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事故原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关于事故的起因,官方有两个互相矛盾的解释。
2、第一个于1986年8月公布,完全把事故的责任推卸给核电站操纵员。第二个则于1991年,该解释认为事故是由于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应堆(RBMK)的设计缺陷导致,尤其是控制棒的设计。双方的调查团都被多方面游说,包括反应堆设计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职员及政府在内。另一个促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是职员并没有收到关于反应堆问题报告。根据Anatoli Dyatlov—一名职员所述,设计者知道反应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危险,但蓄意将其隐瞒。这种情况是因为厂房主管基本由不具备RBMK资格的员工组成造成的:厂长V.P. Bryukhanov,只具有燃煤发电厂的训练经历和工作经验,基本上是负责政战的主管,事发半夜演习时并不在场,但主导演习的副厂长是核能专业。他的总工程师Nikolai Fomin亦是来自一个常规能源厂。3号和4号反应堆的副总工程师Anatoli Dyatlov只有“一些小反应堆的经验”。
3、第二个“有缺陷的设计之解释”是由Valeri Legasov于1991所公布,把事故的原因归咎于RBMK反应堆设计的缺陷,特别是由于控制棒的缺陷。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电梯事故;事故原因;预防措施
电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发普及,对提高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逐渐成为生活中的必需设备。但是因为电梯设备运行的特殊性,对电气系统以和机械系统均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均有可能产生运行事故,造成重大损失。为减少事故的发生,需要总结以往经验,确定各类事故发生原因,有目的性的编制可行性高的预防措施,及时消除存在的运行隐患,保障设备运行安全。
1 影响电梯安全运行因素
1.1 设计制造
电梯在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专业技术在不断更新,但是从整体上分析,因生产力不足,市场竞争激烈,很多电梯制造单位走价格路线,使我国电梯设计制造还存在很多不足,这些都是造成后期设备运行事故的发生的原因。所用构件存在较大质量隐患,如安全钳、限速器、导靴、门锁等机械配件,以及电子元件、可控硅模块、接触器等电气配件,很多电梯事故出现原因就是构件运行故障[1]。
1.2 设备安装
安装环节也是影响电梯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电梯机械构件与电气元件比较多,且相互间存在一定联系,安装作业复杂度高,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安装不合理,均有可能成为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原因。现在很多建筑的电梯安装工程承包单位不具有专业资质,技术水平不能满足实际作业要求,且缺少安装设备支持,再加上安装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比较低,不能及时发现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意施工、盲目施工,埋下严重的安全与质量隐患[2]。另外,存在部分安装单位,为降低成本,安装作业阶段偷工减料,例如选择低标号线缆以及低强度螺栓等,均会降低电梯运行安全性。
1.3 使用维护
电梯作为建筑重要基础设备,在日常使用频率高,对后期运行维护工作要求严格。但是很多单位未重视后期使用维护要求,缺乏安全意识与管理知识,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也存在着电梯维护保养市场竞争激烈,电梯维护保养费低,维保单位利润少,维保单位行业自律性差,维保技术人员既辛苦且责任大待遇低,吸引不了社会人才,造成维保技术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维保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维护保养人梯比的比例偏大,只维修不保养的现象十分突出,使得维护工作落实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电梯运行存在的隐患。另外,很多电梯并没有专人负责,电工对电梯知识了解不全面,为降低工作难度,对门回路进行短接处理,使得电梯处于开门走车状态。甚至存在将电梯安全保护电路短接的情况,造成安全钳电气开关、限速器电气开关、底坑急停开关、轿顶急停开关以及终端极限开关等失灵,电梯运行安全隐患增大。因此必须要编制合理且可行性高的检修方案,结合电梯运行状态,从实际角度出发做好分析,以国家相关标准为依据,从不同方面出发,明确规定检修内容与要求。对不符合规范的部位要及时整改修正,保证电梯可以正常运行。
2 电梯运行事故预防要点
2.1 层门事故预防
此类故障主要是因为电梯司机、维修人员作业不规范,导致层门敞开,人员进入层门出现坠落事故。或者是层门敞开着,维护保养人员强迫电梯运行,剪切、碰撞由层门外伸头进入井道观察,以及电梯桥厢内人员,产生安全事故。另外,层门门锁损坏且未及时修复,层门扒开后跌入井道内受伤。以及将层门打开后在未确认轿厢是否停留在本层,直接进入内部出现踏空坠落事故。在研究预防措施时,要求严禁敞开层门,以揿按应急按钮迫使电梯正常运行,检修作业时轿厢驶离开锁区后,需要及时关闭层门。对于需要敞开层门检修的作业,应安排专人把守,并设置防护遮栏与警示标志牌。对于门锁损坏的层门需要及时检修,消除外面扒启的可能性,且不能用导线对门锁开关进行短接。另外,司机打开层门进入轿厢前需要确定轿厢位置,且贯通门轿厢不得作为通道使用。检修电梯与排除故障时,严禁有人进入轿厢内。
2.2 轿厢与轿顶事故预防
如果轿门电气联锁触点粘连,造成门锁电气开关失效,就可能出现层门关闭但是轿门未关闭情况下电梯运行,轿厢内人员身体探出轿厢且与井道内物体发生碰撞,便会出现安全事故。或者电梯制动器制动不良、曳引绳打滑、电梯超重以及调试不当等,使得轿厢运行平层后出现溜车现象,轿厢内人向外跳被剪切受伤。对于部分电梯检修时,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配合不当,在未站稳情况下突然启动电梯,导致人坠落井道出现伤亡。或者是轿厢上行,检修人员与顶层楼板下凸出构件碰撞受伤。另外,轿厢顶未安装防护栏,检修时出现意外跌入井道。针对此类问题必须要及时修复损坏的轿厢门锁,不得在轿厢门敞开的情况下运行、检修,且轿厢内人员不得将身体部位探出地坎之外。检修轿顶时,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要保持良好配合关系,确定后才可启动电梯。且维修人员可利用脚钉检修箱按钮操作,必要情况下可以切断检修急仃开关。还应在轿顶安装防护栏,检修人员不得将身体任何部位探出轿厢垂线。
2.3 底坑事故预防
对电梯进行检修时,底坑维修人员与轿厢内部操作人员沟通不当,电梯下行造成检修人员受伤。另外,底坑、轿顶以及机房同时进行检修作业时,对工具、物品等管理不当,坠落后造成下方人员受伤。或者机房调整制动器时,松闸轿厢出现溜车问题,撞伤底坑维修人员。因此要求底坑检修作业时,要重视内外部人员沟通问题,上下呼应才可启动电梯,对于不需要电梯检修运行时,要将底坑急停开关切断。并且底坑作业的检修人员,要提高警惕,随时注意上方轿厢运行状态,一旦发现轿厢向下运行时,要立即关闭急停开关,并趴在底坑,或者是用较长木方竖起支撑间轿厢,避免继续下行造成撞伤。
3 结束语
针对电梯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为目的,从多个角度出发,做好预防方案的编制,不仅要将维护保养工作落实到位,还需要重视应急救援措施的有效落实,一方面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事故发生后减小损失。另外,在采取各项事故预防措施基础上,还需要将各项应急救援措施落实到位,事故发生后将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荆凯.浅析电梯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救援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5,29:94-95.
[2]左华贞.电梯事故原因和有效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7:92-94.
1.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安全据调查,造成郑州市中职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之一是校园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不安全,约占伤害事故的6.8%。目前,部分中职院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无法对室外单双杠、爬竿等体育器材进行必要的保养和维修。
2.校园安全教育落实不到位调查发现,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的中职生比例占25.9%,仅有9.5%的中职生经常会接受到校园安全教育,可见,部分中职院校的安全教育落实不到位。
3.体育教师责任心不强部分体育教师对校园体育伤害事故在思想上认识不足、对学生的责任心不强,在教学中不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体育教学大纲、教学步骤等进行教学,在课前、课后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4.中职生体育运动安全意识淡薄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思想上麻痹大意、安全意识较差,继而造成体育伤害。调查发现,从不做准备活动的学生占11.8%,有38.9%的学生每次都做,但不够规范、认真。在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时,部分中职生不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比赛,最终导致体育伤害事故。可见,中职生的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很淡薄。
5.中职生对体育运动的基本常识和自救措施认识不足调查结果显示,郑州市中职院校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多数发生在课外体育活动时,这是因为很多学校没有安排专业体育教师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加上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基本常识认识不足,没有掌握一些自救措施,从而导致校园体育伤害事故较为集中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段。
二、中职院校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制定出较为健全的制度。要认真贯彻《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把增进学生身体健康、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二是将学校内所有的体育设施责任到人,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体育设施,特别是一些室外器材进行检查和保养,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维修,将校园内因体育设施造成的体育伤害降到最低。三是每学期开学要对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特别要重视增强体育教师责任心,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体育教师必须严格依照《教学大纲》进行有计划的教学。要妥善安排好身体有疾病的学生;运动会前要对学生运动员进行必要的体检;注重加强学生纪律观念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范事故的能力。
三、中职院校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处理建议
第一,在校园内发生体育伤害事故时,校方要积极采取救治,避免因救治不及时导致严重后果。校方要从各个方面关心、照顾、安慰受伤害的学生和家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帮助,这样也有利于伤害事故问题的解决。
第二,校方要注意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后的责任分析,及时明确事故的责任方,以便于及时处理。
造成上述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 安全意识薄弱。包括部分国有重点矿井在内,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差、安全管理理念落后,安全管理特别是现场管理出现滑坡。瓦斯地质灾害认识不清,对可能出现的瓦斯升级不敏感,没有相关预案和措施,在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大面积瓦斯超限后,仍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及时停电撤人。
二 违法违规和超强度组织生产。一些停产技改矿井,规定井下只允许留少量人员负责通风排水,但实际下井人数远超规定人数,违法组织生产。还有,采煤方式落后,安全生产系统复杂,机械化程度低,靠人海战术。巷道平面交叉采用风桥通风,遇有灾害通风设施极易遭到破坏,导致通风系统紊乱,扩大灾害范围、区域和规模。
三 安全管理不严格、制度不落实。屯兰煤矿安全基础条件较好,瓦斯防治系统比较健全,但这些硬件装备却形同虚设,现场管理不严格,安全措施不落实,通风管理不到位,瓦斯治理不彻底,最终酿成事故。同时,很多煤矿随着开采深度增加,正在逐步升级为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防治的难度日益增大,但安全管理没有同步跟进,有些矿井甚至刻意回避戴上突出矿井的帽子,以规避安全监管。
四 安全监管不到位。煤矿生产布局不合理,超强度组织生产等问题十分突出,但没有监管部门发现并制止。煤矿在停工技改期间,长时间违法组织生产,但政府派驻的监管人员却视而不见。
五 松懈麻痹思想抬头。煤矿瓦斯防治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特点,一个时期煤矿瓦斯事故多发,大家都警醒了,都重视了,重特大事故明显减少。但过了几年以后,就产生了侥幸心理、松懈情绪、麻痹思想。
预防主要有:
① 用矿井通风和控制瓦斯涌出等方法,防止瓦斯浓度超过规定(如瓦斯抽放、加强通风等);
② 控制火源,消灭电器失爆,杜绝非生产需要的火源,如井下严禁吸烟、携带如火柴、打火机等点火物品入井、明火照明等。对生产中不可避免的高温热源,采用专门措施严加控制,如只准使用特制的矿用安全炸药和电气设备,加强井下火区的管理,禁止井下拆开矿灯等;
④配备足够数量专职瓦斯检查工加强检查,配备矿井瓦斯在线监测系统自动连续检查工作地点的CH4浓度和通风状况。
在国际能源局势趋紧的情况下,作为一种优质高效清洁能源,煤层气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前景诱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还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提高瓦斯事故防范水平,具有安全效应;有效减排温室气体,产生良好的环保效应;作为一种高效、洁净能源,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果把煤层气利用起来,用于发电燃料、工业燃料和居民生活燃料;还可液化成汽车燃料,也可广泛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醛、甲醇、炭黑等方面,成为一种热值高的洁净能源和重要原料,开发利用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煤层气可以用作民用燃料、工业燃料、发电燃料、汽车燃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非常广泛。每标方煤层气大约相当于9.5度电、3 m水煤气、1L柴油、接近0.8kg液化石油气、1.1-1.2L汽油,另外,煤层气燃烧后几乎没有污染物,因此它是相当便宜的清洁型能源。
全球埋深浅于2000米的煤层气资源约为240万亿立方米,是常规天然气探明储量的两倍多,世界主要产煤国都十分重视开发煤层气。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国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起步较早,主要采用煤炭开采前抽放和采空区封闭抽放方式抽放煤层气,产业发展较为成熟。8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验应用常规油气井(即地面钻井)开采煤层气并获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世界煤层气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事故发生的原因
1.施工前没有进行认真研究
施工企业没有认真研究施工图纸、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和人工挖孔桩施工的规范和规程,没有认真研究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工艺过程,提不出或没有提出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或虽已提出,但缺乏全面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因而不能准确地对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措施交底,有的甚至不进行交底,人工挖孔桩作业人员没有安全指导措施。
2.作业人员安全素质低
施工企业人工挖孔桩施工的作业人员安全素质低,安全风险意识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安全操作技能差,容易发生误操作;他们缺乏救护知识,还会使事故蔓延、恶化和扩大。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甚至是无的放矢进行监督,没有能力及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甚至无力排除隐患。
3.施工企业安全投入不到位
为了谋求效益最大化,施工企业舍不得投入。因此没有必要的防护手段或防护措施不可靠,没有监测孔内空气和有毒气体的仪器设施,孔内空气无法检测;没有通风换气设施,没有采取通风换气措施;没有设计孔壁的护壁设施,没有防流沙、涌泥措施;电动机具配电系统没有采用TN-S系统,且无安全电压,电线乱拉乱扯,甚至有现象。
4.管理原因
企业管理不善、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管理体制不顺、法制观念淡薄导致同类事故多次发生。
(二)对策-人工挖孔施工本质安全化
1.施工准备的本质安全化
在认真研究施工图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地质情况和人工挖孔施工规范、规程,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着重针对工程地质、工艺过程、施工机具、降水方案及止水方法,成孔成桩的顺序及现场临时用电等,合理安排设备、人员和进度,配备防护设施和救护设施,做到没有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设施不齐全不施工。
对作业人员进行认真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告知他们岗位危险和规避危险的方法,并告知他们防护措施和监控措施不到位时有权拒绝作业。
2.安全技术措施的本质安全
为防止孔口地面人员掉入桩孔内,孔口要设有1m高的护栏,留有合理的作业口,孔口作业人员要系安全带,停工后孔口要加盖封闭;为防止作业人员上下孔时坠落,应配置适用和可靠的升降设备,同时作业人员上下孔要用专用吊笼,严禁用其他方式上下孔。为防止物体打击,孔内作业人员一定要戴好安全帽,孔口设置高出地面30cm的井圈,弃土和工具等放置在井圈外,且在孔口内设置距孔底2.5m高的防护罩,防护罩应由孔底人员操作,开启方便,便于吊运和防护。为防止坍塌和淹溺,首先是对地质情况复杂、地下水位高、水量丰富、砂层或淤泥层厚等情况,建议修改设计,改用其他桩型。必须用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应有防流沙和涌泥措施,采用砼或钢板沉井的作业方法。降水方案要合理,要考虑到周围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公用设施等情况,以免引起孔壁坍塌或对周围建筑物等造成损害。为防止窒息,必须对孔内空气随时进行仪器监测,同时配备通风机和足够到井底的通风管。根据监测的结果和孔底作业人员的需要,随时向孔内通风换气,复工前还应向桩孔内由下而上吹风10分钟;遇到有毒有害气体,应设法将孔内人员尽快送上地面,待清除不清洁源后再进行作业。为防止触电,人工挖孔施工必须采用TN-S系统供电,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用电系统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05)。
3.人员的本质安全
人员本质安全包括人员思想本质安全、人员素质本质安全。人员本质安全首先要求企业负责人本质安全化,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贯彻“安全第
[关键词] 误操作; 事故; 原因; 案例; 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9. 037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9- 0060- 03
电气误操作事故给人身、电网、设备都造成巨大的危害。轻者造成设备损坏、人员受伤,重者造成主设备烧毁、电网大面积停电、人身死亡。电气误操作事故不仅会对电网及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影响,严重的还会危及操作人员生命,所以认真分析电气误操作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探讨防误闭锁装置的应用,对确保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确保电网安全运行,防止电气设备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是我们每个电力职工应该重视和深入探讨的问题。杜绝电气设备的误操作事故是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分析误操作原因,主要是人员技术素质不高,不遵守倒闸操作的规定,习惯性违章,精神状态不良,忙中出错;防误闭锁装置不完善或管理不严,无法发挥应有作用。本文结合大安集控站当前安全管理实际情况及笔者从电运行工作21年以来的工作经验,从人防、物防、制度防3个方面,分析防误操作安全管理工作,以期杜绝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
1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分析
电气误操作事故主要是指:误分、误合断路器;误入带电间隔;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或推拉手车);带电挂接地线或合接地刀闸;带接地线或接地刀闸合闸送电。其中,后3类因性质恶劣、后果严重,被称为恶性误操作事故。
电气设备的倒闸操作要求电气运行人员具有丰富的电网运行知识,熟悉设备、系统和基本原理;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和制度;熟悉操作和事故处理,掌握一二次设备的操作配合以及倒闸操作的技术原则。但个别值班人员技术水平不适应工作需要,工作中麻痹大意,存在侥幸心理。一是不熟悉所管辖的设备、系统。部分操作人员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不会把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二是缺乏操作经验和事故处理能力。三是习惯性违章。这是发生电气倒闸误操作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所谓习惯性违章,是指在长期生活和工作中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违反《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和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的行为。根据近几年电力系统典型事故统计分析,电力系统80%以上的人身伤亡事故是由习惯性违章造成的。习惯性违章危害极大,既危害企业,也危害职工个人和家庭。因此,一定要警惕习惯性违章,一经发现,必须坚决纠正。
电力生产中的习惯性违章的共同特点是:作业本身技术并不复杂,是比较单调的操作,但没有意识到这单调背后潜在的危险。安全措施都是为预防万一而设,有的难免带来某些不方便,而违章行为破坏了这些约束条件,增加了发生事故的概率,这就是习惯性违章的内在根源。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倒闸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习惯性违章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接受调度命令不复诵或是未认真执行关于调令复诵的有关规定,造成倒闸操作指令从一开始就出现了错误。二是不认真填写、审核操作票,使用错误的操作票进行倒闸操作。三是倒闸操作未认真核对设备名称、编号、位置,造成走错间隔或是设备分合不到位而进行后续操作。或是监护人监护不到位,造成操作人脱离监护而进行操作。四是倒闸操作过程中不唱票、不复诵,不按操作票顺序操作,漏项、跳项操作,有的甚至无票操作。五是不进行验电或验电时敷衍了事(如使用不合格的验电器或其他电压等级的验电器进行验电;验电部位或是方法错误)。六是未经审批,擅自解锁进行操作,造成事故。七是操作中使用不合格的安全用具,没有养成使用前首先检查安全用具的良好习惯。八是操作前不认真执行“四对照”,不核对设备的名称、编号、位置和拉合方向,不核对模拟图。
习惯性违章涉及面广,且具有普遍性、经常性和反复性,其背后潜伏着随时爆发事故的风险。各类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安全意识淡薄,是“没问题”、“无所谓”思想作祟的结果。由于运行人员没有树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已在无形中被冲破了,为各种习惯性违章、误操作开了绿灯,从而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任何一种习惯性违章的结果必然会使自己或他人受到伤害。违章在一定时间内也许不会出现事故,但不能说违章不会出事故,只是事故隐患没有积累到质变程度,但违章早晚要出事。
操作人员工作时的精神状态和心情不佳,注意力不集中;技术规程制定或执行不完善,设备状况、工作现场环境不佳;在深夜、正午或是临近接班时进行操作;操作任务繁重,超出操作人员承受能力等都有可能造成误操作事故。
2 变电站运行当中发生误操作案例分析
(1) 2009年2月27日,河北衡水供电公司220kV衡水变电站进行#2主变及三侧开关预试,35kV Ⅱ母预试,35kV母联开关的301-2刀闸检修等工作。工作结束后在进行“35kVⅡ母线由检修转运行”操作过程中,21:07,两名值班员拆除301-2刀闸母线侧地线(编号#20),但并未拿走而是放在网门外西侧。21:20,另两名值班员执行“35kV母联301开关由检修转热备用”操作,在执行35kV母联开关301-2刀闸开关侧地线(编号#15)拆除时,想当然认为该地线挂在2楼的穿墙套管至301-2刀闸之间(实际挂在1楼的301开关与穿墙套管之间),即来到位于2楼的301间隔前,看到已有一组地线放在网门外西侧(衡水站35kV配电设备为室内双层布置,上下层之间有楼板,电气上经套管连接。由于楼板阻隔视线,看不到实际位于1楼的地线),误认为应该由他们负责拆除的#15地线已被别人拆除,也没有核对地线编号,即输入解锁密码,完成五防闭锁程序,并记录该项工作结束,造成301-2刀闸开关侧地线漏拆。21:53,在进行35kV Ⅱ母线送电操作,合上#2主变35kV侧#312开关时,35kV Ⅱ母母差保护动作跳开#312开关。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现场操作人员在操作中未核对地线编号,未清点接地线组数,误将已拆除的301-2母线侧接地线认为是301-2开关侧地线,随意使用解锁程序,致使挂在301-2刀闸开关侧的#15接地线漏拆。该变电站未将跳步密码视同解锁钥匙进行管理,值班员能够随意使用解锁程序,使五防装置形同虚设,是事故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2) 2010年12月22日,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供电局所属220 kV麻池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结束后,在进行设备传动验收时,发现2号主变202-2隔离开关存在缺陷,拟于次日进行缺陷处理后,启动送电。23日,变电站当值值班长与检修人员在核实2号主变202-2隔离开关合不到位缺陷时,带202-2隔离开关断路器侧地线合上202-2隔离开关,造成220 kVⅡ母三相短路故障。由于母差保护拒动,引发麻池站对侧厂站断路器后备保护动作,全站失电。
同时由于接地短路故障,引发周边厂、站系统电压迅速降低,电厂相关辅机设备保护动作跳闸,锅炉相继灭火,造成包头第三热电厂 (现有装机2台30万kW机组)1、2号机组,达拉特电厂(现有装机6台33万kW和2台60万kW机组,其中4台33万kW机组并入220 kV系统)1、2、4号机组,希望铝业自备电厂(现有装机4台15.5万kW和2台35万kW机组)3、5号机组与系统解列。包头第三热电厂全厂对外停电。
事故原因:经事故调查分析,麻池变电站当值值班长违规操作,带地线合隔离开关,造成220 kVⅡ母线短路,是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设备传动验收后,在工作票未终结的情况下,前日值班运行人员没有及时将安全警示牌和隔离开关操作机构锁恢复。交接班工作中,交接班人员也未对工作现场已改变了安全措施作详细交代和认真核实,是事故发生的次要原因;麻池变电站未能按照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25项重点要求进行母差保护双重化配置,且设备超期服役、元件老化、母差保护拒动是造成此次事故扩大的主要原因;包头地区部分电网结构薄弱,多处断面稳定极限偏低,抵御事故能力不足,是导致这次事故扩大的次要原因。
暴露问题:一是麻池变电站运行人员未能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工作票管理规定以及交接班制度等有关安全措施规定,安全意识淡薄,习惯性违章操作。二是包头供电局变电工区安全管理薄弱,未对已超期服役的设备加强巡视、试验和维护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不到位。三是电力二次安全管理薄弱。变电站二次设备陈旧,技术改造、消缺工作不及时、不到位。四是包头地区部分电网网架薄弱,多处断面稳定极限偏低,存在输电瓶颈问题。五是各厂、站故障录波器时钟不统一,电厂内故障录波器时钟与机组DCS系统时钟不统一,影响事件追溯事故分析。
(3) 某变电站接调度令,停某10 kV线路。操作员按照规定写好拉2#隔离开关操作票,与监护员一起进行了演练,拿着2#隔离开关的钥匙去现场操作。
当时公司正在严肃处理电气误操作问题,如果出现误操作就会解除劳动合同。两人一边走一边议论,要小心一点,别把自己拉回家。说着错走到1#隔离开关前面唱票,用2#钥匙开1#锁,未开,回去换了1#钥匙,拉开1#隔离开关,造成线路停电,两人受到处分。
事故的主要原因:
首先,不进行确认。操作人、监护人责任心不强,停电不认真,停设备不确认,造成误停电。
其次,管理不到位。变配电所应该严格执行两票制度。操作设备停送电应该执行操作票制度,若按填写顺序逐项操作进行唱票,完全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五防”装置及设备等的原因。一是防误闭锁装置不完善或管理不严。防误闭锁装置是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强制性技术措施,当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失误时,只要有完善可靠的防误闭锁装置,也可防止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大安集控站使用的防误闭锁装置为微机型(珠海优特公司),防误装置包括万能钥匙管理机、电脑钥匙、电锁码器。在使用过程中曾发生过电锁码器与现场实位置不对应的现象,2号所用变乙刀闸与丙刀闸电锁码器安装位置相反。如果操作时不注意极易发生误操作事故。
教育培训力度不够。目前各站“五防”知识培训,大部分依赖于变电部及各站开展的自主培训,这就必然受到培训负责人(站长或其他技术人员)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而很多问题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会出现,由于之前从未有过处理这方面事故的经验,这就导致了自主培训工作的被动性和片面性,不足以支撑实际生产。
3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措施
(1) 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努力提高运行值班人员及有关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使每一个职工达到“三熟、三能”的要求。
(2) 严格执行“安规”及有关规章制度,认真执行“两票”、“三制”,严禁无票操作、漏项操作,杜绝一切习惯性违章行为。
(3) 定期开展班组安全活动,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事故通报,以典型事故为例,举一反三,开展安全教育,并结合本班组、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在安全活动中,重点讲,反复讲,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4) 坚持对大型、复杂的操作进行把关。操作人员在操作前要进行“三对照”(对照操作任务、运行方式;对照模拟图审查操作票,并预演;对照设备编号无误后再操作);坚持“三禁止”(禁止操作人、监护人一起操作;禁止有疑问时盲目操作;禁止边操作、边做其他无关的事);对整个操作过程要坚持“五不干”(操作任务不清不干,无票操作不干,操作票不合格不干,没有监护不干,设备编号不清楚不干)。对于每次复杂的操作,大安集控站主要的做法是开展操作准备会,针对倒闸操作易发生误操作环节做好预防措施,做到危险点清楚并制定完善的预控措施。站长要深入了解本班组人员的思想动态,如发现班组人员思想有异常,可灵活地调整当值操作人员,确保操作顺利。
(5) 对复杂的倒闸操作有关发令单位必须遵守《调规》的规定,避免在下列情况下进行操作:值班人员在交接班时;电网发生事故时;电网运行方式发生不正常时;遇雷雨、大风等恶劣气候时。假如:当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无法按时进行交接班时,必须操作告一段落后再进行交接班,但双方必须认真做好交接工作。交班方应向接班方交代清楚运行接线以及操作任务状态、未操作内容;接班方应根据交班方提供的设备操作状况,详细检查设备的状态,并核对设备的名称编号后,对未完成的操作内容进行继续操作。
(6) 重视防误装置,特别是加强对“解锁钥匙”的管理。建立解锁钥匙的使用和管理制度,明确解锁钥匙存放和使用方法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同时制定相应的考核规定,确保“解锁钥匙”的安全使用。
[关键词]瓦斯爆炸、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加强管理、预防爆炸。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270-01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中毒、窒息矿井火灾、透水、顶板冒落等多种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在这些事故中尤以瓦斯爆炸造成的损失最大,从每年的事故统计中来看,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绝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约占特大事故总数的70%左右,为此,瓦斯称为煤矿灾害之王。因此,分析瓦斯爆炸原因,制订防治措施,十分重要。
1 瓦斯爆炸原因分析
1.1 瓦斯爆炸特点
根据多年对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有如下一些特点:①瓦斯爆炸多为大事故;②事故地点多发生在采煤与掘进工作面;③瓦斯爆炸造成的破坏波及范围大;④多为火花引爆;⑤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均有发生;⑥瓦斯爆炸多发生在乡镇煤矿。
1.2 事故原因分析
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总的来说,主要与自然因素、安全技术手段、安全装备水平、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等有关,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往往是以上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1.2.1 煤矿开采条件差
我国煤矿井下开采条件普遍较差,据统计,全国国有重点煤矿共有580处矿井进行了瓦斯等级鉴定,其中高瓦斯矿井160处,低瓦斯矿井298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22处;有自然发火矿井372处,占64%,有煤尘爆炸危险矿井427处,占73.6% 。
例:南山煤矿现开采的15#层和18#层,均为容易自燃煤层,最短发火期为37天,一般发火期3~6个月,煤层自燃发火是影响南山矿煤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另外15号煤层、18-1号煤层、18-2号煤层已由有资质鉴定部门进行了煤尘爆炸性鉴定,经鉴定煤尘爆炸指数30.65%~35.44%,有爆炸危险。
经过2008年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突出矿井。
1.2.2 瓦斯积聚的存在
煤矿井下造成瓦斯积聚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通风系统不合理和局部通风管理不善是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如1994年9月17日17时30分左右,南山煤矿西一区南部七层235普放区发生了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56人死亡,11人受伤。
这起事故主要是涉及该区的通风设备较多,通风系统复杂、不稳定,上山角风机停运,造成瓦斯大量涌出到工作面及上山角,而引起瓦斯积聚:在工作面上出口处,采煤工在架梁过程中,使用手锤敲打铰接顶梁联结销时产生的火花而引起瓦斯爆炸。
1.2.3 引爆火源的存在
煤矿井下引爆瓦斯的火源有: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等。但放炮和电器设备产生的火花是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火源。据统计在多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有大部分是由放炮产生的火花引爆的;电器设备及电源线电火花引起爆炸的也占相当一部分比例。
1.2.4 装备不足、管理不落实
矿井安全装备配置不足,“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方针未得到完全落实。经过特大瓦斯事故处理调查后得知,有的矿井没有安装瓦斯监控系统或运行不正常,有的矿井虽安装有监控系统,但因传感器数量不足、安装位置不对、线路存在故障、显示器不显示数据等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乡镇煤矿发生的特大瓦斯事故都没有装备瓦斯抽放系统或抽放系统不能有效运行,监控系统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1.2.5 管理水平低
许多事故分析发现,违章操作或管理不当而造成了一些本可避免的事故,但未引起重视,最终酿成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因此,管理水平和职工的安全意识对于煤矿的长期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1.2.6 企业技术管理薄弱
一些煤矿企业由于采煤方法落后,引起矿井采掘布置不合理,通风系统不完善,此外,作业规程编制不符合实际,针对性不强,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隐患。
2 加强瓦斯管理、制定技术措施、预防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可分为预防爆炸和抑制爆炸。预防爆炸主要有:优化通风网络及通风系统,防治瓦斯积聚,进行瓦斯抽放,加强瓦斯浓度和火源监测,防止点火源的出现等;抑制爆炸主要采用隔爆抑爆装置将瓦斯爆炸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2.1 加强预防措施管理
2.1.1煤矿瓦斯抽放技术
提高瓦斯抽放率,主要对本煤层抽放、邻近层抽放和采空区抽放等;抽放工艺有顺层长钻孔、大直径钻孔、地面钻孔、顶板岩石和巷道钻孔等,并研制出与之相配套的强力钻机及配套机具。
例:南山煤矿使用的ZY-300型钻机、ZY-750型钻机对井下采取采前预抽、边掘边抽、采后边采边抽、上隅角埋管抽、顶板巷打高位孔抽等方法,真正做到了多措并举治理瓦斯,大大提高了瓦斯抽放量和抽放率,使安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2.1.2 提高监测技术管理
矿井瓦斯浓度及火源的实时自动监测对于防止瓦斯爆炸非常重要,当发现瓦斯异常或有火源产生,立即采取措施可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我国目前开发了KJ90.KJ92.KJ94. KJ95. KJ73. KJ66. KJ2000. KJ2000N等型号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以及各类检测传感器、报警仪和断电仪。
例:现南山煤矿安装了KJ2000N型号矿井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并具有如下功能:
①矿井环境和工况参数实时监控;②主要通风机在线监测;③巷道火灾实时监测;④矿井瓦斯抽放实时监测;⑤冲击地压实时监测;⑥煤与瓦斯突出实时监测;⑦煤层自然发火实时监测; ⑧分布式光纤测温监测预报系统,对采空区内“三带”温度变化能够进行同时监测,提高了发火点精准定位。监控系统的安装极大地提高了煤矿的安全管理自动化水平,防止了许多事故的发生。
2.1.3 加强井下火源管理
对煤矿井下的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等火源加强管理、制定防治措施,除炸药安全性检验、电器防爆检验、摩擦火花检验外、还需防止火源与瓦斯积聚在同时同地点出现,如放炮时检测瓦斯浓度,采用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等措施。所以加强明火管理,严格动火制度,可以消除引爆瓦斯的火源。
2.2 隔爆措施管理
矿井隔爆抑爆装置是控制瓦斯爆炸的最后一道屏障,当瓦斯爆炸发生后,依靠预先设置的装置可以阻止爆炸的传播,限制火焰的传播范围,主要有被动式隔爆水袋棚、隔爆岩粉棚装置。
被动式隔爆水袋棚、隔爆岩粉棚因成本低、安装方便,因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中隔爆水袋棚的使用最为广泛。具有适应性强,安装、拆卸和移动方便的特点。
例:南山煤矿井下对各主要运输大巷、运输机道、采煤工作面、煤掘工作面进行安设隔爆水袋棚,经核定安设44处隔爆水袋棚,实际安设46处隔爆水袋棚。
3 结论
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是煤矿安全工作的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完善可靠的安全装备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外,还应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重视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只有把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落实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加大安全投入,才能预防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煤矿的安全状况才能得到根本好转。
关键词:煤矿机电;事故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渐进性和突发性,由于造成事故的原因很多且复杂,导致了事故的不可预见性,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事故预防体系是预防煤矿机电事故的重要手段。机电部门工作人员应当以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为中心,扎扎实实搞好煤矿机电管理工作。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同时,鼓励技术革新,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引导生产力发展。只有消灭了机电事故安全隐患,才能保证煤矿企业生产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稳步增长。
1、煤矿机电事故的特点
1.1、大多数为零星单个事故
在煤矿中发生的机电事故一般都比较分散,发生的频率较高,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在管理上具有很高的难度。在很多的煤矿企业中,认为这种事故的发生很难避免,所以在思想意识上没有给予重视。
1.2、同类事故反复发生
虽然发生的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不大,但是相同的事故发生的频率却较高,所以总被人误解为没有办法预防。其实对这些经常反复发生的事故是可以找到规律的,然后制定合理的措施进行预防。
1.3、人为原因
经过对以往的事故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很多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因为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因为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所以在工作中疏忽大意,以致事故的发生,这些完全都是可以避免的。
2、我国煤矿机电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2.1、机电设备使用不规范
现在煤矿在机电使用方面由于操作不当或者对机电设备的更新不够迅速导致事故发生的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很多煤矿由于煤矿的理念偏差,重产出轻投入,所以在煤矿机电设备和安全方面设备欠缺的很多,这都是投入不足的原因造成的。大部分的投入资金不能到位,这样煤矿机电设备改造的速度就大大滞后了。现在国家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力度加强了,所以这些问题渐渐的都凸显出来了。在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煤矿井下无“MA”标志的设备还有很多,并没有根据国家要求及时更新。世界上很多国家在煤矿中已经淘汰的设备,如:老式绞车、防爆高压开关、风机、水泵等,我国一些煤矿扔在使用。一些开采挖掘设备也很老化了,机械化程度很低,安全程度是很低的。还有一些安全监控检测系统的装配存在隐患,这严重制约了煤矿的生产效率。这些机电设备的隐患为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2.2、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煤矿对机电设备的管理还处于一个浅层阶段,专业组织管理还不完善。我国对最新的煤矿质安全标准有明确的规定,规定每个煤矿的矿井至少有17中以上的机电管理制度。现在很多煤矿根本剧=就不重视国家出台的这些相关政策,没有从实质上对这些管理制度给予落实。很多的机电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是落实不到位所以一定要从监管人员自身素质上加强,管理人员还要对行业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掌握。虽然我国现行的煤矿机电设备对于执行表混没有明确的的详细操作说明,甚至有些操作还规定的不明确,也没有很清晰的界线,这样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很难把握好,监管程度也很难,再加上有些检查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检查力度不够,而且执法不严。对于这些问题,并没有很好的整改意见,也没有具体的方法。所以最终导致机电设备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也为煤矿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2.3、机电专业人才缺乏
煤矿的几点工作人员普遍素质不高,这是因为煤矿的工作环境差,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也不到位,再加上风险较大,这份工作对高校高素质的人才吸引力不够。这样一种就业情况导致一些煤炭专业类学校招生困难的问题,许多的大学院校不得不压缩甚至取消煤炭类专业,所以煤炭行业的人才缺口是很大的,尤其是采矿、安全、机电等专业的精确相当严重,很多煤炭院校招不到优秀的对口毕业生。还有一些有经验和塑炼工人也在严重流失,这样对煤矿的机电管理就造成了严重的困难,也就为煤矿机电事故埋下隐患。
3、煤矿机电事故的预防措施
3.1、加大培训力度
由于煤矿行业的相关专业人才较少,这就要求企业对内部的人员进行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专业技能水平,加强员工对相关的安全制度进行学习,并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以此来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工作人员对设备以及系统的故障检测与分析的能力,为企业打造一支优秀的专业团队,以此来提高生产的效率以及安全的意识。
3.2、建立完善的机电管理制度
煤矿机电工作进行安全开展的首要前提就是建立相对健全、完善的制度对其进行约束,以此来预防机电事故的发生。对机电进行操作的各个方面进行规范化,例如,在设备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对员工进行操作以及范围进行约束与规范;在对电力方面进行管理的时候,对电网工作进行细化处理,电力设备的安装要按照规范进行,绝缘体的要求要与国家的规定相符合,在对高压电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不允许进行高压作业,以此来加强煤矿机电工作的安全性。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当事故出现后对相关的部门以及人员进行处罚,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的个人头上,强化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3.3、加大机电的安全管理
造成机电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设备的老化,这就要求对设备的使用进行改善,以此来加强设备的质量,进而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以下对其进行分别说明:
(1)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在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应注意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不仅是外部,还有设备的内部功能以及各个零件都应进行检修,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保障设备的性能。同时在煤矿的工作中有很多的设备已经出现老化的现象,这就应该对其进行及时的更换,如果不能技术更换就应对其进行反复检修,提高对老化设备的检查效率,以此来降低事故发生的机率。此外,在对设备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应按照相应的标准,对其进行检修,以此来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2)在对设备进行使用之前,应对设备进行选择,选择适用于煤矿生产的设备。由于煤矿生产的矿井具有高温、潮湿以及空间相对较为狭隘的特点,多疑在对设备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就应对这一系列的现象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以此来对设备进行选择;同时由于地下的特点导致机电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电力安全事故,这就要求对容易漏电的部分进行封闭化处理,以此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结束语
随着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对煤矿的需求量逐渐的加大,由于煤矿的生产是由机械化进行操作,这也就加大了煤矿的机电进行管理的难度。影响煤矿生产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管理的不到位、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相对较差以及设备较为落后等等,都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煤矿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并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邱铁,张宏国,张波.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1:53.
[2]潘如山,代礼华.煤矿机电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5:59.
关键词:客滚船 事故分析 应急措施
1.客滚船特点
客滚船具有别于一般交通运输工具的特殊性。它综合了客运船舶、汽车船舶、集装箱船只、货运船只的所有特点,但对于货物的运载和固定有一定的困难,容易在运输的过程中导致货物移动。
客滚船在结构上的特殊性表现在:多为层纵通甲板结构,汽车舱无水密封,暴露在水线以上的面积相对较大,在船的首尾或舷侧都有门或开口,因此极容易受到飓风以及其他恶劣天气的影响。
客滚船在操纵上的简便性和不稳定性为:由于承受风力的面积相对较大,操作稳定性的要求高于普通货船,在风浪中,操作相对不稳定。
事故的连续性和紧急性为:由于对客滚船结构的特殊性质,尽管事故发生率要比其他类型船只的低,一旦发生事故,往往有连锁反应,并迅速恶化,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事故原因
天气恶劣:通过对以往客滚船事故分析发现,恶劣天气是造成客滚船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客滚船在海上航行,受航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且海上的气候复杂多变,发生不可抗力型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要避免这类事故发生只能在出航前尽可能多的收集航行海域的气象信息,以防事故发生。
火灾事故:据统计,发生在渤海湾的十三起客滚船事故中,十一起都是由火灾引发,占事故总比例的84.6%。火灾是客滚运输安全最重要因素。其中,由车辆运输不当或者其载货中没有注意防范隐患造成的火灾占事故总比例的63.6%;机舱发生的火灾占事故总比例的18.2%。
机械故障。IMO对近年来发生的5455起海上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因机械因素造成的事故占23.0%。如1994年“爱沙尼亚”号(ESTONIA)的倾覆,就是由于在大风浪中船首门损坏造成的。对渤海湾事故种类的分析表明,13起事故中有3起是机械故障引起,也占事故总数的23.0%。
上述表格可以看出,货物移动和操作错误占44%;碰撞占26%,火灾和操作占18%,其他原因占12%。2014年4月16日,韩国一艘载有470多人的“岁月(SEWOL)号”客轮在全罗南道珍岛郡屏风岛以北20公里海上发生浸水事故,就事故原因展开调查,这艘客轮在航行途中以较快的速度改变航向,在此过程中,船上装载的180辆车辆和1157吨货物一度移位导致船体倾斜。加上,船舶的舵机失灵,导致船体失控。
船舶回转性能是船舶操纵性的重要方面,通常可用最小回转直径来表征。不同类型船舶之间回转直径差距较大,即使同一型号舰船也会有细微个体差别。当船舶转弯角度大于规定限值时,就会导致回转直径过小,船舶重心偏移,进而可能酿成沉船事故。
3.事故应急措施
3 . 1恶劣天气时的应急措施
客滚船不同于其他常规船舶,在风急浪高的的水域中,摆动剧烈,货物碰撞,容易发生火灾事故,造成船只沉没。应小心驾驶,根据情况调整方向,减少船舶的横摇。根据计算,弓和风至30度角,船舶的横摇最低;此外,根据波长和波速调整合适的速度,也很重要。
3 . 2发生火灾时的应急措施
火灾事故在客滚船事故中占的比例很高,而车辆处所的火灾在客滚船火灾事故中又占绝对大的比重,且特点和应急措施不同于其他船舶的火灾。
从事故中看出,汽车电路短路和违规载运危险品占据相当大比例。对于火灾,船舶操纵者还应当熟知,客滚船在开航后的一、两个小时之内,通常是在港区和锚区内航行,频繁转向,避让,易产生摇晃,是火情的高发阶段。所以,一旦接到火情报告,应按照日常演练的《应变部署表》各司其职,以最快的速度展开应急行动。
(1)船舶操作:当船舶减速或停止航行,应调整船舶首尾向与风向夹角,注意距岸、礁、浅点、他船的距离等。
(2)探火操作:当发生火情较小时,可直接利用灭火器扑灭(一般使用甲类、乙类火,泡沫灭火器)。当发生火情较大时,在实际操作中,可能由于浓重的烟雾,船舶横摇,汽车移位等因素,探火员无法探明火情或不能轻易探明火情。应探火操作和灭火操作同时进行。
(3)火灾控制操作:汽车舱的空间较大,而且很难密封舱,通风控制措施无法控制的火灾,将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要打开一个或两口烟,并注意防火分区。进入室内前断开所有动力舱应,喷枪盖逐渐靠近火,火上满是泡沫罐,采用直流冷却水的其他车辆的油箱。
(4)联络救援:在同一时间,船长应向附近的海事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报告,并保持通讯畅通。根据火灾发展和安全的需要,及时组织乘客疏散,排除舱底水。
(5)固定水喷雾系统的操作:固定式喷灌系统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火灾已经扩大,灭火器、消防控制不了;二是火已经熄灭,释放水以防止短时间复苏。使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要注意控制释放,避免积水过多。在大风浪中,自由液面的增加与重心的升高使船舶易于倾覆,必须格外注意。
(6)其他注意事项:①消防船,如果自动灭火系统可以正常启动,可以在机舱起火,不要打开清理现场的门,以防引起复发;②消防队员进入燃烧室应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隔离易燃,无法绕着走,可以利用火来喷洒保护;③灭火泡沫和干粉不能同时使用,因为水柱破坏泡沫,干粉形成覆盖层,影响泡沫,以及干粉的使用效果。
3 . 3发生机械故障时的应急措施
当前国内客滚船老旧二手船占一定的比例,这些船舶的一些设备存在重大缺陷,机械故障时有发生。发生机械故障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
(1)影响航行的机械设备故障此类故障发生后,通常要停车修理。应采取的措施同其它船舶发生机械故障时采取的措施相同,但应注意气象,此时若有大风大浪,将非常危险,需及时加强汽车舱检查,若发现有移位、火警,应及时消除隐患。
(2)航海人员对非影响航行的机械设备故障重视程度不高,甚至麻痹大意。一些老旧二手船,此类问题更多。例如,客滚船的首尾或舷侧开口是其船体的薄弱之处,尤其是作为汽车装卸坡道和上下跳板时,长期使用易造成损伤或变形,影响船体的水密性。“爱沙尼亚”号就是在大风浪中船尾门损坏造成汽车舱大量进水,而使船倾覆,导致多人丧生。因此,一旦发生此类故障,应引起高度重视,立即设法修复。如果不能立即复原,也应设法取代或加强修理,甚至派专人盯防,以防止发生意外。
3 . 4货物移动的应急措施
货物移动是客滚船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发生货物移动,应采取以下措施:①按照前述理论,调整航向、航速,使船舶尽可能减小横摇。②在保持稳性的前提下,调整船舶压载水,尽可能减小横倾,调整船舶压载水时,尽可能反向注满压载水,而非排空倾斜侧压载水,研究表明,这样能提高船舶的稳性。③将车辆复位,加强绑扎包括重件货和车辆之间的绑扎,加强非移位车辆的检查和绑扎。④在大风浪中发生倾斜危险时,若船舶横倾过大危及船舶安全时,只要条件允许或可能,就可将货物或车辆抛入海中或抛弃倾斜舷侧的货物。⑤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还要检查是否有漏油,起火等情况,若有,就要迅速采取措施尽快清除漏油避免发生火灾。当情况比较严重,很难马上把漏油清除掉,而随时都有可能起火爆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高倍泡沫覆盖漏油,使之与空气隔绝,暂时减低消除起火爆炸的可能性,在泡沫有效期内,及早清除漏油。
3 . 5发生碰撞时的应急措施
由于客滚船的主汽车舱是全通甲板,其干舷很低,如发生碰撞损坏舱壁,对稳性的影响十分巨大,应按照通常船舶碰撞后应采取的措施应对。
①立即停船,检验损坏零件。②确定入口速度的排水量,立即排水,减少水的浮力。③根据碰撞情况,决定是否去抢滩。④如果以上堵漏措施,恢复船体措施不能改变船舶沉没,而选择抢滩措施又不满足条件时,船长应该决定弃船。撞击船应该及时采用倒车使船体完全脱离被撞船,防止牵连造成损害。
4.结语
总之,客滚船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要全面提高客滚船船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增加其使命感和责任心,加强对上船的车辆、物资的检查,增强对船舶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只要各方面齐抓共管, 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就一定能够做好客滚船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 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霍明甲,张金梅,吴保意.渤海湾客滚船危险货物安全运输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1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