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集体学习材料范文

集体学习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集体学习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集体学习材料

第1篇:集体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背 读 找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历史人物众多,历史事件繁杂,年代、背景纷纭繁复,极易混为一团。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进展,学历史就更不能靠死记硬背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运用。比如材料解析题,若对材料不理解,没有分析、对比、综合,这种题型的得分率必然不高。 除了因为该项试题的发展呈现材料来源广、信息量大、设问角度活、考查功能全、能力要求高的趋势外,还有,一些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没有掌握一套实际有效的解题方法,不能熟练解题的步骤。 本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分析,总结出如下解答材料题的技巧:

一、背――是解答的基础。一定要把课本的知识背得滚瓜烂熟,最好到达倒背如流的境界,否则答题就成为无源之水。而背的关键是要找到几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付诸实践,坚持不懈地做好它。

二、读――是解答的前提。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先读设问,后读材料。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1)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2)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三、找――是解答的关键。“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材料文字的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境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说明问题的特征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以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四、答――是解答的落点。这个落点是否准确、恰当、完美,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命题的意图,还要做到“六个注意”:

1.注意答好第一问。除了材料小论文外,每道材料解析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设问间往往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一定要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对起点设问的错认,将会误及后面的答案。

2.注意审准设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辕北辙”,造成“劲没使到点子上去”的局面。

3.注意设问分值。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省一点;不能置分值于不顾,自己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小也大肆铺张、不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大却片言只语。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材料题解答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如何,直接决定着得分的差别。

第2篇:集体学习材料范文

当日下午,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驻地长白山国际酒店,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泰斗之一高润霖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

高润霖院士就医疗人力资源建设方面,分别从农村卫生建设和完善医学教育体系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加快培养农村适用医务人员

高润霖说,从几次参加政协调研农村医疗卫生情况看,目前即使在偏远地区,一般也都建起了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室,并有了一些基本设备。医改正式启动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这些卫生机构的硬件会很快进一步改善。问题是这些农村医疗机构缺乏适用合格的医务人员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而培养在农村用得上、留得住的、适用合格的医务人员却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因此,农村医疗人力资源缺乏的状况若不能有效解决,将成为医改的瓶颈。他说,目前农村医疗人力资源缺乏的情况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广大农村乡镇卫生院缺乏较高技术水平的医护人员,在偏远地区乡镇卫生院中,有大专学历者凤毛麟角,70%-80%为中专及以下学历者。

乡村卫生室更是缺乏正规医务人员,在发达地区老中专毕业生是最高学历,大多为当年的赤脚医生。偏远地区则基本上无学历。有助理医师或医师执照者极少,偏远地区则基本没有。当前农村医疗人力资源分布的现状很难满足在短期内做到给当地农民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我国现行医学教育体系没有培养在农村能用得上、留得住的正规医务人员的渠道。

为了尽快培养农村适用人才,高润霖在提案中提出了如下建议:

第一,医改方案中提出了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医学本专科教育。争取定向免费培养等方式,为贫困地区培养实用卫生人才,是尽快解决乡镇卫生院医生来源的有效途径,建议尽快启动。这部分毕业生应保证在当地乡镇卫生院至少工作一定年限以上。待遇和职称等应给予具体规定,让他们安心为农民服务。

第二,事实已证明过去培养的老中专毕业生(一般为医士专业)在农村很好地发挥了作用,在农村用得上、留得住。但现在医士专业已取消,建议在部分学校恢复中专医士专业,可称为农村医生专业,定向免费为农村卫生室培养乡村医生,可招收初中毕业生,培训三年,毕业后迅速充实到广大的乡村卫生室中,改变目前乡村医生大多无学历的现状。这些中专生虽然水平不如大专生,但终归经过正规训练。至少比当年的赤脚医生水平要高。

对乡村医生应给予适当待遇。可参照民办教师待遇,改变现在靠卖药维持生活的状态。

第三,对在职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类型的在职培训,提高专业基本知识及诊疗水平。

完善医学教育体系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两会期间透露:新医改方案即将在两会后公布,高润霖认为,新医改方案的成功实施需要各级医疗机构均有适用合格的医务人员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而当前医疗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医改要达到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医疗资源的分布严重不合理,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专家级的医务人员更是集中在少数大医院。而广大社区、乡镇医院缺乏较高技术水平的医护人员,在专业分布方面。缺乏社区需要的全科医学人才,乡村卫生室更是缺乏正规医务人员。当前医疗人力资源分布现状很难满足在短期内达到提供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

二是我国医学教育制度不能满足各种层次医疗卫生机构的需要,不利于临床医生的培养,缺乏人才保障机制。具体表现在:第一,无培养在农村能用得上、留得住的正规医务人员的渠道。第二,近几年在教育产业化的影响下,医学院校大量扩招,造成医学生难以见习、实习,教学质量下滑。第三,根据新近公布的相关法规,实习医生在接诊前需向患者表明身份,如果患者不同意,实习医生就不能参与诊疗活动。其实,这不符合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规律,不利于临床医生的培养。实习医生阶段由带教老师手把手教尚不允许,毕业后成了住院医生怎么能自己干呢?!这种制度长期持续下去可能影响我国优秀临床医生的培养。第四,医学毕业后教育注重科研型人才的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尚未能全面启动。第五,注重专科医师的培养,尚未建立全科医师培养的有效机制。

针对上述如何完善医学教育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医疗机构的需要,尽快培养适宜人才的问题,高润霖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是如上所述的对培养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室适用人才的问题。

二是对医学本科教育的招生规模加以限制,按需要招生,保证培养质量。

三是医学本科教育内容中应增加预防、保健、康复等全科医学的课程,使医学生在大学期间学到作为医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将来做全科医生或专科医生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解决实习医生的临床实践问题。医学院最后一年的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培养最重要的一年,实习医生在上级医师监督指导下进行规定的诊疗活动。学会最基本的诊疗技能,锻炼临床思维能力,毕业后即能成为一名医生。我们应该对医学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规定的诊疗活动予以法律保证。当然,必须教育医学生尊重病人,爱护病人,关心病人,争取病人的信任和理解,恪守医疗道德和作风,医疗活动必须绝对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由上级医生负全责,以保证医疗安全。保证患者的知情权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也应该向病人宣传到大医院、教学医院找专家看病。这些机构有培养实习医生的义务。试想如果所有病人都只找专家看病,不让实习医生接触,不准实习医生问诊,实习医生怎么能成长为医生,将来还有专家吗?因此,实习医生的临床实践问题必须进一步妥善解决。

五是规范化住院医生培养是培养临床医生的最有效的途径,并且已为国内外医学实践所证明。卫生部已经委托中国医师协会制订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方案及培养基地的条件,并已在一些省市试行。现在应该尽快解决住院医生的“社会人”的待遇问题。医学院校毕业后应该考入有资质进行住院医师培养的医院进行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培养可定向为全科医学方向和专科医学方向,全科医学三年毕业考核合格后可进入社区医疗机构。而专科医师则仍需在经过一至三年不等的专科医学培训,考试合格后成为专科医师。医学院校毕业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意愿选择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培训,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应由国家发放基本工资,所在培训单位发给资金。完成规范化培养并经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医疗单位成为正式职工。

第3篇:集体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材料化学;生产实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18-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国家越来越需要大量的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根本任务,新的形势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材料化学是在1992年开始在我国各大院校设置的一门新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到目前为止,我国高等院校已经有140多所院校设置了材料化学专业,山东科技大学材料学院也在2009年新设这个专业。实践环节中的生产实习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巩固专业知识、强化专业素质的主要途径,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材料化学专业生产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大学生完成主要专业课程之后需要到生产一线跟班劳动,巩固加深专业知识,学习生产技术,学会解决若干比较简单的技术问题。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要求:(1)学习优良的工作作风,树立朴实肯干的劳动观念,具有热爱材料事业的思想感情;(2)巩固、加深和扩大所学专业知识,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3)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实践能力有较大提高;(4)能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进行初步研究和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材料化学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及问题分析

从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中,我们发现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能力较差,专业技能提高很少,生产实多数流于形式,达不到生产实习要求,实习质量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习时间短,实习“走马观花”。目前,材料化学专业的生产实习多在二周以内,时间太短;更多的时间在学校。现场实习多是听1~2次生产方技术人员报告,在生产车间参观等内容,学生多、噪音大。学生跟班劳动少,缺乏亲身体验。生产方怕学生安全出问题,担责任。

2.实习地点联系困难,实习基地数目少。目前是市场经济体制,工厂以生产为主要任务,以安全为保障。学生生产实习必然干扰生产,多数厂家不愿意接待学生实习。目前生产实习的地点多数通过教师多方联系,地点不固定。虽然有些单位已经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进行了挂牌,但是建设和管理还不正规。

3.教师实习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目前的生产实习过程中,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参与。教学方法多为填鸭式、走马观花式、囫囵吞枣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不适应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4.实习考核机制无力,考核目标不清晰。目前生产实习考核中没有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考核。而是依据生产实习报告的质量、实习态度与表现、组织纪律等情况综合考核。这种考核机制造成实习成绩考核主要依靠实习报告,而报告雷同较严重,指导教师较难判断学生的实习效果到底如何。

5.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指导学生过多。由于材料化学为新版专业,师资力量明显不足。目前生产实习的生师比是15:1左右,教师很难全部照顾过来,也给现场实习带来了不便。

四、材料化学专业生产实习改革措施与对策

针对本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改变思路,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改进的几个对策。

1.强化实习培养目标和要求,增强师生的实习重要性认识。在生产实习开始前及进行过程中,指导教师、学生和实习单位都应充分认识到生产实习的重要性并做好沟通。指导教师应转变实习理念,清楚应强化哪些知识,增强哪些素质,通过哪些方法来实现,如何进行管理;学生加强认识,有目的地实习。在实习前就清楚每个实习节点的内容、要求。加强与实习单位沟通,努力让实习单位认识到与学校联合进行生产实习是一件双赢的事情。通过生产实习不但能够宣传实习单位的产品及发展潜力,还能为实习单位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方便。

2.优选实习地点,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长期的规范的生产实习基地是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同时增加实习基地数量。在选择实习地点时,尽量选择人才相对比较紧缺、或者厂方非常配合实习的地点。教师、学院、学校各方面都要紧密配合,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协调,教师要利用科研、设计、外出讲课等多种方式与生产方建立关系;学院利用各种活动、访问等机会向生产方介绍专业特点及优势;校方对于接待学生实习的厂家,给予优先选择人才等政策上的支持。

3.优化实习内容,丰富实践教学方法手段。生产实习的内容应该紧扣培养方案,不宜太多。同时,具体的实习的内容和安排要根据实际能够达到的实习条件来制定。根据实习地点的不同性质灵活调整实习内容,尽量增加实际操作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指导实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现场讲解、讨论、答疑结合学生自学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4.改革生产实习考核体系,建立全程多样化考核模式。生产实习的考核是对学生在整个生产实习期间的表现、学习效果和实习质量的全面评价,也是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的一项措施。通过生产实习考核体系的改革,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模式。(1)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检查学生对安全培训内容、操作规程的掌握情况,同时作为“跟班劳动”学生的选拔依据。(2)面试考查。实习结束时,学生汇报,教师质疑,学生回答。(3)现场抽查。在现场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现场实习的效果。(4)生产单位带队师傅评分。根据每个人生产实习的实际情况,对每位学生的表现,带队师傅最有发言权,他对学生的评价最符合实际情况。(5)作业。每个学生完成部分的工艺设计,内容。(6)实习报告检查。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内实习效果。生产实习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指导教师的责任心、素质和水平,对生产实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关键。学校应该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快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青年教师深入一线,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另外在强调生产实习中现场实习效果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在校内实习安排和取得的效果。加强在校内进行设计和研究工作,让学生把现场的生产实践与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结语

总之,材料化学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生产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不可流于形式。在目前形势下,师生应该清楚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按照新的实习内容和安排,积极地去实施,严格地去执行,生产实习的质量和效果必会大大改善。

参考文献:

[1]王淑芳.UIUC3+2项目的实践及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J].高教论坛,2011,(5):77-79.

[2]赵洪凯,肖力光,刘亚冰,李敏.设置材料化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0,(8):300-311.

第4篇:集体学习材料范文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progra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s subject, the drawbacks existed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at present are analyzed. After renovating the personnel training idea,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and methods, optimiz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ers team and establishing the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systems, a cre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dapted to the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program" is explored and studied.

关键词: 卓越计划;材料专业;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Key words: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program;materials subject;experimental teaching;creative ability;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178-02

0引言

“卓越计划”(全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它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该计划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培养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服务,它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该计划由教育部联合中国工程院成立的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实施,实施期限为2010-2020年。教育部已于2010年6月在天津召开了“卓越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开展实施“卓越计划”。第一批入选的61所高校已开始“卓越计划”的实施。2011年10月教育部又公布了入选的第二批133所高校,东北石油大学作为第二批入选“卓越计划”特色高校,探索和研究相应专业“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材料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的科学技术,它是各个学科发展的基础,也是21世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它可以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东北石油大学14个黑龙江省重点专业之一,经过多年的重点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改革和实践,并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但就目前来看,实践教学这一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此“卓越计划”的大背景下,培养一批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材料工程师人才,探索材料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材料工程人才教育理念,着力解决工程材料领域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1材料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材料专业培养目标不太明确,多数高校基本上都强调以培养材料科学家为目标,忽视材料工程师的培养。相对于“卓越计划”培养背景,现实的工程教育也偏离于工程实际,实验课程的设置与实际脱节,而且教学过程一直以来过分强调理论基础知识的灌输,往往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而实验内容多以验证型实验为主,难以适应卓越工程师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教材以外的实验训练不够,不利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卓越材料工程师人才。另外,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以及不客观、不科学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等,这些都难以体现出优异的创新实验教学效果。

2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实验课程教学体系要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有利于创新意识、工程能力培养的环境,需构建综合开放型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卓越计划”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全面、持续的创新实验能力培养平台。

首先,通过精选经典验证型实验项目,放手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对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善于观察,勇于探索。重视对实验现象的捕捉,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步骤和方法实现实验目的,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其次,需在实验项目和内容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增设综合创新型实验项目,保证每门课至少包含1项综合型实验,各知识点进行交叉、综合应用,将材料各专业课实验项目进行综合,将各课程体系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综合型实验过程中,应让学生事先了解实验相关知识点,掌握实验原理,指导教师仅在技术和设备使用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之间互相探讨,教师在原则上不做具体指导,只介绍一些实践经验,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发现实验存在的问题,这样改变原先按部就班的实验过程,基本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供了条件,进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具体解决问题的水平。

第5篇:集体学习材料范文

一、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力量

通过近段时间的党史系统学习,我深深感悟到,我们党发展壮大,带领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和为之前赴后继的努力。我们要从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中汲取“信”的力量;从党应对危局困境、不断攻坚克难的历程中夯实“信”的根基;从我们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的立场中增强“信”的底气。

我们要做“铁心人”,时刻保持坚如磐石的政治信心,凡事要服从安排,要有政治觉悟,政治敏感性;要做“贴心人”,时刻保持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初心,要保持耐心,不计较个人得失,尽可能的在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要做“有心人”,时刻保持不断学习的恒心,我们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不仅是业务方面,还有政治理论方面,学习不是一个阶段,而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要学会思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二、持之以恒解决排查的各类问题

要针对公司党委落实中央巡视组巡视我省反馈意见整改清单、党建工作“找差距、抓落实、提质量”专项行动自查整改“四个清单”等所列出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整改的落实。

第6篇:集体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数学材料 教育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200

曾经看到一则名叫“太难了”的网络视频,视频内容是:一个看上去像是幼儿园大班的小女孩在奶奶的“指导”下背诵乘法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三十五……”,一旁的奶奶厉声呵斥小女孩,反复练习“三五一十五”10次,小女孩磕磕绊绊都说对了。可接下来小女孩从头开始背,一背到“三五”时就会出错。最后小女孩哭着说:我一点都记不住这“三五”,这“三五太难了,太难了,一点都不简单”。

看到这则视频,我为这个小女孩难过,更为现在的幼儿数学教育难过,孩子这是在学数学么?这样的“学习”有意义么?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幼小衔接”么?从这个案例至少可以看出两个问题:第一个,学习内容“小学化”。乘法口诀应该在小学2年级才会接触到,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来学习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第二个,学习方法“小学化”。没有实物或图片来辅助,没有学习情境,没有方法引导,完全是在成人高压下的死记硬背,学习过程不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

《指南》指出:成人应该“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如果没有学习材料,不能通过生活和游戏情境来构建这些知识,而是一味地要求幼儿通过机械识记得方法“记住”这些知识,很可能会摧毁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甚至可能会导致幼儿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乃至厌恶、憎恨的负性情绪。可现实中,有很多幼儿在成人“赢在起跑线上”错误思维的指导下,正经历着视频中小女孩的遭遇,正接受着这样的数学教育。除了家庭因素影响,社会舆论、社区、幼儿园、小学等因素相互关联、错综复杂,也是造成幼儿数学教育“小学化”的因素。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机构,在预防和纠正幼儿数学教育“小学化”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操作活动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学习材料是幼儿操作活动的载体,是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媒介。幼儿正是在与数学材料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的体验,构建起了相应的数学概念。在这里,我主要从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面来谈一谈幼儿园数学教育如何避免“小学化”。

一、数学材料来源于生活,符合幼儿认知经验

幼儿园数学教育“小学化”的表现之一便是让幼儿学习那些远离自己生活,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运用的知识,正如那个小女孩背诵乘法口诀。幼儿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数学教学活动如果来源于生活,或者以生活情景为素材,对幼儿的学习就会更加有意义。比如大班数学活动:小老鼠买米。教师将空的可乐瓶和矿泉水瓶修剪成大号和中号的“米罐”,把一次性纸杯当成最小的“米罐”。这些简单而且幼儿熟悉的学习材料与“小老鼠买米”这个生活情景结合起来,能帮助幼儿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从而在操作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二、数学材料要有层次性和变通性

强调材料的层次性,主要是因为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在数学活动别明显,面对同样的材料,有的幼儿轻松完成,完成后无所事事;有的幼儿感到困难,迟迟完成不了。因此,教师在提供数学类材料时应尽量体现层次性,在难易程度、操作规则等方面多一些变化,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要。如,提供同一结构不同层次的材料,实物、实物图片、点子符号、数字等不同层次的材料可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幼儿,又能适应幼儿从直观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还可以提供同一概念多种变式的材料,比如提供多种多样的三角形,让幼儿充分观察之后归纳三角形的本质特征。

强调材料的变通性,主要是指充分挖掘材料的价值,做到“一物多用”。比如对于幼儿收集的瓶子,可以让幼儿点数总数;可以让有按高矮排序;可以让幼儿找出第N个瓶子,发展序数概念;还可以玩分类游戏――按材质分类,按瓶子的功用分类,若为瓶子穿上不同颜色衣服,还可以按颜色分类……这样,通过目标和规则的变换,同一组材料可以支持幼儿多项学习活动。

三、数学材料要有适度的开放性和结构性

幼儿在与数学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材料的结构性过高,就容易限制幼儿的想象和操作,幼儿的操作学习过程往往呈现出高结构、高控制的特征。例如,在学习数的组成与分解时,常见的材料是实物或图片,常见的教学过程是幼儿先观察教师演示实物或操作图片,得出数的组成的规律,然后进行操作验证并口述结果。操作材料结构性过高,幼儿虽然可能学到了数的组成与分解的知识,但并不能体现出建构数学关系的思维过程,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形成。

如果材料过于开放,材料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就容易使操作流于形式,不易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可能会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究,至于材料中是否包含特定的数学关系,幼儿可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数学关系,幼儿获取这些数学关系可能需要的关键性经验和途径是什么,教师心里根本没底。这样的操作活动就变成了幼儿的自由玩耍,这种情况在集体操作、小组操作中均存在,在数学区角活动中出现的更多。可以说,在这样的活动中,仅有“儿童在先”,没有“教师在后”。

第7篇:集体学习材料范文

在领到学习材料和读书笔记后,各团支部便积极有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由于20__级学生正在实习阶段,活动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各团支部书记还是尽最大努力,利用晚上和周四例会时间组织同学集体学习《团员先进性教育学习材料》,使同学们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洗礼,通过学习材料,反省自身不足,及时弥补。

20__级四个团支部联合开展活动,严格点名制度,确保每次活动顺利进行,每次由一个团支部负责联系教室、租借影碟,分别于10月15日、18日、22日、27日在4602电教室观看了影片《五月、八月》、《红河谷》、《冲出亚马逊》、《地道战》等爱国影片,这几部影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爱国情结,很多场面感人泪下。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学习教育,使人印象深刻,铭记于心。同学们纷纷表示出极大的爱国热情,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团员先进性活动的开展。

10月28日,20__级共同组织各支部团员到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进行了一次入团宣誓仪式。仪式结束后,同学们还到革命烈士陵园为长眠在此的烈士们敬献白花。在这种严肃静穆的环境中,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升华。大家表示将把烈士们的这种革命精神体现到以后学习、生活中,使自己各方面得到提高,让这次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20__级各团支部在开展集体活动的同时,也在各支部内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班级特色。20__级油画班还与山东大学联系,准备配合山大管理学院学生会组织开展一次由山大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协办的“泉城广场汽车容载量大赛”。20__级国画班还发挥专业特长,举办了硬笔、软笔书法和篆刻评比,并将选取优秀作品制作成一幅宣传海报。此外,20__级国画班还制作了在10月28日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宣誓仪式上所用的白花。20__级综合绘画班组织了班级同学开展了一次小型的讨论会,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在此次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体会、感想。20__级艺术设计班组织班级同学学唱了爱国歌曲《红旗飘飘》,调动起大家的爱国热情。

20__级新生在此次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结合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开展了各种多彩多样的集体活动,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他们利用周末组织班级同学游览了千佛山、植物园、泉城广场等济南各大景点,活动中同学们相互交流入学以来的各种体会感想,为以后的共同学习生活增进了感情。20__级摄影班还为班级起了一个“22度奇迹空间”的名字,激励同学们共同努力,创造班级奇迹。另外,英语是美术学院学生的弱项,20__级新生在一入学便加强了对英语的学习,他们组织同学一起交流英语学习经验,以学唱英语歌曲、举办英语角等各种形式使枯燥的英语学习生动有趣起来。

第8篇:集体学习材料范文

一、科学合理地分组

合作学习主张依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求,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异质小组,将实验能力较强但马虎粗心的学生与实验能力较弱但比较细心的学生分在一个组,由于异质小组内学生存在差异,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可以取长补短,而且教学双方都是学生,彼此间有许多共同点,在交流时可保持一种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达到互相鼓励、积极活动的目的。在小组中学习困难的学生,会得到比老师更多的帮助,因为同龄人的帮助更易接受,更为有效;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会在同伴的鼓励和赞许中更积极向上。科学合理地分组能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互动的环境。

二、分配任务,分配角色

在合作探究中要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清楚学生惧怕交往的心理,培养社交能力,促进合群性、利他性的发展。小组内可以设置各种角色,如发言人:负责阐述小组的主要结论或答案,负责督促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见解;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结果;联络员:负责与教师或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联络,负责活动中有关制作或实验操作;信息员:负责整理大家搜集的资料或将现在学习的概念与过去已学过的联系起来。教师要让每个成员清楚地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承担的任务,并在合作过程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这样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和创造性,又能创造横上向交流、团结合作的机会,实现积极互动。小组内角色为轮换制,以使成员都有锻炼和发展的机会。

三、提供学习材料

合作探究学习的核心是沟通与交流,而学习材料是沟通与交流的媒介。丰富而有效的学习材料是合作探究学习的源泉。教师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些学习网站,让学生在网上获得学习的材料,在讨论学习中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提供一些材料作为学习的引导。例如,在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这部分教学时,可以提供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光合作用的两个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合作用与日照、温度的关系”等学习材料。这些材料既可以以让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又可以分配到不同的小组,学习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丰富的学习材料是学生学习、思考、讨论、提问、交流、互动的源泉,通过材料可以将学生置于一种“荣辱与共”的情境之中,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并实现学习目标。

四、建立积极的目标互赖

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目标互赖是合作探究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个人目标实现与否,直接影响着小组目标实现与否,所以建立积极的目标互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如“告诉我们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是什么”,“请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及定义”,“假设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氧气,你怎么样验证,请提出实验方案”,等等。这些作业和问题要求学生在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实现个体目标,突出个体责任的同时,还必须向别人或接受别人承担的解释,以确保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完成学习的要求,实现小组目标。这样他们才能深刻理解:只有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对别人负责,才能保证小组目标实现的意义。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与学生对合作技能的理解和合作技能的水平有密切的联系。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指导学生学习交流与沟通的技能。如面对“怎样阻止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问题时,学生要么不会讨论,要么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或方案,而在表述时会出现表述不清,表述不符合逻辑的的情况;又如在“了解我们周围的生物”的调查活动中,因为不能正确操作仪器、数字记录不完整、不能协作配合而产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发表自己意见的观点和看法前要独立思考、整理思路,在别人发表意见时要注意倾听,再对彼此的观点进行质疑、争论。在实验中要指导学生自己对仪器使用程序的操作是否正确,对别人的操作要能够恰当地提出建议、给予帮助;在交流中遇到冲突时,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控、冷静、宽容。当学生在共同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习得和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技能,学生间的关系就会更为融洽,更容易接受彼此之间的能力、个性差异,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就在观点碰撞、分享、体验中体现出来了。

六、改变评价方式

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有很大不同,它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例如,在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之后,每个小组必须介绍本组绿化校园的设计方案,方案不仅要有文字说明,而且要有设计图、效果图、模型等直观材料。除了一名代表对方案作全面介绍外,每个成员还可以介绍自己所承担部分的设想、观点,以及完成的情况,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知识掌握的程度、技能运用的程度、在小组中合作的状况都能充分得到展示。以此提高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让学生不再为个体间竞争而忧虑,只会为团队的胜利而欢欣鼓舞。这种评价目的就是激发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注重内在合作探究动机的培养,鼓励合作竞争,以实现人人都进步的教学评价目标。

参考文献:

[1]七年级《生物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9篇:集体学习材料范文

为了确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语文教师可做以下努力:

一、形成轻松活泼的、互相理解的教学气氛

语文教师应保持民主态度,用共同议论以及“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态度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对课文发表不同的观点,不压制集体的意志和个人意见;不随便责备学生,更不能因批评个别学生而影响整个班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提问

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最直接的手段。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教师提问的种类不同,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同的。那么课堂中如何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1、 运用判别性、叙述性、说理性提问。教学中,运用“……是不是?”“……对不对?”让学生作判断,再让学生说明“……原因何在”“……为什么”“……道理怎样”这样就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研究,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很大作用。这也是常用的提问方式。

2、 运用发散性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产生多而新的想法。主要运用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那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如果…… 那么会怎样?”等,重在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操作,对思维进行求异引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时,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条措施。在传统教学中,教材乃至教师授课的内容,往往都被学生认为是完全正确的,若自己的想法与之不符,习惯的做法是修正自己以求一致。事实上是被教材或教师授课的教学内容禁锢了思维,因此,教学中随时和学生讲明,教材或教师授课并不总是正确和完善的,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活跃思维、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而且也是对发散性思维的一种促进,因为提出质疑问难的本身就是摆脱学习材料原有的思想路线,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

四、对学生的创造性及时评价和鼓励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要及时发现并鼓励创造和创造意识。即使只表现出微小的创造性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教师要避免在任何条件下用自己的思维或教学参考资料的答案去束缚学生思维。

五、组织课外语文小组,开展创造性阅读、写作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