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代官职范文

古代官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代官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古代官职

第1篇:古代官职范文

从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登上历史舞台,到影响中国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的瓦解,我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从萌芽到完善,逐步建立起一套富有特色的制度体系,形成了选任、培养、考课、赏罚、俸禄、品阶、回避、致仕等内容组成的互相配套的有机体,诞生了六种选官制度。

世袭制。古代选官制度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孔子称之为“选贤与能”,认为“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夏商周奴隶社会,为了强化王权,王室、贵族凭借宗法和血统关系世代承袭高爵显职。西周时期,在君权和父权基础上建立起氏族宗法制度,它以宗亲关系划分等级,构成了奴隶制度下不可逾越的森严等级。以血缘、婚姻为基础的氏族宗法制度之上的官职世袭制度无公平可言,能否成为国家官吏,与人的才能无关,只与是否具有官员家庭血统有关,导致中下层人民无法进入仕途。春秋末期,墨子提出应该让贤能之人担任官吏管理国家,而不是依靠血统决定人才选拔;商鞅通过变法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随着奴隶制度下“金字塔”式政权结构的逐层坍塌,世卿世禄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军功制。我国最早的选官制度是秦初年的军功爵制,即按照战功大小封爵拜官。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地主阶级就通过军功制把中小地主阶级和知识分子吸收到新的政权机构中。春秋末战国初,新兴地主阶级纷纷在各国施行变法,核心内容是废除奴隶主贵族享有的各种特权,打破世卿世禄的旧制度,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将奴隶主贵族把持的政治、经济大权转移到新兴地主阶级手中,其基本方式是确立以军功授官的任人选官制度。军功制为寒门之士步入仕途创造了机会,有利于国家发掘更多人才,是对世袭制的彻底否定。然而,军功制随意性很强,缺乏选拔人才的客观统一的标准和特定的执行程序,因而并未形成真正意义的选官任官制度。

察举制。又称荐举,指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根据考察,按照一定的名目(标准),从平民或下级官吏中选拔一定数量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由朝廷授予官职或提升其职位。察举制的考试方法称为对策或策试,即把策题书于简册之上,使应举者作文答问,为后来的科举制奠定了基础。策问考试始于汉文帝,汉武帝时普遍施行。具体方法为先由皇帝提出一些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称为“策问”,这些问题依照难易程度分为甲、乙等科并密封起来;然后让被荐举的人任意抽取问题回答,叫做“射策”,最后根据他们回答问题的成绩分派官职。察举制既保证了选才标准的贯彻实行,从而能够选出真正的人才,又保证了竞争的相对公平,令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可能。

征辟制。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也称为辟召、辟除。征是指皇帝下诏聘召,也称为特诏或特征。皇帝下诏指名征聘,往往是由于被征聘者在社会上颇负声望,或是出于大臣的推荐。辟是指公卿或州郡征调某人为掾属。皇帝下诏征聘或富府辟召,对被征辟的人并不具有强制力,而是一种礼请,故被征辟者可以应聘,也可托辞不就。征辟不就的人,有的是因为不愿出仕,有的是借此博取声誉。该制度有利于破格擢用人才,但也导致了严重的弊病。特别是在东汉时,由于政治腐败,官僚利用辟召以徇私;又因被辟召者对辟主的感戴,形成两者间的隶属关系,助长了官僚中私人权势的增长。

九品中正制。曹丕称帝建魏后颁行的选官制度。在每州、每郡设由本地人担任的中正官,作为选官的专职官员,充任中正的人必须是三品以上的官吏。选官方法是通过品评,将每地的士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被评为上等的将被推荐到各级政府做官。该制度是魏晋时期因纠正汉末以来察举、征辟的腐败而推出,初期对杜绝朋党、权收中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该制度是封建地主阶级等级制度在选官方面的具体体现,其弊端有:一是中正官评品人才“高下任意,荣辱在手,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因而“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二是中正官往往被豪门大姓垄断,故中正官品评人才只看门第,导致魏晋南北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不但没能为国家选拔人才,反而阻塞了庶族地主和普通知识分子仕进的渠道;三是在品正官品评选用官吏的控制下,国家的任官权实际落到了中正官及其所代表的豪门士族手中,使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我国历史上社会最不稳定的时期。

科举制。国家定期设立考试科目并统一招考,通过考核且成绩优秀者被任用为官吏。创建于隋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历经唐的兴盛、宋的沿革和发展、明的强化,至清末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止,沿用1300年。唐朝将科举制推向兴盛。有文举和武举两种;文举是最重要的选拔制度,分为制举和贡举。制举根据皇帝调令临时举行,科目繁多。贡举是科举的主要内容,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道举、童子科等。生源一是“生徒”,即朝廷所开设的国子监、弘文馆、宗文馆及各州县的学生,经选拔参加考试;二是“乡贡”,即生徒以外的地方士人均可怀牒自投于州、县,经府、州、县初试合格送到中央参加考试。宋朝的科举制更趋完备。出现由多科目向单科目过度的趋向,王安石变法改革了科举科目,除进士科外尽罢请科。同时增加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以防止考生与考官之间形成门生与恩师的私恩关系,不仅杜绝了朋党扰政,还可收权中央。为防止科考作弊,宋代还出台了《科场法》《亲试进士条例》等规定。凡通过省试、殿试的进士都可直接授官,考试与任用结合,大大简化了官吏录用程序,进一步确立了考试在科举中的地位。明清时期,科举制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清朝科举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童试分为县试(县官主持,考四场,第一名为案首)、府试(知府和直隶州知州主持,第一名为府案首)和院试(提督学政主持);乡试为省一级考试,京堂官为主考,各省巡抚为监临官,三年举行一次,一般大省百余人,小省四五十人;会试为中央一级考试,由礼部主持,及格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由皇帝主持,录取分三甲,一甲取三人,赐进士及第;二甲取考生的三分之一,赐进士出身;三甲取考生的三分之二,赐同进士出身。

第2篇:古代官职范文

细致划分,中国历史上的由宫妓、营妓、官妓、家妓和民妓组成。宫妓是皇宫中服务于皇帝的;营妓是服务于军队军官和士兵的;官妓是服务于各级地方官员的;家妓是达官贵人家庭供养的服务于达官贵人的:而民妓,就是活跃于民间、混迹于社会的。

在这五类中,前三类是国营,按照现在的话说是体制内的,她们地位卑贱,生活却相当优裕,编入国家正式编制(乐籍),由国家财政供养,当然,也服务于国家和国家象征的皇帝与官僚的需要。至于后两类,相当于个体私营经济。

在中国的历史上,春秋时期的齐国管仲设立国营妓院,收取税金,据说是国家发展事业的开始。后来汉武帝又创立营妓制度。让作为慰安妇为军人服务。而到了隋朝,隋炀帝设立教坊,广纳歌舞艺人,纵情声色。唐朝沿袭了隋朝的教坊制度,风流皇帝唐玄宗更是扩大教坊机构,教坊艺人达到11409人;他还不满足于此,又设立梨园,极尽荒之勾当。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尤其唐玄宗设教坊、置梨园,各级官员极为羡慕,纷纷仿效。地方上诸道、藩镇、府司、州县军镇都设有官妓,每逢节日宴游,迎送官员,招待宾客,都要分配前去歌舞陪侍。

有的官员以送人情,有的贵宾过境,就送侍寝。有的官员看中某个,也可借来狎玩,如著名诗人也是大官僚的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就让元稹把杭州歌妓商玲珑借去玩了一个多月,他有不少诗歌充满自豪地记载了他妓宿的行径。当然,官员们白官妓营妓的同时,也不会放弃到那些为社会人士提供服务的民妓那里寻求享乐。比如唐朝诗人杜牧在扬州做官时,常常出入扬州妓院,他的上司牛僧儒出于关心,暗地派人跟踪保护数年之久。唐朝官员妓宿,出入妓院,勾搭,作为风尚,一方面是皇帝的榜样示范作用,另外的原因是,唐朝科举取士,诗赋是科考的内容之一,诗赋文章做得好,就可以当大官;而作为,逐水草而居本身就是她们的职业特点,官员们就是她们丰盛的水草。而且,她们不仅仅是卖身,还卖唱,卖唱是卖身能够卖出好价钱的保障,因为唱得好意味着除了色相之外,还具有更高的艺术造诣,而这是某些官员更为看重的。

但唱什么呢?这些金榜题名、才华横溢的进士出身的官员的诗词歌赋显然是她们求之不得的传唱佳作。对于来说,与这些官员厮混,能得到官员写的诗词,又能通过这些官员的诗来提高知名度。对于官员来说,与厮混,能够证明自己人生的辉煌,而且还能通过她们的口把诗词传唱出去,这无论对于官员还是都是双赢的策略。唐朝不少著名诗词既是传唱的对象,甚至也因为的传唱而更加流传久远。到了宋朝,那个著名的词人柳永,成为们不惜重金争相服务的对象。

宋元时期,理学兴起,重男女之防,对于官员狎妓有所限制,规定只能为官员提供歌舞和陪酒这类活动,不能提供,违者要受到各种处分。这种规定执行起来有难度,因为私下的交易似乎很难被发现。

到了明朝,朱元璋同样禁止官妓向官员提供,让一些官妓面向市场,向社会提供服务以增加财政收入。官员不能从那里得到,官员对于的态度也开始冷落,官妓营妓的经费也成为问题,她们不得不向市场化服务转变,中国的市场化从此开始。

第3篇:古代官职范文

【关键词】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带旋髂深血管髂瓣移位术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较老年人少见,多因强大暴力引起,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较高。2002~2005年,我院收治青壮年股骨颈骨折24例,对其中有明显移位的1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位术治疗,效果满意。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男12例,女6例,年龄31~57岁。交通伤7例;塌方伤6例;高处坠落伤5例。其中8例采用三翼钉固定;10例采用DHS内固定。术中所取骨块均有明显渗血。骨块长度4~5cm,宽1.5~2 cm。骨折分型:头下型6例,头颈型8例,颈中型4例。就诊时间:伤后3天12例,伤后2周6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Smith-Peterson切口,在硬膜外麻醉下,上起自髂前上棘上方2~3 cm处,切断腹外斜肌,在髂骨的内侧面先找到紧贴髂骨的旋髂深血管,沿血管向下逐层切开腹内斜肌,腹横肌筋膜及腹股沟韧带,向近端游离至该血管束起始处的髂外动静脉或股动静脉附近,再向远端游离至取骨处。沿途结扎分支血管,仅保留供骨区的营养穿支,一般可有1~5个分支。在髂骨内板骨膜外剥离髂肌,显露髂骨内板及骨膜。以营养穿支为中心,用骨刀紧贴髂骨外板内侧,保留外板,凿取3 cm×2 cm×1 cm骨块,并在其周围扩大切取4 cm×6 cm髂骨内板骨膜,用湿盐水纱布保护。依解剥层次逐层分离显露关节囊,且“T”形切开,将骨折解剖复位。在股外侧,以股骨大转子为中心作6 cm长纵切口,暴露骨皮质,在股骨大转子下2.5 cm处用环钻打洞(直径为1 cm)。将1根带刻度导针沿股骨颈插入,越过骨折线,直到股骨头软骨下位置。然后将三翼钉或DHS内固定钉沿导针方向缓慢植入至股骨头软骨下0.6~1 cm,拔出导针,在其上方平行植入一拉力螺钉。在股骨颈前上方凿一与骨块相应骨槽,对于头下型,其骨槽近端以下不破坏股骨头软骨面为准,使骨槽尽量向头内延伸,最后将带血管蒂髂骨骨膜-骨瓣通过髂腰肌深部隧道,转移到股骨颈,使骨块嵌于骨槽中。转移的骨膜以骨折为中心,尽量包绕股骨颈,边缘缝合固定于关节囊内壁,关节囊简单缝合,冲洗干净,逐层缝合。术后伤肢穿丁字鞋以防旋转,3个月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并逐步下地负重。

2 结果

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6年。17例获得痊愈,于术后4个月~2年系例线片均显示骨密度逐渐转为正常,股骨头轮廓清晰,骨小梁再现,髋关节疼痛消失,屈伸活动良好。其中1例出现骨折断端不连接,合并骨质吸收,经多次拍片复查,骨折线越来越大,此例为头下型骨折,系螺钉进钉较浅,术中未植入拉力螺钉防旋,股骨头固定不牢所致,1年后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3 讨论

青壮年股骨颈骨质致密、坚硬,多因强大的暴力发生骨折,而且多数骨折移位显著,常伴有关节囊、邻近肌肉及其它软组织损伤,移位性股骨颈头下型粉碎性骨折,意味着股骨头可能已完全丧失或大部分丧失了来自股骨颈基底动脉环的血供,尤其是供养股骨头外上方的主要血管旋髂外动脉升支已无存在可能了,所以若不重建股骨头的血供,骨折愈合和股骨头修复亦不理想。所以青壮年骨折后,血运障碍较老年人严重得多,缺血是骨折难以愈合的主要原因,常并发股骨头坏死。沈侠等[1]报道65例中,27例发生缺血性坏死,占45%。我们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骨膜-骨瓣移植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34例,随访30例,获得满意疗效。

旋髂深血管束解剖位置恒定,血管变异少,相对容易暴露与游离。其主干动脉来自旋髂深动脉血管,骨瓣系血供最丰富部分,因此,游离采用该血管时,不使其误伤尤其重要。切取后其可构成骨、骨膜瓣,切取骨瓣的成功率高,在显露旋髂深血管时,不必从骼外动脉或股动脉开始,在腹横筋膜深层即能见到向外上方走行的旋髂深血管束,该血管2~4㎜,移植后的骨块发生血管栓塞的可能性较小,血管蒂也较长,转位后不致发生紧张或扭转。旋髂深血管在所凿取的骨块内一般有1~5支营养穿支,并有相应的静脉伴行,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循环系统。转位后可向头、颈提供充足的血运。另一方面髂骨骨膜可切取范围较大,其血管网丰富,有学者研究认为[2],带血管蒂的骨膜内层细胞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促进骨质愈合。临床上可见股骨颈骨折在愈合后,再出现缺血性坏死,主要是由于股骨颈部由关节囊包裹、缺乏骨膜之故,带血管的骨膜骨瓣移植可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本组手术采用常用手术入路,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少,复位、内固定和带蒂骨瓣植骨时,在同一切口即可完成 亦为其突出优点。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与受伤程度、骨折类型、复位质量、固定强度等均有关系,由于骨碎片和骨缺损,使骨折不易闭合复位,维持对位很难,骨折处留有间隙,难以保证复位质量,若勉强进行,可导致头旋转或低头、仰头,加之股骨头血供全部或大部分丧失使骨的愈合率低,Garden ⅢⅣ型骨折,只有约2/3的病例能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也延长,股骨头坏死难以得到修复。所以对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病人,应积极施行带蒂骨瓣骨移植术,可填补骨折缺损区,保证复位质量,提高骨折愈合率,关键在于重建股骨头血供,以达到促进股骨头修复的目的。同时我们体会坚强的内固定骨折端加压使骨折端嵌插较紧,将有利于骨折愈合[3]。

本组18例均为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均行带旋髂深血管骨膜-骨瓣移植加压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经髋关节Smith-Peterson入路较为简单,取旋髂深血管束的髂骨骨膜-骨瓣移植于股骨颈骨折处骨槽内,三翼钉或DHS内固定治疗18例。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骨膜-骨瓣移植,血供充足,能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和骨折不连接的发生,不仅能加速骨折愈合,提高骨折愈合率,而且能促进坏死股骨头的尽早修复,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沈 侠,沈建中,周三德,等.青少年股骨颈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1992,12(4):267.

第4篇:古代官职范文

【关键词】带蒂腓骨移植;中药;胫骨骨缺损;治疗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5-2258-02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2004~2007年我们对16例胫骨骨缺损患者分别采用带蒂腓骨移植(位)(西医组)和带蒂腓骨移植(位)结合中药(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并随访5~36个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2~57岁,平均为35岁,骨缺损原因有创伤骨折后骨不连、骨髓炎、骨肿瘤、先天性疾病等,骨缺损长度5~16 cm,平均11 cm。

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位),中西医结合组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位)结合中药辨证论治。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骨缺损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2 术前准备:除行全身情况术前检查外,还需行供受区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检查,以详细了解供受区的血管分布,有无可供接驳的血管,是否需要桥接。骨髓炎患者尽量在窦道清除,病灶分泌物培养为阴性后进行手术;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前术后采用相关辅助化疗。

1.3 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西医手术方法。

1.3.1 首先处理受区:清除胫骨骨折断端的肉芽等软组织,钻通髓腔;骨髓炎行病灶彻底清除;肿瘤行根治性切除;先天性胫骨部分缺损则钻通髓腔。然后找到可供接驳的动、静脉,并作好标记。必要时解剖出大隐静脉以作桥接准备。

1.3.2 再处理供区:设计并切取带动、静脉蒂,带监测皮岛的腓骨皮瓣。切取的腓骨长于骨缺损3~5 cm;皮瓣面积比受区大1/4;监测皮岛与腓骨血供同源,大小约5 cm×3 cm;自始至终注意保护好血管蒂。

1.3.3 带蒂腓骨皮瓣通过顺行或逆行移位于同侧胫骨骨缺损区,而游离腓骨皮瓣则通过吻合血管而移植于对侧胫骨骨缺损区。对移植(位)腓骨行可靠内固定或外固定,骨缺损较大者加用同种异体骨行复合骨移植。术中吻合的动、静脉数比例为1:2,并防止血管蒂扭曲、牵拉或受压。供区皮肤缺损取大腿中厚皮片植皮修复。

1.4 术后管理:西医组主要为传统的抗炎、抗凝、抗血管痉挛治疗,维持室温在25~27 ℃,禁烟,局部照灯理疗等。中西医结合组除上述西医传统方法外,早期加用中药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类汤剂煎服,每日1剂,以《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加减为基本方(当归尾、黄芪、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地龙丹参、川牛膝、土鳖虫、全蝎、僵蚕);后期加用补气养血,续筋接骨汤剂煎服,每日1剂,以《林如高正骨经验》壮骨续筋汤加减为基本方(熟地、淮牛膝、川芎、当归、续断、补骨脂、骨碎补、煅自然铜、制乳香、红参、山药)。

2 结果

16例患者均无明显排斥反应,无供区肢体功能障碍,供受区创口均I期愈合,监测皮岛成活并与周围组织正常愈合,X线片示移植骨与胫骨骨性愈合。

西医组8例:其中1例于术后第二天出现血管危象,经及时手术探查清除血栓而转愈,手术修复次数>1者占12.5%,该组移植骨与胫骨愈合时间为12~26周,平均17周;住院时间为42~122天,平均68天;住院费用为1.31~7.012万元,平均3.4万元,病程最短者为69天,最长者140天,平均为91天。

中西医结合组14例:无血管危象发生,手术修复次数为1,移植骨与胫骨愈合时间为10~23周,平均14周;住院时间为28~102天,平均51天;住院费用为1.08~6.2万元,平均2.9万元,病程最短者为51天,最长者119天,平均为78天。

3 讨论

3.1 胫骨骨缺损的治疗:传统的无血供自体骨移植具有骨诱导、骨传导和自身成骨作用,其骨修复主要依靠爬行替代,需时较长,移植后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吸收;大段异体骨移植骨活化愈合速度仍极慢,骨不愈合率高及晚期骨吸收严重,远期效果不佳,特别是感染部位被列为禁忌,而且异体骨还涉及医学伦理学方面的问题,难以临床广泛使用。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位)已日益成为治疗胫骨骨缺损最常用的方法,对其疗效人们已达成共识。但带蒂腓骨移植(位)仍时有血管危象发生的可能,其血供的充足与否影响到最终的疗效。若移植(位)后腓骨血供停止,其结果可能比传统无血供骨移植效果更差。由于腓骨移植(位)修复胫骨骨缺损位置较深,临床不便观察其血供,虽然带监测皮岛的设计可进行术后直观观察[1],但这仍属于对血管危象的滞后性处理,仍难免出现血管危象解救不及时或不能成功解救的情况,并影响最终的结果。因此仍需要对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作更为深入的研究。

3.2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位)结合中药治疗胫骨骨缺损: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位)素有“活骨移植”之称,移植骨包含有成骨活性的骨细胞,有独立和丰富的血供。其愈合过程由爬行替代转化为一般的骨折愈合过程,愈合时间短[2],即使有感染、血供差的部位也能成活[3],其成功率高,能一期修复骨缺损,被誉为最佳骨移植。

为防止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临床西药传统治疗疗效显著[4],特别加用“丹参注射液”后更能有效地防止血管危象,而祖国医学在防治血栓形成方面有极为广阔的天地,这在防治脑血栓、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方面早已得到了证实。

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舒筋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能有效地改善受区局部的微循环,增加骨皮瓣的血供,促进骨愈合,最终加速骨缺损的修复,有助于减少血管危象等并发症;补益接骨类中药具有益气养血、续筋接骨的作用,能增强患者体质和抗病力,促进骨质生长和组织的修复[5]。

我们在术后管理中早期加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后无血管危象的发生,后期加用补益接骨类中药从而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

参考文献:

[1] 徐中和,蔡维山,郭奇峰,等.带监测皮岛的腓骨移植[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0,23(1):29.

[2] 王 臻,刘继忠,黄长明,等.大段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后哈弗管内的骨诱导成骨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313.

[3] 曾剑文,朱庆生,边子虎,等.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位)治疗胫骨骨髓炎并骨缺损[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2):237.

[4] 杨运发,张光明,徐中和,等.吻合血管腓骨与异体骨复合移植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19(12):986.

第5篇:古代官职范文

肱骨近端骨折,复位和固定均较困难,常由于固定不牢,长期制动等因素,导致骨折畸形愈合或愈合后遗留肩关节功能障碍。自2005年6月~2011年5月,我们采用定制弹力腹带与颈臂吊带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13例,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治疗

1.1一般资料 本组113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3岁,均为间接暴力致伤。伤后就诊时间最短半小时,最长3天;所有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Neer分型为一部分骨折,其他类型骨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1.2方法 有移位骨折,先行手法复位再进行固定。根据损伤机制,外展型骨折,在腋下垫棉垫屈肘90度,用定制加长型弹力腹带绕胸将上臂贴胸壁侧前方固定,颈臂吊带悬吊固定前臂于胸前;内收型骨折,在肘内侧垫棉垫,屈肘90度,用定制弹力腹带绕胸将上臂贴胸壁侧前方固定,前臂吊带悬吊固定前臂于胸前。损伤2周内作患肢手、腕、肘活动,第3周开始在固定下作耸肩动作,第4周解除固定,作肩关节各方向运动,幅度由小到大,以肩关节及骨折处不痛为度。

1.3疗效评定 采用国际最常用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

2 结果

优85例;满意20例;不满意5例;失败 3例。不满以及失败病例为骨折移位程度较重,复位不满意病例。

3 讨论

肱骨上端位于肩关节区域,局部解剖形态比较特殊,肱骨上端外侧为弧形,内侧紧靠关节盂,其下为腋窝及其内容物,骨折线位于腋窝部皮肤水平面以上,加上肩关节为一浅球窝关节,前后内外方向均有较大活动度。该处骨折,由于内侧固定物不可能超过骨折线,因此无论采用夹板、石膏,还是支具固定, 均很难达到稳定有效。如图所示:

从力学原理分析,上臂的摆动及旋转产生的剪切应力及旋转应力是导致骨折移位的主要因素。因此,限制肩关节运动及上臂旋转才是最有效的固定方法。定制弹力腹带与颈前臂吊带结合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加长型弹力腹带将上臂贴胸固定充分利用了胸廓的稳定性,能有效限制肩关节各个方向的运动,加上压垫的合理使用,能有效防止骨折端产生剪切应力;其次,采用上臂下垂姿势充分利用了上肢的重力作用,是骨折周围肌肉紧缩而产生类似软夹板的固定作用,能够防止断端接触面的移位;第三,颈臂吊带固定前臂于胸前,能有效防止骨折部产生旋转应力。该固定简单方便,成本低廉,固定期间无需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采用弹力腹带结合颈臂吊带固定肱骨上端骨折,固定舒适、可靠、经济、方便,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黄振蓉.分期辨治结合简易绷带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52例.浙江中医杂志,2007,42(2):95.

[2]许争光,李晓松,沈云峰等.中医综合法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56例体会.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3(3):105. 转贴于

[3]王蕾,袁春生,谢智惠.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153例疗效分析.湖北中医杂志,2009,,31(11):71.

第6篇:古代官职范文

【关键词】 粗隆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

1临床资料

199909/200406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6(男91,女65)例;年龄65~87(平均72.7±10.6)岁;左侧102例,右侧54例;摔伤125例,车祸27例,其他4例. 采用分层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A, B两组. A组76例,全部选用台湾联合公司带大粗隆柄的人工关节组件(great trochanter fracture,GTF),材质为钴铬钼合金,有120, 160及204 mm三种长度,股骨小头及髋臼杯部分可与联髋其他产品互相配合,具有多样化的选择. 其中全髋关节置换22例,双极双动股骨头置换54例,其中男45例,女31例,左侧50例,右侧26例. B组80例,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45例,女35例,左侧52例,右侧28例. 术前拍摄双髋关节标准正位片及患髋侧位片,必要时行健侧骨密度检查获得骨矿含量具体情况,备齐所需的特殊GTF假体及手术器械. 两组患者均由水平相当的一组手术医师完成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或硬腰联合麻醉. A组经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大粗隆内侧垂直截骨至小粗隆高度,截骨线成直角. 扩髓完毕后用标准骨水泥技术(髓腔的冲洗、拭干、远端栓子、骨水泥充分搅拌、骨水泥枪)填充,插入股骨假体,钢丝固定大粗隆骨块及其上附着的臀中小肌等外展肌群. B组采用粗隆下外侧切口入路,透视下整复骨折,以135°DHS固定. 两组患者术后处理及用药基本相同. 术后倡导主动活动,患肢不制动,穿抗旋鞋(“丁”字鞋)外展20°~30°放置,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股四头肌收缩以及踝、趾关节屈、伸练习. 应用足底静脉泵、CPM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确保引流通畅,防血肿形成,静脉用药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为主. A组1例,B组2例失访,随访率98.1%,随访时间0.5~5(平均3.2)a. 随访期间A组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死于心肌梗死,B组1例死于坠积性肺炎,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猝死原因不明. A组下地时间为术后3~15(8.4±5.2)d;B组下地时间为术后56~95(85.4±23.7)d.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A组发生并发症者4例,分别为下肢DVT1例,患肢疼痛3例(包括假体松动1例,脱位1例),其中行手术翻修2例,对症治疗2例. B组发生并发症者12例,分别为髋内翻4例,下肢DVT1例,患肢疼痛5例(其中螺钉穿出股骨头2例,骨不愈合1例),褥疮2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坠积性肺炎而于术后1月死亡),其中需手术处理6例,对症治疗6例.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术后半年对患髋进行功能评定,参照文献[1]提出的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A组优36例(47.4%),良32例(42.1%),可8例(10.5%),无差者,优良率89.5%;B组优32 (40%),良30例(37.5%),可18例(22.5%),无差者,优良率77.5%,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术后末次随访时,对每一位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A组平均(84.6±7.4)分,B组平均(81.3±5.6)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2

2讨论

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不但要求非畸形愈合,还应解除患者疼痛,利于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 内固定有利于早期活动,已被大多学者采用[2]. 但不适合的固定可造成髋内翻、钉断裂、松动、头钉穿破股骨头等并发症.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可使患者早期负重活动,减少死亡率及病残率,可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已于近年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有报道其应用是有争议的[3]. 张伯松等[4]发现,DHS头钉穿出率与年龄正相关,高于70岁者头钉穿出率明显增多,认为骨质疏松是其主要原因. 以往报道的关节置换治疗粗隆间骨折多为将骨折整复固定后,再进行股骨颈截骨,髋关节置换. 虽较DHS固定早下床活动,但往往也需卧床4~6 w. 我们采用台湾联合公司特制的带大粗隆柄的GTF假体,允许关节置换后即刻负重,早期离床行走,争得了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了医患的合作,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 但术中必须用钢丝将大粗隆连同附着之外展肌群妥善固定于假体粗隆部之圆孔内以免影响髋关节稳定性. 另外,本组为老年患者,对治疗结果期望值不高,虽然近期效果满意,但晚期并发症及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1] 索鹏,石亚萍,梅汉尧,等.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J]. 实用骨科杂志, 2003, (9)3: 194-196.

[2] 董纪远,李国红,胡永成,等.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J]. 中华骨科杂志, 2000, 20(8): 476-479.

第7篇:古代官职范文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下肢骨折;内固定

本院从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股骨和胫骨)骨折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男51例,女17例,年龄18~75岁,平均38.8岁。骨折部位:胫骨骨折40例,股骨骨折28例。骨折原因:车祸伤43例,高处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9例,其他伤4例。闭合性骨折46例,开放性骨折22例(I度18例,Ⅱ度4例)。骨折类型:稳定型骨折25例,不稳定型骨折43例。

1.2 方法 本组病例均行带锁髓内钉固定,采用硬膜外麻醉,手术采用闭合复位29例,切开复位39例。胫骨骨折经髌韧带入路,股骨骨折取股骨大粗隆上方外侧人路,开放性复位的病例先复位钳夹固定后再扩髓。一般先锁远端锁钉,采用远、近端各2枚锁钉进行静力交锁固定。术后3 d患肢开始CPM 功能锻炼,7 d开始主动功能锻炼,14 d伤口拆线。术后6~12周,稳定型骨折必要时可改为动力性固定。稳定型骨折于伤口拆线后即可扶拐部分负重行走,术后2~3个月拍片复查证实骨折临床愈合后恢复正常行走。不稳定型骨折可于术后3~4周扶拐锻炼,逐步加大负重,骨折临床愈合后正常行走。

2 结果

本组6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5个月(6~24个月)。采用Johner-Wruh标准评定结果,本组优57例,良8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5.6%。其中出现骨折迟缓愈合2例(均为粉碎性骨折开放复位,经动力性固定加强负重功能锻炼及局部物理治疗后,骨折得到完全愈合),骨折端软组织浅表感染1例(为Ⅱ度开放性骨折),无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3.1 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力学特点及适应证 髓内钉固定为下肢长管状骨最佳内固定方法之一[1]。带锁髓内钉通过中轴线弹性固定可使骨折断端均匀地承受压力,提高抗折弯、抗旋转的能力,避免剪、扭等有害应力,最大限度地克服因偏心固定所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当骨折愈合不佳,尤其是稳定型骨折,可拔出一端的锁钉使静力性固定转变为动力性固定 ,通过负重,骨折端产生轴向加压作用,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髓内钉常选用于骨干中段横型、小斜型骨折为佳,交锁髓内钉适用于骨干近、远端及粉碎性骨折,能有效地控制骨折端旋转和短缩移位。

3.2 对于手术中是否需要扩髓的问题 对于交锁髓内钉是否需要扩髓处理,目前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2-3]。不扩髓对骨内膜血运破坏较小,但所用髓钉较细,力学强度差;扩髓后可插入较大直径钉,骨折端稳定性较好。扩髓后可应用直径较大的髓内钉,骨的接触面积增加,增加了髓内钉的强度,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降低了断钉率,扩髓后的骨碎屑可以诱导新骨形成,利于骨折愈合。对于扩髓后是否增加骨折感染几率,有学者认为对于闭合性骨折,不论扩髓与否,二者的感染率没有差异 ,对于开放性骨折也是如此。故笔者认为将非扩髓髓内钉用于治疗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骨折,而将扩髓髓内钉用于没有明显软组织损伤者可以减少并发症。

3.3 并发症的防治 ①锁钉放置失败:在临床应用中,常常出现远端螺钉难以锁定甚至锁偏失败的情况[4];术前检查瞄准器,使用扩髓钉应全程扩髓,正确放置定位杆,透视定位;②术中骨折:选好进钉点,扩髓充分但不过度,忌暴力打人髓内钉;③感染:与其他内固定术相比较,髓内钉术后感染发生率较低[5];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并闭合性穿钉、行不扩髓钉固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骨膜剥离,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暂不取出髓内钉,给予足量敏感抗生素,创口引流、冲洗等,感染严重者拔除髓内钉;本组1例发生骨折端软组织浅感染,为骨折端周围有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的Ⅱ度开放性骨折,经加强换药和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没有造成骨折端感染;④骨延迟愈合:减少血运破坏、尽量闭合穿钉,选钉适宜、内固定确切、骨缺损时应植骨,预防、控制感染,注意负重时间,及时由静力变动力固定;治疗:改静力为动力固定、拔钉、扩髓、换钉、植骨等。黄彦[6]等研究认为8周左右改静力交锁为动力交锁更适宜。本组有2例出现迟缓愈合,是因其为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经清创后行开放性复位,骨折端软组织条件相对较差,骨折端血运破坏多,应与本固定方法无关,经行动力性固定加强负重功能锻炼及局部物理治疗后,骨折得到愈合;⑤断钉:选择适合髓内钉,术中减少血运破坏,骨缺损时应植骨,置人锁钉避免反复钻孔,掌握负重时机;⑥肢体不等长、旋转:牵引需防不够、过牵及旋转,术中注意骨性标识的对合,骨缺损时植骨,不稳定骨折静力改动力固定应待骨痂形成后。

总之,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坚强、能早期活动、骨折愈合率高 并发症少等优点,越来越得到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先正,邱贵兴.髓内钉内固定.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5.

[2] 刘世敬.长骨骨折髓内钉扩髓或不扩髓内固定的研究进展.中华创伤杂志,2002,18(5):318.

[3] 唐桂阳,叶建华,胡振洲,等.急诊不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和胫骨干开放性骨折.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2):2527-2528.

[4] 邹育才,刘梦嶂.交锁髓内钉远端固定技术的小改进.中华骨科杂志,2003,23(5):317.

第8篇:古代官职范文

一、古代制瓷工艺的经验理论

陶器的发明足中国人的光荣,随着陶瓷行业的快速发展,但足对于制作瓷器的过程却没有相关的理论记录。因此,中国古代制瓷工艺只停留于手工生产上,无法深人的了解陶瓷的科学制作方法。对中国陶瓷科学理论的研究最初足由于外国人开始的,直到现在才对陶瓷的工艺理论进行研究。

1.瓷器的原材料

原料足制作陶瓷最基础也足最关键的部分,首先要了解原料的性能,我国古代最初采用的原料足田泥、地表等易熔粘土制作瓷器。这种泥土含有较多杂质,而且含铁量较高,烧结温度较低。随之选用的足粘性适度、泥质较细的红土、黑土等粘土作为原料,与田泥相比,其更适合制作瓷器。

2.瓷器的成型方法和理论

在制作瓷器过程中,瓷器的成型具有多种方法,其中包括手工捏塑法、泥条盘筑法、泥片围接法等,其中手工捏塑法比较适合制作小的瓷器,这也足最原始最简单的成型方法。泥条盘筑法足将泥土搓成泥条,接着从器底起从下往上将泥条盘筑呈器壁直至器日,再用泥浆胶合成型,最后抹平器壁盘筑时留下一的泥缝。

二、古代制瓷经验对现代陶瓷经济管理的启示

1、讲究兼容并蓄,不断推进技术进步

瓷器最初足以晒十的形式制作而成,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演变成用火烧至而成为器。经过历时的演变,人们吸取制作瓷器的经验,并借鉴行业内外先进的理念与工艺技术,在瓷器的造型方面借鉴其它手工业技术,比如,石器、青铜器等,使得瓷器的制作有了很大的提升。在烧制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改进也驯导了良好的成果。尤其对于景德镇陶瓷来说,足全国名窑之大城,在制作瓷器方面有着精湛的技术,良好的窑炉,将国外优良的颜料、制瓷的技术以及装饰技巧应用于瓷器制作中,成为全国制作瓷器的文化名城。由此看出,兼容并蓄,注重制瓷的方法以及借鉴国外优良的工艺手法,对推动古代制瓷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前陶瓷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成就,与国外相比,我国还需要不断的提升竞争力,只有兼容并蓄才能不断获得进步,提高生产技术的水平。

2、注重分工与协作,提高瓷器生产率

中国古代制作瓷器}分注重合作,在制作瓷器过程中通常都足分工协作,尤其在商朝时期,分工化成为制作瓷器的主要方式。随着陶器行业的发展,制瓷业成为一个独介_的行业,对于瓷器的制作与生产都采用了内部分工,有效促进了制瓷业的良好发展。另外,由于制作瓷器的过程}分复杂,到了清代,社会分工更为完善,这种细致的分工,使陶瓷制作更加出色,提高了陶瓷行业的生产效率,促进制瓷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各个瓷器生产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合理的分工现象,使得瓷器制作的效率无法提升,严重阻碍了我国陶瓷工业的发展。因此,当前制瓷企业在瓷器的制作过程中,应当吸收古代制瓷业的经验,加强分工与协作,以此提高生产效率。

3、注重品质与品牌,提高产品和企业知名度

中国古代制瓷业对于瓷器的品牌与质量十分重视,在制作瓷器过程中的原料上刻意求精,不计成木,只为瓷器的质量尤精。注重瓷器的质量有利于瓷器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而且古代制瓷业非常注重瓷器的品牌,常以铭文作为标识,提高瓷器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到了宋代,由于瓷器业的快速发替,瓷器品牌意识也逐渐加强,形成了以商标作为品牌的命名。到了清朝,制瓷业不仅注重瓷器的品牌,还注重瓷器的店号、制作者,瓷器成品的知名度逐渐得到提升。

品牌足一个企业的象征,代表着企业的无形资产,其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消费者认同某个产品的质量,就足对产品的品牌认可。由于古代的商品经济受到一定限制,消费者对品牌的要求还不够注重,但足从古代制瓷业的品牌与质量的论述来看,古代与现代陶瓷行业都比较重视瓷器的质量与品牌。因此,现代陶瓷行业要根据古代制瓷的经验,在保证瓷器质量的同时,加强瓷器的品牌建设。可以从产品的包装的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设计,达到外观新颖的条件下,注重实用性,比如,携带、使用方面,并且选择品牌策略,借鉴知名品牌的成功经验,加强品牌的设计与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其次,还需要将产品与生产和销售者知名度结合起来,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知名度。

第9篇:古代官职范文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当代价值 发挥路径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079-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代人们精神文化领域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融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东方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内涵精髓的呈现,对我国当代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是指中国上古时期至“五四”运动之前这段漫长文学发展时期,有古典诗词曲、散文、戏曲以及民间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不仅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推广,不仅仅局限于文学层面的陶冶情操和艺术欣赏,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和传承文化的作用。中国文学史演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历史的进步当中不断滋养着华夏民族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发挥着提升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二、中国古代文学当代价值发挥路径

(一)从文化角度发挥价值

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作者对一定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刻画呈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不仅涵盖了作品作者的个人思想,从中更能挖掘出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时代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塑造和正确思想构建发挥着重要的积极影响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智慧的承载体,将古人卓越的智慧与优秀的思维传递至今,供当代人们汲取和学习,从而使人们更具智慧地投入到当代的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当中。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中,可以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这种“文化基因”不仅影响着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化观念形成,也影响着文化领域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文化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依然具有璀璨的文化价值,对当今我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精神影响力。

(二)从教育角度发挥价值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从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中,不仅能够发现古人文学艺术创作智慧,同时更能感觉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厚内涵。中国是具有特殊文化气质的国家,这种文化气质的体现就是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形式。从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中,能够体会中国古人其气宇轩昂的东方文化特质、缜密而精巧的中国式文学逻辑思维以及包容天地的博大情怀。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探究和欣赏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习者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文学创作技巧,更能使学习者自身的思想境界得到质的升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媒介开展教育活动,能够使得学习者的思想建构更加开阔,同时也使学习者的文化底蕴得到夯实。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西游记》不仅在中国深具影响力,也是在世界上阅读最为广泛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并且在很多国家的教育课程中有所呈现,肩负着将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光大的使命,同时对世界各地人们的精神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从认知角度发挥价值

文学作品是文化领域重要的艺术呈现形式,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进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经久不衰的艺术形式。并且文学作品也是世界各国的主要文化呈现方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历经千古沧桑依然深受人们热爱,并且吸引越来越多的世界范围内的学者探究,其根本价值就在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人类、对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以及自然认知层面的引导作用。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可以感悟到中国古人其卓越的人性观、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观。这些对人类根本价值的判断和哲学思维的体现,正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价值。人们通过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不仅了解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更使研读者找到了人类面对现实生活困境、内心困境时所做出的智慧选择,以及做出选择的智慧判断依据,进而找到了人生的要义。人的自我成长需要建立在对自我的批判之上,而这一过程是不能在导师的教诲中学得的,只有通过个人的感悟和思辨的过程来获得见解,并对见解进行理性的批判后才能真正习得人生要义。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和研究,正是人们实现这一成长过程的有效途径,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正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精华,对当今时代下乃至未来当中人们对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生要义的获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人类追求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发挥着智慧启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琬璐.弘扬传统文化塑造健全人格――论中国古代文学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建构[J].黑龙江史志,2014(9):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