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生职业规划范文

医学生职业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生职业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生职业规划

第1篇:医学生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医学;新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

一、加强医学高校新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医生这个职业成为越来越多学子的理想选择,报考医学院校的学生骤增。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而其中医学院校毕业生占有很大比例.由于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加之我国经济结构体制不合理、教育改革滞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落后。当代大学生就业矛盾突显。医学院校毕业生由于自身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就业态度等因素造成“毕业难就业”情况并不在少数,医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其专业性质所致的学制长"课程多"课业负担较重等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最好能在大学入学之初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实施正确的引导,开展系统完善的入学教育,让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为帮助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新生更快更好地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开展针对性强"有意义"讲实效的医学新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尤为重要!

二、医学新生职业规划的措施及对策

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大一年级,面向高校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指导他们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加以个性化、全程化辅导,是极为重要和极其必要的,既有助于完善高校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实现全方位育人,有力改善就业质量,也有利于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及时摆脱盲目乐观或盲目悲观两种病态心理,明确自身发展目标,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个体全面发展.拓展和改善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各医学院校对新生职业规划的重视度。医学生职业规划时一个复杂的事情,也是一个综合的事情。医科院校应该在职业规划教育中应该科学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医科院校作为对学生实施医学教育的机构应该在思想上重视医学生的职业规划,将医学生的职业规划纳入到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中来。然后形成相关的工作机制使相关工作部门专门负责学生职业规划的工作。并定期地举行专题研讨会,通过专题研讨分析当前医学生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等多方面进行讨论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当今,各医学院校均已意识到学生职业生涯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都设立有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机构,亦配备了专门师资队伍进行研究和辅导。除强化学校的辅导人员的专业素养外还应该广泛引入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益资源多方配合使得现有的职业培训工作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二)加强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学生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起到独一无

二的作用"首先是因为辅导员大都是大学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他们对在校生的学习$生活比较熟悉"对如何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亲身体验"他们的现身说法和工作经验"对学生们有很强的说服力"尤其对医学生而言"医学专业毕业的辅导员对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要求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指导学生学习和就业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此外"青年辅导员与学生打成一片"作为同龄人容易沟通"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变化较为敏感"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较易接受新生事物"特别是在当今的网络时代"电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青年辅导员能够在信息时代很好地与青年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

(三)加快对现有的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测评,并对其咨询能力进行培训、提高"逐步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职业规划师资队伍。除学生辅导员外"这支队伍还应包括学有所成的高校专业老师、心理、医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等。他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在校学生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授课、培训,当然"学校也可与专业职业生涯培训机构合作"邀请有关的职业培训师为学生开课"结合卫生医疗情况的实际状况"对学生进行医学伦理$职业操守$爱岗敬业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学校还应利用校友会的资源"积极联系事业有成的知名校友回校讲课"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开展对学生进行生动实际的职业生涯讲座"使学生从这些成功人士身上学习到宝贵的奋斗精神和宝贵经历"并以他们为榜样"在校期间学好本领"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医学专业认证是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必将促进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及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良性循环的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未来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和努力的方向。

三、新医改形势下,医学生就业课程建设促进就业的新思路

(一)改变观念,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高校要严抓教学质量、改革考核制度。就业指导课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待就业指导课的认识上,将就业指导向专业化、全程化转变,特别是要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帮助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重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医学院校应严抓教学质量,提高老师的责任感,细化考核制度,增加阶段性的考试间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相关的知识竞赛,技能比赛,提高学习氛围,增设学习科研类型的奖学金鼓励学生学习等。

(二)医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基础知识教育相结合,构建多样化的就业指导教学模式。积极拓展就业指导教学模式,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全方面、多渠道、立体化的就业指导教学服务。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结合当下医疗卫生行业现状,向同学们介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项目等新情况、新问题。邀请专业人士走进课堂。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适当邀请医疗行业相关人士、本校毕业生等走进课程,亲身讲述自己的求职、工作经历。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一名好的医生,首先要具备的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另外还要有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从此人手,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发展。培养学生树立良好心态,增强核心竞争力。只有具有良好的心态,大学生才能合理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和就业行为,促进顺利就业。

(四)以人为本,倡导服务为主的工作模式同时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就业指导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增强个人竞争力。同时,强调服务意识,把增强服务功能作为开展就业指导教学工作的主导思想,对新生提供全程化、专业化的服务,努力将就业指导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出来。高校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具体来说,一是人员要有保证,要广纳人才,充实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二是专业素质水平要提高,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训。

综上所述,医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其中,医学生就业难应该从学生自身着手更为容易,从入学之初,就对他们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指导他们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拥有真才实学,同时转变观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获得理想的职业!

参考文献: 

[1]黄小;玲,曾首涛,张晓莉.医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o:5)443一445. 

[2]许振珊.医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05). 

第2篇:医学生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学生;职业规划;择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165-03

随着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生在上班的时候经常都是提心吊胆的,而作为我们在校的医学生也受其影响,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更迷茫了,有些同学甚至产生了弃医从它的想法。对此,为了了解医患关系对当代医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及规划的影响,该课题组选取了广州市三所具有代表性的医学本科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调查对象为中山大学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3所医学院校的本科生。

(二)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符合条件的问卷,内容包含学生的一般情况、学医的初衷、对我国医疗环境的了解程度以及医患关系对其未来职业规划的影响。利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本科一年级至本科五年级分别随机抽取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由经过培训的科研组人员在上述三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由调查对象现场匿名填写,随即回收,共发放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1份,有效率为96.8%。在回收问卷后,由专业的科研组人员运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在录完数据后,将结果用SPSS文件的形式导出用SPSS.V.13.0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结果

(一)一般人口情况

在有效问卷581份中,人口组成特征如下表1。

(二)报考前专业意愿情况及对未来的规划

在有效问卷581份中,有476人是自愿学医的(占81.9%);有106人是非自愿学医的(占18.1%)。

(三)报考前对自己的未来规划

268(占46.0%)名学生选择了毕业后继续深造;170(占29.3%)名学生选择了毕业后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成为一名医生;62(占10.7%)人认为毕业后根据就业形势而定,若不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也可接受;15(占2.6%)人没有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或是有其他的选择。

(四)我国医务工作环境的了解情况

248名学生了解我国医务工作环境,占42.6%;333名学生不了解我国医务工作环境,占57.4%。

(五)对我国医患关系知晓的途径

通过公共媒体和社会传闻了解的有450名,占77.5%;通过课堂教学或文献数据了解的有280名,占48.2%;通过亲身体验的有179名,占30.8%;通过师长讲述而了解的有253名,占43.5%;通过其他方式了解的有6人,占1.1%。

(六)目前医患关系现状

151名学生认为非常紧张,占25.9%;337名学生认为紧张,占57.8%;73人认为一般,占12.5%;13人认为不太紧张,占2.2%;4人认为不紧张,占0.7%。每个年级的学生对于目前医患关系现状的认识P0.05。

(七)对待医患关系的态度

65名学生(占11.2%)对于自己作为医生这个职业感到自豪并且对未来充满希望;191名学生(占32.9%)对于自己的职业抱着满足平静的心态;254名学生(占43.7%)处于一种矛盾的心态;41名学生(占7.1%)对于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医生而感到焦虑;11名学生(占1.9%)对于医生这个职业感到沮丧;19名学生(占3.1%)有其他的看法。

(八)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

250名学生(43.1%)觉得医患关系紧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影响,他们将继续按照以前的规划努力奋斗;167名学生(占28.8%)认为医患关系紧张使自己更加明确了目标-坚持走医学道路;149名学生(占25.7%)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对自己有消极的影响,让自己更加颓废了;14名学生(占2.4%)没有留意这些事件。每个年级学生在医患关系紧张对自己职业规划的影响这个问题上的看法P=0.914>0.05;每个学校的学生在医患关系紧张对自己职业规划的影响这个问题上的看法P=0.911>0.05

(九)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今后择业的影响

291名学生(占50.6%)觉得没有影响,如果有机会仍会从事临床一线工作;96名学生(占16.7%)认为有积极的影响,这让他更向往临床一线工作;77名学生(占13.4%)认为这对他有消极的影响,使自己不愿在临床一线工作;15名学生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有其他的看法。每个年级在医患关系紧张对自己今后择业的影响这个问题上的看法P=0.152>0.05;每个学校的学生在医患关系紧张对自己今后择业的影响这个问题的看法P=0.980>0.05。

(十)如果有再选择的机会

121名学生(占20.8%)选择了放弃学医;128名学生(占22.0%)选择了不当医生的其他医学类专业;298名学生(占51.3%)选择了依然学医;34名学生(占5.8%)选择了其他的看法。每个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P=0.013

三、讨论

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在校医学生从各种途径对目前的医患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绝大多数人认为目前的医患关系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并且有恶化的趋势。然而在这种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医学生在职业规划及今后的择业上均没有受到显著影响(P>0.05)。其中,67.3%的学生仍希望在临床一线工作,43.1%的学生仍然按照之前制定的规划奋斗,28.8%的学生对自己的目标更加明确了。这说明在调查的3所学校中,每个年级的学生虽然深知医患关系处于紧张的状态,然而他们却没有被目前的外界环境所改变自己对未来的规划,有些学生甚至因为对目前医患关系的了解而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比如毕业后继续深造、毕业后励志当一名医生或从事与医学类相关的职业。

尽管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医患关系的愈发紧张,对于医学生职业规划与未来择业方面无显著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依然选择学医,愿意从事于临床一线工作。但是,每个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P=0.013

对于医学生而言。首先,在高考选择医学这个专业时,要对自己今后所要从事的相关职业有所认识。比如,在高考填写志愿前可以通过家人、媒体、网络或高校的咨询平台对医学生的规划和职业环境有所认识,以便于今后的职业规划。其次,在低年级阶段,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深对医生职业的认识,从而便于今后制定自我的职业规划,以及提高自我的职业的认同感。例如,通过有经验医生的经验分享、朋辈的沟通交流、医院见习的组织以及新闻媒体等途径,让低年级的医学生对以后所要从事职业的进一步了解。第三,在高年级阶段,逐步提高他们的职业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进而加深他们对将来从事该职业的信心。对于高年级的医学生来说,随着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接触临床医生、病人和病例的机会的增多的过程中,知识应用带来的职业成就感越来越多。医学生对医生职业认同感逐步加深,显得更加理性,其职业自信心也有所提高,这是医学生学习成才所必需的,也是医学教育成功所必需的。第四,医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也应该拓展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增强一些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沟通技巧以及换位思考等。众所周知,医生不简简单单地只是医病,还要医人,只有在给患者医病的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气氛,多站在病人的角度想想,才能在医疗工作中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与此同时,医学生还要增强一些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日后遇到医疗冲突时能懂的如何保护自己。

对于学校而言。首先,医学院校可在其网站主页上对校内开设的专业进行详细的介绍,为报考生提供更多的咨询与建议,以便学生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将来的职业规划提供基础。其次,对于低年级学生,学校应尽早提供进入医院实习的机会,让他们提前感受医院的氛围,对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有更深更确切地了解。除此之外,也可以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医生作为低年级或者高年级医学生的职业规划师,为医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指引;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经验交流活动,让低年级的医学生与高年级的医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朋辈的关系,给低年级的同学更多的指引。第三,由于医学院校的学业压力较大,课程较多,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应多关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有问题的医学生做到及时疏导或转介到心理咨询部门,及时给予他们有用的帮助,避免问题的加重。第四,学校还应增加一些课程来提高医学生面对医患关系的能力。比如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医患关系;开设医学法律课程,指导学生在面对医疗冲突时如何保护自己;开设人际交流课程,指导学生如何与病人沟通、相处等等。

第3篇:医学生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团队精神;职业目标;职业生涯

    1 方向是前提

    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是个人理想与社会实际的结合,是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的合理且可行的生涯发展方向。只有把自身因素和社会条件做最大程度的契合,才能在现实中趋利避害,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实际意义。

    在认识自我和现有环境的基础上,还应考虑社会发展的要求。所选择的行业如果是社会饱和或即将淘汰的,未来就业机会就会十分渺茫,职业规划在起步上就失败了。由于社会人才需求、劳动力市场变化发展的不确定性,衡量社会需求以及发展前景不是简单的事情,因而在确定目标时,应综合权衡、统筹考虑,只有弄清楚了市场需要什么,自己想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才能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

    2 兴趣是指引

    在选择职业定位时,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由于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所学专业与兴趣不一定能够完全吻合,这就需要协调专业与兴趣之间的关系,积极扩充个人知识结构,找到专业与兴趣的结合点。兴趣是人最初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从事一项感兴趣的工作才能给人以满足感,职业生涯也因此会变得妙趣横生。其实在工作中并不缺乏乐趣,只是缺乏发现乐趣的眼睛。

    兴趣并非与生俱来,兴趣可以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培养。培养兴趣,从而愿意深入学习和研究下去。寻找到出自己愿意做的工作,接受有针对性的培训,并且下功夫刻苦学习,培养对这一内容的兴趣,是建立快乐学习和工作的前提。

    3 知识是基础

    知识是成功的职业规划的基础,但拥有知识并不能决定一切,特别是在知识快速发展和飞速膨胀的今天,个人能够学习和接受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选择学习什么和怎么学习都很重要。

    第一,不要沉搦于旧知识。要紧紧跟住行业技术发展的潮流,不要耽于既有的知识、技术。第二,要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向。充电是好事,所参加的职业培训课程必须和其职业发展方向相一致,不仅不背离其规划的未来职业前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要加速实现短期内既定的职业目标。第三,要注意结合实践,重视技能实践,而决不仅是书本知识。第四,要有意识提升管理能力。国内缺乏的是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并驾齐驱的人才。即懂得运用目标管理技术又掌握核心技能的人才,具有向管理岗位转型的优势,而向管理岗位的成功转型是完成职业生涯转型的关键。

    在结合自己的职业取向、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应有计划地利用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各种条件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个人能力提高了,才能逐步达到自己设定的职业目标。

    4 计划是保证

    明确的实施计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保证。只有向既定方向不断的努力,才能够脚踏实地的走向成功。

    首先要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实施计划,每一年、每个月该学习什么、该完成什么、该有什么收获都制定详细的计划步骤。这需要确定自己目前的知识与技能清单,寻找专业所要求具备的知识、技能之间的差异,然后对这些差异的知识、技能进行训练和改善。制定实施计划时要考虑:越是临近短期的计划,越是要制定详细,长期的计划可以没有那么具体,但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其次要掌握好工作进度,坚持执行。再好的实施计划,不执行就是废纸一张。这需要依靠个人的意志品质,外人很难给予太多帮助。在执行过程中要时刻检查计划执行情况,随时根据变化调整计划,并进一步细化各个阶段的计划。这种看上去刻板的行为,实际上能够发挥很大功效,早期可能会因为要强迫自己按部就班的执行而非常难受,但经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渐渐适应并如鱼得水,这是一种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的行为,一旦形成习惯,反而会让人生活的更加舒适,减轻不必要的压力和烦恼。

第4篇:医学生职业规划范文

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如果大学生希望在毕业时能有一个好的选择,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就应该尽早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时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据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最先行、最基础的一项准备工作,也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关键一环。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

按照萨珀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而且正好跨越了该阶段的过渡期(18―22岁)和试验承诺期(22―24岁)两个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大学生的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而完成了职业学习和职业准备,大学生毕业后则会走上初次就业岗位,正式开始职业生涯。故此,在试验承诺期内,许多学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出关键性的决策。所以,大学期间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对大学生个人的未来职业走向和职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职业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取决于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和意义是非常明确的,做一份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以下几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

1.自我评估。主要包括对个人的需求、能力、兴趣、性格、气质等等的分析,以确定什么样的职业比较适合自己和自己具备哪些能力。

2.组织与社会环境分析。短期的规划比较注重组织环境的分析,长期的规划要更多地注重社会环境的分析。

3.生涯机会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包括对长期机会和短期机会的评估。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结合本人的具体情况,评估有哪些长期的发展机会;通过对组织环境的分析,评估组织内有哪些短期的发展机会。

4.生涯目标确定。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包括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确定,它们分别与人生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相对应。首先要根据个人的专业、性格、气质和价值观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把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细化,根据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组织环境制定相应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5.制定行动方案。把目标转化成具体的方案和措施。这一过程中比较重要的行动方案有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选择、职业的选择,相应的教育和培训计划的制定。

6.评估与反馈。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反馈过程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断认识过程,也是对社会的不断认识过程,是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有效的有力手段。

通过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大学生可以解决好职业涯中的“四定”――定向、定点、定位、定心,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自己职业发展的地域范围,把握自己的职业定位,保持平稳和正常的心态,按照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努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训练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使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能了然于心中,便于从宏观上予以调整和掌控,能让大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还能对大学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自己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进取。

第5篇:医学生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畜牧、兽医、职业规划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劳动者个体的价值越来越重视,尊重人才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成为文明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拥有过硬的才能,进入社会后发挥自身的价值,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财富和社会价值。近年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大学生面临着严竣的就业形势。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我国在2010年有631万的大学毕业生,而需要解决的就业人数在700万左右,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将创历史新高,达到660万。在这样严竣的形势下,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同样承受着较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因此,研究如何在崇尚人才、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提升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

畜牧兽医专业一般只有各省的农业大学和少数高职院校才有,每年毕业的学生也不多,加之现在国家对农业方面的投资较大,社会需要的缺口也较大,给我们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就业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但是要想我们的学生在这个大的空间里就好业,就要对我们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根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一些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可以达到95%以上,这个统计数据与当下的就业形势基本相符。但是现在的学生有一部分不愿意吃苦,不想呆在养殖场的厂房里,只想做点轻松的事情,另外,从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上分析,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以及对相关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上的倾斜,现在大部分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大学生能够找到工作,但是目前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或者就业协议的占比不大,如我院2010年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共86名,2010年我院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比率高达95%,我院与湖南农业大学进行合作办学,我院的学生入学时报考湖南农业大学对应专业的自学本科,学生毕业时一般都选择就业,但是与就业单位鉴定就业协议的很少,能够和大公司签订就业协议的就更少了,大多数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进入一些中小企业工作。这些又从侧面反映出畜牧兽医专业的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薄弱,法律意识淡薄。

二、开展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的意义

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养殖类行业、企业就业。针对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可以看到,一方面大学生毕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态势;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就业之后也存在不适应企业要求的情况,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分析原因,与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在心理、素质、能力、知识等各方面没有做好适应岗位要求的准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开展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势在必行。

(一)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畜牧兽医专业的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体现着这个学科的办学能力,同时也是学校整体形象和竞争力的体现,因此如何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职业道德就是办学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一所学校的教学的质量直接反映在学生的就业率和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上。优秀的国际名校之所以经久不衰,一方面是由于它优秀的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其培养的精英人才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职业生涯的规划有助于培养人才,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加强职业规划的教育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职业规划教育的目的是知己知彼,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合理、科学规划,究竟如何树立奋斗目标,制定实施策略,向这个目标迈进是学生自己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提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对于学校学风建设和学生学习效能的提高都非常具有意义。

三、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状况

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相对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在我国刚刚兴起不久,大多数的高校虽然设立了相应的就业指导机构,安排人员承担职业规划教育、就业指导服务,但是相比国外的比较成熟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时代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精英,原先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毕业之后的就业由国家负责分配,在国家利益面前,没有更多灵活进行职业选择的权利。但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速度加快,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快速转变,高等教育也逐渐趋于大众化,国家的就业政策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的形式,就业机会主要由市场来提供,加上全球经济形势日趋严峻,使得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在市场的选择面前不少学生表现得盲目、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迷失了目标和方向,在初中甚至小学就有相关的职业教育指导,而我国大部分的学生在大学毕业的前夕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择业目标和职业观,学生的就业能力比较薄弱,在选择工作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显得艰难而生涩,很难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因此非常需要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

四、加强大学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思路

(一)引导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牧医教育主要为当地养殖业的发展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学生主要到养殖企业的一线基层岗位就业,又苦又累,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里,大学生应该尽早形成好的职业观和择业观,养成正确的心态,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能客观地认识自我,过讲座、授课等方式,引导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掌握就业政策,帮助他找出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所在,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我人生目标,对自我进行正确定位。学生应全面地了解自己和认清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努力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质的锻炼,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的意识,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于学科专业教育的原因,畜牧兽医专业专业大学生普遍具有创业的激情与梦想,但目前来看真正着手创业并创业成功的人数却不多,这说明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还不具备足够的自主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因此对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重点之一是创新精神的培养。学校应开设相关创业创新课程,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创新类竞赛,锻炼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在注重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同时,也应加强对畜牧兽医专业专业学生创业创新活动的政策、物质层面支持的力度。

(三)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畜牧兽医专业类高校应该根据市场的需要以及用人单位的特点来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如组织学生深入养殖类企业开展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学生在校期间,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比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训练,使得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职业道德,了解企业文化,增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6篇:医学生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辅导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社会人才有效需求不足、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户籍制

度改革不彻底、人才供需结构失衡,加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滞后、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偏颇等多方面原因,致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就客观上迫切要求重视并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一、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所遇到的困境

(一)缺乏正确、全面地自我认识。就业期望互相攀比,对工作条件和薪水都要求比较苛刻,产生了自傲的心理。面对就业市场带来的压力,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容易产生自卑和不知所措等心理。

(二)对社会的认识不充分。在对待自主择业的问题上,有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职业常识,对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了解不够深刻,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显得信息不足,没有正确的应对措施,在一段时间内显得恐慌、迷茫、无奈、无助。

(三)对就业的认识不到位。就业焦虑普遍存在于大学发展的各个阶段,很多学生想通过考取研究生来缓解就业压力,但是担心自己失败了怎么办?有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接纳、不认同,担心自己的专业缺乏竞争力。

(四)学生的主动性不足。有些学生害怕竞争,平时又不进行就业准备,或者是想依赖家长、或者是想依赖学校。缺乏应对现实的心理准备。

(五)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有些学生在升学就业中遇到困难,自己茫然失措,甚至悲观失望,产生偏激行为。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

在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要在注重“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注重让学生充分了解世界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与竞争和合作并存的人类共有的生存法则和世界进步规律;帮助每个学生享有充分、自由、愉快的生存空间和生长环境,并很好地体现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通过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辅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点,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制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路线,正确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化解人生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危机,使事业发展获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作为21世纪的高等院校,不但要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担负起繁荣社会、为祖国输送更多优秀人才的光荣使命,更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引导大学生做好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和开发,从而使大学生就业工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有序地持续发展。

三、我国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辅导的必要性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方面,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有着较成功的经验。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教育中由于受传统的家庭的家庭教育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模式的束缚,学生自我独立性差,普遍缺失自我成长和管理意识,自我成才缺乏必要的前提、途径和方法。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很少能结合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所选专业内涵来做出自己的选择,往往是家长决定,个人的选择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选择和个人的将来所从事职业相去甚远。大学的教学和管理也很少涉及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因此要“西学东渐”,要学习西方国家较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全面推进人才培养计划。 转贴于

四、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内容,应包括评估自我、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和内容、选择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多指大学一年级,被称为准备期: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专业兴趣和职业规划都在起步阶段,通过短期的学习,在初步掌握专业设置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对职业生涯顾问、辅导员、导师以及家长进行交流,初步了解自己所想从事的职业和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在交流拓展的基础上,学习英语和计算机知识等基础知识,为可能的转专业、考取双学位、留学计划做好准备。另外多利用学生手册,了解学校的相关规定。

第二阶段多指大学二年级,被指为塑性期。学生充分利用学生会、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假期或学习之余,学生利用好做家教、或到企业开展调查、或到车间参观等社会实践形式,提高自己责任感、主动性和毅力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同时加强在英语方面的提高,增强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开始在导师的指导下拓展自己所学专业知识领域,并定期参加导师的检测和评估。

第三阶段多指大学三年级,被指为拓展期。学生在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开始尝试走向社会,搜集公司信息,寻找实习单位,并确定自我的发展方向。在运用所学知识时,要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逐步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学术的创新精神。同时参加与自我职业目标相关的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资源。在职业生涯顾问、辅导员和导师的指导下,开始撰写求职简历,了解获取企业信息的渠道,利用学长和校友询问往年的求职情况和市场所需,尽快明确职业定位。

第四阶段多指大学四年级,被指为分流期,也指目标确立期。学生在总结前三年职业规划发展的同时,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相关信息,在职业生涯顾问、辅导员的指导下强化求职技巧,进行现场模拟面试等训练。考研的同学应积极调整心态,把考研定为现阶段的首要任务,但同时也要兼顾有策略的就业,要两个目标并重。

对于不同阶段,学校和各学院要有相关的配套措施,并制定严格的全过程就业指导方案:一年级开展认同专业的教育,在制定学习规划的同时,明确专业与职业、职业与事业两大关系;二年级开展对社会的了解的教育,制定好升学或就业之间的矛盾;三年级在了解就业政策的同时,积极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四年级进行就业技巧等方面的专业训练,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竞争的能力。

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方法的几点思考

(一)注重集体指导教育和个别指导教育相结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学生在性别、家庭、性格、学习状况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在进行职业辅导规划时,不能仅仅只停留在集体共性的指导上,还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

(二)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职业指导课。一个学校能否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专门性高级人才,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学校定期聘请教育知名专家举办专题报告,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同时开设专门的实践性课程,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进行就业模拟、专业学习,引导学生尽快适应社会。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开展有特色的贯穿于各年级大学课程学习之中的创新教育课程。

(三)教学模式要有创新。让大学生在专业化的学术氛围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要学有所获,需采取专题教学等方式。如在大学二年级组织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并鼓励他们积极应聘;在大三前半学期,聘请知名企业人士做关于市场动态的报告,同时利用高年级学长开展经验交流会,交流学习经验和就业体会,从中增加对就业的感性认识,学习更多的就业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根据就业市场所需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学生专业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景。能否为社会输送适合社会所需的专门性人才,关键是看专业是否合理。“出口旺进口才旺”,一个好的专业设置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未来何在?一个学生未来能做什么?为此在加强学生职业规划辅导的过程中学院和专业教师要全方位的走向市场,了解市场所需,及时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调整专业设置。

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发展,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万能钥匙,但是如果能正确地认识和科学的把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将终身受益。

随着高校扩招带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转变,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大学生来说,应尽早考虑和规划职业的未来。而作为高校应从国家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着眼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应把职业辅导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工作的全过程。职业生涯辅导的目的只旨在于帮助大学生尽早的认识自我、全面分析职业需求、培养自主规划、增强自我创业能力,是全面指导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认知、职业生涯目标、职业生涯角色寻求最佳发展的切合点。

参考文献

[1]隗翠宁.从就业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第7篇:医学生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职业规划意识 职业倦怠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加快,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我国的政策导向是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要实现二分天下,这意味着国家将不断加大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数以万计合格劳动者的重任,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早已实现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毫不隐讳地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国要大规模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带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将是“中国制造”和相关服务行业。因此,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一定要有前瞻性,要与市场挂钩,与社会接轨,不断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要,这样中职教育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

严格地讲,中职学生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5至18岁之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因为社会观念和中职生就业种种问题的存在,中职生还被看成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大多数地方的中职生因种种原因不能升入普通高中,而不得不选择职业教育,许多家长感觉不光彩,学生内心世界充满矛盾和纠结,在心态上多少存在自卑心理,学习目标模糊,对未来缺乏自信和希望。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一种“倦怠”,也就是学生不爱学与教师不爱教的恶性循环。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不管是接受普高教育还是中职教育的学生,将来都要走向社会,都要从事一份职业,中职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只不过更直接地超越传统观念。中职教育者必须用更清醒的头脑寻找解决职业教育困惑的“引子”,而这个“引子”就是职业规划意识,即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大力开展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一入学就让学生明白自己来干什么,尽快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中职学生一旦有了自己的职业倾向和为之奋斗的职业目标,就意味着有了人生理想和追求,就能重塑学生的自信,职业教育的“倦怠”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要解决职业教育中的“倦怠”问题,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必须重视职业规划教育,加强中职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

职业规划,又称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社会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和市场需求,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中职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首先要重视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岗位的认同、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总和。职业意识对于学生的就业和就业准备影响极大。中职学校现在比较普遍的办学模式是就业教育和升学教育并行。一方面招收大量的就业班,学习各种专业技术,三年毕业后联系企业安置就业。另一方面招收专业高考班,学习文化课和专业基础知识,围绕三年后的专业高考组织教和学,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或通过“职教”与“普教”的立交桥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但是不管就业教育还是升学教育,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目的非常明确,就可更好地就业。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教育要求,结合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将相关的职业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大脑里,使中职学生在学校就形成一定的职业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人生观大有裨益。学生正是因为不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才显得无所事事,学习上缺乏动力,精神上萎靡不振,给班级管理和教学带来不便。我们如果正确引导,让这些曾经备受歧视的后进生不要再受“伤害”,对他们经常渗透“天生我才必有用”、“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人才观和职业观教育,相信他们的创伤会很快愈合,因为他们毕竟是15至18岁的少年,可塑性极强。有计划的职业意识培养能够迅速增强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力,更能为中职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职业选择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8篇:医学生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择业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3―0131―03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摆在各级政府、用人单位和学校面前的重大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核心,不仅要对其现实的境遇做出有针对性的制度调节,还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目前,各高校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和保障大学生就业,特别是在“先就业再择业”的职业指导理念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问题,但这种带有一定盲目性的择业观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分制逐步到位,学生选择专业、课程自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指导,目的是使其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学会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引导大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一、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及特点

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定社会活动的影响和约束下个体价值取向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择业方式、择业标准、择业类型等几个基本方面。当前大学生的择业观,既具有传统的择业意识,又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受到个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1.就业思想日趋成熟。择业观念更加实际

近年来在抗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活动中,无数的大学生投身到公益服务工作中,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意识和观念逐步增强,其择业观从“务虚”向“务实”转变。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模式不断创新的新形势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种具有流动性和竞争性的人才择业模式已得到普遍认可。

2.部分学生择业期望过高,功利主义倾向突出

大学生择业时普遍抱有较高的期望值,向往经济水平较高、发展空间较大的沿海城市和大中城市发展,对于一些地域较远、福利待遇较差、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尽量回避,同时,对于工作单位性质的选择,大学生把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作为首选,而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鲜有问津。这种带有一定功利主义倾向的择业倾向往往缩小了大学生的就业面,给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带来障碍。

3.部分学生择业准备不足,投机心理强烈

面对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明显表现为求职准备不足,比如一些学生的简历千遍一律、生搬硬套,个别学生应聘时衣着随便、不合时宜,面试回答漏洞百出、随心所欲等方面,甚至对于招聘单位和招聘职位的基本信息一无所知,“随大流”和“投机心理”明显。一些学生频繁“签约――违约――再签约――再违约”,这种走马观花似的“跳槽”给许多毕业生带来挫败感和压抑感,严重影响高校的就业率和社会信誉。

4.职业定位灵活化,注重个人价值实现

当前大学生职业定位由“专业对口”向“兴趣导向”转变,在择业时十分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不拘泥于所学专业。只要招聘单位的薪酬待遇、地域位置等方面能够基本满足自己的需要,大学生择业时不仅关注个人的兴趣取向,还关注个人才能的发展空间以及上司、同仁的认可度,同时单位的发展前景也是影响职业定位的因素之一。

二、大学生择业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个人认知不足

大学生受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局限,对社会没有全面、实际的体验,对社会的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等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从而导致大学生自我评价过高,客观上不能全面认识和定位自己。另外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择业能力并不了解,从而导致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发生,最后其结果,一是对个人期望过高屡屡碰壁,二是选择并不十分喜欢的工作勉强签约。

2.受家庭因素和传统就业观念影响

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虽不是其成长成才的决定性因素,却是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而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步形成具有特定性和稳固性的择业观,特别是在大学生尚无全程化、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时,大部分毕业生都会考虑家庭因素而做出一些看似主动实则被动的职业选择,从而出现一批“假性”就业困难学生群体。

3.缺乏对社会正确且全面的认识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呈现一种“雾里看花”的状态,对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持极乐观态度。一方面大学生认为自己是从“象牙塔”走出来的“天之骄子”,是炙手可热的精英人才,不是自己找不到工作而是学校或政府有关部门理应安排他们的工作;另一方面大学生把社会理想化,对于社会的复杂情况估计不足,强烈希望用人单位能够主动向他们“招手”,并且对于他们任何要求也都能无条件满足,这些“单纯”、“幼稚”的看法往往是由于缺乏对社会正确且全面的认识造成的,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大学生自信心不足、自主择业能力脆弱。

4.高校过于追求“就业率”,泛化“先就业再择业”措施

“先就业再择业”原本是为了应对就业形势不乐观而提出的一种积极的就业理念,不少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也渗透这种以务实为本的思想,以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但各高校在“高就业率”目标的驱使下,这种无奈的选择被许多学校过分强调或泛化,这就造成了许多大学生忽略了对职业和未来的规划而盲目的选择第一份工作,并在极低的职业认同感中频繁跳槽,这种做法不仅人为地延长了大学生正常的求职之路,而且让用人单位加深了对毕业生的不信任感,正是这些原因让很多用人单位不得已采取了高额的违约金以保护自身利益,甚至拒用“应届毕业生”以减少人才的流失。

三、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有效途径

1.正确处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的关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基于对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而提出的系统化、全程化、个性化的择业观重塑的一项活动。大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就是协助个人达到和实现个人职业目标,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认清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在评估内外环境的优劣、限制等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可行的、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它对改善就业状况、提高就业质量、减轻就业压力、完善就业工作体系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职业目标一旦

确定,就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减少了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不再一味追求薪酬待遇的高低或工作的难易程度,而更多的将其注意力转移到个人发展空间的大小和未来职业上升的幅度上,这就大大缩小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供求观念不一致而导致的偏差,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2.全程实施,构建系统化的就业服务模式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系统化的教育,形成从大一到大四的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完整体系。全程化的实施过程不是简单地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分离,而是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同步进行。同时,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制度有利于完善高校课程体系、师资队伍配备及硬件措施等各个方面的建设,进一步转变高校就业工作中“服务”多于“指导”的工作思路,构建更加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模式。

3.量体裁衣,最大限度地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和特长

一方面,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可以科学地制定职业目标,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针对个人气质特点及兴趣,有的放矢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和特长,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以适应未来社会人才多元化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高校对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差异化和个性化,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理念。

4.人职匹配,达到人与职业、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美国“职业辅导之父”帕森斯认为,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在大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测评工具初步了解大学生的人格类型和职业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同时,大学生在特质因素论的引导下,可以正确评估自我能力和素质,在清醒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和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树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从而实现人与职业的和谐统一,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章冬斌.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的思考[J].山东行

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09―110.

第9篇:医学生职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定位;就业;人职匹配;科学可持续

一、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意义及重要性

1.什么是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也可称职业生涯设计。概括来说,就是一个人对他一生将要从事的工作和所要承担职务的预期设想和计划。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学习与成长目标以及对未来所从事职业和对工作单位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实现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结合社会时代特点和对个体将要从事职业的主客观条件进行预测、分析、总结,并根据个体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设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工作单位的生产需要,以及综合个体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进行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色和工作单位的期许,最终修订并确定出个体最佳的、切实可行的职业奋斗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个职业目标所应采用的且行之有效的规划、设计和实施途径。

2. 当代大学生对职业生涯应有的认识和实施方法

学期间是青年大学生获得丰富专业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个人性格和品德养成的关键阶段。大学期间的学习和能力培养、科学训练对每个大学生将来的职业技能储备和职业发展具有关键性定位和定向作用。因此,这个时期是青年大学生人生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在大学期间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让大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和明确通向职业目标的实施途径,便于从宏观上对学习进行安排和掌控,让大学生在学习和职业探索中少走弯路。

我们常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刻苦的专业学习、丰富的校园生活、同学间的广泛交往逐渐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发现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明确将要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发展方向,通过专业学习对将要从事的工作达到初步的职业认知并由职业认知引导自己侧重加强专业知识储备。通过与同学们共同的学习和专业训练还可以形成初步的专业研究团队,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同伴和适合指导自己专业研究的导师。在相对稳定和长期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将现实的学习与长远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相结合,确定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从而定位自己毕业后将要从事的职业范围和岗位,实现自我个体发展与未来职业相匹配,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时刻铭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最好依据国际国内时代大特色和科学技术发展大趋势,根据国家和学校的学习计划和培养目标,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的学习计划,并且需要科学地分析、预测自己所将要从事的专业和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根据具体需要和变化随时对计划进行调整,做到奋斗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3.当代大学生对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应有的准备

我们说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职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方向,是学习、求职、就业以及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

为尽早实现自我个体发展与未来职业相匹配,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当代大学生应该为即将实施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哪些准备呢?

首先,我认为既然要最大化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做好自我认知,也就是自己找出自己各方面的特长和特质,明确自己的优缺点、专业兴趣爱好等。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积极接触、认识和研究各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他们认为强烈的兴趣是持续完成工作的根本动力之一。由此,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根据不同的职业具有的不同性格要求创建了职业性向测验,把个体类型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我们在做自我认知的过程中不妨采用这些科学技术方法对自己的职业性向做个测试,看看自我认知的准确度,真正做到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爱好和兴趣,在努力奋斗的道路上扬长避短、充满活力地轻装前进。

其次,就是深挖自己确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尽可能多地掌握和拓展自己专业方面最前沿动态,多跟导师、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甚至根据大家共同关注的科研题目或方向组建研讨小组,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咨询和讲座,及时思考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发挥、运用,积极寻找和培养将自己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使自己在不断加深的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产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第三,就是要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也就是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初步确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职业生涯目标规范着职业生涯道路的发展方向和高度,是职业道路上的指南针,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使大家能真正做好职业定位,建议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多种职业生涯规划训练和择业培训,学好择业动机分析、择业心理准备、择业技巧、行业分析等知识和技能,帮助和促进自己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定位。

第四,就是落实自己做出的职业生涯规划,脚踏实地地走向理想工作岗位,并结合岗位具体工作需要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习与自我修养,使自己在工作中成长;再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尽快达到人职匹配的理想境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综上四步可以概述为:“一年级完成自我认知,二年级选定专业方向,三年级完成职业定位,四年级成功走向职场。”

二、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

1.社会因素

当前信息社会中,世界和国家的政治、经济现状以及各行业发展前景对大学生就业方向选择、就业热点和质量都具有引领性决定作用。

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任何改变,都会最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职业方向的选择与发展。所以,当代大学生应根据当前的社会现状,科学地判断未来社会发展走向,有针对性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社会文化

每个社会都有与之社会形态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作为观念形态的社会文化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经济、政治等诸方面。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延续性决定着社会文化的历史连续性。因此,社会文化是与时俱进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自我更新发展的。当代大学生应该关注并顺应当今社会文化,站在时代潮流前沿来制定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保证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具备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3.专业技能储备和个人综合素质

大学生要想顺利实现自我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盯牢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脚踏实地地完成并拓展在学期间的专业知识学习,以提升自我在未来所从事行业的专业竞争力;其次还要积极投身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和完善个人综合素质,涵养自我个性,拓展自己的职业兴趣,加强体质和毅力的锻炼,为迎接即将展开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长久的能力、体力和心理准备。

4.价值取向和家庭因素

价值取向是指某些价值观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为社会文化所认同并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价值取向作为人类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格的核心成分,具有评价事物、决定态度、引领和调节行为的定向功能。管理心理学把价值取向定义为“在多种工作情景中指导人们行动和决策判断的总体信念”。因此,价值取向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对各种决策判断和实践行为都有引领和定向的作用,是影响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与选择的最根本因素,在职业选择中占据优势地位。

当前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背负着整个家庭的全部希望,家庭作为大学生成长的环境、背景、条件,自然在他们职业生涯规划中深深注入了家庭的殷切希望。因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当子女选择了父母所从事行业的专业进行学习时,来自家庭的职业生涯指导和期盼就更加强烈,这就需要正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理智分析和判断。

三、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与择业方面的作用

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有明确行业选择的就业计划。由于择业是就业的首要、必要环节,我们在最初做职业规划时就该根据社会现状以及未来社会发展走向,特别是自己将要从事专业的发展热点、趋势,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专业兴趣和自身综合素质特点选择确定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明确就业方向,从而顺利迈出实现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成功就业。就业后还要及时了解工作单位和岗位的需求,适时调整知识结构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令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职业目标和定位符合时展潮流和具体工作实际要求。

由此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倡导的是根据自我和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择业、成功就业,并保持职业的稳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人职匹配,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要使国家的每个青年学生在不懈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奋斗中为工作岗位、为国家做出应有的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晓林. 浅谈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意义与途径[J]. 中国科技信息,2009(05).

[2]王振平. 浅谈高校大学生职业素养杨成训练的方法途径研究[J]. 网友世界,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