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总结范文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远程研修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总结

第1篇:初中数学远程研修总结范文

一、远程研修让我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这一段时间学习下来后,看看其他老师的作业、评论、文章;看看课程团队专家的指导意见、建议,我深深感到: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这次远程研修中,我投入足够的精力和热情,也取得丰硕的成果。正是由于意识到这一点,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地渺小,才知道这次机会是多么地珍贵。所以,在以后的随时研修中,我还会认真的观看视频资源、课程文本、拓展资源,努力从中汲取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并以之来充实自己。

二、远程研修让我开阔了视野,扩展了见识

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发表文章和评论,他们的文章:观点独特新颖、方法行之有效、行文优雅俊秀。在和这些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浅薄,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远程研修的过程中,我一直抱着向其他老师学习的态度参与的,多学习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来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那些经验和教训,对我来说真是弥足珍贵。

三、远程研修让我认识了自我,提高了水平

第2篇:初中数学远程研修总结范文

关键词:主角;整合;解读;发现;修正;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0-0045-0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认知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识”。怎样科学地设计、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使复习课取得实效,是每一个初三教师一直关注并倾心研究的课题。一堂复习课无论怎样上,倘若无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对复习课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其教学效果必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通过实施“六让”提高复习教学效益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供同行参考。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当前,不少教师认为:复习课涉及的知识面广,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觉得复习什么、怎样复习应当教师说了算。如此一来,复习课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实际上处于一种被“奴役”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感觉听复习课枯燥、乏味也在情理之中。

《标准》中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于复习课来说学生的科学学习方式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和复习内容的特点入手,构建科学合理的复习教学模式,给予学生独立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并且给学生思维的发展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复习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超前意识,提倡自主复习;其次,复习前教师不妨从学生经历探究的角度设计探究性的复习提纲,放手让学生去回忆、消化与吸收;再次,通过一定量的复习练习,让学生在发现解题方法和规律的同时,既能捡起遗忘的知识点,又能扫除知识的盲点。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简单的知识复习时教师尽可能少讲或不讲,可通过学生汇报的形式来替代,杜绝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乏味现象。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后发现的问题或者暴露出来的困惑,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帮助其剖析、纠正问题或者消除心中的疑惑。长此以往,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试想一下,成就感将会给学生带来多大的学习动力?有成就感伴随的课堂又会有怎样的活力?

二、知识点让学生归纳整合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是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过程。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是要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离散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和归纳的方式串起来,帮助学生迅速地检索知识,适时地深化认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切勿让学生抄写或记忆经教师归纳后的知识体系、结构图表,这种教师代替学生思考的方式,学生的认知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不利于学生在梳理中对知识的内化和提升,实不可取。反之,如果放手让学生亲身经历对所要复习的内容分类、归纳、综合的过程,将有助于他们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头脑里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一个相对完善、稳定的认知结构。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知识点自我整理可采用如下方法:教师先要结合知识点给出一定量的难易适中、有层次和梯度的问题,要求学生边看书,边完成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从中找到解决问题所需用到的知识点,然后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交流自己整理出来的知识点,在相互补充的过程中逐步充实。在此基础上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对学生通过交流还不明白或理解模糊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讨论,激发智慧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适时进行小结性点拨讲解,从而使知识的本质更加清晰,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简明扼要的知识结构。

三、题目让学生正确的解读

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努力创设“民主、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对“自我”的发现,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感悟”,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快乐地学习。

在解题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读题,第一遍读为泛读,先对题目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二遍读为精读,开始捕捉有用的信息,找出关键词和隐含条件,由表及里进行分析,必要时还需要列表或者画出相关图像来帮助理解题意。在学生经过认真、细致、严谨的审题后,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可开展学生“四说”活动,一说命题的意图:本题考查哪些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题中哪些是已知条件,条件与结论之间又怎样建立联系?二说解题的途径:应从何处入手,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是什么?三说问题的拓展:能否用别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得到更一般的结论吗?四说解题后的感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过哪些弯路,遇到的困惑是什么?通过“四说”活动,一方面学生本人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解决问题的依据、步骤是什么?解题遇到障碍时尝试运用了怎样的策略?解题过程是否还需优化?另一方面,通过听其他同学的说和老师的点拨引导,取长补短优化自己的思维策略,既锻炼了学生用数学的语言与别人交流的能力,又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学生“四说”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说,大胆地说,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并针对题目的特点和学生“说”的状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在肯定学生的亮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对此类问题进行继续探究的方向。这种学生讲题、师生听题、教师点评的双向互动,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且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四、规律让学生去探索发现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在教学中,应在激发创新欲望,培养成就动机的前提下,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注重题型变式、题型归纳,拓宽学生分析问题的视野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相关知识点的迁移能力。

复习课中不宜为了单纯地覆盖所有的知识点而孤立地讲解例题,而应紧紧抓住某一模型,深入探讨该模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方法的提炼和拓展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多渠道地思考问题,分析、比较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寻找新颖思路,提炼最佳解法。当然,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应当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解决方式,对于合理成分要及时进行鼓励,对于不合理成分要因势利导,有意识地激发和保护创造性火花的产生,从而使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发育的土壤。通过生生、师生相互的合作交流,可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觉探索解题规律的良好习惯,将某些具有内在联系的数学问题串联起来,建立题组,如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函数的解析式的求解或线段和(差)最值的确定等,通过一组题目的讲解,学生不仅学会了一个题目的解法,而且还领会了一类题目的解法,还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思考和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这才算得上是高效的。

五、错误让学生去判断修正

试卷(作业)讲评是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然而许多教师对它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直接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然后进行简要的分析。由于讲评前从未对试卷(尤其是练习卷)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学生的作答情况也未能了如指掌,一堂课下来,只看到教师在唱“独脚戏”,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每当试卷批改完成后,教师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学生的错误都普遍集中在哪些试题?典型性的错误有哪些?这些错误属于知识性错误、方法性错误还是计算性错误?有些错误或许对教师来说简单得不值得一提,但那恰好是学生知识的“盲点”所在,教师要认真对待。对于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讲评才会切中要害,对症下药。教师分析完试卷后,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设法从不同角度去寻找错因,寻找产生错误的根源,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倘若独自无法解决,可寻求同伴合作,通过交流、探讨等方法加以解决。课堂上教师要以包容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展示学生在试卷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后不要急于讲解,而是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获得对试题更完整的认识,在集体讨论中以集体反思的力量强化个人反思,让他们在信任、激励的学习氛围中自己去总结、分析和纠正其错误,走出思维的误区。由于错误来自学生,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所以学生会投入很大的热情进行研究,课堂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比老师的讲解更扎实更有效,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振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使每一个学生在“错误”体验中都有新收获和新提高,在自身的基础上都有新发展,另一方面,因为教师事先做足了功课,并把示错、纠错贯穿试卷讲评课的始终,认真挖掘错误所蕴含的教学价值,原本“枯燥乏味”的试卷讲评课从此变得“鲜活”起来。

六、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

《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生活化”数学就是要让生活融入数学课堂,让数学走进现实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魅力。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着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好选择他们共同关注的生活、社会、科学发展相关的问题设计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提炼信息,进行数学化设计,即建立数学模型,如方程(组)模型、不等式(组)模型、函数模型,如在复习“方程与不等式”这一专题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手头的这本书长为21cm,宽为15cm,厚为1cm,为了包这本书老师正好用掉了一张面积为875cm2的矩形包书纸,展开后如图所示(虚线是折痕,阴影是裁剪掉的部分,四角均为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折叠进去的宽度),谁能根据学过的数学知识求出折叠进去的宽度?”学生通过思考,很快选择方程模型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趁势再上台阶,提出另一个问题(布置作为课后作业):“若有一张长为60cm,宽为50cm的矩形包书纸,包2本这样的书,书的边缘与包书纸的边缘平行,裁剪包好展开后均如图所示,问折叠进去的宽度最大是多少?”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学生回家后都进行了尝试,发现两本书在同一张白纸上的有6种不同的摆放情况,最终促成问题解决。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并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开始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去重新审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初三数学的复习课教学任务重,时间紧,教师要以“六让”为抓手,既要成为掌控复习方向的舵手,又要成为助推学生全面发展的能手,还要成为与学生分享成功喜悦的朋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切实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真诚、无私的呵护学生一路同行,师生只有在情感一致的基础上,教与学在不断的磨合中走向和谐,才有可能实现预期的复习目标,获得理想的复习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文芳,周志英.教育部义务教育新课程远程研修丛书·初中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