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农村经济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经济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国家科学经济的发展,使生产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和改进,农民在生产中已不再是以多人为本,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机械设备的大量使用,节省农民在生产劳作中的苦、累、多问题,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生产经营时间,提高农民生产效率,增加收入。随着近几年国家惠农、为农政策的颁布,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成为重中之重。新的合作经营模式成为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这也充分的说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1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推动农民致富的作用

农民合作社是农民为了更好的提高生活水平主动成立的一个经济组织,秉着共同生产、共同经营、共同开发市场、共同销售、共同管理支持分配制度、共同创业的原则,合理利用农民的生产、生产产品资源,结合市场经济需要,与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加快农产品销售,为农民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民快速致富。而且在农民合作社的作用下,农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带动地区文化的发展。

1.2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促进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密切联系作用

传统的企业与农户之间是通过三方以上的中介才能完成收购工作,这样一来农民的经济利益被层层扣除,到手的收入很少,勉强满足农民生活开销,长期一来农民生活水平始终提高不上去。而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提倡农民多生产,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机械设备进行生产工作,减少在耕地上的时间,使农民闲出一部分时间用于增加收入工作。合作社负责与企业进行交流,取代中间环节,直接面对企业,这样可以在成本上得到保证,在农民收入上获得最大,同时在农产品选择和质量要求上,能够做到互助互利,农民严格要求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企业诚信对待农民,不托欠款,而且还能在技术方面为农民提供帮助,提高农民科学生产水平,提升农民市场经销管理能力。因此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合作社的存在解决和促进了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弊端麻烦,增进企业与农民之间的联系,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的发展,增加收入。

1.3农民合作社有利于地区农产品的市场销售

农民的主要收入来自农产品获取的价值,农产品的好坏和购买力决定农民当年的收入。在我国,农业生产地域辽阔,种类繁多,随着地区季节和温度的不同,农产品种类也各不相同,市场需求量也就不同,怎样才能保证农民手中的农产品能够卖上一个好的价钱,得到更多企业的关注,农民自愿成立的合作社为农民解决难题。它改变以往的农民销售观念,打造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市场品牌,通过宣传,将农产品带入市场,通过合作社精心管理,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并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新的科学管理,销售等,让农民更好的进行市场经济发展,打造优质特产农产品,扩大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将产品带入更大的市场舞台,促进农业生产高效率,使农产品获得更有利的发展科研空间,增加农民生产收益利润。

1.4农民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对促进农产品发展

农民合作社的建立,不仅仅是将农民团结起来,共同致富,还是提高农民最熟悉的农产品的生产和质量,保证农民的收入。1.4.1建立统一的生产线,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数量供应当合作社与企业形成买卖合同后,农民就必须对自己的农产品质量负责,保证每一个生产加工环节质量控制,进行科学有效的标准化生产流程,提升农民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对企业的供应需求,保证收入来源。1.4.2强化农产品安全性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管理制度,对农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工作,对采购的农产品要认真严格的质量检测工作,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满足要求,而且每一种农产品都应附有检测单位的证明文件和卫生检验合格报告,这样百姓才会放心购买,农产品应做到绿色、无毒、无害、营养等,作出特色的品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结束语

第2篇: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三农”发展的优惠政策, 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农村发展有了明显好转,农村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农民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还依然存在。因此,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不断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一、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1.农民文化素质不高。

在国家实施免除农村中小学学生学杂费之前,有很多农村学生因交不起学杂费而失学 、辍学,导致部分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接受科技能力不强,劳动素质低下,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2.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

由于各种原因,农村的农业生产方式还不算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率不高,农业机械化 、自动化普及程度较低,不少地方的农民至今仍然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造成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农民增长受限制。

3.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

由于受传统产业结构惯性思维的影响等。现阶段农村的产业结构仍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 、三产业所占比例较小 。第一产业以农业种植业为主,林业、渔业等产业所占比例较小。农业又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所占比例较小。如果不对农村经济结构作出必要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资源的全面、合理开发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4.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

农村农民由于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等因素,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市场观念 、竞争观念 、价值观念,在生产安排上,一般都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生产,较少考虑市场的需求以及市场的变化,进入市场流通领域的农产品无论在数量上和种类上都相对有限,且市场竞争力不强。

5.环境与人口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由于过去乱砍滥伐,不合理使用农药 、化肥 、农用薄膜等化学物品,不重视对各种废弃物的处理等原因,农村环境面临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植被减少,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环境受污染,能源短缺,部份地方气候恶劣等 。人口问题: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部份农民重男轻女 、传宗接代的思想还比较严重,加之农村落后的生产条件对强壮劳动力的需求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未建立等原因,有不少农民为了生育男孩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造成农村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突出等问题。农村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如果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将会影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

要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一是搞好农村基础教育,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善农村教学条件,提高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二是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和各种业务技能培训,增加农民科技知识,提高农民劳动技能;三是开展农村民主法制教育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 、懂技术 、善经营 、会管理 、思想新的新型农民 。

2.切实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从农民迫切需要改善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文明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以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交通建设,构建乡村公路网络,实现农村人流 、物流畅通;加强农村通讯建设,保障农村信息畅通;实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3.大力加强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努力提高农业生产力整体水平。

农村农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使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一是大力推广先进 、实用 、成熟的农业技术。二是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建设 。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规模化 、集约化经营,促使农业早日实现现代化 。

4.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提升第一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提高第二 、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 。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上,要由过去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主,转变为调整结构,适应市场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

5 .不断创新农村经营体制。

要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农村家庭经营与农业现化化的矛盾,提高农业规模经营的程度。不断探索现行经营体制的创新实现形式,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组织管理农业,要保持稳定不变的前提下,引导农民走上新的联合与合作之路。

第3篇: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1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总体来看,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调整,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调整主要还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所做出的适应性调整,它还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第一,低质农产品的供给与优质农产品的广泛需求产生矛盾,大量低质农产品积压。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全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降低到40%以下,人们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有了新的更高要求,农产品需求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新、特、奇、名、优、安便是农产品需求的新特征。但是,从当前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结构来看.我国农产品供给体现出“四多四少”的特征,即大路产品多优质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原始产品多加工产品少,这就与消费者的需要产生了矛盾,直接导致大量低值农产品积压、滞销。

第二,部门结构不合理。首先,就农村三大产业来说,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农村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农村GDP比重都在30%以上,而我国到2007年才达到14.8%,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仅占农村劳动力的17.3%,发展明显滞后,这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其次,在农业部门结构中,种植业与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比例失调,种植业的比重依然偏高,而其他行业的比重偏低,特别是畜牧业发展相对滞后。除日本外,我国种植业比重大大高于其他国家,丽畜牧业产值又明显低于这些国家。1985年,美国、法国、英国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就已分别高达49.98%、53.7%、60.8%,形成了种植、畜牧并举的格局,而我国畜牧业产值到2005年也只有33.7%,差距相当大[张秀生.21世纪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2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今年来,我国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4.9元,是1978年的624.6%,年均增长7%。但分阶段来看,在1979—1985年的7年内,农民收入增长最快,年均增长15.2%,而1985年以后的20年,平均增幅还不到5%,特别是1998~2005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每年实际增长仅4.6%,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实际增长达到8.7%,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52.9%。由此可见,农民不仅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城镇居民,而且其年平均增长率也远远低于城镇居民,这就导致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见表一)。1.3农业科技与生产相脱节,科技进步较慢

目前,中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九五”期间,我国农业增长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是40%左右,而发达国家则在70%以上,农业的科技支持状况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要求极不适应,它具体表现在:一是将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独立设置,且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各自为政,致使农业科研与农业推广、农业教育与农业推广、农业教育与农业科研、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严重脱节,这从根本上割裂了它们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割裂了科研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产业化开发水平很低;二是用管理行政机构的办法管理科研机构,科研机构的内部管理也完全套用行政系统的办法,形成了“官本位”的导向和模式.扭曲了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价值取向,造成科研机构的官僚化或半官僚化;三是农业科技投入长期不足。在现阶段,我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与国家对农业研究的资助极不相称,财政资金的分配严重偏向非农产业;四是科研部门机构庞大,社会负担沉重。

2.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分析

为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近年来,围绕解决三农问题,结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拓宽农民的收入领域

具体来说有一下降几方面:(1)加快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的步伐,引导农户面向市场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2)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粮食的加工转化。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3:1,而中国只有o.79-1;发达国家加工食品约占90%,而中国只有25%;发达国家的食品工业产值一般是农业产值的1.5~2倍,而中国还不到1/3。其他在农产品包装、储藏、分级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也很大(见《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3)扩大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扩大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出口,解决粮食等农产品阶段性的供过于求的问题。(4)千方百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5)积极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6)建设一批有利于农民直接增收的项目,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

2.2加快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是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以农户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为主体,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2)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种植业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种植业。(3)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扩大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加强草场建设,改良畜禽品种,加快发展畜牧业。(4)发展特色农业。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格局,提高商品率。(5)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加强对农产品出口的协凋、服务和政策支持,推广采用国际标准,继续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大力发展创汇农业。

2.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步伐

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步伐,是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撑。(1)着力加强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深化农村科技体制改革,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加强以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如农产品加工及转化、节水农业、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等)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2)制订全面、系统的农业科技进步规划,明确科技进步研究的目标。(3)加大农业科技投人。逐步提高农业科研经费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和农业科技人员的收入水平。(4)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利用好人才,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第4篇: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资金;技术;信息

党的十要求,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构建和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已有长足进步,但未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态势,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1.1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自身生产及经营的农产品。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总量日益增加,但并未达到农民所需要的程度[1]。特别是有些农产品存在较大的波动性,以致于农民收入难以保证。此外,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有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农民的收入。通常在农产品增产时,市场价格往往较低,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同时,在国家出台的政策影响下,往往农产品缺乏最低收购价保护,进一步使农产品价格难以提升。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整体发展态势难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影响到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导致农民收入难以提高。

1.2剩余劳动力过多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过剩的情况,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农村人口和土地间存在较大矛盾。伴随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农业机械化操作后,农村劳动力剩余情况日益明显。在此形势下,对农业劳动力需求会大幅降低。如此会导致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也使经营规模减小,不利于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

1.3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看,农业科技的投入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趋势,在农业科技研究队伍、科技推广及宣传、管理机构完善等方面的投入存在不足[2]。因资金投入、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不完善。同时,因服务体制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使农业生产服务体系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用。在农村存在新生产技术推广难、农业信息缺乏等问题,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推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2.1充分发挥经济发展要素作用

资金、技术及信息是经济发展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3个要素,诚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而言也是如此。只有将3个生产要素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可实现新年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作为基础,资金缺乏则农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则无法高效运转,所以要加大资金投入,不单单依靠财政投入,还应拓展农村资金筹集渠道,政府应出台扶持政策,加大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力度,鼓励企业参与到农村经济建设中,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其次,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力度,不断创新和改进生产技术、农产品品种,开发更多优质高产的农产品品种[3];另一方面,要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完善基层农技推广站,及时向农民推广新生产技术、新品种,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最后应充分发挥出信息的效用,主要是市场信息,只有准确掌握市场信息,才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农业生产,才能确保农产品对路销售,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保障农民的经济收入。

2.2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首先,农业政策的有效执行需要相应法律法规给予保障。近年来,虽然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与农业科技推广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可操作性不强,约束力也不够。因此,要不断推进法律体系建设,把国家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障农业科技的顺利推广[4]。同时,有关部门也需要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受到社会和国家的重视,如此才能督促各地区各级政府推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给予农业发展必要的指导。其次,各级政府应增加经费投入至基层科技推广中,大力支持基层公益性组织,充分保障基层农业生产技术推广部门的利益,进而带动更多的社会性机构参与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中来。此外,政府还应利用专项经费开展试验田、农业机械、仪器设备购置等工作,支持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保证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最后,要优化农技人员结构,全面提升农业技术生产工作者的素质。要想推进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建设,就必然需要人才的支持。所以,要积极优化农业生产技术队伍的结构,强化技术人员的专业和能力建设,使他们能真正参与到农业经济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而这就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并加强对农业生产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进而带动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

3结语

农业经济发展是我国“三农”建设中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也关系到农村的和谐稳定,同时还关系到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所以,在认清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下,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及信息等作用,推进城乡建设,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展望,2015,23(6):144-146.

[2]管明旺.试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西农经,2014,11(7):201-202.

[3]张令玉.论创新区域经济大发展模式之实操战略.北京:中国经济出,2012(3):169-171.

第5篇: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05;F3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01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然而低效率、高排放、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国积极推动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资源配置,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生态安全、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

一、循环型农村经济概念

循环型农村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策略和理念,其是针对环境、资源、人口相互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其运用产业链延伸、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变革组织方式、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技术,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发展优质产业链条,实现各种物质能量的循环、多级利用,提高物质能资源利用率,优化各个生产环节,倡导节约消费和清洁生产,对产生的农业废弃物和投入的有害物质进行严格控制,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减轻环境污染,将农村经济发展纳入到生态系统中,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一)农村庭院型发展模式

农村庭院型发展模式主要是利用农村庭院,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势,构建高效、循环的农户生态系统,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中心,再配合加工业,实现农村经济增值利用和综合发展,形成循环式、无废弃物的经济发展结构。

(二)农业生态园循环模式

农业生态园循环模式是指将加工业、渔业、牧业、林业以及种植业有效结合起来,协调发展、互利循环,在一个区域内实现各种物质、能量和资源的循环、分布、聚集。农业生态园不仅可以实现复合式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而且可以是养殖业内部和种植内部的生态循环。

(三)农村城镇化模式

农村城镇化模式主要是积极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对农村住宅用地进行适当缩减,在城镇集中建设农村住宅,推动小城镇发展模式,这不仅能够节约道路用地和住宅用地,而且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更多土地,充分体现循环型经济发展的减量化原则。

三、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长,然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某些制约因素,水资源、植被、土地等浪费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和农村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应高度重视农业安全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应积极推动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其一,发展循环型农村经济,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确保农村经济安全,当前,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利用和开采方式粗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而通过发展循环型农村经济,可有效缓解紧张的资源形势;其二,发展循环型农村经济有助于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我国很多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而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清洁生产,从源头上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通过回收利用各种废弃物,可减少各种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其三,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为了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应积极发展循环型农村经济,走一条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农村经济发展道路。

四、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一)积极宣传循环型农村经济

循环型农村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和理念,其涉及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开始了循环型农村经济的实践和探索,但是人们对于循环型农村经济的理解和认识还不足,相关理论概念认识不清,所以为了进一步推动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应积极运用舆论传媒和各种方式手段宣传循环型农村经济,强化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参与到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中。

(二)加强法制建设

为了保障循环型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加强法制建设,根据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通过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有助于建设循环型社会和发展循环型农村经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完善了相关的资源管理和环境法律,基于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已经逐步形成,但是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所以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强法制建设,提供专业的法律保障,推动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

(三)创新技术

为了更好地推动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应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和技术的投入和研究,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在循环技术开发和研究方面,政府部门、产业界和学术界应加强沟通协作,突破技术制约,全面提高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技术水平。

(四)政府引导和推动

政府是推动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和主要责任主体,为了实现良好的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应严格落实科学发展观,编制可操作性强、切实、简明的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专业、健全的指导框架,加强政策导向,对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加大财政补贴,对农业补贴范围适当扩大,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五、结束语

面对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形势,应积极发展循环型农村经济,创新经济发展模式,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方法,解决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辰. 浅谈我国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J]. 商场现代化,2012,02:379.

[2]唐华俊. 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战略对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01:6-11.

第6篇: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有了显著的提高,年增长率达到了10.1%,而相比来讲,我国的农民人均收入却没有显著的提高,仍然以过去的年均6.2%的速度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比越来越大,其中相比过去在2000年的2.79:1来讲,2007年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经高达3.33: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的深入和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差距越来越大,不仅成为了目前三农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更是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进而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

二、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1.注重农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农业发展方式进行转变,必须要建立一个新的观念,就是把农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要位置。随着经济的日益国际化,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出口的时候面临的问题和壁垒越来越大,虽然还有别的因素,但是由于自身质量和标准的不足也是主要问题。所以必须要对农业发展的方式进行转变,坚持质量和效益并举的方针,努力将我国的初级农产品向终极产品转变,进而全面的提高我国的农产品质量,重新树立我国的农产品品牌和位置。2.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目前我国农村私自占地和毁坏良田的现象非常严重,所以我国必须要加强对农民宣传珍惜良田的教育,并且以身作则,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来杜绝出现私自占地和毁坏良田行为的发生。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鼓励农民进行开地造田,并且保证其相对稳定。

(二)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

1.选育优质品种品种的好坏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所以优质的品种是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前提。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优质种子的选择和培育,纷纷采用先进的技术来有效的保障优质种子的培育。比如以色列的农作物种子多为优质种子,其中西红柿每公顷的年平均产量可以达到200~300吨,沙漠地区的柑橘每公顷的最高年产达到了80吨等,其农产品的优质种子培育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2.发展精准农业精准农业就是指以优质高效为目标的农业,也可以称之为资源节约型农业。精准农业主要就是通过对化肥、水分以及农药进行精准的控制和计算来进行的农业生产,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各种原料的投入,降低成本,提高土地的收益率,还可以有效的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3.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业的效益,必须要发展农产品附加值。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主要就是以初级农产品出口为主,大约占80%,而传统农产品和大宗农副产品大约占40%以上。随着人们的收入不断提高,使得食物消费占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小,所以只是初级农产品的消费已经不能满足农民收入的提高,潜力非常有限。因此必须要对农产品进行深层次的加工,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第7篇: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 优先序

一、引言

有关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方面,戈德史密斯最早提出了金融相关比率总结出各国金融发展与现代经济增长方面带有的规律性的趋势。其后麦金农与肖分别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深化论”和“金融抑制论”阐述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赫尔曼等人提出了“金融约束理论”,这一理论强调政府干预的重要作用,认为有选择的政府干预有助于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农村经济的特性、“金融抑制”、资本的“趋利性”和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使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大批退出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弱化趋势。因此,如何通过适当的政策设计让金融机构为农村经济服务,使其切实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的需求发挥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宁波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试图在制度上对当前的农村金融支持提供发展的优先序依据。

二、宁波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分析

1.宁波农村经济的特点

宁波经济一种外向型经济,有天然的深水港,贸易发达,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宁波的农村经济也是一种外向型经济。与传统的农村经济不一样,在 宁波X县Y村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村1000余户农民,仍然经营传统农业即农林牧渔业的不足40%,而这40%经营传统农业的农户中有87%主要经济收入为规模养殖水产所得,剩下的13%虽然也经营传统农业,但是规模小、数量少,农业收入平均只占总收入的10%左右。该村中另外60%的农户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制造业的工作,其中80%的人靠办厂生活,不在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多是生产汽车零部件或纽扣之类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但销量好、订单多的产品。从以上数据我们看出,宁波贸易及物流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其实现了转型。尽管还是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但是基本上农村经济已经不是我们传统的农村经济,实现了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转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即使是从事传统农业如水产养殖业的农户,其中一部分人也有自己的原产品初加工流程。宁波农村经济的这种特点对金融支持的要求和其他地区农村是不一样的,在有限的金融资源约束下,怎样更加有效的配置资金,让其发挥最大的价值,这就产生了金融产业发展的优先序问题。

2.宁波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形式有很多,从产业的角度可以分为: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再加上财政支农方面的金融支持,基本上包括了金融支持的各个方面,另外还有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但是由于民间金融是农村内部自发性的是内生的经济活动我们暂且不考虑政策上对其的影响。宁波农村经济现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农户的生产活动基本上分为农业生产性经营和制造业生产性经营。这两种生产经营方式有其各自的特征,所以对金融支持的需求也是有差别的。

传统农业的特点是投资期限长、风险大,但是资金的回报率也高。在我们的调查中了解到,2009年受海洋气候影响,该村养殖虾的农户基本上都亏本,而2010年养殖的虾蟹产量和销路都很好,初步测算其资金回报率都在200%以上。在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户中,60%的人需要资金来扩大规模或需要资金引进新的养殖技术或设备,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曾取得过银行或信用社贷款。由于农业的产业特性,现阶段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撤出了乡级营业点甚至某些比较落后的县级营业点。农村现在最重要的正规金融机构只要农村信用合作社,但是相对于资金需求量庞大的农村经济体,有限的信用合作社显然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其次农村房屋及土地产权的不完全、不清晰使得农户无法通过抵押或质押来取得贷款,在我们的调查中农户们反映很多时候的贷款要靠村里或镇里的干部或有经济实力的人的担保,这样无疑会加大农户的贷款成本,形成了一种新的租金,同时也无法保证资金配置到最需要的人的手中。最后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为事业单位后,其绩效考核和职工工资待遇都同营业利润有关,因此作为一个理性人,信用社更多的是将农户的储蓄存款拿到工商企业处发放贷款,尽量避开风险较大的传统农业领域,不仅没有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反而是从农村“抽血”供应其他产业。基于以上分析,农村传统农业产业的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很难从银行产业取得,也不具备发展证券业的条件。所以只能依靠财政在农业方面的投入,财政支农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可以直接通过项目投入到农业产业,比如养殖基地的建设投入或农户的免费技术培训等;也可以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补贴来激励其加大对传统农业的金融支持。另外要大力发展保险业,鉴于农业风险大的特性,发展保险业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有保险的支撑会消除农户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激励农户自身对农业产业的投资。但是低的保费收入赔付比使得保险公司对此并不热衷,这也同时需要政策上对保险业进入农业领域给予支持,如税收减免等,也可以由财政出资设立专门的农业保险公司。财政支农和保险业的发展对于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但要有所侧重,前期已财政直接投入为主,以此来增加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和赢利能力;后期通过保险业的介入来激励农户的自发投资,同时减少财政直接投入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

农村的非农业经营生产领域对金融的支持需求又有所不同。调查数据显示从事非农产业经营即制造业的农户中,其中90%曾取得过信用社或农业银行的贷款,而大部分人认为金融机构无法满足自己的贷款需求,但是该村中的民间金融很发达,亲戚朋友甚至是钱会、合会等的资金拆借活动很频繁。宁波农村的制造业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分工程度特别高,多数家庭的工厂产品单一,只做一道工序,正是这种生产单一产品的模式使得他们的产品专业化程度高。但是资金的短缺使得他们无法扩大生产,形成规模经济。当产品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变时,显然仅仅依靠农村经济自身的投资再生产无法满足对资金的需求,这就需要城市反哺农村。如果通过财政支农来解决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显然这样发展起来的制造企业不具备自生能力,迟早会被淘汰掉。只有通过政策上对银行业倾斜,诱导银行重返农村扎根,在现阶段农村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情况下其资金回报率必然高于城市里其他资金密集型产业,在激活农村经济后,将会有更多的资金从城市流向农村,直到城市与农村的资金回报率大致相同。另外也要发展证券业,规范民间资金流转。

三、简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对金融支持的形式有所侧重。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宁波农村的传统农业领域要优先发展财政支农和保险业;在非农产业要优先发展银行业和证券业。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

1.前期要加强财政支农力度,通过加大对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补助激励其对农业领域的金融支持,但是要做到补助或其他形式的投入要以其对农业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为考核标准,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免费或资助农户引进农业技术以及收集相关信息。

2.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完善农业保险机制,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保险公司进入农业领域或直接由政府组建保险公司专门为农业保险。

3.在非农生产领域要大力引导商业银行的进入,在政策上为银行在农村设置网点或提供贷款提供方便,吸引资金从城市流向农村。

参考文献:

[1]秦池江:论金融产业与金融产业政策[J].财贸经济,1995(5)

[2]叶敬忠 汪淳玉:新农村建设的优先序[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3]谢婷婷: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J]. 学术交流, 2007(3)

[4]熊军:论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J]. 商业现代化, 2006(4)

[5]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第8篇: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对策分析

1引言

现如今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当中,对于农业的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制约的不利因素有很多,比如存在有拖欠农民工的工资情况等。为了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促进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工作,同时要加大对农村非农生产企业产业发展,这样才能高效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而且在发展过程当中应该不断的对于土地制度进行完善,创新组织形式,推动农村市场经济综合的发展。

2当前环境下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

在当前环境之下,我国的耕地面积正在不断地减少,我国土地画质都在发生变化,这也使得一些承包的灵活性存在有一定问题,导致在土地管理上难度增加,很多土地纠纷问题在不断地发生,这样土地的分配存在一些不公平性,导致一些矛盾事件时有发生。再加上生活所迫,一些高素质的劳动力不断地流出,生产以老人和妇女儿童为主的留守人员,因为他们不具备有专业的生产技能,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大降低。现如今农资价格在不断地调整,导致很多成本增加,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而且现在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比较差。我国很多地方所采用的冬种方式依然是传统的耕种方式,所采用的耕种设备比较老旧,那么对于现如今的生产和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再加上技术条件有限,也会对于此产生影响。因为经费不足,导致基本的农业信息技术人员相对较少,所以对于农业的技术推广产生制约,设备有限,技术人员的依赖感和关键经验得不到推广,很多技术人员没有完整的技术,导致很多矛盾开始日益突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如今很多地方存在有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很多农民工在年尾无法收到工资,特别是一些建筑业和制造业,这样对于农民工的积极性产生的影响,也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从农村市场的角度来看,现如今我国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得十分慢,这种情况导致对于当今的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动向都不能满足。同时因为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还没有建设完成,再加上双向流通渠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民在进行买卖过程中存在有较大的难度,这样就最终使得农村的商品价位出现抬高的情况。从市场监管角度来看,它会使得市场的机制产生影响,现如今农村商品的价格正在不断地提高,对于农村的市场在进行监管的时候,监管力度相对较差,这就导致农村市场无法进行有机的市场发挥。近年来,我国的农村居民的消费价格存在大幅度的浮动情况,特别是因为经济性相对较差,导致农村的一些居民对于商品价格无法满足,消费价格涨幅过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农民各项收支的增长,加重了农民增收的困难,对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产生了影响。再加上因为市场秩序的检验规范不够严格,还导致市场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在某种程度上也对于农村居民的健康和安全产生影响。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探究

(1)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改善农村发展条件、环境。为有效对国民经济进行改善,在具体过程当中需要注意顾全大局,需要强化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将国民经济作为主要的经济发展,强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视的程度,不断地将农民增收放到人民共同富裕和新农村统筹考虑的环境之内。所以在具体的措施上,采取的对错应该是降低城市的门槛,以便于缩小城乡差距,从政策的角度来看,需要在体制上促进农民工进城的权益,并且对于农民工综合素质进行强化,使农民工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样能推动城乡更好的发展。(2)强化非农生产,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现如今在新农村建设推广得如火如荼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加有效地实现城乡经济迅速稳定的发展,需要合理的对三农问题进行解决,特别是要加大力度,对农村经济进行发展的促进,不断地促进个体经营企业的发展,组织有效的活动,打破传统的经济界限,不断地实现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以便于能够较为有效地促进城乡企业对于农民的吸纳。而且还需要加大推动劳务输出,从政府角度来说,将劳务输出当作是一种富民产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农民在生活上增收,也能够帮助农民改善自己的生活,促进农民农村经济的发展。(3)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如今对农村土地承包的情况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于农村土地的承包当中,如果存在有对农民权益产生侵犯的违法行为,就需要进行严格的纠正,需要严格地尊重历史客观,做到实事求是,稳定承包。努力对农村土地承包当中的纠纷问题加以解决,尊重群众的创新精神,并且不断地进行村民的自治,强化相关治理工作,有效地帮助村民解决纠纷。农村土地的归属问题要做好处理,因为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村集体必须要遵循多数人的意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相关土地的自我调解。(4)完善农业的生产化和产业化。采用综合措施不断地强化农村市场的建设步伐,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消费便利,推动农村经济合理稳定的发展。为城乡居民创造出放心的消费市场,增强消费者的信心,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高效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简单分析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且从相关对策角度进行简要分析。笔者认为在当前环境下,促进农村经济稳定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一个主要的策略,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综合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保证农民经济稳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高效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恩华.贫困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对策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5(1).

第9篇: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支持金融农村

一、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主要针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比较少,一般隐含在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的研究中。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比较多,第一个全面考察金融在经济中作用的是巴杰特(Bagehot,1873),他认为金融体系通过提供大型工业项目融通所需要的资本而在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帕特里克(Patrick,1966)认为, 在经济增长的起步阶段,金融引导经济增长;当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经济变得日益复杂,此时经济中的摩擦会对金融服务产生需求,并刺激金融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金(King)和莱文(Levine)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在农村金融领域这些理论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二)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有关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研究相对于国外较晚,徐笑波(1994)从实证角度最早分析了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他对 1979 一 1990 年中国农村金融发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认为发展农村金融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韩俊(2003)认为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支出过低,对农村信用社支持不足,农村信用社没有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结构不平衡,农民获得贷款比价困难。周立(2007)通过对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市场自然发育状态下发展不能有效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适当介入,改善基本涉农制度。

二、农村金融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的农村金融体系现状未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以工、农、中、建、交为代表的国有大银行经营战略的转变,国有商业银行正逐步从农村收缩业务,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村地区很难得到甚至得不到所需要的金融服务。目前,农村金融正处于调整转变之中,主要在以下几点:一是商业银行在农村的经营网点呈现出逐渐减少的态势,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给减少。二是实行严格的授信制度,一般的客户很少能得到信用贷款,他们只能获得抵押和担保贷款。即便拥有良好的信用记录,由于缺少有效的财产抵押,也只能从其他渠道解决资金需求,比如从朋友或者亲戚等借款,无法获得商业银行贷款。三是农村资金的资金大量外流,农民手中的资金一般都存如实力较强的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没有将所吸收的资金用于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邮政储蓄网点遍布农村地区,以前邮政储蓄银行的广告词就是"只存不贷最安全"其吸收的存款都上存人民银行没能直接的支持农民的资金需求。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收缩业务后,农村地方性商业金融没有相应的发展起来,农村商业结算网络不健全,资金需求不能及时满足等,这些都极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村信用社难以支撑农村金融,发挥主力军作用

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主要是农业政策性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随着商业银行逐渐缩减农村地区的业务,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滞后,农村信用社一时还难以挑起农村金融的大梁。目前的农村信用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村信用正从合作金融向商业金融转变。农村信用社是合作金融,只能向社员提供互助金融服务,不得向非社员提供服务,但是,从目前的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来看,现在的农村信用社吸收了大量非社员的资金,农村信用社的机构设置早已突破农村的范围, 大中城市里我们随处可见农村信用社的机构网点, 与商业银行并无太大的区别,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趋利化、非农化倾向明显,涉农贷款比重下降,使那些真正需要资金的农户得不到信贷支持。这与农村信用社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宗旨严重相背离。二是经营成本较高。由于农村信用社资金绝大部分来自居民的储蓄存款,而这些存款有绝大部分是定期存款,这种存款结构使得要比其他银行支付更多的利息;农村信用社属于地方性金融组织,国家的扶植力度较小,农村信用社许多政策性原因形成的历史包袱只能由自己承担,而与国有银行相比,国有银行的同类亏损有国家财政予以消化。

(三)农村金融效率有待提高。

从金融投入方面,目前国家以及安徽省政府或地方政府的金融投入是明显不足的。一是金融法律法规等基本环境建设的不足,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对非正规金融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非正规金融在发挥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不能够做到与整体金融发展相协调;二是金融基础设施不能支撑金融市场的发展。信用社等金融主体的存贷息差比仍然为主要的利润来源,中间业务发展缓慢,根据金融发展规律,金融机构的竞争优势将主要来源于中间业务的发展,而存贷息差为主的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导致金融效率的提升受到重大阻碍。

三、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对策

(一)构建完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我国农村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重点首先是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让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以及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成为服务"三农"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的深化改革是完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满足农村、农民、农业金融需求以及引导农村经济调整方面发挥农村金融主力作用,要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转型时期的新需求,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调整服务重点以及完善服务方式和服务品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增加农村信用社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二)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环境

良好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将有利于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的发展要依靠政府制定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消除对农业和农村的歧视,为农村金融组织的运行提供有力的外部发展环境,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的宏观环境要进行法律、制度、监管方面的建设,分别针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和正规金融组织设立监管程序,完善农村的信用担保中介以及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从而充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金融创新

加强金融创新,创造多种类、多类别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安徽省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除了主体不足之外,就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少、同质性强。因此,对于安徽省金融主体应当加强对金融创新的投资力度,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开发适合安徽省农村企业或农户的产品种类和服务。比如安徽省农信社近年来已经成功推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服务,并且有不同种类、不同收费类别的银行卡推出。未来可根据农户的收入情况,推出价格低、操作简单的信用卡来增加农民获取信贷资金的渠道。

参考文献:

[1]Walter Bagehot. Lombard Street[M].1873.

[2] King, R., Levine, R., 1993, Finance and Growth: 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 i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8,pp.717-738.

[3] King,R.,Levine,R.,1993,Finance,Entrepreneurship and Growth: Theory and Evidence, in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32,pp.51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