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毕业论文总结范文

物流毕业论文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毕业论文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流毕业论文总结

第1篇:物流毕业论文总结范文

实习学生可在各类工商企业、外资企业、服务行业等领域从事市场开拓、营销策划、采购管理、营业管理、销售管理、办公文案管理、网络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运营等项工作。

二、参加实习班级、人数及实习形式

(一)实习班级及人数:D04营销1、2班,共计76人。

(二)实习形式:系部集中统一实习与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分散实习相结合。

1、推荐实习就业

由学院、系部统一联系实习单位,原则上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对于不服从分配的毕业生,不再参与第二次分配,学生必须自行寻找实习单位。

目前的实习单位有:

xx集团等。

带队教师:

2、自找单位,自行实习。

由学生自行联系单位,自愿组成实习小组,进行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有关的实习活动。

具体指导教师:

三、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实习小组的任务是:

(一)帮助联系或落实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

(二)检查实习进度,反馈实习意见,帮助解决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联系实习指导老师及有关事项;

(四)考核学生实习成果。

四、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实习时间及进程安排

系部实习就业动员大会定在20XX年1月9日下午14:00—15:00,地点6306教室。实习分为二个阶段,即毕业实习阶段和毕业论文撰写、答辩阶段。每一阶段的实习内容和主要目标如下:

(一)毕业实习阶段(20XX年2月10日至20XX年4月10日):所有学生均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岗位上进行实岗操作。具体实习单位原则上由学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并结合日后工作意向自行确定。自行安排实习单位的学生须在2月20日前把实习单位接受函交与辅导员;没有联系到实习单位者,与辅导员联系,由系部协调安排。

1、实习要求:

通过实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已学习过的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进一步缩小理论教学与企业营销实践的差距,为以后学生很快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成为优秀的营销管理人才打下基础。

2、实习内容:

(1)在实习指导教师和所在实习单位有关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深入到企业营销活动的有关部门与科室的具体业务中去,进行实岗操作,尽快适应相关岗位要求和熟悉岗位技能。

(2)实习期间撰写实习报告,字数不少于XX字。

(3)结合工商系网站给出的论文参考题目、也可自行设计初步确定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

3、实习报告格式要求:

(1)封面:论文题目(字体3号)、系别、班级、姓名、学号。字体为:黑体、四号。

(2)正文:仿宋、小四号。

(3)纸张:A4。用微机打印。

(4)实习报告中须有实习单位对毕业生的实习鉴定(实习单位盖章),指导教师对实习报告写出评语,并根据实习情况评定成绩。

(5)实习报告不少于2千字,上交一式三份。

(二)毕业论文写作、答辩阶段(20XX年4月10日至20XX年5月26日):

1、毕业论文写作目的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学生的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是:

(1)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2)检验学生专科阶段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3)对学生科研能力的综合训练和全面检验

3、毕业论文要求

(1)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搜集、整理毕业论文题目的相关资料,拟订毕业论文的提纲,撰写毕业论文。

(2)毕业论文结构布局的基本格式由标题、中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具体参见工商系网站上的论文指导书)。

(3)在论文的撰写方面,要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对实际问题作具体的分析,把观点和材料密切结合起来,力求做到:观点明确,材料可靠,分析透彻,论证有利,结论科学。论文不少于3千字。

(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凡毕业论文的书面主要内容为抄袭,或弄虚作假,伪造数据者,成绩以不及格论处。

4、毕业论文选题。各位同学请参考以下论文题目作为你的毕业论文选题,也可以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题目。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见附表一。

五、实习成绩考核

(一)实习报告考核(占20%)。

第2篇:物流毕业论文总结范文

21世纪物流发展新趋势:信息技术与自动化的应用

一,引言(简述本文的观点)

简述21世纪物流的竞争主要在于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系统应用的竞争.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的应用是物流经济利益新的增长点.电脑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如果把一个物流中心看作是一台电脑,那么它的位置选址,仓库的布局,规模的大小则是它的硬件系统,而信息技术与自动化系统,快速响应的程度,客户服务水平则是它的软件系统,一台电脑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软件系统.物流作业中心的选址与布局是战略问题,是一个物流中心在成立之前就必须要考虑好的.而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流程,决策支持则是一个战术问题,是物流企业在竞争中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所以物流企业的真正竞争是它的信息技术自动化应用与快速反应.

二,信息技术与自动化在物流环节中的作用(具体阐述是如何实现其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

现代物流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领域,它包括对信息,运输,存货管理,仓储,物料搬运,包装等作业领域的综合管理起任务是把具体作业任务有效地组合,实现其各个环节顺畅,使其各环节进行有效衔接.

1 与采购环节的衔接.

2 与库存环节的衔接.

3 与运输环节的衔接.

三,信息技术与自动化具体应用案例分析(提供论据)

(1)沃尔玛全球定位系统和互联网的应用案例.

(2)日本物流发展的几个阶段.从中分析可以得到物流的发展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科技的发展过程.

四,具体技术的代表

(一) rfid技术.(信息技术的代表)

(二) 自动分拣系统 (自动化系统代表)

五,结语(进一步总结本文的观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物流业的发展会朝着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物流的明天会更美好.

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提纲拟定原则

第3篇:物流毕业论文总结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国际贸易;实践教学

在独立学院最初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因此,有必要对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归纳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此,本文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分析了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

一、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有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改革相对滞后,远远不能适应应用型经贸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缺陷有:1.课程设置没有突出实践性的教学特点;2.专业教师教学水平亟待提升;3.办学条件与办学规模不适应;4.学生对实践训练重视不够等。

二、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构建了以市场需求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多次修订,其中面向未来职业发展要求的应用性课程和职业技能性课程比重逐年增大,如除了十二门专业方向课程外,还设置了国际货代和国际市场营销方向课程;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超过了总学时的25%,通过突出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注重“四能”培养:即培养理论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将创新学分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学分,鼓励学生具备多种职业技能。

(三)建立有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实践教学“五落实”

成贤学院的实践教学计划性强,组织工作严谨规范,过程管理严格。各实验实践环节均有教学大纲,每学期的实施均有细致的安排,实践环节的教学状况均纳入常规的教学检查,从制度、时间、经费、场地及指导教师等方面确保了执行实施能满足大纲要求。

(四)注重毕业实习和论文环节,加强过程管理

毕业实习和论文是学生综合实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成贤学院国贸专业的毕业实习有专门的实习计划,并强调过程控制。本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7个学期的末和第八个学期的开始,其过程跨越两个年度,在实习前进行动员,然后安排他们进入基地或企业,并与基地和企业签订协议,进行共同督促和检查,要求有实习报告和总结,并且按照实习进度进行分段考核,还要求他们带着毕业选题去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整个环节是紧张有序的。学生通过这个环节收获很大。国贸专业论文工作的开展主要抓住以下环节:(1)领导重视,成立了论文领导小组。组织严密,专业负责人、专业秘书、论文组长、辅导员、导师各负其责。计划细致,检查到周;(2)狠抓论文质量和格式规范,采取具体的措施,如进行了多次文献检索、论文格式、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操作、网上评阅等培训讲座;(3)抓好选题环节,强调课题选择要体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切忌“大”、“空”;(4)抓好中期检查、论文互评及答辩环节,工作质量及规范有较大提高;(5)采取网上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推动了工作流程化;(6)论文统一打印,更具规范。毕业论文是国贸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论文不仅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也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柯宗俊.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出国与就业,2009(4).

[2]张美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整合[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3]赵立华,陈海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煤炭教育,2008,26(2).

基金项目: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教改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2005)。

作者简介:

包小妹(1980-),女,安徽天长人,硕士,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研究。

第4篇:物流毕业论文总结范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了地方高校的职能定位:服务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是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此形势下,地方高校在学科及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要自觉地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地方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可行的解决方案,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并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特色化发展和专业化发展。

物流业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新的利润源泉,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着支撑和带动作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产业。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有清醒的认识。2009年,国务院将物流业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预示着物流业在我国还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现阶段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就是合格的物流管理人才供不应求,据调查统计,物流管理人才已成为我国十二类紧缺人才之一[1]。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不断改进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培养大批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兼备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这要求地方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物流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掌握,也要注重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运用物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然而当前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首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然后就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可资借鉴的解决方案。

一、目前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缺少合适的实践教学教材,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效果,合格的实践教学师资缺乏,合格的实践教学基地难以建设等。

1.缺少科学的实践教学教材

目前,地方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见习、实训、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等几个环节[2]。在见习、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等环节中,通常都没有正规的教材或手册,往往是根据系部或教研室事先拟定的方案来进行,这样的方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旦系部领导班子换届了,可能这些实践教学方案又要重新拟定。由于没有科学的实践教学教材,使得实践教学过程缺乏科学性和稳定性。

2.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效果

不少地方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见习过程中,由于没有找到跟物流管理专业对口的见习企业,在见习之前学生也没有进行准备,见习之后也没有相应的考核手段,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见习教学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很难起到见习教学的作用[3]。物流管理专业实训由于实训条件有限、合适的实训教程缺乏,使得专业实训往往只是在实验室操作物流管理软件,实训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实习过程中,由于缺少合适的实习基地,往往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不少专业实习跟本专业没有关联性,这样使得专业实习的效果也很不理想。

3.合格的实践教学师资匮乏

由于没有合适的选拔和激励机制,目前许多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型教师比较缺乏。专业任课教师往往是从高校毕业以后又直接到高校任教,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无法对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有效指导。

4.合格的实践教学基地难以建设

地方高校由于办学经费和办学条件的限制,在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时,购买、使用和维护教学设备和软件的成本耗费较大,使得地方高校难以独自承担。此外,物流业本身发展速度很快,高校所购置的实践教学设备和软件容易过时,以至不少地方高校都在使用早已过时的教学设备和软件,这使得学生学非所用,降低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在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由于目前物流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地方高校组织学生去物流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效益,反而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确定因素,增加企业经营的隐性成本,因此不少地方物流企业都不愿意接纳地方高校的实践教学任务[4]。

二、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讨

针对目前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的办学目标和物流管理专业本身的特点,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1.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组织编写符合地方高校特点的实践教学教材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实践教学应该渗透到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建立包括入学见习、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假期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入学之初,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给学生留下一个直观的印象,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在重要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导入课程实训,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所有专业课程学习完成后,应该安排专业综合实训,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专业见习过程中,应该组织学生到当地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进行参观学习,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明确专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毕业实习要让学生进入地方物流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毕业论文环节是对专业学习的总检阅,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分别编写相应的实践教学教材或手册,并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改进,使得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教材能够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专业的特点,能够切实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

2.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应该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后考核的单一考核方式,建立包括实践教学前的准备情况考查、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监管和实践教学完成后的考核等全面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首先,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应该有一个准备阶段,让学生了解实践教学目的并布置实践教学的任务,使学生从知识上和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实践教学准备;其次,在实践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有相应的监管机制,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质量,使得实践教学的目标顺利达成;在实践教学结束后,要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学生对实践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

3.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为保证地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建设一支“双师”型或“双师素质”型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必需的。地方高校可以根据实际办学条件,考虑采取“走出去”或“引进来”等措施进行实践教学师资培养。“走出去”是指地方高校通过与地方物流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派出专业教师到地方物流企业中任职,或者与地方物流企业合作攻关项目,增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引进来”是指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或者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直接指导此外,还要鼓励专业教师考取相关的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证书,如物流师证、采购师证等。在招聘专业教师时,设定相应的标准,优先聘用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教师。

第5篇:物流毕业论文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 毕业设计(论文)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92-02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综合展示。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商贸外语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从事外贸业务、跟单、质检、货运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必须从教学理念到课程设置,从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内容、评价标准到管理环节都要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发挥毕业设计(论文)的真正作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认识

(一)毕业设计(论文)是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

教育部文件《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2004)有效指导着各高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但许多高职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仍然形式单一,内容空泛。大多数学生脱离实际工作闭门造车,敷衍了事。教师指导的质量也参差不齐,评价标准也过于学科化。毕业设计(论文)应是学生融教、学、做一体化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是考核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高职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创造实践的能力,需要整合多门学科长期的学习、培养和训练,例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使用相关工具、方法、途径来设计等等。因此,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关键在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集合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三大课程模块的合力,打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基础。此外,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从校内学生实践到校外实习,都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二)毕业设计(论文)应以工作过程所需的理论为指导

毕业设计(论文)是基于工作过程习得的知识,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来源于工作又对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是简单的“心得体会”或者“工作总结”的升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毕业设计(论文)并不意味着降低要求,它倡导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相关理论依据的指导下,充分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对其工作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作过程中的任务

每种职业的工作内容、对象、方式、地点和工作流程不同。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工作过程,就算是同一工作岗位,在不同的企业、不同情境下工作过程也不尽相同。因此,应指导学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在毕业实习或社会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与未来工作接近的典型的职业工作过程中的主题。所谓典型,是指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过程能反映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典型工作过程应体现其结构的完整性、内容和形式的代表性、在企业全盘工作中的关键性和完成任务的方式、结果的开放性。

(四)毕业设计(论文)需要同伴合作、企业专家和教师的指导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应该是他们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个体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积极地建构和改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涉及到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效仿、协助和激发。学习是一种建构和互动的过程,必须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因此,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在企业师傅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实践,促进自身新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建构。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鼓励和倡导学生团队合作、企业专家和教师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在参与工作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找企业师傅和指导老师探讨解决问题,进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

二、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改革

随着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如火如荼的开展,商贸类专业群的毕业设计(论文)逐步向轻理论、重实践过渡,同时加强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的过程性管理,改革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标准等。

(一)毕业设计(论文)形式的改革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商贸专业群基于岗位群的工作过程设置了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和拓展课三大课程模块,逐步推进和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案例报告、国际市场开拓方案、具体业务的跟单处理、单证处理、某笔业务物流流程优化设计、出口报关流程优化设计等等。

(二)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改革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毕业设计(论文),鼓励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自己发现工作问题,在教师团队和企业专家引导和帮助下寻求解决方法,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能力,于此同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源自商贸类相关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要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项目相融合。例如,本人所在的院校对商贸类顶岗实习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分三个步骤:首先,在第五个学期下半学期开设文献检索、调查和分析方法等基础性、工具性的课程或专题讲座。其次,在第六个学期上半学期进行毕业实习,让学生在实习中思考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自主确定毕业设计(论文)取材,收集整理实践资料。最后,在第六个学期下半学期实习即将结束时,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样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中建构知识。

(三)毕业设计(论文)评价的改革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论是评价高职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评价高职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应该是多种评价主体、多样的评价方式和多项评价内容。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校内教师,还应积极采纳企业一线师傅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内容不仅局限在专业的学科化评价,而应融合岗位工作的标准和准则。

(四)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改革

目前大部分院校毕业设计(论文)都是由校内教师全程辅导学生的选题、论文撰写、答辩准备等。这样的辅导不全面、不客观,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真正作用和意义。因此,除了改革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和内容,还要注重毕业设计(论文)辅导方式的改革,把毕业设计(论文)的集中性辅导变为融入各门课程的过程性辅导,把校内教师的一人辅导变为校内教师团队,教师和企业一线师傅相结合的综合性辅导,集合学生团队的合作、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的共同指导,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毕业设计(论文)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此外,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也应该跟进。我们应充分利用开放互动的网络平台,为学生搭建“毕业设计(论文)”网站,实现学生跨时空、跨区域,多方位的交流、互助和协作学习。与此同时校内教师不定期进行实地调研,加强与企业专家的沟通,借助全方位的力量进行弹性管理。

总之,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综合实践性的教学活动,集合学生的创造力和智慧、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以及企业的配合。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与实践,保证企业专家的参与,整合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全程管理,建立全面有效的监控体系,成为毕业设计(论文)真正发挥作用、学生工作能力有效提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教高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2004.

第6篇:物流毕业论文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实践教学;协同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22-03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之一,当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需求时,就应该主动结合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寻求高等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平衡,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一、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工商管理教育迄今已有长足发展,但很多高校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对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制约却日益显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不足。

1.重理论,轻实践。应当说,我国各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过程中都很注重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但在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中,实训实践环节明显不足。个别学校是教学计划及培养方案中根本没有涉及实践教学环节,更多的学校是培养方案中突出强调了实践教学环节和时数等,但实施中,教师热情不高,实践教学没有落到实处,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成了纸上谈兵。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和双师型素质教师的缺乏等因素造成,但随着条件的不断完善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战术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手段已显得尤为关键。

2.实践能力的培养分散孤立,缺少系统协同性。现实中,很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只是在学校现有实验室条件下在某些课程的某些环节展开零散实践教学,或至多组织学生去个别实习基地简单的参观,缺少系统性思考,没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效果也差强人意。对实践教学的结果也没有一个可执行的检验机制。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综合性强,联系的学科和产业较多,涉及经济、法律、人文多个学科,内容包括采购、生产、营销、物流、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处理等环节。因而工商管理知识及其相应的实践环节就不应是分散和彼此孤立的,而应是系统协同的。

3.实践教学模式单调、实践能力培养层次低。当前各高校都重视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有的高校花巨资建设了包括软件模拟和实物仿真的较完备的工商管理实验室,但却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资源的荒疏现象。要么是实验室的软硬件资源没有得到深入开发利用,实习基地也仅限于挂挂牌,偶尔参参观;要么是少数课程进行孤立的实验室观摩和简单流程操作及软件操作等。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少,导致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层次低,缺乏系统性。很显然要培养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开拓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需要深入开发利用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多实践教学模式的协调应用。

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类型

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实践经验总结表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类型。

1.案例分析实践教学模式。案例分析实践教学模式是交互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探测性教学法,一般是由教师提供源于实际的案例素材,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分析方法,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进行分享交流。案例分析实践教学模式是高校工商管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模式。案例搜集和撰写是案例实践教学开展的关键。除了与课程同步的案例实践教学外,各级各类管理类大赛也主要采取案例分析和方案设计的形式,这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

2.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模式。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模式是组织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开展的参观、调研、现场授课、控制型实习和顶岗实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基于校企产学研合作的历史基础,以及专业特点。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目的在于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多赢,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运作的流程和制度,为今后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3.实验(训)室实践教学模式。实验室实践教学模式是高校实践教学的常用模式,它是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实验室,通过课程实验获取相应知识,培养学生在模拟或仿真环节下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模式是以软硬件实验设备为支撑,对实验目标、方案、指导教师资格、教学过程监控、设备更新都有明确的要求,以确保实验活动的有序进行。

4.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实践教学模式。毕业实习属于学生毕业前的入职实习。学生一般在工商企业的有关部门从事实际工作,有的为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能力,是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和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实现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有效过度,也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收集素材。毕业论文实践一般是针对毕业实习中的课题,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通过选题、资料收集、确定研究思路和方法、撰写论文等过程,将实践问题理论化,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教学模式。撰写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答辩,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多实践教学模式协同应用的思路和实践

前述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各有特点和优势,那么怎样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培养流程中协同应用这些实践教学模式?多实践教学模式应遵循多实践教学模式协同应用的目标,即要结合专业特点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规格,使之细化为学生的能力、素质和技能目标,进而整合相应的课程与之配套,在这个基础上,突出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内容,使之成为一个具有阶段性特征的体系,具体来说,可从专业认知—应用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几方面逐步递进。于此同时,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和系统论相结合的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师以社会需求为指针,学生为主体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在工商管理管理专业多实践教学模式协同应用中,有如下具体思路、做法和实践。

1.具体思路和做法。①对新生开展专业认知实践教学。在培养方案中,应安排专业认识实习(或实践),具体方式主要是设置简单的实践活动,如企业参观、市场调查或社会调查活动。这样的课程应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②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协同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资源的投资建设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各类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很多学校实验室资源和实习基地资源的闲置荒疏问题就在于开发利用不够上。对此,学校应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一方面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调动教师积极主动开发利用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之间开展实践教学的互动协作和支持,另一方面着力降低实践教学资源使用中的交易成本,增强其开放性。③针对各类课程开展单项实训。单项实训不仅增进了对课程知识原理的理解,更从基本元素上积累了培养实践能力。单项实训应该协同应用案例分析、实验室实验和实习基地实践等教学模式,挑选最优的模式和模式组合。案例分析的素材除了教师精心挑选准备和学生调研编写外,还可请有经验的企业界人士或历届校友提供案例资料,或请他们现身说法。④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参加企业项目,展开综合性实践教学。教师有机会参与商业实践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结合专业特点,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到企业的项目中来,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和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将课堂所学与实践业务结合起来,整合多门课程资源,加之了解各行业、各发展阶段企业的特点,也进一步弥补了工商管理类诸多课程体系针对成熟企业设置而与学校培养目标不一致的缺陷,特别是本科工商管理类学生由于实践经验和人生阅历的不足,对很多管理经典的理解还很抽象,参与企业的实践项目使学生对管理将有一个更为直观的理解。⑤以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为提升,展开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实践环节,这是对学生4年来学习的总结,也是学生将专业系统知识在具体的实习工作中首次独立验证,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和再认识的过程,落实得好,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将上一个台阶。这一实践环节教师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毕业论文选题应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模式、导向与特色,制定和选择切合企业实际富有挑战性的选题。二是启发应用前期所学理论知识,以及各项实践中积累的方法和经验,开展论文的研究和写作。保证前后实践教学的协调连贯性,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升华。

2.多实践教学模式协同应用的尝试。①强化工商管理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为了强化实验室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学院层面拟成立了实验中心,设有专门的实验中心主任,调配管理实验室资源。各实验室配备了正副实验室主任。这样一来专业的很大比例的专任教师作为管理者都直接卷入到实践教学之中。不仅培养方案中各课程实践教学开出率大大提高,而且很多教师还积极开设独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供学生选修,还自发组织实验兴趣小组,带领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实践训练。②充分发挥专业学生组织的作用,师生协同搞好实践教学,过去,学生对于个别课程的单项实训中的过过流程,填填表单的模式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现在学院拟成立了专业学生组织“工商管理部”,工商管理实践教学团队的老师充分利用这一组织发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假期专业社会实践、企业参观调研、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地区和全国性工商管理大赛等,学生们热情高涨。学生专业组织还成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好帮手,由于他们的积极参与,教师整合应用多实践教学模式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降低很多,如学生组织可以参与到跨实验室的资源整合,以及实习基地的协调沟通等工作。

多实践教学模式协同应用,成效逐步显现。源于组织和制度的革新,所有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现在思想意识层面被确立下来,重实践教学的氛围开始形成。学生积极参与各实验教师的调研项目或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企业调研,创作出实践性、应用性强,技术含量较高的作品,受到了实习基地企业的重视和好评。在ERP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均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谷再秋.基于培养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ERP沙盘模拟实训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23).

[2]石蕊.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

第7篇:物流毕业论文总结范文

关键词:物流外包;人性假设;风险评估

1.引言

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第三方物流产业的逐渐成熟,物流外包逐步被市场认可。

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许多企业在面临残酷的市场环境时,也都纷纷采取了致力发展核心业务,并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策略。

所谓物流外包,即企业为集中有限资源、增强核心竞争力,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执行。其主要任务是节约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然而,由于合同双方信息不对称,物流外包在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可能造成企业的损失。比如,凯玛特在与沃尔玛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物流外包后失去了对物流的控制。

目前企业界和学术界对物流外包风险的存在都有着清晰的认识,但是在物流外包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还很有限。1993年,Muller率先探讨了第三方物流的成因和特征[1];2003年,ChuanxuWangAmeliac.Regan提出物流外包风险分为四种:财务风险、冲突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2];宁云才等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对物流外包风险进行了评估[3]。在企业界,现有的物流外包风险评估主要依靠企业管理人员的经验和物流外包提供者的信誉保证,主观因素作用过大,缺乏客观的评估模型。

本文简要阐述了物流外包的作用,粗略分析了物流外包的风险种类,引入管理学中常用的人性假设,以减少由于主观评测而带来的误差,进而提出了评估物流外包风险的结构化模型,提高评估的精确度。

2.物流外包的作用

作为被市场认可的生产组织模式,物流外包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2.1着力发展核心业务,保持竞争优势对于企业来说,资源的有限性往往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企业如果能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就能有足够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减少用于物流业务方面的车辆、仓库和人力的投入,从而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获得长期的高额利润。

2.2减少投资,降低运营成本由于现在物流领域还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各种设施、设备及信息系统的投入非常大,所以,企业通过物流外包可以减少在此类项目的上的巨额投资。此外,作为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第三方物流提供者能够利用规模优势,通过提高各环节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运营成本的降低,使企业能从中获益。据估计,通过专业物流进行市场配销,比自行设立配销的网络节省20%~30%的成本。

2.3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第三方物流企业受物流外包需求者的委托,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管理物流业务,利用其拥有的物流信息网络对客户的供应链进行有效的监控,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服务;利用广泛分布的物流配送网络缩短了客户的交货期,为客户提供便捷快速的运送服务;利用高水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客户提供合理优化的物流方案设计。以上这些优质服务能够使企业借助外包的物流业务提升自己的企业形象,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2.4提高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性通过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企业可以对原有的管理内容进行分割剥离,缩小管理范围,精简公司机构,以高度应变的扁平式组织结构代替高耸的金字塔状组织结构,从而提高企业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减轻由于规模庞大而带来的组织反应滞后、缺乏创新性的问题。

3.物流外包的风险物流外包

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模式,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由于合同双方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不尽相同,并且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物流外包中隐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因此,物流外包企业需要有效地识别外包风险,加强对风险的管理控制,进而达到尽可能地降低和规避风险。当前企业物流外包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4]:

3.1管理风险当企业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后,物流服务提供商将介入企业的采购、生产、分销、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成为企业的物流管理者,使得企业自身对物流部分的控制力下降。

如果双方在协调上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导致物流外包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失去控制,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是物流业务受到影响。

3.2信息风险企业要将物流外包出去,必须和合作方就从方案设计到货物运输的各项环节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这牵涉到信息共享的问题。如果外包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则会导致信息失真、反应滞后;如果合作企业之间形成信息共享,则涉及到企业机密的信息可能会被泄露,成为危害企业安全的风险。

3.3财务风险企业选择物流外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降低运营成本,然而,如果长期将物流外包,可能会使企业缺乏对市场行情的了解,无法精确测算物流成本。这时,即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借口成本增加而抬高物流服务的价格,抑或是直接虚报成本,物流外包企业也往往难以及时察觉,造成成本超支。

3.4市场风险企业将物流外包后,减少了与顾客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不能及时获取客户信息,把握市场需求变化,从而影响企业的产品改进或者创新工作。从长远来看,这也会阻碍企业核心业务与物流活动之间的联系,可能造成客户满意度的降低,损失重要的客户资源,对企业的长久发展不利。

以上物流外包风险分类仅为大致分类,在实际应用中会加以管理毕业细分和调整,本文在此不做赘述,并且假定按照企业实际情况,风险已被有效划分,作为下文论述的前提。

4.物流外包风险评估模型

介绍本文提出的物流外包风险评估模型是建立在人性假设基础上的,引入了风险概率和风险重要性的二维坐标系,着重阐述主观判断在风险概率评估上的失真,通过剔除误差部分,提高衡量物流外包中各项风险的精确度,从而为随后的物流外包决策提供一定的支持。其基本步骤如下:

4.1风险重要性判断依据各类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程度,评估其重要性,分为四个等级(见表1),记为ki。

1.从代数角度考虑,在所有的各类风险中,若kili取得较大值,说明该风险重要性大或发生概率大或两者皆是,需要企业给予较大的关注;若kili取得较小值,说明该风险重要性小或发生概率小或两者皆是,企业可适当减少对其的关注度。

2.从几何角度考虑,可以将各类风险对应的ki和li直观标识在坐标系中,形成风险排序散点图。由定义范围可知,风险对应的点只会出现在第一象限、原点、x和y轴的正半轴上。将分布范围分割为四个部分,采取不同的对待策略(见图1)。

风险排序散点图的分割针对各类风险不同的重要性和发生概率,将其大致分为四类后,依次采取的策略如下:

A--重要性大、发生概率大,应重点关注,可以通过协议等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B--重要性小、发生概率大,可以适当减少关注程度,考虑风险替换;C--重要性大、发生概率小,应予以关注,避免小概率事件发生造成的损失;D--重要性小、发生概率小,可以较少关注。

基于人性假设的物流外包风险修正依据表1,可以发现图1中的散点对应的是某一等级的风险重要性和风险发生概率。然而,同一等级的风险的重要性可能并不完全一样,同时,即使在图1中两类风险对应的发生概率相同,也只表示它们的实际发生概率处于同一区间。因此,仅仅利用二维坐标进行风险评估只能产生一些风险结,即处于同一等级的风险具有基本相同的属性,形成风险模块,但还可以继续细分。一个项目的风险众多,如此多的风险结,使得管理者无法精确了解各风险的缓急关系。

1.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后提出的对待人性的一种权变思想--复杂人假设,即认为现实组织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不同的人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动机和需要,从而导致不同的外在行为表示。根据这一假设,组织中的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可以进行这样的人性假设:各类风险对应的各运营部分的负责人一方面会夸大本部门风险的重要性,以获得高层管理者的关注和企业整体的关注;另一方面会夸大本部门风险的发生概率,因为一旦风险发生而造成损失,可以风险大为理由减轻自己的责任。

2.针对部门负责人夸大风险重要性物流管理的情况,可以采取现在广泛使用的解决方法,即在部门自评的基础上,引入公司高层管理者和企业外无利害关系专家的评估意见,重复进行4.1和4.2的过程,以对物流外包初步评估的结果进行修正。其可行性在于,这部分是就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程度进行评测,是企业宏观层面的判断,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公司高层管理者和专家的意见更加能够符合企业整体思维的要求。

100重要性5B发生概率(%)0DCA3.针对风险发生概率被夸大的情况,如果仍然按照现在常用的解决夸大风险重要性的方法来处理的话,则可行性较低,因为高层管理者和专家对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做出的判断也许会脱离现实,因此需要采取全新的解决策略。超级秘书网

显而易见,各风险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它们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互相影响的成分,甚至会出现互为因果的情况。根据做出的人性假设,各部门负责人虚报的风险发生概率部分很可能是将不属于自己风险概率的部分归入了本部门对应的风险中,因此需要对这部分概率值进行调整。

由此,通过发生概率的调整,物流外包风险初步评估中存在的风险结得以化解,风险发生概率的精确度有所提高。结合对风险重要性的综合评测和风险发生概率的改进计算,基于人性假设的物流外包风险评估模型提出了一种对原有方案加以改善的评估方法。

5.总结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外包对物流外包需求者的积极作用,接着大致分析了物流外包的风险分类,最后,通过引入管理学中常用的人性假设,构建了评估物流外包风险的结构化模型,对提高评估的精确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专业提供毕业论文写作服务,并提供大量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如有业务需求请联系客服人员!

参考文献

[1]ReinganumJ.UncertainInnovationandthePersistenceofMonopoly[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3,73(4):741-748.

[2]ChuangxuWang,AmeliaCRegan.RisksandReductionMeasuresinLogisticsOutsourcing[A].TRB2003AnnualMeetingCD-ROM[C].2003.

第8篇:物流毕业论文总结范文

阐述实践与创新的关系,分析高职学生实践创新的现状,从转变理念、加强实践、参与竞赛、承担课题等方面提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

物流管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15

1 实践创新能力概述

1.1 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个体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所具备能力。实践能力可分为一般实践能力(主要包括社会适应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和专业实践能力(包括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岗位适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2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在各类实践活动中,产生有价值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本领。大学生创新就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要以知识为基础,结合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和新方法。

1.3 实践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大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坚定的执行力,因此实践活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源泉。实践创新能力就是指大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通过一定条件下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形成的有可能创造新价值成果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是大学生最终形成创新能力的心理和行为准备。

2 高职学生实践创新的现状分析

2.1 缺乏实践创新意识

高职学生普遍受传统应试教育惯性的影响,习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再加上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制约,对实践活动不太积极,学校安排的实训、实习活动也多被动应付。学生一方面抱怨学校实训条件差,一方面却不愿主动实践,更缺乏创新意识。

2.2 缺乏实践创新兴趣

现在不少高职学生主要兴趣在手机和网络,终日游走在虚拟世界里,对专业学习热情逐渐淡化,再加上要应付职业资格、英语等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实践创新活动普遍缺乏兴趣。

2.3 缺乏实践创新毅力

创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坚强的毅力。物流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涵盖面比较广,创新需要一定的知识和实践积累,高职学生往往眼高手低,在实践创新过程中容易虎头蛇尾,甚至中途放弃。

2.4 缺乏实践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需要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强调实践创新能力重要性,然而由于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局限,高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还比较稚嫩,需要引导、锻炼和培养。

尽管如此,高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还是有潜能可挖的,只要转变观念,采取合理的方式和得当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可以被激发的。如果不实施实践创新教育,则高职学生的创新潜能很有可能消失殆尽。

3 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3.1 转变理念

教师和学生是实施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取决于在教学活动中双方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感悟和行动。

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执教理念,要变“教”为“导”,即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灌输型向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引导型转变。通过启发式、情景式、案例式、任务式等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其次要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能力,尤其是实践创新的能力,它是学生未来就业、工作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高职学生要主动接受创新理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另外,学校各级领导以及相关的教学管理人员、教辅人员要充分认识创新能力培养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3.2 加强实践

物流管理是系统性、流程性和操作性强的专业,只有广泛实践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校内实训。充分利用物流实训中心的软硬件设备,以项目化教学推动“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熟悉物流设备,了解作业流程和岗位职责,为企业实习打下实践基础。

(2)引厂进校。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引进了“顺丰速运”,将企业经营活动和学生的专业实训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速运和快递的经营模式、流程与方法,在领略企业经营文化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3)经营性实践。为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我院支持物流管理专业开办了的实习超市,从项目筹备、人员招聘、商品采购、店面布局到营销策划、商品配送、财务管理等完全由学生打理,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物流专业能力得到很大锻炼和提高,亲力亲为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经营活动中常产生一些创新的想法和做法。

(4)校外实习。我院物流管理专业有两次校外实习机会,第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岗位认知与体验”实习在苏宁呼叫中心和数据中心,通过售后服务实践,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抗压能力得到很大锻炼和培养。第二次为期半个月的专业实习在苏宁配送中心,学生操作各种专业设备和信息系统,不仅将书本知识变成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也得到提升。

(5)毕业实习。为期半年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到用人单位的顶岗实习,学生带着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题目有目的地实习,会主动分析、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找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锻炼很有益处。

(6)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设计或论文,学生需要查阅文献、实地考察、访谈调研等,同时要对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还要有创新的发现、思考和措施。因此,通过毕业设计或论文的撰写,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创新思考能力以及创新发现能力。

3.3 参与竞赛

(1)物流职业技能大赛。笔者两次参加江苏省高职院校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大赛分物流方案设计和物流方案实施两部分,不仅要考察队员的个人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更要考验团队成员的合作能力。通过训练和比赛,选手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应变处置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校内的培训与选拔,激发了大多数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实践、积极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创新创效创业竞赛。“挑战杯――彩虹人生”江苏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旨在搭建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增强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效、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发现、培育和选拔创新创业人才。学院广泛发动,以赛促学。笔者根据自己在“苏宁配送中心”的实习体会,申报了“S公司配送中心接货流程与操作优化”作品,作品撰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资料,请教了专业老师和企业专家,对流程优化的思路、数据、方案反复论证,一些创新设计得到了企业的肯定。

(3)学院创业大赛。我院为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举办了全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笔者以“校园快递经营策划书”项目组队参与学院创业大赛,从市场调研、数据采集到投资收益分析和风险防控,整个团队各司其职,集思广益。策划书凝聚了集体的智慧,答辩环节展示了团队的风采,整过比赛过程又是一次对参赛队员实践创新能力的历练和提升。

3.4 承担课题

(1)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江苏省教育厅每年都组织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旨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给大学生提供了展现创新能力的平台,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实践、勇于创新的积极性。

(2)大学生专利发明。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学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在校学生申请专利发明的文件。笔者主持2015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物流辅装置研发”,本项目是基于学生在物流设备操作实训过程中的创新思维,为了提高设备操作的安全性、便利性和高效性,项目组成员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对托盘、叉车、物流笼车及货车车厢等设备进行改良,设计和开发出一些辅装置。笔者已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一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专利发明锻炼了学生发现能力、想象能力、研究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无论是国家竞争还是企业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竞争。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国家建设、企业发展、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在需求。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政、企、行、校”多种教育环境和资源的优势,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光,傅伟.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构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62).

[3]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向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第9篇:物流毕业论文总结范文

Abstract: Talents training mode is the sum of training goal, training standard, basic training method and process management.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s reform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logistics industry demand, follow the rules of ability progressive, but also integrate inner and outer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ources.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implements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reform of "three phases" ability progress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applied type course construction, double-qualified faculty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teaching bases construction, the talent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one main line, two fusion, three layers of docking, four strengthening, five kinds of ability" are highlighted.

关键词: 能力递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Key words: ability progressio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alents 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209-03

0 引言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作为复合型产业的现代物流业无疑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安徽省分别于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出台《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若干意见》,将现代物流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为服务于安徽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安徽科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于2006年设置;2010年4月被确定为校级重点改革专业,全面实行能力递进式“三阶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历经8年的“一改三建”,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专业“一条主线、两个融合、三层对接、四个强化、五种能力”人才培养特色得到凸显。

1 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举措

1.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物流管理专业的改革始于2009年的课程实习综合化,将多个课程实习综合在一起进行,避免单门课程实习时间短,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能力”核心,突出“应用”目的,即能力递进式“三阶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一年半通识教育阶段一年半岗位模拟和运营深化教育阶段一年专业综合提升阶段。

1.2 “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能型师资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关键,安徽科技学院一直以来将双能型师资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之一,并制定了《关于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锻炼的意见》、《安徽科技学院外聘教师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等相关文件。自2006年以来,物流管理专业根据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为核心,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指导思想。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重点,以“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鼓励教师进行ERP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培训、校企教师“互派、互聘”、教师服务社会等措施不断加强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拥有双能型师资15人,所占比例79%,外聘教师25人。

1.3 应用型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是大学为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并指导学生的所有学习内容及其构成要素的总和[1]。课程改革与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途径。应用型课程建设思路是:根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引入企业资源,组建课程组,实行组长负责制,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目标分解、优化资源配置、考核方式改革等全过程的管理,突出“整体素质高、知识结构优、应用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采购与仓储》和《运输与配送》两门课程采取理实交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将理论融入实践教学,企业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学生在现场学、在干中学,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1.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①建立个性化发展的校内创业基地。校内实践基地建立了功能多元的经管实训中心和个性化发展的创业基地。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建立于2011年,以大学生创业园为平台,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创业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提升实践能力。物流管理专业所创办安科笑达快递通过项目论证、创新运作思路,精细化运营,取得了很好的运作效益。该项目团队在第一届全国创业专项大赛中进入全国20强。②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安徽德力、南京远方、上海日精物流等十多家企业。合作企业参与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设计、实践教学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等各个环节,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学生毕业后,部分被合作企业留用,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

2 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

2.1 以行业发展为指引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结合了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和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9-2015)》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等政策,为满足一体化、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旨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等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够在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中从事物流系统优化设计和物流经营、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2.2 以职业岗位发展为需要设置课程体系 根据物流运营的实际要求并参考了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二级),以职业岗位发展需要设置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是专业人才就业企业专业人才就业岗位核心职业岗位技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实行“平台+模块”的课程架构,即“2+3”课程体系,既坚持学科的基础性,又结合岗位的发展需要。两个平台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三个模块包括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新的课程体系夯实了学科基础、突出了核心能力的培养、满足了个性化需求、提升了岗位适应性和拓展性。

2.3 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强化实践教学 物流管理专业形成了感性认知、模拟深化、综合提升的能力递进式“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及两线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一线为物流管理专业能力训练,一线为管理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到层次合理、学时比例合理、递进阶段合理,既夯实了实践能力又符合能力发展的规律。

2.4 以强化应用为目的改革教学方法 按照基础夯实、口径适中、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整合了课程间重复内容,提炼出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仓储》、《运输与配送》、《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战略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和《国际物流学》等八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方法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理论融入实践,企业参与,采用课程有《采购与仓储》和《运输与配送》;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学生分组完成项目规定的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和策划书,并制作PPT进行答辩,教师参与整个过程进行指导,采用课程有《管理学》、《物流刮泥概论》、《商品知识及养护技术》等;案例教学模式:典型案例启发性问题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理论归纳,采用课程有《管理学》、《物流管理概论》、《商品知识与养护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等。

2.5 以凸显综合素质改革课程考核机制 形成多元、动态的课程评价机制,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学科基础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成绩(20%)+实训考核成绩(20%)+期末考核成绩(60%)。学生必须获得双60分以上方可通过课程考核,其中三项综合考核必须达到60分,基础知识笔试成绩必须达到60分(基础知识卷面成绩100分);专业课程考核由授课教师自行设计,主要采用平时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软件应用能力等;校外实习课程考核: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考核,以企业考核为主,考核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

2.6 以适应社会需求推进双证书制度 着力推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参加物流及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证,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目前已经开展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包括物流师、报关员、ERP工程师、ISO9000内审员、营销师等,学生的参与率每届平均达到110人次,通过率达到30%。

2.7 以整合企业资源助推专业发展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从共建实习基地的低层次合作、到共同承担核心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发展到企业参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资源共用、机制互动和成果共享的高层次合作。合作企业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成员,每年定期参与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会议,讨论和指导专业建设的各环节,企业管理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共同研讨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参与理论与实训授课以及毕业论文设计。校企尝试实现人力资源“互派、互聘”机制,实现才智共用。

3 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特色

3.1 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凸显 经过专业团队的共同努力,历经8年的改革与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在稳步提升,2012届物流管理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学校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优质就业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物流管理专业“一条主线、两个融合、三层对接、四个强化、五种能力”人才培养特色得到一定凸显。一条主线:以应用为目的;两个融合:第1个融合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相融合;第2个融合是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及校园文化相融合;三层对接:即专业与产业、课程与职业以及师生与企业进行三位一体的无缝对接;四个强化: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强化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强化个性化发展培养、强化职业拓展能力培养。五种素质: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吃苦耐劳、持续发展。

3.2 物流学科科研实力得到提升 浓厚的科研氛围培育了一支作风扎实,积极上进的科研队伍。物流管理专业形成了骨干教师人人有课题研究,青年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局面,特别是近年来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头人胡月英教授的带领下,物流管理专业团队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向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该方向的选择既符合我省区域经济的特点、又结合了我校农科优势,学科组在课题申报、调研、研究等过程中,提高了整体科研水平,拓展了知识结构和深化了文化内涵,一支具有良好教风、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学队伍正在形成。

3.3 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物流管理专业团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以积极主动、踏实能干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合作单位的信赖,在物流园区规划、物流系统规划、中高层管理干部培训、人力资源培训规划制定、创业培训、地方政府质量奖评审等方面与合作单位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合作。物流管理专业团队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罗高涌,张瑾.基于CDIO模式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1(5):71-75.

[2]刘友金,廖湘岳,向国成.经管类本科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10(3):100-103.

[3]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