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语文上册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上册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上册教案

第1篇: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1.听音节、指韵母、说声调。

xiě xiè xuě xué ěr

2.找整体认读音节。

出示拼音卡片ie、e、üe、ue、er,指生找出整体认读音节,并领读。

3.拼读音节。

tiě niè xuě ué ěr

二、拼读音节

1.出示音节:

2.对比两组音节,你有什么发现?

3.引导学生总结、q、x与üe相拼时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教师再次强调。

4.组织学生分小组练习拼读,并在小组内进行纠音、正音。

5.指名读,开火车读,达到熟练拼读。

6.练习lüe、nüe、ue、que、xue的四声。(指名读、开火车快读、男女生竞赛读)

三、拼读音节,认识生字

1.看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2.拼拼读读图中(出示教材图片)的音节,你能用这些词语各说一句话吗?

è sè xuě huā

夜 色 雪 花

3.卡片出示生字:雪。

这个生字你认识吗?你在哪里见过?你是怎样把它记住的?

预设:“雪”:雨点落到倒山上。

4.扩词练习,给这个生字找找朋友。

四、拼读儿歌,认识生字

1.出示儿歌《月儿弯弯》。

2.认读儿歌,请学生独立进行拼读。

3.指名读红色的音节。(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拼读小老师。

出示儿歌:

第2篇: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ieüeer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üe,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以及它的四声.

2、能正确的书写

3、学习声母与韵母ie、üe拼成音节.

教学重难点:

1、掌握ie、üe、er的发音,特别是er的发音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2、声母与üe拼成音节.

教具:声母卡 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卡片:ai、ei、ui、ao、ou、iu.﹙并说说它们叫什么韵母﹚

2、抽读卡片:zhi、chi、shi、ri、zi、ci、si、yi、wu、yu﹙说说都叫什么﹚

3、讨论: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在发音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用拼读,一下子就能把它们读出来﹚

二、教学复韵母ie、üe

﹙一﹚教学复韵母ie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什么?﹙椰子树﹚

2、出示卡片ie,告诉学生椰子树的"椰"去掉声调就是ie的读音

3、启发记忆ie的读音和形.问:ie这个复韵母是由哪几个单韵母组成的?

4、学生尝试发音,教师纠正.

5、出示卡片ye,告诉学生它是整体认读音节,并学习ie和ye的四声

6、指导书写

﹙二﹚学习复韵母üe

教学方法同ie

三、学习üe和声母的拼音

1、出示小黑板

nnüej jue

üeq üeque

llüex xue

﹙1﹚观察üe的变化

﹙2﹚复习ü上两点省的规则

﹙3﹚学生练习拼读.

2、学生练习拼读

﹙1﹚自由拼读

﹙2﹚同桌互拼互读,教师纠正读音.

四、学习特殊韵母er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什么?﹙耳朵﹚

﹙2﹚出示卡片er,告诉学生耳朵的“耳”去掉声调就是er的音..﹙告诉学生只能单独作音节,不与声母相拼﹚

﹙3﹚学生尝试发音,教师纠正.

﹙4﹚读er的四声

五、巩固复韵母ie、üe、er并指导书写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个特殊韵母?

汉语拼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ie、üe、er

教学目标:

1、巩固复韵母ie、üe和特别韵母er.

2、认读8个生字,会读句子、儿歌.

教学重难点:认读8个生字

教具:生字卡片 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抽读卡片.

声母卡片:f、y、j、h、r、x.

韵母卡片:a、u、e、ao、ei、ou、er﹙特别韵母﹚

二、学习生字

1、引导观察图片

2、指导读句子

3、学习生字﹙从句子中抽出生字:家、飞、机、有4个生字﹚

三、读儿歌

1、自读儿歌,找出会认的字读一读.

2、跟读儿歌.

3、学习生字﹙从儿歌中抽出生字:儿、河、入、校4个生字来学习﹚

注意:读准“飞、儿、入、校”的音.

四、巩固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第3篇: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缩写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习缩写故事的一般方法。

2.能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

能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目标

对比学习《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的原文和缩写,发现并提炼缩写方法——摘主删次,概括转述。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对比朗读,感知“缩写”

1.明确习作任务:我们以往写作文,都是要求把语句写得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写作能力。但是有时,我们还要学会把作文写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这次习作训练的目标就是学习把较长的文章压缩成短文章,并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看了以后一目了然。(板书题目:缩写故事)

2.对比朗读《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原文与缩写,试着比较:

(1)在构段上,有区别吗?

(前者有四段话,后者变成了两段话)

(2)原文的四段话与缩写后的两段话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前者写得具体、生动,后者写得简洁、明了)

3.出示学习要求:缩写《猎人海力布》,要求内容完整、情节连贯、重点突出、语言通顺。

板块二 依据文脉,学会“缩写”

1.回顾故事,复习导图。

(1)回顾《猎人海力布》的故事情节:学习《猎人海力布》时,我们画过关于故事情节的思维导图,还记得吗?

(2)学生反馈,PPT出示完整的思维导图。

2.比较阅读,提炼方法。

(1)比较阅读《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原文与缩写,请把一样的部分用“

”画出来。原文有而缩写没有的,用“____”画去。

(2)学习摘录:出示学生做好记号的原文,激疑:哪些句子被直接摘录下来?为什么要摘录这些句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预设:摘录下来的句子介绍了故事主人公的主要信息)

教师相机小结:故事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等主要信息,我们要保留摘录。

(3)学习删除:哪些句子是要保留的呢?哪些句子可以删除呢?请看第4自然段的原文,对照课文中的缩写。认真观察被删去的句子和留下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好好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发现:删去的是关于海力布的语句,留下的则都是写小白蛇的语句。

思考:为什么这样?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什么?

规律:原来这个段落主要写小白蛇报恩,所以留下的都是写小白蛇的语句。摘主删次,进行缩写。

练习:让我们用这个方法去看看其余的自然段,试着摘主删次。

引导发现:第5自然段主要写“龙王送宝贝”,所以留下描写龙王的语句;第6自然段主要写“小白蛇的叮嘱”,所以留下描写小白蛇的语句……

教师相机小结:原来根据每段的思维导图,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每段的取舍。对于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我们常常要保留、摘录,而次要人物(次要情节)要删去。(板书:摘主删次)

(4)学习概括转述。

过渡:缩写不仅仅是简单地摘录和删减,还要将每段留下的主要人物的语句进行改写。

继续交流第3~4自然段:比较原文与缩写,在原文中把相似的部分用“(

)”括出来。对比两者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呼救声。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方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好好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说她家有许多珍宝可以送给海力布。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教师相机小结:摘主删次后,面对留下的部分,我们可以概括,如遇到主要人物的语言要转述下来。边转述边概括,但主要意思不变。在缩写完成后,与原文比较一下,应做到故事完整、重点突出、连贯通顺。(板书:概括 转述)

课时目标

运用方法缩写《猎人海力布》的故事,做到缩完后故事完整、重点突出、情节连贯、语句通顺,并能对缩文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生进行习作

1.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2.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板块二 展评习作,指导修改

1.教师出示有代表性问题的习作,全班讨论什么地方缩写得好,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可引导学生重点围绕以下方面评议:

(1)修改后是否保留了原文的主要内容?

(2)对详细的描写是否进行了缩写?

(3)故事情节是否连贯?

(4)语言是否简洁、通顺?

2.投影出示典型习作。

设计意图:

以有代表性问题的习作为例,集体修改,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到修改方法。

从前,有个猎人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乡亲们都非常敬爱他。有一天,海力布在深山里打猎,从一只老鹰嘴里救了一条小白蛇。海力布把宝石含在嘴里,打猎非常方便,打的猎物就更多了,分给乡亲们的猎物也多了。就这样过了几年。一天,海カ布又像平常一样去深山打猎。从一群鸟的谈话中得知,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了,洪水要淹没这里的村庄。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急忙去催大家搬走。但是乡亲们不明白原因,不肯搬走。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违背了龙王的忠告,把这件事的原委全告诉了乡亲们,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石头。乡亲们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人们世世代代都纪念海力布。

(1)让学生说一说哪里写得好,为什么好。

预设:保留了原文的主要内容,比较完整;故事情节比较连贯;语言通顺。

(2)追问:这篇习作还存在什么问题?你能提出什么修改建议吗?

预设:

①没有说清宝石是怎么得到的,可以在“从一只老鹰嘴里救了一条小白蛇”后面加上:小白蛇的父亲龙王为了表示感谢,送给了海力布一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

②关于“海力布打的猎物就更多了,分给乡亲们的猎物也多了”,这不是重点,可以写得再简略些。

③没有层次,应该分段。

板块三 运用方法,反复修改

1.对照要求,进行以下三轮修改。

评价表摘主删次,转述人物语言,概括重要情节,缩完后,故事情节连贯,语句通顺,重点突出,

(1)自主修改:认真对照原文,读一读自己缩写的文章,按习作内容要求修改。

(2)同桌互改:互相朗读文章,同桌之间评一评,看看哪个地方是大家所欣赏的,哪个地方还要进一步修改。

(3)集体修改:在同桌互评的基础上,抽典型文章,进行集体修改点评。

第4篇: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三、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诗人资料及诗词的背景资料。

2.诗词作者图片与文字资料课件;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图片课件;三首诗词意境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本课古诗。

教学过程

一、精彩回顾,激发兴趣

1.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3.释题:西江月(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晚上走在黄沙岭的山路上的所见所闻。

4.介绍宋词:宋词是继唐诗后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子,叫做“词牌名”。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5.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词牌名。(如:如梦令、清平乐等。)

6.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文作者辛弃疾遭贬职后在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7.本课三首诗词都写了自然风光,那么辛弃疾的词是如何描写的呢?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到辛弃疾怎样的诗词风格?

设计意图:由诗及词,学生由自己的学习储备进入新的学习领域,把了解诗词风格作为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富有挑战性,能激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读词句,感悟内容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试着画出节奏。

2.照着老师的样子朗读这首词。

3.品读上阕:

(1)出示内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自读自悟:

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把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

(3)交流:

①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稻子。

闻到的:稻花香。

想象丰收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丰收的图片,图文对照,理解诗句意思。

②听到的:蝉鸣、蛙声。

(4)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夜?(清幽、静谧的夏夜。)

(5)配乐有感情朗读,前两句读出“幽”,后两句读出“喜”。

朗读时,前一句语气轻一些,后一句语调上扬,突出欣喜之情。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4.品读下阕。

(1)过渡: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如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2)出示内容: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4)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天空中轻云飘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忽然,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5)此刻他的心情怎样?

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6)导学: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小客舍去哪里了呢?——路转溪桥忽见。(拐个弯转过小溪上的小桥,顿时发现它就在眼前。)

(7)想象作者看到熟悉的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心情。

(8)指名读,比赛读。

(9)配乐朗读。

5.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6.有感情朗读整首词。

设计意图:该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和体验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词人的心境,又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音乐,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丰富了文本的内容。

三、诗词对比,感受不同

1.回顾《宿建德江》,读一读。

2.说说同样写的是月夜景色。这两首诗词中作者的情感一样吗?结合诗词说一说。

3.《宿建德江》表达的是旅人的寂寥之感,主要体现

“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面对美丽月夜,丰收之景的愉悦之情,对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

4.分别朗读这两首诗词,感受作者的不同情感。

5.交流其他描写月夜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对弟弟的思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对亲人的思念)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悲怆郁愤)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来感悟不同的诗词。即使写的是同样的意象,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心境。本环节以这首词作为一个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搜集其他具有相同意象的诗词,把学生的视野一下子由课内转向课外,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朗读本首词并背诵默写。

2.搜集辛弃疾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设计意图:适时、适度拓展阅读课外相关古诗,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进行积累。

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记事)

日暮客愁新(抒情)

(所见)

比喻

诗中有画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夏夜 清幽 静谧

丰收景象的喜悦 峰回路转的惊喜

教学反思

第5篇: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

小结:是啊!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多么美好的季节。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

2.我们先来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

母亲

小结: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作者具体是怎样写的?下面我们细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一)出示细读提示

1.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作者选取了母亲生前的几件小事?找出相应的段落。

2.细读每件小事,画出课文中让你最受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理由。

(二)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提示中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自读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三)汇报

第一个问题: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可能找到二件、三件、四件小事,这时教师引导:

1.读读这一段内容,想想是不是母亲生前的一件小事。

2.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看还有什么新发现。

小结: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作者选取了母亲生前的四件小事来写。在叙述每件小事中,哪些句子让你最受感动。

第二个问题:

1.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谈,教师点拨:当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板书

——

绝望)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师:联系第二自然段,大家知道:母亲现在什么情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肝癌这个非常可怕。她的肝会越来越硬,体重会越来越轻,肚子鼓的越来越大,还会经常吐血,疼痛难忍。而且这样的病不到三个月就会死去。

(3)母亲已经病入膏肓,疼痛难忍,面对我的暴怒和绝望,她忍住了哭声,更忍住了——(自己身体的病痛),还鼓励我,从这个“忍”字看出母亲怎样?

(板书——坚强)

(4)“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是一句再朴实不过的话,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她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小结:母亲深知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她用两个“好好儿活”,面上鼓励儿子——母亲在世的时候,要勇敢地克服困难,坚强地活下去。实际上也在暗示儿子——母亲去世后……

(5)我们把这段话的理解再送回到文中去。(分角色读这段对话)。

2.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说。教师点拨:母亲说要带我去看时是什么神色?(央求)理解词

意。母亲是为了自己而央求儿子吗?为什么?

小结:母亲在病痛如此严重的时候下,她私毫没有想到自己,而是想到儿子,从这里我们体会到母爱什么?(板书——无私)

(2)当我同意看时,母亲的神色有哪些变化?(喜出望外、高兴)看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小事,我的同意却令母亲喜出望外,为什么?(母亲是想在她有限的时间里,排解我心中的郁闷,鼓起我重新生活的勇气。)

(3)当时的我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吗?

小结:当母亲离去后,回想起这些往事,作者心中会感到怎样?(板书——愧疚)

3.第六自然段

(1)课件出示: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2)省略号什么作用?那么,母亲还会说什么?

小结: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母亲,在她生命垂危的最后一刻,想到的依然是她的儿女,这是一种怎样的爱?(板书——伟大)

4.最后一段

(1)指名读最后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看画面。(出示课件图)

(2)当我看到这么多不同颜色的,更加懂得了母亲的话——要好好儿活。那么怎样活才是“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与不同颜色的有什么联系吗?

(3)课件出示(描写的句子)齐读

让学生自由说

点拨:这不同颜色的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代表着不同的活法,你能说说都怎样的活法吗?

黄——淡雅

要活得平淡,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白——高洁

要活得高尚而纯洁

紫红色——热烈而深沉

要活得有热情、有活力,而不张扬

小结:那就是说,人有各种活法。具体来说,可以活得淡雅、活得高洁、也可以活得热

列而深沉。

(4)把这种感情送回到句子中,齐读。

(四)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

1.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对比、语言、动作、神态)。

2.教师总结:作者借助生活中的四件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把“我”与母亲的情感态度进行对比,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出一位坚强、无私、伟大的母亲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怀念之情。

过度:许多年后,史铁生在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的鼓励下,勤奋写作,写出了许多精彩的文章。

四、口语训练

1.同学们有没有查找资料?你查到史铁生的作品了吗?把你认为最精彩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放音乐)。

2.当清明节到来的时候,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他会说些什么?

小结:你们道出了史铁生要对母亲述说的心声。母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一名同学都有一位深爱自己的母亲。那么,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怎样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呢?课下我们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可运用本课的写作方法,给妈妈写一封信。

3.课后小练笔

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妈妈写一封信。

五、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母亲(坚强、伟大、无私)

绝望

第6篇: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麻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生字词,能准确的写出生字词,同时能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文章分层次来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并达到通过对文章叙述顺序的理解记忆复述课文的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能理解麻雀飞下来保护幼子的原因,能理解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敬佩,并能说说自己对于母爱的感悟,或关于母爱的故事。

教学重点

文章中生字词的字形字义、文章中一些描写性词语的作用、文章叙述的顺序。

教学难点

麻雀不能“安然站在树上”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麻雀图片。

师:同学们认识它吗?学生回答后,师简介:在鸟类中,麻雀是一种很常见的数量很多的小鸟,它们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好听的叫声,甚至不被人们关注,因为人们对它们太熟悉了。但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拯救自己的幼儿,是那么富有灵气,谁不愿意亲近它呢?今天我们就来感受这个平凡的小动物不平凡的形象。

2.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麻雀和猎狗相比,谁是强者,谁是弱者?但今天学习了俄国著名作家屠格列夫所写的《麻雀》这篇文章后,你可能会改变刚才做出的判断。

二、感悟全文,体验母爱

师:这篇文章讲了小麻雀老麻雀猎狗之间发生的一件事,下面我们回到课文中细细的品味一番。

1.感悟小麻雀的幼小。

师: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能表现小麻雀特点的语句,或者是关键性的词语画出来。

学生独自思考勾画,教师巡视。

师:谁先来汇报一下你的学习成果?

(学生汇报,师出示: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的拍打着小翅膀。它的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师:女孩子来读写小麻雀的句子。

师:这句话从哪几方面来对小麻雀进行具体描写?

师:这种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样做能使我们描写的事物形象生动。

师:小麻雀为什么会掉下来?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学生回答。(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说明是风太大把小麻雀刮下来的)

师:这是一处景物描写,写出了小麻雀掉下来的真正原因。

师:如果此时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在你面前出现,你会怎样做?

(学生回答)指导朗读。弱小无依的麻雀多可怜呀,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读)

2.体验老麻雀的勇敢,爱子心切。

导语:但是可怜的小麻雀会遇到危险了。一只猎狗慢慢地靠近了它。

放《命运》音乐,师范读第四自然段。出示描写了猎狗的句子。

生读:猎狗慢慢地走进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师:读了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

生:这句话可以看出猎狗很凶猛。

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生:我是从一些动词中看出来的:走近

嗅了嗅

张开

露出

师:在这危急的时刻,树上的老麻雀出现了。请你们来默读第四自然段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重点交流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学生读。

“像一块石头似的……”是什么句?把什么比做什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这是一个比喻句说明老麻雀飞下来的速度非常快,果断勇敢)

师:扎煞是一个怎样的动作呢?观察课文插图。

师:扎煞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羽毛竖起来。

师:绝望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对某种事物完全失去了信心)

师:既然是这样了,为什么老麻雀还要飞下来?

(学生回答:它要保护小麻雀)

师:从老麻雀的尖叫中你好像听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孩子别怕,我来保护你)

3.感受母爱的力量

师:力量的悬殊使老麻雀紧张得浑身发抖,但有一个信念是不变的,哪怕是牺牲自己,哪怕只能延续小麻雀一分钟的生命,作为妈妈也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好,我们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学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最后一句话:可是它不能安然的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谈谈你明白了什么?

生回答。(我明白了老麻雀对小麻雀的深深爱)

师:母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猎狗只好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了。

三、感情升华,体验母爱。

师:世界上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有母爱,母爱是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那么在你成长中母亲作过那些事情使你至今难忘?请你们闭上眼睛回想回想。

(学生汇报)老师送给你一句话:回报好妈妈的爱,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师:老麻雀的亲子之情,感动了你,也感动了我,同样也感动了作者。作者有什么表现?我们一起来读读。

学生齐读第六自然度。

四、课堂总结

1.师: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2.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五、拓展延伸

第7篇: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编号:

教学设计模板

语文

版本册数

课目名称

(示儿)

教学目标

1.体会《示儿》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古诗的方法,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基本读懂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1.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2.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的

使用方式和意图

一、出示课本中的古诗和图片,导入新课。

(一)认识图片中的人物吗?

1.学生交流对陆游的了解。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

2.学生交流陆游临终时中国的情况。

(金兵南侵,南宋偏安,中原陷落,百姓凄苦)

(二)理解诗题的含义。

二、学生图文结合自学古诗,教师检测古诗自学情况。

(一)学生自学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初步理解诗意。

(二)学生在组内朗读古诗,相互纠正读音,并说明纠正理由。

(三)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朗读古诗,其他学生点评。

(四)齐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三、小组合作学习,全班讨论。

(一)在组内交流已经理解的字,向组员请教还不明白的字词。

(二)全班交流:

1.讨论古今异义词,理解重点字词的意义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但”,只是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扫祖宗

“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

2.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

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扫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三)指名学生连贯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陆游明知死后万事皆空,还要叮嘱儿子家里祭拜祖先时把收复中原的好消息告诉自己?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一)指名学生读,点评。

(二)教师范读。

(三)齐读,感受诗人的爱国之情。

(四)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五、拓展阅读。

(一)出示阅读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二)教师点拨

和戎句:孝宗隆兴二年(1164)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计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写这首诗时,已相隔十四年。这里说十五年,是举其概数。

朱门沉沉:富贵之家门户深深。

厩:马房。

戍楼:边防上守望的建筑。刁斗:军中白天作烧锅、夜间代更鼓用的器具。

遗民:沦陷区人民。

(三)交流,提高认识

这首诗是诗人在中原沦陷后50年写的,从中可以感受诗人一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伟大精神。

六、布置作业:课外收集爱国的诗歌。

课件出示诗人陆游的头像和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导入新课,让学生充分交流课外搜集资料,对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所认识,从而为深入学习古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课件出示古诗诗句,充分让学生朗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

课件出示古诗诗句,其中关键字词用红色标示出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读懂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件出示的诗句,加深对古诗思想内容的感悟。

课件出示补充材料,阅读陆游的其他作品,加强对爱国诗人陆游的认识,感悟诗人的爱国热情。通过补充阅读爱国的诗歌,也扩大了学生阅读量,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板书设计

示儿

陆游

不见九州同

北定中原日

第8篇: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了解自己名字里的故事,了解名字的独特性和含义。

2.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清楚明白的向别人介绍自己名字里的故事。

3.乐于交流,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态度礼貌大方,能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人展开交谈。

教学重点:

1.

抓住讲话的主要内容。

2.

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教学难点:

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活动主题

1.师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三(8)班的语文老师,我的名字叫邹菁,老师也很想认识大家,请你大声说出你叫什么名字。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响亮!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一堂口语交际课课《名字里的故事》,同学们要说得明白,听得认真,并且动脑思考。

板书课题:名字里的故事

二、小组汇报,了解姓氏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现在请6位学习组组长起立,请你用:“这位同学姓X, 这位同学姓X,我姓X”的句式,向大家汇报组员姓什么?

师:有的同学姓黄,有的同学姓袁,有的同学姓钟,这些姓都是一个字的,我们称之为“单姓”。

(板书:姓:单姓)

师:有些同学的姓不是一个字的,请你说说有那些?两个字的姓,我们称为“复姓”。

(板书:复姓)

三、引导交流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看图,猜猜他是谁。(出示李白图片和《望庐山瀑布》、《静夜思》插图。)

(1)大家想知道大诗人李白这个名字的来历吗?

(2)师配乐讲故事:传说李白出生后,父母对他尤为看重,想给他起个好名字,可是到了七岁,名字还没起出来。那年春天,李白父亲对妻子说:“我想作一首《春日绝句》,但是,只想好了前两句‘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李白的母亲一听,想了一会儿,续上一句:“火烧杏林红霞落”。母亲的话音刚落,李白就指着满树的李花续上最后一句“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一听,拍手叫好,这句诗的第一个字正是自家的姓,最后一个“白”字道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于是便给儿子取名“李白”。

2.师自我介绍

师:李白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老师的名字也是有故事的,下面我来自我介绍下,我是三(八)班的语文老师,我叫邹菁,邹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行第六十七位。邹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61.5%。我的老家和同学们不一样,不在分宜,在赣州市南康区唐江镇,我在2016年8月还去了我这支邹姓的祖籍地呢。看,就在福建泰宁县。邹应龙是南宋时期的一位状元,他做过赣州知府,他其中一个儿子就留在了赣州。“菁”读作jīng,是我姥爷翻字典找到的,本意是指韭菜的花,引申泛指其他的花,也引申指事物最美好的部分。我姥爷希望我能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四、小组讨论,交流寓意

1.师:听了李白名字里的故事,也听了老师名字的来历,我也很想知道同学们名字的来历,现在两排一组,相互讨论,说说是谁给你取的名字?为什么给你取这个名字?它有哪些特殊的含义?讨论结束后组内推选出一位说得最好的同学说一说。(6位同学展示)

2.师:你有想了解的同学吗,现在我们召开一个主题为“名字里的故事”的现场小记者会,每个人都有当小记者和说出名字里的故事的机会。你去采访你想了解的同学。

同学们请注意以下两点:

(1)小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要礼貌性地回应。要抓住讲话的主要内容。如果有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内容,要向讲的同学提出来,进一步了解。

(2)被采访的同学要讲清楚自己名字的含义或来历。

3.师:对于老师你们有什么想了解的吗?(和现场老师交流。)

4.请学生扮演老师和学生当小记者。

五:学习起名方法

1.出示示例:根据字义、音韵、地名、美好词语、美好事物、美好希望、典故取名。

2.学生说说自己的名字是用什么取名法取的。

六:猜一猜同学的名字

师:今天有两名神秘嘉宾到场,他们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但是和他们交朋友有个条件,要大家根据他们发来的照片,猜一猜他们的名字。等他们到了我们去问问他们我们猜的对不对吧。

教师小结:(出示课件)是啊,一个名字的诞生,寄托着家人的希望,记载着一段温馨的故事。它凝聚着父母长辈对我们的深情厚谊和殷切期望。听了同学们名字里的故事,老师也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对你们那份真挚的、无私的爱。(板书:名:希望、期待、爱)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名字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许多关于名字的文化与来历,领会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期望和厚爱,老师也深信你们的明天会如同你们的名字一样美好。请同学们把今天了解到的名字里的有趣的故事,回家后讲给家长听一听吧。或者你还想去了解哪些同学,课后用上课学的放学去问问他,或者采访一下老师吧。

八、板书

口语交际:

名字里的故事

第9篇: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1.能准确拼读带有c、ch的音节。

2.能借助找读音节区分平翘舌音,帮助学习普通话。

重点难点

区分平翘舌音。

教学准备

拼音示教板,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8)

1.出示卡片c、ci、ch、chi,抽读、指名读。

2.指名读儿歌。

二、学习新课(22)

1.学习拼拼读读

(1)出示音节。把这些音节都贴在苹果道具上面,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棵大苹果树,把这些带音节的苹果贴上。

(2)让学生主讲台摘自己会拼读的苹果,并读给同学们听。

(3)重点指导三拼音节。

2.学习读读连连。

(1)自由读读连连。

(2)小组交流,用音节词说话。

(3)全班交流。练习音节词。

三、课堂练习(8)

1.复习z、zi、zh、zhi、c、ci、ch、chi,听音取片。

2.做组合音节练习。

3.抄写音节。

四、布置作业(7)

1.拼读学过的音节。

2.抄写音节。

板书设计

cɑcecuc-u-oc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