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范文

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

第1篇: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范文

一、做到中考说明与“大纲”的统一

中考说明规定的只是考点,教学大纲不仅规定了知识的内容,而且规定了对教材知识的评价要求,因此必须分清哪些属于识记,哪些属于理解,哪些属于运用,要在复习中找准知识的定位。通过对以上情况的分析,在复习时,中考说明中未涉及的知识大胆舍弃。增加部分要及时的补上,这样复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立足教材,善于总结,理清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活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共分三个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教师要纵观整个教材内容,体现综合性和地域性。地理环境及各个地区的地理特征都是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的综合表现,都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特别要注意地理环境中的位置、自然、人文等要素的综合。突出地域特征,比较地区差异,分析产生特征和差异的原因,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例如,印度和我国有什么相似之处,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既分析特征,又要综合考虑。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联系实际。在“博”的基础上要求“活”。基础知识要求记住重要的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状况。一些重要的地名、数据应当牢固记忆,并能落实到图上,例如东西半球的界线,经度等。理解地理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物质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为重点和难点。运用所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观点来说明、描述、识别地理事物,尤其在基本技能方面,应教会学生注重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地理知识,分析解决一定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紧扣中考说明,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复习要注意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给学生印发中考说明,依照中考说明进行一轮地毯式复习讲解,目的是让学生对考点内容和要求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同时查漏补缺,把学生在初一、初二未掌握好的知识盲点消灭。老师要把各个考点的要求、掌握尺度向学生交代清楚,使学生在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中考说明内容覆盖了初中地理四本书,知识点多而杂,记忆性内容所占比例大,而且这几年的中考命题大多考那些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怪题、偏题较少。因此,不必要也不应该让学生面面俱到、不分轻重地去复习每一个考点。一定要有详有略,有主有次,重点内容要多留意,次要内容简单看看,大体了解即可。

四、规范练习,多角度思考,举一反三,做到“讲-练-考”相结合,实现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第2篇: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升中考试 备考策略

梅州市初中地理作为初中毕业生升中考试中的考查科目,在升高中的考试中占40分。初三时必须展开繁而有序的系统复习。如何更好更充分地做好这次考试的复习备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着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围绕地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能力和素质要求,结合梅州市近年来初中地理升中考试题命制特点和升中备考经验,下面笔者提出几种有效备考策略,指导学生掌握自觉学习与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学情分析

本校属于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周边的农村,也有少量外来工子女或留守儿童,多数家长忙于工作。对子女疏于管理。学生比较质朴,与社会的接触较少,知识面比较狭窄。尖子生少且不尖,灵活度不够,中层学生多,厌学学生不少。初中学生处在叛逆期,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没有紧迫感和压力感,对考试复习持无所谓态度。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地理是副科,对地理学习不够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学生在经过两年的地理学习后,大部分初步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和非常有限的学习方法,并初步形成了知识网络,具备了一定的学科技能,但各种地理能力有待提高,知识迁移灵活性不强。本期的地理课复习内容多,任务重,课时紧。要很好地完成结业复习任务,取得理想成绩是有很大压力和困难的。

二、近几年梅州市地理升中考试卷的特点

纵观近几年梅州市地理升中试题,题目既有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又有课本重点、难点、地理热点问题和地理观念、地理素养的考查,综合性、地域性、创新性与开放性都很强,突出了学科特点及创新教育,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渗透了新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

1.彰显学科的最本质特征,图幅多,尤其突出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

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性,地域性既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涵之一,又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本质特征。试题中通过图表把地理科的基本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纵观最近5年试题所出现的图,我们把它分为下面几类:

由上表可见,梅州市地理升中考试题充分凸显了地理科的显著特色,图的篇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和信息载体,挖掘图中信息显得非常重要。基于这一点,在备考时可以适当侧重于指导学生学会从图表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描述,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试题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试题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地理观念、地理素养的考查,涉及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可持续发展观内容。比如:2013年试题中:1.下列关于0°纬线和0°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0°纬线和0°经线都能平分地球

B.0°纬线的长度是0°经线的两倍

C.0°经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0°纬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10年试题中: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读下图,在图中找出北京所在位置( )

A.a B.b C.c D.d

这两题质量都很高,虽然不偏不怪,但稍具挑战性。考查的基础知识很简单:经线和纬线的相关知识点,非常灵活地考查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判别位置关系的能力,可谓从一题折射出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3.试题设计突出新情境、新材料、新设计,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

试题情境创设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查“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入生活,走向社会。2012年试题中有些题目就体现了这样的理念:4.下列哪组资源只要注意保护和培育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 )

A.土地、森林 B.耕地、天然气

C.水、煤炭 D.森林、铁矿

7.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在我国领土黄岩岛附近海域骚扰我国渔船,制造事端,严重损害中菲关系。读下图,黄岩岛所在的海域是我国的(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这些题目都充分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课标的这一理念。

4.开放性试题频频出现。

2010年试题中,第13题第(2):如果亚马孙热带森林(约占世界森林面积的1/3)遭到严重破坏,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后果?(至少两点)。2008年试题中,第45题第(2):南极洲为什么在巨大的冰层下埋藏着此种矿产?这些试题考查的知识既出自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拓宽视野,重视实践,运用教材中的知识和实践中形成的能力,认识和解决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放性题目所占比重不断加大,在开放性题目的设计中,特意没有给出唯一答案,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所答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开放性题目的增加,可以鼓励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主观发挥,大胆联想,要求地理课堂教学必须具有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升中复习有效备考策略

1.明要求,把方向。

初中地理升中考试虽然是升学考试,但测试考查的内容基本是初中阶段地理内容中最基本的知识,而且近几年的地理升中考试大多考那些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主要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怪题、偏题少,难度要求不高,可以说题目怎么简单怎么考。试题按其难度区分为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三个层次。难度分布采用易、中、难为7:2:1。把握好了考试难度,不仅为复习节省了时间,还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复习效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内容覆盖了国家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梅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编写的梅州市初中地理乡土教材《梅州地理》;知识点多而复杂,记忆性内容所占比例大。

据考试说明其试卷内容结构如下:

由此可见,复习重点应放在八年级的上下册中国地理部分和七年级上册的地球和地图部分。因此,复习中要围绕这点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应用,真正掌握“双基”。

2.抓考点,定重点。

从近几年的地理升中考试来看,大多考那些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难题偏题少。我们复习时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复习。首先,把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全部罗列出来,目的是让学生对考点内容和要求有全面的了解,同时查漏补缺,向学生交代清楚哪些是重点、难点;哪些是学生要记住的重要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状况等。例如东西半球的界线、经度等一些重要的数据或地名等应当牢固记忆,并落实到图上。对地理概念、理论和地理规律要理解正确,切实把握。总之,要使学生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知识点清晰。以下是笔者对考试说明理解下整理的主要复习知识点和要突破的重点,如下:

理清课本内容中课标要求和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次分明、有的放矢。

3.讲方法,授技巧。

(1)识图用图方法和技巧。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纵观历年来的试题发现与地图有关的知识考查(含无图考图题)占的比重愈来愈大。我们在复习时指导学生用图、识图是复习的重头戏。复习时要坚持强调图文结合的原则,并把各知识点落实到图中,切忌死记硬背,使学生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图名、指向标、刻度、图例和注记等内容,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复习时充分利用空白地图,能很好地让学生将地理课本中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中理解与掌握,不凭空记忆,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理解掌握了地图后,还要学会如何分析地图。如:判断中国南方北方气候类型图时,首先要找出0℃所在的位置,然后在0℃这个位置的旁边画一条界限,有了这条界限,看哪幅图的1月份气温在0℃以上,哪幅图的1月份气温在0℃以下,就能判断出哪幅图是南方还是北方的气候图。此外,还要掌握绘制相关地理图像的技巧,加强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提高学生观察、阅读、分析地图、进行空间联系和地理逻辑联系能力,提高对图像信息的获取、综合和处理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2)善于总结,将知识系统化。

中考知识点虽然大多是基础,但是知识点多而且范围广,如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是中考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中考复习时,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比如复习中国气候时,可以将相关知识点连在一起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有:中国的气温分布规律(我国夏季气温最高最低点,冬季气温最高最低点);中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解决措施;秦岭-淮河一线;中国的农业。将这些知识点连在一起,系统讲解掌握,这样学生复习效果较好。

(3)答题技巧。

在平时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第一,仔细审题,让学生认真读懂文本材料和题意要求,一个图例一个注记地看清图幅内容,然后提取有效信息。第二,平时师生注意记录典型错误,以便有针对性地纠正,不断改正。

①选择题具有答案简明,覆盖面广,知识跨度大,具有很强的迷惑性。解答这类试题时,最好用排除法。②解答非选择题时,考虑到此类题具有内容完整、直观性突出、运用地图能力要求高、综合性强等特点,解答时要对问题进行归纳、对比、推理分析,抓住问题要点,尤其是开放性试题,注意把握答题的要点,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和准确性。

4.问热点,重实践。

地理热点即是与地理学科密切联系,而且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或危害的国际或国内的新闻热点事件,大多数属于“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热点问题,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地理教学和考核的重要切入点。纵观近年来梅州市的地理升中考试卷中就有相当多的考题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关。因此,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多关心国内外大事,及时把新闻热点带入课堂,师生共同将素材变成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分析解决相关热点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复习“板块的运动”时,可以引入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及核泄露问题,让学生分析地震的成因,日本是如何防震减灾的,中国在防震这方面可否借鉴,核泄露属于环境问题有哪些严重后果。这样学生就应用了“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等知识点。又如:喀什热点可以设计新疆气候、地形、农业、坎儿井、水果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复习并掌握涉及的知识点。

另外,备考阶段,教师最好能对平时积累的热点进行比较筛选,突出五个左右的地理大热点。这五个热点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必须是重要的地理热点,它们和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联系密切;二是要尽可能地让这五个热点覆盖到所有重要的地理考点,以便通过地理热点的备考使后期复习具备系统性,覆盖面大。

总之,在地理升中考试复习中尽量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的眼光观察分析生产生活和社会现实中各类相关地理问题,让学生感觉到地理的有用性,增强地理学习主动性,提高升中考试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树声.体现课改要求,突出学科特点.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1-2(265-266):52-29.

[2]刘金龙.谈地理热点试题的命制与高考备考应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4(316):52-29.

第3篇: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范文

一是牢记史实。考前1-2个月,再扎扎实实地将《考试说明》范围内的历史史料认真背诵记忆,这样可以有效加深对考点的理解,在心中形成一定的历史知识结构网络图,增强考生的考前的信心。

二是讲练结合。 练是实际操作,通过练习才可以看到本人的真实水平。考前进行有一定量、有度、有序的强化训练,十分必要。可在学习《考试说明》、透彻把握历史教材的基础上,参照前几年中考试题的出题走向、把握重点、难点,将收集到的历史列出试题和信息,精心筛选加工出几套综合性、科学性、典型性以及知识、能力和思想都贴近中考的模拟试题,创设考试的环境,以考试的要求、标准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学生进行练习后一定要认真听取老师对试卷的评讲,只练不讲,等于半途而废,凡练必讲,讲必纠错,纠错而总结,在练、讲、纠错、总结上提高和升华。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良性的教学循环。每一环节都不容忽视,不可或缺。

三是横竖结合。 竖的方面,要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横的方面,

一是要把握同一时期历史学科自身发展的横断面上诸方面的内在联系。如:同一时期同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历史现象问的相互联系。通过横竖结合,学生才能把中外历史以及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考试中才更有信心,遇到难题才会处惊不乱。

二是要将历史的复习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的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渗透,相互迁移。现在我市实行的政治、历史、地理的“文科综合”考试,比如政治课中所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有助于孩子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孩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又比如有了过硬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古文知识等方面的语文基本功,就可以迅速准确地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对历史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历史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就可以语言准确、逻辑严谨、扼要全面地答好历史材料题和问答题。

再如借助地理知识既可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又可强化记忆,深化理解,培养孩子对地图的意识和空间观念。同样,丰富的历史知识对于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的学习也是他山之石。事实上,各科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诸种联系,知识的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我们应当树立"大知识观",这不仅能提高备考复习效率,而且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四是中外结合。 由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教材是分别编写的,上课时也是分别讲解的。这就容易造成中外历史的割裂,顾此失彼,破坏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因此,总复习时要将中外历史有机地融为一体,尽可能地把中外历史教材里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按历史事件的事件脉络,比较联系,对照复习,整体把握,中外历史比较考察这是历史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对于中外历史的结合掌握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寓中国史于世界史的复习之中,视世界历史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历史都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世界各族人民共同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弄清这些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这是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一项重要的手段。

第4篇: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师;教研论文

中学一线地理教师教学研究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一线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践,学会勤思考,巧实践,会提炼,促教学,其最好的形式就是课题研究。为此,中学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撰写教研论文,总结、提炼教学经验,提升自己,做出成绩。本文就中学地理教师教研论文写作做了一些思考。

一、教研论文写作的热情与功夫

1.热情与求真精神

地理教学的工作中,会碰到很多不同的困难,若无热情,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追求学问的最崇高目标,不外乎真跟美。追求的目标无误,热情才不会削减。不少教师在工作了三、五年后,产生了职业倦怠,失去了热情。地理教学研究是一辈子的路,很长很远,过程中也有很多痛苦,如果没有热情的话,就不可能坚持下去,就永远不要想在教学中快乐,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大凡有所成就者,不管生活如何变化,境遇如何不佳,始终不熄的是求真的热情。

2.教研基本功

教育教学基本功夫不好,教学研究很吃力,中途就不得不放弃。作为中学一线地理教师要做许多地理习题,这是必要的。在做地理练习题中才能知道地理知识的精髓在哪里。比如,教师在做高中区域地理综合题时,往往不是单独应用到自然地理知识点,还应用到了人文地理知识。不能似是而非,以为已经懂了、可以解决了就去看答案。自然地理的练习也并非就是那么容易,需要推导,努力思考,与教材的知识、原理结合与应用。掌握好区域地理、区位条件等知识及相关的研究方法,这就是基本功夫。不要因为自己只教地理学,就不去学习其他知识,最好掌握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特别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方法,甚至是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心理、数据处理等相关知识,积极参加研讨、培训,多听、多问,多请教别人。一个人的思维有限、能力有限,不愿意去听、去看,就解决不了问题。

二、教研论文写作流程与技巧简析

1.中学地理学科教研与课题来源

在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素材和原料,教研论文与课题可源于以下几方面:(1)课程与教材领域。如,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目标的演变研究、中外中学地理课程目标的比较、中外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中外中学地理教材结构体系的研究比较、中学地理新旧大纲的解读与比较、中学地理教材知识点与结构联系分析、教材活动设计等。(2)教学领域。如,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研究、地理教学策略、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中学地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的实施调控与反思、对中学地理教学中情感因素、中学地理教学方式实践、中学地理课外活动方式与方法的实践、关于中学地理教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案例分析、教材内容中概念辨析、活动探究设计等内容。(3)学习领域。可选择的课题有中学地理学习心理的研究,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与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促进地理学习困难学生地理能力发展的研究,关于中学生地理学习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关于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动机和自信等情感因素培养的研究。(4)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如,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特点的研究,提高新教师地理教学基本功的研究,促进青年地理教师成长的研究,优秀地理教师基本特征的研究。(5)地理中考、高考研究。高效备考复习策略、地理中考和高考试题解析与亮点评析,核心考点透视、解题规律与技巧研究,中考、高考热点、创新特点与新动向研究等。(6)中学地理竞赛方面。如,中学地理竞赛解题能力研究,中学地理竞赛知识讲座、中学地理竞赛案例分析和有效学习方法归纳等的研究。当然,还可以开展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2.地理学科教学研究选题方法与技巧

一个好的、有价值的地理学科教学研究课题或论文题目在选题时要突出一个“新”。所谓“新”,就是指言他人所未言,补他人之所不足,领先他人一步,表现了新观念、新角度、新感受和新方法等,有“新”,论文或课题才充满活力,具有灵气、生气。观念新,就是指把注意力放在探讨教育教学实践的矛盾和问题上,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以亲身实践去补充前人的观点,纠正习以为常的传统经验。如,地理教学观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人本位”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教学中实施课改标准,在一线实践中要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有效地组织教学工作,总结提升经验成果,要创造性地提出和开展新课题研究。角度新是指学科教学研究课题或论文立题有新意,新视觉、新方向,标新立异。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在使用教材中挖掘各章节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教学案例中设计出新的研究方法和教学亮点;学习、阅读大量他人的成果后,选择新的角度,提供新的材料,提出新的见解和方法,撰写出有新意的体会论文等。此外,选题可选“深”,有针对性地选题,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深入剖析;选题也可“热”,选择热门论点,时效性强,如,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工作会的相关议题,影响深的观摩展示课以及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的热点、亮点或新动向等;选题还可选“误”,即报纸、杂志中出现的某些科学性错误,教师可对其进行论述。

参考文献:

[1]王家洲.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优势与价值[J].新课程:综合版,2011(03).

第5篇: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范文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也是中考议论文阅读考查的能力要求。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考语文试题中议论文的命题受到重视,笔者统计了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考查课外议论文阅读的占70%左右。考查的内容除议论文的文体阅读能力外,更注重学生综合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考点详解】

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对于议论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除了议论文文体所特有的知识点外,还考查非议论文文体的有关考点。议论文文体阅读能力的主要考点有:⒈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⒉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补写;⒊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⒋论证结构的理解;⒌议论文语言风格的体会。非议论文文体阅读能力的主要考点有:⒈考查搜集、提取信息的能力;⒉理解、概括文章的内容;⒊考查把握句子、段落的过渡、衔接、呼应及其作用的能力;⒋考查评价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考向预测】

在今后的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试题的设计上,将会更加贯彻新课标理念和精神。“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等理念将进一步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体现出来。今后,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的命题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文本材料注重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从近年的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试题看,其文化内涵已融入到阅读材料中。选文力图反映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对学生在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人生观教育等方面的引导。

2.重视基本阅读能力,兼顾文体阅读能力。近年中考议论文阅读题的设计,都注重了对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有的地区议论文阅读设题几乎都是基本阅读能力。可以预见,今后的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对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比重将会加大。考查文体阅读能力,主要是考查运用文体知识阅读议论文的能力,直接考查识记、判断文体知识的题目将会很少出现。

3.更加强化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悟是阅读的出发点和归宿。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有助于改变阅读教学中片面肢解课文和机械训练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议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心论点,即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的见解和主张,也包括对文中某个观点的理解。②对文章思路的理解。文章思路是作者运用材料布局谋篇,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议论文的思路理解主要体现在论证方式、方法的考查,论述层次的划分等。

4.试题的开放性将会增加。近几年在中考中不断增加开放性试题。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主题,是教育肩负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开放性试题承载着创新的火花,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开放性试题既有开放的一面,立足于“灵活”,留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使考生能够充分张扬个性,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有限制的一面,即关于内容、形式等,提出显性或隐性的要求,成为评定答案的重要依据。总之,随着中考语文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议论文阅读的考点将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复习时,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悟,用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点去解读议论文,用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宽自己的视野。

【解题指导】

1.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在议论文阅读中,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词语:①体现作者观点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③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④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⑤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阅读议论文,就要抓住这些关键性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反复琢磨。好的议论文,不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性色彩。其中的语言饱含感情,掷地有声。仔细体味这样的语言,作者的见解、主张就会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同学们在品味词语含义时,容易停留在一般理解的浅层次上,导致词义理解的不完整或表面化。正确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在文中”是关键,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联系语境,从作者的思想倾向、词语的感彩、语体特点、风格特点等方面揣摩才能准确解释词语的含义。体会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具体地说,就是思考“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 ?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对于使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词语的理解,则需要弄清手法上的特点,进而借助前后文来界定该词语的含义。

2.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关键性语句,就是文中对表述内容、点明(暗示)中心、表达情感起重要作用的语句,如中心句、过渡句、照应句、总结句、抒情句、议论句等。关键语句往往带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找关键语句目的在于找出“画外音”,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内容。

阅读议论文时,孤立地理解语句特别是关键性语句,是不能正确把握句意的,只有将关键语句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深刻含义才会浮出水面。一是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运用分析词义的办法,联系整个句子甚至全文中心,分析词语的作用,说明句子所表达的含义或思想感情。二是根据修辞方法来理解。先弄清楚该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然后根据这种修辞的特征、功能,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分析句子所表达的是什么含义,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摘取或归纳论点。

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而中心论点是作者观点的核心。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位置因文而异,多放在文章开头,但也不尽相同。放在开头的,较易把握,但也要慎重,必须通读全文审读才可确认是不是中心论点。放在结尾的,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放在文中的,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辩后,再提出中心论点,驳论文、读后感,多采取此法。还有的中心论点隐含在论证中,需要读者很好地研究文章和题目的各种关系,才能归纳出来。很多时候,题目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不管放在何处,只要留心题目、论点的位置、分析议论展开后的段落、层次结构,中心论点是可以找到的。另外,需要注意论点语句的特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它不能以疑问句式、短语、比喻等形式出现。

4.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论据的补写。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事实和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警句等。论点和论据是密不可分的,论据应当是典型的,符合科学或事实的,有力量的。论据的补写也是近年常见的议论文考查题型,答题的关键一是把握论点,二是要分析补写的论据与论点是否一致,论据是否能够证明论点,论据的可靠性、正确性如何。

5.论证方法的判定及作用分析。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证的方法较多,其作用都是为了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判定和分析论证方法的前提是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主要特点。论证的方法常见的主要有:演绎论证,先提出中心论点,再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分析。归纳论证,即先摆事实讲道理,再归纳结论。举例论证,即列举事例作为论据来论证论点。引用论证,即引用理论(名言、格言、定理、法则)来论证论点,又叫理论论证。对比论证,就是把相对立的事实或相悖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以证明作者的观点。比喻论证,即以形象的比喻证明观点,从语言上,表现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论述的对象作本体,再设出与这个对象本质上有相似点的喻体,进行阐述。归谬论证,也叫引申法,由反面论点,引申出错误的结论,以对方反面论点。这几种方法在文章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6.文章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框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程式”,但不同的文章,根据内容、问题的需要,又往往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综合式,等等。要注意分析议论文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分析结构有两个重点:一是分析段落、层次;二是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分析段落层次时,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在分析问题时,还要注意论证方法的使用,如有的段集中使用事实举例的论证方法,有的段则侧重引用名人名言进行论证,有的段则集中阐述道理进行论证。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认知。

7.内容探究。

内容探究是议论文阅读的一个重点,概括文章内容(或全文内容,或部分语段内容),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文中寻找表现中心的句子;另一种则是用自己的话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做这类题要从宏观上把握文章,在细微处寻觅答案。从宏观上把握,即从作者的思路出发,进行分析,挖掘其深层含义。在细微处寻觅,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留心文中提示性、暗示性、总结性的词句,要注意文中的议论句、格言、警句等;概括道理要由事及理、由物及理,归宿是“理”,“理”应有普遍性、哲理性、深刻性;答题时,要善于组织文中的词句或者格言、名言、警句等,概括内容一定要扣住文章的主旨进行生发。

第6篇: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三英语,复习备考,策略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是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中考命题原则是:严格遵守大纲规定的语言知识教学要求,在突出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考察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英语题依据对词汇、语法、交际项目的不同层次要求,集合教材命题。初三复习工作,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尤其要注重交际,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我就今年初三英语复习备考的计划和安排与各位探讨,请各位指正。复习分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加强能力为重点

具体做法是以初中三年的课本为依托。重点是词汇基础知识和语法基础知识。目的是加强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关键是熟记各册课本中的单词和词组,这是初三复习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学生们一点要花力气过好词汇关,要依据大纲,将初中教材要求掌握的词与词组放在情景中复习,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对词汇的考察大多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句子中进行。这样既考查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查运用能力。因此,对词汇的复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词汇的记忆、归纳、对比和替换上,还应把词汇置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努力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集的能力。时间安排为:初一全年课本需3课时,配备一份初一年级有关词汇、语法的习题。初二年级课本约需5课时,配备两份有关词汇、语法的考点习题。初三年级课本约需7课时,配备2-3份有关双基的考点习题。第一阶段约需15课时,21天时间,大约4月30日完成。

2.第二阶段为专题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容和语法专题和题型专题为一体。突出句法、交际功能、写作训练。初中阶段的英语语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不是考察的重点。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语法教学重在理解,对时态的复习,可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列表和对比的方法,正确掌握最基本、最典型的五种时态的用法。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初中阶段《中考说明》范围内的专题知识,从而促进基本技能的提高。可配备一些专题训练的习题,如动词不定式、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各种时态的练习题等。保证学生掌握、消化、巩固所学内容。时间安排约需15课时,21天,大约在5月21日完成。

3.第三阶段为综合复习阶段

本阶段一方面是对前两个阶段的巩固和检查,另一方面着重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和应试方法。本阶段提别强调、指导各种题型的集体技巧。如做听力题的技巧、做完型填空题的技巧、做阅读理解的技巧。抓住重点、难点、考点和易错点。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3.1 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听力训练平时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方可见效。听力测试不同与笔试,放录音的次数和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平时加强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应注意熟练掌握语言、语法、句法和习惯用语等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使用的听力技巧,以便考试时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判断。

3.2 阅读理解的比重越来越大。此题重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是学生真正实力的体现。一般来讲,阅读理解题检测的内容又:语言知识、阅读技能和理解能力。阅读技能的训练,应包括以下几点:①根据词语本身或上下文确定词语的意思;②对事实和细节的正确理解和选取;③找出篇章的主题大意;④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的判断;⑤批评性的阅读和鉴赏。在英语技能命题中,阅读理解主要围绕前四项命题。复习过程中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应多样化,要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及准确获得信息的能力。

3.3 完形填空题是历年来中考的主要题型。答此类题考生有一定困难,因为此类题既能考查语言知识、水平,又能检测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实践能力。复习时教会学生以下答题方法:

(1)阅读全文,领会大意。完型填空所选短文总要一定的主题思想,段落之间必然承上启下,前呼后应,句语句之间也一定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要通读全文,掌握文章的逻辑思维,并顺着思路去解题,就不难选出正确的答案了。但文章的主要意思理解不清,宁可再读一遍原文,切记看一句做一道题目。

(2)逐句阅读,初选答案。在通过短文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选出答案,解题时特别要检验所选答案是否符合上下文的要求。要特别理解好文章中心距的意思,因为它是一句不设空的完整句子。从句中获得的信息往往可以了解文章的题材,文体特点以及确定动词在全文章应用时态的范围等。

(3)复读全文,核实答案。将初定填入空格处,再一次通读全文,检验短文语言是否通顺流畅,结构是否严密,逻辑性是否强。同时,在复习中还应拓宽知识面,多阅读一些介绍国外科技、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知识的文章。

3.4 书面表达是中考对学生“写”的能力进行测试。它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能力,特别是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书面表达常采用的题型有命题作文、提示作文等,题材常为记叙文或应用文。训练写作的要求:写作前,首先要仔细读题,认真阅读作文的标题,弄清写作题目、写作要求、体裁、格式等,从而明确写作范文和侧重点,确定文章内容相应的中心、表现手法等。写作过程中,要尽量用英语思维,尽量运用简练的词汇和句型写作,提示中的要点不能漏写,尽量不要产生词汇、句型、语法等错误,力争少扣分和得满分。

本阶段也是模拟冲刺阶段,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时间安排约15课时,21天,大约在6月11日完成。

4.第四阶段为查漏补缺,考前辅导

第7篇: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复习课;课堂教学;有效性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普及,生物学科逐渐受到重视,同时,清远市也在2007年将生物、地理、历史合为一科,称为综合科,加入中考的范围。生物成绩记入中考,对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实际问题,笔者在中考复习采用了以下三个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的有效性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在学习主体教学的有效参与上。学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可改变传统复习课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学案导学的基本环节

学案导学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分析考纲,根据考纲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相关内容归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的编写要素包括主要考点、基础知识梳理、巩固练习等几个环节。

主要考点是根据考纲要求,将中考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案中,就列举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反应式、意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实际生活及农业生产上应用的实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对比。

基础知识梳理环节中,以填空、填图、表格等形式把一些重要概念、原理、结构图以及一些规律性的重、难点内容体现出来。

巩固练习应是学案的着力点。在知识梳理的基础上,选择近几年的中考题,或者学生中易错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练习,熟悉考题类型及考查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2.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基本程序

课前教师编印学案,上课伊始发下学案,学生根据学案上的提纲,自己完成,复习教材内容检测自学效果(投影仪展示做题结果)教师依据结果进行知识梳理(主要讲学生不会或易出错的)总结提升,当堂巩固。

3.学案导学的教学体会

一轮复习课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自学、去尝试、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学生也可以在自学和自测中逐渐明确所学、所惑,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更主动地参与到复习之中。

二、借助概念图的教学策略

根据信息加工学理论,图解方式可以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很多的辅助和补充,加速思维的发生,学生在画图时,手、眼、脑等不同器官系统运用,有利于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也为信息的提取提供了许多线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能够理解某个概念的含义,但是面对真实问题就不知道如何运用了。原因在于,他们头脑中的生物学知识不能形成有序结构,不善于找出各个概念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并通过概念图的方式把关键词联系起来,学生在画概念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对自己所学过的概念加以组织和整理,从而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

如,在进行“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时,给学生提供一连串的名词: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基因,让学生区分概念范围的大小,和学生共同绘制概念图。

概念图作为一种教的策略,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作为一种复习策略,又能促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等诸多能力。所以,应用概念图可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注重反思

生物中考复习中,时间少,内容多,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生物中考复习课的反思要从教师反思和学生反思两个方面来进行。

1.教师反思

每节课后,教师都要习惯性地进行反思、分析。诸如,是否会讲得太多?引导学生归纳是否到位?解题方法的指导力度够不够?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合本节课?教学中有哪些不足之处?通过回顾,梳理并作记录,同时有的放矢寻找方法,使教学逐渐趋于完善。

2.学生反思

历次测试中,总会有学生出现会的做不对的情况,因而反思主要是让学生从分析会的做不对的原因在哪儿?引导学生对照自己的解题思路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我检查意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并最终可能会影响到中考的成绩。

总之,提高生物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措施有很多,还需继续实践与探索,重要的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复习时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复习效率就会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陶杨娟,李春娇.构建高效自主的生物学课堂教学.生物学教学,2010,35(9):21.

第8篇: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范文

一、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相融合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以行业为依托,就业为导向,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依据人才培养需求,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必须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进行有效的融合。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能够有效的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能够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水平;能够大大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就业保障。

二、会计专业现状分析

以北京市经济管理学校为例,会计专业每个年级4个班,每班平均40人。北京市现阶段每年有两次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机会,考试一共三门,《会计基础》是其中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考题面宽题目灵活,所以该门课程的难度、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教材分析

共十个章节,可以说每一章都是重点、都有考点,前半部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后半部实践性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的填写;同时前后知识的关联度大,每一章都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考点众多,对学生来说学习的难度不小。

(二)考情分析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实行三科联考,要取得证书,必须一次通过三门考试。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一学期同时学习三门专业课难度较大,因而我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有三次考试机会。学生第一次考试,教师带着大家一起学习,这时的学习氛围浓厚,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如果第一次没通过,对学生的打击较大,自信心下降,第二次考试时,同时又有新的专业课要学习,考试的压力会更大,就会有学生自我放弃。

(三)学生分析

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略弱,自信心不足,再加之会计专业的抽象性,对于刚刚初中毕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所以在刚学习专业课时如果没有及时树立好学习观,很容易自暴自弃,对后续的学习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体会

(一)树立学生信心,强化学习动机

中职学生的普遍现状是自信心不足,因此在课程讲授之初引导学生做好学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树立考取会计证的态度、目标,并为之努力的勤奋和恒心。只有通过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为找到优质的会计工作岗位增加砝码。

1.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建立起学生的兴趣。第一堂课重点不是在于知识的讲授,而是要做到足够的引入。教师要整体把握《会计基础》这门课程,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学好该门课程对考取会计上岗证的必要性,帮助学生构建会计职业发展的轨迹,为准备接受会计知识做好铺垫,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

2.端正学校态度。部分学生看到《会计基础》满是文字的教材时,就已经头大了,还没有开始学习就产生了抵触心理。还有学生认为,反正考试都是客观题,我就去碰运气也许能通过,不用费什么大功夫。针对这些想法,都要提前给学生打预防针。只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才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扎实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为了应试,更是为了自己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准确把握考试特点及方向,确定教学内容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财政部组织的考试。财政部于2014年修订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在考试形式上,北京市从2012年3月正式全面采用无纸化考试,北京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已从有纸化命题考试转变为无纸化题库抽题考试,即为机考。

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主要依据。因此授课之初,教师必须熟悉研读考试大纲,准确把握考试特点及方向,从而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于教材里面的重点难点内容必须精读,即常考点,必须吃透,这样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提供大量丰富的练习题,帮助考生熟练掌握各个考点。选取涵盖考试知识点的无纸化章节练习、题型练习供学生学习,巩固各知识考点。期末阶段采用无纸化考试全真模拟系统,让学生尽早的适应无纸化考试。

(三)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将考点化零为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材内容分为重点章节、一般章节和非重点章节,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把精力放在重点章节,减轻学习压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有机结合各个考点,以考点归纳的方法来讲授教材的内容。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将考点从章节内容中提炼出来,将每个考点细分成若干个问题,并注意各个考点之间的前后贯通,对考点在教材上的分布进行调整,将考点化零为整。通过这样的途径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点。

针对考试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内容及考试要点,为学生列出应掌握的考点、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每一个考点,教师可以指出考试中多以什么样的题型出现,做配以历年的真题或经典习题进行强化训练。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确该知识点的考法及出题方向,学习目标更明确。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由于《会计基础》课程知识点繁多,课时安排有限,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要完成相应的进度安排,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从感知到理解再到提高逐步完成。

1.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例如,在讲授第一章会计基本假设和信息质量原则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理解,最后教师总结点评。当看到违反信息质量原则而带来的严重后果,学生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这八条原则,而且对原则的相应内容也充分、深刻地理解了。又如,在讲授第六章会计凭证时,按任务驱动将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设计成具体的任务。首先通过视频演示,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然后再去自主的学习各部分内容的填制方法,老师结合具体业务让学生进行填制,最后学生相互审核。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得快,记得牢,轻松自如。

2.创新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轻松记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摸索总结一些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记忆能力的方法。比如编写顺口溜、比较记忆法、列表记忆法等。帮助学生简单顺利地记忆相关知识点,更便于理解和掌握。

顺口溜记忆法,如借贷记账法中借贷方向不易理解,则利用顺口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强化了记忆。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记牢莫弄乱。损益账户要分辨,费用收入不一般。收入增加贷方看,减少借方来结转。再如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四个特殊项目的填列方法,光给学生讲解是不够的,配合这样的顺口溜,两收合一收,借贷分开走。两付合一付,各走各的路。学生就能够理解并记住。三种错账更正法采用比较对比记忆,突出在何种情形下应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更正。对于内容多、性质相近的知识,可以通过列表的形式,更加直观形象,便于记忆。

3.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讲而忽略了练的重要性。平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笔者会定期严格按照考证要求进行模拟考试。会计基础课程必须要通过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来把握考点的命题形式、摸清出题陷阱、掌握应试技巧。每做一题都要分析,总结考点,查漏补缺,才能达到应有效果。跟着考试大纲走,不要做偏题、难题,只要掌握基本层面的知识点就足够,不要走偏钻牛角尖。

我校目前有会计从业资格训练平台,既让学生提前感受了无纸化的考试环境,又引入竞争机制,学生之间有了较量,也推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平台中的错题库方便学生进一步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而教师减少了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并能在后台及时查看学生的做题记录,直观的分析出学生的薄弱环节,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4.提高学生的备考技巧。在学生做模拟真题阶段,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备考技巧。会计证考试的题目量大,时间短。告知学生避免在一些疑难题目上花费太长时间,应跳过没有把握作答的题目,先答把握性较大的题目。

运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不正确的答案,就可以提高选对正确答案的机率。运用比较法,直接把各项选择答案加以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集中考虑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关键所在。

(五)多方位监督管理

第9篇:地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落实 减负增效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身体和心理急速发展,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逐步形成。这一时期的生存状态如何,将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作为学生成长中的关键人物——教师,不能只让学生知道学业的艰辛,不能只让学生体味成长的烦恼,更应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感受创造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增效”是指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益,让学生在课业负担相对减少或不变的情况下获得身心素质、道德素质和智能素质的更大提高。“减负”主要指减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负增效”是一个系统工程,所需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当然也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这个工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持之以恒,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只有这样成效才能不断显现。

一、吃透《说明》,明确方向

《淮安市中考语文说明》(以下简称《说明》)是教学、考试的风向标,是中考命题的直接依据。教师必须对《说明》烂熟于心,同时也要让学生做到知己知彼。如果学生连中考语文考什么都说不清,道不明,其知识库必然是零乱的,学习时也必然是忙乱的,考试当然是慌乱的。因此,每年《说明》一出台,我就对《说明》进行认真研究,将新旧《说明》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对《说明》中新修订的内容,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调整平时教学的思路。同时,还把《说明》中的知识点、能力点进行分解,哪些是初一年级就必须掌握的内容,哪些是初二年级的,哪些是初三年级的。考虑到每年的《说明》修订内容不大,所以我从初一开始带领学生学习《说明》,熟知《说明》,尤其是初一年级就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更要让学生了如指掌。三年下来,学生对《说明》已非常熟悉,做起试题来不再有陌生感和畏惧心理。

教师还必须熟知近三年来各大市的中考语文试卷,这些试卷不仅对来年中考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而且有利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每做完一份试卷,都要认真分析试卷的结构、特点,以抓住试题中的稳定部分,落实这些知识点、能力点。教师在平时编制试卷时,应渗透自己对《说明》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把握重点。学生明白了该学什么、会考什么,学习的目标明确了,学习的劲头也就大起来了。

二、狠抓课堂,讲究实效

“增效”是共同的追求,而“减负”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减负”就是减少作业量,使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其实这充其量是对了一半。“减负”还应减轻学生听课的负担。那么,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呢?这就要教师付出课外工夫。教师自身素质是课堂效率高的有力保证。教师上课要富有激情,充满活力。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必然充满了对学生真诚的爱。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必然能够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必然有优美幽默的教学语言。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总是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千变万化,又自然贴切,生动流畅,语气语调抑扬顿挫,亢奋高扬,能产生巨大的磁力,紧紧把学生吸引住。确定好三类学生后,备课时要研究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设置分层作业。A类为基础练习,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这部分全体学生必做;B类重在技能训练,提高速度(A类、C类学生选做);C类为探索性问题,重在提高综合能力(A类学生不做,B类学生选做)。如在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设计这样的三类作业:A类:文学常识、字音字形、名段名句默写、雪后捕鸟一段阅读理解;B类:辨别词语、修改病句、口语交际、课文第2段的阅读理解;C类题:课文探究、品味语言、联想拓展、课外语段阅读。这样分层安排作业后,就能适合各类学生。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尊重学生,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教师可以建议,但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可自己再次调整层次,尽可能使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高。

三、编制学案,筛选资料

所谓“学案”就是辅导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的方案,旨在提供课前预习、学习过程的消解疑惑和课后巩固提高的全程跟踪辅导,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式问题、延伸拓展的测试、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丰富的课后阅读和背景知识等,来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所学课程,培养其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其素质。一般可设置以下栏目:

1.自我展示:主要是本课的基础知识,包括字音、词义、修辞、语法、名句默写以及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依据本课时所涉及的课文,从中选取命题材料,编制出4到5道题。

2.问题探究:依据课文内容,由教师预设好问题,让学生解答,也可以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学习,并自主提出疑难问题,等待在课堂集中解决,这需要在学案篇幅上留有余地。

3.拓展视野:此部分要体现分层要求,把本课时的知识点进行准确的覆盖,并且有一定的延展性和综合性。

4.课堂小结:学生课堂学习中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的自我总结,包括心得、体会和反思等。

5.课外巩固:供学生课后使用。练习的题型除传统的选择、填空、简答、计算以外,可设置一些讨论题和开放性的题目。练习的最后部分设置预习题。

以上栏目也可以根据具体课文作一些调整。这种有计划的系统学案编写已成为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不断收集、整理、筛选资料,最后整合出一份符合学情的讲义,为学生节约自我整理资料的宝贵时间。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成效是显著的。

四、自编练习,各个击破

教师平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掌握“热考点”。常考的东西一般是重要的,而重要的东西往往常考,不要因为中考已经考过而忽视该方面的学习,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只要对学习能力有提升作用,就义不容辞地教授。此外,教师绝不能满足于已有的东西,凝滞的经验有时会成为前进的阻力,单纯而大量地训练老题型、老思路,是中考学习做无用功的重要原因。所以,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易错题,注意收集整理,重新编写相关练习,进行训练。

以上仅仅是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所作的一些有益尝试,已取得初步成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理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自我发展和创新的主人。我想,如果我们教师能从学生角度出发,多想办法,切实减少学生现有的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减负增效”一定会产生绿色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