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知识管理体系范文

知识管理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知识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知识管理体系

第1篇:知识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企业 知识管理 实现 研究

1 企业知识管理概述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km)是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需求而产生的,是随着人们对资源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企业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发展起来的,是管理学科的思想与理念向纵深发展的结果。知识的组织管理是多方面的,要将隐含在网络数据中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处理和利用,同时要把现行的被编码的数据进行组织整合,发掘出知识的内涵,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库进行归类、总和、比较分类,按照不同学科、不同行业的知识资源建立起网络系统,使知识在决策支持、智能查询、信息处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作用。

企业是知识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场所,是知识生产和学习的地方。知识管理是时展的要求,是企业生存的需要,是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化的需要。

企业内部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管理活动。积累知识资产避免流失,通过知识管理体系的建立,将信息转换为知识,完成对企业中大量的有价值的技术、成果、经验和管理方法等知识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促进知识的学习、共享、培训、再利用和创新,强化其核心竞争力。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自90年代初,以生产复印机而闻名的施乐公司率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为企业的竞争和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目前,国外的知识管理已经逐步发展成熟,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知识管理相关的服务、软件产品以及成功的应用,并取得了大量的成功经验。

本世纪初,知识管理在中国落地,进入应用阶段。在软件公司,咨询公司等企业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知识管理,并投入人力、财力将其付诸实践。但是,有调查统计显示,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目前却仅有20%的企业经验知识被保存和文件化,换句话说,企业组织内外仍有非常多的和企业获利及竞争力有关的知识被隐藏起来而不自知。因此,采用知识管理手段把遗失的80%充分利用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便是知识经济下的成功关键因素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不满足于热烈的讨论,而是转向脚踏实地的实践。

一般企业专业设置繁多,人员岗位庞杂,面临着大量知识资源的流失,没有建立起自己核心的知识库,各类专业知识缺乏积累,大量员工创造了相当多的知识资产,散落在个人手中,其他员工根本没有办法得到知识的共享。这就会出现由于员工工作调动等原因离开原岗位的,造成知识资源的流失;甚至会出现个别员工自己多年积累的材料由于设备的损坏或个人失误,资料全部丢失,永远不可能挽回;另外,在跨学科、跨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不到加强,难以避免的造成知识资产的流失,大量员工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着重复劳动,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影响了企业长远发展,从而使员工无暇进行专业知识的创新,同时阻碍了企业整体综合实力的提升。

3 a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实现

a企业是从事长输管道及其辅助设施、大中型储罐、电力、通信等工程勘察、设计、咨询、采办、施工及管理的跨国经营的具有化工石油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的管道工程建设专业化公司。该企业在施工、设计和石油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拥有大量的核心技术和优秀管理知识,但由于没有建立起完备的企业内部知识管理体系,大量的知识没有得到有效的沉淀和积累,更无法实现在企业内部的高效分享,同时随着人员的流失,大量的宝贵知识也随之散失。

为此,a企业启动了企业内部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a企业内部知识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大部分。

3.1 企业知识库

企业知识库是整个管道知识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首先通过一个阶段的搜集过程,将a企业内部和外部所有涉及到管道科研、勘察、咨询、设计、采办、施工、防腐、管件制造到检测、维抢修、数字通信、投产试运完整的管道建设产业链上的核心知识进行筛选、分类、加工、存储,最后建立管道知识管理体系的完整的管道知识地图,建立相配套的服务器和其它网络设备,通过多种方便快捷的检索和查询方式,使a企业全体员工在配备终端的任何地方任何时候能够及时查

询到所需要的知识。在建立管道知识管理体系企业知识库的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以保障企业知识库健康有序的运行,即沉淀机制、评价机制、固化机制、权限机制、订阅机制、机制和检索机制等。

3.2 企业交流社区

企业交流社区通过按照企业部门、业务类型而划分的企业社区,可随时或定期召开网络会议,自由发表意见,通过企业交流社区的建立,可以加强员工之间的团队协作,促进知识交流和创新。管道知识管理体系的企业交流社区还可以为专门的工程项目建立“虚拟团队”,在这样的项目社区里,有关的讨论、会议、项目安排、资源都会在社区中进行共享、交流。当然企业交流社区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能够及时解决员工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员工可以在社区上发问求助,负责体系维护的知识体系管理人员将该问题通过网络反馈给相应领域的知识主管和技术专家,获取到答案后通过网络反馈给求助者。企业交流社区的实施可以充分调动整个企业的智力资源,避免问题的重复解决和资源浪费,更能够深入挖掘隐性知识,将其转化为显性知识,为整个企业所共享。

3.3 专家网络

管道知识管理体系的专家网络是以管道建设各环节核心知识为分类依据,建立起来全企业范围的专家库,而后,以上述专家库为依托,通过网络搭建一个以专家团队为支撑的协助解决问题的平台。任何组织或员工在遇到某领域的问题时,都能及时通过专家网络获取支持和建议。通过专家网络,员工可以利用关键词搜索的方式轻松地找到相关专家及其简介、资料和联系方式,然后就可以把遇到的问题提交给适当的专家。用这种问题导向性的方式,也同样能够将专家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挖掘出来并整合到知识管理体系中去。

3.4 远程教育培训

远程培训是管道知识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功能。企业的发展,员工的持续学习也是绝不可忽视的重点,它是实现以知识创造价值,实现企业内部顺畅无间的合作的重要途径。持续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培训,培训并不是一定要到专门机构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过建立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就可以将企业自身转化为“知识宝库”。建立完善的网络培训体系,其范围包括学习管理系统、内容分发、内容创建以及技能管理的内容。管道知识管理体系这一解决方案,可以将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整合,通过建立新型的网络培训平台,采用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根据员工岗位以及需要而设计课程,通过web和协作教学促进员工培训,随时随地的进行在职培训,员工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宝贵的财富实现员工自主,而且真正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建立基于b/s模式的综合性知识管理系统,它将企业知识库、企业交流社区、专家网络、电子协作、远程培训和电子图书馆等于一体,这样建成的管道企业内部知识管理体系,全体员工无需在客户端进行安装程序,就可以方便快捷的访问知识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将本企业的各种知识与信息汇集到一起进行集中管理,也使得各种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管理方法得到高效共享,进而集合整个企业的智力优势,提升企业的整体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王德禄.知识管理的it实现——朴素的知识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27.

[2]林榕航.知识管理原理:从传统管理迈向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54-55.

[3]陈锐.知识管理的实现思路与实现技术.图书情报知识,1999(1).

第2篇:知识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企业;项目管理;知识管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1

知识经济是当前时展潮流,项目在知识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企业在项目管理中不断加大知识管理力度,是企业项目能够成功的保障,也是有效培养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知识管理与项目管理相对来讲是互相独立的,然而,知识管理始终贯穿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其能够在项目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项目管理作为管理模式,其取得成功的关键是项目团队运用企业所具备相关知识的反应,这些经验也是企业重要的知识。[1]

一、企业项目管理中引入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知识管理能适应企业发展变化

知识作为资源逐渐受到众人的重视,其在竞争中的地位使企业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企业内部的职工、企业内部组织以及企业知识资源管理是企业需要面对的挑战。企业发展的前提是知识的不断积累、创造与利用。所以,从知识管理层面来寻求其未来发展之路已经显得非常重要。所以,不断加强知识管理以便能适应当前企业发展变化。

此外,知识管理能有效打破企业原本存在的等级制度,使得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能够创造平等沟通的平台,实现知识共享和交流。知识管理能够让企业中的项目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知识才是项目推进中的重要核心资源,认清自身属于知识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注意将知识自觉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2]

2.企业项目管理需要强化知识管理

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这使得项目具备其本身的特点。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不断进行知识创造的过程,因此,每一个项目都会给企业带来经验的积累。另外,企业项目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也需要企业经验的支持,使得企业项目能够顺利开展。项目在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对企业来讲也是重要的知识,对其加以有效的归纳与整理,是不断发挥企业优势与解决项目问题的关键,项目高效、快速的完成,为企业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产生好的社会效益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项目管理中建立知识管理体系的途径

在企业项目管理中引入知识管理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整理与收集,并能将其进行有效的传播,并在提升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同时,大大提升企业的项目成果的质量以及工作效率。企业项目属于知识密集型的任务,其需要企业整个项目团队在多变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知识积累,并将知识加以转化与创造。对企业具体项目来讲,构建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发掘项目中的知识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应该通过项目挂历来不断充实与发展自己,构建完善的企业项目知识管理体系,提升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水平。[3]

1.构建与知识管理相匹配的项目组织基本结构、知识管理流程

企业运行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其组织结构,在企业组织结构中采用知识创新与知识共享,能够大大提升项目的整体运作效率,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设计相关的项目管理结构,构建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和项目间知识沟通、项目共享,从原先的注重指挥和控制开始转向强调沟通与服务,采用扁平组织、柔性化的管理以及高素质的员工参与为基本特征,开展切实有效的交流与形式多样的激励创新体制,将潜在的知识进一步的显性化,让知识更好的加以应用。

另外,还应该充分结合企业相关项目目标,将企业内部、外部所关联到的知识结构,打造成完整的知识链,并且对其加以有效管理,便于促进企业知识能够实现不断的增值。知识管理的具体流程能够运用到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当中,是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显现出的成果。在知识管理的成果形成之后,不仅可以提交企业知识库,还可以建立知识档案,采用文件的形式来对企业已经获得的知识管理经验加以归类存档,使知识能够成为企业进行知识积累与创新的源泉。

2.创建知识管理平台

企业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需要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信息技术能够让企业内部知识不断进行积累之时,还可以从外界获得更多相关的知识与信息,来有效掌握市场方面的变化,正确的把握好时机。创建企业的知识管理平台,能够为企业项目管理提供各个方面协作的场所,能够让企业的实现全方位的信息管理,便于开展信息的交流、与信息共享,使企业各个部门能够更方便展开交流与协作,使项目基本成员、管理人员与协作的各个部门之间彼此相互了解对方的情况,对新的理念能及时保存。此外,创建知识管理平台,还需要建立知识库,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评估、分类与开发,确保知识库的不断更新。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当中的许多项目是同时开展的,其项目所使用的新工艺与方法在项目团队内部能进行有效传播,对其余项目产生的影响较小。作为企业中的其余成员来讲,并不能掌握全部项目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在知识管理平台之下建立相关的数据库检索系统。当企业中的人们在遇到项目管理方面的难题时,完全可以通过该系统进入到企业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知识库,来对解决这一问题。假如在知识管理库中不存在这一方面的问题解决办法,则可以将其提交企业的知识库,经专业人员对难题进行解决。[4]

3.建立适合知识管理的环境氛围

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各个组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是特别重要的,这对项目成员的知识与经验来说也需要认真对待。在组建企业项目管理团队时,需要构建和谐互动的交流氛围,使成员的知识不断得到共享与创新。尤其是应该在项目内部构建适合交流的和谐环境,使得项目管理成员之间能进行交流,能够提升项目管理团队知识管理水平。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项目管理也应该敢于创新,采取构建与知识管理相匹配的项目组织基本结构、知识管理流程、创建知识管理平台、建立适合知识管理的环境氛围等途径,加强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提升企业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众托.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问题[J].土木工程学报,2003(03).

[2]李家庆,杨遂发.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J].石油科技论坛,2008(01).

第3篇:知识管理体系范文

1 背景

知识是企业继人、财、物后又一重要的资源,国际一流企业的实践证明,实施知识管理是企业保持领先的有效措施。从总体来看,国外企业的知识管理已日趋成熟。相比较而言,受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制约,国内企业知识管理实践还不成熟,正处于积极发展的态势当中。对于国内许多企业而言,知识管理仍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

国内电力行业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应用也由近几年开始起步,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以下简称电试院)是浙江省电力公司直属的大型研究机构,作为所在区域电网的技术监督中心、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开发中心、技术信息中心,现已发展成为专业门类齐全、技术人才密集、科研手段先进、科技实力雄厚的电力科学研究基地。电试院开展知识管理体系研究建设和应用实施是根据对自身的定位和研究院未来发展的内在要求所提出的,也是积极地响应国家电网公司sg186中提出的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所建立。电试院期望通过知识管理实践,为国内电力企业知识管理实践进行有益探索,完善当前国内企业知识管理实践中出现的一些不足,形成知识管理实践的方法论和系统建设的体系架构,积极探索电力行业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提升的方法和路径。

2 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

2.1 建设目标

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努力使“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作出最好的决策”,来达成这些目标,为企业创造价值。

结合电试院的实际情况,电试院计划在未来3年内基本建成知识管理体系,实现以下目标:

1)知识内容体系有序化:电试院知识内容具有一致的分类体系,灵活的内容组织方式,并形成定期的内容更新和维护,知识内容质量能够满足业务要求。

2)知识管理管理体系制度化:电试院知识管理有明确的推动机构,知识管理推动部门和业务部门在知识管理建设中的定位明确,形成有章可循的运行、考核和激励制度。

3)知识共享自觉化:员工利用多种渠道主动共享和学习知识,知识共享初步成为员工的一种工作方式。

4)知识管理系统工具化:办公平台、协作平台、知识文档管理平台基本建设完成,具备初步的应用系统集成能力,知识管理系统成为员工工作和学习的主要手段。

2.2 建设原则

1)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原则

在知识管理的建设中,围绕电试院整体战略、知识管理现状及其需求,做好总体规划,并从关键环节入手,积极推进,分步实施。

2)管理和技术相结合原则

知识管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更多地涉及到企业文化、激励制度、业务流程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建设知识管理时,必须抛弃单纯从技术出发的观念,要将知识管理思想、理念的培育和知识管理技术、系统的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

3)全员参与原则

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到知识管理的建设中,而不是仅仅靠管理部门来推动,这将有助于加快知识管理的建设。

4)应用性原则

在知识管理应用功能的选择和设计时,必须明晰业务操作的实际需要,了解用户对知识管理系统的使用要求,务必做到系统平稳实施与应用,使系统能真正地服务于业务需要。

5)实用性和先进性平衡原则

在追求知识管理系统先进性的同时,将知识管理的目标和电试院的战略发展目标、管理目标紧密结合,特别是在技术路线选择上,要坚持实用原则。同时,要保证知识管理系统在技术架构、管理思想上的先进性,保证系统不会在未来若干年内落后,使投资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2.3 建设过程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根据电试院知识领域的特点,采用了综合化策略来推进知识管理的具体建设工作,并在不同阶段建设内容略有侧重,具体来说:

在建设初期,以管理已有显性知识为主——以知识文档库为建设重点,有效管理已有知识,以知识社区建设为辅;

在知识管理文档库步入正轨运行后,加大力度推动知识社区的建设,并以此有效推动知识共享文化的塑造;

最终实现显性、隐性知识良性转化,形成多种形式的知识共享方式,对知识资源全面管理,有效支撑和改善业务。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系统规划开展具体的建设工作,逐步落实了制度建设、文化宣传和系统平台建设等工作,初步建成了一个稳定、可持续积累的知识管理体系。整个实践过程共分为“启动与调研”、“知识管理现状分析以及总体策略规划”、“知识管理体系的系统化建设”、“知识管理体系的试运转和完善”四个阶段。

2.4 应用情况

通过近两年的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实践,初步建成了一个包含文化、组织、管理制度以及系统平台等在内的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

从系统建设与应用角度看,在实施过程中搭建了知识社区,集成了专家博客、交流论坛、知识地图、问题库、我的空间、专家黄页、虚拟团队等应用模块,并实现了与知识库的一体化整合,整个系统平台支持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灵活管理、搜索与共享,并与现有业务系统有机集成。知识社区中还应用了知识地图模块,已经建成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科研中心、生技部、高压所、热工所以及新能源项目团队相关领域共179张知识地图。外部知识地图引入knet作为院外部企业管理知识库,目前按照企业管理通用分类,实现对外部知识源8万多篇知识文档的结构化展示。

从管理角度看,在显性知识管理层面,确定了《院知识管理分类体系及命名原则》,完成了各专业所2001年后历史电子文档的整理归类,并将其全部存放到知识管理库中。同时,知识的收集和存储实现了与院生产管理流程紧密结合。在隐性知识管理层面,创新性引入行动后总结(aar)、同行帮助、警示报告等隐性知识管理的方法,并配置应用到知识管理社区中,有效推动了对员工隐性知识的挖掘与管理。

3 知识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效果

(1)对公司整体层面的价值体现:

知识管理体系,有助于从整个公司的层面上提高知识管理水平,实现知识管理目标,知识管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决策支持:每个决策和操作均拥有辅助的知识资源来支持,可以在决策和执行体系中发挥集体的知识智慧。

管理能力提升:知识管理直接提升企业对经营环境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操作和控制能力。同时还包含提高公司整体凝聚力、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无形资产价值,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智力资源整合:知识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管理公司的知识资源、情报资源、内部组织资源、外部关系资源,辅助各个部门及岗位的学习和工作,实现经营管理中的速度、精准和安全。

企业凝聚力增强:知识管理的核心精神在于知识合作与共享,因而知识管理的导入和推行也意味着公司员工团队合作意识的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提升。

(2)对职能部门的价值体现

对职能部门而言,知识管理的价值更易体现在业务层面。部门更关注知识管理对部门工作的支撑,以及部门内部管理的提升方面。综合起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规范部门文档管理及各种标准的执行;

管理部门显性化的文档,避免知识流失,节约查找时间,提高办公效率;

提炼、固定最基础的东西、最值得借鉴的知识和经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昂贵的重复创造和反复错误;

运用搜索功能,方便地查找、调阅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在满足安全要求的情况下便于各部门的知识共享和应用;

使新员工快速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为部门人员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3)对员工的价值体现

知识管理对员工的价值,体现在企业和个人利益长期共荣的基础上。对于研究所的全体员工来说,企业的发展具有前景和保障,个人的发展和利益才能够获得良好的保障。

同时,从员工成长来看,员工实现能力的快速提升,在企业中职业生涯的良好规划,都有赖于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互促进和融合。

从职业分工和日常工作来看,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促进跨专业、部门的协同工作有序开展;可以帮助员工更有效率地寻找知识,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可以帮助各个领域的专家尽量摆脱日常事务性劳动,节省作业时间,投入精力于专业领域的事务处理。

4 知识管理体系建设的创新

与国内同行业知识管理研究和实践相比,电试院知识管理实践体现了如下特征:

(1)知识管理体系建设方法论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与创新:结合知识管理理论以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实践经验,在国内电力行业系统的引入了知识管理理念,初步建设成包含知识管理文化、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运行及激励制度、知识管理系统四块内容的知识管理体系,并形成了电力行业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建设方法论。

(2)在知识管理系统建设上,通过对知识库与知识社区的一体化整合,实现了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灵活管理。设计了具有行业特点的知识分类体系,并以此为基础配置了知识库,实现了对显性知识的结构化管理。知识社区建设则整合知识交流论坛、知识地图、专家实时在线支持、博客、实践社区、knet(管理知识库)等功能,并与知识库衔接,为院内隐性知识的交流、共享应用与创新提供了支持平台。

(3)首次在电力行业中引入行动后总结(aar)、协同写作、同行帮助等隐性知识管理工具,并配置应用到知识管理系统上,有效推动了对员工隐性知识的挖掘与管理,同时进一步结合专家实时在线支持、交流论坛、knowledge flash(知识周刊)等应用,方便了隐性知识的共享与应用。

5 结语

近几年来,一些电力企业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陆续开始实践一些知识管理举措。但这些研究及实践普遍偏工具,轻方法,知识管理实施偏重于知识管理信息技术和软件平台的开发,忽略了对其它配套方法的运用,缺乏对企业知识共享文化的培育以及相应的激励制度。

相比较而言,电试院的知识管理体系建设从实践之初便以形成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为最终目标,全面系统地导入知识管理,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开展具体的建设工作,落实制度建设、文化宣传和系统平台建设等工作,真正建设了一个稳定的、可持续积累的知识管理体系。并且,在搭建好显性知识管理应用平台后,将知识管理实践重心逐步转移到隐性知识管理上面。电试院的工作是电力企业在隐性知识管理方面的重要探索,设计形成的隐性知识管理工具和方法应用对其他电力企业知识管理也具备良好的借鉴意义。

第4篇:知识管理体系范文

关联数据的出现使得语义网发展取得了实质上的突破,被W3C推荐为语义网的“最佳实践”,得到各个

>> 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组织研究 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发现技术述评 基于关联数据的机构知识库联盟构建研究 基于关联数据的政府数据 基于关联数据视角的语义网教育研究 基于专利引文的农业知识转移研究现状 基于本体的农业知识建模研究 应用关联数据技术的知识集成方法探讨 基于delphi7.0的excel关联数据整合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关联数据的图书馆信息聚合研究 基于关联数据的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和共词分析的国内关联数据研究 基于关联数据的语义数字档案馆框架设计研究 基于关联数据云的专题海图及航行指南设计 基于关联数据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分析 基于关联数据的藏学文献资源方法研究 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知识培训平台开发 关联数据的动态链接维护研究 软件工程关联数据的自动构建 PLE编码在关联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Baker T, Keizer J. Linked data for fighting global hunger: Experiences in setting standards for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EB/OL].[2012-02-11].http:///content/pdf/10.1007%2F978-1-4419-7665-9_9.

[3] Liang A C, Lauser B, Sini M, et al. From AGROVOC to the Agricultural Ontology Service/Concept Server: An OWL model for creating ontologies in the agricultural domain[EB/OL].[2012-02-11].http:///Vol-216/submission_31.pdf.

[4] Caracciolo C, Stellato A, Rajbahndari S, et al.Thesaurus maintenance, alignment and publication as linked data: the AGROVOC use cas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tadata, Semantics and Ontologies, 2012, 7(1): 65-75.

[5] Soergel D, Lauser B, Liang A, et al. Reengineering thesauri for new applications: The AGROVOC example[EB/OL].[2012-02-11]. ftp:///docrep/fao/008/af234e/af234e00.pdf.

[6] Morshed A, Caracciolo C, Johannsen G, et al. Thesaurus alignment for linked data publishing[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ublin Core and Metadata Applications,2011: 37-46.

[7] Sini M, Rajbhandari S, Singh J, et al. Smart Orga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Knowledge. The example of the AGROVOC Concept Server and Agropedia[EB/OL].[2012-02-11].http:///15620/1/al057e00.pdf.

[8] Fogarolli A, Brickley D, Anibaldi S, et al. AGRIS-From a Bibliographical Database to a Web Data Service o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formation[J].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Worldwide, 2011, 4(1): 10-15.

[9] Jaques Y, Anibaldi S, Celli F, et al. Proof and Trust in the OpenAGRIS Implementation[EB/OL].[2012-02-11].http:///pubs/article/download/3665/1888.

[10] Bizer C, Heath T, Idehen K, et al. Linked data on the web (LDOW2008)[C]//Proceeding of th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 New York: ACM, 2008: 1265-1266.

第5篇:知识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质量管理 项目管理

自2009年以来,中国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减少,高职教育面临发展瓶颈。如何推进新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是推动高职教育迈上新台阶的突破口。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需要一个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系统为保证。因此,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是摆在我国高校面前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建立完善的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每个高职院校追求的管理目标。

任何机构创新和改革都是项目活动。项目管理具有鲜明的一次性特点,即根据事情决定临时机构、职责、程序、方法和资源配置。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项目就是以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需求作为项目将项目管理观念渗透到整个质量监控系统的过程中。其主导思想上把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当做项目来进行管理,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组织管理方式。

一、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项目构建现状

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按照标准条款建立的一个架构,但是实际上高职教育质量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在起步阶段,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高职院校流程的再造工程,牵涉各个部门。

二、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项目实施

1.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项目化管理整体思路

2.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项目的实施流程

项目管理的原理中指出,项目管理是两个过程的并存,即产品形成的过程和项目管理过程。从产品的形成角度看,项目准备和启动、计划、项目验收总结等构成了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项目实施全过程。虽然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独立的工作目标,但相互关联,共同确保构建项目的顺利验收。

基于以上理论,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由5个管理过程、5个项目实施阶段、5个项目管理过程的有机融合组成的。每一阶段的任务均匹配项目管理的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等管理工作,从而使整个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项目的实施更加细化、科学,也更便于实施运作。这5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的过程始终贯穿其中,并且都涉及到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针对每个过程工作内容的不同,项目管理的重点也不同,每阶段的项目管理既是承上启下,也是贯穿始终的关系。

(1)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项目准备和启动

该项目主要针对质量管理体系项目的需求范围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明确高职院校和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项目的责任和授权。在项目开始阶段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高职院校需求评估、项目范围定义、高职院校人、财、物可行性分析、项目总体安排、项目授权。

(2)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阶段是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项目进入实施的阶段,主要进行的工作包括:

①确定详细的项目范围。对院校进行业务调查和需求访谈,了解用户的详细需求,据此制定系统的定义备忘录,明确用户的现状、具体的需求和系统实施的详细范围。

②定义递交的工作成果。项目组与咨询顾问公司讨论确定体系实施过程中和实施结束时需递交的工作成果,包括相关的实施文件档案和最终运行的体系所能实现的所有功能。

③评估实施的主要风险。项目组与实施咨询公司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实施体系进行风险评估,对预计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预防和控制。

④制定项目进度计划,确定详细的项目范围,定义递交的工作成果和明确预计的主要风险的基础上,根据体系实施的总体计划,编制详细的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包括各子任务的实施都需要给出具体的时间。一是制定进度计划,二是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其中可采用甘特图显示项目的进度安排。

(3)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项目执行

项目执行阶段主要进行的工作包括:实施人力资源等计划的执行、时间和质量的控制、实施文档管理、项目实施的沟通管理。通过项目进度报告、项目例会、项目协调会、电话会议等多种方式定期和不定期的通报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已经开展的工作,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项目的评估及更新

项目评估及更新阶段的核心是项目控制,就是利用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来衡量和更新项目任务。在项目评估及更新阶段常用的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有:阶段性评估、项目里程碑会议、质量管理。即通过对参与实施的用户人员进行培训和知识传授,编写完善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文件,从而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对实施的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以至对体系的完全掌握、运用和不断地改进目标。

(5)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项目完成总结阶段

项目完成阶段是整个项目实施的最后阶段。此时,工作接近尾声,已经取得了项目实施成果。在最后阶段,仍有重要的项目管理工作需要开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认证验收。根据项目最初对体系的期望和目标,对项目实施成果进行认证验收,由第三方合格的认证机构检查是否满足预先的功能及都能实现。

②项目总结,对项目实施过程和实施成果做出回顾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预防纠正,归纳成功经验,以便在以后的项目管理中借鉴和改进。

③正式移交质量管理体系,由院校的质量管理及其他所有部门全员参与进行日常维护和改进。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项目实施周期正好与项目的启动、计划、执行、控制、结束周期相吻合,因此其本身也是一个项目生命周期循环。除此之外,质量管理体系项目实施还大量运用了项目管理理论中的知识,如集成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知识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等。

参考文献:

[1]戚安邦,张连营.项目管理概论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第6篇:知识管理体系范文

论文摘要:知识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针对中小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1、知识管理的概念

伴随着信息革命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它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为主导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相比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不断地对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管理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顺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全球掀起一场全新的管理革命,知识管理应运而生。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的管理活动。知识管理的终极目的是在企业内促进知识共享,鼓励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增值,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2、知识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是以庞大的规模和集中的管理来更好地控制市场和原料供应,以此来获得较高的效率。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企业创新是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和提高竞争力水平的基本途径,而知识资源成为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僧长财富的不可替代的企业创新的主要源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处在信息化、知识化的竞争环境中,其兴衰成败已不再单纯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本,还在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和运用。

知识资源不同于传统企业管理中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它具有复制性、非排他消费性并且在使用中不会引起边际报酬递减等特征。这些特征以及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所起的巨大作用将给现代企业管理提出新的课题。企业所面的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都将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伍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社会对企业核心资源的重要管理形式,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低下,缺乏知识管理的理念

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低下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一个难题。许多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一套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大多数企业是被动反应型的。由于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而在接受新概念和新信息方面显得比较迟钝,缺乏获取新知识的动力,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知识管理的理念表现得非常陌生。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知识管理在中小企业的实践和运用。

2、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影响知识管理的有效开展

因为知识的存储和交流都需要信息技术提供保证,因而,知识管理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化建设的程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采集手段普遍落后,对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重视不够,导致一些企业对市场反应迟钝,灵敏度不高,丧失发展良机。随着信息行业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日益活跃,信息的流动频率大大加快,国际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为标志的数字时代。而我国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严重滞后,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知识管理的实施。

3、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不利于知识在企业内的共享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但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因此,在很多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当中,个人出于职业安全及个人地位等方面的考虑.不愿将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与同事分享和交流,企业也没有明确提倡和强调要加强共享和交流,再加上制度建设滞后,往往导致个人知识不能转化为企业的知识。企业文化十分不利于知识在企业内的共享。很多企业甚至出现企业资源部门化,部门资源个人化,个人资源独享化,给企业的经营安全带来的很大隐患。

三、中小企业进行有效知识管理的策略分析

1、创建新型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开展知识管理的重要保障。新型企业制度,要使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利益与命运紧紧与企业结为一体,鼓励企业知识的获取、共享、运用及存储,促进企业知识管理。同时,通过建立相关的制度鼓励员工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贡献出来,使涉及工作流程和方法的知识公开化,如通过网上办公、建立信息平台等,使企业员工能够在内部网络上获取、共享和交流新知识。总之,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大力开展有利于知识管理的制度创新。

2、推动企业信息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知识管理是信息革命带来的管理模式的变革,建立完善的信息科技系统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要充分利用因特网,因特网给企业带来大量信息,创造无限商机,企业可以利用因特网进行海量电子商务。同时,注重建立企业信息部。要有专门的部门进行信息管理,加速企业的信息转化和共享。推动企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并拓展其功能,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任务。由于目前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很初级的阶段,政府和行业协会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局域网,以促进企业间的知识共享。

3、建立利于知识交流与共享的企业丈化

创建学习型企业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知识管理流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即知识的生成和获取管理。知识生成和获取的方式是学习,企业应当通过营造一种鼓励学习的企业文化氛围,统一广大员工的学习目标,鼓励员工通过自我学习丰富个人的业务知识,进而增加组织的知识资本,促进知识在组织内顺畅的传播、共享、创新和应用。这种环境氛围的营造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的营造两方面。硬环境的营造包括建立起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结构.完善企业的知识网络,建立起鼓励员工参与知识交流与共享机制和鼓励员工创新的各项企业制度。软环境的营造主要是要创找出一种鼓励学习鼓励知识交流与共享、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第7篇:知识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管理;BPM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099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正在逐渐发展壮大。从行政许可的角度,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必须通过资质认定(CMA、CMAF),才能向社会出具有公证作用的检测报告。为确保其检测数据的国际互认,部分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还按照国际公认的《实验室认可准则》建立全面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

然而很多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实验室管理体系与业务实际普遍存在“两张皮”的现象,这是因为通过广泛应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检测流程实现自动流转,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对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要求却不仅限于检测数据的“录入、保存、查询、打印”和检测流程的无纸化。其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统一的实验室资源访问接口、高效的协同办公环境、持续改进的业务流程、安全有效的知识管理、管理与业务流程的有效整合。BPM所具备的与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内在的、天然的联系及部署简便、成本低廉、维护门槛低等特点,迎合了检测实验室改善内部管理的迫切需求,可以帮助实验室快速实施流程的改进与重构,实现业务管理与体系运行的和谐统一。

1 BPM的定义及其演变

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即业务流程管理,。从管理学的角度看,BPM可以视为由业务流程再造(BPR)所发展起来的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延续,是将流程管理作为组织的核心,让组织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量身定做自己的流程,并对流程进行系统化、持续改进的管理过程;从企业应用及信息化角度看,BPM是在企业应用集成(EAI)、工作流(Workflow)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业务流程建模,支持业务流程的分析、建模、优化、协同与监控等功能的新一代企业核心应用系统,包括了组织架构管理、流程建模、表单数据管理、统一登录、流程监控、流程数据分析等功能。

流程管理是随着管理学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流程管理经历了4个阶段。

1.1 科学管理与流程管理思想萌芽阶段

20世纪初由管理学家泰勒首次提出,并由追随者亨利福特通过流水生产线的创建发扬光大,初期的流程管理思想旨在解决企业内较低层次的车间操作流程问题,提倡以科学明确的管理规程替代过去的经验管理,建立标准化生产/操作流程,通过减少产品类型、提高零件标准化和流程的专业化分工等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萌芽期的流程管理思想对跨组织跨部门的协作没有成熟可行的解决方案。

1.2 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流程自动化阶段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流程自动化,OA(办公自动化系统)、MRP(物料需求计划)、MRPII(制造资源计划)、MIS(管理信息系统)、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相继诞生,实施范围从手工工作自动化发展到部门间协同,再进化到整个企业的工作协同。这些系统大多采用基于Petri网的流程建模技术,也开启了工作流(Workflow)技术的发展。

1.3 业务流程再造(BPR)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大公司”病的出现使传统以职能为核心的组织模式面临危机。哈默和钱皮在20世纪90年代适时提出BPR的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业务流程的概念,即业务流程强调顾客,强调从顾客需求出发到满足顾客需求的端到端的整个过程。其核心思想是从根本上反思和重新设计业务流程,期望以一个功能齐全、高度集成的业务系统,对业务流程彻底重组,解决企业的所有业务需求。ERP的广泛实施可以视为业务流程重组的结果,但ERP实施后难以修改,要求实际业务流程按照ERP系统自身定义的业务规则进行,适应性差,因而实施成功率很低。

1.4 BPM管理思想阶段

BPM管理思想及其IT实现(BPMS)是最新的发展阶段,将流程从应用系统中独立出来,像管理数据一样管理流程,即基于可视化流程引擎的图形化开发实现了智能化流程设计,基于业务流程调度引擎的流程自动调度分配实现了智能化流程处理。由此,可以不受部门和业务的限制,充分实现部门间的协同工作,也使企业可以简便的为特定工作设计特定的流程,满足企业快速演化、变革的需要。

2 BPM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天然联系

我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有资质认定(CMA与CMAF)、CNAS 17025检测和校准机构认可、CNAS 17020检查机构认可。资质认定的技术评定准则源于ISO/IEC 17025,增加了符合中国国情的19种特殊条款;ISO/IEC 17020及我国等同采用的《检查机构认可准则》与17025类似,只是适用领域不同,公正性、人员等条款更加严格。

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文件结构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等,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对实验室业务和操作流程有严格的规定。BPM在业务流程建模阶段可以直接借鉴实验室管理体系的程序文件,结合调查访谈等手段进行流程建模。对于已通过资质认定或认可的检测实验室,程序文件的概念深入人心,例如资质认定一般有10大程序文件,17025实验室认可的一般有12个程序文件,依据已有程序文件进行的体系管理活动转化为BPM管理视角下的计算机流程具有天然的便利性。

3 BPM是推进实验室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动力

ISO/IEC 17025在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为实验室架设了一个基础的检测质量管理平台。ISO/IEC 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反映了实验室质量活动的持续发展,是检测实验室管理的客观要求。流程管理从对现有流程进行描述开始,逐步发现问题点,找到改进后的目标流程,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给出了方向和手段。ISO/IEC 17025需要持续改进,不断增强客户满意度,但更需要流程管理及统计抽样、控制图、直方图、6西格玛等各种管理理论和工具的合力推动,才能为检测实验室带来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流程管理是实验室确保质量体系得到持续改进和规范的一种管理工具,与其他管理理论在本质上也不矛盾,流程管理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结合,有利于不断提升和规范实验室管理水平,增强实验室综合竞争能力。

4 检测实验室应用BPM的关键点

4.1 分清主次,抓关键流程

实验室业务流程管理的对象是业务流程。在检测实验室中,总是存在着许多完成不同任务的业务流程,应用BPM不能全线出击,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首先分析全部业务流程,选择出效率提升最大、成本有效降低、价值最大化的关键业务流程,分清主次,重点突破,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4.2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很多通过了管理体系认证认可的实验室,其经营理念往往有意无意的忽视对客户需求的研究,而单纯以实验室内部管理为核心,因而设计出一厢情愿、脱离实际的流程设计模式。流程管理必须以客户为导向,以满足外部客户需求为核心,这与实验室管理体系对外部客户相关的管理目标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4.3 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BPM的灵魂在于低成本的流程持续改进和完善,这恰好击中了检测实验室的“痛点”,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持续改进往往写在手册里、程序文件里,行动上因为成本、精力等原因却落实不利。实施BPM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其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要求一样,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工作,这就需要实验室管理者建立自我完善的机制,在完成业务流程优化设计之后,还要对管理后的流程进行持续的监控、评估、改进、完善,才能使流程管理发挥最大效益。

5 结 语

BPM领域思想和工具的蓬勃发展使众多检测实验室可以基于较低的成本快速获得适应实验室发展的信息化基础环境,有效解决了实验室实施IT应用集成的主要短板,即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IT人员缺乏、信息化平台建成后无法适应实验室管理体系频繁变更、维护、扩展等问题,为检测实验室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带来新的曙光。

主要参考文献

[1]郭曙超.基于BPMS的食品检测实验室内部流程管理系统的构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35(6):109-112.

[2]辛鹏,荣浩.流程的永恒之道:工作流及BPM技术的理论、规范、模式及最佳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3]刘立.浅析ISO 9000与流程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2007(8):102.

[4]梁小清.基于业务流程管理视角的工作分析与ISO 9001管理体系关系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13,15(2):69-73.

第8篇:知识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 提案改善 知识管理 知识创造

改善提案制度是公司日常持续改善的活动之一,其精神在于公司全员参与下的“持续改进”。其目标为解决工作问题及发展具有效率和效能的工作方法。而知识管理是一种收集、配置和有效使用知识资源的一种过程,是促使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组织内得以共享的根本途径。提案改善有助于企业获取和归纳传承知识,对于企业知识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提案改善和知识管理

1.提案改善的定义

改善提案制度是组织内的员工,就其日常工作范围,对其所负责的事、物,进行小规模的持续改进,经过个人或团体的知识,对组织的制度、流程、机器、设备、人员…等,提出改进的建议,汇集各方面持续改进的累积,形成对组织整体的有效贡献。它在改善系统下,通过如何解决工作难题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或改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实质内容,强调全员参与,创造一种让员工觉得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人倾听的氛围,让员工将个人的经验分享,以自己的工作为自豪、鼓励他们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在撰写提案的过程中,将员工个人的经验及特有工作知识转化为书面化的数据,通过员工间的讨论,使得相关的经验与看法得以传递、转换和传承下去,有利于组织的知识管理。从这里可以看出提案改善和知识管理的关系很密切。

提案改善制度侧重于过程的管理,是一种渐进式的打破现状不断改进的发展过程。这种改善不同于激烈的创新和变革,但又和创新变革同等重要。Wittenberg(1994)指出,企业同时需要改善与创新,改善适用于成长较为缓慢的经济中,创新则适用于成长快速的经济中,只有两者并行,企业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因为仅有革新,则无法使革新取得的新的水平维持下去,缺乏维持、向上的、持续改善的努力,任何优秀的系统都会趋向效率低下之路;好不容易实现的革新,如果不能用改善来强化,维持其成果并持续的将标准升级,则效果也将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改善和革新之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

2.知识管理

知识的概念中包含了能力、才干、系统性的信息和技术的运用,能够改进产

品和过程,它作为一种信息流动的综合体,含有许多不同的要素,其中包含结构化的经验、价值、文字化的信息、专家独特的见解和新的经验与信息之整合。知识管理的本质是建立知识分享的机制,同时也评估知识的重要性,透过信息科技赋予知识更丰富的意义,以解决组织中出现的问题。知识管理能让企业数据、竞争信息与市场统计的存取更有系统地进行,以提供更佳的决策支持。专业人员的核心能力为技术、技能、知识、经验之有效组合,为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的综合体,经组织学习缓慢累积而成,为企业独有的资源,能创造顾客的价值,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知识管理必须经过知识创造这一环节, 知识创造是知识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组织学习、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在知识创造之后,将有效的知识加以储存和适当的配置,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加以运用。知识的创造是组织强化个人所创造的知识,并将它具体化,以成为组织知识网络化,同时最终又升华创造新知识的过程, 这个过程和提案改善过程非常密切,提案改善本身就是知识创造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 知识管理与改善提案间的关系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知识管理和提案改善在许多方面相互影响和作用,提案改善不但有助于组织知识管理,也是知识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提案改善首先是员工从工作流程中获取提案的灵感,这些灵感可能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刺激,共同相处的主管、同事,或者是由过去的经验所激发的新想法。然后实施具体的改善活动,经验证产生了一定的效益,然后透过企业内部相应的各种沟通途径(如企业网站、内部会议等)公布好的提案供全体员工参考。依据科学的方法主管审慎地衡量员工所提出的提案能为组织带来效益,并依据产生实效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奖励。衡量员工提案为组织带来的效益将会为员工带来成就感,而促使着员工更致力于改善的活动。

员工提案制度可以看作是将个人的研究成果和知识转换成为组织知识的一种严格的机械作用。组织中提案创造包括三个流程:发掘问题、解决问题、实施解决方案,在经历了这三个流程后,才会形成一个提案。它开始就是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便是思考如何提出对策解决问题。在改善过程中,因为要做好改善,除需具备对该项工作的知识、技能,并需有对问题解决的热诚与能力,以达到问题的解决。在员工创意融合与交流的同时,知识就产生于其中。

本质上提案改善是知识创造的过程,这些提案形成的提案单通过各项活动及发表会在员工间流传,成为知识分享的来源。然后通过提取与散播等移转的程序,可以纳入组织成为资产加以管理、施行与使用。实现知识的分享与使用,带领组织更努力朝向更好的表现前进,这是知识管理的过程。从这里可知,提案改善制度在流程上和知识管理的流程具有相当程度的契合,提案改善有助于知识管理中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制度化,提案改善运作的机制,也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传承。

三、结论

管理归根到底是通过工作去发展和完善人,提案改善制度,并不是简单追求最终结果的一种手段,而是通过全体员工的参与,以提高员工合力经营的意识,进而形成知识管理的氛围,是个人知识上升为群体知识,最终固化为组织知识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第9篇:知识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教育管理 班级管理 师生关系

班级是学校根据教育和管理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基层集体,是学生置身其间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是学生发展的生态环境。一个积极向上、有凝聚力的班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全面发展。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的质量。传统的师生关系,讲求“师道尊严”,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自,师生之间也没有平等的观念。这种关系不利于学生自尊心的确立,不利于班级管理,当然也不符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尽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不断确立,但是当前的师生关系,特别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传统师生关系下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师道尊严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班主任顽固地维护“师道尊严”,认为班主任是一班之主,班主任说的话就是命令,具有权威性,学生必须遵循。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很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很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的班级,表面上看可能是一个优秀的班级,但是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另外,虽然学生看起来听话,守纪律,但内心可能是压抑的,认为班主任高不可攀,不敢动摇班主任的主导地位。因为他们的这种听话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为了免遭批评或惩罚不得以而为之。

2.师生之间沟通的单向性。通常,班主任和全班学生思想的沟通,基本上是班主任在课堂上热情激昂地和学生讲道理,希望能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是宣读些规章制度,希望学生牢记于心,不要违反。而班主任和个别学生的思想沟通,也只不过是教师发现某某学生学习或是行为上有问题了,“请”其到某个地方去“谈心”。但这个地方往往是教师办公室,这种“谈心”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这样的沟通当然不能实现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了解,更不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3.学习好等于样样好。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是由于评价体系的不完整,有些学校评价教师主要看教学成绩,而教师评价学生就只看学习成绩。对于学习好的学生,班主任可能会越来越欣赏,而往往忽视其行为上的不足。对于学习差的学生,班主任可能会侧重发现他们的不足,而往往忽视其闪光点。这样极易使学习好的学生在思想上有一种优越感,看不起学习差的学生,而学习差的学生有一种自卑感。学生内部这种隐性的不平等对于班级管理是一个极大的障碍。

二、在班级管理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笔者认为,要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前提。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

1.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现代社会,民主平等是主流,学生当然也讨厌“专制”,崇尚民主平等,班主任当然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存在主义哲学以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高度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人性化、主体化、个性化。师生关系平等性,也是教师对学生作为“人”的价值的承认。教师应允许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展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师生间的平等性也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公平对待和一视同仁,教师不能戴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可以被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

2.建立合作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现代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极强,即使遇到问题,他们也喜欢自己承担,不愿和别人沟通,也不愿向他人求助。有些学生逆反心理强,和教师对着干,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这就需要班主任与学生多沟通,走进学生的心里,主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排除困难。要让学生了解管理班级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责任。

3.建立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有些教师为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想方设法压制学生,只要班级安稳就行。学生必然会抵制这种压制,对此类教师,学生当然也不会尊重信任。建立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班主任应放下架子,全面了解学生,重视学生的自尊心,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关心爱护、信任和赞赏他们。教师有教师的权利和尊严,学生也有学生的权利和尊严。班主任要多与学生交流,听取意见,在尊重他们看法的同时赢得学生的尊重,在尊重信任的环境中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于静.浅谈班主任的“爱”[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2]钟启泉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