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养老待遇与待遇调整机制的衔接;跨地区转移衔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之间的衔接。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趋于一体化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城乡融合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然而,没有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的结合更是难以进行。由于分开的城镇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得一些自由劳动力的流动受阻,从而制约了社会的经济发展,这就显示出构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只有构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加强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避免人员自由流动过程中养老保险缺失问题,才是增加城乡劳动力的关键。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通过了解调查发现,一部分城乡居民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知晓程度有限,一些人自身满足参保条件却不知去什么地方办理,甚至有一些居民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却不知道自己以后会享受何种保险待遇。这就反映出一个重要问题:当地基层组织没有做好此项政策的宣传力度,仅仅把政策当成是一种行政任务强制执行,没有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还不成熟,仍处在不断完善和调整的阶段,需要各地基层组织根据当地制度基础做好宣传和反馈工作,以便尽快完善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困难问题首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的时间不同,这就造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不能做到完全吻合。其次,社会制度的建立不完善,部分地区由于城乡制度等诸多因素使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未曾建立,这就造成跨地区保险转移不能顺利实施,因此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也不能顺利进行。再次,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水平偏低,养老保险金的缴额及调动机制有待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转化比较困难。
(三)养老保障水平偏低综合各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来看,城乡养老保障的水平普遍偏低,甚至不能满足居民的正常生活需要,这就需要国家适当调整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提升城乡的养老保障水平。还有一点,城乡中普遍存在年轻人不积极参保问题,他们觉得自己年轻,没有必要过早为以后养老保障做打算,就算一部分年轻人参保也只是选择一些层次较低或缴费较少的保障来进行参保,甚至有一部分年轻人只想观望,想等到自己四十岁以后在参加此类的养老保障制度。
三、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各地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在国家大的政策制度下,针对一部分城乡居民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知晓程度有限问题,当地政府机构应加大对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运用媒体、网络、广播等各种宣传工具让城乡居民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当地政府不能盲目的强制执行,而是真正让城乡居民了解政策制度并了解此项政策法规对自己产生的受益程度,使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转变以往的保障意识,实现逐渐向新时代的城乡居民保障制度的意识转变。
(二)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养老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现今,随着国家对城镇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渐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已是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加入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这就需要国家积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完善制度的实施,各地政府应积极迎合国家制度的出台并积极配合国家制度的实施,及时最好反馈协调工作,使国家政策真正用于人民、宜于人民。
(三)完善国家政策,提高保障水平国家应积极调整相应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全面构建覆盖城镇乡村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各地政府做好宣传,提高居民对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逐渐形成以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造福人民。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个人账户以完全基金制运行,由个人年轻工作时缴纳的保费累积和投资获得收益构成;社会统筹是现收现付制,资金来源于代际转移。因此,我国实施的是现收现付制和完全基金制的一种混合模式(费尔德斯坦[6],1999;袁志刚、宋铮[7],2000)。下面用一个世代交叠模型刻画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假设经济中同时存在两代人:年轻人和老年人。人的生命分为年轻和老年两个时期。①理人具有完美预期,其两个时期的效用函数贴现总和为:式(7)表示行为人年轻时和年老时的消费都和年轻时的工资收入正相关。式(8)说明:净影响取决于年轻一代人口增长率和市场资金成本的相对大小。年轻一代人口增长率较高时,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现收现付机制下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越来越多行为人老年时的预算就越充裕,一生的消费越多;资金成本越高时,年轻一代缴纳的数量机会成本越大,一生财富损失就越大,对两个时期的消费都有负面影响。必须通过实证检验哪种效应的影响更大。
二、计量模型和估计结果
(一)计量模型
由世代交叠模型的结论,本文建立如下回归设定:lnCi=β0+β1lnPi+β2lnWt+εi(9)其中lnCi是城镇居民全年人均消费现金支出的对数,lnPi是城镇离退休人员全年人均养老保险金支出对数,而lnWi则是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对数。原始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参数β1包含了人口年龄结构和资金成本对消费的两种相反的效应。人口年龄结构在各省份是有差异的。我国金融和信贷市场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跨地区资本要素配置也存在各种各样的扭曲,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并存导致地方政府分割市场和扭曲金融资源的配置(周黎安[8],2004),妨碍了金融系统增进资本配置效率的功能(李青原等[9],2013)。这为本文使用截面数据来进行研究两种效应提供了依据。
(二)实证结果
表1报告了计量模型(9)的回归结果。第(1)列OLS估计表情,人均养老金支出对数β1和工资性收入对数的系数β2在1%水平上都是统计显著的,但经White检验发现有误差异方差。第(2)列和第(3)列使用了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其中第(2)列异方差形式设定为εi2=σ2exp(α0+α1lnPi+α2lnWi)vi,第(3)列异方差形式设定为εi2=σ2exp(α0+α1lnPi+α2(lnPi)2+α3lnWi+α4(lnWi)2)v,εi为式(11)的OLS回归中的扰动项,vi为一般的随机扰动项,σ2是具有同方差性质的方差成分。(2)、(3)列估计值发生了改变,估计精度下降了,这违背了WLS的意旨,可能是由于自治区的数据具有异常值造成的。第(4)列用剔除自治区之后的数据运行OLS,White检验未发现有异方差。第(4)列β1在1%水平上显著,估计值和前两列估计值很接近,说明剔除观测值之后估计精确度和有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第(4)列估计结果的描述性解释是:城镇离退休人员人均全年养老金支出增加1%会令城镇居民人均全年消费支出减少0.267%,也就是说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净影响是负的。另外,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上升1%会导致城镇居民消费增加0.9%。实证显示,城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有负影响,根据本文的模型推测,这由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造成。全国老年抚养从1990年的8.3%增加至2012年的12.7%,人口老龄化自然会改变养老保险制度的约束,给系统带来风险(袁志刚、葛劲峰[10],2003)。缴养老保险费的年轻工作者比例下降,享受养老金的老年人比例上升,在养老保险贡献率和养老金受益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养老保险制度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转移支付压力加大,这降低了居民消费支出的意愿。
三、结论和一些政策建议
在**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建立了以五种社会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明年实施两个新的保险制度以后,将使我**职工和居民的社会保障提升到新水平,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一)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不断加强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建设
按照**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各部门、各区县和管委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不断加强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已经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制度和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框架。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断扩大,由城镇职工逐步扩展到农籍职工、农村居民、外来务工人员、港澳台人员和外国人;建立了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政府适度补贴的社会化筹资模式,参保人员各项待遇逐步提高;现代化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基金管理规范、运行平稳。我**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对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系,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建立两个保险制度,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的重大举措**第九次党代会确定了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奋斗目标。同时确定了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目标,要求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制度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基本的重要的制度安排。我**已经建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350万职工参加了保险;已经建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325万农村居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在此基础上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177万符合参保条件的城镇居民;由此将形成覆盖800多万城乡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为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打下了基础。我**已经建立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329万职工参加了保险;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268万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村居民,由此将形成覆盖600万城乡职工和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为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打下了基础。建立两个保险制度,对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城乡职工和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
(三)深入贯彻落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做好实施两个保险的工作
当前,全**人民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推进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加快发展三个层面统筹协调、联动发展,这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工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各部门、各区县和管委会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搞好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统筹,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全面做好实施两个保险制度的工作,使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发展成果。
二、全面把握政策原则,建立基本保障和可持续发展机制
**委、**政府批准实施的两个保险制度,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保障范围、筹资水平和费用支付等政策和原则。两个保险制度的设计,体现了城乡统筹和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原则,我们要认真研究并准确把握。
(一)坚持较低标准起步,建立基本保障和可持续发展机制
世界各国现有三种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一是强制储蓄模式。优点是建立个人账户,个人积累个人使用,当期积累未来使用,有政府强制和个人自愿双重约束。问题是不能实现社会共济,长期储蓄由于特殊原因可能转化为即时消费。二是社会福利模式。优点是建立统筹账户,政府积累全民使用,当期积累未来使用,有政府税收和预算制度安排。问题是以重税维持高福利政策,难以兼顾公平和效率,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社会保险制度。优点是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建立统账结合基金制度,当期积累当期使用或未来使用。问题是由于生产力不发达,短期难以建立全国统筹共济制度,社会保障整体水平不高。我国现行制度是第三种模式,能够较好地适应现阶段生产力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求。
我**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学生儿童和成年居民年筹资标准分别为100元和560元,在一个年度内分别发生的18万元和10万元以下的医疗费用纳入报销范围,在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就医的基准报销比例均为50%、55%和60%。上述由筹资数额而决定的支付标准,我**与经济发展同等城**大体相当,与京沪相比标准较低。
我**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相同,均以上年社会平均工资总额为基数缴费,差别在于缴费和待遇不同。城镇职工的缴费比例为28%,其中单位和个人分别缴费20%和8%。农籍职工的缴费比例为8%,其中单位和个人分别缴费6%和2%。据测算,如果农籍职工按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基数的8%缴费,缴足15年至60岁退休时,每月可领取430元养老金,缴费和保障水平都比较适宜。
我**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筹资标准,是以20**年月发放125元养老金为基础确定的。据测算,30岁开始参保要连续缴费30年,每年缴费456元,共缴费13680元,其中政府补贴2052元;40岁开始参保要连续缴费20年,每年缴费783元,共缴费15660元,其中政府补贴2741元;50岁开始参保要连续缴费10年,每年缴费1785元,共缴费17850元,其中政府补贴3570元。
我**农村老年人生活补助费,按照年龄段划分为三个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补助30元、40元和50元。
总体上看,我**两个保险制度的起步标准不高。之所以作这样的制度设计,目的在于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和生活水准要求,坚持较低标准起步,先把制度建立起来,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保率,使经济效益一般的企业以及中低收入的职工和居民都能参加保险,建立基本保障和可持续发展机制。
(二)坚持全**统一管理,总体考虑相关各项制度安排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均实行全**统筹管理。分别建立两种保险基金,分别纳入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和单独核算,以统一政策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筹集和支付,遵循社会保险大数法则,以增强基金社会共济和化解风险能力。筹资水平、保障标准与我**经济发展水平、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从较低标准起步,保障大病和门诊特殊病医疗需求,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坚持自愿参保原则,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发挥政府补贴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保,以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保率。
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总的原则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方式并存,制度模式与当前生产方式相结合;实行较低标准起步、广泛覆盖、统筹城乡就业、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全面覆盖农籍职工和农村居民,适应农村城**化和保险社会化发展需求,逐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其中三项制度的具体原则是:农籍职工基本养老费由单位和职工共同负担,建立个人账户和储备金,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模式;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个人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实行个人账户完全积累模式;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实行由政府统一发放,个人不缴费的保障模式。
(三)坚持搞好制度衔接,为整合完善制度体系创造条件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适用于本**非农业户籍的学生儿童,以及其他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非从业成年居民。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衔接和配套,构成覆盖城乡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合作医疗制度体系,为未来整合完善制度体系创造条件。同时考虑与原有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的关系问题;与正在推进的医疗卫生、药品生产流通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改革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起,构成覆盖城乡职工和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为未来整合完善制度体系创造条件。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换。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可向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换。建立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制度,对本制度实施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发给生活费补助,作为建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过渡性制度安排。
三、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掌握政策,确保两个保险制度顺利实施
从现在开始至明年全面实施两个保险制度,只有三个月的准备时间。实际上,很多工作要在今年年底之前做好。两个保险制度面向企业、职工和居民,要逐步覆盖符合参保条件的400多万人。总体上看,确实是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各部门、各区县和管委会一定要按照**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坚决做到把好事办好办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搞好服务
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全**两个保险制度的组织实施工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全**两个保险制度的经办工作。农委、卫生、教育、民政和残联、公安、财政等部门以及经办银行,要围绕实施两个保险制度,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同时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各项工作。各部门的工作重点是,面向各区县和管委会,加强工作指导,搞好总体协调,落实各项政策,全面推动工作。各部门的工作难点是,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努力提高工作效能,组织实施并不断完善政策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各区县和管委会工作职责。各区县和管委会负责本地区两个保险制度的组织实施工作。工作重点是,面向企业和职工以及社区和居民,加强工作指导,搞好宣传动员,执行统一政策,切实搞好服务,组织实施参保。工作难点是,组织街道社区和乡镇村,发挥街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及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作用,面向企业和职工以及家庭居民开展工作,把各项政策与实际相结合,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各部门、各区县和管委会要深刻认识到,建立两个保险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政府部门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参保对象搞好服务;搞好两个保险制度的工作重点在基层,工作难点也在基层,领导机关一定要重心下移,面向基层搞好服务,为搞好社会服务创造条件。因此,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搞好服务;针对工作难点,制定制度办法,全面搞好两个保险制度的组织实施工作。要下大力量加强基础和基层工作,加强经办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通盘考虑机构建设、队伍建设、素质建设、网络建设和经费保障等各项能力建设,并且立足于组织现有的机构和人员做好工作。
(二)区分难易程度,积极稳妥做好工作
各部门、各区县和管委会,要区分两个保险制度中各项保险的难易程度,准确把握政策原则,积极稳妥地做好工作。
一是,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由企业和职工缴费,缴费比例不是很高。工作对象主要是企业,已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工作基础。总体上看,组织实施的难度不大。要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积极推动企业缴费参保,尽快扩大覆盖面,努力提高参保率。
二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自愿参保原则。由参保家庭缴费,政府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助,自费数额不是很大,而且可以借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工作经验。但工作对象是每个家庭,而城镇居民家庭的情况比较复杂。总体上看,组织实施的难度较大。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发挥政府补贴作用,引导群众自愿参保,逐步扩大覆盖面,努力提高参保率。
三是,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行自愿参保原则。由参保人员缴费为主,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工作对象是农村家庭居民,而农村居民家庭的情况比较复杂,长期以来一直依托土地为生,依靠家庭直系亲属关系养老,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较重。农村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来源和生活水平差别大,农民生活水准一般不高。有些区县已经实行了老年人生活费补助制度;我**要在实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对制度实施前的农村老年人实行生活费补助制度。总体上看,组织实施的难度较大。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学习借鉴外地建立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发挥政府补贴作用,讲清楚政府补贴的方式和环节,以及各地推行此类制度的成功经验,引导群众自愿参保。各区县可在条件较好的部分乡镇积极稳妥地推行新制度,逐步积累经验后再扩大覆盖面。
四是,农村老年人生活费补助,由区县政府统一组织发放。已经建立农村老年人生活费补助制度的区县,要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现有的农村老年人生活费补助发放办法,按**政府文件规定执行。凡未建立农村老年人生活费补助制度的区县,要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再单独新建农村老年人生活费补助制度。
(三)突出工作重点,全面做好工作
突出工作重点,全面做好工作。各部门、各区县和管委会要从贯彻落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高度,把推行两个保险制度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安排好今年年底和明年全年的工作计划,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超前安排,扎实推进,特别注重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为明年全面推行新制度打好基础,坚决做到把好事办好办实。实施两个保险制度,需要制定一系列配套的实施办法,要尽快制定并实施,以推动各项工作。主要是,统账财务管理核算、社险经办机构经办、银行经办机构经办、补助资金管理等基本制度;参保资源调查、申报登记、资格审核、缴费标准认定、基金征收、待遇审核支付、社会保障卡发放等工作制度;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医疗费用结算、增加儿童用药目录、儿科诊疗项目和儿童医疗服务设施目录等医疗保险制度;系统网络建设、管理软件升级、医院联网结算等信息化建设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制发各项实施办法,同时搞好业务培训,全面掌握政策制度,确保制度顺利实施。
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实现新突破的目标,着眼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以“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为基本原则,从城镇居民的实际情况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个人(家庭)和政府合理负担,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政府主导与居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城镇居民普遍参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加快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解决城镇无养老保障居民的老有所养问题。
二、目标任务
建立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城镇居民老年基本生活。从年7月1日起,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启动,至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参保范围
具有本市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均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四、基金筹集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构成。
(一)个人缴费。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定为每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100元、1200元12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根据国家、省要求和经济发展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二)政府补贴。各县(区)财政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
各县(区)财政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50元,有条件的县(区)可提高补助标准,补助标准限低不限高;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和缴费年限较长的,可适当增加补贴给予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另行确定。对城镇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县(区)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三)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五、建立个人账户
政府为每位参保人员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一)个人缴费、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及其他来源的缴费资助,全部记入个人账户。
(二)个人账户储存额,每年参照我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计息。
(三)个人账户储存额用于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不足支付的,由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
(四)参保人员跨统筹地区流动的,可办理参保关系转移手续。
六、养老金待遇
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一)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为60元,县(区)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连续缴费超过15年的城镇居民,从第16年起,每超过1年,基础养老金加发1%。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支出。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
(三)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四)根据国家、省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政策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七、养老金领取条件
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年满60周岁,可按月领取养老金。
本办法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的,可不用缴费,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并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引导城镇居民积极参保、长期缴费、长缴多得;引导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的子女按规定参保缴费。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另行规定。
八、基金管理
建立健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根据《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实施办法》(财规〔〕24号)已开设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的地方,基金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单独计息;未单独开设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的地方,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分账核算,按有关规定保值增值。目前,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县(区)为统筹地区,条件成熟时实行市级统筹。
九、基金监督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制定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定期公布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加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支出、结余的监督,实行基金的财政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监察、审计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和居委会每年在社区范围内,对参保人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十、经办管理服务
全市统一业务经办流程和环节,认真记录居民参保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建立参保档案,长期妥善保存;全市建立统一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整合,纳入全省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金保工程”)建设,并与公安、民政等部门的公民信息管理系统联网,实现基础数据信息共享;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加强经办能力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各县(区)建立统一的经办机构负责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切实解决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必要的工作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中开支。
十一、相关制度衔接
有条件的地方,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应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其他地方应积极创造条件将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五保供养、社会优抚、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的衔接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二、组织领导
我国原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属于“现收现付”模式,即将当年所收保险费全部用于支付当期应付养老金,没有养老金的积累。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作为市场经济体制重要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旧有的制度安排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实施新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务院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用以指导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按照这些文件的精神,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始由旧的“现收现付”模式向新的模式转变。
2000年及其之后,先后下发了多个文件,改革创新了基金征缴拨付机制、宏观监管机制、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个人账户实账积累机制、缴费激励机制、企业年金制、多元筹资机制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服务机制,养老保险基金收缴由“差额缴拨”改“全额缴拨”,社保机构对企业征缴养老保险费与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分离,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堵住了由企业拖欠和社保机构挤占养老基金的制度性漏洞,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和基金安全。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在旧的国家—单位保障制度下,国家、单位包揽了城镇居民的养老支出,在新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下,占社会保障主要地位的社会保险支出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后,国家的福利支出将大幅减少,个人支出将大幅增加,这对于习惯于政府、企业包揽的绝大多数城镇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冲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支出预期,居民储蓄意愿增强,消费倾向下降。已退休及将退休人员都在重重顾虑下谨慎花费,至于尚未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退休后收入没有保障,则更不敢放手消费。
现行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位保障到国家保障再到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模式的演变。所谓部分积累制,即设立两类账户(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并将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分别放入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在养老金给付时则分别从上述两个账户中按比例分配。同地区受益人从社会统筹账户所获给付是相同的,但每个受益人从各自的个人账户中获得的给付多少则不同。最终导致每个受益人养老金给付水平有差异。也就是说,在职期间参保时间越长、收入越高者,其所获养老金给付就越多;相反,在职期间参保时间越短、收入越低者,其所获养老金给付就越少。
部分积累制的筹资模式适当增加了个人责任,提高了劳动者的缴费比例,居民的个人账户积累将会替代居民用于养老和防止意外事故而进行的个人、家庭储蓄。我国居民一向具有较强的预防动机和遗产动机,因此,较高的缴费率可能不会过多地影响人们的储蓄,而只影响人们的消费。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人们在闲暇与收入的选择上,往往更注重后者,上缴费用后,人们可能会通过多提供劳动而求得补偿,从而加重就业压力。而且,对于低收入阶层而言,提高社会保障的缴费比例,会减少他们当期可供消费的收入量,减少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可见,过高的个人缴费率不但影响个人的即期消费,而且对我国整个经济的良性运行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与企业的缴费率一样,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和工资水平下,个人的缴费水平也应该适度,不能超出职工个人的承受能力。
广大农村居民缺乏社会保障,消费能力释放受到抑制。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和国家财力的原因,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长期以来一直以城镇居民为核心,农村居民向来较少感受到社会保障的安全可靠性。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仍以家庭保障为主,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变革对农民消费需求影响较小,农村居民缺乏社会保障,从而对农民的消费需求产生了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马红鸽.中国养老保险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
2.邓大松,林毓明,谢圣远等.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据悉,目前已有15个省份整合了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定实施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改革水到渠成
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的消息甫一出台,便引起各方热议。其实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特别是针对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一直在向前推进,朝着全民“老有所养”的目标在迈出坚实的一步又一步。中央有决心、群众有期盼、财政有基础、社会有共识、实践有经验,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是水到渠成。
2008年,为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和农民的期盼,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决定新农保首批试点规模为全国10%左右的县(市、区、旗,以下简称县),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12月,全国27个省、自治区的320个县和4个直辖市的部分区县启动试点工作。
从这一刻起,试点县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人,即便是此前从未交过养老保险费,每月都可以领到基础养老金,使他们老有所养,无后顾之忧。随后,新农保试点不断扩大,向老少边穷地区重点倾斜。
在当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向亿万农民发出信号,国家为他们建立由财政全额支付的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并将经济不发达乃至贫困地区的农民纳入新农保制度之中,使农村居民有了社会养老保障。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赖德胜认为:“建立新农保制度,实现了城乡居民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制度平等,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更是整个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
2011年,国务院决定加快新农保试点进度,启动城居保试点。6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两项工作同步推进,年内覆盖面都达到60%。
2012年7月,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在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面实施;9月,基本实现两项制度全覆盖。这标志着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比原计划提前了8年。至此,我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几千年来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愿望初步实现。
最容易的突破口
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分为5种: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保。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的是后两种。
赖德胜认为,由于标准相似,将新农保和城居保并轨相对容易,是统筹城乡养老制度最容易的突破口。
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详细分析了这两种养老保险制度,“它们的设计非常相像”。比如,首先都设立了个人账户,个人向账户里缴费,缴费公式也类似,其中新农保每人每年缴费从100元到500元不等,共有5档选择,城居保每人每年从100元到1000元有10档选择;第二,融资方式非常相似,账户养老金是由个人缴费形成,但统筹养老金主要是来自财政补贴,还有少量集体资助;第三,两种制度养老金发放公式也类似,都是到60岁,每人每月固定开始领取养老金,跟以前的缴费记录没有任何关系;第四,两个制度的基金运营管理方式是一样的。
“不管你是否曾经缴费,到了年龄都可领取基础养老金。所以,这两个制度都带有救质,学界称之为社会养老金。而保险制度就不同了,保险制度的核心技术是缴费与权益具有内在逻辑关系。”郑秉文说。
“虽然两项养老保险制度看起来好像水平不高,但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是在取消农业税后,中央做出的最大的惠农工程,是最大的反哺农业的财政举措。”郑秉文说,世界各国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都是一个难题,养老保险需要缴费,而我国打破了这个原则。2009年设立新农保时,凡是到60岁的农民,都能每月领到55元钱,几乎没有什么条件,世所罕见。2011年,我国建立了制度模式几乎完全一样、针对城市16岁到60岁处于工作年龄但没有工作的人的城居保,等于是将对农村的优惠政策扩展到了城市,将对农民的财政支持延伸到了城市户口的无就业群体身上。
截至2013年3月底,全国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4.86亿,其中领取养老金的老年居民1.33亿人。有13个省级和1572个县级行政区提高了基础养老金标准,全国月人均养老金水平81元,基金累计结余2504亿元,其中个人账户基金累计结余2200亿元。
为全面并轨打下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未来10年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确立了方向,全会明确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郑功成表示,2014年是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年,各项改革的具体方案设计将不断出台并实施。
郑功成认为,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意味着将加速消除户籍和“身份”带来的养老保障差异的进程,并通过顶层设计打通两个制度,对居民的基本养老需求进行“兜底”设计,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镇化进程,也为将来建立统一的国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打下基础。
赖德胜认为,将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有助于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为下一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体系并轨,最终形成更加公平的国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了铺垫。
由于新农保和城居保两种制度极为类似,又是先后设立,重要的是,城居保制度的参保人数很少,有些省份在2011年城居保起步之初就已将两种保险制度合二为一。
【关键词】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保险信息不完全理论 代际矛盾 捆绑机制
2011年6月13日,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1年7月1日,全国范围逐步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广工作,预期2012年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目前来看,该制度的运行成效尚未显现,借鉴保险信息不完全分析理论,试着通过理论的共性来探讨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另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试点地区以新农保为基础,实施过程中提倡两者逐步并轨结合,两者的政策在制定中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借鉴新农保的实施概况,针对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基本理念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总人口达到13.39亿,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总数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9.68%,60岁及以上人口约1.7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3.26%。①普查显示,我国人口具有城乡人口持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人口流动性增强等特征。其中变化最为显著的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青少年人口比重较以前下降了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2.3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91个百分点。②这表明我国的人口红利期逐渐衰退,老龄化逐渐加重。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将参保对象锁定在既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也不在“新农保”保障范围之内的群体,有利于逐步将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展至全体居民,实现“老有所养”的发展目标。
综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四大原则,“保基本”与“有弹性”相伴而生,体现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思想,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险保障基本生活,适当拉开档次,更高的生活需求建立在自我经济基础上,由市场给于满足;“广覆盖”体现为了避免养老保险资源的浪费,尤其是重叠浪费,每个种类的险种都有特定的参保群体,但是,各个险种构成的社会保险体系覆可以盖到全体居民;“可持续”更是将社会保险基金的合理有效运营作为首要考虑对象,确保该险种的持续长远发展。
政策内容分析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政策主要内容分析:
参保条件方面。“年满16周岁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从社会保险体系方面来讲,将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展至全体居民,对基金的管理采取县级统筹,有条件的地方省级统筹,并入“金保工程”体系,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建立专门的经办管理机构,有利于降低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成本,根据发放待遇与成本管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有利于我国居民整体上养老保障水平的提升。
基金筹集的政府补贴,弥补市场对准公共产品的失效调节。养老保险是每个社会人、自然人不可或缺的保险项目组成,提供养老保险有利于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带来的挑战,促进社会和谐,转移代际矛盾。
分类缴费,明确了保险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进行不同档次的划分,一方面,设立最低的100元缴费标准,经过地方财政补贴后基本达到每月60元的最低发放标准,成为一定的生活保障基础;另一方面,在自我选择缴费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给予较多的选择,避免养老保险待遇的“一刀切”,有利于适当地提升居民的养老保险待遇。
加大宣传,充分调动城镇居民参保积极性。尽量解决居民的疑虑,减少险种推广实施中的困难。不同于农村的信息闭塞,城市的网络和媒体宣传更具可行性,居民生活在信息环境之中,加大对居民的养老保险信息正确引导机制,对居民养老保险的推广具有重大作用。
建立个人账户和基金发放的汇率和弹性浮动机制。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建立在城市低保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已经建立的环境下,城镇低保部分地区实行物价浮动机制,我国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也根据经济发展,逐年提高养老待遇,在这些基础上,实行浮动的待遇机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总之,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这个问题上,对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应当做出积极的对策,在调整经济主体关系的同时,注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尽量降低社会风险的不确定性。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居民自主选择缴费,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形式,建立、管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体系。
政策的前瞻性评估
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预估:
逆向选择挑战政策的可持续性发展。一方面,相对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各地的基础养老金存在差异。不利于参保群体中高风险群体与低风险群体比重的协调。以2008年为例,居于首位的上海市相对最末尾的江西省,差距巨大。这与指导意见中的每月55元的国家标准相比,存在6~26倍的差距。③不利于吸引经济实力较强的低风险群体的参与。另一方面,相对于“新农保”最高500元的档次,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增加到了1000元,这对于农村居民,尤其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村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会吸引其中的部分群体转入较高收益回报的险种体系中,总体符合“新农保”与城镇居民保险政策统一发展的理念,但是,会对“新农保”体系造成一定的逆向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一种二元体制,养老对象五花八门,有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保”的农村居民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差距很大,天然地因为户籍差异、身份不同,导致缴费方式、渠道不同,有的是财政缴纳,有的是单位缴纳,有的是个人缴纳。这种“碎片化”状态,导致国家在政策制定、管理上困难重重,一个政策出台对不同的对象产生不同的效果,影响不同人群的利益。
――摘自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唐任伍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的言论
我国目前社会养老保险主要分为四种:事业单位、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此次合并的是后两种养老保险,不要误读为全部四种养老保险合为一种。“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相对比较容易,这两种保险的制度框架基本一样,而且2010年通过的《社会保险法》就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
――摘自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在接受新浪财经记者采访时的言论
养老保险并轨可以视为中央首次在福利问题上消除城乡区别,打破户籍制度藩篱。这个政策出台后,在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将不再区分城市、农村的身份,政策意义很大。“城居保”和“新农保”合一非常具有操作性,对于事业单位、城镇职工这两类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有促进,因为底线起不来,高线也没法动。
――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前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在接受新浪财经记者采访时的言论
站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角度看这项政策,未来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民的流动。早年因为地区发展、城乡发展之间的巨大差异,地方政府并不愿意执行统一的保障水平,如果能建立统一的保障制度,将有效减少农民进城的障碍,更快更好地推进城镇化。不过,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唯有依靠财政投入,但是钱从哪里出,将是未来最大的难题。
――摘自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网易财经记者采访时的言论
此次提出合并统一的并非关注度最高、被称为“最不公平”的机关事业人员与企业职工的双轨,而是“城居保”与“新农保”。城乡并轨只是养老制度并轨中最容易的一项。原本“城居保”与“新农保”的制度框架就是基本一样的,且这一并轨是提升某一群体福利而不损害另一群体福利,除参数设计等技术问题外并不存在其他阻力。
――摘自《南方都市报》社论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消费;生命周期理论
长期以来,我国GDP增长的主推动力是出口和基础投资,居民储蓄率居高,消费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长期呈下降趋势,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预防性储蓄,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本文首先进行文献综述,然后通过计量方法来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国外在有关社会保障对消费是否有影响的理论基础上并无大的分歧, 大多是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或面板数据以储蓄为变量来进行实证分析, 且倾向于分析养老保险财富对居民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Feldstein(1974)运用扩展的生命周期模型,提出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存资产替代效应和退休效应。一方面,养老保险会降低提前退休人员在工作期间的消费水平;另一方面,养老保险的资产替代效应使得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社会保障大幅度降低储蓄额和资本总积累,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Wouter的研究表明社会保障与总消费存在正相关关系。Wilcox(1989)认为养老金给付水平的变化与总消费的变化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H.Yigit Aydede以土耳其为例,指出社会保障财富对总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hillip Cagan利用1958-1959年消费者联盟中15000位会员的数据分析消费者的储蓄行为。研究发现参与养老金计划会增加储蓄,从而抑制消费。Hubbard,Skinner 与Zeldes(1995)认为社会保障能够通过降低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而影响居民的预防性储蓄。Barro的代际转移支付理论批驳了生命周期模型。他认为生命周期模型撕裂了各代人之间的联系,用储蓄作为中介变量, 社会保障可能被个人代际转移支付所补偿,从而抵消一部分挤出效应。
(二)国内研究
国内对于养老保险与居民消费之间的研究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且普遍认为养老保险支出对我国居民的消费有促进作用。史静远、郭兆利和何广安(2012)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马凤鸣(2012)认为城市居民消费受家庭收入和户主教育程度影响的同时,社会保障对中、低收入水平的家庭消费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此外,收入和社会保障对消费的影响存在着相互削弱的关系。孟祥宁(2013)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养老保险支出每增加1%,消费就会增加0.5%,说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对消费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邹红、喻开志和李奥蕾(2013),分析了2002 - 2009 年广东省城镇住户社会保险参与率和缴费率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保家庭的消费支出与未参保家庭相比有所增加,且城镇家庭消费会随社保缴费率的增加而降低。从家庭类型看,非国有部门、低收入和老年家庭的社会保障缴费率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低于国有部门、高收入和年轻家庭。从社保类型看,养老保险缴费率增加1%,消费将降低2. 58%; 而医疗保险缴费率增加1%,消费将增加2.1%。
二、协整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为了分析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了《中国统计年鉴》(2002-2014 年)的数据为样本,选取当期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CS)为被解释变量;以当期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YD)、当期全国基本养老金支出(SS)以及城镇居民上一年末的储蓄(Wt-1)为解释变量。所有数据经过各年度CPI调整(以2001年为基期)。首先,对各变量的总量数据进行协整分析。然后,本文将养老保险支出引入生命周期理论的消费函数建立模型,分析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二)协整分析
为了降低数据的异方差性,首先对养老保险支出、居民收入以及居民消费作对数处理。
1.单位根检验
对城镇居民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社会保险支出进行ADF检验,结果显示,未经差分的序列lnCS,lnSS,lnYD都存在单位根,经过一阶差分的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所以lnCS,lnSS,lnYD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2.协整分析
本文将分别检验序列lnCS与lnYD 、序列lnCS与lnSS、序列lnCS与lnWt-i的协整关系。
对lnCS与lnYD 进行OLS回归,结果如下:
对残差估计值序列ε∧作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残差估计值序列ε∧的检验值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即残差序列是平稳的。所以lnCS与LnYD存在协整关系,即城镇居民消费与居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对lnCS与lnSS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回归结果如下:
对残差估计值序列ε∧作ADF检验结果表明LnCS与lnSS 存在协整关系,即城镇居民消费与社会养老保险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而社会养老保险支出对消费的增加存在正向影响。
对lnCS与 lnWt-i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回归结果如下:
对残差估计值序列ε∧作单位根检验,残差估计值序列ε∧的检验值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即残差序列是平稳的。所以lnCS与lnWt-i 存在协整关系,即城镇居民消费与居民储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三、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消费模型分析
本文将养老保险支出引入生命周期理论的消费函数中,运用人均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考察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一)模型建立
Modigliani(1963)年的传统生命周期消费函数为:
上式中,Ct代表居民消费支出,Yt代表持久性收入,Wt代表t年末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现在将养老保险变量引入到公式中,构建存在养老保险的情况下的居民消费函数:
上式中,lnCS表示实际居民消费支出的对数值,lnSS表示实际养老保险收入,lnYD表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lnWt-1表示t-1年末家庭人均拥有的金融资产。
(二)实证分析
由于我国1997年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本文为避免改革产生的影响,选择了2001-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下:
以上回归结果显示,可决系数R2=0.9990,模型的拟合度较高。
(三)结论
实证表明,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加都会刺激居民消费的增加;当期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社会养老保险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居民消费;储蓄与消费呈负相关关系;养老金收入对居民消费作用虽然显著,但影响系数仍然较小。1997年改革以来,我国养老保险水平虽然大幅度上升,但其覆盖率仍然较低。2002年,我国将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到基本养老保险。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从1997年的11203.9万人,上升到2013年的32218.4万人,全国基本养老保险支出也从1997年的1251.3万元上升到2013年的18470.4万元,但仍有大量人群未被养老金保险覆盖。因此,强化财政投入对养老保险的适度倾斜,继续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将有利于城镇居民对未来形成稳定的预期,促进居民消费。
四、政策建议
本文将养老保险支出引入生命周期理论的消费函数中,分析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居民消费有一定的正面影响。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本文从以下方面对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居民素质与技能,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的最主要的因素。我国要继续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不断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技能,大力发展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减少对养老保险的依赖,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二)强化财政投入对养老保险的适度倾斜,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就我国而言,由于当前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力度十分有限,居民的养老金收入普遍偏低,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仍然有限。因此,强化财政投入对养老保险的适度倾斜,继续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机制,解决我国养老保险困境的重要手段。
(三)加快养老金并轨的步伐,缩小人群之间的基本养老金差距。
通过完善养老金制度,加快养老金并轨步伐,能有效地加大高收入者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提高国家福利水平,缩小不同人群之间的基本养老金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
(四)拓展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筹措渠道,增加养老金支出的有效供给。
国际上大部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大多采用社会保障税的形式来确保养老基金的可持续性。而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基金强制性还不够,大量人群未被养老保险覆盖,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呈扩大趋势,影响养老基金的可持续性。随着经济的发展,首先,我国可酌情借鉴国外的经验,逐渐采用缴纳社会保障税的形式筹措资金,增加养老金支出的有效供给。其次,国家可适量发行特别国债,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力度。再次,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使运营基金保值增值。(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邹红,喻开志,李奥蕾.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J].统计研究,2013(11).
[2] 陈静.基本养老保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15(2).
[3] 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J].经济研究,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