
自主总结是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同学们对本学期学习概论课的收获、感想和体会进行总结,谈谈收获、说说体会,指出授课和学习中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等,这既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一个总结,也是学生对教师授课的一种评价。
自主考试主要是指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以开卷的形式,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试题一般由选择、辨析和材料分析题或小论文等题型组成。期末考试由学生、教师和督导员共同出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征集问题,由教师和督导员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形成试题。考题一般都贴近学生、联系学生了解的实际,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的发挥。期末卷面成绩一般占总评成绩的50%~60%,其他成绩由学生课堂表现及参与的各个环节组成,一般占40%~50%。
自主测评主要在课后完成,一般都在学期的后几周进行,旨在检查教和学的效果。
渐进式的自主学习符合认知和教学规律,能够被学生接受,逐渐引导学生自愿、自觉、自律地学习。经过探索,我们发现,自主学习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自主学习教学活动,教师的工作量不是减轻了,反而更重了,教师的作用不是被削弱了,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
在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的发展,注重教学的实效。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的课程设计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以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为主。教师要创造自主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实现课堂教学互动化。[1]教师要以宽容、理解、和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允许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主体性,学生也以师为友,和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增进彼此间了解。[2]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辅助者和监督者。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一味地讲解与提问,而是将知识传授过程转变为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主动获取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必须站在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最前沿,掌握本课程的最新动态,了解当前社会的热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认知能力等。同时,教师不仅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掌握高超的教学艺术,在有效地传播知识的同时,通过设计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案,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教师授课的辛苦,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快乐,从而转变学习观念,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因此,在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学的基本知识,而且应该有更广泛的知识面,需要博览群书。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能力,能够驾驭学生讨论、辩论、热点论坛等所有参与教学涉及的形式和问题,应该是一个“全能型”的教师。
3.教师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
教师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无所事事,放任自流,而是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活动,需要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思考,反复钻研,精心选择自主学习的内容,指导和监控学生自主学习的每个环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常怀教学工作要为学生的发展负责、为教学效果负责、为教育事业负责的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实效,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关键词]“90后”大学生;辅导员角度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211-02
从2010年开始,最后一批“80后”大学生告别了校园,走上了工作岗位。同年9月,校园里迎来了第一批“90”后大学生,从此,我国大学生群体正式步入以“9O后”为主体的时代。到2012年的夏季,第一批“90”后大学毕业生即将完成学业,走出校园。一股“90后”学生潮已开始席卷整个大学校园。由此可见,“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中国高校的主体力量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90后”大学生作为我国高校的主体力量,在他们身上展现出时代所特有的气息。有人说这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有悖于主流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被人们称之为“非主流”。因此,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和研究“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努力发现和挖掘“90后”大学生的新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进一步探索符合时展规律、符合“90后”大学生特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提高“90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再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总结出“90后”大学生的如下几项特质并进行了分析。
一、充满自信、张扬个性,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90后大学生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家庭经济状况普遍好转,父母在教育上普遍投入较大,部分学生都有一技之长,再加上接触新事物的机会较多,所以在一些场合会表现出个性张扬的一面。在各项活动中,“90后”大学生也表现得非常活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展现自己的长处,标新立异,想法独特,不迷信权威,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机会去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才能,以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在工作中增长才干。充满自信固然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但作为“90后”的学生,还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在工作和学习中加以引导和监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使之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否则一味的放开管理也许会导致学生迷失方向。
知识经济时代早已来临,伴随着网络更加普及,“90后”大学生可以有更多的途径去接触社会的各个层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去观察这个社会。他们往往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到新兴的信息查询手段,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通常会表现出独立开放的特点。但是在独立开放的同时也会发现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依然会遇到很多他们无法完成的事情,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90后”大学生在初入大学校园以后往往非常乐意组织和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在初期他们往往本着锻炼自己能力的目的,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到社团中完成自己的想法或者领导社团中的成员。这有时就会造成他们在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后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容易造成自卑的心理。从另一个角度发展的话,学生也容易产生自负心理,高估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在工作和学习中会产生好高骛远的想法。这些方面,辅导员也应该及时发现这方面的倾向,适时地进行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并且有教师指导的环境下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对于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作为辅导员应该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集体荣誉感教育,使学生切身意识到只有自身融入到集体中,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且在一个集体中,大家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过于的以自我为中心只会让自己更加孤立,让周围同学远离。
二、崇尚科学,追求时尚,但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
“90后”大学生生长在一个被称为“知识爆炸”的年代,他们接触各种先进文化的时间比较早,在小学阶段就基本学习并掌握了电脑的基本使用,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对各种数码产品的使用也逐渐开始,MP3、MP4影音时代的到来,使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影音风暴,笔记本电脑、数码照摄像机、智能手机等数码产品的问世,使他们成为全副武装的数码精英,在体验到科技所带来的全新生活中,这一代年轻人更是对科技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与热爱,与此同时他们也走在了时代的最前沿,成为时尚的弄潮儿。由于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90后”大学生接触新事物较早,对科学的学习也比较早,使大部分的学生从小就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之父母一代文化水平相比上一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家庭教育初期,学生就会产生崇尚科学的想法。在步入大学校园后对科学学习的渴望会更大,对知识的渴求也更加强烈。
但是,在这一代年轻人身上却有着一种强烈的反叛意识。受到社会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面对各种突发事情,往往有着自己独特见解和观点,他们敢于提出自己要求和想法,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这是“90后”一代人的显著特点,但是有些时候他们的反叛意识往往会出现偏差,走向极端,这个时候就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崇尚科学,追求时尚的同时,容易受到周围其他人的影响,产生盲目的攀比心理。转移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更在意自己的物质拥有,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对高校的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三、价值取向趋于功利性
理想,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众多精神现象的一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笔者曾经对“90后”大学生做过大量的面对面交流的工作,当问到“你的理想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时,大部分同学都描述了自己远大的理想,这些理想目标可操作性较强,只要同学们经过不懈努力都可以做到。当面对现实生活的时候,“90后”大学生表现得要比“70后”“80后”们更加理性与现实,他们很少喊什么惊天地泣鬼神似的口号,取而代之的是务实有效的办法与行动,他们清楚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在为他人和社会付出的同时,更加注重他人和社会所给予的尊重和回报。这些都是“90后”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显著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西方文化、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发生了诸多变化,这对“ 90后”的大学生影响比较大,他们的价值取向也趋于功利性,在与学生交谈过程中,当问及“在你的一生中,什么对你最重要?”的时候,有部分同学会谈及金钱、社会地位等。由此可见,“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性。这就需要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以引导和教育,用真实的案例去告诉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身从根本上重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在日常党团活动中,在注重娱乐性的同时也应有目的的让学生通过团体活动来意识到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其次,要与学生家长加强沟通,让家长配合辅导员一起改变学生的不良价值观,共同引导学生走入正轨,以便学生更好地发展。
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特质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这个群体具有的主要特点包括:充满自信,张扬个性,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崇尚科学,追求时尚,但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价值取向趋于功利性。在这些特质的背后,有时代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应该对“90后”大学生的这些特质进行分析,在日常工作和管理中有针对性的做好这个群体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努力使学生达到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叶晖.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第15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高校;学风
学风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日积月累形成的一种行为和学习风气,它是高校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班级纪律的综合体现。体育院校的学风建设迫在眉睫,本文就体育院校的学风建设重要的中作用阐述了自己的几点观点和意见。
1体育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全民的教育程度的重视,从2000年以后高校大规模的扩大招生规模,体育院校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很多体育生虽然考进了大学,但是他们的思想意识和知识储备量并未达到大学层次,有的学生是从各个学校选拔上来直接进入大学,他们的知识水平非常薄弱。大多数的体育生家庭条件优越是家里的独生子,依赖性强,不愿意学习,人在课堂心不在课堂,为了不挂科、为了混文凭。互联网的发展让学生有了各种各样的交往和娱乐平台,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交友平台。晚上上网打游戏,白天翘课或者勉强去上课也不注重课堂纪律。上课不带书、笔记笔记、考前临时抱佛脚、作弊等等。这些现象在体育生身上频频发生,他们没有理想,或者把控相当理想,没有社会危机意识和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贡献的觉悟,只追求自身的利益和安逸。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体贴家长的艰辛,去各种培训机构或者健身机构代课,但是在一定范围内也造成了很多学生跟风,让“打工热”成为一种潮流在体育院校蔓延开来。打工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体验社会、接触社会丰富自己的经历,使自己得到历练。但很多学生无法正确看待和处理学习和打工的关系。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打工占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体力造成频频旷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得出学生对文凭的看重、对真正知识的轻视,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愿意去学习文化知识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以上的种种反映了体育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学生心浮气躁,生活自理能力差,内心不够强大,甚至妄自菲薄,自己瞧不起自己等等,存在着很多心理问题。有些体育生毕业后给用人单位留下的印象也极其恶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和声誉。高校的学风是一所大学的根本和根基,只有学风建设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水平,学风是抓教学管理和教学水平的根基,针对体育院校学生的问题,能够充分体现学风建设对于体育院校的重要性。
2体育院校建设措施
随着体育院校的学生不断扩招给教学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是任课教师的教学无法正常进行,任课教师无法一碗水端平形成严进宽出的局面反而让教学处在被动地位,教学水平有所下降。招生的放宽可以推动市场经济给高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收效和效益,但是学生在毕业后是否真的能融入到社会当中去,学习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为了院校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最好针对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学习国外——宽进校严毕业。这种制度一旦形成就可以让爱学习的继续拿到高分,不爱学习的会督促他去学习,否则就无法拿到学分毕业。针对体育院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考察制度,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题库,严格考场考级,对于学生考试把好关。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需要用打工来维持生计和生活的,辅导员应及时了解清楚。用正确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谈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院系或学校申请勤工助学的岗位,更让他们明白勤工俭学和博学不能相悖而驰,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更好地回馈社会。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而影响以后的长远,鼓励学生通过大学的学习将来赢得一个好的未来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学生沉迷于网络、翘课、迟到等现象辅导员一定要发挥思想政治指导的优势,在生活上进行大力度监管,在思想政治上不断进行教导。大力开展形势政策课程,让学生了解时事了解政治。让大学生是可以社会接轨,与时代的脉搏接轨。以学院为首进行院系检查,不断树立讲文明树新风,让学风建设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开展教书育人工作。一个人只有有理想、有抱负、有目标才不会感到虚度光阴,体育院校大学生唯一缺少的就是目标和动力,只要激发他们内心沉睡的潜能,激发了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必定会高涨。
3体育院校的辅导员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的教育作用,解决大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学会把握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多学生学习的思想觉悟不高,辅导员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把学校的规章制度融入到日常管理当中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很多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兴趣问题等,良好的学风需要整体的和谐,如果和谐统一达不到,各种工作就会很难开展。高校辅导员是学风建设的倡导者和核心元素,要发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给学风建设打造最新的元素和最坚强的后盾。学风建设是高校工作成果性最重要的体现,提高教学水平,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充分发挥辅导员的骨干作用和班级影响力。
作者:张蕊 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脱机课堂 大学生 实践途径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及智能手机的功能提升,智能手机的使用率在当今高校的校园中已开始逐步替代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大部分功能。智能手机在功能上的便捷性让使用者对其的依赖性大大加强,手机的功能不再是单纯的电话、短信、上网,现在的智能机在各种APP及开发软件的应用下已逐步完善电脑所具备的的各种功能。大学校园中学生们通过手机实现了购物、游戏娱乐、订餐、网络支付、网络学习、网络视频等一系列日常活动,甚至出现了只要“手机在手,生活无忧”的现象。大学校园中,课堂上出现了“低头族”,寝室中滋生了“躺客族”,甚至在学生们固定的“三点一线”的活动中到处都是手机的身影。在这其中,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大学校园中课堂学习中出现的“低头”现象,这种手机常伴的上课状态让很多学生的听课质量大大降低,对于较为严重的“低头族”依赖者,上课质量的下降最终滋生了更为严重的隐患,考试频频不及格以及沉迷网络等不良习惯。在课堂质量的提升过程中,如何通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更好的建立和完善“脱机课堂”的管理机制是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挑战。
一.“脱机课堂”的实践障碍
各大高校中的“脱机行动”的有效实施一直在探索中改进提升,从辅导员的课堂检查到手机挂袋的使用,从课上听课质量与成绩的挂钩到学院量化机制的考核,在各种措施与手段不断更新的同时,“脱机课堂”的管理都是在长期内很难有着明显的效果。究其原因不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自律意R不强。管理的根本是要体现被管理者内心的接受度,很多学生在“脱机课堂”的管理中,过度的依赖外界对其的干涉,没有在根本上体会和接受管理制度的目的,自控能力弱,总是想从各种途径找对策,找借口,常常以忘带手机,备用手机等手段,逃避“脱机课堂”的统一管理。第二、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不强。随着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的广泛使用,多媒体的授课形式在直观展示的同时也让学生们产生了一定的惰性思想,淡化了课上记录笔记的意识,从惰性意识“解脱”出来的双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课的专注力,上课与看手机两不误的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导致课堂时效明显降低,课程成绩不通过人数逐步增加的主要诱因。
二.“脱机课堂”的校园实践途径
针对目前手机的高频应用引发的各种问题及未来人才质量的提升,实践“脱机课堂”的必要性尤为凸显。“脱机行动”的落实不仅需要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更需要心灵教育的支撑,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加强“脱机课堂”的推进。
1.制度建设与完善
面对大学生课堂“玩手机”日趋严重的现象,许多高校教师为此感到非常无奈和担忧,是高校教学及管理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实际上,治理大学课堂“玩手机”现象,实现“脱机课堂”应是多管齐下,齐抓共管的过程,从多角度入手,采取措施,保证教学质量。高校应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细化相关条例,规范大学课堂管理,为“脱机课堂”的创设提供基础保障。教学是大学的中心任务和职能,而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教学与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监控水平,并使教学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性工作。
2.思想教育与引导
教师通过情感教育与理性的教育的结合比机械呆板的硬性规定更能使学生接受学校的规章制度。辅导员、班主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要在思想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通过主题班会,制度学习等途径让学生认识并自觉克服人性中的惰性、投机性及随波逐流等不利特点,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鼓励班长做积极的思想动员,班级干部协同配合,辅导员老师深入课堂进行监督、检查,表扬课堂上做得好的班级和学生以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动力,并以此给其他班级及学生做出榜样。对于自控能力差、屡教不改的学生也不要责怪太多,更不可粗暴地执行规定,因为“身败名裂”后很可能会自暴自弃,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更容易激化师生矛盾。总之,从学生的思想引导入手,让他们认识到物极必反的道理,不要成为手机的控制对象。此外,加强班级干部与辅导员老师的配合,从关心学生健康与学习入手,根据学生自主管理的及时反馈,因势利导,逐步客服并解决“脱机课堂”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3.教学改进与创新
在实践“脱机课堂”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调查,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行为可能源于对授课内容的乏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学目的,充分备课,条理清晰,深入浅出,重点、难点突出,善于启发引导,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同时,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比如微课、慕课、私播课、翻转课堂、同伴互助教学法等,把学生熟知、喜欢的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增加学生自主的学习时间,从而减少学生课堂“玩手机”的人数和次数。教师在理性认识,严明纪律,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可以使师生双方达到实质性的教学境界,从而快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自主管理与强化
实践“脱机课堂”的过程中,学校、学院教学及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虽然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均为“脱机行动”的外部支撑,要想让这一行动有长期的成效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我管理。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注重培养自我规划,自我管理意识,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尤为重要。“脱机课堂”中遇到的最大的阻碍就是来自学生个人自我约束能力的不足,高频率的手机应用让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很难真正意义上从网络应用中走出来,进行合理利用。各高校在大学生入学后,通过一系列的入学教育活动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介绍等引导,让学生逐步了解大学校园学生生活,设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学习中充实自我,活动中锻炼完善自我,培养个人处理事情、沟通事情的能力,从而摆脱不良思想意识的引导,这种教育引导的开展有极大的必要性,对学生在大学期间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强化有重要作用。
三.“脱机课堂”的社会实践途径
手机的广泛应用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应运而生,人作为社会的产物,在任何一个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这个群体的影响。因此,大学校园和课堂上低头族现象的产生和发展也与社会这个大环境息息相关。社会的发展是正确引导人们思想道德修养的风向标。对高校校园环境中低头族现象的关注和改变需要社会舆论的正向宣传、引导,利用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渗透性,大规模对新闻、广告、网络等方面进行低头族弊端的大面积覆盖,为大众树立一个正确使用手机的行为准则和外部环境,从而使得大众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不良后果。此外,家庭教育也是实践“脱机课堂”社会途径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教育一直对学生行为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示范引导,如何正确对待手机的过度使用问题,不仅仅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大学生自身以及社会环境的问题,与家庭教育也密不可分。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要一直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在校期间的日常生活习惯,并以身作则,合理健康使用手机,做好行为表率。
“脱机课堂”的实践非一时之功,一己之力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面对这一庞大的群体问题,需要学校制度建设的有力支持,需要任课教师的严格管理,需要思想政治辅导员的正向引导与监督,需要班级干部的协调配合,需要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断加强,需要社会环境的正确引导。只有在共同的管理、教育及探索之下,“脱机课堂”的实践创新才能有真正的改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10.
[2]盛邦跃.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和精细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3]庄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三论式”教学法实践探索[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徐杏嫦.关于治理大学课堂“玩手机”现象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6(22).
[5]杨建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关键词:低头族;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053-02
高校大学生中的低头族现象日益突出,如何能够把大学生从低头族变为“抬头族”,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知识素质成为全体高校教师和教育部门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高校低头族现象及其影响
低头族,作为一个新名词,它的问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紧密相连。所谓的低头族,或称为“拇指族”“猿人族”,英语翻译是Smartphone Addicts[1]或Phubbing,是指一些随时随地长时间低着头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移动设备、经常机不离手的人。
根据低头族这一概念的含义,其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主体年轻化。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低头族的出现,最能追随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并且与之同步的,显然年轻群体是主流。二是表现多元化。多元化的特征又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低头族活动场所多元化。不管是乘车、排队、步行或与什么人一起,如交谈、听报告、开会等场所都处于低头状态。另一方面,低头族活动内容多元化。低头族们拿着手机等电子设备低头玩游戏、通过社交网站或即时通讯与人交谈、看视频、浏览网站等。
根据低头族的特征我们将发现,大学生们是低头族的最大主体之一,高校校园是低头族的重灾区。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图书馆内,甚至是在行走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手捧着手机,或者上网、玩游戏、看视频。然而,尤其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在今天的高校校园课堂上,低头族现象也越来越突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一份关于低头族现象的问卷调查显示[1],每天低头玩手机超过4小时的大学生占了68%;人际关系异化(如网上关系比较熟,现实见面冷淡,朋友见面却各顾各玩手机,缺乏交流)的大学生占了67.3%;有手机依赖(一有空闲时间就拿起手机玩,起床后、睡觉前必要看手机,隔很短的时间就看手机等)的大学生占了72.1%;因长时间低头而导致身体不适(脖颈疼痛、头晕目眩、手指疲劳)的大学生占了44%;做了低头族后,表达能力、语言能力变差的大学生占了40.5%。这份问卷也证明了笔者的观点,高校校园内低头族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其不良影响也日渐突出。
低头族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类是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产生的良性作用。首先,大学生由于课程设置和安排等原因,出现了一些零散的课余时间。于是,一部分同学利用已有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笔记本等科技设备充实自己的业余时间,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大学生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低头族的出现,如利用已有的设备上网,查询资料、浏览新闻等,无疑极大地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紧随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提高了大学生的信息占有量和知识储备。另一方面,高校低头族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笼统地说,一方面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沉迷于虚拟网络,忽略或者忽视现实生活中与人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无疑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育与培养。低头族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日渐严峻的社会病,加剧人与人的沟通障碍,导致人情淡漠、亲情疏离、思考退化、认知浅薄。”[2]另一方面,对大学生身体上的影响也很明显,电子设备对眼睛、颈椎、手等身体器官的影响也很明显,更为严重者,是部分大学生患上“手机焦虑症”,即手机没有随身携带而感到的诸种心理和思想上的不适,或者手机携带在身上,几分钟不看手机也感到种种心理不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冷静客观地对待,做到理性关怀,以培养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为唯一宗旨,以引领学生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根本任务,形成大学生行为强化的长效机制,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不合理不正当的需要朝着健康合理、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因此,从学理上分析低头族现象的成因并探寻化解对策,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二、高校低头族现象成因分析
只有深入分析和寻找低头族现象的成因,才能为破解低头族问题提供必要的逻辑前提。简单地说,高校低头族现象的成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
从内因上看,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淡化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当前大学生呈现出理想信念淡化的普遍态势,由于本文的思想主旨并非在于探索这种态势的形成原因,而是指出其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因此,在课堂上普遍形成了一种消极学习,积极上网的普遍态势,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及其知识素质的提高。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当这样的大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由于在精神上缺乏理想、信仰和信念支撑的人,只能受到本能和利益的支配和驱使,无从正确地把握人生的道路和方向,就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只有拥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教育的人,才会感到人生充实、动力充足、积极向上,人格完善等等,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成为自己现在和未来生活的主人。
从外因上看,一方面,微时代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冲击。“‘微时代’是一个蕴含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3],是以微博、微信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传播的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技术革新,尤其是随着移动网络3G和4G的普及,智能手机逐渐成为大学生活中的“新宠”,既可以是实现随时上网,同时还可以实现同时娱乐功能。于是,低头族兴起的背后,是人们对于互联网的高度依赖。被称为“指尖上的毒瘾”。另一方面,建构丰富的校园文化,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多层面的精神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可以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基本层次。人类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由外在向内在的一个发展过程,这就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能够将社会、时展的外在要求,与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紧密结合和统一起来,在保证我们所践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和实现中国梦的社会要求的同时,更要充分关注和满足大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内在的合理需求,才足以使大学生能真正从内心理解和接纳我们的教育内容和要求,自觉、主动将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结构中去,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如,手机媒体的出现,学生通过手机上网可以解决自己各类问题,当然,虽然这种解决质量本身还需要质疑,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精神需要是多元化和多层面的,校园文化无论多么丰富,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肯定存在着“精神”和思想上的“盲区”,而这一扫盲工作,无疑逐渐被手机媒体所取替。
三、高校低头族现象对策探求
针对低头族现象及其影响,世界各国也都纷纷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如在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地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禁止在某些公共场所和地方做低头族。在我国目前尚未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根据我们对高校低头族现象成因分析,对于探索低头族现象的对策无疑有所助益。
首先,高校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齐抓共管,努力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所谓的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4]。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手机媒体的高度普及,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面对这种常态化现象,人为地将学生与网络世界隔离开来已然成为不可能。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够正确地面对网络的各类信息、调整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时间比例等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其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高校的宗旨就是培育人,即培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因此,大学生必须要具备较高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扣时代脉搏和时代主题,在当前的历史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主题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体对社会主义的性质、特征、目标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行为和事物的是非善恶荣辱的判断,对事业和目标的认同以及对精神目标追求等一系列的判断和评价标准体系。”[5]
最后,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旋律。思想政治教育“向人们传导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只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为各种环境因素所肯定、所强化,才能被人们直接接受并逐渐内化为个体意识,成为行动的指南”[6]。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相应的文化环境作为铺垫,建构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知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都非常关键。笼统地说,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环境中、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当代大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乐于并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广泛开展思想、科技、体育、娱乐等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学生“走出网络,走向现实、回归校园、回归课堂”。笔者认为,现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非常丰富,极大丰富了大学生活,满足了学生对娱乐需要。但是,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参考文献:
[1]徐天.浅析大学校园低头族现象及解决对策[J].黑河学刊,2014(9).
[2]彭冰.柳姗姗.被手机绑架的低头族[N].工人日报,2014-
12-23.
[3]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4]黄超.高校对“微时代”挑战的应对及微博德育功能的实现途径探讨[J].柳州师专学报,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