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实验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化学专题型;研究性学习;实践与体会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9-0031-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专题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科却又游离于课堂的研究性学习。它以学科知识点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或以学科教学的某个知识点作为问题探讨的指向,以专题的方式开展研究活动。研究性学习延伸到学科教学,及至课堂教学中,是对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更高层次、更趋本质的理解,通过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促使学生从接受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型的研究性学习。

1化学专题型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定原则

化学专题型研究性学习不应是相应知识、方法的简单再现或重复,也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模仿、记忆与练习。一个有价值的专题型研究性课题,其最终目的不仅获得问题的解,而应当是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对学科知识的概念、方法、观念获得一些新的理解,或者重新认识一些新的联系与观点。因此,化学学科中学生选择课题以及教师确定研究课题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依据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内容;

(2)源于化学学科课堂学习中的疑惑确定研究性专题;

(3)立足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作为探究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深入探讨;

(4) 从化学学科角度对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涉及化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关系的研究性专题;

(5) 有利于学生自身已有知识结构的重组,并以此为据获得知识之间新的联系为基础的课题,包括化学知识的内容体系以及化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的研究性专题;

(6) 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探究的研究性课题,包括实验设计类课题和实验改进类课题。

2化学专题型研究性学习的类型

化学专题型研究性学习一般一个专题控制在2-5个教学时数中完成,其内容要紧密联系教材,但可以适度地跳出教材、高于教材。这种专题型的研究性学习可以紧密结合各年级、各章节的教学进度和内容有机选取专题,与学生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相适应,其研究过程的独立程度、研究方法的掌握水平等目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一般化学专题型研究性学习有以下几种类型:

2.1形成型探究

选题要求:针对教材内容,将知识形成过程的典型材料设计为学生的再发现、再创造的研究性问题,这些材料的提出过程,也可以是结论的推导分析和论证过程,或是解题思路的探索、解题方法及规律的概括过程。

实例:铁在什么条件下最易生锈?

学习内容:通过多次实验、比较,总结铁生锈的条件。

研究过程:①分析下列因素对铁生锈的可能影响:水、空气、食盐溶液和铁的形状等,分别设计对比实验方案。②准备好各物品 ,分组完成上述实验,观察一周并记录相关数据。③综合比较,得出结论,撰写实验报告。

2.2建构型探究

选题要求:立足于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网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具体内容包括对化学知识内容、系统结构的归纳整理,对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的整理。

实例:乙醇的结构

学习内容:认识、理解乙醇的结构及其支持证据。

研究过程:①教师给出乙醇的分子式,由同学猜测其可能的结构,即提出假设。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理论或论点,或者设计验证性实验。③学生展示自己的论据或实验等,并进行说明。④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点评、总结,布置学生写出活动心得。

2.3发现型探究

选题要求:立足于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对现实问题或化学学科本身问题的规律进行归纳、推测和发现。主要内容包括对知识生长点的延伸、新旧知识产生的矛盾,以及对结论的反思、变换、延伸与拓展等。

实例:氢气是未来的最佳能源吗?

学习内容:通过辩论,认识氢气作为新型能源的开发前景。

研究过程:①由教师宣布课题活动意图,并由学生自主推举活动主持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调查收集,对“氢气是否是未来的最佳能源”的观点,并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互相对立的两种观点进行分组,同时选定“仲裁组”人员。②各组搜集资料,准备辩论。“仲裁组”确定评判标准。③召开辩论会进行现场辩论。④全体同学根据辩论进行讨论,并由"仲裁组"作出总结,各参加人员写出活动心得。

2.4应用型探究

选题要求:立足于化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和探究,包括化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应用。主要包括:知识应用方法、方案、结果的探究,化学知识在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探究和各学科间多知识点的联系探究等。

实例:小心!食物中的“吊白块”

活动内容:经过充分准备,向社会宣传食品中添加“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这一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法商业行为的实质及危害。

活动过程:①查阅文献、访谈工商部门,了解“吊白块”的成份、功能、危害及有关法律法规,作好知识准备,并进行活动设计。②搜集添加了“吊白块”的食物样品,如面筋、米粉、粉条等,并搜集有关图片,作好实物准备。③发起一次面向消费大众和商贩的宣传展示活动,向社会展示“吊白块”、食品中添加“吊白块”后的质量假象、部分样品、中毒图片等,并同时印发传单宣传,进行讲解,回答咨询。④返校进行活动总结。

上述类型的研究小专题,在操作过程中一般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研究专题,由指导教师作相关知识背景介绍,增加学生对专题的了解,同时给学生以方法论的指导。然后学生围绕专题,组建学习研究小组,根据专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层次概况,可以选择更加小的子课题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实施全程监控和指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相互间不断地或与教师讨论、交流,最后形成初步的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由同学代表向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汇报、接受评议,并作进一步的修改后定稿,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上交。

3化学专题型研究性学习案例

案例: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学段:初中三年级

3.1课题的提出

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部分,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这样的组成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生存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地球上存在许多能引起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因素,比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许多动植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要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气体;海水吸收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要消耗二氧化碳气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时有学生提出:上述因素会不会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我觉得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密切,且学生已进入第二学期的化学学习,已有足够的知识、能力解决该问题。于是便建议学生进行大胆的预测并进行研究活动。

3.2 课题研究的过程

3.2.1大胆猜想

课题确定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还是不变?学生们认真思考后,提出了许多猜想,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作出了预测:

(1)地球上二氧化碳气体的消耗和生成保持平衡,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变。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白天增强,晚上减弱,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白天低,晚上高。

(3)在不同地段环境、不同的时间里,某个区域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可能会发生波动,但由于空气的流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总体变化不大。

(4)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会逐渐升高,人们所说的“温室效应”就是例证。

3.2.2设计方案

学生的预测哪一个是正确的呢?我鼓励全班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设计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探究方案。第二天,全班除几个学生以外,其余学生均设计出自己的探究方案,体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学生的探究方案不仅多而且各有差异,我让几位化学成绩好、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归类整理,然后把整理好的几套方案在课堂上让全体学生讨论,最终形成了一套最优方案。

3.2.3人员分工

将参加不同地段、不同时间探究活动的同学分成八个自然小组,由学生自由选择报名参加,并自己推荐出小组长。

3.2.4实验探究

(1)测定液的配制

取浓氨水1滴滴入250mL蒸馏水中,配成很稀的氨水,再滴入2滴酚酞指示剂,由于稀氨水的碱性,此时酚酞显红色。

(2)测定方法:

用50mL的注射器吸取上述红色溶液10mL,到测定区中进行抽气,需抽到50mL刻度处,用食指堵住注射器入口,振荡一至二分钟以后小心排出残余气体。如此反复抽气排气数次,直到红色褪去(说明氨水已被二氧化碳中和),并记录抽气次数。用上述方法分别测定正在开大会的阶梯教室、学校操场、正在上课且门窗紧闭的教室、吴江肖甸湖森林公园、吴江热电厂区(分别测中午12点和晚上8点)二氧化碳含量,记录抽气次数。通过抽气次数的比较,能较粗略地定量计算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3.5得出结论

经过八个小组的实验探究,大家测出了不同地段、不同时间里使注射器内溶液红色恰好褪色的抽气数。将结果进行汇总,让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并作了认真的分析,最终大家形成了共识:

(1)总的来说,各地所测出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差不很大(抽气数最多为8次,最少为6次)。但也能看出差别来。

(2)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与矿物质燃料的使用、森林植被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

(3)人类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

参加了这次探究活动,大家普遍感到很有收获,对自己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虽说有些同学平时学习上不是很好,但实验动手能力很强,观察、分析比较细致、全面。活动中大家普遍积极、主动,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实践了大家所学的书本知识,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

4 开展化学专题型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4.1 正确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化学专题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的教学氛围,我们应该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不能把二者割裂,更不能忽视或偏废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我们只有在搞好 “双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课题研究,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4.2 正确指导学生认真选好课题

指导学生选好课题是化学研究性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和关键,课题的研究水平应尽量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学生兴趣爱好、学科基础和学校研究的条件及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又要考虑学生能力发展问题。课题的选择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4.3教师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智能结构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就对我们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指导时要注重与学科课本知识结合的相关度,培养学生能把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并拓宽深化地去联系现实生活与社会。

参考文献:

[1]崔相录.研究中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王厥轩.高中研究型课程案例[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第2篇: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课堂语言;趣味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3-0006-02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1 改变实验地点

如果改变实验地点,让学生把简单并具有趣味性的实验带到第二课堂或带回家中进行。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当实验现象产生的时候,他们会更容易体验到成功感,更加领悟到化学的魅力。而且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实验之后,必定会加倍思索为什么,在兴趣的指引下又可以得到了思维能力的锻炼,从而逐渐增强其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1纸上层析实验的家庭实践

人教版化学选修6《化学实验》教材中的第二单元的“实践活动”,安排了学生应用纸上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纸上层析法的实验原理,我们安排了一个家庭实验:利用药店常卖的糖尿病简易检测试纸对清水和糖水进行检测,从而加强了同学们对该方法的亲身体验。

例2证明水是极性分子的家庭实验

高中化学安排了实验证明水是极性分子:用摩擦带电的玻璃棒靠近从滴定管中流出来的水柱引起水柱偏移。该课堂演示实验最大的不足在于现象不够明显,持续时间短。为此,我们安排了家庭实验:调节好家里的水龙头出水速度使之形成一条细小的水柱,然后再用丝绸或皮毛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水柱,这样同学们在家里就可以体会到自己动手实验的乐趣了。

心得体会: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改变实验地点后并不等于离开了老师的指导,相反教师还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材和辅导。选材时应注意尽量避开复杂危险的实验,以免起到反效果。

2 改良实验装置

教材的演示实验未必就能很好地适应所有学校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因地制宜,有原则地改进教材的实验装置。

例3二氧化硫的生成及性质的微型实验

原二氧化硫的制备及其化学性质的实验使用标准仪器不足之处在于装置比较庞大,实验步骤繁琐,不便于学生操作。我们运用实验微型化的思想,开发出了一套研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现象明显,且不易污染空气。

改进做法:把直径为6cm的培养皿作为反应容器,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作容器盖子。实验时将小培养皿放在白纸上,在小培养皿中间放上少量亚硫酸钠晶体,周围分别放置一小段湿润pH试纸、一滴紫色石蕊溶液、一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一滴品红溶液、一滴NaOH加酚酞溶液等药品。开始实验时,将浓度约60%的硫酸溶液滴到亚硫酸钠晶体上,马上盖好培养皿。1min后,可以观察到培养皿中各种液滴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反应装置俯视图如下图所示。该实验装置经改动后既可放在实物投影仪上用于课堂演示,又可用于学生的分组实验[1]。

例4 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

在讲授粤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燃烧和缓慢氧化这一节内容的实验时,学生对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很容易理解,但对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同样可以灭火,总是持怀疑态度。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灭火原理,我们增加了一个降低温度灭火的实验。

改进做法:向一个250mL的烧杯中加入150mL左右的冰水。接着将少量乙醇(不要用含甲醇的工业酒精)倒入一个小铁盒中,并点燃;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烧杯冰冷的水面上,学生这时可以看以由于温度的降低而使火焰慢慢变小直至熄灭。为了使观察到的现象更全面,把小铁盒拿出来,重新点燃,残留在铁盒中的乙醇在空气中则再次燃烧起来。至此学生对降低温度可以灭火深信不疑,同时也加深了对灭火原理的理解。

心得体会:改良实验装置时要注意(1)保证教材内容的完整性,要突出主要的、本质的教材内容;(2)要考虑有利于学生观察;(3)要注意简便性,安全性,环保性。

3 改良实验药品配方

教师除了有原则地改进教材的实验装置外,对于一些实验的药品配方也可以适当加以改良。

例5用氢气流醮取肥皂液吹气泡实验的改进

粤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五章的实验[5-1]:用氢气流醮取肥皂液吹气泡。原实验的缺点:氢气流需要先经过干燥剂除去水分后吹出的气泡才能向上升,干燥剂容易潮湿,不能反复使用,需要经常更换,由此造成了使用上的不便。

改进做法:在实验药品肥皂液里加入甘油,肥皂液和甘油的体积比约为10∶1。这样改进后的优点:就可以把干燥剂省略掉。因为加入甘油后,由于甘油中的羟基对水分子存在缔结作用,使水的表面张力大大加强,吹出的氢气泡体积增大,产生的浮力足以使气泡向上升起[2]。

例6 电解水实验的改进

电解水实验,教材提示可以加入少量烧碱或硫酸以增加水的导电性。原实验的缺点:烧碱和硫酸都是有腐蚀性的药品。改进做法:把烧碱和硫酸换成硫酸钠。优点:既解决了水的导电问题,又不用接触腐蚀性药品。

心得体会: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改良实验装置还是实验药品都能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综上所述,改进化学实验其实还有许多可挖掘的方面,这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它可以使素质教育目标得到全面落实,使学生获得更多技能,是提高学生化学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值得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加以注意并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3篇: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2015年5月28日,深圳市龙华新区玉龙学校举行《新生活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会议特邀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谢绍?一行专家5人到校指导论证,深圳市龙华新区教科研中心主任段先清主持论证会。参加本次开题会的还有龙华新区教科研中心张文华博士、宝安中学特级教师杨军、玉龙学校新生活课题组全体成员和家长义工代表。 

开题会之前,与会专家在玉龙学校校长黄美芳的陪同下,参观了学校新生活课程配套特色功能室,现场观摩了学校首届“生活节”系列活动之小学一到三年级的“生活技能大比拼”和四至七年级的“厨王争霸”烹饪大赛。 

开题会上,课题总负责人、玉龙学校校长黄美芳代表课题组做开题报告。她详细介绍了玉龙学校新生活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研究指导思想、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员分工、研究阶段、预期成果和研究保障等。接着论证组专家相继发言,就课题的可行性和研究性提出建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志红博士从 “特色主题化,目标行为化,文化物象化,课程结构化,项目个性化,办学合作化”六个方面对学校新生活课程前期研究成果给予高度概括和充分肯定。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谢绍?主任从课程的实施方案和课程纲要的编写、校本教材的规范完善和评价体系的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他们一致认为,玉龙学校的新生活课程紧扣时代脉搏,使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自立自强并且心灵丰盈、精神丰厚,课程的设置有梯度、可操作、能落实、易推广。最后,汤贞敏院长对玉龙学校办学理念与课程开发探索给予充分肯定,鼓励玉龙学校新生活课题组继续认真、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提升研究成效,并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 

根深而枝横云天,历久而推陈出新。自2014年9月起,玉龙学校在建校初期就本着“小学做活,中学做实;九年一贯,全人发展”总体办学思路确定了办学理念“生活为源,发展为本”。遵循以人的发展为教育的根本理念,围绕生活离不开的“衣、食、行、情”四个方面,着力进行新生活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打造生活教育特色,引导每个孩子学习“七会”:一会收拾整理;二会煮一手好菜;三会烘焙;四会写一手好字;五会一门乐器;六会武术(健美操);七会剪纸。 

到目前,玉龙学校新生活课程已经开发出《君子文化》《烘焙篇》《整理篇》《烹饪篇》《悦读篇》《理财篇》等校本教材,并配套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学校配套建设了专业功能室(整理室、烘焙室、阅读区、快乐厨房已经投入使用),为新生活教育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玉龙学校新生活课程成果之烘焙饼已经走出玉龙、走出龙华、走出深圳,为玉龙学校新生活教育亮出了第一张名片。(深圳市龙华新区玉龙学校供稿)

第4篇: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当前教学领域中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就是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教学,取得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课堂效果的程度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应该一直关注和不断摸索的一个话题,它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既不给学生压力,又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收获知识。构建高效的课堂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上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是最直接、最形象、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不仅能够验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还能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动手能力,并在进行实验中发现问题。

二、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1.教师转变实验教学观念

教师决定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并且掌握着实验教学的节奏,而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支配教师教学行为的关键,教师实验教学的观念决定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因此,要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教师实验操作的可行性

在备课时,教师要亲自进行实验才能全面掌握整个化学实验课堂,实验的设计、实验工具的选择以及所要用到的辅助设备等都是教师要亲自选择,并且先进行实验测试,才能保证课堂上实验的顺利进行,为实验教学排除阻碍因素,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实验前进行导学

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对这堂实验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才能正常地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去。化学实验进行时,有可能也会存在一些危险性,因此导学能够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并且能够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对要开展的实验给学生制定相对应的预习学案,并且标注重点和关键点,让学生能够清晰明了的知道哪些内容是需要引起重视的,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三、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案例

1.实验室制取氧气

装置:酒精灯、试管、导管、水槽、集气瓶、铁架台

这是最常见的三种制取氧气的实验,要求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自己操作,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并且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测试。

2.实验室制取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装置:试管、导管、集气瓶

二氧化碳的制取,需要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特征。然后在实验中观察所出现的现象,之后进行总结、分析。

3.案例评析

利用实验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新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学之间也形成了团队协作的意识。精心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喜爱。实验中是我们呼吸所必需要有的氧气,但学生对氧气的熟知很少,通过实验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识,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利用简单的实验装置让每个学生参与实验,帮助学生对知识获得新的认识。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猜想,自己去验证自己的猜想,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知识。

4.总结

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时大多数是参照课本知识,缺乏对实验的二次开发,明显还存在一些不足。注重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且从生活中提取化学元素,将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是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养成独立进行实验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帮助,这样才能促进自我的成长。化学实验教学能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化学实验的设计是化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还需要化学教师不断进行探索研究,才能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天海.浅谈初中化学如何有效进行教学[J].现代农村科技,2016(6).

[2]国洪斌.初中化学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J]. 化工中间体,2015(11).

[3]孙冬梅.浅谈初中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J].新课程,2016(1).

第5篇: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创造性思维

化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实验教学形象、直观、趣味性强等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情境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一些化学知识,限于学生的掌握程度,化学教材上往往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解释和说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善于应用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例如,在讲“氧气的物理性质”时,有的学生提出疑问:同是“氧气”,为什么气态的氧气是无色的,液氧、固态氧都是淡蓝色的呢?利用初中理化知识很难给予一个较为满意的答复.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来说明:①取一粒高锰酸钾固体(紫黑色)于试管中,加入10mL水,这时溶液变为紫红色;②取①中的一滴紫红色溶液滴在10mL水中,这时颜色明显变浅;③取②中浅红色溶液滴在100mL水中,整个溶液几乎为无色.这时顺势告诉学生颜色变化与“固态氧、液态氧、氧气”是相互对应的,得出有色物质颜色的深浅与单位体积内物质微粒个数的多少有关的结论.这样的情境性实验,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利用实验器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学科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通过实验展示化学的仪器之美.在中考复习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课本知识进行回顾,更要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广口瓶是初中化学实验中比较常见的仪器,教师应该拿出多功能瓶的图片或者课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同时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讨论该装置有哪些用途.经过讨论、整理、分析,学生提出了以下用途:作收集O2、CO2、H2的气体装置(注意气体的进出方向);作干燥气体的装置(一般盛装液体药品,如浓硫酸);作防止水倒吸的安全装置(起缓冲作用).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参考课外资料,设计更好的装置.这样的复习方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自行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材上的许多实验,是化学研究者心血的积累.前人的优秀品质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但是不代表他们的设计和思考都是完美的.比如,教材中有些实验操作起来很麻烦,现象也不明显.可以说,不是最佳方案.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我们完全可以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创新.

四、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一种别有洞天的心理感觉,兴趣高昂.设计实验,是学生应用化学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现有以下气体: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空气,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将它们一一区分,并要求写出实验方案.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与同学交流等,学生都进行了实验方案的设计.一道习题带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实验设计,打消学生对创造的神秘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优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五、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大有裨益的.化学教材上的家庭小实验,可以作为科技创新的素材,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适当补充课外知识,开展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在实验之后撰写科技小论文.例如,在讲“CO2的制法和性质”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如何证明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如何除去热水瓶胆中的水垢?如何利用一般家庭中常见的物质制取CO2气体?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总之,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能够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值得教师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第6篇: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验创新;教学改进

中学化学实验较多,有些是课本上的必做实验,有些是家庭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接触到周围的环境,有的时候我们可以更改实验的原料,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对装置进行改进和创新,其目的都是为了实验的绿色化,在创新过程中使得对化学实验和原理的学习更加透彻更加深刻,也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差异性,分层次、有目的、有铺垫的去引导,或者和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探索和创新。这也体现了学习的合作探究以及动手动脑能力,符合新课标的标准。现在我将简单聊几项化学实验的改进和装置的改进。我借鉴了一些学者和专家的心得体会又融和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中,目前在各种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钟罩、水槽装置,燃烧红磷法(如图1所示);另一种是用广口瓶、烧杯、长导管等装置,燃烧红磷法(如图2所示)。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用红磷燃烧消耗容器中的氧气产生负压,使水进入容器,证明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空气的1/5,但是现在这个实验有些不容易成功之处,原因在于:

1.红磷的着火点较高,红磷燃烧熄灭并不是容器里的氧气耗尽,而是氧气的浓度降低到不能再支持红磷燃烧,即红磷燃烧仅消耗70%~80%的氧气,所以水面不可能达到1/5的理想高度(可用电热点火法检验出来)。

2.红磷插入容器中无意或故意不立即塞紧橡胶塞,使容器里一部分受热膨胀的空气外逸,在容器温度还没降到室温的情况下就产生了负压,水面高度也能达到甚至超过1/5。

有学者介绍一种快速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如图4所示),我自己也做了几次这个实验,觉得很有用:白磷在燃烧时一直在密闭的试管内进行,绝无热空气外逸;白磷的着火点很低(40 ℃),即使在燃烧熄灭后仍在发生氧化反应,几乎把试管内的氧气消耗尽,硫酸铜溶液不仅能提高实验的可见度,而且能把试管里没反应的白磷蒸气吸收,完全符合实验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我自己也改进了一个实验,把铁生锈的原理搬到了这个实验中(如图5所示),取了暖宝宝里面的一些成分为原料,结果除了时间缓慢其他都还可以,基本上可以达到水面上升五分之一。可见对于一个实验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案完成。

另外再介绍几种改进的实验,可以运用到课堂上。

1.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实验。课本上的这个实验有一些弊端,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且挥发出的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可能会导致空气污染,所以我们策划了这样的装置(图甲),现象明显而且速度较快。

2.D乙的这个装置也是多功能的,可以做好多实验,例如溶解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生石灰与水的放热反应,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

3.图丙这套装置不仅可以用于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还能用于做硫黄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射器中装入水,或者是氢氧化钠溶液,环保实用。

4.图丁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也是教材必讲必做的重点实验,我将实验改进成一棵大树,树上的小花能变色,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兴趣,更能激发他们自己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7篇: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新教材 高中化学教学 化学实验 课外活动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讨论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设法调动学生搞好课堂讨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课堂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围绕讨论题发表意见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知识。因此,课堂讨论具有许多优点,既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积极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实验教学目的,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讨论题的难易程度从旁指导,但不能包办。较易的让学生自己讨论,较难的做些提示。用一些非语言动作增强学生讨论的兴趣,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允许不同意见的争论,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讨论中形成的意见暂缓下结论。心理学家托兰斯认为:延迟判断可以产生更多的想法,使学生增强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最后由教师做总结,在总结中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要充分肯定学生在讨论中的意见,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总结可以加深并强化全体学生的认识,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意见去粗取精,提炼升华,形成全体学生的共同认识。这对于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如讲到原电池时,当教师演示了锌―铜原电池和铁―铜原电池实验,讲清了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上“构成原电池应具备什么条件”的讨论题了。同学根据实物装置及教师的讲解,就会很活跃地发表各自意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正确意见归纳出构成原电池应具备三个条件:①要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做电极;②两个电极必须平行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并且有一个电极能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③两个电极必须接触或用导线连接。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在新教材中,化学实验分为以下三大类。

1.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他们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形成概念,掌握化学知识。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的规范操作,学生可以学会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为了发挥演示实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目的明确。教师演示实验是为了观察现象、形成概念、学习知识,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或者示范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还是兼而有之,不但教师自己要明确,还要让学生明确,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生动直观。演示实验要求实验现象明显、准确。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不能由于任何微小疏漏如试剂变质、溶液的浓度过小或过大等原因导致实验的失败。为了确保演示实验的成功,课前教师必须对每个实验都动手做一遍,对于现象不明显的演示实验必须设法改进。对于小型的演示实验,为了让全体学生看清楚,教师应到学生课桌前巡回演示,或使用投影等设备力求使全体学生观察清楚。

(3)激发兴趣。在同样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演示实验要尽量增加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4)规范操作,率先垂范。教师对演示实验中每项实验基本操作都要规范化,如演示中和滴定实验时,教师对每一步的操作都要规范化,这样潜移默化,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5)注意安全。化学实验常常有易燃、易爆和有毒、有腐蚀性等危险。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加倍谨慎,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于有有毒气体放出的演示实验,要设法除去有毒气体。如演示氯气实验室制法时,一定要增设尾气吸收装置,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习惯。

2.学生实验

学生动手实验可以有效地训练他们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科学结论,学生能学会一定的认识自然的科学方法。

3.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能够使用的化学药品和代用仪器,结合教学内容在课余完成化学小实验,复习和巩固化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条件完成家庭小实验,还可视不同情况增加一些在家庭能完成的小实验,以培养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根据教学需要我们增补了下列家庭小实验。

(1)用食醋代替盐酸,比较纯碱与小苏打和酸反应的激烈程度。

(2)用碘酒鉴别牛奶和米汤。

(3)用各种有色花瓣自制酸、碱指示剂。

(4)用纯碱和硝酸铵化肥做盐的水解实验。

(5)用鸡蛋做蛋白质性质实验。

三、搞好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素质提高。

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搞好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视野,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从而提高素质。

两年来,我们开展了下列课外活动。

1.指导学生阅读选学教材和阅读材料及科普书。新教材增设了大量选学教材和阅读材料,我们让学生自己阅读,做好笔记,写下心得体会,相互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2.自制教具,组织发动学生就地取材,制作简易教具。如用泡沫塑料、废旧圆珠笔芯等物品,自制分子模型。

3.举办化学专题讲座。为了更广泛地拓宽化学教育视野,使学生不受教材的限制,受到更灵活、更多样的化学教育,经常开展课外化学专题讲座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如举办“环境与化学”、“食品与化学”等专题讲座。

4.趣题征解。找一些思考性强、灵活性大的题目,在同学中征集解法,寻求一题多解,选出最好方法。久而之久,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第8篇: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化学实验课 职业能力 职业技能考核

目前,我国技工教育蓬勃发展,相对普通高等院校及中高等职业院校而言,技校在教学中更强调实用性。因此,要根据技校教育教学的特点,结合技校实验实训教学实际,充分利用技校实验实训成果,进一步通过实验实训教学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深化企业劳动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分析化学实验课的特点及作用

分析化学是研究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一门以实践为指导、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实验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依据设置专业和开设课程。为了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较能考核的想接,我们调整了教学计划和进度,以实现学生在修业期间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重构课程体系,调整课堂内容,按照“三加两减一穿插”(即增加岗位认知能力学习内容,增加职业资格证书相关教学内容,加大实验实训课时比例;删减合并理论课程内容,减少课堂授课比例;拆剪教学计划的实训课时,将实验、实训与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穿行)的原则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目标。

三、操作能力技能考核评分表制定的指导思想

参加技能考核的人员基本上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或经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在考核过程中主要考核人员在短暂的时间内通过规范化的操作,熟练准确地完成实验操作,正确合理地处理实验数据,所以考核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便于考评人员操作的详细评分标准。

1.技能考核评分标准要有体现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评分项。

2.技能考试评分标准要体现出操作的规范化。

3.技能考核评分标准的设置要考虑是否便于监考人员评分。

4.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分数要详细、均衡,技能考核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要体现操作技术全覆盖面的评价体系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四、细化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标准

目前,国家化学分析工技能鉴定考核标准已十分完善,各项评分标准十分具体,实施起来比较方便,如基本操作中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技能操作评分标准。但是国家化学分析工技能鉴定考核标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不够细化的问题,因为在实际实验教学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操作错误。所以有必要结合教学实际对考核评分标准进行细化,以达到规范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

细化之后,国家化学检验工技能鉴定考核标准会更详细,更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更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更有利于教师全面、客观、合理地评定学生的分析化学实验成绩。有利于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例如,在酸碱滴定管操作中的“滴定速度和滴液速度(半滴和一滴溶液)的控制”这个操作项,在以前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滴定速度和滴液速度的具体含义和标准。教师可细化讲解并演示滴定操作过程:(1)滴定速度指滴定操作中总体上对滴定速度的控制:前快后慢;快时似线不是线、慢时稳定控制一滴或半滴流出;(2)滴液速度指在滴定快接近终点时,采取慢速滴定,一次放入一滴溶液或靠入半滴溶液,此过程根据终点颜色褪去速度来判断。如此学生可很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并根据细化要求进行实训操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使用细化考核标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实训重要性和规范性的认识更深刻,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实验操作都能按标准化进行,实验数据结果准确度高,实习报告质量有所提高,实习讨论更深刻。

五、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成绩

学生的基本操作不过关,基本功不扎实,不仅直接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考核制度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检查评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六、技能考核评分表的编制

根据化学分析工操作技能考核命题技术要求,从职业活动对从业人员操作技能要求的本质入手,以职业操作技能的技术内涵为基本原则,采用模块化结构,按照各个具体分析模块的要求,编制具体操作能力技能考核评分表。

七、结语

通过化学分析工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实践,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工作规范,加强操作示范与辅导相结合的技能操作训练使学生培训后的操作技术和操作方法符合技能鉴定的标准和规范。对培训进度和中间效果进行监测与科学评估,可以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职业技能评分标准,保证技能考核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方国强.探讨参照PT的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卫生职业教育,2008.

[2]肖薇薇.培训化学分析工的心得体会.江西化工,2007.

第9篇: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注重实验;高中化学;辅助教具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对知识点的识记和题海式训练,而不能让学生对化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产生全面的认识,使他们不得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从而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精神渐行渐远。因此,笔者在这里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结合化学科的基础——实验教学,总结出几点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效率的方法:

一、实验探索,自主研讨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自主参与课堂学习。例如,我们可引导和组织学生实验前自主研读实验过程及其注意事项,动手进行实验探究,

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或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真正自主学习的机会,才能调动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总之,只有引导学生多动手、勤交流,静心研究、具体分析、抽象概括,在多感官刺激的学习过程中得出结论,才能有效达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如,学习“氯气”相关知识时,笔者就通过如下流程来引导学生理解氯水的性质:将新制氯水依次滴入FeCl2、AgNO3、Na2CO3和紫色石蕊等溶液中,让学生观察这几种溶液分别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然后再通过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猜想和推论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于是,学生在实验探索的基础上,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推演和讨论,通过相互启发,再加以老师讲解点拨,最终在多重感官刺激下得出正确结论,达成知识目标。

如此设计,不但有利于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积极思考、分析对比、抽象概括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实验求证,矫枉存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它的基础和灵魂,它可以帮助我们来认识化学现象、理解化学概念、推演化学过程、掌握化学规律。新课改精神也鼓励我们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体验化学过程,让大家在形象的化学现象中捕捉信息,体验和探索学习化学的乐趣,彻底砍掉那些“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痼疾,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如教学“钠的化合物”时,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NaHCO3和Na2CO3两种溶液的性质主观臆断地认为都能和C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为了帮助学生矫正错误想法,我们就可以采用让学生自主设计和亲自动手实验来求证结论的教学方式。结果,大家经过亲力亲为,最终发现: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根本不能产生白色沉淀物;而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则发生反应产生了白色的沉淀物。如此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结果一目了然,印象深刻,以前的错误臆想早忘却到九霄云外了。

实际上,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已然达到了一定的水

平,学生具有比较强的动手实践欲望和判断思考能力。另外,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获取知识的体验式学习过程,可以加深认识印象,提高理解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实验媒体,形象教学

众所周知,化学实验具有即时性、观测性和危险性,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我们在必要时必须借助集声音、影像于一体的多媒体来帮助学生演示化学反应过程,让学生从多角度、立体层面观察、探索和学习化学。多媒体可以模拟微观化学现象,能将化学课堂上常规方法无法观察到的化学反应和实验现象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为大家创设一个色彩斑斓、形象逼真的化学信息世界,以此刺激学生多感观参与化学学习和探究,留下深刻印象,提升理解能力。

如,以往教学“原电池原理”内容时,教师只能通过宏观的实验进行演示,通过导线、电极、电解槽和电流表等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来想象电池如何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学生因为无法观察其微观化学变化,很难形象理解电子怎样进行定向转移而形成电流。而借用多媒体动画技术辅助教学,就能将微观世界的变化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动画模拟电子怎样通过原电池的负极流向正极,深化了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为他们真正、准确地掌握知识要点提供了方便。

另外,在化学实验中,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瞬间完成的,我们无法通过普通的演示实验进行观察和推理。还有,许多化学反应会涉及有毒的、危险性比较大的化学药品,以上这些时候都需要借助多媒体将化学实验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深化理解和认知。总之,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可以动态模拟和研习整个实验进程,可以通过控制播放化学反应的速度,调节反应变化的快慢,达到便于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效果。

以上是笔者从实验的角度结合教学实际对提升化学课堂效率的心得体会。俗话说,教无定法,我们这里探讨的只是其中的几点教育思想,不是我们拘泥于此的准则和理由。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就要还原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主人的地位,注意及时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和自主创造的个性品质,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体到化学课堂,我们还要注重引导实验探索和多媒体艺术呈现,以此来有步骤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最终达成教育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世纪梦.化学创新教育及其模式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