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景园林设计论文范文

风景园林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景园林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景园林设计论文

第1篇:风景园林设计论文范文

根据某些特定地域的气候不同我们会设计不同的建筑构建不同的植物配置来有效地将自然地貌合理运用起来。譬如中国古典园林中岭南园林所处地区气候湿热,夏季易有暴雨,建筑物易遭雨水冲刷侵蚀。因此往往连宇成片,以在夏季遮荫同时也能避免大雨的冲刷、房屋毁坏等不利因素的发生。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阳光充沛,空气适宜。当地的建筑物多为有露台样式,面向阳光空气,毗邻常绿阔叶林,细闻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2地域特征场所方面

场所方面的有关风景园林的设计主要体现在设计者善于利用需要进行设计区的现有物体,并且善于将那些不起眼甚至惹人嫌弃的物件美化。使之转化为适合当地特色符合设计主题的亮眼风景。美国加州帕罗奥托市拜斯比公园的设计中发现场地北边有许多废弃的电线杆,设计师乔治并没有将他们拔掉,而是留存下来。一个个平整排列的电线杆与高低起伏的地势形成鲜明对比。

3地域特征背景方面

任何城市都有其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倘若将该地区鲜明独具特色的历史底蕴融入到当地的建筑中定可以勾画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立体书画境。结合设计地段的历史背景使园林设计的整体框架、构思原则与历史内容相贴合,传达出该地域的独特思想、人文情怀。杭州西湖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西湖堤畔留下了点点情思。绕西湖一走,路经苏堤,走过白堤。在文人墨客的情思中流连西湖之美;在西湖美景中赞叹迁客骚人的深情。设计者将历史文化与西湖两岸建筑融为一体,岂不会令人艳羡神往?

4地域特征文化方面

我国的古典园林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大多由古人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结构设计建造,现代艺术中在很多方面仍然广泛地体现着我国古典文化气息,着重从体验到心里的自我创造过程。文化是一种无形财产,但能使得物质空间巧妙移情为精神空间,我国古典园林在设计上充分依据当地的文化,在设计理念、景区区分、景区设置等方面都融入了地域文化。例如,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小巧精美、构思新奇而著称于世,园内景观秀美,门庭却十分简陋,充分显现出园林主人想彻底摆脱官位显赫的阴影,充满了退隐的文化氛围,表达了知足常乐、淡泊名利的心境。

5地域特征社会方面

无论是什么气候的园林,具有什么样的背景和文化在场所方面有何不同。所有的园林都必须遵循的一个共同原则就是要为人类服务。要做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好处,使人民安居乐业,政府才得以更好建设整个国家。北京的东便门明城墙遗址便做到了人性化———为人民服务。设计师在城墙边并没有添加新的景点而是设计了一条沿着城墙而行的通畅小路。人们可以在散步中饱览城墙的丰姿。且在公园的适当地方和大树设计了很多小的休息场地。充分体现了园林的人性化及其社会效益。

6结语

第2篇:风景园林设计论文范文

1.1风水对我国古代村镇、宫宅选址的影响

在我国古代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中,都与风水的相关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通常的情况下,风水对我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选址造成影响,另一个就是对布局和规划产生影响。在进行村镇和宫宅的选址时,我国古代的风水学家提出了“风水宝地”的模式,也就是这个环境模式要有山水环抱的格局,内有良田,并且山林葱郁,这种模式也逐渐成为了我国古代进行选址的基本原则。

1.2风水对我国古代村镇、宫宅布局的影响

在理气派的风水理论之中加入了阴阳的理论,并且将阴阳之间的调和以及平衡视作最佳的状态,其中所提出的阴阳分界线指的就是风水学中的对称轴。因此,我国古代的很多建筑和都城在进行规划的时候都注重对于对称轴线的运用。综上所述,受到风水学的影响,我国古代的村镇和宫宅在规划和布局方面都呈现出了方直规整以及中轴对称的特点。

2风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风水与园林的选址

在现代的园林选址中,更多的是对城市绿地进行布局。所谓的“风水宝地”模式中,背山可以将来自北方的寒流进行阻挡,面水可以感受到夏日的凉风,朝南可以取得最佳的日照效果,近水可以方便生活用水的取用,植物可以对小气候进行调节。因此,这种模式能够促进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对于我国现代园林选址工作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这就使得相关的规划人员在进行园林的选址时尽可能地选择草木环绕、山环水抱的环境。此外,在风水学中植物具有化煞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时,可以将不利于建筑的地方用作植被的种植。由此可见,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城市的规划与布局工作同现代科学角度出发形成的城市布局理论有很强的相通之处。

2.2风水与园林的规划

虽然园林和建筑都是人类所从事的建设活动,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区别和差异。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时,不能够直接地借鉴风水学在我国古代建筑规划中所形成的方法,需要对一些糟粕进行摒弃,与时俱进地探讨风水在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手段以及应用方式。例如,在进行现代园林的景观规划时,应该充分地考虑到环境因子的因素,使景观能够同环境因子协调发展,尽可能地利用环境因子,使园林能够坐北朝南,这样可以有利于对有害因子的控制,通过种植植物来屏蔽所产生的噪音和废弃等。此外,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时还要对人的心理因素加以重视,注重设计的整体性,风水学中还十分注重对均衡和稳定的追求,这些都与心理方面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关系。风水宝地的模式在格局上比较封闭,体现了人们安全以及内聚的心理状态。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该尽可能地使园林的构图能够符合比例协调的风水原则,还要满足人们的安全心理。在规划和设计中还要充分地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不能为了追求经济上的利益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充分地体现出生态化和多样化。在进行植被的种植时,尽量使用乡土树种,将绿化量最大化,在植物的搭配上应该尽可能地同自然的群落相接近和适应,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规划和布局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地对场所进行分析和考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在设计之中不仅要体现出统一性,也要体现出多样性。

3结语

第3篇:风景园林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设计 课程教学 学习方法 学习体会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所谓“风景”是在一定条件下,以山水景物或某些自然和人文现象所构成的足以引起人们审美与欣赏的景象;“观念中的风景”则是设计者头脑中的风景[1]。因此,设计是设计者将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对于生活的憧憬“投射”到现实世界中的一种营造行为,设计的好坏,取决于设计者如何将客观因素和基本素材进行融合,激发人,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联想以及心理等方面对于设计成果的感悟。

《风景园林设计》就是这样一门传授设计初学者运用生活素材进行景观设计以改造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课程,对于刚接触风景园林设计的初学者来说,它开启了设计者对于各类风景的理性认识,为之后创造另一番风景埋下伏笔,对其今后的设计生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是“设计之匙”。

一、《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概述

(一)课程内容

《风景园林设计》是园林、风景园林相关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其内容涉及城市规划、风景资源的评价、城市风景园林绿地系统、风景园林绿地、景园景点、城市景观环境、风景园林植物、风景园林建筑、风景园林工程等,是较为系统的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之一。

(二)课程特色

《风景园林设计》紧紧围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各方面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绿化等方面,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实例探讨、项目训练、外业考察等方式,有效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使得设计初学者在浓厚的课堂氛围中感受设计的美妙,激发其设计兴趣,学会紧密合作与学习并从中积累经验,对今后设计之路产生重要影响。

(三)课程目的

《风景园林设计》主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对其他学科基础课和设计专业课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的系统理解,巩固专业知识,初步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风景园林等行业对风景园林专业知识与技能构成要求,拓宽视野,找出不足,补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亲身参与设计,增强学生对风景园林行业的认识,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对于进一步强化学生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更好适应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于课程学习经验

(一)课堂学有所得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课堂学习内容相对于其他的一些设计课程而言似乎更丰富、有趣,具有启发意义。总结课程课堂学习所得如下:

1)课程涉及的设计知识在所有设计课程中相对较为基础及全面,使笔者全方面系统习了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知识:《风景园林设计》课堂学习涉及风景园林历史与发展、风景园林设计布局、程序、各种类型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技巧;

2)除了《园林设计》教材使用外,老师常讲解其他权威、经典设计书籍和实例来扩展视野,激发笔者对于设计的兴趣;与此同时,老师常介绍较为新颖的国内外设计观点和理念,保证了与时俱进;

3)课堂学习注重理论与动手实践结合,让笔者在实际设计中感受理论知识的重要:课堂上老师经常进行手绘快题设计训练,这对于平面构图、色彩搭配、景观景点设计等方面的提升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大家讨论分享的方式进行优秀作品解析,可以学会如何分析作品的优劣,从而取得进步。

(二)自我提升

1.作业巩固

为了保证理论知识的吸收,设计课程设计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这些绘图设计作业中,常常可以收获很多:

1)在根据命题进行方案构思的时候,一方面学会找出满足设计要求的硬性规定,再者则是通过几个方案的比较,找到最优解决途径和方案,学会比对和分析。此外,资料收集过程,也能通过观摩优秀设计师的作品,让自己有所收获和感悟;

2)在作业绘制过程对耐心、审美的培养有很大影响,可以通过作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技巧,成就个人风格;

3)此外,作业可以让理论知识融进设计,产生潜意识作用,这样在面对实际场地的时候,会养成合理尺度、遵照规范的好习惯,从而提升设计作品的质量。

2.关于课下知识扩展

为了满足课程需要,比如作业绘制、考试、设计素养的培养,笔者常在课下自我提升:

1)图书馆是设计初学者必须挖掘的宝藏,其内有大量园林设计相关实例、论文、图集、设计师手册等,对于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扩展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2)针对自己喜欢的方面,如手绘、计算机作图等进行自我发展,一方面能增强设计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专长,对于今后的工作、学习很有意义。

(三)建议

结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课堂学习及课下实践应用,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关于一些规范方面的知识,课堂学习确实相对较少,以至于很多时候感觉设计只是纸上谈兵,有些不切实际,课堂上可以考虑适当介绍一些较为常用的设计规范,让学生在课堂、课下作业中应用自如;

2)关于一些国内外优秀设计流派及其发展历史介绍过少,可以适当结合课堂进行一些讲解,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设计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思路诞生和个人风格的形成。

3)为学生多提供些实际设计参与平台。课程中的一些课堂内外作业可以考虑用老师实际参与的项目来进行,不要只是单纯的空白场地,应让学生学会如何结合实际地形地貌、场地情况、文化背景来综合考虑,有利于与今后与社会的接轨。

相信有指导老师的渊博知识和悉心培养,以及学生的努力,《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结语

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学习及实践过程中相关心得和经验的总结,笔者对园林景观设计学习和实践有了进一步了解和体会。文中提出的相关感受和见解,不仅增加了笔者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喜爱,也为今后相关设计学习和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指导,收获颇多。同时,希望通过笔者的一些课程建议和心得,为《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优化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基金项目:广西大学2010年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风景园林设计》(西大教字〔2010〕43号)和广西大学2011年度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风景园林设计》(西大教字〔2012〕1号)共同资助

[参考文献]

[1]王昀.从风景到风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唐世斌: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徐 婧(1989―),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大学林学院园林200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唐世斌(1963―),男,重庆梁平人,研究生,广西大学林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建筑工程与规划设计

郭 松(1979―),男,重庆双桥人,硕士,广西大学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园林植物应用

第4篇:风景园林设计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社会的发展与城市化的进程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也向风景园林教育提出了挑战。通过分析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就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学科提出建议。

论文关键词:风景园林教育中国特色学科建设

一、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园林教育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中叶。最近20年来,我国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对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比较大,很多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目前,高等院校从事风景园林教育主要包括五大方面:建筑院校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专业;农林院校的园林、观赏园艺专业;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资源环境院校的资源生态专业。这些专业根据各自的条件和对园林教育的理解,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各不相同,水平相差各异。城市规划专业、环境艺术专业涉及的相关园林内容很少,真正涉及我国园林人才培养的只有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目前,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风景园林教育指导思想落伍

我国园林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教学指导思想方面。一种是受传统中国古典园林理论的禁锢,过分强调诗情画意,亭台楼阁;另一种是盲目的追求形式上的园林景观,比如近年来很多地方盲目借鉴西方园林形式,不注重实用性。

风景园林应该是一门协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艺术,通过科技力量,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来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反映时代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应该从宏观控制,再到微观设计,而不是见缝插针的创造景观。同时,要加强行业道德建设,加强对社会的普及知识教育。不能一味的追求景观效果,或为了提高产值而大量求新,忽视实用性以及整体环境的景观效应。¨

(二)风景园林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广度和深度

我国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多脱胎于园艺或观赏园艺专业,转为园林专业后,其课程体系大多是承袭了20世纪50-60年代北京林学院造园学科的课程体系,其后虽有一些改进,但总体上还没有脱离传统园林学的框架。目前我国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广’度不够

现代园林学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发展成一门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规划、建筑、旅游、社会、经济、环境、心理、历史、艺术、林学、观赏园艺等学科,似乎更像一个学科群,现代园林学专业的核心是广义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其设计实践至少应该包括“狭义景观设计”、“大地景观设计”和“行为心理景观设计”三个层面。而我国园林专业现有的设计类课程体系设置仅仅停留在“狭义景观设计”即景观感受层面,由于缺乏其他层面的设计实践,致使现有的园林专业口径过窄,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2.“深”度不足

我国园林专业现有的设计类课程体系看上去比较注重纵深方向的研究,实际上大多停留于表面形式,如增设规划类课程,多只介绍景区规划、绿地规划等内容,而在与之相关的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性开发方面研究不够深入;植物造景方面更多是注重形式美学,在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方面缺乏深入研究。

3.教学方式原始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园林领域的冲击是广泛而深刻的,现有课程体系对此缺乏应有的估计和准备,唯一开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只停留在将计算机作为表现工具的水平,远没有进入真正的辅助设计水平。美国哈佛的LA教育早在十多年前就开设了利用信息技术于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等为园林设计作辅助的相关课程,我们的教学方式呈现相对落后态势。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在制图中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方面。

制图是园林教育重要的一环,包括手工制图和计算机制图两个方面。手工制图是计算机制图的基础,而计算机制图又是今后工作和从事复杂设计不可或缺的技能。所以,二者要并重。制图技能培训应贯穿于整个教育的每个环节,目前很多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制图课程只是作为选修而已。

园林专业知识信息容量大,实践性强,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平面、文字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而像CAD绘制平面或建模、用3DMAX渲染,用Photoshop环境合成、AuthorWare进行后期艺术合成等多媒体教学方式还没有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甚至有些教职员工对这些多媒体还不熟悉。

二、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系统化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LA)专业,在国际教育界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而设立的,这个学科体系的建立对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环境、景观工程实践都有积极的意义。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正经历着最重大的变革。

1.风景园林专业的内涵

风景园林专业是应用艺术、科学和技术三个类型的知识来规划、设计和管理土地的一门学科。从事该专业的工作者——景观设计师,运用人文科学知识来考虑资源的管理和经营,创造一个令人愉快的生存环境。职业内容包括土地经营管理、城市扩展控制、资源保护与经营管理、城市扩展控制、中心老城区复兴。设计主题有:居住区、商住发展、公司厂房和机构部门、校园、度假旅游胜地、公园、城市广场、交通网络和滨水区域发展等内容。

该专业应学习艺术、设计理论、土木工程、场址分析、土地规划过程、生态分析,以及影响设计过程的社会、经济、法律、环境和政策的问题。该学科理论建立在人文学科和生态学分析之上,其艺术在于创造有意义的场所,其伦理是关爱土地以及居住其中的人。

2.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目标

风景园林专业致力于探索并提供:有信息、程序和技术所组成的、用于景观规划设计职业的应用知识;与相关的社会学、自然科学专家进行语言和图形交流的能力;理解由文化决定人类行为,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和法律上对土地利用及决策的影响;理解形成土地合理利用和设计的两大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和生态因素。

3.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方向

当今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正在迅速扩展。传统园林专业局限于园里植物和园林规划的局面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由于风景园林是一门集艺术、科学和技术于一身的学科,因此必然要和这三个领域发生联系,这就大大的拓展了传统风景园林专业的范围,使其从单一专业扩展为综合专业。

为培养未来负责环境设计的领头人,学生要从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等三个学科的交叉中受益,并在课程中求得深入全面发展。这些课程有:人类学、生物工程、农业工程、比较文学、土壤学、生态学、环境伦理学、森林资源学、地理学、地质学、房屋供给与消费者经济学、哲学、社会服务学和社会学等。

(二)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国际化

风景园林专业的国际化主要可以借鉴美国哈佛LA的教育作法。现代园林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日益综合的学科,它需要一个科学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可以将整个体系分为三大体系,即基本知识体系、理论修养体系、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每个体系再设置若干相应课程(分门类、分层次)。转中国-与国际接轨是指课程设置应完全把握现代园林的内涵,符合现代园林的发展。主要增设以下方面的课程:

1.大地景观规划类课程

现代园林的研究对象已经扩大到整个大地资源,增设大地景观规划类课程是园林学科和人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大地景观规划设计环境、生态、资源层面的规划。相关课程设置有:景观于区域规划水文学、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可持续环境、景观生态专题、景观分析与评估、景观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行为心理景观规划方面课程

“以人为本”的现代景观规划需要研究人类行为、心理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和艺术层面的内容。这类课程有:户外游憩设计、游戏及娱乐规划、旅游策划规划、景观行为学、景观与文化专题等。

3.其他课程

理论修养类课程:建筑史、中国历史文化专题等;工程实践类:建筑技术、景观技术等;计算机类课程: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CALD、地理信息系统GIS、景观遥感等。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学科

我国国土之大,各地气候、土壤、植被等条件各不相同,更兼有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由此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我国许多著名的园林古建筑无不包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其设计思想无一不折射出独特的人文理念,这也是引起人们无限遐想的根本原因。弄清楚国学的内涵在园林教育中的作用,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园林专业,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

《园冶》中记载,相地、立基、屋宇、装拆为园林设计的步骤。我国园林传统的创作路线和方法讲究综合性和实事求是,表现在:(1)总在处理着一个个的具体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图纸;(2)在做出任何一个判断和决策时,已经照顾到方方面面;(3)时时刻刻离不开对现场的调查、理解和分析。可以说,我国园林文化大大超越了迄今为止的西方发展水平,这也是一些世界大师对中国传统园林十分佩服的根本原因。

当然,传统的园林创作方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比较适于小型私人园林的创造,不善于处理大片平地,不适于大面积的规划等等。但是我们的祖先并不是没有这种本领,从秦汉的上林苑到清朝的圆明园和避暑山庄,我们看见的仍然是综合性和实事求是的创作路线和方法。

(二)风水与中国园林

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从本质而言,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无异,探讨的都是“天人(自然与人)关系”。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风水学说的集大成者,其中很多原理都与现代科技有“巧合”之处。例如,建筑对风向的处理不当,不仅不利于人体健康,也不利于安全与美观。中国园林设计,一直遵循着“坐北朝南”的地理原则,可以避免对人不利的“阴风”(北风),这也顺应了中国的季风型气候。

古代风水学中关于水的认识,大多符合科学道理,如可选择河流岸的台地上,且要高于常年洪水水位之上,避免在水流湍急、河床不稳定、死水沼泽之处建房等。除此之外,对水源水质也要详加注意。另外,风水学中符合医学科学的内容也很多。例如,住宅建筑前屋低、后屋高,符合人们对于光照的需要,配合“坐北朝南”进行采光。

从根本上说,在去除风水中迷信的糟粕部分,中国园林的风水,深深浸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它们讲求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适当保留有景观特色的自然地形地貌,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使中国东、西、南、北、中的园林景观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第5篇:风景园林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中国风景园林;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上升。人们开始不满足于传统的居住环境,开始寻求更适宜的生活场所。大城市内部交通拥挤,人口聚集,空气质量差,而且还会产生热岛效应。园林景观能带给人舒适的感觉,不单单空气清新,而且能够让人感觉置身于自然。社会的需求带动了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园林景观的设计,要利用建筑学、园林学、美学等学科,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元素,设计成一种融入城市的园林景观。中国风景园林的设计,要发掘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在设计中融入。无论是园林景观还是中国风景园林,都要遵循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景观的来源和局限性

“景观”一词,并非是中国古语。它是在20世纪从日本翻译过来的新词,即英语中的landscape。我国古代认为“景”、“观”二字属于同义字,因此用其中的一个就已经够了,比如“街景”、“城景”等。直到解放以后,我国才确定有“景观”一词,认为是一个地理学的词汇。在英语中,landscape分成了两块,land是土地的意思,scape是景物的意思,两个词连在一起。英语中的landscape源于德文landschaft,德文的这个单词来源于荷兰语,意思是陆地上有一片草场、田地、原野森林,中间是一些住房。指的是这些景致的集合。荷兰人认为的是风景画,而之后这个词用于了自然科学的生态学和地理学,从而失去了审美的内涵。

Landscape有着风景的含义,但汉字的“景观”却有着视觉的意味。而造景就是为了创造一片值得视觉欣赏的景致。“景观”包含了生态学、地理学以及艺术学的韵味。而我国景观、园林的设计师们,总是会追求“景观”的美、值得欣赏的方面。而这方面,并能够成为景观未来的发展趋势。

2园林的本质

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支。站在汉字的角度,它是“园”和“林”的结合。其实,在中国历史中,它既是园和池、园和亭、园和山,以及众多的集合而组成的代称。如果用一圈的篱笆来围成一个只是种菜的园子,那么就没有什么审美情趣,加上山水、建筑等组成一个大的整体才能称之为园林。园林的创造,是为了获得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既能享受大自然,也能遮挡艳阳,保持冬暖夏凉。具有很强文化意识,也充满了生活的功能。因为除了眼睛看以外,我们的祖先需要的是一个生活条件美好的实际生活境域,包括夏凉、冬暖、遮雨、透气、避风、向阳等,使我们不但看起景来眼睛舒服,而且我们赏景时所处地方(赏景点)的各种环境也舒服宜人,同时又具有文化意识和生活的功能。

3中国风景园林

如今,在我国学术界,认为可以将园林和LA(landscape architecture)相对应,我国已经将LA译成了园林学。风景园林的翻译和现实中的风景、园林存在着一定的重复,而且总给人一种不怎么能够用于硬质景观设计的印象。但比较于单纯的“园林”,它又能够拉开林业和园艺之间的差距。风景园林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有着综合性。它能够将观赏园艺、景观设计、环境艺术、国土规划融合在一起。中国风景园林的教育,最早是由清华营建系和北农大的园艺系联合在一起创办,这在世界上也是非凡的创举,只是后来学习前苏联而导致破坏。如今,西方文化向我国本土文化进行渗透。中国风景园林属于综合性的,那么也就需要用综合性的办法加以处理。 风景园林是利用艺术、科学的方法创造美好的室外生活,因此不能和LA完全的对应,走出自己的风景园林道路。

4景观、园林的发展趋势

4.1利用自然元素

景观、园林的设计,自然离不开使用自然元素。自然元素能够带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也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在传统的景观、园林设计中,都曾使用过自然元素,但是运用自然元素比较单一,设计的层次感以及选择的品种都不能与周围的景物相协调。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景观、园林的设计将会采用多种的自然元素。在这种情况之下,一定要注意合理布局,将层次感体现出来,与周围的建筑、景物形成和谐的色彩搭配。并且能够达到艺术审美的要求。而利用自然元素,是景观、园林发展的必然。

4.2 凸显人文特色

景观、园林的设计既充分体现了自然元素的美,也是一种文化创作的建筑体系。景观、园林的创造,并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其实也是为了体现人文的特色。景观属于外来词汇,它主要的意思是强调,就是利用人造的景物来让众人欣赏,感觉其中的美韵。而这样其实就忽视了景观拥有的含义和它的文化理念。景观只是用来欣赏,而没有融入设计思想,因此不存在生态化和人性化。园林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建筑,中国古典园林就有着亭、台、楼、阁、池的内部构造。古典园林的设计,是为了满足我国古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的欣赏,属于贵族的“内部花园”。一般的老百姓很难能够看到或者欣赏到。曹雪芹的《红楼梦》内“刘姥姥进大观园”就表现出了这样的状况。而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内的“病梅”,就缺少着对大众的关怀,只是为部分人欣赏所服务的。而景观、园林的发展趋势,将会利用人文特色来凸显出景观、园林的文化和生活功能,达到景观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

5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

5.1体现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资源

信息时代的快速便捷,使得世界文化开始向着多元、融合的方向发展。中国风景园林也将跟随着世界潮流,转向多元和融合。只是追求多元的文化精神,可能会失去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文化传承至今,已经沉淀了非常巨大的文化资源。中国风景园林的设计,要科学合理的使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资源。每一个区域,都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设计中国风景园林要充分的利用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体现出中国风景园林的独特魅力。这将是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

5.2遵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的基本原则

中国风景园林不单单要重视社会人文与自然的结合,也要遵循可持续发展,保持生态环保。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工业发展一直都给社会带来了污染,损害了自然生态。如今,世界上一些国家已经步入了新型经济生产,重视自然环保建设。我国城市热岛效应严重,而且交通尾气污染大。因此,设计风景园林,就要将景观设计看成一个有机体,拥有和生态自然相同的功能。在设计风景园林的过程中,将生态环保的理念融入,也可以使用一些节能环保的技术,例如雨水收集器、太阳能电池等。既然要将人文和自然相结合,就要充分的利用两个方面的节能办法,既保持风景园林的模式漂亮,也要形成新陈代谢、有机循环的生态系统。

结束语:

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其实便是更多的向着人文关怀、自然元素的方面延伸。园林是中国的词汇,而景观来源于国外。无论是园林还是景观,都带有自然生态的特色,是因为人们需要更适宜的生活环境而创造。中国风景园林要向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并要融入中国特色文化。园林、景观、中国风景园林的设计,都需要适应时代的潮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文化加以指导。

参考文献:

[1]江贵宽.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方向研究[J].现代园艺.2012,(10).

第6篇:风景园林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字:风景园林;园林行业体系;综述

一、行业现状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

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再加之业主经常要求设计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设计单位、设计师不能够投入精力进行设计项目前期的充分论证,后期的施工现场指导,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不平衡的竞争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设计单位特别是无资质的新兴设计单位。因为大型的设计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成立的国有单位,拥有很高的资质,在业主动辄追求高资质、境外设计师的情况下,占尽优势。但是这些单位毕竟是少数,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我国日益扩大的园林设计市场的要求,以及设计理论的创新。

由于园林设计规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设计单位在方案与业主单位发生分歧时,常为了单位的生存和设计资金按合同规定比较准时的回笼,难以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有时甚至变成了业主单位的制图员。同时由于设计单位不能有效的对施工材料、园林小品、灯具、苗木等园林产品的使用和项目竣工验收发表意见,常常使得很多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中,影响了设计的最终效果。

在园林设计日益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规范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园林师的培育、执业认证、管理,设计法规完善等四个方面。

二、园林设计师的培育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Olmsted,FrederickLaw,SR.)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Downing,AndrewJackson)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Bartholomew,Harland)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Baxter,Sylvester)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2.1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

虽然我们的现代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有着“国情”的限制因素,但这不应该成为改变的因素。我们的东方近邻已经做出榜样,走在了前列。日本在造园方面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但是自1964年开始,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有了全面的发展。到1985年已经一跃成为此项研究的东方强国,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业事务所发展到150家,从业技术人员达两千多名(1985年统计)。

2.2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2.3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

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其次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2.4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倍,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

我们应该对于一个学校是否具备设立园林专业做出严格审查和认证。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审查。

第一,园林专业基本课程的设置,由园林、土建、美学、文学、环保五部分构成。园林部分占比较大比例,主要让学生掌握园林的历史、理论、设计方法、元素特征等基本素质如: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中外园林史、园林工程学、假山、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水景、园林理论发展等等;土建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建筑材料的特性等知识,如:材料力学、地质与地貌学、基本建筑学、给排水等等;美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如:素描、水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雕塑、国画等等;文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表达能力,如:园林文学、散文诗词欣赏、中外名著欣赏、游记欣赏等等;环保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气候、生态的素质,如:气候分区特征、园林生态学、土壤与肥料学、病虫害学等等。

第二,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与所教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不然的话,我们培养的园林师就会成为“环境杀手”。

第三,教师任教资格的认定。

鉴于园林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合理配置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比例,降低留校任教、工作经验少的教师数量。可以适当外聘有一定工作年限、水平比较高的一线设计是作为兼职教师。这样对于案例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案例库。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与外界近距离接触,及时接受最新的信息,了解行业现状,改变课内与课外、毕业前后的专业知识割裂的情况。学生可以更好的更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变化。

第四,园林案例资料和图书资料的数量、质量的审查。

三、注册园林师执业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园林设计行业的特点。依据从业时间来认定设计师是工程师还是高级工程师并不能反映和保证设计师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人才的流动,自由园林设计师增多,资质的高低已不能反映设计公司的能力。执业制度对个人信用具有很强的制约效果。如果在执业期间出现信用污点,会遭受严厉的处罚,直至取消执业资格。而要重新取得执业资格的难度很大,有的甚至终身不能再从事相关的工作。实行执业资格的行业一般都比较规范,在社会上也具有较高的信誉度。注册园林师和园林师事务所的实行已是非常必要的了。

3.1注册园林师的认证

建议分为助理园林师和注册园林师两级。助理园林师必须是经过认可的园林专业合格毕业的学生,选择一家园林师事务所实习,协助注册园林师工作,不得单独从事园林设计事务。注册园林师是在助理园林师实习期满后(建议2~3年),由领导其工作的注册园林师推荐,经过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的批准后成为注册园林师,可以单独执业,接受CFLA的监督和管理。

3.2园林师事务所

由一名或多名注册园林师主持的设计单位。注册园林师负责景观项目的实施,业主只要找到园林师事务所,与设计师确定好方案后签订合同就可以了,而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材料的选择、施工单位的选择、现场的管理、进度的控制以及质量的监测等,都由签约的设计师负责。工程完工后,所有的质量问题也都由设计师负责。这种全权负责的方式,迫使设计师对劣质材料、不规范的施工企业避之惟恐不远,从而保证整个行业的规范度。

一个设计师事务所要营业,必须有一定数量具备执业资格的设计师,事务所聘用设计师时不但要审核执业资格,还会查询设计师的诚信记录,诚信记录由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负责,保证了对执业设计师的有效管理。

四、园林师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管理园林设计师的专门组织,或者说功能不够完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1978成立)是全国风景园林工作者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科普性、非盈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主要从事国内外风景园林学术交流活动,举办规划设计、论文等竞赛活动,推动学术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人事厅或建设厅主要对于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定,管理面比较广,并不能对园林师进行跟踪管理。

因此设立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ChineseFederationofLandscapeArchitecture)这一专业组织就成为必要,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进行自律管理。主要职能为园林师注册资格的认定,园林师事务所资格的认定,园林师执业业绩和诚信的纪录,园林师执业执照的发放与吊销,设计事故责任的判定,接受业主投诉,行业规范的制定等方面。这些信息对社会公开,以便业主了解设计师,为选择设计师提供帮助。

五、园林设计法规的完善

第7篇:风景园林设计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近年来,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院校纷纷进行了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及专业学科的快速发展,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亚需解决。基于此,笔者提出在教学上进行资源整合的改革思路,主要从课程间的街接、学科间的合作、校际间的联合3个层面探索新时期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构想。

随着全球化与城市化的深人发展,风景园林已经从小桥流水的传统园林延伸到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现代风景园林,共同致力于建立美好的人类聚居环境。尤其在进人21世纪后,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提上议程及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提出,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对专业教育的发展也是巨大的考验。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各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增设,使得风景园林专业开始成为前景大好的热门专业,专业教育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但是在新的社会形势及学科发展形势下,风景园林的专业教学仍然存在很多棘手的新问题有待解决。

一、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

中国风景园林专业最早由吴良墉与汪菊渊先生联合创办,发展至今已有50多个年头。尽管专业的发展过程历尽艰辛与曲折,但对于整个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而言,可谓是取得了开创性的成绩。

风景园林教育中指出,风景园林教育应培养学生在根植于人类传统和自然系统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环境设计,形成概念、协调关系和创作作品的能力川。基于此目标,很多院校纷纷开展了教学改革,做出积极的探索与研究,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但是,在新的社会及学科发展背景下,专业教学的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巫需解决的新问题。在进一步的深人教学改革中,必须尽快顺应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趋势,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资源整合的思考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事物的运动在相互联系中不断

发展,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也没有孤立存在的学科与专业。基于各院校教学改革的现状,笔者提出在专业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加强教学资源整合,促进风景园林学科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培养新时期风景园林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风景园林学生应具有运用各种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教学上的联合与协作,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主要从课程、学科、院校3个层面来探索加强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现阶段专业教学的改革。

(一)加强课程街接

目前,很多院校对风景园林专业教学进行了改革与优化,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在不断完善,学生的横向知识面域在拓展,但是对于知识的整合与综合运用考虑有所欠缺。在调整与完善课程整体的同时,作为其中的组成分支,课程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整合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各专业课程一般由不同的教师担任,课程之间相互独立,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将其它相关课程作为教学体系的一部分融人自己的课程教学中,课程间缺少有效的衔接与沟通。学生学到的知识来源于各门单独课程,很难将各课程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与灵活运用,未能达到1+1)2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主要专业课程与交叉学科课程两种性质的课程教学方式上来进行衔接(图1)。

1.主要专业课程

对于风景园林学生而言,主要专业课程传授的是大学期间必须掌握的专业核心知识。每一门课程都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分支,相互的沟通与衔接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将课程内部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横向联合,将课程之间的实践教学进行纵向渗透,适当增加部分综合教学,实现各种课程独立知识的相互叠加与融合,这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如:北京林业大学,在新实施的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大纲中,通过每学期开设一周的综合Studio作为课程衔接方式,对课程之间的衔接进行了优化。另外,浙江林学院的园林类专业2010年开始实行专业综合实习,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跨课程的联合,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交叉学科课程

风景园林专业领域的范畴在扩大,解决专业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各院校纷纷开设跨学科的课程,作为对专业知识的有效补充。就知识层面来讲,这些课程往往与园林规划设计分属于不同的学科与知识体系,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由于主要专业课程的课时量较大,课外专研交叉学科知识的时间有限,通过选修课完全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聘请其他专业的教师来担任的部分选修课,作为开设在风景园林专业下的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应有所变化。因此,即便是一门独立的跨学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应以园林规划设计为导向,找到与风景园林专业的结合点,向着“园林化”的方向来进行教学,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更综合地思考与处理专业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增加学科合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学科领域的研究向着各专业分支在深人发展,高校也正在为培养各个学科与方向的专业人才而努力。但与此同时,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却越来越综合,越来越复杂,仅靠单独的某一学科的人才是难以胜任的。现代社会更强调学科联合与知识综合,在深人各专业研究的基础上,将各方面的知识进行整合,从局部走向整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也是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趋势。

风景园林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环境科学与人文艺术科学基础上的应用型学科,涉及建筑、规划、环境、自然、生态、艺术、文化、地理、林学等相关知识背景。学科的交叉性,决定了在处理专业问题时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必然性。近年来,在专业实践项目中,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完成一项任务的现象比较常见。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师,也必须具备领导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来一起解决现代风景园林专业所面临的综合问题的能力。但是,在目前的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一起参与完成一个综合作业或实践课题的现象并不常见,教学中的实战机会也很少。

某一学科领域知识的系统性,离不开各学科的相互联合与紧密协作。风景园林专业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强风景园林相关学科的教师与学生深层次的交流,利用各自的专业特长进行教学合作。清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在学科不断分化的当今社会,以培养具有专业综合能力的人才为教学目标。在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强调知识的关联性,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跨专业共同合作的机会。如:IFLA大学生设计竞赛,为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协同相关学科的学生共同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提供了实践平台,有效促进了相关学科的融合。

另外,风景园林专业在不同院校的特色背景优势,对形成专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学科的交流包括校内各专业的结合,如开设在建筑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建筑专业与园林专业学生进行部分联合教学,也包括与校外各专业在教学上的联合与协作,共同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人居环境间题。

(三)促进院校联合

目前,部分风景园林专业院校与国外相关专业的高校有着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在教学上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包括聘请外教讲授专业课程或专题讲座、与国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计划以及短期的联合设计等多种合作模式,这对专业教学起到了有效的补充与促进。但是,国内高校间此类教学活动的组织却并不常见,主要的教学交流也是以专题讲座为主。与国外高校的联合教学相比,无论是从经费方面,还是从文化、交通等其他方面考虑,国内高校的联合具有更高的可行性。2007年,国内6所高校的建筑专业进行了联合毕业设计,对国内建筑专业的联合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也对国内尝试风景园林专业的高校联合教学提供了借鉴。

不同背景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相互交流,不仅能够发挥各自的特色、展示各自的优势,更能发现各自的不足,对相同问题产生不同的创新思维与解决途径,并在差异中达到共同的提升。高校间的联合教学,不仅是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基于专业院校的不同背景,在促进院校合作方面可以分为两大类。

1.相同院校背景的风景园林专业教学联合

相同院校背景的风景园林专业在教学上较相似,如国内林业类院校开设的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都较接近。因此,同类院校背景的专业交流,对促进各院校专业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水平有较大的推进作用。

2.不同院校背景的风景园林专业教学联合

目前国内的风景园林专业分别开设在建筑、农林、艺术等不同的院校背景中,在教学中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互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整个风景园林教学的大发展。

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地域分为3类:包括区域联合、全国联合、国际联合(图2)。

区域联合:以地区为单位,将各个区域内的专业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加强各院校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同一区域内,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院校背景差异相对较大,专业教师各有所长,教学也各有特色,再加上高校间距离相对较近的因素,可以频繁开展各种教学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全国联合:目前,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全国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联合,对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风景园林教育年会的举办对各院校之间交流教学经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是目前的交流,仅停留在教师层面且不够深入,而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很少。张晋石曾提出通过举办全国性的毕业设计竞赛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这为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教学的交流应该从学院领导一教师一学生,在不同层面开展交流与沟通,从而促进新时期风景园林教育的健康发展。

国际联合:近年来,对外学术交流日益增加,国外的先进教育思想也逐渐引人,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从教师互访参观,学生间短期联合交流到长期联合教学,突破了中国风景园林专业原有教学体系的束缚,将更多的专业学者、资源融合在一起,形成多元化的国际联合教学,是中国专业教学体系的有益补充。

第8篇:风景园林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园林;教学;特点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学科。风景园林学从其萌芽之始,就是一门交叉的学科,也是一门可谓边缘的学科。因此,风景园林学的综合性强, 适应面也很宽,它将自然环境景观和人类聚居景观集为一体。在一些国家,风景园林学与城市规划学、建筑设计学一并被冠称为设计领域的三姐妹。它涵盖的范围极广,大到风景区或市区景观设计规划,小到住宅区、工艺盆景设计等,它是与人居环境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

风景园林学以园林植物的栽培和应用为前提条件,在一定范围的地块上,将植物、假山、石块、水体、建筑物等作为元素材,遵照科学原理与美学规律,设计制作出可以供人们休息或游玩的实体生活境域。所以它要求该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学、观赏园艺学、园林设计学、园林建筑学、园林工程学等方面的理论,而且要领悟绘画艺术的表现技法,知晓规划设计与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知识,还要在插花艺术等方面有所训练,使学生不但掌握良好的基础与专业知识,并且知悉园林学科的理论先锋、应用前景和发展动向,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水平,培养学生参与组织决策,独立获取知识并处理信息,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基础全面扎实的专业性人才,为绿地建设、园林规划、植物栽养等行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高职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实践性,这不仅是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最基本保证,也是高职教育的最大教学特色之所在。高职教育在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互动性,十分重视学生的参与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要让学生更多参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二是依据专业实际情况,合理设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实践为本;三是要将学业和就业、创业紧密联系结合,更加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尽量使学生通过实训教学来获得就业技能与创业本领,基于这些目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践行。

1 “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

教师把某一课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一项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再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工作的进展过程进行研究。其工作过程一般包括这些方面:收集信息、设计规划、实施开展、检测成果与评估总结。该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改变教师单向传播的刻板,而且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独立与创新处理问题的能力。教育家杜威先生认为,人学习一种动作,并不单纯是按现成动作去模仿,而是必须学会变化动作的因素,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做出各种因素的综合。人类学习一种动作,可以发展出许多方法,并应用到其他情境,继而开辟不断前进的可行性。尤为重要的是,人类养成了学习的习惯,他学会了怎样学习。换言之,就职业教育来讲,即是通过学习某一种综合技能,而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1.1 案例教学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教学目标与内容的需求,以“观—研—做—悟—用”的方式启动教学程序,利用案例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研究,并锻炼能力,这种方法也很适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本身,更在于让学生创新知识与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杜威先生曾举例说,学习地图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能制作地图才是拥有了真正的知识。因此杜威先生认为,培养学生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学只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一个主要途径。由此他认为,凡是“有意义的经验”,都是在思维的活动中进行的。每一种思维的开端都是迷惑的,而结果是澄清的,思维就在这两端之间来回进行着,其两端间有5个步骤:1、疑难迷惑的情境;2、确定疑难迷惑在哪;3、提出能够解决疑难问题的种种假设;4、推测每一个阶段所包含的结果,判断哪种假设能化解这个疑难;5、开展试验,论证、驳斥并改正这个假设。

1.2 模拟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在人安排的特定环境下,让学生就某一事物的分析处理进行演示。职业就是某一活动形式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该种活动不仅能为他人服务,也能利用个人的能力来达到种种结果。可以断定,一个受过训练的人,面对与他切身有关的重大事件,他能够比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处理更加娴熟、更加有效率、更为经济、更为敏捷,因此职业要经过训练,一个从业人员经过训练与否,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的差异是很大的。这一教学思想既表明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需反复练习才可获得,也指出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需在真实的环境中反复模拟练习才可形成条件反射,这样才能产生有异于非专业人士的素养。

2 采用“内外结合四阶段,分支交叉与模块”的新模式

在实践操作体系上,高职教学采用“内外结合四阶段,分支交叉与模块”的新模式。即是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这四条分支;“课程试验、教学实习、课后论文、社会生产实践”这四个阶段;四分支和四阶段相互交叉与融合。这种模式不仅使得教学实践形式丰富,内容充实,而且不拘泥于课堂内,能够让学生在任何地点、任意时间都有实践的机会,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建立了以专业学习实践、课堂实践、调研实践、社会生活实践、毕业实习这五个版块为大方向的教学体系框架。

第9篇:风景园林设计论文范文

一、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科教学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与实训教学环节,课程实习、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园林专业综合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开设的专业课程较多,根据园林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园林专业一般可以分为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和园林植物三个主要方向,因此其实践教学环节也应该从这三个方向深入开展。目前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实验与实训教学环节薄弱。很多学校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程,实验、实训课时量少且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较少,园林植物、园林设计、园林工程三个方向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第二,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园林专业实习环节多,主要包括园林植物学野外实习、园林设计课程实习、园林工程课程实习、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需要大量的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园林植物野外实习只安排在校内温室和苗圃是不行的,一定还要有种类丰富的野生植物实习基地;园林设计课程实习最好能安排在规划设计院进行训练;园林工程的实践教学最好能安排在园林施工现场;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的学生最好能安排在大型园林设计公司参与实战式综合训练。如要提高园林专业学生培养的质量,这些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学校条件建设的重点。

第三,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毕业设计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通过毕业设计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和灵活运用,因而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与培养综合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的急剧上升,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有下降的趋势。毕业设计是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应用型专业,毕业设计是学生动手能力的体现,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实践教学是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以加强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来提高园林学生培养的质量。

1.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但是教师一般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较弱。因此在园林师资队伍建设中,应该支持与鼓励学院教师逐渐成为“双师型”教师,或者可以从校外企业及社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补充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通过在公司的实际工作可以及时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技巧和行业的发展动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实力可为企业解决项目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加“双师型”教师是提高学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搭建“实战式”教学平台

为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搭建“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重要的是能使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紧密相结合。学校应该与园林专业相关单位广泛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使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我校与市建设局、规划局、林业局、设计院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实战式”顶岗实训基地15处,搭建了稳定的专业技能训练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不仅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很快适应实际工作。通过这种固定和机动的两种教学方式,来发挥该平台的作用,固定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校内外实验室、实习、见习基地及“实战式”的顶岗实训基地,机动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体现在参与实际地方工程项目的建设。学校自己成立“园林专业规划设计创业中心”,申报园林专业规划设计相关资质,搭建稳固的“实战式”教学平台。近年来,在学院教师指导下园林专业学生共参与“张家界市林权调查”、“张家界三望坡度假公园规划”、“桑植县金科明珠绿化设计”等60多个地方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学生在这种“实战式’平台的建设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为了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扎实的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基本功,突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具创新的思想,学校应该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竞赛。我校每年定期举办“插花赛”、“手绘规划设计大赛'“南方测绘技能大赛”、“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大赛”等专业技能比赛,通过这些比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们的艺术潜能,提升了艺术修养,为他们今后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3.执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专业教学的一个最后环节,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园林专业毕业论文推行双导师制,充分体现了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探索,通过创新方法和手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导师”制即由学校、企业各配备一名导师,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实践工程项目,共同选题,共同商定指导方案,共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我院园林专业推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并协助学院专门制定了实施双导师制的办法,聘请与规划设计类专业相关的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盆景式、经济师等13位专家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近年来,结合实践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共有80多项。双导师制的推行,不仅确保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得到提高,而且大幅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4.加强教研教改,编写特色教材

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是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我校制定了与专业相应的教研教改办法,形成了省、校、院三级系统的教研教改体系,从实验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推动了学院的教研教改,并提高了学院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另外,编著特色教材和实验实习指导书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编写新的园林教材一定要以最新的科研成果为补充,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为条件,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近年来,我校园林专业教师共完成了10部园林规划设计类专业特色教材的编著工作,这些教材涉及园林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施工及园林植物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和系统的专业特色教材系列。这一系列教材的编著充分体现其实用性和应用性,教材建设带动了我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充实了专业办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