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事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选择适当的气象条件喷施农药,在生产实践中尤为重要。指出在喷施农药时,要把握适宜的气温、选择适宜的湿度、避免降水天气施药、巧借风力和合理利用光照。
植物病虫害和杂草的丛生、消长与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采用农药防除病、虫及杂草,是植物保护的有力武器,是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而在选用农药种类、使用方法、避免对作物、人、畜的危害和发挥施药后的效果等方面,都必须考虑气象条件的影响。如同一种农药,在某种天气条件下可以提高药效;而在另一条件下,不但药效降低,而且药效期也会缩短。因而,选择适当的气象条件喷施农药,在生产实践中显得非常重要。
1把握适宜的气温
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药效的稳定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较高的气温会增强药剂的渗透力,加快毒杀速度,有利于提高药效;但气温超过一定范围后,药效反而会降低。一般来说,当气温在20~30℃范围内用药,其效果比气温在20℃以下的天气条件下使用效果要好;但当气温超过35℃时,由于高温会促进药物分解而降低药效的持久性,同时在喷施药液时,喷出的雾滴水分在高温下也易挥发,导致局部药液浓度加大,加之作物新陈代谢旺盛,故易引起药害发生,且易引起人身中毒事故。因此,在晴天施药,最好选择在上午11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进行,避免在中午高温条件下施药。
2选择适宜的湿度
湿度对农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农药剂型的影响上。对大多数乳剂农药而言,由于湿度大,会相对降低其浓度,加大药液流失,从而降低药效;但对有的撒施粉剂农药则有利于药粉与作物茎叶的粘附,能提高药效。通常粉剂农药宜在晨昏植株露水未干时进行喷撒,以利药粉粘附在叶片上而不被风抖落;喷雾宜选晴天无露水时进行,以免稀释药液,降低药效;喷粉、喷雾后遇到降水,常会冲失药剂或冲淡浓度,需要重新喷药。空气潮湿会使药剂挥发能力减弱;土壤的干湿,对药效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较湿的土壤能更好地吸附杀虫剂,增加药物与虫体接触机会,从而提高防效。
3避免降水天气用药
下雨天喷施农药,药剂易被雨水冲刷而流失,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失效无效。为了延长药效期,最好选择晴天或雨过天晴时喷施农药。但如果雨季正逢害虫防治适期,不能过多推延喷药时间的情况下,也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防效。
(1)在农药中加入适量的黏附剂和辅助剂。如洗衣粉、木薯粉浆水等,以增加农药的黏附力。
(2)选用内吸性强的农药。如乐果、杀虫双、稻瘟净等,此类药施药后4h无雨,则有80%以上农药有效成分被作物吸收;4h以后再下雨则对药效影响不大。
(3)选择速效性农药(如速灭威),在喷药后短时间内就产生药效。
(4)选择粉剂农药。尤其是在大雾、露水重的情况下,喷施粉剂农药最为有利。特别是可湿性粉剂,能溶解于露水而加快毒杀速度。
(5)选择超低容量喷雾器喷药。由于浓度高,雾滴细,易被作物吸收,可减少流失。
4巧借风力
喷药宜选择无风天气,有风会给操作带来麻烦,很难保证药物喷撒到需要的部位。如果施用剧毒性农药,更应注意风向及风速的变化,以免产生药害,发生人、畜中毒事故。大风能促进药剂的挥发和散失,造成药剂浪费,同时易导致药液四处乱飞,增加空气污染,导致人畜农药中毒事故。因此,大风天气时不宜喷施,以静风或微风条件下施药较好。在一天的早晨或傍晚,由于逆温层的存在,气层静稳,是喷药的最佳时机。同时,还可利用风向喷施农药,操作人员应顺风前行或背风倒退,这样才使药剂准确地喷洒到位,且对人体安全。
5合理利用光照
强烈的光照能加快药剂的挥发与分解,使药效期缩短且在强光下,作物新陈代谢旺盛,气孔张开,农药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甚至烧伤叶片,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在炎热的中午不宜施用农药。另外很多昆虫如地老虎、稻苞虫、卷叶螟幼虫等都有昼伏夜出的特性,只有当它们处于采食状态时,才有受药的可能性,故强光照下不利于喷施防治此类害虫的农药,宜选择在阴天或晴天傍晚施药。
总之,影响农田施药效果好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病虫的生理特性和农药的理化特性方面。施药时除要做到“对症、适时、恰当、安全”外,还要考虑天气与施药之间的关系,根据各类药剂和防治器械的性能,决定合适的施药方式。
(一)家族式医药超市企业的一般薪酬形式
(1)年薪制。
主要用于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是一种固定的报酬,它将高层管理者业绩的间接性和长期性加于考虑的范围中。除了给予这部分人员较高的固定工资外,还为这部分人员提供较稳定的工作环境和保障以有利于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奖金制。
主要针对公司内部一般行政类员工,根据员工的表现情况和绩效考核情况发放工资。
(3)提成制。
主要针对销售类员工,提成一般等于销售额与提成比例的乘积,或是将销售额的定额部分扣除后,以剩余的销售数额作为计算提成的基础。
(二)家族式医药超市企业薪酬体系的主要特点
医药行业的薪酬目前呈现高管职位薪酬走高、浮动收入增加、分配方式单一三大特点。(1)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呈上升趋势。高级员工的收入在近几年的医药行业中总体平均上升5.98%,尤其是在近两年来,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涨幅超过11%。从这一数据中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开始对高级管理层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培养。
(2)浮动收入占员工总体收入的比例增加。
在薪酬结构,浮动收入在医药超市行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由于医药超市企业主要由销售人员组成,一般情况下,浮动收入主要包括三部分:销售佣金、奖金及长期激励收入。浮动收入占收入的比例增大从整体反映了医药超市企业对员工绩效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制药企业逐渐都接受了利用浮动工资这一薪酬工具来激励员工的方式。
(3)分配方式单一。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对企业核心人员的激励中,包括高管人员、掌握关键技术的工程师及研发人员等。目前我国大多数医药企业主要利用奖金和绩效工资两大薪酬工具来对激励员工,在总体薪酬分配中,资本要素、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所占分配的比例较少。
2以Y公司为例调查、分析家族式医药超市企业薪酬体系
(一)Y公司薪酬概况
Y公司属于中型药品连锁超市行业,其薪酬福利体系也显现出与其他行业相区别的特征,具体薪酬概况如下:
(1)为员工购买五险一金,为员工免费提供住宿,法定节假日会给予员工一定的物质补贴,每月组织两次员工带薪培训;
(2)药师和医师的基本工资主要在2000-2500元区间,行政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基本工资主要在2500-3000元区间,其他普通员工(包括实习生)基本工资均在800-2000元;
(3)薪酬构成: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绩效工资=销售提成+岗位津贴+全勤奖+工作补贴+销售ACE奖+其他工资;
(4)实行奖罚制度,即销售额前100名员工有相应的物质奖励,销售额倒数前50名员工有相应的处罚;
(5)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并不按其员工实际基本工资额度签,而是按照法定最低基本工资额度签。
(二)Y公司薪酬状况调查及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一线员工、普通行政人员等基层员工)和高层访谈(访谈对象为该公司董事长、财务总监、及人力资源部总监等高层人员)两种方式结合。主要调查了以下问题:
(1)员工对目前薪酬水平的满意度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对目前的薪酬水平没特别感觉的员工群体主要集中在基层人资源人员及部分医师药师等人群;对目前薪酬满意的员工群体主要是中层人力资源人员及部分优秀销售人员,其次为一般基层管理人员;最不满意的是一线营业员、财务人员、部分实习生等。
(2)员工认为决定工资高低的因素
由于药品超市行业的性质,Y公司特别重视一线销售员工的个人业绩,而对该部分员工的学历和职称不怎么关注;但对于基层管理人员,个人业绩不占据其薪酬构成的主要部分,而职位的高低与工作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则是决定该部分人员薪酬高低的主要因素。据该公司最新的薪酬报表显示,该公司普通员工(包括实习生)的基本工资均在800-2500区间,工资水平较低。在Y公司员工的总体薪酬中,绩效工资占据薪酬构成的主要部分,根据弗隆的期望理论可知,员工的期望值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就算企业给予员工再多的效价(绩效激励)还是很难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同时也很难增强员工的忠诚度。
(3)除了工资,员工最看最的因素
数据显示有30%的员工除工资最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近50%的员工除了工资最重视好的工作环境和提升自身实力的机会。这说明员工对和谐舒适的工作氛围和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比较强烈;根据麦戈莱伦的成就需要理论可以判断出Y公司员工主要为友谊主导型的员工,这种类型的员工较喜欢与他人进行交流且渴望被人喜欢,希望自己能加入一个小团体,那么针对这一类型的员工,企业管理人员应让他们尽量在团队中进行工作,上级主管应尽量的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表扬,并让他们做协调性较强的工作,这对激励员工非常行之有效。
(4)员工对公司福利设计的看法
经数据调查有70%的员工认为Y公司福利太少或基本没什么福利,而只有15%人员认为Y公司福利设计合理,笔者深入分析调查问卷人群后得知,认为福利设计合理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层管理人员及部分优秀销售员中。这主要是因为Y公司对中层管理人员及优秀人员都给予较好的待遇和激励,如为这部分员工给予Y药品超市购物卡奖励和带薪旅游、带薪假期等激励。
(5)员工认为多久调薪一次合适
数据显示52%的员工希望3个月至半年内调薪一次,而Y公司实际调薪情况则为1年半一次,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分析可知,调薪作为激励因素,企业只有实施令员工满意的调薪政策才能最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否则只会增加员工更多的不满以及离职的可能性。
(6)员工对公司薪酬支付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评价
在调查中有8%的员工认为Y公司薪酬支付的数额和时间基本准确,与此相比有81.3%的员工认为Y公司在员工薪酬的支付问题上不够及时和准确,还有75%的员工认为Y公司经常拖欠员工工资。笔者经过深入分析问卷调查数据发现,认为Y公司薪酬支付的数额和时间基本准确的员工主要为一些优秀或资历较深的员工,而认为Y公司薪酬发放不及时或经常拖欠的员工主要为基层的行政人员和普通销售人员。Y公司在薪酬发放的区别对待上已经成为造成员工离职或不满的主要因素。
(三)Y公司薪酬体系调查结果
薪酬作为企业吸引、激励以及留住所需人才并获取其价值的重要手段,因此薪酬管理的水平对于公司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根据问卷调查及Y公司高层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以Y公司为代表的家族式医药企业薪酬管理具有一些优点,也存在许多不足,具体如下。优点:对高层管理者实行年薪制,有长期激励作用;薪酬管理实施“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奖罚分明;重视对员工的相关培训;岗位设计较为合理。缺点:注重绩效工资,忽视员工基本薪酬的设计;部分岗位薪酬偏低,导致不满;薪酬差距较大且加薪较难;没有建立满意的薪酬激励体系;薪酬政策朝定夕改,没有长期有效的执行;用人唯亲,薪酬管理过程中家族性质浓厚。
3家族式医药超市企业薪酬体系优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以Y公司为代表的家族式医药超市企业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对不同类员工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设计薪酬制度时应针对员工不同的需求给予不同的激励,才能收到尽可能好的效果。公司也应该针对不同员工,设计不同的激励制度。对于一线营业人员而言,由于其低层次需求更加强烈,应该主要以金钱激励为主,满足其基本的生活开支,同时辅以较高的销售提成奖励,除此之外还应给予员工一定的福利激励,如为员工定期进行系统的培训及一些假节日旅游福利等,使员工能够安心地在企业工作,培养其忠于企业、为企业奉献的精神。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来说,由于其大多为知识型员工,因此应该在物质激励基础上,需要注重情感交流,更多地给予员工提升工作能力的机会,满足其自我实现需要。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对这些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非物质激励,为其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道路和晋升渠道,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忠诚度,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为企业关键岗位物色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在培养员工能力提高的同时,也要辅以较高水平的报酬,防止员工被其他同行猎走,留住这些可用之才,为己所用。对于基层技术人员(医师药师营养师等)而言,由于其成就感的需要较强,公司可以通过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对这部分员工开展知识讲座,专业知识交流互助等,以提高这部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追求,支持他们在自己专业领域的发展,设定教育基金为这部分人员的再教育提供资金支持,或定期选派一部分优秀人员到国内外与同行优秀的医师药师进行交流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重新的工作设计使得工作更富挑战性,明确关键职能使得该部分员工的地位得到提高,从而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二)薪酬管理体系再设计
薪酬管理制度再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健全各种配套管理制度,包括对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岗位设置的调整、人员配置的调整、健全企业全体员工考核制度以及调整对企业全体员工劳动关系的管理等,从而为薪酬管理提供信息支持。笔者认为薪酬体系再设计过程中除了要科学地进行工作分析、绩效考核和薪酬调查工作外,还应当优化薪酬发放制度和改善劳动关系管理。
(1)优化薪酬发放制度
调查显示,员工不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类似企业经常拖欠员工工资,因此需要优化薪酬发放体系,以确保员工能及时、准确地获得属于自己的工资。通过规范并优化薪酬的发放制度,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满意度,降低因工资发放不及时或不准确造成的员工离职。
(2)改善劳动关系管理
通过与Y公司高层进行访谈,得知Y公司为了降低给员工购买法定福利的支出,因此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并没有按照员工的实际工资额度来签,而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来与员工签订合同,再以这个工资标准为员工缴纳相关法定福利。这样势必会造成员工的不满和困惑,最终导致员工离职。公司应当在与员工签订合同之时,向员工详细说明基本工资的额度、绩效工资所占的数额,以及其他收入的来源。
(三)薪酬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1)弱化家族式管理作风
家族式医药企业领导层的核心位置主要由家族成员担任,管理模式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这些企业对员工管理都较为苛刻、同时在员工精神方面的激励几乎没有,很多政策朝令夕改。这将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抑制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员工的工作效率下降,很难保证工作质量,最终会制约公司进一步发展。且不少类似企业当前面临着业务量的快速提升,这在客观上需要公司尽快扩大管理层的开放性,这就要求家族式医药企业能引入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以及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创造更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为目的,用制度来保证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和解决相关的补偿不及时的问题
(2)加强对员工薪酬管理体系的宣传和教育
[关键词]设计与管理系统性科学性社会性艺术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随着设计深入到企业的各个方面,设计与管理间的结合成为了必然,传统的设计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设计管理时代。
“设计管理”一词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那时这个词汇指“管理设计机构与其客户之间的关系”。1966年,MichaelFair发现了一种新的职位:“设计主管”(DesignManager),其职能是确保整个设计项目顺利进行,并且使得设计机构与其客户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PeterGorb(1990)定义
“设计管理”:“通过设计主管对公司内设计资源的有效部署来帮助公司达到其目标的活动。”这个定义强调这点:设计既是目的(把设计与企业目标相联系)也是手段(对解决管理问题做出贡献)。设计管理既是一种“价值管理”(创造价值),也是一种“态度管理”(调整公司的观念)。
设计管理的成功运作有赖于其属性的几个方面即科学性、系统性、艺术性、社会性。通过这四方面和谐使用,达到对设计任务的完美整合。
一、设计管理的科学性
设计管理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出现,既是设计的需要,也是管理的需要。设计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产品开发设计的效率。设计不是艺术家的即兴发挥,也不应是设计师的个性追求。在现代的经济生活中,设计越来越成为一项有目的、有计划、与各学科、各部门相互协作的组织行为。缺乏系统、科学、有效的管理,必然造成盲目、低效的设计和没有生命力的产品,从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宝贵的资源,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同时设计师的思想意图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贯彻实施;而另一方面,设计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科学规律,并且与科研、生产、营销等行为的关系愈来愈紧密,在现代经济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了解设计规律和特点的管理,以及对设计管理的不力,都会造成企业其他各项管理工作的不力。
二、设计管理的系统性
为使企业的设计活动能正常进行、设计效率的最大发挥,必须对设计部门系统进行良好的管理。不仅指设计组织的设置管理,还包括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同样,由于企业及其产品自身性质、特点的不同,设计系统的规模、组织、管理模式也存在相应的差别。从设计部门的设置情况来看,常见的有领导直属型、矩阵型、分散融合型、直属矩阵型、卫星型等形式。不同的设置形式反映了设计部门与企业领导的关系、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关系以及在开发设计中不同的运作形态。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管理模式。
设计系统的管理还包括对企业不同机构人员的协调工作,以及对设计师的管理,如制定奖励政策、竞争机制等,以此提高设计师的工作热情和效率,保证他们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设计师的创作灵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举例来说,如果有某一个设计项目6月1日必须完成,项目经理可以在知识管理平台上找3位设计师,要求他们在设计案截止日之前贴出5个设计构想,如果设计师在期限前完成,案子就算结束,如果没有完成,则系统就会自动举发。
三、设计管理的艺术性
设计管理是对设计过程的控制,好的设计是产生好的过程的前提,而当过程控制达到“美妙”的境界,设计管理就成了一个艺术行为。不管是站在设计师的角度,还是客户的角度,对好的设计品质似乎没有争议。作为核心的“人”是设计师,作为中心的“事”是设计,这就是设计管理;文化被作为基础的东西放在了整个系统的最下方,其用意似乎不言而喻。应该说,正是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不同的市场和客户,进而影响与之相适应的设计,包括设计师本身。文化成了系统中最顽固的形态,其特征还表现在它的隐藏性(更多的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被体验)、广泛性(几乎涉及行为的每个部分)、基础性(积淀特征决定的作用体现)。这也成为设计管理指导实践需要完成的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市场和客户位居左右,大概是因为二者也一定程度上“左右”设计管理的缘故吧。
四、设计管理的社会性
设计管理的核心是对资源、对人际关系的整合的过程,设计是以人为本,管理也一样是以人为中心的,一个好的设计管理者,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与感受力。因而设计管理者常常是从优秀的设计师中脱颖而出的,因为设计师由于多年的训练与职业生涯,常常具备了非常敏锐的职业感觉,以及对这种感觉几乎成为本能的实现能力。但是,优秀的设计师不一定必然成为优秀的设计管理者,因为作为设计管理者所具备的能力结构与作为设计师的能力结构并不相同。作为设计师,理解客户要求,迅速高质提出创意是最重要的能力;而作为设计管理者,协调各方面资源,完成最终的设计创意是最重要的能力。这两者并不相同,后者在设计学校中并不教授,往往是个人自学实践中得到的。
五、以设计管理的优点作为结语:
1.有利于促进技术突破和不同领域的合作,企业社团各方面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从而实现设计制造的敏捷化,推动技术迅速转化为商品;有利于及时获得市场信息,设计针对性产品,由设计改变生活方式,从而为企业创造新的市场。
2.有利于正确引导资源的利用,利用先进技术实现设计制造的虚拟化,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正确处理企业各方面关系,创造出健康的工作氛围。
3.有利于建立一支精干的稳定的设计队伍,解决人员流动过频的弊端;有利于创造清晰、新颖和具备凝聚力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范乐明:《设计管理辨名》
关键词:黄金市场必要性对策
黄金具有极高的抗腐蚀性、稳定性和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而且具有触媒性质;金有良好的工艺性,容易镀到其它金属和陶器及玻璃的表面;在一定压力下金容易被熔焊和锻焊;金可制成超导体与有机金等。黄金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通讯技术、化工技术、医疗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中。
由于黄金所具有的优良特性,历史上就充当货币的职能,如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在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下,可自由进出口。当一国国际贸易出现赤字时,可以用黄金支付。在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但黄金是稳定这一货币体系的最后屏障,所以黄金的价格及流动都受到较严格的控制。上世纪70年代,经过六次美元危机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黄金与美元脱钩,不再有货币的功能特征。虽然国际货币体系中黄金非货币化的法律过程已经完成,但是黄金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并没有完全退出金融领域,仍作为一种公认的金融资产活跃在投资领域,充当着国家或个人的储备资产。
我国黄金管理的历史沿革
第一阶段:严格控制时期
198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中规定:国家对金银实行统一管理、统购统配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切金银的收入和支出都纳入国家金银收支计划;境内机构所持的金银,除经中国人民银行许可留用的原材料、设备、器皿、纪念品外,必须全部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不得自行处理、占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单位和个人不得计价使用金银,禁止私人买卖和借贷抵押金银;个人出售金银必须卖给中国人民银行;公安、司法、海关、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国家机关依法没收的金银一律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一切出土无主金银均为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熔化、销毁或占有。这一时期对黄金的严格控制是为了加强对金银的管理,保证国家经济建设对金银的需要,取缔金银走私和投机倒把活动。
第二阶段:黄金市场开放初期
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2001年6月,央行正式启动黄金价格周报价制度,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金价进行调整。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标志着我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目前上海黄金交易所全部会员中,金融类14家、综合类77家、自营类17家。据初步统计,会员单位年产金量约占全国的75%,用金量占全国的80%,冶炼能力占全国的90%。
第三阶段:黄金市场逐步成熟期
现阶段,以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产品丰富、交易机制多样为特征的金融市场由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以及黄金市场构成,缺一不可。我国黄金市场在交易品种、交易方式、交易手段、交易价格形成等方面正与国际接轨,日益成熟。
我国发展黄金市场的必要性
黄金作为稀有金属,既具有美学价值,也具有稳定的价值属性和坚挺的市场价格。美国财政赤字和国际贸易逆差的持续增加所引发的美元贬值以及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都带动了黄金价格的上扬,推动了黄金市场的繁荣。发展黄金市场的必要性已经显现。
满足大众的黄金消费需求。目前,祖国大陆人均黄金年消费量只有0.2克,与港、台地区和西方国家的水平差距悬殊,离印度人均黄金年消费量约1克的水平有很大距离。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人们必然会增加对黄金的需求,客观上需要黄金市场有较大的发展。
规避风险的需要。黄金最大的优势是稳定性、安全性和恒久性,是财富储备和资产保值的重要手段。发展黄金市场主要是为我国居民提供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资产保值手段,为用金和产金企业提供一种规避风险的途径。
满足社会投融资需要。现阶段,我国居民储蓄总额已超过12万亿元。在银行存款、国债利息较低、股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黄金市场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投资选择。在西方国家,黄金市场还是政府售出黄金,获得收入,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社会投融资的需要要求黄金市场发展壮大且日趋成熟,黄金交易能从现货实物过渡到远期、期货交易,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资工具。
调整国际储备的需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截至2005年6月,我国有600吨的黄金储备,仅占外汇储备的1.4%。国际储备主要由世界发达国家可自由兑换的货币、特别提款权和黄金组成。在我国的国际储备里,黄金由于其价值的稳定性使持有更多黄金储备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提高黄金产业市场竞争力的需要。黄金走向市场,促使黄金企业经营目标市场化、黄金资源配置市场化、黄金营销方式市场化和结构调整市场化。促使黄金企业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上与市场经济接轨,全力推进科技进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一、 前言
很多建筑物的结构外形、使用功能、安全合理性等,无论在设计还是施工方面的质量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保证,但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往往处理的不尽人意,使工程施工不能顺利进行或后期返工,为施工项目造成了巨大浪费,并有可能影响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使用功能,拖延工期,留下安全隐患等,为施工单位造成不良影响,给用户带来不便和损失。因此,合理的施工管理在工程项目中是非常必要的。
二、 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概况
工程施工管理是一种具有特定目标、资源及时间限制和复杂的专业工程技术背景的一次性管理事业。是对工程项目全过程进行的高水平的、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活动。其目标在于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项目投资的损失和浪费。
工程施工管理一般分为六个方面和五个阶段。
六个方面包括:合同管理、文件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施工合同的管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其一,国家机关和金融机构对施工合同的管理;其二,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当事人和监理单位等对施工合同的管理;其中我国合同法将合同违约金与法律规定违约金分别作为合同的明示条款和默示条款包含在合同之中。文件管理主要是项目的文档资料,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图纸、数据等,要妥善管理,因为它是建设工程开展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维护、科研、抗灾、战略等不同工作的重要依据。进度管理的目标是协调质量与进度的对立统一关系,保证质量就要牺牲时间,赶超工期就要牺牲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寻求他们之间的最佳平衡点。质量管理内容繁杂,涉及面广,因为影响质量的因素包括: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安全管理主要是责任分配,明确总承包商和分包商的各自责任。成本管理是评估预算与实际投资的差别,衡量项目的成功与否。
五个阶段包括:前期决策阶段,设计工作阶段,建设准备阶段,项目施工阶段,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其中,前期决策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项目决策、设计计划书;设计工作阶段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编制总概算、施工图预算;建设准备阶段包括征地拆迁、三通一平、设备订购、组织招标、选定施工单位;项目施工阶段包括施工准备、施工过程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而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包括验收准备、竣工预验收、竣工验收、竣工资料移交、交付、保修。
三、 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
由于现代建筑行业体系中,分包、转包现象的存在,难以明确各单位的工作范围与所承担的责任,由于利益的驱使,各单位主观上都想承担更多的工作,但施工范围模糊,容易导致重复施工、工序遗漏等问题,增加了管理协调的难度。
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会给施工的协调工作带来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还有人员的管理也才存在着相当的问题,技术工人与技术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的矛盾严重,各方对技术、材料性能、机构设计方面各有看法,导致矛盾激化,影响工程施工的正常展开。
再有就是工程资料管理的问题,项目完成后的验收包含竣工资料的验收,竣工资料涵盖了所有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包括:材料合格证、检验报告、竣工图、验收报告、设计变更、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作联系函、工程签证等等,这些资料在验收和保管方面的管理不严,常常造成部分材料缺失,为工程以后的检查,维护带来了不便。
四、 工程施工的管理的一些措施
1. 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任何一个施工单位都要建立自己的工程质量内部监督制度,用制度保证合同规范的兑现合同规范一般都规定了对原材料、半成品、竣工工程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有时还规定使用的施工手段。之后还要以此为基础规定各个工序的参与者,使用的设备、工程进度、质量标准、检查方法等。由于工程施工现场的变化较多,施工单位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随时补充和改进施工制度,以保证施工进程的安全、流畅。
2. 建立项目任务和与综合能力的动态平衡系统
项目决策部门在项目开始前就要做好需要预测,并纳入总体的运筹网络。事先分析各分项的生产要素的需求产量、需求结构和时间要求,绘制需求曲线进行优化,通过管理调度,优化配置各项资源,以实现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的目的。
3. 建立和完善工期控制网络系统
从领导到施工班组都必须建立强烈的工期意识,工程管理部门应当将工程的各个部分都纳入到整体的工期控制系统中。以甲方的期限为终点,逐层分配工程时间,细化工程流程,在网络图中找到影响工期的关键环节,制定详细的保证工期的施工计划,从而保证总工期按计划向前推进。
4. 建立适应工程项目施工特点的运行机制
工程管理部门将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效益等指标责任连同工程的经营权,通过人权、财权分法给下属的工程队,使上下级关系转变为合同关系。然后又由各工程队将责任下发至个人,改变劳务型管理的态势,使之变成分层管理、动态组合,微型承包的机制,更有利于明确责任和工作内容。然后,通过各部分消耗的总体控制来完成工程施工的核算与管理。
推行定额效益工资分配制度,有效的激励工作人员的劳动积极性,根据各队当月完成的产值和消耗,通过原料、质量、安全、文明生产,协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对工作表现优异的团队和个人予以奖励,促进单位内部和谐,激励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5. 强化管理机制运行
坚持生产例会制度,每半月或每周超开生产例会,总结前一段时间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加强施工动态管理,对劳动力使用、机械设备运转、材料供应等进行及时的分析,找出与计划的差异,及时予以改进。
在施工中,注重深化全面质量,强化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以预防为主,对质量实行超前控制。在组织形式和工作职能上建立健全以工程管理部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工程不同部位的施工条件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控制、监督、检查及验收,保证工程的每一个关键点的质量。
采取“责任成本”和“目标成本”的科学方法控制工程的施工成本。以预防为主,分解各部分的成本预算,将成本编制落实到工程的每一个细节,组织合理生产和预料调配;增加检查力度,减少返工次数,避免浪费。
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上岗培训,上岗考核,保证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做到安全生产无事故。
总结: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施工单位对工程的质量、安全、成本、文明施工等都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工程施工顺利有序的进行,工程施工的有效管理不仅对施工单位有这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成功的管理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朱照盛.对工程施工管理中有效措施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0,02(17)
[2] 万绍平.国外工程施工管理的认知[J].江西建材,2008(4)
[3] 徐淮.略论工程施工管理的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0(15)
情 势 变 更 原 则 初 探(小二号、黑体加粗)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
情 势 变 更 原 则 初 探
目 录
(项目字体为小二号、黑体加粗,内容字体为小四号、宋体)
写作提纲……………………………………………………………………(1)
内容摘要……………………………………………………………………(2)
关键词………………………………………………………………………(2)
正文…………………………………………………………………………(2)
一、绪论……………………………………………………………………(2)
二、本论:…………………………………………………………………(2)
(一)情势变更原则的基本内涵及理论依据 …………………………(2)
(二)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及法律效力……………………………(3)
(三)情势变更原则与相关法律规则的辩析……………………………( )
(四)完善我国情势变更原则的法律思考………………………………( )
三、结论……………………………………………………………………( )
注释 ………………………………………………………………………(10)
参考文献 ……………………………………………………………………(11)
情 势 变 更 原 则 初 探
写作提纲
(项目名称:小二号、黑体加粗;提纲内容:四号、宋体)
一、绪论
情势变更原则作为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现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立法中予以规定或在司法实践中予以认可,而我国现行法律尚未有关情势变更的直接规定。本文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对此进行探究。
二、本论:(文章的主干,要点)
(一)情势变更原则的基本内涵及理论依据
1、情势变更原则含义及沿革
2、情势变更原则的理论依据
(二)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及法律效力
1、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
2、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法律效力
(三)情势变更原则与相关法律规则的辩析
1、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规则
2、情势变更与显失公平规则
(四)完善我国情势变更原则的法律思考
三、结论(用1-2句话阐述)
情 势 变 更 原 则 初 探
李 宏
(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作者小四号、宋体)
【内容摘要】情势变更原则作为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对于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持市场道德秩序,平衡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消除履行合同中因情势变更所产生的显失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情势变更原则虽然在我国现行法律中未明确规定,但其与现行法律所规定和倡导的诚实信用原则一脉相承,诚实信用原则应作为情势变更原则的一项基本理论依据。除此之外,情势变更原则与不可抗力规则、显失公平规则既有联系和相似之处,同时又有许多根本的不同。完善我国的情势变更原则立法,规范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倡导合同当事人诚实交易,合理承担风险,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应长期努力的目标。
【关键词】情势变更原则 适用 不可抗力 显失公平
(项目名称四号、楷体加粗,内容字体为小四号、楷体)
(正文)(小四号、宋体,标题黑体)
情势变更原则作为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逐渐确立起来的,现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立法中予以规定或在司法实践中予以认可,而我国现行法律尚未有关情势变更的直接规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渐完善,情势变更原则作为合同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越来越显其重要;同时,由于情势变更原则所涉及的理论复杂性和各国在司法实践中的差异,有必要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对此进行探究。
一、情势变更原则的基本内涵及理论依据
(一)情势变更原则含义及沿革
情势变更原则是指合同成立后,作为合同关系基础的情势,由于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发生了非当初所能预料的变化,如果仍坚持原来的法律效力将会产生显失公平的结果,有悖于诚实信用原则,因此,应当对合同的法律效力作相应的变更乃至合同解除的一项法律原则[1]。情势变更原则实质与功能在于消除合同因情势变更所产生的不公平后果,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和商品安全交易。这一原则的确立与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注释:
①苏惠祥:《中国当代合同法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第231页。
②、③同上,第300页。
④郑玉波:《民法实用》,中国法制出版社,1969年3月第1版,第109-111页。
(下略)
(项目名称四号、楷体加粗,在正文后面空两行空两格排列;
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用小四号楷体排列)
【参考文献】
1、苏惠祥:《中国当代合同法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第175页。
2、郑玉波:《民法实用》,中国法制出版社,1969年3月第1版,第15页。
3、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第20页。
4、崔建远:《新合同法原理与案例评释》,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第108页。
(下略)
1.1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要积极更新教师的职业理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人员素质,建立一支热爱实验教学工作的高水平、高素质、结构合理稳定的师资队伍。同时,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开展技能操作大赛等活动。
1.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将传统的以灌输、模仿、验证为特点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为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导为特点的新型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式、提问式、研讨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让其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教师。对操作难度较大、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内容,教师可先讲解,然后对关键步骤进行示范操作。合理分配实验课时间,在实验过程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发散思维,对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拓展,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拓展知识进行探索性实验研究,教师随时进行指导。
1.3注重实验教学过程的监督管理
对实验教案的书写、实验课前的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实验时间的安排、实验考核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规范的监督管理,并建立详细的预实验管理制度。对于更新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做预实验,取得预期结果后才可指导学生实验。学生在实验前必须书写预习报告,这样可促使其主动思考,带着问题上实验课。在实验课上,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不规范的操作。我们修订编写了《专业实验考核成绩册》,此成绩册包括预习报告、实验项目过程记录、项目考核及评分标准。其中实验项目过程记录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试药及试液、设备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结果、小组讨论报告等。实验结束后,学生在实验室当堂完成预习报告、实验项目过程记录的书写,并交给指导教师。为督导整个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检查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水平和实验员的准备工作情况,我们编写了《实验教学日志》,制订了实验教学日志登记制度,日志详细记录了实验准备情况、学生预习情况、实验实到人数、缺勤人数及缺勤原因、值日分组、实验运行情况及缺勤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等。在实验结束后,值日生、指导教师、实验员共同在日志上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1.4更新实验内容,构建综合化、多层次的药学实验教学新体系,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我们更新了药学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删除了一些重复性、验证性实验,如删除了定性鉴别实验,给学生多一些时间结合药典熟悉药品的检验程序。要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验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创造一个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验环境。开设了综合实训实验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如:从某天然药物或中草药中提取分离有效成分或通过化学合成原料药将其制成剂型,再进行药品质量检验。这一实验项目整个过程涵盖了生药学(药材鉴定)、天然药物化学(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药物化学(化学合成)、药剂学(剂型制备)、药物分析学(药品质量检验)等内容,把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等学科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药物研发过程的系列实验,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训,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牢固掌握药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药学专业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1.5开设探究性实验课程
鼓励学生对实验项目进行探索性研究,结合生产实际,开展自主性实验探究工作。在综合实训结束后,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题目,自行查阅相关参考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2013年,我们面向即将进入生产实习阶段的学生开设了为期两周的探究性实验课程,在实验结束后,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在总结会上做PPT展示,学生兴趣浓厚、争先发言,均感觉收获很大。随后针对该活动的追踪问卷调查显示:94%的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操作技能和知识的掌握与以往单独学科实验相比,具有明显进步,而且记忆非常深刻;96%的学生愿意参与探究性实验。开设探究性实验为学生的成才与发展提供了更坚实、更专业、更广阔的平台。
1.6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对实验室进行开放性管理
课余时间定期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解决在实验课上不能解决的实验问题。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由实验技术员指导学生大型仪器的操作,并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8]。实验室实施开放管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技术员的业务水平。
1.7加强实验室建设,优化实验教学环境,建立实验员考核机制
我们充分考虑实验涉及的安全因素,在实验室配备了完善的安全防护设备:安装了应急喷淋设备、洗眼器、消防报警系统和整体通风设备。此外,还根据实验需要,为接触危险化学品的实验技术员配备实验防护服、护眼镜和防护口罩,从细节上为实验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提供保障,使实验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教学工作中。同时,建立详细合理的实验员考评体系,由学生评价实验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果,由实验带教教师评价实验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良好的实验室硬件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相配套,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1.8重视实验教学
将实验教学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转变重理论、轻实验的陈旧思想及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并推出一系列实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使实验教学既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具有其独立职能。
1.9拓展实验教学空间,开阔实验教学视野
药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药学教育离开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离开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结合、离开了实训与生产实践,就如同“纸上谈兵”。我们与制药企业、药检所及医院药房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去见习参观,使实验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也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提高了综合素质,还拓宽了就业渠道。
2结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要点
1.建筑工程中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中不易保证产品质量。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全部施工过程中,操作者、施工技术、原材料、施工环境等都会对每个分项工程的质量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处于施工现场工序繁多,产品量大面广的情况下,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不仅耗时耗力,且难以全面把握产品质量。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又不能保证所有的产品质量,导致出现一些特殊问题。而总体的建筑质量又是施工企业形象的展现,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因此施工质量的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也是目前工程施工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 施工队伍的素质较低。一个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将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在建筑过程中,最关键的不是先进的机器,上等的材料,而是人的工作。只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一项工程项目。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一些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降低建设成本,而招收一些素质较低的员工,这不仅导致施工的技术层面容易出问题,还将从总体上降低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 材料管理不易于全面控制。材料是工程建设最基础的一部分。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的优劣与工程实体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在一个建筑项目施工中,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并且经常遇到许多高新材料以及材料的采购、供应、分类堆放、发放等问题,因而较难实现对物料的全面控制和管理。这也是当前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常见问题。
2.建筑工程中施工管理的要点
1) 推动优秀项目管理层的建立。企业要建立一个优秀的项目管理层,首先应有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因此企业在选取项目经理时,不仅要注重其自身的业务素质,还要注重其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并对项目经理的责任、权力、利益、承担的风险有明确的认识,遏制不良现象。其次,企业要注重抓好项目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有效编制,对项目部管理层人员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要求,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和有效流动。实行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机制,根据项目大小和管理人员性格、特长、管理技能等因素合理组合。这样才能有一个素质过硬的优秀管理层,才能为企业的施工管理提供保障。
2) 加强基础工作的管理。很多施工企业忽视了对基础工作的重视,如对项目评估、测算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很好地正视; 对评估、测算的权限不明确,方法不科学等,导致项目管理失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基础工作的管理。首先企业要在认识上加强对项目评估、合同签订等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视,自觉的做好评估和测算工作; 其次要形成强有力的领导小组,进行专业评估; 最后要依法签订承包经营合同,认真进行项目运行中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从而更好地实现施工效果。
3) 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对企业的施工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施工企业要从工程项目对劳动力的实际需求出发,协调好各项目之间存在的现实和潜在劳动力间的调配问题。从而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项目经理部要统筹安排劳动力的需求问题,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从而保证劳动力与项目需求的总体平衡,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4) 提高施工管理的科学性。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现代施工管理中的科学性极大增强,施工企业要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便是一个运用先进科技提高施工管理科学性的例子。其围绕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对工程项目各个参与方进行了招标、投标、评标阶段的分析,具有专业、易用、高效的特点。为施工企业搭建了一个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可以让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中更好地规范基础管理,统一企业标准,最终提升各级管理效率; 全面有效落实公司的战略意图及管控思想,支持各级领导进行相应的战略或业务决策,进一步积累和应用各种企业管理过程资产,从而使企业的核心业务合理有序的推进。
3.建筑管理中施工管理的应用
1)推动材料的有效管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材料往往较多,种类繁杂,并经常面对材料的更新问题。故对材料的采购供应、分类堆放及合理发放等方面应尤为重视。材料选择过程中,要实行招标采购制度,选择信誉好,质量与货源有保证的供货商,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材料的验收、分类、堆放等进行合理安排,使其一次到位,从而避免因材料订购不符而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
2)加强技术的重视力度。一项工程项目的展开,离不开技术的规范应用。施工企业要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上的分析,以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这就需要企业重视技术的应用,从施工图纸的绘制到施工方案的制定,都要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提高企业内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进行技术培训和交流,以掌握先进技术。只有技术的不断提高,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3) 实现人员的合理应用。一项工程中,人是起决定因素的一环。所以企业应注重人才的作用,要优化管理层和执行层的知识结构,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让他们对工程的进行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企业必须做到对人才的尊重,对员工工作中的表现要赏罚分明,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入手,培养员工的凝聚力,从而更好地管理和应用人才。
4)保证工程的有序进行。施工的进度、质量和安全是施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对于施工过程中进度的把握要注重施工速度与质量之间的问题,合理解决其中的矛盾。不能因为提高经济效益而一味追求进度的加快,这样很可能导致工程质量的不过关; 也不能片面注重对工程质量的严格控制而造成工程不能如期竣工的后果。在施工过程中要有相应的管理条例对工程的进度进行全面的审核控制,协调好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三者间的关系,从而保证工程的有序进行。
5) 确保资料的安全管理。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真实记录要十分重视并妥善保管。大部分工序施工后具有隐蔽性,工程的质量、安全、结构、材料等都只能通过资料反映,而中间支付、竣工结算和工程索赔等也需要资料作为依据,因此企业要对施工资料进行认真搜集并妥善管理,存档以备后用。
结语
施工管理作为建筑工程中的核心要素,对建筑工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面对目前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全面分析并合理解决,抓住施工管理中的要点,切实将其应用到工程的实际建设中。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现代化施工管理,以更好地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革.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1):65.
关键词:行政单位 财务管理 对策
行政单位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当行政单面临环境的巨变时,财务管理作为行政单位管理中的关键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面临行政单位改革时,行政单位要做出科学决策,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这些举措无不与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息息相关。
一、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基础工作薄弱、内控制度不健全。
有的行政单位没有独立的财务部门,无证人员担任财务部门负责人。经费支出管理过于简单,事后审批,专项资金使用不当。重大财务事项集体审批落实不严。内部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相容岗位分离”落实不严格,内控要求相对较低。对于单位内部的自主检查不够全面、没有积极的去落实行政单位内部改革,监督力度不够,对于相关活动的有效控制不够全面,缺乏内部定期评估机制。
(二)预算编制不规范、且在落实不力
部分行政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且内容不充分,数据也不够精确,从而导致预算编制的结果和实际不符。在预算的过程中,不够严谨,有严重的“重申请,轻管理”情况,在落实预算的时候相关部门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给行政单位落实预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使预算的执行情况与编制有所出入,严重的还会造成公用经费被人员经费所挤占的情况。落实预算不到位,在执行的时候存在不平均的情况,往往在年底或者是季末的时候容易出现“突击花钱”的情况。
(三)财务人员业务技能不高、学习意识不强
虽然现阶段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相关的财税体制仍然有一定的不足,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创新。2013年财政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2014年印发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2015年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4个准则,在一些行政单位当中,财务人员往往比较安逸,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行政单位职务晋升的空间有限,财务人员对个人成长的定位模糊,缺乏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夯实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内控体系
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专职会计人员。认真梳理岗位流程及岗位职责,细化各管理职权,制定科学合理、适应本单位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决策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责任,成立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对于内部控制的执行一定要重点关注,相关部门要想保持良好内部控制的环境,就必须要确保其独立性。还要根据本身的工作经验以及业务特征来制定其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内部控制措施。要想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评,对于所发现的不足之处一定要及时的上报有关部门进行解决。要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针对由于落实制度不到位而导致的严重后果,要酌情给予处理。
(二)合理编制预算、规范预算执行
预算编报要及时、规范,对于上年结转资金要纳入当年预算;要确保预算执行的真实性,严禁出现多报冒领财政资金的情况;对于资金支付要满足优先保障、定员定额管理的要求,并实行精细化管理;项目支出预算编制要符合合理排序、科学论证、综合预算的要求,严禁虚报以及申报不规范从而导致项目资金闲置;基本支出要满足相关部门所制定的支出条件、范围和依据,防止出现公共费用和人员支出产生互相挤占或者是挪为他用,避免不按照有关预算违规给相关人员以现金或者是物品的方式来给予的奖励,从而造成超预算的情况出现;项目支出要做到专款专用,务必要根据有关部门的批复和规定落实,避免出现挪用、转移的情况,项目的支出不可以在基本支出方面使用,一定要根据有关规定来进行项目的有关调整和变更情况;要建立追踪问效、绩效考评制度;政府采购要按照《政府采购法》和其他有关政府采购的要求。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工能力
积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财务人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关心财务人员个人成长,使其明确自身定位,助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行政单位中不同的职责部门采取针对性的培训。对于在职人员要积极的鼓励其不断的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让每一个在职员工都具有较强的业务技能。比如,可以让从事财务工作的员工经常参加相关财税单位举办的各类培训、考试,对于内部管理人员主动参加全国内部审计师的考试的行为要给予鼓励,另外对于参加考试的员工还要给予一定的的准备考试的时间,为了体现单位对于这种行为的支持,对于通过考试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政策。
三、结束语
今年来,我国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各项经济事项管理不断规范。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行政单位要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积极应对。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融入其中,为各项改革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
[1]胡之源.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J].中国财政,2009,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