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地理教学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

第1篇:初中地理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地理教学;创新能力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地探索,取得了不少的收获。

一、创设地理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知识内容丰富,而大部分知识是学生没有也不可能亲自经历的,这就要求地理教学语言不仅要做到科学、准确、清晰,而且能灵活运用语言的艺术,如适当的加上一些谚语、诗词、成语、歌诀等趣味语言,创设地理意境,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实地理表象,使学生听课时如同身临其境,听后心驰神往,并以此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 “七大洲、四大洋”内容时,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平大西洋,印度北冰洋”的歌诀传授,既简单又好记,重点也得到深化理解;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谚语来讲述气温的日变化,则可增强学生的记忆。这些趣味语言的运用,对地理课堂教学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地理课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学生也易于接受和掌握地理知识。

二、关爱鼓励学生,培养自信和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鼓励,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兴趣。教师应努力营造出师生亲密无间的和谐氛围,像春风雨露般滋润学生的心田。在每一个课堂提问中,只要学生举手回答,无论正确与否,首先肯定他们肯动脑筋、勤于思考的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举手时,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增添一份自信与参与的兴趣。老师的关心和鼓励往往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特别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显得特别重要。所以说,浓厚的兴趣是成功的向导,坚定的信念是胜利的保证,也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

三、整合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创造力

在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越来越广。要搞好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当务之急是制作出更加精美,更加有趣的地理教学软件。多媒体的现代功能,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有“学”、有“思”、有“乐”,有理想、思维的启迪,也有知识的传播,品德的熏陶,更有美的享受。如在讲授“地球公转”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改变地球运动的条件:方便的看到①黄赤交角增大或缩小,地轴的方向不变;②黄赤交角不变,但地轴方向变动;③黄赤交角为零等用语言不好表达的现象。这样,可让学生在联想、分析和发现这些假设运动与现实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使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构想的热情,引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动机及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四、重视地图运用,强化思维的图像性

各种地理状况和现象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里,地理科学是以一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空间科学,具有突出的空间性特点,组成地理环境的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资源、人口、工业、农业、城市等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则要通过地理图像加以展示,才能清楚明了。地理图像直观、简明地表述了地理状况和现象的特征。注意地理图像的使用,特别是读图、填图技能的培养,可以避免走进“读死书”的死胡同,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进而培养地理创新思维。

第2篇:初中地理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创新意识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时代在发展,对人才的各种需求也就越多。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钱学森院士提出地理科学是十大科学体系之一的观点。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及因地理区域差异而有不同的联系和制约的特点,在初中阶段对地理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作为九年义务教育,我们应引起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大胆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提高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度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地理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我国从1986年以来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但是由于特殊的国情和教学体制等原因,目前我国在地理教学模式上主要还是体现为应试教育。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老师、学生和家长在初中阶段对地理的重视更多是关注会考的成绩,而不是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扎实掌握,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在地理课堂中依然以传统教学为主,老师教、学生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依然是地理教学所存在的最大现象,对地理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非常有限,甚至是没有。因此要实现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要从观念上入手,只有大胆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在课堂中逐步引入创新意识的培养,真正的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学习地理的作用。

二、地理教师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提倡新的教学理念,地理教师将逐步改变粗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地理教师本身只有对地理学科拥有高度兴趣,乐此不疲,在上课过程中充满激情,才能有效的唤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有了兴趣之后配合地理本身的魅力,自然在上课过程就会主动的参与到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上得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的真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惊讶,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自豪”。因此地理教师应认真备好课,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地理课,从而不知不觉中参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地理老师在创新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思维突破固定的书本模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有效的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地图、视听工具、游戏性活动、地理故事与知识比赛等培养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讲述地球运动时,先粗略介绍一下太阳系,用Athrware做九大行星模拟运行图,这样将抽象的物理分析过程动态化,有利于知识的剖析、深化,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本质,使那些枯燥的、难于理解的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顺利接受,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初中地理教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善于发掘学生思维创新的亮点,加以引导和发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思维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中来。

三、以学生为中心,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要的改革之一。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在课程中保持独立的思想,摆脱传统依附老师的习惯,才能对知识加以质疑,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地理老师也要很好的转变自己地位角色,从传统的授课者,变成合理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使学生既能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个性虽强,但是敢于叛逆老师的并不多,在地理的课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多用鼓励的言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如果学生有突出的独立和创新思想,一定不要担心自己的教师地位和形象,对学生的创新要给予高度的肯定。坚定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决心。只有让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由“被动听取知识”到“主动汲取知识”然后转变为“主动寻找问题”“主动寻找答案”。这样,才能逐步促进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进行“地壳运动”一节学习时,老师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1、地壳为什么运动?2、地壳怎样运动?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带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积极主动思维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探知、讨论和思考中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通过培养学习地理的间接兴趣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3篇:初中地理教学心得范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各个学科开始寻找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进行教学,初中地理也不例外。初中地理要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创新,做到教、学、做相融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相应地提升。同时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把学生培养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创新

作者:邓东然(福建省福安市民族中学)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理解能力不够

我们都知道,初中地理的知识通常都很抽象,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感觉难以理解,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打好基础,往往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在面对一些难题时束手无策。又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的讲授,而缺少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此学生的学习是不顺利的,也是不主动的,这样学习的效果十分不好。

(二)课外实践教育不足

我们都知道,必要的课外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将学习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灵活运用,是课堂实践的重要补充手段。然而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使得教师对课外实践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很多学校并没有开设地理课外实践的课程。一味的枯燥讲解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慢慢丧失了学习地理的热情。

二、初中地理教学创新策略探讨

(一)加强对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视和重新认识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够新颖,并且许多学校不重视地理的教学活动,还有的学校甚至将地理课让给语数英这三门主课,地理课程的学习课时不够。在这种情况下,会让学生认为初中地理一点也不重要,从而丧失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理解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还要大量搜集教学内容和素材,让学生重新拾起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二)加强课程导入设计

创新型的地理教学可以采取课程导入环节,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课堂上,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常用的课程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诗词朗诵法、视频导入法和音乐导入法等等。例如教师在进行《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教学时,可以在课程开始时,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乡愁》,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浓浓的感情和台湾人民期盼回归祖国怀抱的强烈情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三)爱国主义情感渗透

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同时也要将思想政治当做其中一项教学内容来进行。在进行地理知识讲解时,教师在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贯穿自己浓烈的爱国情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行讴歌和赞美,描述不同民族的不同的风俗,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比如教师在进行《中国的河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同学播放相应的歌颂黄河、长江的歌曲,通过慷慨激昂的歌曲,学生仿佛看到了黄河和长江在自己面前奔腾,从而产生深深的敬畏和热爱的思想感情。

(四)注重组织教学活动

在创新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该注重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应该是全体同学都参与到其中来,并经过交流和思考,互助和辩论去掌握基本的知识,并适当地进行拓展。学生们在实践当中获取知识,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们的地理知识的掌握得更加牢固,也更会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计划,要以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为基准,以教材为基础,并且充分结合实际生活。在进行小组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周围进行观察,并适时进行指导和讲解疑问。最后,在活动完成后,教师还要对活动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比如在教《中国的气候》这一节关于气象灾害的内容时,教师安排学生提前对相关的素材进行搜集,然后在课上的时候,让学生分组讨论,随后派一名代表进行总结,最后再进行全班范围内的总结。

三、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的创新之路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严青峰.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初探[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07).

第4篇:初中地理教学心得范文

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联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环境、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也可用幻灯、电脑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形象演示,把学生思维迅速带入具体的地理场景中;还可以直接挖掘教材本身的内容,如现行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栏目就已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启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爱因斯坦也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地描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抓住时机,设疑导学,就能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所以问题的设置应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属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时,为了使学生对宝钢、鞍钢这两大钢铁工业的区位因素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可创设这样一组问题情境:宝钢和鞍钢是我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两者在资源条件这个区位因素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资源缺少的沿海地区布局这样的一个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上海是一个特大城市,宝钢的布局需要考虑哪些环境要素?从环境、资源、水源角度考虑,上海宝钢为什么布局在城市的北部且濒临长江?从市场和资源这两个区位因素考虑,你认为宝钢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由于这组问题逐个深入、步步提高,体现出与学生认知规律的一致性,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二、创设实践情境,锻炼学生意志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活,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有助于综合认识能力的提高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地理新教材具有明显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学习地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和理解知识,而是为了实际应用。因此,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新教材中的活动篇、技能篇和研究性课题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搜集和比较有关资料,从中获取地理信息、培养地理能力。

例如:“在商业中心布局研究”一例中,从地理环境(附近交通、居民点、竞争对象)到商业城内部商品结构的调查,都要由学生实地调查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如怎样使用地图、怎样获得所需资料、如何与陌生人沟通等。而这些实践体验的宝贵之处就在于能帮助学生锻炼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享受与他人成功交流的喜悦,由此逐步形成社会化的人格。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和思想情感上都会有进步和提高。

三、创设激励情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精神依托,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驱力。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创造各种表扬的情境,常用鼓励性的语言,经常告诉他“你能行”。在学生参与讨论时,教师要给予期待和鼓励,只要他的发言有一丝闪光点,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针对其不足点,则应诚恳地指点而不是讽刺打击。这样既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调动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另外,开放性的答案能使学生人人都有成就感,让学生人人都觉得“我能行”、“我愿意尝试”。这样,学生不仅会感到老师对他的信任与尊重,而且会产生感情的共鸣和目标的认同,主动接受知识。

四、创设民主情境,激励学生思考

创造力能最大程度地得到发挥的首要条件是民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气氛。在森严肃穆的气氛中,在教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不可能充分表现出他的个性和灵气;反之,老师态度和蔼、亲切,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探讨热情与积极性。

教师不可能通晓一切,求知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人人都如此。因此,在学生面前,教师应采取开放、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与思考,使课堂充满民主的气氛,这对于轻松学习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激励思考、不怕露短与出错的求实学习态度大有益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乐于参与教学过程,老师的导演才能取得成功。

例如,课本在介绍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时,既提到“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又提到“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赤道平面”,很多学生提出:究竟哪个作为“赤道平面”的概念更加合理?课本是否太累赘?我首先肯定了同学们爱思考的好习惯,也觉得这个问题有道理。作为概念,“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足以解决问题。教师以平视的目光看待学生,帮助他们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让他们觉得我与老师也可“面对面”。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不怕出错和失败,养成勇于质疑和思考的好习惯。

五、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动手能力

要尽可能多地营造一些面向全体学生的操作情境,如查找资料、动手实验、演示、观察现象、电脑上网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学习,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例如,学习“宇宙环境”中的“地球自转”一节,讲解地球自转方向从南、北极上空向下观察有何差异时,全班同学每人一个地球仪,使每位同学都能动手演示,对于“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转”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得出“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再如利用天文望远镜组织学生观察月相,我们有代表性地选了朔、望、上弦、下弦四相,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录。一月后,绝大多数同学均能准确理解“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的涵义。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少说多干,在干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六、创设探究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的教学环境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与能动性的有效保证。解答问题可能仅仅是教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老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勤思多问,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例如,当遇到地理名称时,要求学生应该想到:这属于哪一类地名?是农村、城市呢,还是矿区、地形区?分布在什么位置?范围多大?与周围的地理事物有何联系?与同类的其他地名有何区别?当遇到地理名词时应要求学生思考:该名词是如何定义的?哪个是中心词,哪个是修饰词?其内涵是什么,外延又是什么?能否具体化(举例)?当遇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或者随时间的变化时,要想到:这种时空变化有没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当某一地理现象的表述在前后不同章节出现时,要想一想它们之间的表述有什么不同?当某一地理对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存在时,则要思考它们在纵向上有什么不同?当某一地理对象在同一时段存在于不同地区时,要思考在空间上它们有什么差异呢?

第5篇:初中地理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中地理;新课引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83-01

一位教育家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此浅谈如下的一些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堂教学要注意创设自主学习的地理情境,为学生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离开了地理情境的创设,地理教学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一个好的地理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创设地理情景,应体现结构层次,从最浅显而又极能说服力的引例子发,中间做好铺垫、过渡、再将难度推进,这样能够体现地理发展过程,又能体现探求和发现过程,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和过程,能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的能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引用故事,引入新课

根据新课的内容,转述一些简短的生活故事,然后引入新课。如在“世界陆地和海洋”一课的引言,用哥伦布环球航行发现美洲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仑布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外,他还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欧洲、非洲和大西洋沿岸的风向、海流等自然地理知识,帮助他们驾驶帆船,横渡大西洋,

到达美洲,发现并命名了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的这块陆地。这样引入,使学生明白本节知识的重要性,充分唤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巧用诗词,引入新课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地形对物候的影响的地理规律,把它作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一节的开头,能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讲“天气与气候”时,引导学生背诵岑参的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当学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时,教师提问这两句诗是描述天气还是气候,引入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茫茫草原上。这种课前朗诵一段诗词,提高的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情感,收到奇特的效果。

四、运用图像投影,引入新课

运用图像投影引入新课,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励学习动机。在“地形的变化”一节中,运用投影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其海生生物化石”示意图,提问学生:你了解这座山脉吗?学生纷纷回答: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山脉。接着教师提出: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该山的地层中,可能吗?为什么?这样促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激发通过学习新知识,解决认知矛盾的动机。利用投影图片,使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激发探求的欲望。

五、巧设悬念、引入新课

在新课的开端,提出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新颖奇异的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 如讲授“中国的疆域”时说:为什么同样是在冬季,北国的哈尔滨的人们冒着 -28℃的严寒,观赏 “冰灯游园会”,而在南国广州正举办“迎春花展”。又为什么在夏季的时候我国东部美丽的乌苏里江上到处洒满晨辉、渔歌阵阵、波光闪闪,人们己开始一天的劳作;而远在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上却是星斗满天、明月高悬,人们还在沉睡之中。悬念一出学生交头接耳求答案,学生的注意集中到教师的提问上,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六、自编口诀,引入新课

把教学内容编成简洁明快的口诀,使知识点串在一起,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有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例如,世界十大人口可用“中印美印巴,巴俄孟日尼”来记忆。记忆南亚国家时,用口诀:“南亚八国家,海上斯与马,内陆锡尼不,临海孟印巴。”

七、实物导入法,引入新课

第6篇:初中地理教学心得范文

过于刻板的PPT教学课件设计,会让信息技术的平台形同虚设,甚至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不加筛选地在所有环节中加入信息技术辅助方式,也会让人徒生宁缺毋滥的感叹:处处用等于没有用。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凡是能用信息技术支撑的地方一定会用,没有考虑是否需要用及如何用,这就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沾边就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媒体的使用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甚至用信息技术代替了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偏离教学内容,效果适得其反。

2以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实现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创新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课程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步骤,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即学生在地理课堂应该学会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以什么样的方式学习效果最佳。这就需要创新地理教学方法,彻底改变地理教学现状。创新教学方法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两方面考虑,因为信息技术在这两方面的应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1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中的要

求与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对教学过程做出详细的步骤规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以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这类教学内容为例,我在课件设计中注重其美学意境的展现,采用水墨风格的背景作为本课程PPT的背景。将课程目的、学习资料、相关情境讨论及本课课堂评测等部分精细排布在PPT课件中。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协作式和自主探究式两种方式。信息技术平台与地理学科教学整合设计的流程主要是这样的:第一,情境导入。以第六次火车提速的有关内容导入这节课。第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主要内容有:火车已在现有铁路上第六次提速,也是最后一次提速,今后为了使火车更快些,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磁悬浮列车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为什么中国先在京沪之间建高速铁路呢?为什么先在上海建磁悬浮铁路呢?我们有哪几种交通运输方式?我们学校附近就有汽车站,为什么?能不能布局在十字路口?探究题出示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把学过的知识点和生活联系起来,能进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观察智能。

2.2加强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独有的声光电媒介,可以让教学内容以更生动立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并且记忆深刻。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机制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

3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挖掘

更深层次的含义初中地理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地理常识和知识,也应该将德育教育和环境保护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给学生。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提倡可持续发展,表现出对环保工作的重视,教师也应该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对身边的一草一木心存仁爱,保护环境为国家未来建设出力的观念。在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教授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创新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重点,应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使学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对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条件

第7篇:初中地理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地理 探究性学习 作用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具体说来,探究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

1、具有主动性

探究性学习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必须是学生主动参加活动。因此,从心理学角度看,探究性学习要顾及学生主体的好奇、兴趣、疑问,教师要注意挖掘。

2、具有问题性。

“探究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它强调了学生自主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然后运用知识去自主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3、具有开放性。

探究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学习目标也具有开放性,在内容上也是开放的。探究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采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也不是唯一的,具有多元性,因此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就是把思维的空间交给了学生,那么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思维、新创意、新设计。同时,周围的客观环境也会有新的变化,对此,教师要随时发现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并善于捕捉,以促使学生兴趣的火花不断迸发,使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二、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1、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设计探究性问题。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获得情感体验。

2、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

探究性学习形式多样,在校内要查阅资料,动手做实验;在校外,到工厂、社区搞社会调查,这些场所都需要教师认真组织,周密安排,以免组织不当,费时费力,影响效果。

3、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

对探究的课题确定是全过程关键的第一步,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研究成果的质量。教师要注意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全过程。在这一 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总之,地理教师要努力促使自己变革教育观念,并将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其具体的行动要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不能只满足于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使中学地理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在多种学习机会中,学生有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探究性学习实施的途径

目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还处在尝试阶段,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从教材中确定探究的主题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成因等知识,虽然前人已有定论,但对学生来说还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问题设计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过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民族》一课时,可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某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作为探究课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利用网络及各种媒体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探究的课题要注意适合学生进行研究,不切实际的大而空的课题往往得不偿失。

2、从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

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亲身参加生活实践活动,如收集资料、调查、访问等去直接感受。如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水资源》这一课时,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进行,由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可设计如下课题:⑴当地用水资源有哪几种类型⑵当地用水分为几类 ⑶当地以哪种灌溉方式为主 ⑷当地种植的农作物与水资源是否适合等等,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指定一 名学生作为课题负责人,各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进行探究活动,最后全班会战,这样可使学生知道家乡的水资源利用类型,并提出一些节水的建议和措施。

3、引导学生写探究日记

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随后如有了新的思索和发现,再跟踪记录。这样长期积累,就可以把平时所记的整理成探究报告,学生会一步步走上成功的阶梯并养成了探究的好习惯。

4、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渗透探究学习的思想

目前,课堂依然是常规学习的主要空间。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一个具体而现实的问题。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地理学科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获得真知。

第8篇:初中地理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048-01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思维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能够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会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促使师生间产生共鸣以及相互信赖,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课堂的人际关系可以作为教学手段来应用。创新的敌人就是迷信权威,因循守旧。创新就是要走前人没走过的道路,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就是对前人创造的怀疑,所以,在地理教学当中,教师要不迷信权威,要能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好习惯来影响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组织学生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集思广益,从而获得新的发现。地理学科的社会实践性很强,教学内容很开放,所以,在教学当中应该尽最大可能贴近生活,利用学生的经验来提…问题,从多角度来开拓思路,让知识迁移,使得学生从某一点…发来寻求变异。地理课程不仅仅是教师预设的内容,并且把它们按照一定的学科逻辑组织起来以后传递给学生的过程,学生要能够把学习当中所生成的想法付诸于行动。所以,实践地理的教学应该关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个体学习与受导学习统一起来。

二、展开想象,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象力是创新思维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充分发挥想象力,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具有创造性。要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突破思维的定势。地理形象思维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的规则,但是有一个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过程,所以,它可以摆脱学生的常规的限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经常是不被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所限制,会得…很超乎寻常的结论。利用假设推想,也就是让学生逆向进行考虑,来达到对现实问题真正的理解。

三、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

多样化的刺激能够让大脑充分休息,使注意力更加持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地图可以使得学生增强空间思维的能力,通过读图和绘图可以开拓学生的广阔思维,使地理思维在时空范围内驰骋,由近及远来发展思维的创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信息量很大,能够快速反映地理时空的变化规律,促及学生创新的欲望。它可以阴道学生多角度和多层次来分析地理现象,使学生能够完整的描述不同的地理现象,总结地理现象的发展规律,寻找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课堂教学语言对于教师传递知识很重要,教师的教学手段最终能够是借助教学语言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师的语言使用是否恰当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欲望。

第9篇:初中地理教学心得范文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中学 罗世金

【中图分类号】G132.60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05-01

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多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特别是一年多来,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的公民意识。就目前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还是处于“小儿科”、“皮肤科”的地位。初中学生往往刚接触地理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往后,特别是进到八年级时,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现了地理课的“庐山真面目”,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而多年的地理学科的教学使我也体会到,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教学反思 )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1)班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 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