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

第1篇: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护士;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1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2(b)-014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evance between nurse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hospital management.Methods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was carried out for 152 nurses in 3 hospitals in Huizhou Area in January 2016,including MBI and SCL-90.The relevance between SCL-90 and MBI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proportions of emotional exhaustion,depersonalisation and 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with different degrees in the clinical nurses was 30.3%,52.6% and 57.9%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s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occupational burnout levels,namely emotional exhaustion,depersonalisation and 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in the nurses in different department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Nurse;Occupational burnout;Mental health status;Relevance

业倦怠(job burnout),又称为工作倦怠,是指在工作中很难顺利地应对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进而出现的身心疲劳和衰竭的状态,如疲劳、焦虑、抑郁等,常发生于从事以人为服务对象的服务行业从业者中[1],包括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职业倦怠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工作适应性、工作效率、同事间关系均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2]。医院以诊治患者为目的,是典型的以人为服务对象的服务型行业,护士作为与身心健康失衡的患者最频繁接触的群体,一方面要承担临床处置的高风险职责,另一方面又要遵循弱势患者的需求规律,无疑是职业倦怠中的易感和高发人群[3]。有调查显示,职业倦怠是一种有害于身心健康和情绪的反应,可以增加个体在单位的离职倾向[4]。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到护士的工作效率和人才队伍的稳定,也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我国健康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护士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突出,本研究旨在探讨惠州市护士职业倦怠及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找出护士职业倦怠影响的相关因素,为医院管理部门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相应的依据,从而达到减轻护士职业倦怠、促进护士心身健康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以及缓解医患关系,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惠州地区3家医院(2家三级甲等医院和1家三级乙等医院)的15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其中副主任护师及以上12名,主管护师44名,护师53名,护士43名;年龄为22~49岁,平均(35.2±9.6)岁。入选条件:①人事局编制内并签订长期合同(>3年)的护士;②精神正常,心身健康;③意识清楚,无智力障碍;④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于2016年1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不记名的方式,以医院为单位,在征得医院领导和被调查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讲解填写的要求和方法,发放统一指导语。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在安静的环境下填写,互相之间不能相互讨论,问卷当场填写完成,当场收回。本次共发放152份调查问卷,收回152份,问卷零脱离。

1.2.2调查问卷 ①职业倦怠调查表(MBI):采用国际通用的马氏职业倦怠调查表-服务行业版(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s survey,MBI-HSS)[5-7],该量表包括情感衰竭(emotion exhaustion)、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与低成就感(personal accomplishment)3个维度,共22个题目。调查问卷采用Liker 7量表计分法给予评价,每题均以0~6分来代表每一现象发生的频率,0分为从不这样,1分为极少这样,2分为偶尔这样,3分为有时这样,4分为经常这样,5分为总是这样,6分为一直这样。从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3个方面考察护士职业倦怠水平,以各项目(题目)相加所得总分为各维度得分,其中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的分量表采用正向计分法,分量表的计分平均数越大,则工作倦怠程度越大;低成就感的分量表则采用反向计分法,计分平均数越小,则工作倦怠程度越小。依据职业倦怠程度(轻度、中度、高度)评定标准[8],对护士出现的不同程度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②症状自评量表(SCL-90)[9-11]:该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10个因子共90个题目,选项设有无、轻度、中度、相当重、严重等5个,采用五级评分法,即分别计为1、2、3、4、5分。量表中某一因子的得分等于该因子中各项目(题目)相加所得总分除以该因子项目数,评分越高,表明心身症状越严重。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独立样本间采用t检验,两因子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

2结果

2.1护士职业倦怠评定情况分析

临床护士出现不同程度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比例分别为30.3%、52.6%、57.9%(表1)。

2.2不同科室护士职业倦怠水平的比较

不同科室间护士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国内常模的比较

将本次SCL-90表各项因子的评分与国内常模[12]比较,结果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MBI与SCL-90的相关性分析

将MBI表各维度分值与SCL-90表各项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倦怠具有相关性(表4)。

3讨论

本次职业倦怠调查结果显示,152名临床护士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比例分别为30.3%、52.6%、57.9%,其中低成就感所占的人数最多,表明临床护士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自身价值评价不够,达不到自己的期望。之所以出F这样的现象,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个人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护理人员都期望自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白衣天使,救死扶伤,但面对的毕竟是特殊群体,很多病即使全力以赴也无法挽回,往往家属会失去理智,导致医患纠纷频发,医患关系紧张;②社会因素:有研究显示,拥有较高社会支持系统的医务工作者不易产生倦怠感或倦怠感低,相反,社会支持系统不足者容易产生倦怠感[13];③待遇较低及奖惩体系不健全:护士职业是一个高风险、压力大、技术含量高、应激性要求高的行业,但其付出的劳动成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另外,医院的奖惩制度不健全,导致护士的工作绩效不能被及时、有效、公平公正的反映出来,最终会使得护士对自己工作产生倦怠感。

不同科室间职业倦怠比较,发现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感高于其他科室。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作性质和强度:急诊科是抢救患者的第一环节,处在最前沿,往往接收的都是危重患者,而且病种最多、最复杂,常常会出现异常突发事件,对护士的技术能力和应变能力要求更高。②急诊科患者流动性大,患者家属情绪波动大,护士经常处于患者的声以及患者家属的焦急、怨恨甚至哭泣等各种嘈杂声中,容易导致急诊护士产生焦虑和烦躁的情绪。研究显示,诸多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中,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是最主要的因素[14]。

本研究结果显示,SCL-90表各项因子测评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

本研究中,MBI量表分值与SCL-90量表分值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即SCL-90各项因子评分越高,MBI各维度得分也越高,职业倦怠感就会越强,反之,SCL-90各项因子评分越低,MBI各维度得分也越低,职业倦怠感就会越弱。这一结果提示职业倦怠是心理健康及其程度的重要因素,降低职业倦怠水平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护士的职业倦怠感明显,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针对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增加社会支持力度、心理护理等,这将有利于护士心身健康,提高医疗质量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Maslach C,Jackson SE,Leiter MP.Maslach Burnout Inwentory:Manual[M].3rd ed.Palo Alato,California:Consulting Psychologiet Press,1996:981-986.

[2]李立强.上海市中心城区老年人膝关节骨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J].黑龙江医药,2007,4(20):347-348.

[3]卢晓旭,沛,韩悦.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静脉闭塞病的诊治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6,33(9):377-404.

[4]骆宏,赫中华.466名护士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及离职意愿的关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33-935.

[5]王永斌,宋志宏.上海市奉贤区农村中老年人骨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9):785-788.

[6]宋思源,赵晓川.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5-7.

[7]邹雨霞,黄振鑫,靳娟,等.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6):679-682.

[8]季建林.医学心理学[M].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20.

[9]宋玉磊,林征,林琳,等.中文版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7):73-76.

[10]董列军,黄红芳.症状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在创伤性骨折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2,24(6):76-77.

[11]蔡杰,王慧.展_模型与优势模型的比较――基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强迫量表的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2013,33(4):99-101.

[12]金华,吴文源.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12):260.

[13]Trindade IE,Bertier CE,Sampaio Teixeira AC.Objective assessment of internal nasal dimensions and speech resonance in individuals with repaired 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 after rhinoseptoplasty[J].J Craniofac Surg,2009,20(2):308-314.

[14]刘素贞,路英智.护士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57-58.

第2篇: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认知教育;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

Effect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on Mental Health of University Students . Wang Luhui, Zhang Ya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ShenyangMedical College, Shenyang 110034,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psychol ogy educ ation on mental health of university student. As to provide a positive measure o f mental health improving. Methods 60 university students in ex periment group w ere conducted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for 3 months. Other 60 studentwere as the control groups.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was eva luated by SCL-90, Coping Style Scale, Social Support Scale. Results 4 factor sc ores of compulsive, anxiety etc of SCL-90 after tes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 hat before tests in experiment group. After tes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tafter tests of control groups. The factor scores of actives coping, feeling supp ort, used social support etc. after tes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 that before te sts in experiment group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 after tests of control groups . Conclusion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may increase th eir mental health level, and improve their coping style and social support.

【Key words】 Cogn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Coping style ; Social support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其心理健康水平已引起 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已列为 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1]。心理障碍的产生包含有认知的偏差或歪曲,已是心理学 界的一种共识[2]。因此,改变认知来达到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已日益受到人们的 重视。为了配合高 校更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采用认知教育的方法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实验 研究,以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科学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一年级新生作为试点,随机抽取2个班作为实验组,2个班作为对照组,每 组人数均为60人。年龄在18~20岁之间,两组男女生比例约为1:3。实施干预前用SCL-90、 简易应对问卷及社会支持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了统一测试,显示两组之间各项结果没有显著 性差异(见表1、表2、表3)。

1.2 方法 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选择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社会支持量表作 为心理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3]。运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从认知与情绪、行为的 相互作用 出发。设计安排了①认识人的心理;②非理性认知特点与情绪变化;③合理认识生活事 件;④情绪的自我调控方法(ABC法);⑤领悟社会支持,开发有效的求助技巧等板块的主 题教育。以专题讲座、学生自由讨论以及团体咨询等方式进行。每周1次,每次1.5小时,持 续3个月。认知教育干预后,比较实验组的对照组学生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 差异。所获数据采用SPSS 10.0进行分析比较。

2 结 果

2.1 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量表上的结果比较与分析 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学 生在SCL-90各项因子均分后测分比前测分值低,其中强迫、抑郁、焦虑等3个项目存在显著 性差异,阳性项目数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相比在阳性项目数、强迫 、抑郁焦虑上有所降低,差异存在显著性。而对照组学生后测与前测差异均无显著性。说明 认知教育可以降低强迫、抑郁、焦虑3项因子的痛苦水平,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一 定的积极作用。

2.2 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后应对方式问卷上结果比较与分析 表2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 积极应对维度后测显著高于其前测及对照组后测分值。消极维度后测低于其前测有显著性差 异。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无显著性。提示认知教育可以影响学生的应对方式,实验组学生在挫 折和困难面前更多的选择了“与人交谈,倾述内心烦恼、改变原来的一些做法或自己的一些 问题”等积极应对,减少了“通过吸烟、喝酒、服药和吃东西来解除烦恼”等不健康的消极 应对。

2.3 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后社会支持量表上结果比较与分析 表3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社 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项后测高于前测,与对照组相比高于其后测,且差异 达到显著水平。客观支持得分变化不显著。对照组前后测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认知教 育可以提高实验组学生主观体验到的情感支持以及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3 讨 论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Ellis)就提出了神经症状产生的根源是不合理 信念的存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焦虑、抑郁、强迫动作等心理疾病的产生确实与 非理性信念有关[4]。认知心理学就是强调认知过程对情绪和行为的重要影响,认 为焦虑、 抑郁等情绪障碍和适应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异常的思维方式,通过分析找出不合理不现实的一 面,以合理的思维方式取而代之。即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建立现实的认知结构,就可达到 改变情绪和行为的目的。本实验就是通过认知心理教育课程围绕认知、情绪和行为相互之间 的关系展开,帮助大学生认识个体心理活动的特点,认识到认知是决定情绪的关键因素。针 对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和适应新环境等问题造成的痛苦、烦恼等负性情绪反应,以理性情绪 疗法引导使之学会辨别非理性信念并与之辩论,并逐步学会表达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在现实社会中,大学生总是要面对各种压力与挑战,在构建合理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还要帮 助大学生认识到要有意识、有目的、灵活的调节行为来适应现实变化的环境。即如何应对压 力与危机。有研究发现,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则心 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43%,为普通人群危险度的两倍[5]。可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 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本实验通过引导大学生合理认识生活事件,学会采用“ 与人交谈,倾述烦恼”、“放轻松”等积极良好的应对方式。通过“我们是朋友”丰富交际 经历,开发有效的求助技巧等,更好的开发利用和感受到社会支持,以减少应激对心身健康 带来的影响。通过实验我们认为,认知心理教育在维护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应对方式和提升 社会支持程度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建议深入实际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有针对 性地开展认知心理教育,以维护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思想理论 教育导刊,2001,增刊:1-5

[2]季建林,储展明.认知治疗的国际动态.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2 3-125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社,1999:31-35,122-124,127-130

[4]钱铭怡.心理治疗过程中认知改变的作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3):1 22-125

第3篇: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摘要】 目的 调查驻云南不同军兵种心理健康状况及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并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方法 对驻云南的四组部队(1087名步兵,493名炮兵,490名装甲兵及487名武警)采用军人心理健康量表和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全军心理健康常模比较,除武警组各因子得分比全军常模低外(P

【关键词】 不同军兵种;心理健康;情景特质应对方式;相关分析

为了摸清和掌握驻云南不同兵种心理健康状况,便于有针对性地指导不同部队开展心理卫生工作,为推动部队全面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驻云南四组部队2557名士兵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情况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云南四组部队(1087名步兵,493名炮兵,490名装甲兵,487名武警)共2557人,其中男性2532人,占99%,女性25人,占1%;汉族2343人(占91.6%),其他民族214人;年龄5~44岁,平均20.88±3.12岁;文化程度为:初中976人,高中1396人,大专119人,本科66人(2.6%);农村2282人,城市275人(占10.8%).

1.2 研究工具 由张理义编制的军人心理健康量表[1]分9个因子(掩饰、焦虑、抑郁、精神病性、强迫、恐怖、神经衰弱、躯体化、人际关系),根据被测量者对量表每题的回答的“是”或“否”分别计1或0分。计算得出每份量表总分,分值越高,表示心理障碍越严重;由刘云、张理义编制的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量表[2],包括6个情景分量表,1个掩饰分量表,共有条目110条,评分方法采用4级评分;从不如此、偶尔如此、一般如此、经常如此,分别记为1、2、3、4分。

1.3 调查的质量控制 在实施调查之前,有经验丰富的心理学专家做现场动员以增加被试者的合作程度,统一指导语,要求记实名回答,保证问卷填写的有效性。然后,由被调查者按调查表中的内容逐条如实回答,测试完后当场回收答卷。

1.4 数据处理 数据用SPSS11.5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

2 结 果

2.1 云南军人各兵种心理健康情况与全军常模比较(±s),结果见表1。表1 各组与全军心理健康常模的比较 (±s)

2.2 步兵组心理状况与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评分,结果见表2。表2 步兵组心理健康与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n=735)

2.3 武警组心理健康状况与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表3 武警组心理健康与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n=485)

3 讨 论

从表1可以看出,与全军心理健康常模比较,除武警组各因子得分比全军常模低外,步兵组、炮兵组、装甲兵组各因子得分均比全军常模高,掩饰因子分步兵组最高,装甲兵组各因子分次高,其次为炮兵组,最低为步兵组。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为:(1)武警与职业军人担当的任务侧重点有所不同,武警主要是针对国内发生的事件,这类事件大多为人民内部矛盾,危险性较职业军人要小一些,而职业军人主要针对的是如战争爆发、反恐怖袭击、平息社会动乱、执行特种任务等事件,这类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危险性与艰苦性,都会诱发军人异常心理应激反应,因而心理压力也就更大,也就更容易对心理健康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2)武警的训练内容与军人有所区别,武警的训练内容与其执行的任务有关,可能更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退伍后二次择业时的就业范围更广,也就更容易就业,而军人的训练内容可能与战时所需有关,对今后择业用处不大,因此,军人对自己的前途问题考虑得就会更多,而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3)在各军人组中,装甲兵组的得分最高,可能是因为装甲兵组训练任务最重、要求最高,这就给装甲兵组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

从表2可以看出,步兵组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积极的应对方式成负相关,与消极的应对方式成正相关。

从表3可以看出,武警组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积极的应对方式成负相关,与消极的应对方式成正相关。但对于该组士兵来说,选择情感的积极应对方式对强迫、精神病性症状和躯体化的影响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总的来说,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成负相关,是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与心理健康成正相关,对心理健康起危害作用。最后,关于应对方式与躯体疾病的荟萃分析研究指出,回避式的应对方对心理调节有负面的影响[3]。但有的时候有些消极的应对方式,也可以起到暂时缓解挫折感的作用[4]。

对于武警组来说,选择情感的积极应对方式对强迫、精神病性症状和躯体化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可能是因为相对于军人来说,武警的训练任务较轻,人际关系不太复杂,因此产生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小,造成强迫、精神病性症状和躯体化症状的几率也就小一些。

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不能反映全军的情况,其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理义.军人心理健康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

[2] 刘 云,张理义.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量表的研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2):1131.

第4篇: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经研究决定,自2001年1月起,调整离休干部特需经费及健康休养和参观工农业建设项目经费标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离休干部特需经费,由每人每年3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400元。

    二、离休干部健康休养和参观工农业建设项目经费由每人每年5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600元。

第5篇: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糖尿病; 社区管理; 自我管理模式; 全程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9-0003-03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由于糖尿病病程长、易反复、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并且其防治又与患者自身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健康行为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3]。为有效的防治糖尿病,积极寻求低成本高效益的防治手段,我国于1997年开始探索糖尿病防治策略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目前的专科医疗体系下,单一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并不能满足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需求。近年来,糖尿病的防治重点已从专科医院转向社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持续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家庭护理,有利于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康复[4-6],但社区中尚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自我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心理行为治疗,即患者本身可以在促进健康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实质是对患者的健康教育[7]。笔者所在卫生院通过自我管理结合全程管理的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评估、随访管理,评估干预后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各项观察指标,探索社区糖尿病防治新模式及其效果,以实现控制糖尿病的目标,现将开展1年来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糖尿病患者来源于笔者所在卫生院辖区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入户调查,建立患者个人健康档案。入档标准:已诊断为糖尿病的社区居民,自愿参加管理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按统一的标准入组。排除标准:流动性大、不能定期随访的患者;存在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利用健康档案编号随机抽取202例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与全程管理结合的管理模式。本研究从2011年1月开始实施,于2012年1月结束。在1年的干预过程中,因搬迁中途退出2例,完成全程干预者200例。其中男75例(37.5%),女125例(62.5%);年龄≥60岁者168例,年龄40~59岁者29例,年龄≤40岁者3例;病程在10年以上者102例,1~10年者98例;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149例,初中及小学者51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对参与本研究的社区医生和护士进行专业培训,规范调查方法。于干预前、后召开患者会议,村委会负责组织协调,医生护士到场,说明本次调查目的、意义,以一对一的形式逐条解释填写调查表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对符合要求的未能到会者,组织调查员入户调查。

1.2.2 观察指标 对全部入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测量干预前后血压、体重等,计算体质指数(BMI,kg/m2)。详细记录患者饮食结构、运动频率、用药情况;检测血糖、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在患者个人健康档案中备案。

1.2.3 干预方法 本着自愿的原则,由患者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管理合同。对签订合同的200例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人档案,据每一位研究对象的预防知识、行为问卷的调查结果及相关的高危因素情况,分别制定计划,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每月采取定期的知识宣教,提供自我管理手册和健康处方等宣传资料,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行为指导及激励措施,指导患者填写自我管理手册。(1)知识宣教,采取系统讲解与个体化咨询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形式多样化,可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游戏、知识竞赛、发放健康资料(如挂图、糖尿病知识小册子)等教育方法,宣传糖尿病防治的基本知识;(2)个体化行为指导,安排每月1次监测患者的血糖、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详细评估患者过去1个月的生活方式、身体指标等情况,指导患者的饮食、运动以及血糖控制等,从而使患者形成科学的饮食结构、规律运动、良好健康的心态;(3)示范表演,如血糖仪的使用步骤及方法等;(4)制定短期目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短期目标,对达到目标的患者给予一定奖励,如颁发奖状、发放礼品等。干预1年后收集数据进行干预前后的比较研究。

1.3 统计学处理

由专人录入数据,经过逻辑检错后,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经自我管理结合全程管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经自我管理结合全程管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体重、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餐后2 h血糖等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我国医护人员开始重视糖尿病的社区管理,但多数研究重点围绕门诊- 住院-出院后全程的全程管理模式[2],却忽略了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时间在家,控制血糖时缺乏专业的指导这一突出问题。

全程管理模式可分为入院前、入院和出院后3个医疗服务阶段,旨在改善卫生机构分散状态,在达到较好成本效率的前提下,以动态、持续的方式向慢性患者群提供各种医疗卫生服务,以满足基层医疗卫生需求的过程[8]。全程管理模式通过对糖尿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鼓励患者遵守自我管理计划,努力克服自身惰性,灌输成本效率理念。同时充分利用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如健康教育者、社区医师及社区护士等力量,详细评估病情及相关并发症发生危险。全程管理的实质虽是为了实现患者更好的自我管理,但更多的是强调医护人员的努力,而忽略了患者本身的积极主动性。

自我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改变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过程更侧重于患者的主动参与,使患者在理解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及一些基本技能的同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9]。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人目标及行动计划,并及时反馈完成情况和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参与者共同受益[10]。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患者停止自我管理后一段时间进行随访时,发现患者的一些生化指标出现反弹,表明自我管理的效果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11]。

在本研究中,将自我管理结合全程管理模式引入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管理,(1)针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教活动,如饮食控制、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等;(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如饮食管理、合理用药、规律锻炼、自我监测血糖、足部自我护理、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配合医生进行随访等;(3)糖尿病患者对自我管理的认识和态度。通过1年的实施与干预;笔者发现在血糖水平得到控制的同时,可以降低血压、血脂、等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大大降低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现阶段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水平低下,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低、生存质量低。自我管理模式是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发挥患者最大的自我管理潜能,即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6],使患者主动参与护理、治疗,增加保健意识,控制血糖,调整生活方式,最终提高生活质量。

我国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卫生力量薄弱,在今后的社区糖尿病防制工作中,应结合全程管理模式,加大患者自身的参与力度,重视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健康教育,提高人口整体健康水平。因此结合全程管理模式和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特点,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制订委员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7: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06-01-01].http://stas.tov.cm.

[3] Li N,Yang X F,Deng Y,et al.Diabetes self-managemen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Zhonghua Yan Ke Za Zhi,2013,49(6):500-506.

[4] Kenny C J,Pierce M,Mc Gerty S.A survey of diabetes care in general Practice in Northern Ireland[J].Ulster Med J,2002,71(1):10-16.

[5]杨惠勤,付东渡,莫东梅.上海浦东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7):17-20.

[6]龚芳秀.评估心理护理对社区就诊患者的影响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80-83.

[7]傅东波,傅华.慢性病自我管理[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4):93-95.

[8] Gabbay R A,Lendel I,Saleem T M,et al.Nurse case management improves blood pressure,emotional distress and diabetes complication screening[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6,71(1):28-35.

[9]檀平,董建群.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4):435-439.

[10] Stuckey H L,Dellasega C,Graber N J,et al.Diabetes nurse case management and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for change(DYNAMIC):Studydesign and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in thechroniccare model for type 2 diabetes[J].Contemp Clin Trials,2009,30(4):366-374.

第6篇: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70-01

药房是医院药剂科必不可少的一个科室,药房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药房主要工作任务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负责药物咨询以及患者药物指导。同时其也包括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状况以及用药不良反应进行监控等工作。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促使其更加关注健康问题,人们对药房服务的要求也同样提升。基于此,加强药房管理,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显得尤为必要。

1 加强药房管理的具体措施

1.1 促使药房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提升 进药发药、药品调制、药剂检查和监护均属于药房的日常工作事项。从而人员需要熟悉国家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掌握系统的药化、药理以及药学等相关知识[1]。这些均是体现从业人员专业性与技术性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药房要着重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专业水平,加强药房、信息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培训。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提升,能充分地借助相关知识开展药房工作,保证患者均能正确用药。

1.2 加强对药房的环境管理 药房的环境质量直接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因为药品对环境具有严格的要求,其需要保持在温度与湿度均比较适当的环境内。所以,药品储存场所必须要装置空调以及冰箱等设备,避免药品变质,最终对药品的疗效造成影响[2]。分清楚工作区、休息取以及贮藏区,按照剂型将工作区的药品摆放整齐,保证药品包装的完好无损性,减少药品上的灰尘,避免其出现污染,每天对药品进行检查与整理。休息区则需要配用一些应急性的药品,贮藏区要配设通风设施等。

1.3 健全与完善药房管理制度 药房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要严格地按照“规范化药房”管理制度开展工作。按照具体规定进行处方审核、药品有效期限管理等。同时,药房也需要对相关药品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健全。如:完善药品采购、药品入库、出库以及药品调剂管理制度,保证患者能安全、合理的用药,提升用药的有效性。

1.4 加强对药品的管理 加强药品管理,减少供应过程出错率,其有助于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服务。(1)普通药品管理:要按照药品的剂型将其摆放整齐。对于药效相似的药品要分开摆放。及时地检查药品有效期,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3]。发药时要先进先出,双人复核,保证患者用药安全。(2)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药房人员需要按照药品相关管理方式严格地进行药品发放与调配,保证药品应用的正确性。(3)贵重药品管理:专人负责与几张,出现贵重药品管理不当事件,要及时地向上级反馈,保证帐物相符,进行逐日的药品核对。(4)药品有效期的相关管理:严格地按照检查制度对药品有效期进行管理,保证药品在有效期内。及时地的等级与标识药品的有效期,保证患者能够安全用药。

2 加强药房管理对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

2.1 有助于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实施 药房加强对药品的管理,通过完善药品管理制度等方式,这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4]。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对服务意识进行强化,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这有助于促进患者生命质量改善,促使患者的满意度提升,对患者进行正确用药。

2.2 有助于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性提升 在药房药品管理过程中,加强对药房从业人员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促使从业人员掌握系统性的药房、药理、临床相关知识,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信息科学和心理学知识培训,这有助于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巩固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在后续工作中,从而人员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用药服务,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从?I人员熟料掌握用药相关知识,其能详细正确地叮嘱患者正确地应用药物的方式、剂量与疗程,包括药物的相关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等。通过这样的药品管理方式,增加了患者对药房知识的了解,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

2.3 促进药学服务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对药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有助于促进药房服务的信息化管理[5]。充分地发挥网络的传播信息功能,帮助从业人员及时地掌握新药的更新情况、国内外用药的基本状况以及临床用药的相关不良反应等。同时,药房信息化建设也加强了药房人员的联系性,有效地搜集了药物临床信息反馈。

第7篇: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基层社区医院;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a)-0069-02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质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脂肪代谢异常、机体糖蛋白代谢紊乱及慢性高血糖等,主要治疗手段为运动疗法、饮食控制等[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人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发生概率在全球范围内明显提高,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9.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6%,我国这一数据已证实我国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稳居第一位,因此,有效控制糖尿病患病人数继续上升,同时提升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成为我国一项严峻课题[2]。从有关实验结果来看,社区糖尿病规范管理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病人数继续上升,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避免盲目攀比,同时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基层社区医院规范管理已成为首选方案。该实验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患有糖尿病患者共100例,分析基层社区医院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患有糖尿病患者共10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51.2±1.5)岁,体质指数22~30 kg/m2,平均体质指数25.7 kg/m2,病程0.5~11年,平均病程(5.4±1.2)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3.2±1.9)岁,体质指数21~30 kg/m2,平均体质指数26.1 kg/m2,病程0.5~12年,平均病程(5.8±1.9)年,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肺疾病及脑血管疾病,比较两组患者中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建立个人档案,不进行一对一治疗及健康教育表调查,以患者血糖达到《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标准为准。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增加规范化管理措施,其中包括:建立糖尿病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家族史、生育史、各项体检指标、生活习惯等一般情况,特别重视患者用药情况、并发症及血糖情况等数据。将上述记录信息详细录入电脑进行管理;通知糖尿病患者定期体检,包括血压、血糖、体重等基本检查,并由专业医师每月定期上门检查,解答关于运动、饮食及患者用药等相关问题;对患者实行梯度用药法,根据不同治疗阶段使用不同剂量药物;详细观察患者用药产生不良情况,并记入患者档案内,为后期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每月在社区内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向患者及时传输糖尿病相关预防及治疗知识,并督促患者相互交流治疗心得体会;建立糖尿病健康教育表,其中包括患者饮食规律、运动指标、并发症治疗、血糖控制、疾病诊断及自检等基本内容,责任医生定期上门随访,并实施一对一治疗方案;详细记录患者内心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及时进行疏导,督促患者按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规律服药、定期体检复诊,随时与医务人员沟通,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目标与治疗措施;避免患者产生盲目攀比用药思想,一味追求使用高档药而忽略临床治疗效果。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值、早餐前后两小时血糖值、身体指数、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平均治疗费用、服药依从性及患者服药规律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管理后各项指标比较

经过为期1年管理工作,实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早餐前后两小时血糖值、身体指数、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患者服药规律性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费用对比

实验组人均治疗费用为(3 640±550)元,对照组人均治疗费用(5 800±430)元,两组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盲目追求新药比较

实验组患者遵照医嘱规律服药,且注重临床效果,不盲目攀比追求新药、昂贵药物,对照组患者仅注重使用新型药物,服药依从性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压为我国多发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临床控制效果极为不容乐观,存在控制率较低、患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特点,糖尿病并发症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失明甚至截肢等并发症,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经试验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9.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6%,我国这一数据已证实我国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稳居第一位[3]。糖尿病患者因其反复发作、难以治疗,因此患者经常出现盲目攀比、追求高新药物而忽略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因此,预防并控制糖尿病已成为我国首要难题,社区糖尿病规范管理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4]。基层社区医院实施糖尿病规范化管理是一种新型医学临床管理模式,主要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干预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自我监测、药物辅助治疗等,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服药依从性及患者攀比思想,纠正患者对糖尿病治疗错误认知。因此,该组实验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规范化管理及非规范化管理措施,经过为期一年管理工作,实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早餐前后两小时血糖值、身体指数、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患者服药规律性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基层社区医院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且费用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虹丽,张帆,戴亚丽,等.糖尿病患者社区医院规范化管理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253-255.

[2] 杨嘉慧,王琦.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411.

[3] 宋晓敏,金其林,王新巧.糖尿病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模式的初探[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5)241-243.

第8篇: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作用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2000万以上,在经济与精神方面,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压力[1]。故本院为寻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理想方法,特就探讨加强健康教育对其的临床效果开展了专项研究工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者资料

本次研究以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东山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210例作为对象。患者中男性110例,女性100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55±4.8岁。入选患者均无特殊遗传病史、糖尿病急性症及传染性疾病等,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与型依据1999年WHO标准[2]。运用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5例。两组就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史等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且可纳入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中不予以任何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而实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则联合开展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为期3个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予以对比分析。

1.2.1 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

实验组患者由经培训过的护士对其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以社区为宣教课堂,结合讲课、提问的方式定期为患者讲课,讲课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运用模具、实物、幻灯片等教学工具,并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分组,开展组内交流,方便患者们更好地学习和相互帮助,让糖尿病患者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而健康教育中,还应重视个体化及心理治疗。比如对于比较沉默、内向的患者,加强其心理辅导,特别关注;对于应酬较多的糖尿病患者,提醒其减少酒精及高脂类饮食的摄入;对于贫困地区的患者,告之饮用含高碳水化合物的危害性;对初次住院患者,做好糖尿病健康知识的宣传;对反复住院的患者,组织患者相互交流如何控制血糖的心得;对口服患者,告知正确的服药方法;对于需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教导其正确的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3]。

同时健康教育中应向糖尿病患者详细讲述糖尿病的相关基础知识,使患者对疾病具有整体化的了解;积极介绍治疗糖尿病的各种方式,如运动治疗、健康教育治疗等;明确治疗目标是以控制血糖、血压、体重质量为目标,并使患者了解出院后定期检测血糖的重要性等等。

1.3 评价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治疗体重、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空腹血糖等糖尿病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该次研究结果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予以处理,所得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组间差异均使用t检验。且以结果p

2 结果

通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就疾病知识认知程度、患者血糖、体重、总胆固醇等糖尿病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两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糖尿病相关指标如体重、空腹血糖及餐后勤工作小时血糖都有所改善,实验组的糖尿病相关指标改善明显,尤其是体重的控制。说明,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明显提高,饮食控制较好,运动的主动性增加,血糖的控制率明显提高。

3 讨论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因糖代谢功能发生紊乱、对人们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指血液中的胰岛素出现缺少,故引起发生血糖过高并出现糖尿,进而产生人体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发生紊乱,而在临床中则可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食、消瘦等症状。而此病属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因其漫长的病程极易使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就本国范围内,因糖尿病引起的致死率、致残率及并发症均居世界首位,糖尿病在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下不能根治,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病残率、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行之有效的办法[4]。有研究资料显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积极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本文的实验结果与其一致,糖尿病这种疾病涉及到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问题,所以糖尿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不仅使其不良习惯得到纠正,提高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及自我管理能力,对延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控制疾病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1] 沈莉华,周敏.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4):306-307.

[2] 马健,峰,刘艳芳.健康宣教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0,22(12):231-232.

第9篇: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近年来,我校的哮喘病患者明显增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仅少部分是教职工。在对大学生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几乎都存在对疾病认识模糊和依从性较差的问题,有很多学生只是被动等发病后再去治疗,有些学生自理能力较差,少了父母的关心和照顾,加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一些南方的同学不适应北方冬季寒冷的气候,致使发病的频率及严重程度均增加。调查中还发现一些患病学生情绪很消极,担心患病会影响自己今后的生活,包括学业、事业、感情等,而表现出沮丧、自卑、紧张、孤独感、社会适应能力差,严重者甚至出现入睡前紧张、恐惧,使躯体的致病因素与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鉴于以上情况,对我校哮喘患者采取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收集67例哮喘病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38例;4例为我校教工,其他均为我校在校大学生。平均患病时间约2~9年,患者均已明确诊断,且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其中46例曾因哮喘急性发作被送入医院急诊抢救,9例患者曾使用峰流速仪,无1例坚持定期监测病情。

1.2 方 法

1.2.1 问卷调查

采用自制问卷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发病特点、发作时的应对措施、用药情况、对疾病和常用药物的认识以及相关知识的来源。

1.2.2 健康教育

以《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为依据制定讲义,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方案。通过授课、讨论、观看录像、健康咨询、发放哮喘知识手册、患者之间交流经验、疾病管理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由专职医生由浅入深、图文并茂、生动详细的讲解,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哮喘的防治知识。

教育内容包括哮喘的发病机制、诱发因素、有效的防护措施、哮喘发作的判断、哮喘发作前先驱症状、处理措施、急性发作时如何求救、常用药的正确使用及副作用、吸入装置的使用方法、吸入激素的注意事项及激素吸入时与呼吸的关系。其中,关键环节需反复讲解,多次示范。

2 结 果

67例哮喘患者经过1个月的健康教育,对哮喘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之前,大多数人仅重视哮喘的急性发作而忽略了诱发因素。教育之后,使其懂得通过积极查找过敏原、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增强免疫力、避免呼吸道感染等可大大减少哮喘发病的机会。

向患者讲解正确吸入气雾剂的方法后,患者使用时通过控制呼吸可将药物最大限度地吸入肺内,更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同时注意减少口腔真菌感染的副作用。通过教育稳定患者的情绪,克服恐惧、紧张、消极与不安后,能正确认识和面对哮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遵守医生的指导,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

通过健康教育医生和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甚至互相成为朋友,医生将防治知识教授患者,让患者知道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该用什么药。让患者摆脱了以往发作时才治疗,缓解后就停治,停治过后再发病这样的恶性循环。

3 讨 论

高校医院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年龄小、缺少家长的照顾、学习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用药不规范、自我管理能力欠佳。加之他们缺乏相关知识,认识不到严重程度,导致哮喘反复发作与恶化,甚至急性发作时,处理不及时会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