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说课技巧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坚持理论学习,认真撰写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了“教学论新编”,“成功教育理论”。“数学教学论”等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几年来,数学教研组每年都有论文获奖。每年都有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其中,赵立新老师的论文曾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且在北京成人教育刊物上发表。闫秀芹老师的论文“导言设计刍议”获区成教系统一等奖,且在北京成人教育刊物上发表。在成教系统教学经验交流会上,闫老师的文章“让学生在数学课上体验成功”在大会上进行交流。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组老师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不光是校内、区内的教研活动.每年还有-4次参加市数学研讨论及教材,教法辅导.还曾几次到怀柔、密云等兄弟校参加教学研究活动。
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每学期开展听评课。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成教系统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每年都有数学老师参加,且赵立新。闫秀芹二位教师的公开课得到高度评价。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针对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差,对学习数学缺乏自信的特点,我们尝试用“导言设计”,“自制教具”。“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思维。
关键词:说课;高校教师;专业素养;局限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081-02
1987年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率先创造出说课这种教研形式,此后说课活动逐步发展完善和兴盛起来。说课活动不但在中小学日常教研活动、教师招聘和考评活动广泛采用,而且在高职和高校的讲课比赛等基层和竞赛中普遍包含说课环节。所谓说课,指教师在独立备课和课程建设基础上,以语言表述为主,配以多媒体、文字和实物演示,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面对同行和专家,系统而精练的将自己对课标及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简言之,就是“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由同行和专家根据有关教学理论和经验进行评说和讨论,研讨该节课教学设计的改进意见;最后由授课教师整合意见逐步改进和完善授课思路和技巧。说课主要内容包括说教材及教学大纲、说教学方法、说学情及学习方法、说教学设计、总结反思等环节,重点在于阐述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说课环节是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经常参与的系部教研活动和讲课比赛的重要环节,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积极的推广。实践表明,说课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谓教师专业素养是指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在教师具有优良的先存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说课活动有利于高校教师深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驾驭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集体教育智慧。说课在今日之高校,对于教工的教育教学专业素养的培育有哪些促进作用和固有局限,将成为高校教工共同发掘的新的研究课题。
一、说课促进高校教师提高专业素质的提高
1.说课促进教师重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加速青年教师的角色转化。说课是一种新的教研形式,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教学环节,能够帮助教师深层次理解教材内容、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特点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如何利用文字、图像或多媒体将备好的课程和设计的环节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易于接受与吸收,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教学效果,就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好“为什么这样教”。教师不能再以“本”为本,应挖掘多样化的解释和扩展空间,有效利用,合理规划,提高教学效果。在观摩和自主说课时教师显示出的自信是对自己正确的定位,对学生合理的把握,在教学中游刃有余的充当着交流者、探讨者和平等对话者,给青年教工以榜样的示范作用,在有限的时空领悟学生和教师的角色特点和职责,完成其角色蜕变的启蒙。
2.说课促进教师主动学习,实现自我完善。说课的本质是教师自我完善的一种教研手段。教师在教学中时刻隐含着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但在说课中要说清楚“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需要扎实的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支撑;教师需保持对自己兴趣点的敏感和察觉,高效的解读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的教学理论与时俱进,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实践深入优化,实现说课所要求的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教师需下一番功夫,汲取专业知识,完善理论系统,锻炼教学技能,实现自我完善和职业进步的良好循环。
3.说课促进教师集体协作,实现教师群体共同发展。说课活动的两个主要参与者:说课者和评价者,形成了共同研讨的形式。说课者在精心准备的说课环节中展示对课程的把握和理解,体现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使用,呈现出独立分析、自主创新的能力;评价者包括发表意见的专家同行和观摩学习的教师,在说评双方积极热情的对教育教学观念和技巧的探讨中,总结出各自的特色,反思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并反馈给听众,促进教师群体的同步优化和发展。说课对教师的角色转变、自主学习提升和协作互助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能够促进高校教师积极充实理论和专业知识,利用教学理论指导一线教学,推进高校教师的自主发展和群体进步,实现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普遍提升。
二、说课对培育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局限
说课是有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教研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十几年,有着一套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原则规范,但在具体实施和实践中仍有诸多问题。
1.说课中主要对象和评价者的缺乏,对教师现场应变能力的训练不足,教学效果评价建立偏主观。说课的产生条件带来其固有局限之一,是缺少学生和教学现场作为主要的教学对象和评价系统的力量。说课是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专家和同行进行汇报式的沟通,缺乏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实时反馈和教师及时应变和调整;说课由于其特定的原则和方法,形成了一系列标准化的要求,对于部分年轻教师容易形成思维和行为定式,对创新有局限性;说课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情况下,由教师与专家和同行进行汇报并听取和交换意见,缺乏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直接交流,教学效果和教学设计的实现仅凭主观设想,缺乏更坚实的实践支持,对部分缺乏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有导向性限制。
2.说课活动常规化不足,说课竞赛化使得其难以在日常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近年来,高校讲课比赛中说课占据主要环节,虽然说课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有很多益处,但没有在日常教研活动中普及,作为竞赛项目更关注结果而非过程,各院系选送能力较强的教师,使得大部分教师对说课了解不多;作为听众的部分专家和同行对说课的理解也不够,点评意见流于形式,说课者和听课人很难得到有效指导。说课在高校流于竞赛一角有待于被发掘和发展,使其在日常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说课有其自身固有局限以及在高校实践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和现状,有利于高校教师及有关部门合理利用说课工具,为高校教师的成长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进步和发展打好基础。
三、增进说课对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积极影响的探索途径
说课在高校的发展有其优势和局限,如何扬长避短是有效提高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可探索途径。
1.说课理论指导价值在常态化教学和竞赛环节中给予足够重视。学校举办的说课竞赛导向性强,竞争激烈,但从参与人员到竞赛设计都有商榷之处。竞赛应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其指导性和选择性目标,扩大说课的影响力;可增加赛前预选机制,按一定比例安排常态化教学观摩评比,并要求课前说课或课后说课;说课大赛学院化、教研室化,让说课走入基层、走入一线教师的课堂和课后教研活动中;尝试增加学生参与度,设立专业相关学生评委,给予一定评价比例。此举有助于扩大说课理论的广泛传播和一线教师对说课理论的重视。
2.利用优秀说课教师影响力,带动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教研实践,提高教学素养。利用优秀说课教师的示范作用,利用课程建设等多种平台,将说课、示范课程和专家教师点评全程录像,将它放在学院网站、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中心或者学院系部等工作QQ群共享中,让教师和学生观摩学习发表意见,一方面促进教师总结提高,反思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听取学生和各位同行对教学设计和方法的建议,形成思辨式集体备课和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3.常规化说课,针对性辩课,日常教研活动注意说课和辩课结合。说课是课前准备教学方法或课后总结教学方式在理论层面的教学研讨,在用新颖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中,强调理论的先进性和指导实践的可行性,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辩课是从课程中选择一个有价值的辩点,教师之间或教师与研究者之间思维交锋、理清认识、增进教育智慧;辩课是通过研讨一个个实际教学问题,解决教师专业成长中迫切的问题,辩课适用于教师对普遍问题和个体问题展开教研,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应在日常教研活动中结合说课重理论和辩课的偏实践特点,激发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提高。在高校教研中,挖掘说课理论价值,在日常教研活动和竞赛中重视说课理论,发挥优秀教师说课的模范影响力,引入辩课的实践指导,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扬长避短,使说课为高校教学和教师的发展做出应用的贡献。
四、结语
说课是一种集备中说、说中评、评中研、研中学为一体的教研活动,是整合教学资源、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高校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说课已然成为高校教师的必修课;说课由于固有局限和高校教育与之接轨的不当,使它在高校的发展受限,没有充分发挥其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为了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普遍提升,高校教学从日常教学到竞赛各环节应给予说课足够关注和理解,充分发挥说课的理论指导和教学研讨价值,结合制度的完善和新理论新方法的提出,调动教师的教研热情,促进教师群体共同提高,以切实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和教研水平,为高校的素质教育助力。
参考文献:
[1]靖树超.说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J].教育教学论坛,2014,(9):148-149.
[2]李兴良,马爱玲.教学智慧的生成与表达――说课原理与方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王蕾.通过说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D].硕士论文,2008.
[4]尹泳一.说课与辩课析[J].教学与管理,2014,(10):31-33.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听说能力
一、加强听说教学管理,开设英语听说课
作为英语教学中位于之首的听说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学生听说能力提高了,读写能力也随之发展。过去几年不少老师在英语教学方面已经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做了各种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而我们则广泛吸取了这些先进经验,从形式上把听和说结合在一起,突出重点地进行英语“听说”改革。 我们学校从1986年先后建起了4个语言实验室,这样英语听说课就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从课堂教学中独立了出来,过去几年我们每周给学生开设一节英语听说课,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最新的高中教材增加了很大比例的听说部分,这就需要在时间上要满足教材的需要,从这学期学生由每周一节听说课增加到两节。学校为了突出对听说课的重视,我们几个负责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的老师的办公室也随之搬到了语言实验室,几年来我们一直探讨如何上好英语“听说”课,我们经常回教室去听学生的英语课,及时了解学生的读写水平,这样有利于在听说课上因材施教。为了更好的上好听说课。我们也经常和英语教研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研究,商讨好的教学方法,还从网上收集了许多有关听说教学的先进经验论文,把好的教学方法 在我们的听说课上实践。
二、精选教材,因材施教
一套好的教材,在教学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说好的教材是指英语标准,难易适中,体型新颖。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还能适应于当今高考英语听力考试的需要。我们现在选用的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教课书上的听说部分,另一部分是,课本同步听力训练Exercises for the units。其内容包括:语音训练,情景对话训练,短文听力理解训练,单词填空。从不同的语言角度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们选听说教材的标准是:确保教材的语言水平和学生教课书同步,这样有利于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同步协调发展,在教学中学生就不会遇到语言障碍。其次,我们还选用了英语有声听力练习?“新概念英语”“走遍美国”“网上高中英语在线听力训练”,一些英语VCD片,英语动画片,和一些英语电影。作为选听教材,根据课堂教学进程的需要,选用适当的补充内容,力争使每个同学都能清楚的理解所听的教材。对这类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时,我们是从最简单日常会话开始,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三、新颖,生动活泼,寓活动于教学之中
新颖,生动活泼,寓活动于教学之中,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获得知识,是我们听说课的特点:学生从拥挤的教室来到这宽敞明亮的,各种多媒体设备齐全的,进入实验室不允许任何人说汉语,给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的大实验室上课,从环境上学生们感到新颖。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环境是造就人才的先决条件,在这里学生可以用英语对话,回答问题,能够看英语电影,电视,能够学英语歌曲,能够看VCD英语故事,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了训练听说能力的状态。
有中国的英语老师和外国的英语老师两个人同时出现在讲台上互相配合,取长补短的给学生上课,这是学生从上学以来没有见过的,学生们感到新颖,一开始学生就很快对听说课产生了兴趣,特别是两个老师的对话表演,更使得学生兴趣昂然,我们经常在听说课上,上演一些英语小短剧和一些有关语言国家的知识背景的对话表演,做游戏(当然这些游戏有助于教学)例如,到了西方人比较重视的“复活节”,在含有这个节日的星期上课,除进行练习有关这个节日的知识材料外,其次,还叫学生通过做Looking for eggs的游戏,在实际的环境中让学生练习语言。我们把提前准备好煮熟了的鸡蛋和糖果,巧克力,等一些好吃的东到教室里不同的地方,告诉学生谁找到礼物,礼物就归谁,得到礼物的同学要给全班同学讲一段有关这个节日的有趣的故事。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当回顾高中时期学生生活的时候,总是把英语听说课堂上的“找蛋”游戏作为有趣的, 难忘的话题。我们用这种形式上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自己的听说能力。我们还经常有侧重的把听说分成两部分练习,我们称之为“英语听力练习课” 和“说英语练习课”在听力课上以中国老师为主,侧重于听一些有声英语材料, 做笔试听力练习,观看一些视听英语节目。在说课上外籍老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中国老师只是起辅助作用,课堂形式以学生小组练习为主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就老师所给的话题讨论,在一定时间后,每个小组推选出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演讲。
说课的内容一部分题目是来自学生教课书上的说的内容,另一部分是外籍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语言国家的背景,有计划的选择不同的话题来练习说英语。例如:谈论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家和发明;世界著名的人物;各国风俗人情,所学语言国家的知识背景。……等。通过这类练习学生一方面得到了口语能力的训练,同时也能获得很多新的知识,有些知识从教课书上是难学到的。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大课堂练习密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尽可能多的练习。从这学期开始英语听说课的师生课堂双边活动的时间比例逐步加大,既教师在课堂上占用时间大大的缩短,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从几年来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英语听说课与英语课堂教学最大的不同是学生在活动中占用时间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在提高学生听力方面,我们不仅仅是叫学生多听材料,更主要的是教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发现技巧,寻找提高听力的规律,任何事情都有规律可寻,听力教学也不例外,教师除把前人发现的好的提高听力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外,更重要的是叫学生自己找出自己如何尽快扑捉信息的方法。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材教法研究、模拟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内容,它应有别于传统师范实践教学,它不只是传统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更应是一个教学过程,它是师范生在校期间都要不间断地进行的逐渐完善的教学过程。我校小学教育专业成立以来,我们在广泛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并改革了实践教学,在落实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验、见习、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的同时,确立了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大实践全程教学观,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大实践全程教学观的指导下,我们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主要体现在重视实践课程的设置、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总量、拓展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等方面。在课程设置中加大了专业主干课程量,开设了“心理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班主任工作概论”、“小学语文教育学”、“小学数学教育学”、“小学科学教学法”、“小学教育科学方法”等课程;在大实习之前安排了总课时为四周的三次见习,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毕业前“一次性”大实习的实践教学形式安排,其目的在于为今后的大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一次见习,主题是“教学观摩”。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全天候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观摩小学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校内外活动等,听取有关讲座和经验介绍;第二次见习,主题是“教学助理”,观察了解小学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程序的安排、课堂的调控以及教师教学风格特点,了解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情况,协助小学教师开展班队活动,帮助批改作业等等;第三次见习,主题是“教学模拟”,我们称之为小实习,重点在于听课、评课、教育调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这一阶段的学科教材教法、教育研究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等方法与技能的课程学习相结合,并在小学教师的指导下试教语文、数学各一节。另外还通过说课、评课、“拜师学教”、课件制作、创新实验、四年全程性培养与考证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专业兴趣小组、“园丁杯”活动等途径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磨练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开拓实验、实习基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通过校、院学生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二、确定职业技能训练制度,形成实践教学特色
为实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保证质量,确保学生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必须使师范类学生练就扎实、有效的教师职业技能。为此,我们在广泛调研、论证及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制定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案》,实施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考证制度》。确定普通话、朗读与演讲、钢笔字、粉笔字、课件制作、班队活动为必考项目;毛笔字、视唱与乐理、应用文写作、美术字、口令与队列、简笔画、钢琴或其它乐器、黑板报设计、书法艺术、说课、图案或素描、舞蹈或唱歌、儿童想象画等为选考项目。考核统一安排在每学期的第十二、十三周进行,每个项目都制定了考核标准,把考核结果与《教师职业技能证书》挂钩,实施学生实习准入制度,即考核项目没有达到规定的学生不能参加大实习;与此同时,学院还制定并实施了《小学教育专业说课实施方案》,利用学校微格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平台,强化学生的校内“说课”训导,指导学生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此外,学院划拨重点建设专业专项资金,投资建立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实验室、创建小学教育综合实验室以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最后,学院成立了相应的学生社团及兴趣小组,由专任教师组织基本职业技能训练与辅导,通过各种比赛,如“园丁杯”大赛、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方式,全方位、全过程地开展实践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探索,现已初步形成颇具时代特色的“四化”实践教学模式,即:教学行为模拟化、角色体验提前化、技能训练全程化、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专长化。
1.“教学行为模拟化”:利用学校微格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平台,大力强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推广与应用。同时,强化学生的校内“说课”训导,创建小学教育综合实验室,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争取尽早养成将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意识,培养其能力。
2.“角色体验提前化”:推出“拜师学教”导师制活动,安排学生长期与重点实践基地教师结对,参与实践基地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课题的教学研究活动。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开始,将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教育实践模式纳入制度化轨道,保证学生的课堂教学同课外实践紧密结合,以形成“学中做,做中学,学做互动”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3.“技能训练全程化”:制定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案及考核标准,每学期定期安排考核,并据此与学生的考评及今后实习准入制度挂钩。
4.“课件制作专长化”:从重点建设专业中,划拨专项资金,投资建立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实验室,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过硬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并将“课件制作”作为该专业学生的专长加以重点培养。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拜师学教”活动
在开拓实验、实习基地的同时,充分利用教育实习基地资源,开展“拜师学教”导师制活动。“拜师学教”活动是对旧的实践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它强调“做中学”,强调教学技艺的模仿与熟练,强调与指导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强调对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化与建构,强调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在反思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拜师学教”活动充分体现了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是小学教师专业化培养的一种有益尝试。具体做法为:从二年级开始至三年级有组织、有步骤地与实习基地小学的优秀教师结对子,每个指导教师带三名学生,至少每周安排半天时间。整个过程分四步走,第一,观摩指导教师的教学生活及工作,同时担任指导教师的教学助手,从事学生辅导、作业批改等工作;第二,着重建构现场实际教学经验,包括教材分析、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演示、听课与评课等等;第三,模拟教学,试讲一堂课,课后与指导教师共同反思;第四,教学总结与科学研究。根据小学教育对教师一专多能的要求,我们对学生“拜师学教”的科目每学年进行一次调整,使学生接触小学语文、数学及其它一些科目的教学,使学生具备现代小学教师应具有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拜师学教”活动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接触儿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懂得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掌握启迪和开发儿童智力的技巧和方法,掌握儿童学习理论、掌握指导儿童学习的技巧和方法。通过“拜师学教”活动,可以尽快使学生熟悉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教学,熟悉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关注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初步开展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开展小学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根据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的内容、任务及目标,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有序推进,为今后的大实习及毕业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论文摘要: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根本的职业技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统称“品德课程"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训练活动,是石家庄市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要活动。它以提高教师任教能力为目的,以全员参与、练以致用、注重过程为原则,对品德课程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示了过程培训的实在效果。
为了转变、更新小学品德课程教师的教育理念,激励他们立足本职,苦练教学基本功,努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们组织全市品德课程青年教师开展了历时一年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基本功达标训练活动。
这次活动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基层学校人人参与,层层选拔;县(市)、区严格把关,优中选优;市级展示交流,评点互动。为了提高活动实效,我们确定了重在全员参与、练以致用、注重过程的活动原则。要求每位选手在市级交流阶段,不仅参与全程比赛,还须做群众评委为其他参赛教师评分,并将此作为其竞赛参考成绩;每项比赛内容结束后,评委都要针对比赛情况,有重点地进行点评,使该项活动真正成为展示交流、学习借鉴、培训指导的平台。
通过这次大练兵,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素质优良、勇于实践、富于创新精神的新秀脱颖而出。WWW.133229.cOM本次活动共分演讲、说课、即席表达、特长展示四个项目。选手们在教育理念、精神风貌、表达技巧、特长展示等方面均有可喜的进步。
一、关于演讲(主题:我的教学故事)
品德课程教师的教学演讲重在结合品德课程教学实际,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用饱满的热情来摆观点,谈认识。活动中多数参赛选手有较深的理论积淀,演讲内容有深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从教学出发阐明自己的观点,有很好的实践指导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能充分挖掘教材中有意义的真实素材撰写演讲稿,观点正确、鲜明,主题明确、深刻,见解独到,论述严谨;多数材料真实感人、典型、新颖、耐人寻味,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2.常言说得好,三分戏,七分演,好的演讲内容还应辅以好的演讲技巧。多数教师的演讲条理清楚,主次分明,修辞得当,语言生动,感情充沛,气势旺盛,表情自然,肢体语言恰当,能与听众保持良好的情感交流,能感动自己和听众。
3.部分教师还大胆创新,突破了以往演讲比赛的传统模式,辅以多媒体课件,新颖生动,演讲效果突出。
4.多数教师举止大方,精神饱满,妆扮得体,脱稿演讲,按时完成。
主要问题也有四个方面。
1.个别教师演讲时缺乏自信、激情和演讲技巧,有讲无演,直接影响了演讲效果。
2.本主题演讲本应凸显日常教学中的故事,而一些教师演讲内容空泛,只是堆砌理论或词汇,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说服力。
3.有的教学故事内容与班主任管理工作故事内容混淆,缺乏针对性、典型性和可借鉴性。
4.个别演讲稿之间存在雷同现象,可见其中有非教师本人经历的故事。这是青年教师,尤其是品德课程青年教师成长的大忌。因为该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渠道,是关注学生一生的教育,真实应是课程灵魂。其任课教师的教学故事应该是原汁原味、真实可信的。作为教师,如果教学多年都没有自己值得记取的教学故事,实在是一件很令人遗憾的事情。对于品德课程教师而言,最致命的就是心灵僵硬,因此,品德教师必须不断给自己以心灵滋养,否则就无法感召自己和学生的心灵。
二、关于说课
说课是阐明教师对教材内容、框架定位、学情适应性、重难点及其确定依据等的认识和思考,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及其理论依据、施教策略:教学方案准备怎样实施,作了哪些预设,为什么要这样做,根据哪些教育理论,以及备课中的有关思考等。其中,要使新课程教学理念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与落实,使备课的过程更趋于理性。
从整个说课情况来看,多数教师能够把握品德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定位适度,重、难点把握准确,能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以活动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且活动设计新颖,有坡度,层层递进,实效性强。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活动目标生成全面、适度。
(1)教学目标是活动的灵魂。多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能贯彻“三维”理念,综合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行为与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又符合活动类型、内容的不同特点。其中,特别关注学情,因为品德课程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经历和文化背景,唯此才能切实地指导学生生活并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能够阐明说课内容所处单元的知识结构、要点、特征及该内容在单元整体中的地位和任务。依据教材特点设计活动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所选择的活动方法,同时注重体现“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活动要素。
a.活动流程简明、清晰,重点突出。
l清晰流畅。很多教师能够明确阐释教学意图、教材处理方法和目的,根据学段要求、教材特点和学情来设计教学流程;且条理清楚,有理有据,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大多教师能从引人说起,然后按照教学设计逐步展开,明确说出课前准备、课堂小结、课后延伸及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并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拓展内化的层次安排教学活动。
(2)详略得当。能够采用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阐述,详细说明活动的重、难点及其中蕴含的各个教学环节,设想活动开展中每个环节的状态细节及其指导方略,预测达到的学习效果等。针对课程实施的不可预知性,有的教师还进行了多种预设构想,从而为课堂教学的生成预留了空间和选择,也有了悬念和生气。
(3)理念凸显。说课教师能在一定高度上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有理性思考,即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不但说清“教什么”和“怎样教”,更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教”;而且理论引用自然、恰当、明确,阐述简明扼要,令人信服。从而,使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能从中感受说课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度以及对本课程教学的认识高度,与之产生共鸣。
3.活动设计精心,方法多样。
第斯多杰认为:“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学生品德素养的提升、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在活动中习得的。为了凸显活动效果,多数教师能够注重课前、课中、课后活动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即不仅关注课前活动的认真准备和课中活动的精心安排,更关注课后活动的延伸。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活动准备认识充分,全面深人。①充分的课前活动准备是保证活动有效进行、目标得以达成的基础和前提,是活动化教学的根,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的依据。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最重要的准备是了解学生真实的生活,包括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生活水平及状况、接受的教育和周边环境等方方面面。②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都能够关注活动的实践性、体验性,关注引导学生深人生活,进行课前调查,搜集有关资料,获得“鲜活”的体验、感受,从而促进积累直观、鲜活的生活素材,使学生在活动中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能在亲历亲为中获得道德认识、情感、行为的提升与发展。③除考虑学生的必要准备,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还考虑到有时必要时动员家长做一些必要的准备。例如,在每次相关活动前,给家长写一封信,与家长沟通活动目的,征得家长支持,以形成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家校教育合力。
(2)活动方法多样,贴近学生生活。①活动设计层次清楚,实效显著,能很好地为学生的情感发展、明理、实践留有体验的空间,能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基础。②能够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活动形式,设计学生感兴趣、有意义的系列活动,尽量引导学生从自身的体验中找出答案,激发他们主动探索、自我生感与欲望。③活动目的明确,方法得当。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质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道德判断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通过情景模拟、交流讨论、角色扮演、欣赏、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和帮助,促使学生回味、感受生活,并在感受、回味中不断提升认识,悟出道理。④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针对学生思想实际,疏导得体,有说服力。能考虑到学生在各种感性活动中,身体及各种感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将“生活化的课堂”、“课堂中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3)活动过程注重学生亲历、体验与感悟。品德课程的教学提倡通过课堂活动来引导学生感悟,学生通过感悟来明白道理。因此,多数教师能够努力为学生的活动和探究“铺路、架桥”。一方面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活动情景及引领学生自悟、自得的情感场,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体验、思考、研讨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生成对活动的自我需求,即“活动需要我,我需要活动”;另一方面,在活动中还不断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么想到的,能给大家说说吗,你为什么这样想?以显示学生正确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充分激发,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预设的教学目标得以有效达成。
4.活动效果追求:近、小、实。
《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行统一”原则:“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因为在课堂上很难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实践机会,所以要提高教学实效,必须向课外延展,与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要实行课内学习与各种课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校外与家庭、社会生活相结合,做到“近、小、实”,即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规模小些、效果实在一些,以利于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形成和内化。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我们在课堂活动结束时,考察到其所追求的两种教学效果。
(1)学校的“小课堂”与社会生活的“大课堂”紧密结合。这确保了贴近学生实际,随时随地解决学生身边发生的现实问题。
(2)社会实践活动设计具体、可行。例如: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学生能做什么教师就提什么要求:提倡他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个小宣传员,诸如动员家人不用或少用塑料制品,少扔白色垃圾,节约每一滴水、一粒粮等等,都是学生凭举手之劳即能做到且可立竿见影的活动项目。
5.教师形象大方、得体。
说课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的同时还注意了以下能力的发挥。
(1)精彩表达。常言道“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难磨一张嘴。”很多教师不仅说课方案设计精彩,而且表达也十分精彩。其语言清晰,音量适中,语速快慢适度,语言节奏适宜,尤其注意到了独白与对话交替使用。例如:教材分析、方法选择、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概括介绍教学环节、阐述教学理念等多用独白的方式;情景模拟时,则以对话方式为主,仿佛身处课堂、面对学生,说得活灵活现,生动可感。不但打动听众,甚至还能使听众推测、想象出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状态,从而引导听众清晰完整地感悟教学环节。
(2)自信尚美。很多教师不仅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教学素养,能对教材、教学设计了然于胸,还能够自信交流、探讨,其仪表大方,谈吐轻松自然,体态语言恰如其分,都使听众获得了视觉和听觉的美感享受。
(3)力求特色。很多教师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在遵循说课原则的前提下,努力扩大创造空间,力求创新、灵活、有特色。例如,对某些环节作一定拓展,设计一些与众不同的精彩导语与环节,或艺术地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辅助,增强了说课的新意与效果。
说课环节主要存在的四个问题。
1.有的教师说课目标定位过高、欠准,目中无学生;学情分析不能面对相应年级段的学生;对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思想现状了解不够,使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落空。
2.有的教师对教材要求盲目拔高,大量准备理论性的东西,缺乏实施及可操作的环节。
3有些教师书写欠功夫,缺乏美感及整体感;有的为了板书而板书,例如一年级刚人学的学生并不认识教师板书上的字,但教师仍然费时费力板书,浪费了学生课堂活动体验的时间。
4.有些设计的课堂体验活动很难引发学生深刻的感悟,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游离于目标之外,华而不实。
关于说课的五个方面的成效,体现了青年教师对把握教学要点、优化活动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深层思考。
三、关于即席表达
即席表达是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能力的综合检验,是教师综合实力的象征。要求直觉准确,观点鲜明,有理有据,逻辑性强,思维敏捷。这是本次活动中多数教师表现比较薄弱的一项。个别选手知识面较窄又缺乏锻炼,抓不住文章主旨,观点不明确,表达欠条理,不充分,达不到要求。问题的实质是内功浅薄。瞬间捕捉、分析、评判事物的能力是品德课程教师的内功,是教师精神世界宽窄和学识修养高低的分水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文字理解、分析能力差。对所抽取的短文主要内容概括不精炼,主题把握不准确,阐述不够充分,论据单薄,有的教师甚至明知要求是提炼要点,却作了全文复述。
2.文化积淀浅薄。教师的竞技状况表明,一些青年教师平时生活阅历浅,阅读涉猎面狭窄,知识储备不足,文化积淀不够,需要多读、多看、多思,增加文化积累,加强能力锤炼,以迅速提高分析、提炼和即兴表达的能力。
四、关于特长展示
为了全方位了解品德教师的综合素质,体现教师的文化底蕴及个人风采,我们特别设计了特长展示这个考察项目。其形式不限,凡能体现个人风采和有助于发挥本课程教学优势、特长的内容、形式均可展示。
这是本次活动中最异彩纷呈、赏心悦目的项目,教师们展示的内容有歌曲、戏曲、舞蹈、书法、绘画、手工,语言表演等。赛场上,歌舞热情洋溢,激人奋发;诗朗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绘画作品更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有些参赛教师的特长还很见专业功底,体现出本届参赛教师的艺术综合素养较前有很大提升。
总之,广大品德课程教师通过此项活动,不仅品德素养得以提升,责任感、使命感有所增强,对本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感悟也更深人,更明确。大家都进一步认识到,品德课程教学与学生心灵接触最微妙,任课教师需要用心灵去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学生的心灵不断得到滋养,性情得以陶冶,习惯得以养成。
关键词 “荣誉后”教师 课堂智慧 立体重构
利用主持特级教师工作室跨区带徒的契机,笔者对多所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少取得“高级教师”职称或获得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的一线教师(简称“荣誉后”教师),其专业成长往往处于停滞甚至相对后退现象,其突出的表征是,他们的课堂似乎少了年轻教师的活力,而又明显缺乏卓越教师的丰富智慧和特色追求。
不可否认,相对于新人职的教师,在多年日常教学以及参评、参赛过程中,“荣誉后”教师一般都熟练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但是,即使是被广泛认可的课堂,还需要更多智慧的支持。常有这样的情况,观一些“荣誉后”教师的课,总觉得比不上其几年前的课,且受应试压力和自身懈怠等因素的影响,其课堂格局越来越“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课堂教学智慧,是“荣誉后”教师走出课堂教学瓶颈、突破成长高原的关键。
笼统地说,课堂智慧由以下几方面构成:积极而健康的教育情感,渊博而有效的知识验体系,敏捷而缜密的思维决策,娴熟而巧妙的课堂行动机智。这是教师职业信仰、学识素养、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风格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立体地看,课堂智慧包含三个维度。从具体教学内容的角度看,课堂智慧包括不同模块或不同专题、不同内容侧重的教学智慧;从课堂教学进程的维度看,课堂智慧包括教材解读的智慧、学情把握的智慧、教学设计的智慧、教学生成的智慧、课堂评价的智慧、教学反思的智慧、后续优化的智慧;从课堂策略运用的角度看,课堂智慧包括合理组织学习的智慧、适度讲解分析的智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智慧、方法指导与方向引领的智慧、助力与生成点化的智慧,等等。
一般而言,一线教师的课堂智慧是在学习中感悟、实践中生成、研究中明晰、反思中发展的。基于名师工作室成员合作、聚焦课堂智慧立体重构的研修,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自我课堂研究,促悟成智
正如学生的课堂学习,须有课前的基础与预习、须有课后的作业跟进一样,名师工作室的合作研修,集中的时间与机会是有限的,而有限的集中研修活动,须有成员自我研究的基础与准备,而集中研修的最终目的也是指向成员独立自主的后续跟进。因此,合作研修的第一步是引领成员对自己的课堂作必要的研究,这是方便经济的起点,一定程度上也是终极之目的。
1.撰写“课前解读录”
孙绍振先生在其《名作细读》序言中说到:“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生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特别是向名师行进中的教师,必须要拥有过硬的文本解读能力。
工作室研修以笔者发表在《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上的几十篇文本解读文章为例,进行归类研读,把握文本细读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每次活动之前,围绕确定的课堂展示或说课交流之具体篇目,各个成员写好自己的文本解读文章。
2.撰写“课堂推演录”
与一般的教学备课或教学设计不同,“课堂推演录”,主要是通过了解或揣摩学生状况,聚焦重点问题或学生可能困惑的问题,虚拟课堂进程、师生对话和活动状况,并在不同预想中调整,筛选最佳方案,使备课、设计更具现实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在这个过程中,一是实现对学情的充分把握;二是揣摩课堂的可能走向,实现进程的简化与优化。很多情况下,这其实也是“一个人的同课异构”。
3.撰写“课堂回忆录”
一学期至少打造一两堂“拿得出”的课,并录制成像,然后反复观看与揣摩,同时在此基础上做好以下两个动作。一是尝试把录像课转换成文字实录。在转换的过程中,可以使自己“慢”下来细细思量,包括师生对话中的“嗯”“呀”之类多余的言语,这样才能使自己更清晰全面地走近自己的课堂,把握自己的得失。二是在课堂实录基础上进行反思自评,每次可以抓住一、二个点展开,总结成败,提高技能。
二、名家课堂研习,转识成智
听课、观课,是教师向他人学习借鉴、提高教学能力的基本方法;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名家名课进行研习,则可以在提升自己对课堂及其规律有更高更深认知的同时,成就自己的课堂智慧。
1.实录名家课堂奠基
这里的实录,主要是指把名师名课录像转换成文字记录,这样可以还原名师课堂,回到课堂现场,并深入名师课堂所呈现的智慧内核。这种研修,不受听课时间与机会的限制,是学习揣摩课堂智慧的重要方法。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小学语文课堂,也足可以让高中语文教师“居高临下”地看,看得更清楚,特别是观察到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自然与真实。
2.研读专家评析引路
一般教研活动的评课,大都只是应景性的言说,少有深入的探析,很难触及课堂的智慧与不足。研习名师的课堂,也可以借助名家的评析来增强对课堂智慧的感悟与借鉴。笔者主持的工作室在课堂智慧研修中,选择了《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和《品味课堂:褚树荣评课实录》进行研读和研修。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摒弃一般听课、评课中偏重教学技法和课堂枝节的现象,从教学内容角度来观课评教,其“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课例综述”五个板块,从不同的视角为我们对课堂的研习提供了方向和方法。从评课,反观教材解读、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现场生成和课后反思调整,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综合智慧。《品味课堂:褚树荣评课实录》则更多地在还原课堂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作翔实的解释与评析、建议,接地气而更易找到揣摩与借鉴的抓手。
三、工作室集中研磨,聚慧成智
1.“一点多研”,聚焦核心能力重点突破
“一点多研”,就是确定课堂智慧的核心要素为研修点,然后聚焦于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重锤敲打式的突破性研修,进而点点相连,形成综合素养。
比如,教师自身基于教学的文本细读与基于文本细读的教学设计,是阅读课堂的核心智慧。工作室聚焦于这一研修主题,以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为对象,展开了合作研修。
(1)任务前置与知识补给
每位成员抛开现成参考资料而自行“裸读”《品质》,简要列出自己的解读成果。同时,结合对此文的细读,自学钱理群的《名作重读》、孙绍振的《文本细读》、莫提默・J・艾德勒的《怎样阅读一本书》、王先霈的《文本细读讲演录》,把握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和重要策略。
(2)主题讲座与切近示范
作为工作室主持人,笔者作《文本细读的智慧》之讲座,结合自己发表于《名作欣赏》《语文学习》等刊物的《缘何让人怦然心动?》《聚焦“傻”问题,凸显“真”阅读――伯尔(在桥边>的一种读法》等文本细读文章,从八个方面阐述文本细读的主要方法。
(3)课堂教学与说课呈现
由杨伟民老师和胡育强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呈现,具体地展示自身对《品质》的细读成果;由汤见光和李晓敏两位老师用说课的方式,阐述自己基于细读的教学设计。然后,每位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细读思考。最后主持人与大家一起梳理细读《品质》的主要收获。
(4)后续跟进与成果固化
集中活动之后,各成员进行后续研修跟进,在进一步把握文本细读的方法和有效吸纳同伴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深入研读,并把自己的研修成果撰写为论文。工作室15位核心成员撰写的相关论文有20多篇,其中数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2.“定点抛锚”。提升辩证施教的能力和智慧
教师对各种课例或主张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在广泛借鉴中有主见,这是走向专业成熟必不可少的素养。
就语文学科而言,对类似“长文短教”“短文长教”“浅文深教”“深文浅教”“少教多学”“学为中心”等理念,真正具有智慧的课堂,要能够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辩证思考而不作简单化的教学处理。
(1)“长文”教学的智慧构建
比如《祝福》的教学,离开文本对主题作抽象化讲解的较多,偏于诸如用“断案”的方式探究“祥林嫂是怎么死的”之类的形式求异不少,简单地对此文进行走马观花式“长文短教”的更多。在集中研修活动中,成员金中老师的展示课从“深文”如何教的视角,尝试对《祝福》的“深难处”进行有效突破;笔者的展示课则基于自己“‘长文短教’批判”的理念,引领学生在“长文”里“慢慢走,欣赏啊”。在专题研讨中,笔者提出了“适度‘长教’:从任务取向到学生视角”“适当‘复读’:从巧妙追求到实然引领”“尝试‘多学’:从简单辩证到多维探究”的“长文”教学策略。
(2)“浅文”教学的智慧构建
比如,在不少师生眼里,《像山那样思考》的主旨是显豁的,写法似乎也无特别之处。其实,引领学生在“一望而知”处见“技巧”,引领学生在“不解处”见用心,引领学生在“没有感觉处”处见匠心,方可为学生的阅读素养真正奠基。
(3)“深文”教学的智慧构建
比如,对于《记念刘和珍君》这样有一定难度且不在学业水平考试篇目之列的“深文”,不少教师往往不加思考地进行“浅化”处理。其实,从“深文”的内在特质看,较一般文章具有更丰富的探究资源,如果引领学生在“深文”中停留充裕的时间,可为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和探究惯的养成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深文”教学更需教师的课堂智慧。
对于这些有特征性的文本教学,以往都有一些看似辩证的理念,对这些理念进行深入的思辨,以探索的姿态进行新的实践,则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课堂智慧。
3.“道”“器”并举,实现“微技能”分享
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堂“微技能”。这些技能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与不同层面之中,包括学情调查与分析的技能、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技能、课堂导人与课堂提问的技能、课堂讲解技能、学生偏误纠正技能等。具体到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教学,还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差异和特性。工作室合作研修,可以在理念共享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个人教学“微技能”的筛选、提炼、甄别、完善、交流与共享、融入。
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体悟诗化语言,可以使用一些微技能。教学《春酒》,一般教师都会关注“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但是,大部分教师对此进行“概括”,概括“我”的心理,概括“我”是怎样一个人。这样,学生与诗化语言的品味失之交臂。其实,在这个片断中,“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似乎是一种“常态”,而“有一次”是一个“特写”。先试着还原当时的情形,将常态“泡开”:“我端着,走来走去;我闻着,走东走西;我赏着,走进走出……”这样,似乎多了一份从容,自得,甚至是炫耀。而原文的“端着、闻着”中间只是一个顿号,表示两个动作的紧密,联系前面的“一点点”,可能更能表达出“我”的急切与珍惜心理。但不管是“从容,自得,甚至是炫耀”还是“急切与珍惜”,都可看作作者在回想这个片断时感觉自己当时的“可笑”,我们分明感觉作者就坐在我们面前,娓娓而谈,说到这里,她可能噗嗤一笑,在这种“一笑”中获得一种快乐与满足。
一、纵向策略――持续关注 跟进指导 纵向深入
教研活动案例:针对新任语文教师的教学培训
真正让教师将课标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需要在一定阶段内,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思考的积极性、实践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制定了“持续关注、跟进指导、纵向深入”的培训策略。
以新教师培训为例: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我们为新入职教师量身打造了六项序列培训,使新教师迅速适应并胜任教学教研工作。
第一项――视导摸底,详细讲解。教研员在开学初逐一听新教师的课,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提出详细的修改建议。根据教研员的修改建议,新教师在另一个教学班再次授课,学校教导主任进行跟进指导。本项活动,重点在于充分了解各位新教师的教学能力起点,以此为基础我们设计了进一步的培训。
第二项――送课下乡,实例分析。我们安排了两场送课下乡的研讨活动。首先,由送课骨干教师解读主题选择,授课意图,教研员以此为例讲解如何选取课例研究主题,进行课前说课,捕捉观课要点。第二步,骨干教师现场做课,新教师根据确定的观课要点观课思考。第三步,骨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教研员以此为例讲解教学反思要点,并引导新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进一步发掘议课时的问题点。第四步,新教师就观课时的关注点和在教学反思中发现的问题点进行议课。教研员对议课的方式,内容进行现场指导。两场送课研讨后,我们发现新教师对如何备课,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如何在观课、议课中实现专业成长有了初步的认识。
第三项――集中培训,理论提升。教研员与兼职教研员密切配合,结合大量的案例,为新教师系统讲解了如何上课、说课、观课、议课,这次集中培训,使老师们对教学教研的各项基本技能有了更进一步理性的认识。
第四项――课例展示,现场示范。为使理性的认识与真正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于是我们让区内优秀教师呈现教学示范,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解读;课后教研员呈现多元化评课示范,并对如何开展课堂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第五项――师徒备课,牛刀小试。组织区内骨干教师以自己的优质课为例,手把手指导新教师备课、上课并跟进新教师的课堂教学。
第六项――课堂观察,临床指导。新教师根据所学的技巧备课、授课、说课、观课、议课,教研员与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实践情况进行课堂观察,临床式指导。
在培训中,从需求入手,按照教育规律,我们以教学基本技能为重点,循序而进,由学到用,由扶到放,理论结合实践,使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升。
二、横向策略――横向联合 智慧共享 同研并进
教研案例:针对四年级教师的单元整体教学研讨
为进一步探索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课堂教学方式,自2012年2月起我们以四年级作为实验基地,运用“持续关注、跟进指导、纵向深入”的纵向策略开展了系列专题研究。但仍存有诸多困惑,如何突破这些难点呢?我们决定借助于联合体教研的活动形式。
我们借助于这种形式针对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三个难点课型“单元整理课”“单元拓展课”“单元作文课”,开展了递进式主题研究。9月份,古城联合体负责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研讨,根据上半年探索中发现的核心问题确定了研讨主题“如何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凸显语文味”;10月份兴华联合体负责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研讨,我们结合市区教育局倡导的“生本教育”,将研讨主题提升为“生本理念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体现”;11月份,根据市研讨会精神,我们将南园联合体负责的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研讨,主题调整为“合理设置单元整体教学前置作业,实现生本课堂”。
在纵向推进中,主题研究逐步深入;横向互助中,充分调动了基层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了学校特色和区域特色,减少了教研活动的指令性,使得教育智慧共享,在互相砥砺中实现同研并进。
三、立体策略――聚焦难点 多措并举 立体推进
教研案例:针对中高年级教师的作文教学研讨
作文教学一直是我区语文教学的最难点,如何运用区域教研突破这一难点?我尝试实行“多措并举”,针对影响作文教学的多个方面,分别采取措施,运用用纵向与横向策略加以引导。
教学必须总结,不总结就不会有提高。但总结多了,就应该及时写成论文,才能使教学得到真正的升华。一个教师要想在教学得到丰富的成果,必须插上两个翅膀方可。一个是要在课堂上出特色,一个是写好教学论文,两者缺一不可。
搞好课堂教学是基础,而好的论文写出来了,发表了,就意味着对某一部分教学内容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这说明对这部分知识了如指掌,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把握。当你今后引导和组织学生探究这部分内容时,就会有驾轻就熟、举重若轻的感觉。
总之,只要认真执教,乐于执教,就能有所收获,有了收获就要及时动笔写出来,练笔也需要过程,越写越顺手,越写越会写,越写对教育内容理解越深,就越有利于提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吃透大纲教材,把握教学动态
吃透教学大纲和教材,时刻把握教学动态是教师工作的基础。从90年代初期至今,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多次调整,直至现在的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每一次变动,作为教师都应该及时把握。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学生该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都必须心中有数,这对提高教学效益和教研能力大有益处。
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教师去挖掘、整理,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进行创造性地教学设计,从而将教学内容从新的姿态和角度展现给学生,使教学变的丰富有趣,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愿望得以激发,否则,教学将变得平淡无味,提高教学质量将成为空谈。
三、抓好毕业班,锤炼提高自己
在毕业班教学最能锤炼人,也最容易出成果。因为毕业班既面临中考又面临各科竞赛,这就需要教师手头拥有大量的资料和中考信息。但是,毕业班又面临强大升学压力,所以毕业班教学是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毕业班的教师来讲,应珍惜这一年的劳动成果,抓住机遇,勤奋教研,提高自己。
我带毕业班时每次都要收集大量资料,演练无数道中考题和竞赛题,目的就在于掌握信息,体验过程,总结思路、方法和技巧,只有自己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目标
四、用好一个模式,吸收先进经验
众所周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是教学活动中的辩证法。“有法”是指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一定章法,“无定法”是指不能机械地、被动地死守章法。这里有法是前提,失去了这个前提,“无定法”便无从谈起,“无定法”是指在掌握了“有法”基础上的一种相对“自由”,在“自由”中仍然体现“有法”的神韵。而教学模式就是教学的“章法”,教学模式是对一定的教学经验的提炼和总结,是教学经验的规范化和相对定型化。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当选择和学好一个先进模式,认真做好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改实验,才能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五、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观念
1 指导思想
我区根据工作需要,每年都要聘任一些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学历层次较高、工作热情高,但经验不足。为了让这些教师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将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为青年教师提供锻炼的舞台,促使其脱颖而出,成为我区教学的骨干力量。为使青年教师培养有条不紊地进行,特制定本计划。
2 培养目标
(1)培养青年教师不仅是各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使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磨练自己各项教育教学技能。成为充满教学智慧,洋溢教学热情,挥洒教学魅力,“享受教育”的现代型教师。
(2)使培养对象树立职业自豪感、荣誉感,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信息技术运用,教育科学研究及专家指导等形式,提高培养对象的教育创新? 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3)促使他们逐步形成学科教育教学的个人风格和特色,使他们在各方面尽快适应新形势下教学工作需要。
(4)青年教师经过培养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
3 培养内容
学校为培养对象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与师德修养,现代化教育理论水平,专业水平,课程整合能力,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能力,让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4 培养对象的选定
学校本期新聘任的教师及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教师。
5 培养方法及措施
学校本着 注重能力、讲求实效、更新观念、形成特色的原则,不仅在工作中关心青年教师,更要在生活中关心他们,调动他们的热情,释放他们的活力,让他们始终成为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前沿、最具活跃的群体。
5.1 加强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训练
每周周前会前20分钟,定期开展青年教师“一话”(普通话)、“三字”(钢笔、毛笔、粉笔字)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职业技能和基本功竞赛活动。
5.2 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
每学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1-2次理论学习。学习各个学科《新课程标准》、《课堂评价标准》及国内外最新教育教学动态。
5.3 开展一帮一活动
为青年老师精心挑选“教学导师”,开展一帮一活动。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使其成长更具科学性。
5.4 强化对青年教师专业教学基本功的培训
每月份学科组织青年教师观看名优教师的优秀教学录象课例。当场点评,发表感受,记录学习心得。
积极发挥身边名师的作用,要求年轻教师每周至少听课一节。提倡青年教师跨学科、跨年级听课,从各学科中取之精华,吸各学科之所长。
5.5 认真落实集体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为了让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本期一开学校长亲自主持召开各学科教师会议,安排集体备课工作。本期我校教师的备课要做到“三定”,即定时间(每周周四下午数学英语学科,周五上午第三节语文学科)、定内容(主要说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定课件(说完课后每人根据内容制作一个课件,周五离校前上交教导处)。为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学校除了教导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和包级领导推门听课外,每周校长组织所有领导到一个级中听课,听后组织这个级的老师评课,对课堂教学情况不佳的教师进行谈话,以此促使每一位教师备好课。
5.6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本期由于工作需要,我校各学科新进了一些教师,这些教师热情高、精力充沛,但缺少教学经验,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用示范课引领广大教师去欣赏新课改新方法给课堂带来的勃勃生机,用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广大教师去领略课堂上学生迸发出的真情实感。
5.7 跟踪听课,提高新来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
每周包级领导和业务领导一起到年轻教师班中听课,听课时,听后就评,评课时,指出优点,点明不足,让新进教师看到希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位教师备好课。
5.8 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实践锻炼的舞台
通过多种形式让青年教师上汇报课。学校将给青年教师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积极推选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如“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赛”、“创新教学设计赛”、“优质课比赛”、“现场说课比赛”等。
5.9 大力鼓励青年教师创建个人教学博客
大力鼓励青年教师创建个人教学博客。坚持记录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点滴感受,困惑、烦恼和欣喜、感动。
5.10 在校园网上创建“青年教师教学论坛”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思考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题,为他们提供一个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交流,进行思想碰撞的“硅谷”。
5.11 对青年教师进行撰写论文、专题心得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