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特殊教育学范文

特殊教育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特殊教育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特殊教育学

第1篇:特殊教育学范文

1、制约特殊学校体育教育的原因

1.1、改革落后

根据中国残疾人教育的条例规定,对于残疾儿童、少年,其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计划、大纲、教材等都要是符合残疾儿童与少年的特点。当前很多特殊学校的体育在进行相应教学时,所使用的教材是普通学校的体育教材及大纲,只是在这些教材上做一些微小的改动。而且这些多数是九十年代所编写的教材,内容落后、陈旧,直接让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学过于盲目、随意、刻板。同时,学校领导一般只重视文化课教学,对体育教学的检查非常少。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不利于特殊学校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残疾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成长。

1.2、师资力量不足

当前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基本都不高,这也是制约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最大原因。第一,体育教师人数不足,特殊教育学校中其兼职体育教师占有比较大的比重,有的地区甚至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因此教师数量的不足会造成教师的工作量增加、教学效果下降。第二,体育教师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业素质基本不高。从体育教师学历层面分析,我们国家各类特殊教育学校中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不高,研究生学历更是非常少,而且基本都是从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的,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关于特殊儿童的相关专业知识,工作中难免会用衡量正常孩子的标准来衡量特殊的儿童,许多教师欠缺从事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素质,从事特殊教育的素质不高使得教学质量无法提升。第三,对教师的培训不足。多数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师没有参加过培训,也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从上述原因可以看出,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我们国家特殊教育体育的发展,和全球特殊教育快速发展。国内基础教育及总体推动和适龄残疾儿童日益增加的教育需求构成了很大的矛盾。

1.3、体育设备不足,资金严重匮乏

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等都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必要物质条件。根据国家教育部所拟定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的相关标准以及场地器材配备要求可以看出,多数城市的特殊学校拥有四百米的标准田径场的只有极少数,就连特殊学校所必须要有的康复训练室的学校也只占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多数特殊学校是有体育器材室,但室内过小且器材数量品种不足,一般只有少量的篮球、跳绳而已。部分学校体育器材只能满足体育课堂教学需求,供残疾学生康复运动器材则更少,这让一些基本的体育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据相关统计,特殊学校的体育经费每一年的投入由500-7000元不等,经费的不足无法购买大型体育活动器材和用于体育场馆的改造。为特殊学校体育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特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2.1、对象特殊

特殊教育对象是身心发展不完善的少年、儿童,即是在肢体、语言、听力等有缺陷的孩子。所以有不少特殊教育学校根据不同对象分成盲人学校、启智学校等。特殊教育对象和普通教育对象相比,在身体及心理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以听力残疾的学生为例,他们主要是根据触、味、视等其他的途径来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知觉活动的范围。他们的世界是无声的世界,很多信息无法了解,而且感知活动没有语言的支持,让客观事物以及语言出现相分离的情况,因此针对这些学生,要以触觉为主,根据他们的客观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教育教学。

2.2、目标特殊

在我们国家,特殊教育和义务教育的目标一致,但是因为其对象的特殊性,特校内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普通学校相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特殊教育学校把功能缺陷补偿和康复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内容之一。特殊教育的学校目标应该是可以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健康水平有所提升,掌握基本的锻炼方法,并且掌握一定日常生活、生产的技能,让身体与心理缺陷可得到一定程度康复。第二,特殊学校体育更要突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特殊教育理论认为残疾学生的生理缺陷是第一大问题,体育要用其特别的功能来优化及矫正残疾学生心理问题。体育可培养学生勇敢、团结、合作的精神,让残疾学生在未来可以有所成就,提升社会的适应力。

2.3、课程特殊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符合以下原则:第一,补偿性原则,多数残疾儿童的智障、哑等为第一特性缺陷,而这些缺陷造成认识活动及情感意志等第二特性的缺陷。因此在学习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对不同缺陷的学生,其体育的教学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在确保残疾学生掌握基本体育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基本运动能力的基础上,对于盲生要培养正确的定向运动能力,对于智力落后的学生则要发展他们的大肌肉群的活动能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等。第二,社会性原则。特殊教育学校的目的是让残疾学生有一天可以走出校门并走向社会,与普通人一样生活。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生活及社会化,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例如,可以把体育游戏和基本身体技术的学习有机结合,根据游戏的特点设置不同的生活运动情景,以基本身体技术作为基础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第三,科学性原则。残疾儿童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在心理方面有较大区别,因此在教学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例如聋哑学生,可以根据其听力的损失程度分成几个等级,因此要为学生进行诊断,设置科学的教学内容。

3、优化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对策

3.1、加快改革速度

在根据普通教育学校新课标的基础上,尽快拟定适合残疾人身体、心理特点的义务教育标准,同时根据残疾类别、体质情况等优化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更加多元,突出其核心价值。并且还要注意,改变原有的单一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体质水平、兴趣等开发适应学生生活的体育课程。对教学内容,如身体素质训练、田径等内容进行优化,让教学可以更有趣、实用,同时还要构建起多样性的评价内容与方法,突出身体参于程度、意志品质、合作精神的培养。国家也要给予相应的重视,要组织人类学、心理学、运动康复学等方面的专家及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一起拟定并编写适合残疾学生需求的特殊教育体育教材。

3.2、优化师资队伍

第一,加大对当前体育教师,特别是兼职教师的相关特殊教育体育课程的培训力度,让他们的特殊教学专业知识可以满足特殊教育的需求;第二,各大体育院校要增设特殊教育体育的课程,大力培养特殊教育体育人才;第三,加大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专业精神培养,并落实好特殊岗位的补贴政策;第四,鼓励教师自己学习、进修,构建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还可以构建特殊教育的教师培训基地,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3.3、增加投资

国家要合理、科学明确各类残疾人教育经费标准,明确残疾人教育经费及随班就读经费在全部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让特殊教育可以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并拟定相关法律,确保各项经费均可落实。还有地方财政也要构建起特殊教育的专项补贴资金,运用固定及灵活调整有机结合的方法,明确特殊教育办学经费制度。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等出台适合本地区建设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标准。

4、结束语

第2篇:特殊教育学范文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学生;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教育手段,它担当着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重任。在特殊教育学校当中,体育教育不仅有上诉重任,还对特殊学生的身体康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特殊体育教育专家PaulJansma把特殊体育教育定义为:“特殊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一个特殊领域,是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所提供的发展计划,主要包括适应性体育、矫正性体育和发展性体育三个部分。”[1]通过广泛的学校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特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改善特殊学生的健康状况,更可以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而改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但是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存在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教材参差不齐;教育指导性不强;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和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较低等一些值得我们研究思考与改进的地方。

一、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中存在问题

1.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较低。在中国当前的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发展程度往往被有关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程度影响。虽然特殊教育学校一般都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但是出于安全、卫生和普通小学体育课程发展认知等方面的考虑,特殊学校体育教育往往是被忽略的部分。

2.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很多体育教师只能掌握自身在体育领域所学到的知识,并未有过关于特殊学生体育教育教学甚至是特殊学生障碍的基本学习。这也使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不能真正了解教学需求,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由于许多教育策略相对于特殊学生不相适应,从而导致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在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上显得更加复杂。

3.课程标准教材不完善,学校采用教材水平差距大。由于在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当中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各级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时多数采取直接借鉴部分发展较完善的学校教育模式的方法和自己研发符合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进行学校内的体育教学。这便导致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材的选用上,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就算有较高水平的教材,由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教学往往缺乏指导性。

4.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日常体育教育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教学目标单一,从而使得教师无法针对每一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并且,由于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已经制定好的课程设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往往只是僵化地要求学生学会课堂内容,从而导致其在课堂教育模式的选择上僵化、单一。加之体育成绩的评定和体育学习的评价随意性大[2],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目标很难使学生真正实现。

二、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教育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

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受重视程度不高的原因。一些地方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认识并不充分,无法将特殊体育和普通体育区别开来。美国学者张加贝曾从服务的对象、课堂教学多层化、教学方法的个别化、教学要求的适应性和学科的融合性五个方面对特殊教育的本质加以诠释,从而将特殊体育与普通体育区分开来[3]。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往往并不能真正将特殊体育与普通体育相区分,通常是照搬普通学校体育教育进行的,加之体育教学工作从学生安全和学校卫生等方面相对于其他科目使特殊教育学校存在更大的教育风险,以及我国并未建立有参考性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标准,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往往并不受到重视,甚至会人为地缩减其教育教学时间。

2.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的原因。在当前的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或是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规划中,很少会有关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的学习安排,导致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或是其他相关专业学生无法学到专业的体育知识。所以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只能选取体育专业的教师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甚至不设置专职的体育教师,以兼职教师代替专职教师。

3.课程标准教材不完善,学校采用教材水平差距大的原因。我国以往的体育教育存在一些诸如教学观念滞后、教学大纲对于教学内容安排过细等问题。这些问题,随着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标教材的不完善,导致各级特殊教育学校间的体育教学课程目标设置存在较大不同,所选用的教材不尽相同。并且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相对于普通学校学生来说,在接受学校教育时,由于个体间障碍不同的因素,因此需要更多的个别化教育训练安排。

4.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虽然在特殊教育学校中都普遍设置了体育课程,由于相对于班级中的特殊学生人数较多和个体间障碍差别较大,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在实践中对于特殊学生的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不能符合部分学生甚至绝大部分特殊学生的自身发育水平,因此常常导致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时只追求完成任务而忽视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就本校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训练有编写个别化教育训练方案(IEP),但是由于学校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缺乏和家校联系不足,导致其编写的方案大多流于形式。

三、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提高主管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度。在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之前,首先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场地及设施设备。如王龙在河南省周口市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其所抽取的9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规模都比较小,场地紧张,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使特殊教育学校达到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4],才能保障特殊教育学校可以正常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其次是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待遇,实行一些可以提高其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的有偿奖励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建立健全对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监管体系,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

2.加大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培养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首先要从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开始,完善其课程安排,合理增加与特殊学生体育教育有关的课程。其次应该努力完善体育教师针对特殊学生教育方法的培训体系,可以运用相关会议、进修班和访问学者的形式,逐步建立起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培训上的长效机制,使教师的培训不间断,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化。

3.建立健全教材编写体系。国家应该针对所有特殊教育学校中就读的特殊学生的障碍类型来编写完善的体育教育的相关教材,区别对待特殊学生,促进教材可以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各级特殊教育学校应该依据国家编写的相关教材,针对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可执行的个别化教育训练方案。并且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将优秀地区、优秀学校的教育模式向各级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推荐,促进各地的教育模式进行融合。

4.促进体育教学形式多元化。在以往的体育教学实践当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度,但是班级授课制度对于特殊学生存在较大的弊端。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可以尝试改变原本的班级授课制度,尝试设立开放式教学模式等新的多元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

作者:张桂鑫 张慧滢 单位:普宁市特殊教育学校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Rudjuinbull,(方俊明,译).今日学校中的特殊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洪邦辉.贵州特殊教育学校的现状与发展研究策略:[硕士学位论文].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09.

第3篇:特殊教育学范文

关键词 融合教育 特殊教育 职能转变

0引言

特殊儿童教育一直受教育部门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特殊教育学校的出现很好地解决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问题,保障了每一个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是,随着特殊教育不断深入,特殊教育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在不同环境下接受教育,使得特殊儿童在适应社会时遇到诸多困难。所以,促进特殊教育学校职能改变成为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

融合教育指的是让特殊儿童就读普通班,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同一个环境下进行学习。由于学生特质不一样,开展学活动必然是行不通的。融合教育模式下,将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置于同一个环境,对学生进行分班,以互动和教育工具辅助的方式实施教学活动,根据不同学生的特质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真正实现融合教育的重要目标。

随班就读是专门针对特殊学生学习需求实施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与融合教育不同,随班就读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盲、聋、哑三类残疾儿童,而融合教育则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活动。目前,对于随班就读的研究和践行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教育方法和体系。从随班就读到同班就读再到融合教育的转型是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模式,特殊教育学校职能转变,积极推行融合教育是必然途径。

2特殊教育学校是融合教育的支持者

特殊教育的随班就读已顺利完成其历史任务,到了谢幕时间。如果不改革的话,融合教育始终停留在初始状态。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特殊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主要是因为融合教育提倡将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集中教学,既能够有效解决特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拓展特殊学校的教育职能,提高特殊学校的竞争力。在受教育学生中,特殊学生占据一小部分,专门建立特殊学校,大大提高了特殊学生受教育成本,与普通学生不同的学习环境,也会使特殊学生在融入社会中出现问题。新形势下实现特殊学校职能的转变,积极推动融合教育改革,就可以为特殊教育职能的转变提供充分的保障。所以,特殊教育学校是融合教育最大的支持者。

3特殊教育学校职能转变

融合教育下的特殊教育W校职能会发生转变。以往特殊教育学校是以特殊学生未来就业为导向展开教育教学活动,过于重视特殊学生的未来发展,忽视了对特殊学生心态建设,使得特殊学生在适应社会过程中极容易出现问题。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不仅为特殊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也让普通学生进班就读,将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置于同一学习环境下,让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不仅可以使特殊学生从与普通学生的交流中了解不一样的世界,调整特殊学生的心态,也能够让特殊学生提前适应普通学生的生活环境,这对于特殊学生未来适应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特殊学校接纳普通学生就读,必然需要根据普通学生的特质和学习特点,积极转变学校职能。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特质有非常大的区别,特殊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特殊学生的特质实施相应的教学活动。而普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青睐于融入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为此,特殊教育学校必须实现职能的转变,综合考虑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学习特点,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从而真正实现特殊教育学校推动融合教育的重要目标。

4特殊教育学校定位转变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学校职能转变,其中最大的转变体现在定位的转变。主要是因为融合教育模式下,特殊教育学校不再是专门针对残疾儿童设立的教学机构,而是以满足全部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而形成的教育教学体系。首先,特殊教育学校必须深层次发掘融合教育的内涵,突破传统特殊教育认知上的桎梏,将教育教学的对象定义为全部学生,积极推动融合教育改革;其次,特殊教育接纳普通学生就读,在实现学校定位转变的同时,还需要根据普通学生的学习特点,提供能够满足普通学生基本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实现特殊教育推动融合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最后,以往特殊教育中强调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差异性,以期通过特殊的环境和教育方式,将特殊儿童“隔离”起来,对这类学生进行专门教育。实际上,这种教育模式下使得特殊学生心态出现了很多问题。为此,在转变特殊教育学校定位的时候,必须认识到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共性,将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放在同一个学习环境下,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

5结论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学校推动融合教育改革是必然趋势,充分发挥出融合教育的优势,利用融合教育解决特殊教育模式下特殊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实现特殊教育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猛,赵梅菊.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教育学报,2013,9(6):75-81.

[2] 张洁华,朱剑平,吴筱雅等.融合教育背景下上海市宝山区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管理机制的策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6(1):16-21.

第4篇:特殊教育学范文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体育课程

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上有缺陷或残疾的少年儿童。与普通教育一样,特殊教育也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自不待言,体育也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也异常活跃。特别是小学、中学体 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学校体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可是,相对普通教育,特殊教育的学校体育有些滞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理论研究不够,特教学校体育实践缺乏理论支持是一个重要原因。如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特点缺乏认识,实践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等等,照搬普通学校,甚至以普通教育来代替特殊教育。其结果,违背了特殊教育的规律,阻碍了特教学校体育的发展。 为此,本文以普通学校体育为参照系,从教育对象、学校体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体育师资、场地设备等分析了特教学校体育特点。目的在于科学地认识特殊教育的学校体育,为特教学校体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一、特殊教学学校的体育目标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目标在我国,特殊教育按其学段属义务教育阶段。特 殊教育学校体育目标与九年义务教育的体育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学校体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教学校体育目标又有别于普通教育,突出表现在特殊教育学校把功能缺陷补偿与康复作为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教育部颁布的 《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 特殊教育学校要培养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一定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补偿自身 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

二、特殊教学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体育课程更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普通学校相比,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内容更要体现残疾儿童(少年)的身心特点。 第一,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在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等需求的同时,更追求其缺陷补偿与康复的功能,使教学过程与缺陷补偿相统一。第二,特教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针对性更强。同是特教学校,盲生、聋生、智力落后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差别也非常大。在保证残疾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科 学文化知识、发展基本运动能力的同时,对盲生,应突出培养正确的定向和运动能力、坐立行走正确姿势的课程内容;对聋生,锻炼其视觉、触觉、运动觉和 残余听觉能力,集音乐、舞蹈、体操、游戏等为一体的律动内容的比重要大;对智力落后的学生,则要发展其大肌肉群的活动能力、反应能力的协调平衡能力,自然,与这方面相关的课程内容相对要多。

三、特殊教学学校的体育教学方法

对竞技项目进行“教材化”加工时也应该充分体现上述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教学组织与教法目前,基础教育正面临着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就差异性教育而言,特教学校较之普通学校更为突出。如智力落后儿童既有智力落后程度和性质的差异、神经活动类型的差异,同时又有需要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和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的差异。即便是智力缺陷程度完全一样,也可能由于不同原因而表现出对体育的不同需求。而对视觉和听觉缺陷的学生,除了有低视力和全盲的差异, 重听与聋生的差异外,还都交织着其它身体与心理的差异。因此,实施个别指导是特教学校体育教学组织教法运用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四、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师资配备

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师资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师从事的是一般体育教育工 作,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从事的是特殊体育教育工作。面对特殊的学生、实施特殊的体育课程、采用特殊的体育教学组织与方法,为实现特殊的学校体育目标,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不仅具备普通学校体育教师所具备的体育专业素质,还要掌握系统的特殊教育理论和实际技能。如学习和掌握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儿童教育学、有关盲、聋、哑残疾儿童的病理学基础、康复医学基础,特殊体育教育教学组织与方法,以及盲文、手语等。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满足残疾儿童的特殊体育教育需求。

五、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

第5篇:特殊教育学范文

关键词:特殊教育 教学交往 策略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而言,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其课堂教学组织、提问方式等都有着与正常普通学校不同的地方。要在特殊教育学校取得教学的成功,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其中,搞好与学生的教学交往显得尤为必要。所谓教学交往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以具有一定意义的语言和非语言为中介,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情感、领悟思想的双向互动、双方共享的活动过程。教学交往即教学本身,教学过程实质就是教学主体间的特殊的交往过程,两者是内在统一的。教学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是交往和教学相统一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既有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也有学生与学生的交往。那么,在特殊教育学校课堂,如何进行教学交往呢?

一、创设适宜的交往条件

首先,创造温馨的教室文化。教室作为师生共同生活学习的场地,其布局和设置直接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师生交往的情绪和交往的效果。宽敞、明亮的生活学习场所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其次, 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就是要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灵活创设各种情境,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处在快乐的情绪状态下从事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化教学效果。最后,鼓励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度。建立教师期望,鼓励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度。教师期望是指在教学交往过程中展开的,教师内心深处蕴含着的对于教学活动如何进行、教学质量达到何种目标的态度与信念。教师期望常隐藏在教师的心中不被察觉,它一般通过无意识的方式暗示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圆满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也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从而有利于学生积极心态和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不断强调努力学习的意义以激发学生积极进取、获取成功的意识。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尽可能去理解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到爱与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和学习动力,有利于个体的自我实现。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交往技艺

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只有适合教师和学生不同组合的方法。教学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只有教师在不同背景下,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内容而进行的生命创造。教无定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提高教师的交往技艺,从细节中收获硕果。

(一)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学生与教师、学生的交往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笔者在对学生访谈中,关于“课堂上,你愿意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吗? ”的回答,一半以上同学回答愿意,并认为能够和老师交谈有趣的问题是最开心最快乐的事情。在彼此的对话中,学生理解的不仅仅是对句子的理解,还有对现实的思考。如果课堂教学能成为学生自主交往的活动,那么学习将成为轻松快乐的事情,学生也更容易学好。

(二)利用即时生成性资源

交往教学论强调教学过程就是交往的过程,交往即对话。后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是不确定的,是在对话交往过程中相互构建、生成的。课堂上,师生在互动、交往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是很珍贵的,它是学生的奇思妙想和创造,有时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教师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并巧妙、有效地加以利用。

案例:(“大不一样”读错了)

师:他刚才读的对吗?

生:不对。应该是“大不一样”,他读成“不大一样” 了。

师: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两个词意思不同。

生:前者是说差别很大,后者只是有差别,差别不大。

师:阅读课文,想想这两座山差别大不大?

生:它们差别很大。一个是“那么温柔”,一个是“那么险峻”。

师:谁到黑板上来画画,看看它们各自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在黑板上作画)

师:(指黑板上画好的图)一个险峻,一个温柔,看来,二者确实是……

生:大不一样。

(三)采取怡当的表扬批评

教师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表扬批评,其出发点都是希望学生做得更好,不要再犯错误。但是,当前中学生性格异,个性突出,课堂教学中不恰当的表扬与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讲究艺术技巧采取恰当的表扬批评。

首先,表扬要适度。凡事过犹不及,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感觉廉价的表扬要不要无所谓,从而失去表扬原有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功效。其次,表扬要因人而异。对于“低成就感”和“力求避免失败”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表扬容易肯定他们获得的成绩,对他们很重要;对于“高成就感”的学生而言,过多的表扬可能会使他们滋生骄傲自满的不良情绪。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对学生的表扬要做到因人而异。再次,教师批评学生时应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替代严厉斥责。在传统教学中,许多师生都对批评认识不到位。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犯了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错,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去犯错,?这样会使学生明白教师的批评实质是为了他们自己好。批评的最终目的不是损害学生的人格尊严,让他们难过、痛苦,而是让他们能够改正缺点和错误。

(针对课堂上有学生睡觉现象)

教师:现在啊,我们班上有学生昏昏欲睡的表现让我想起了一句诗,你们知道是哪一句吗?

学生:不知道。(全班同学打起精神,互相看看,眼神中充满疑惑和期待)

教师接着说:是“春眠不觉晓”。

(原先昏昏欲睡的学生或许好奇或许感到愧,重新打起精神投入课堂学习中)

不难看出,教师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巧妙地处理了该课堂事件,既帮助了学生,又调节了课堂气氛,还能轻松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所以,批评学生时,教师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替代严厉斥责。似应该注意的是,教师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以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为目的的,而不应该损伤学生的人格尊严,否则它会比直接的言语批评更易伤害学生。

参考文献:

第6篇:特殊教育学范文

一、特殊学校职业教育的现状

1.师资缺乏,专业能力偏低

目前,特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着职业教育师资严重缺乏,现有的老师大多是从普通学校中途改行过来的,专业能力偏低、教育教学技术落后等问题。

特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一般包括康复教育、文化课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块,道理上应该配备相应的师资。但是,我国培养特教师资的各类院校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所培养出来的教师往往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加上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特教教师的教学经验得不到丰富,教学能力和水平受制约,处于较低层次。

2.职教项目单一,指导思想偏离

职教项目单一,不能根据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难以适应未来市场经济社会的需要,这可能是当前各特校的共性。比如:有的学校只开设了缝纫课,而有的学生喜欢理发或修理、烹饪等,可学校又没有开设这些课。有的学生有绘画、舞蹈的天赋,却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单一的职教课,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也为学生将来就业埋下了隐患。

另外,部分学校仍片面追求文化课的成绩,只重视语文和数理化教学,其他科只作为副科,可上可不上,职业技术课就是搞清洁卫生。

3.资金政策和扶持缺位,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特校职业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没有用于职业教育的专项资金,特校开展职业教育所需经费,只能通过学校创收或社会赞助解决。办学必备的物质条件准备不足,教学设备、实习基地问题得不到解决,职业教育就成了空中楼阁。

二、特殊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1)树立正确的残疾人教育观。残疾学生生理残障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事实上,残疾人不是残废。对于听障人而言,听力损失使他们在与健全人的沟通上产生一些障碍,但他们的智力、学习能力、劳动能力并没有受到必然的损害。除了部分对听觉有特别要求的行业外,工业、农业、手工业、服务业、美术工艺等正常人能做的职业,很多听障人都可以从事。耳聋学生的职业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发展情况不同,随着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随着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的生理缺陷得到进一步补偿。而且聋生还具有眼明、心静、手巧的特点,他们工作中完全有可能做得与健全人一样好,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可超过健全人。只要实施合适的职业技术教育,他们的潜能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2)树立知识教育与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观念。特殊教育学校是几种教育要素有机结合的整体。要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自食其力,必须注重提高他们的文化、职业技能等综合素质,两者兼备才能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2.加强职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1)上级主管部门在配备特校教师时应适当配备一些专职教师。

(2)挖掘内部潜力。首先,要加强培训,让特校中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分别进行工艺美术、烹饪、按摩、美容美发等的专业技术培训,扩大职教队伍。其次,让具有某方面专长的教师担任职教工作,让他们边学习边教学,学用结合,在学习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中成长一批专业教师。再次,选派教师到工厂企业、兄弟学校参观学习,结对拜师,开阔眼界,熟练技能,提升一批专业教师。最后,聘请专业人员作为特校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来校进行培训、指导,培养一批专业教师。

3.加强课程的开发,建立完整的职教体系

中学阶段重点做好专业分流,文专并进。学校应从七年级开始设置职业劳动课程,教学简单的职业理论和操作,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在完成文化课教学任务的同时,实行专业技术课程分流教学。在学校课程安排上,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大胆的改革,可全校上午集中上文化课,下午集中上活动实践课、职业技术课。在职业技术课上,采用打破年级界限,按智力、能力、爱好自由选择,适当调整的方法,保证每一位学生能较集中地学一门技术。课程开设大致如下。聋生:缝纫、机械加工、广告设计安装、毛衣编织、美容美发、糕点制作、建筑与装修、汽车美容、清洁卫生、搬运装卸、酒店勤杂、擦鞋等。盲生:按摩、配乐、唱歌等。培智生:家政服务、洗车、擦鞋、清洁卫生、搬运装卸、酒店勤杂。

经过中学几年的技术教育,毕业生能有一至两门较娴熟的技艺走上社会,同时他们也可以参加高一级学校招生考试继续学习。

第7篇:特殊教育学范文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措施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不同于其他学生,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创造条件,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学习,课堂上尤其应侧重对特殊教育学生的尊重,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1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问题提出

对于接受特殊教育学生的培养,应该符合特殊教育目标。应该根据特殊学生的能力,编制特殊教育语文教材、课程标准等,以满足特殊学生在心理和生活上的需要。在特殊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应该首先进行语文能力的测试,对学生语文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即包括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测试,也包括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试。

2尝试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愉快教学模式

2.1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唤起学生兴趣

教师是一项伟大的职业,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天职。尤其是对于身体有却显得孩子来说,更应该受到教师的特殊关爱,只有教师对学生真心投入,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些特殊学校的孩子是住宿生,更加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帮助,教师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还扮演了母亲的角色。我们的教师需要在生活上给这些孩子帮助,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一些具体的问题,用关爱和尊重的态度对待这些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如果学生在学校能够体会到深深地爱,他们一般不会想家,会特别喜欢在学校生活,有利于帮助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树立自信,保持愉悦的心情,还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除了给学生必要的关爱,还需要多给学生爱护,鼓励学生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给学生表扬鼓励,使学生增强自尊心,激发积极上进的欲望。对于有缺陷的孩子,我们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过严格,更不能觉得他们低人一等,我们需要对他们有恰当的要求,了解这些学生的情况,对于语文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对待;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事业没有责任心,对这些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过分的要求,会严重影响这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

2.2巧妙运用直观教学

弱智儿童自制力较差,如果想使他们一直专注于教师讲课,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同时需要直观教学手段。直观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给弱智儿童多种刺激,有利于为弱智儿童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激发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弱智儿童轻松学习。弱智儿童对语文充满兴趣,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接触实物,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的实践,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表述出做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重视弱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心理重建

3.1激发学生多问

学生进行学习实际是在心理上重新组建,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最关键的一步是善于提出问题,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才有利于问题很好地解决,而且对于一个好问题的提出本身就具有很大价值。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努力的营造一种轻松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特殊教育规定的教学目标。

3.2鼓励学生多说

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学生说话的过程实际是把学生内心的想法、情感用语言的形式与外界的沟通。说的过程是弱智学生在对语言有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表达语言的过程,能够体现出弱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弱智学生先天性大脑存在一定的缺陷,再加上后天受到的教育不足影响,导致弱智儿童在思想上一般都比较迟钝,对外界事物刺激做出的反应都比较慢,口齿不清、发音不清晰,语言表达困难等影响这些孩子语言的发展。因此我们的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学生在说话能力上的训练,可以为这些孩子组织一些活动,多给他们一些说话的机会。如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说的机会给我们的孩子。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应该抓住教学重点,侧重讲解一些重点词语,在讲解这些词语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去把握意思。这样既有利于发展这些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有利于这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体会自主创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让这些孩子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文章内容。

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问”“读”“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语文建立良好的心理过程,通过这些孩子对不懂得知识提问,教师耐心解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爱学习的热情,有利于鼓励他们自主为自己确定学习的小目标。读是锻炼学生理解课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习的知识。说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多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我们的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需要根据这些孩子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是这些孩子能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真正有所收获。

4小结

教育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这些孩子的语文能力可以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得到锻炼,学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让这些孩子能够有所收获,促进我国在特殊教育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燕.培智学校语文教育套件使用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0,8(24):109-110.

第8篇:特殊教育学范文

一、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学情分析

首先,特教的学生由于生理因素的限制,对于数学学习的接受能力有限,自主学习能力不高。因此学习成绩提高进展缓慢。一些学生由于生理的原因导致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很难持久的保证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一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自身无法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其次,教师缺乏与特教学生的有效沟通,对待特教学生并没有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不够“特殊”,教学方式老套,对待学生关心和亲和力不够,教师与学生存在一定的距离感。最后,特教教学环境更新缓慢,相应教学配套设备无法普及,教师还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式教学,落后的教学设施严重影响师生的教学需求。

二、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应遵循的机制

1.表扬和鼓励机制。特教的学生往往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学生往往都特别自卑,对待学习也没有自信。特教数学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这种状况,对于学生要充分采取各种表扬和鼓励机制,促使学生树立信心,进而在学习中刻苦上进,不会就学,不懂就问。例如学生成绩进步了,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在例如学生之前不愿意发言或者不敢发言,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物质奖励,哪怕只是一块糖,对学生表示充分的鼓励。教师真切的表扬和细心的鼓励是特教学生奋发进步的精神动力。2.爱心和耐心机制。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特教教师的爱更是如此。因为特教学生本身十分脆弱和敏感,十分需要教师爱的呵护。数学课堂尤其如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进而加以关心、帮助和解惑。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才会跟随教师的节奏和步伐。特教学生学习知识可能会很“慢”或者很“笨”,教师要深切理解,并耐心指导,从点滴做起,循序渐进。教师爱心的呵护和耐心的指导是特教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

三、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应采取的策略

1.教师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特教学生生理缺陷的位置和程度各不一致,导致学生整体认知水平的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本班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目标。目标的设计可以采取分类的方式,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程度设计难易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学内容就要依据之前设计好的目标合理选材,难易突出。教师的职责是让自己的学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仅从教育目标和内容来看,特教教师身上的担子更重一些。2.加强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它能促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态度。教师要重视和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动脑意识加强。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来实现,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感官性,区别于教师枯燥的语言教学和乏味的模式教学。还可以通过情景式教学来达成,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个实际问题的引入,在取得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取得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达成。3.加强师生情感互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有效的互动,互动中要带有情感交流。情感互动促使师生在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中传授和接纳知识。互动的优点在于增加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维连贯性加强,有利于知识的吸收。特教的学生多数不愿意表达,相对有些内向,如何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的讨论和互动,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只有师生相处的融洽,师生感情基础好,学生从内心接受教师,课堂气氛才会真正活跃,学生才会从互动教学中学到自己想要学的知识。4.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传授和指导学生,学生能否学好数学,关键还要取决于学生的努力程度。当然教师可以给学生传授学习的经验和心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好习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效果事半功倍。例如课前预习课本、课中认真做笔记、课下做好复习巩固等。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是师生绝不容忽视的问题。5.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会使学生积极乐观,而且求知欲望十足。例如在教学中,对于知识的分析和解答,学生会各抒己见。有的正确,有的可能接近正确.教师万不可过早下正确与否的结论,首先要低下头来倾听学生的分析思路或者解答想法。不管对与错都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因为孩子们已经在思考,思考就已经等于离正确很近了。

第9篇:特殊教育学范文

关键词:特殊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模式;装机历程

一、选择课程内容

《我的装机历程》是一门简单且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对理论知识要求不多,对轻度智障学生不需要太多基础知识就可以接受的课程。所以在本课程实行融合教育教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教学的时间为一个月,共16课时。课程由三个活动构成:活动一“了解多媒体计算机”,活动二“设计购机方案”,活动三“安装计算机软件”。

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一是让学生明白自主购买和安装计算机,首先必须对计算机的结构和硬件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二是针对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如品牌机和组装机的选购,通过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能够自主判断并作出选择;三是对计算机完整的装机过程有个粗略的认识,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

二、课前准备

(一)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我的装机历程”的三个活动,必须要有安全和专业的设备。本次安排在计算机教室进行。计算机教室配有20台计算机及一台拆解实验计算机。计算机教室里有投影仪,可以演示装机过程或者播放录像。工具准备包括:螺丝刀、手电筒、防静电手套、教学用正版软件等。

(二)师资配备

根据轻度智障生与语言康复生的生理特点,选择了配备两位教师,一位是培智6班班主任,另一位是会手语的信息技术教师。两位教师在同一教学场所组织教学,都具备处理常见问题的能力,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学生准备

采用融合教育模式教学,对语言康复生、轻度智力障碍生和教师都是新的尝试。在实施之前向聋、智障生介绍双方的情况,对他们进行融合教育的动员,让学生做好心里准备。

(四)教师准备

1.制定学习任务

在制定学习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到融合教学的特殊性,轻度智障生和语言康复生在同样的平台上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力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状况,对于计算机知识特别是硬件的介绍避免过分理论化和专业化,力求通俗易懂,易于操作。避免语言康复生容易完成而轻度智障生无法完成的现象。

2.准备教材及课件

教材选用的是科学出版社出版,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著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科书。该教材比较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并且书中配有dvd光盘,里面有所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视频、图片、课件等,更适合融合教育。

3.计算机专业术语

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只要求懂得经常使用的硬件名称,如:显示器、鼠标、键盘等。

语言康复学生:专业的手语打发以《计算机专业手语》为准,查不到的在课前与学生约定好以指语或组合手语代替。

三、教学实施过程

(一)学习准备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制订学习目标,讲解活动内容,把握学习难度。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学习教学内容。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内部结构。2.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3.了解装机的一般步骤。4.了解计算机的原件知识及安装。

(三)学习任务的实施

教师利用现实生活中装机的一般步骤开展活动,以选购计算机为手段,综合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在了解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后,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让学生通过网上调查比较,确定一套购机方案。本活动从设计上来讲应该属于实践活动,涉及到的知识点并不多,从网上调查到确定购机方案,在明确了活动目的后,基本上都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三是按照装机的流程,在购买了计算机以后,需要进行软件的安装工作。通过活动三,引导学生了解软件知识,说明软件安装的必要性,分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逐渐展开,最后举例说明应用软件的安装和卸载的方法。在这三个教学活动中,全部采用语言康复生辅导轻度智障生的教学方式及流程。以学习活动一为例,学生在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均按以下流程进行。

1.学生按要求分组。以两名语言康复学生和两名名轻度智障生为一组的组合方式组合,16人共分成4个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会有一个语言康复学生能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每组选出一名语言康复生为组长,负责教学活动的实施。

2.教师采用示范教学模式,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结合教材的图例展示,和教师的讲授过程,来了解计算机的组装方法。教可以多收集展示一些计算机硬件的图片,在介绍的时候,尽量结合当前比较流行和主流的硬件设备。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尽量做到语言康复生全部掌握操作技能知识,不然无法帮助轻度智障生掌握操作技能。

3.由组长带领大家复习活动一的内容,组长进行示范和讲解,并指导组员完成操作和回答组员的疑问。由于生理特点的不同,当组长语言不清晰,轻度智障生听不懂时,由手语教师当翻译来帮助学生之间沟通。另外,也可以将沟通的内容写在纸上交流。自主学习过程中,两位教师不停的巡视和观察学生的活动,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要注意轻度智障生的理解是否到位、操作是否正确,给予及时的提示和指导,但一般不干涉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纸观察和记录组员之间的写作情况及发现问题。

(四)学生作业验收点评

当学生在活动一教学结束时上交完成的购机方案后,全班学生一起分析购机方案,进行评价交流。先由个组自己介绍为什么是这样的方案,再由别的组来评价此方案,最后由教师点评学生的方案,及时给出指导性的建议。比如:cpu与主板的接口是否相同;电源功率大小够用不够用;玩游戏和上网计算机的配置是否合理等建议。

(五)教学活动总结

先由学生总结,如果是语言康复生,必须用口语加手语的方式,手语教师在旁边翻译给轻度智障生。最后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做最后总结。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以促进团队合作的学习,实现课堂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