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秋节随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节候表征
秋分是古人最早创设的节气之一。在古人的生活中,春、夏、秋、冬4个季节并非是同时确立的:商和西周早期先有了春季和秋季,西周以后又有了夏季和冬季。四季之后,节气的创设也有先有后,最早为古人确立的节气是“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4个时间点,至迟在西周时就已出现。 秋社日
在二十四节气中,秋分是农历八月的中气。因此,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秋分,八月中”。由于人们习惯上概称节气、中气为节气,因此,秋分也被看作是八月下半月的节气。
据《逸周书・时训解》记载,秋分有“三候”:“秋分之日,雷乃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意思是说,秋分这天,打雷不再发出声响;5天之后,冬眠的动物开始培固洞穴;再过5天,地上的积水就会干涸。在古人看来,如果上述“候应”不能如期而至,则相应地就会出现诸侯放荡、百姓没有依靠、有甲壳的动物就会成灾等异相。
秋分节气的“三候”在《礼记・月令》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声,蛰虫坏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坏”本读pēi,是指未烧过的砖瓦、陶器,此处通“培”;“杀气”,此处指阴气。
秋分的节候也出现在古人的诗文作品中。宋代词人谢逸有《点绛唇》词,其中有“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金气”指秋气,“凉蟾”指秋月,词人寥寥几笔便铺陈出秋分时节凄冷的景色。唐代诗人元稹有诗《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u影,雷收振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古人以十二律配十二月,南吕配在八月,故以南吕代称八月。全诗先布景,后陈情,一句“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既呼应了白露节气的“鸿雁来”,又抒发了秋天将逝的怅然之情。
夕月与秋社
秋分是古代帝王祭月的日子,节气前后又有传统的秋社日。
据文献记载,先秦时天子有朝日(祭日)、夕月(祭月)的礼俗:祭日于东,时在春分;祭月于西,时在秋分。至于天子为什么祭日月,《周礼・春官》的疏文中说得很清楚:“王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故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以王者至尊犹朝日夕月,况民得不事君乎?”帝王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礼俗一直传承至后世。明初洪武三年(1370)新建夕月坛,高六尺,四丈见方,以白石为阶;清代顺治八年(1651)后正式恢复夕月典礼,并立夕月坛于西郊,也即今天北京阜成门外之月坛。
帝王祭月的同时,嫦娥奔月的神话也一直在坊间流传。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台秦墓出土秦简《归藏》,其“归妹”卦辞中就记录了嫦娥神话:恒我偷了西王母的不死药,服食之后奔向月亮,化作蟾蜍。“恒我”即嫦娥,后世之所以易“恒我”(也作“娥”)为“嫦娥”,是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到了《淮南子》中,嫦娥奔月的神话则增加了“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奔月”的情节。东汉高诱解释称: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不死之药,被他的妻子娥偷吃了,娥吃了仙药,得以飞向月亮,化作蟾蜍,成了“月精”。此后,嫦娥窃食不死之药以奔月的神话便传承了下来。
帝王祭月,民众则拜月、赏月。在宋代的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从孩童到十二三岁的少年皆穿成人服饰,或登楼赏月,或焚香于庭拜月,各有所期:男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意为科考得中),女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在明朝时的北京城,人们先在市场上买一种月光纸,上绘月光菩萨像,旁有玉兔持杵捣药造型;中秋之夜,家家设月光菩萨神位,以果、饼、西瓜等供奉,夜间在月出的方位向月献祭、叩拜;之后,将月光纸焚化,全家人分食供品。
社日是古人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社,地主也。”土地上能生长出五谷,具有神秘的力量,因此人们祭祀它,“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当然,社祭所封之土又并非是普通的土,而是一种特别的五色土。汉代之前只有春社,汉代始有秋社。汉代之后又确定了立春、立秋之后的第5个戊日(春分、秋分前后)为春社和秋社的时间。春社、秋社的设置契合了古人“春祈秋报”的观念:“春祭社以祈膏雨,望五谷丰熟;秋祭社以百谷丰稔,所以报功。”
传统社祭有官社与民社之分。官社有一套规范而肃穆的祭祀仪式;民社又称“里社”,相较于官社,民社则更为灵活和热闹。如《淮南子》的记述:“夫穷乡之社,扣瓮拊瓶,相和而歌,自以为乐也。”社日祭祀传承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唐宋时期,成为内容丰富的节日。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秋社》记载:“八月秋社,亲戚间以社糕、社酒相馈送,已婚的妇女归宁娘家,到晚上才回来。这一天,外公姨舅还要送给外甥新鲜的枣、葫芦,认为这些对外甥有好处。”
宋代之后,社日活动逐渐衰微,但仍有存续。据近人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在安徽贵池一带,“秋社前数日,各家预备做会一切之物品。除香烛纸马外,每家必须做些糯米粑。迨至社日,均携香烛,捧米粑,在社令位前行礼敬神,名曰社令会”。
相较于秋分和秋社,中秋节的起源晚近得多。中秋节的记载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由于秋分日和秋社日基本上是按太阳的运行轨迹来确定的,因此它们在农历中的时间每年并不固定,也不一定逢月圆之时。而处于三秋之半的中秋节,因为节期固定,夜里又有圆月出现,由此逐渐取代秋分和秋社,成为秋天里中国人最为看重的节日。秋分和秋社的一些习俗,有的被整合到中秋节中了,有的则已湮灭不存。 嫦娥奔月(汉代画像石)
农事与其他
秋分是农事秋收、秋种的节点,为我国南北方民众所重视。在浙江一带,农谚说“秋分在社前,斗米换斗钱;秋分在社后,斗米换斗豆”,这是讲秋后收成的。在河北一带,有句流传颇广的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这是讲冬小麦种植时间的。
在秋分节气里,古人也占验天气和农事。清人陈B子在《花镜》中说:“秋分日天晴,主有收;微雨或阴天,最吉,来年大熟。”江浙一带传说农历八月二十四日为稻生日,雨则稿秆多腐烂,谚语说“烧干柴,吃白米”。
在江苏苏州,秋分又有所谓的木犀市。木犀,即桂花。据清人顾禄《清嘉录》记载:“俗呼岩桂为木犀,有早晚二种。在秋分节开者曰早桂,寒露节开者曰晚桂。将花之时,必有数日鏖热如溽暑,谓之木犀蒸,言蒸郁而始花也。自是金风催蕊,玉露零香。男女耆稚,极意纵游,兼旬始歇,号为木犀市。”
有些地方还有秋分送秋牛图的习俗。秋牛图以红、黄纸印制而成,上绘全年节气和农夫耕田图样。送图人每到一家,即景生情,口诵吉利话,以博得主人欢心,得些赏赐。此举俗称“说秋”,送图人则被称为“秋官”。
与立春一样,秋分也有竖蛋的游戏,俗语说“秋分到,蛋儿俏”。传说秋分这一天鸡蛋最容易立起来。竖蛋之戏应该与古人“秋分秋分,日夜均分”的观念有关。《礼记・月令》中就有昼夜相等之时校正各种度量器具的记载。
在广东开平,有“春分吃春菜,秋分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地里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俗语说“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2009年7月《家人》改版,致力于打造国内第一本婚恋时政杂志,本着“有用、有趣、有品”的办刊理念,继续用新闻、纪实、故事、随笔等形式探讨当前婚恋问题,并力图给出更科学、更人性、更专业的解决之道。为此,我们加大力度拓展专家资源,建立了包括社会学家、心理专家、医学和健康专家等在内的专家库,大批卓有建树的专家为本刊撰稿,为读者解惑。
从2009年10月开始,知名女作家叶倾城、张曼娟(台湾)、陈彤、吴淡如(台湾)受邀担任本刊特邀主编,每人轮值一季度,参与杂志编辑制作,并撰写《特邀主编的话》。2009年10月到12月,由叶倾城担任特邀轮值主编。
来信
我读了《家人》今年第9期文章《保姆的性事》之后。颇有感触。作者用精湛的文笔、巧妙的构思。将桂芝的一举一动描写得惟妙惟肖。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主人家的宽容与和善,保姆的知恩图报,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而美好了。
广西李宜
对于像我这种刚刚步入婚姻的新手来说,《家人》让我如获至宝。文章看得越多。就爱得越深。书上许多具有哲理性的句子,常常如良师挚友一般,时刻警醒着我用心去经营自己的幸福婚姻。我最喜欢的一句就是:婚姻是离幸福最近的地方,一个人快乐也让另一个人幸福。
河南夏新宇
我喜欢过很多杂志,却从来没有如此热烈过。《家人》不论从选题还是内容上都让人耳目一新。家是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地方,敢于在风口浪尖上作文,不失为智勇双全者。我会继续支持《家人》,每期内容我都不会错过。
陕西张倩倩
读者眼
爱就是想要一个家
在我小学毕业那年。爸爸妈妈离婚了,从此我再也没有感受过家的温暖。人生,短,不过一瞬;长,不过永远。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他们历经沧桑。从各自再婚到再离婚,最终又成为单身。我告诉他们:你们在一起吧,这样多好。如果那些曾经无法释怀的东西已云淡风轻;如果你们心底还为对方留有一些微温:如果你们爱我,就让我们永远在一起吧。我真的想要一个家。
今年中秋节那天,爸爸搬回家住了。我牵起爸爸妈妈的手,对他们说:新婚快乐。
悲伤的剧情从冬天开始,到秋天结束。随着一起一落的哀愁和欢喜,折射出人生永恒的问题和答案――爱是什么?爱只是真的想要一个家而已。
湖南林波
给他一点危机感
老公回到家,很兴奋地告诉我。朋友带他去的那家酒吧,有一位弹琵琶的女孩。随着老公谈论那位女孩的次数越来越多,回家也开始“迟到”。不久之后,老公的电脑里出现了那个女孩弹琵琶时的照片。一个妻子,如果一味地奉献安全感的话,再好的老公也会麻木,怎会记得珍惜?
在老公面前,我开始有意无意地总是谈起某位优秀的男士。他终于忍不住盘问我:“你是不是爱上他了。”我很认真地告诉他:“我会不会爱上别人,要看你会不会。爱情是要被爱情滋养的。假如你给我的爱不完全了,我也就拿不出完全的爱给你。”
这确实不是好事情,我们吃得越来越精细了。超市里摆着的都是精米、精白粉、精盐、精制油、精制奶酪,还有脱脂奶粉、纯净水……营养学家一再发出警告:过于精细的食物不利于健康,容易得什么什么疾病。但我们的嘴巴不支持这个观点,嘴巴偏爱咀嚼高精尖的美味――比如燕翅鲍和咯崩脆的油炸东西。再说,我们对“品质生活”这一概念的理解也有点偏差。
有时候,我们在饭店里点了农家食物,可是端上桌的烤山芋是用锡纸包裹的,用银勺子挖来吃,优雅得很呢。“五谷丰登”也算一道餐前小吃,玉米棒子、芋艿、毛豆、紫山芋、花生济济一堂,大家笑着抢来吃,动手慢一点,扁竹篮就见底了。但我发现,好客的主人再叫一篮,就没人理睬了,此时红酒鹅肝和炝红膏蟹等冷菜已粉墨登场。
以前我们吃汤山芋、生切藕片、南瓜面疙瘩,以为至味。现在的孩子是不碰的,大人们给孩子吃午后点心,也认为去街角买一块芝士蛋糕来得爽气。
其实粗砺并不一定难吃,从烹饪学的角度看,有时还非得粗砺不可。比如中秋节,上海的风俗是吃芋艿毛豆的,讲究一点的人家还要吃一碗糖芋艿。这碗糖芋艿,就只能放红糖才够味,色泽也好看,放白糖就不行。红糖是食糖的最初形态,经多次加工后才成白糖。旧时风俗,生了孩子的新妈妈得喝红糖水冲冲瘀血,兼有暖胃补血功效。
前不久在一台湾朋友家小坐,主人拿一小碗点心让我尝,那是用葛根粉做的,在一个方柱体的塑料筒里冻成块状,半透明,近乎白玉色。筒的一端是一个方孔网,用一块装了长柄的小板在另一头轻轻一推,葛粉块受力挤压,从网板吐出来一条条的粉丝;再扯开小包装的红糖,拌和了吃,风味古朴。这碗葛粉丝若是拌白糖吃,我想也不行。还有一次,我在一家台湾人开的茶馆里吃了一道名叫“烧仙草”的茶点,质地与葛根粉相近,也是用植物块茎加工,用红糖拌和后吃的。
上海大约吃不到用红糖做的点心了吧!
有时候做浓油赤酱的菜,厨师讲究用冰糖,其实冰糖只是比红糖稍高一级的固态糖,不如白糖精细,但它特别能提鲜起稠。
过去酱油店里供应粗盐、细盐两种,穷人家只吃每斤比细盐便宜一分钱的粗盐,但粗盐的味道更接近大海。上世纪70年代,上海在食盐紧张时上市过一种大颗粒的粗盐,白中带青,有杂质,据说来自遥远的青海湖,得碾成细末后入菜,但回味时能品出一丝野性,令人难忘。
一次,我在一家法国餐厅吃烤扇贝,扇贝本身不入味,就埋在一盆粗盐里,吃时将火柴头般粗的盐粒撒一些在食物上就行了,本鲜突出。还有一次我在一家浙江风味的饭店里吃到一款烤蛏子,原理相似,蛏子呈扇形排在大颗粗盐中,不必添加别的佐料,用筷子挑出来吃,嚼咬间有咸味的汁水向口腔喷射,也很爽。还有些饭店干脆用海盐调味,以招广徕。
北风起,霜打后的矮脚青菜成为田园珍蔬,如果用农村里自榨菜油炒来吃,肥糯香甜。碧绿的菜叶,金黄的油星,盛在青花大碗里真是赏心悦目。头道大豆油也是很香的。桶装精制油过滤了杂质,卖相蛮好,但就跟小家子气的上海男人一样,没劲!
“马桥香干”之所以受人欢迎,是因为农家豆腐用盐卤点成,切开可见里面布满小孔,落口弹牙,可以吸收肉卤。盒装豆腐细腻如小白脸,滑嫩是滑嫩了,豆香却没了。
日本料理中的寿司,一般用糯性适当的大米做,但我吃过一款糙米寿司,也很香!现在大家都爱吃新大米,过去常吃的籼米在超市里反而见不到了。微黄的籼米饭,用红米苋汤淘来吃,有嚼劲,可吃两大碗呢!
还有一次我在一家饭店里吃到了老上海的阳春面,棒骨吊的汤,面条在碗中一面倒排列,再淋几滴猪油,葱花那么一撒,真香!关键一点,小阔面是用标准粉轧的,筋道够足。回家路上,小麦的原香还在齿间萦绕呢!
老板是北大荒呆了十年的黑兄,他告诉我,这是用七五粉轧的,也就是说,面粉里有比较多的麸皮。过去我们吃过黑面粉做的馒头,表面上看得见点点麻子,那就是麸皮。我们现在吃的精白粉是八五粉,甚至九五粉,麸皮被当作杂质,似乎剔除得越干净越高贵。大型超市里还有低筋粉、高筋粉等,做成糕点很好看,但维生素缺乏就容易致病,所以现在欧洲人经常吃麸皮面包。我们家现在经常吃荞麦面和杂粮面,比精白粉轧的切面香,建议大家试试。
只有从废墟上站立起来的人,才有资格书写曾经倒下的历史。
一生境遇浓缩在7天
在上海,明君最不能忘记的地方便是衡山路的茶坊“寒舍”。因为那里是她人生命运的转折点。1999年中秋节前,一场灾难使这个以策划财经图书而闻名上海证券界的“名女人”,在任何一位朋友或员工事先都没有知晓的情况下突然在上海滩消失。接下来的7天,她便是在她曾热爱而生活的故土――四川成都失去了自由,在看守所里度过一生中最难忘、最痛苦的一周。那些刻骨铭心的日子像一把刀,塑造起一个全新的明君。
如果没有那7天,明君的人生不会从头再来;如果没有那7天,上海地铁二号线也许不会出现20多家明君连锁书店;如果没有那7天,明君也许不会像现在那样对生活爱得热烈、恨得冷酷。
那是1999年9月17日,明君和上海市第二检察院一个检察官相约在衡山路的“寒舍”协助调查明君曾就职过的四川某报一位上级领导的经济问题。半小时以后,那位检察官告诉她有一份四川省检察院反贪局发来的传真,传真上的几个问题须她核实后签字。于是,明君就和那位检察官去了上海市第二检察院。此时的明君只想尽快签完字回到办公室准备第二天《亚太经济时报》上海版的编排及发行事宜。想不到的是到了检察院后,传真没有看到却来了四川省检察院反贪局的两个小伙子找她谈话。再一次的谈话中,明君渐渐明了此事发生的缘由。无可奈何之下,明君带着坦然的心情于当天晚上10点30分随同四川省检察院一行飞抵成都。接待她的是一位反贪局副处长。十多分钟的谈话式问询结束后,那位副处长告诉明君:他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她一个结果,但他也必须按规定把明君寄押在看守所。
再一次无可奈何,明君就这样被送进了看守所。
“当时你流泪了吗?”我问。
“没有!因为无泪可流!”重庆妹子明君摇摇头。
明君凭直觉相信那位副处长是一位有良知的检察官,一定会澄清事实。只是太担心远在上海的女儿(刚满9岁)一定会在等不到妈妈归去之时突然哭喊着去找妈妈,而任何人却不知她的去向。于是,那时她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尽早回到上海。
可是,随着“剧情”的展开,明君还是不得不流下了屈辱的泪水。因为就在检察院的工作人员为她办理完寄押手续后,走进看守所的第一关便是脱下衣物例行检查,理由是杜绝身藏利器发生意外。明君也不能例外。此时已是夜深人静,一位女牢里的“头儿”被警官叫醒为她作例行检查,明君却无论如何接受不了。因为就在失去自由之前,她一直是无愧于良心坦然而尊严的生活、工作着。她呆在原地一动不动,委屈和羞辱的泪水此时突然像雨一样流下,双方僵持了半小时。
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只有例行检查完毕才能回到“牢房”。躺到床上,明君再也无法合眼。不巧的是,“例假”又来了。而进看守所前,她的所有随身物品都寄存在了四川省检察院反贪局那里,她只好放任自己的“血液”无声地流淌,像她的泪水一样。
一天,两天,……
到了第三天,性格倔强的明君恢复了内心的勇气。她相信她“没事”,但如果因为这“没事”而无声地等待调查往往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于是,明君就在一边写“申诉信”的同时,一边向前来问询调查的检察官提出了“取保候审”。
到了第7天,检察院来了两位工作人员,告诉她“取保候审”的保证金是15万元,并要她立即通知上海的员工“打款”。7天――168小时,当第一位接到明君电话的员工,听到明君的声音,不由地欣喜若狂:“主任有消息了!”话未说完,便跪在地上……
走出大墙的那一刻,明君又流泪了。那是一种无以言说的血泪。她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活着,为了女儿,为了友情、亲情,甚至是为了诬告她的“敌人”。
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心态,明君走出看守所办理完一切手续立即打的去了机场,直奔上海。她不想让她的员工再为她提心吊胆,也不愿女儿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
此时此刻,“取保候审”一事明君决定深埋在心底,直到有结果的那一天。
2001年6月12日,明君带着她的法律顾问――清风律师事务所的主任赵文广飞抵成都,从四川省检察院反贪局处拿到了“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撤销案件决定书”及相关扣押物品。
“你欣喜吗?”我问。
“不,我出奇地平静。”明君说,“这张决定书于我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它使我更深刻地懂得了什么是良知!生活的真谛是什么!”
1999年9月17日至2001年6月12日,六百多个日日夜夜,在“取保候审”的十字架下,明君,你的心灵是怎样从“黑夜走到黎明”的?
你哭过吗?绝望过吗……
小女子成了大书商
明君出生于重庆。1986年起她开始做自由撰稿人,帮人写书、编书。
1987年,跟着她当时的老板――现任重庆力帆的董事长尹明善介入出版发行业。
1988年,明君从重庆来到成都,在《经济信息时报》做编辑。在报社,她看了不少资料,动手编了两本资料汇编《关贸总协定》以及《市场经济中的经营方法谈》,并在报纸上做了邮购广告。没想到,两本资料集畅销异常,给她带来了1万多元的收益,那是1993年。
有钱作底,明君的梦想“忽”一下膨胀起来,决定专心写书、出版。她结合了《孙子兵法》和自己在报社接触到的一些商场诡诈风波,写了一本名为《胜算者》的书,一万多块钱全投给了出版社和印刷厂。结果,书滞销,全赔进去了。困境中的她认识了一个昆明的二渠道书商,那人看了《胜算者》后觉得内容不错,就是包装不行。他给了改良意见后介绍明君去次年1月的二渠道书刊订货会。
从没接触过书刊订货会的明君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揣着几千块钱和样书去了北京。当天就有书商来订书。三天里,她拿到了3万多块的现金,赶回成都印书发货。因为及时守信,不少人又来追加要货,一星期内,明君名震发行界。
马不停啼,明君立刻着手炮制《钱祸》等一系列丛书,以商界诈骗情节为主,结合一些佛教哲理、兵法权谋等东西,烩成一大本,卖疯了。从1994年底到1996年底,明君彻底地爱上了出版业。
1997年,明君应聘为《四川金融投资报》的总编助理,以市场部主任的身份来到上海。她和报社商量,由她承包这张报纸在上海的发行,自负盈亏。不懂证券的她胸有成竹,“我只不过想通过报纸认识证券界的名人,策划出版优秀的证券书。”
1998年1月1日,明君正式上任。她遍撒“英雄帖”,请上海证券界最有名的高手写稿子开专栏,稿费是当时最高的。同时明君也亲自操刀,每期写一个人物专访,几乎把上海证券界的名人采访了个遍。最辉煌的一期报纸是1998年6月,发行量达到十几万份。
积累了这么多无形资产,明君把她的出版机器也运转飞快。先是策划了一系列专家论股丛书,最著名的是至今仍畅销的《短线是银》;她还拉着股评家四处签名售书,把“明君”这块牌子散播到四方,充分造势。一年下来,出了8本畅销书。
正当她沿着梦想一路走来的时候,一场灾难悄悄走近。从而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英雄不问历史,明君再战江湖
大墙里走出来的明君回到上海后正好是中秋节。她装出一副高兴的样子,召集所有的员工和作者开会,并告诉大家说,报纸停办了,从今天晚上起全体解散。
当晚,明君喝了很多很多的酒。一边喝一边哭。一边哭一边喝。员工都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平时如此外柔内刚的女人,会哭成一个泪人。
仿佛一夜之间,明君一无所有。明君苦心经营的事业也毁于一旦。明君把自己一辆新购的金杯客车以8万元的半价出售,支付完了员工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作者的稿费,然后回到了老家重庆休息。
回到故乡重庆,花相似,人不同。昔日的女友无论是才女还是淑女,竟然全部守望在庭院深处,尽管对她的远归报以了最热烈的欢迎。此时,明君只好带着疲惫中的欢欣静静地欣赏着每一个家庭,犹如流浪途中毫无规则的欣赏着每处风景。然而,她们却全都羡慕着她的自由,大加赞赏她的“高瞻远瞩”。
明君压住了内心的一腔苦水,躲进那间20平方米的小屋,时而思索,时而茫然,只有屋外另一个房间传递过来的女儿的笑声不时把她思绪拉回现实中。
要剖析是痛苦的!
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一连几天,明君再一次断绝了和外界的联系,关掉手机,慢慢回忆着自己所走过的路,做过的事……
内心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厮杀……
快乐是什么?痛苦是什么?寂寞是什么?孤独又是什么?
“痛苦的极致不就是幸福?”
明君心绪顿开,在心里不断地告诫自己:记住吧,记住该记住的;忘记吧,忘记该忘记的。一天24小时,并不因为幸福而延长,也并不因为痛苦而缩短,重要的是一种感受。
大年三十晚上十点,明君打开了手机,一个远在上海的朋友打进了电话:“还好吗,你在哪里……”
“好,很好……”泪水湿润了明君的双眼。
她突然萌生一个念头:回上海,要为“荣誉”而战!
2000年初,明君再次来到上海。明君说,她本可以远离都市,过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但那含冤受屈的情结却使她既看透了红尘,又具有了面对残酷现实的勇气。再战江湖时的明君,手腕上多了一串珠红色的佛珠,她开始带着一种难得的平常心在做事业。交谈中,她脱口而出的不是商业名词,而是“酒色财气四大皆空”之类的佛家语言。她那原本柔美的脸庞上,多了几许刚毅和冷漠。
心是热的,眼是冷的。明君说,有情总被无情伤。
再次回到上海时,与两年前来上海一样,身无分文。当时还有一个名头,而今天名头也没有。她渴望自己的第一桶金。
恰好看到仓库里还有2000多本《短线是银》的库存书,她马上拿着书找人销售。很快,她就有了2万多元的现金。她开始招募作者,针对当时股市低迷,人们心头无所适从的现状,策划出版了《南征北战》系列丛书。这套畅销书的发行收入,主要支撑起了日后的明君书店。
在《南征北战》总序里明君袒露了自己的心迹:
“时值中秋之夜,内心感慨良多。如果说人生犹如股市,那么一年前的此时此刻,一场近乎于毁灭的灾难将我击落于‘万丈深渊’,从而使我深切透视到股市中的冷暖人情。说实话,股市哪里还有救世主,要创造幸福,要拯救自己,除了学知识懂技术,别无他求。股市本来就是一个无情无义的地方,一个人性的竞技场。除了欲望之外,我们还有更多值得珍视和热爱的东西――良知、道德、情感等等,只有从废墟上站立起来的人,才有资格去书写曾经倒下去的历史!”
这岂止在写股市,这更是在写人生呀。明君的人生之路不也是如此吗!
《南征北战》系列书完成了明君最基本的原始积累,拿这笔钱,明君创办了明君书店。从2001年的第一家书店至今,明君书店已经开到了20多家,地铁二号线每一个站点都有明君书店。
对于明君书店,明君怀有母亲对婴儿一样的深情。
创办明君书店时,地铁二号线远没有现在这般人头攒动。一般的生意人是不敢把二号线上所有的站点都承包下来的。明君无所谓,她说“明君书店”是我的孩子,她诞生于苦难之中,我可以像普天下的母亲一样为她付出一切。如果全部赔进去,我也愿意。
不久,二号线上的人气渐增,明君书店的生意也日渐红火。到2002年上半年,明君书店各连锁店便进入了良性循环。
“事业的成功是对我过去受过的伤,流过的泪的回报。”明君赢得心安理得。“但是我今生的目标绝对不是搏杀商场。我渴望像三毛一样浪迹天涯,到处流浪,把我的人生旅程写成书,再把书放到明君书店传播给喜欢明君和明君书店的读者。”
闲暇时,明君会从书店带几本书回家看。她还在一些报刊开设“明君随笔”专栏。“读书时,可以荡涤尘世的烦恼,保持内心的宁静。写作是一种倾诉,就像拿扫帚在抚扫心田。”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生活作文 作文思维 写作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语道破了作文教学惟有回归生活,体验生活,以生活为本,方可表达真情实感,从而脱离胡编乱造,虚情假意的写作误区。显而易见,陶行知教育理论恰恰诠释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可以用他的理论来指导小学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1]这对打破作文教学的封闭局面,无疑起到了开源引流的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实践告诉我们,学习是不能脱离生活的,学习应该从生活中来,最终回归于生活。这也是素质教育所要求和倡导的。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我在指导学生学写生活作文时,初步摸索到了一条激活学生作文思维、培养学生写作积极性的途径。具体方法如下。
一、观察自然万象
自然界的花鸟虫草,千姿百态,夺人心魄,观察它们,学生定会兴趣盎然而细致入微。每当绚丽多彩的画面呈现在面前的时候,学生无不为之动容,兴趣随之被激发,情感随之被唤醒,感悟随之被增强,思维随之被激活,写作过程随之变得愉快而有效。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对那些平时并不留心的事物,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这些都为作文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学生从自然中感受到了无限的乐趣,写作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起来。
2009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我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让学生赏雪玩雪,收获了不少快乐。结果当晚的日记,很多学生写了雪,且出现不少佳作。春回大地,我又要求学生走出家门去踏青,那扑眼而来的桃红树绿,不仅放飞了学生的心灵,而且让他们文思涌动。每次走进自然,就是与自然对话,学生的心灵一次次被净化,被激荡着。肖浩是作文写得较差的学生,每次作文要么拖拉,要么是兔子尾巴,但是那次玩雪,他写得很真切:“刘威看见我用这么大一个雪球向他砸去,连忙拔腿就跑,我一边追他一边叫他不要跑了,最后,我用这个大雪球砸向他,把他砸得全身是雪,我又用雪堆了一个雪人,起名叫肖浩……”瞧,写得多么生动有趣啊。
二、捕捉生活点滴
放风筝、弹弹子、摔跤、捉鱼摸虾……这些最真切的生活,哪一件不是农村孩子参与过的?对学生而言,只有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他们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参与,才会有更为鲜明、深刻的情绪体验。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性,在训练过程中我尝试着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为此,我注意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更贴近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让作文训练回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写他们乐于写的内容。
在作文训练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自己兴趣的生活。班上有些学生家里种了花,养了动物,他们与之每日相对,自然感情较深,了解较多,写起来就能情深意切,得心应手了。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其次,创设情趣盎然的写作环境。我把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入课堂。精彩的课本剧表演、激烈的小竞赛、学生视为珍宝的照片、自己珍藏的一个小玩意……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极其愉悦兴奋的心理体验中,极欲一吐为快。由于是喜闻乐见的活动与事物,因此在我的指导下,他们有目的地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进而激发强烈的写作动机,兴趣的焦点逐步由“乐于做”转向“乐于写”。
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在作文时,我们尽可以鼓励学生写生活的本来面目。只要真情真事,不论好坏美丑,都可入笔。一个学生写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比赛撒尿,看谁撒得远,还有一个学生写小时候把煤球丢进邻居家饭锅的事,我在班上进行范读,大家在捧腹大笑中渐渐懂得了:原来自己觉得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儿时丑事,不仅可以堂而皇之地入文,而且可以写得如此生动有趣。
三、反映社会百态
社会是一个万花筒,映照出万千精彩。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搞社会调查,引导他们关注身边变化,丰富学生生活,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如学校举行广播操比赛,我安排学生跟踪采访各班准备情况,结果学生发现了许多广播操比赛幕后的故事,写出了许多鲜活的作文。2009年徐州市、丰县教育局要求学校开展“三走进”活动(即家长走进学校,教师走进家庭,学生走进社会),我们利用清明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契机,要求学生利用清明假期,就近搞社会调查了解革命先烈事迹、了解家乡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丰硕成果。学生对此兴趣盎然,假期回来,调查报告写得真实生动,其中不乏佳作。关注社会,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作文题材,写作视野更为豁然开朗。
四、关注内心世界
学生的内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现在的孩子心灵敏感,思想活跃,内心世界丰富斑斓,如果让其在自己的习作里,弘扬个性,畅所欲言,他们怎会不喜欢呢?在实验开始时,许多学生不太愿意在文中倾吐自己的心声,慢慢地,他们越来越觉得作文可亲,现在,他们已经把作文当做亲密的朋友了。有几个女生告诉我,她们在写作时,有时会流泪,有时则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看来,学生是真正爱上写作了,因为他们已经把作文当作倾诉喜怒哀乐的精神家园了。
五、重视“节日作文”
现在的孩子比较重视过节,特别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日,还有圣诞节、愚人节、元旦等一些西方的节日。利用他们崇尚节日的心理,我在六年级开始想到了让学生写“节日作文”。第一步,选择节日,了解节日。我列了一张中国传统节日和世界节日一览表,分发给每位学生,要求他们选择几个节日,作为节日作文的选题,并且要求其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对这些节日的背景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第二步,感受节日。在节日将到时,预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亲身感受节日的气氛,观察节日的种种动人景象,为写作蓄势。如元旦之前,大型广场布满鲜花,香气袭人,许多单位彩旗飘飘,彩灯高挂;端午节前,商场里粽子四处陈列,菖蒲飘香。第三步,书写节日。在节日前一天写作,然后在合作小组内批改,教师现场指导,学生本人对作文进行再修改,有的节日作文,规定必须亲手交给或亲自寄给亲朋好友,如新年问候信、教师节作文、母(父)亲节作文等。第四步,朗读节日回信。这是“节日作文”中最为动人心弦的一环,也是学生最期待的时刻。每当这时,台上朗读者声情并茂,台下听者唏嘘动容。学生不但接受了“节日作文”,而且越来越喜欢它了,它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走进节日,学生掌握了从中国到国际有关节日的实实在在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关注现实,关注国计民生的良好品质和兴趣习惯,大大提高了写作的能力。他们的“节日作文”,既有对未来绿色世界的憧憬(3月12日植树节),又有对世界水资源的忧心忡忡(3月22日世界水日),还有对加强小学生安全的大声疾呼……更为重要的是,“节日作文”开启了一条学生与父母师长间、学生与朋友间心灵交流的绿色通道,增进了相互的了解沟通。节日中,有许多是联系亲情的,如清明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教师节、老人节……手足情,血脉亲,长辈对幼辈的教诲之恩……“节日作文”,促使学生用心体悟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一旦他们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是被亲情包围的幸运儿,就会对世界充满感恩,也会更加善待身边的每一个生命。“节日作文”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会作文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作文与做人的联系是如此紧密,语文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此可见一斑。有些家长在回信中情绪激动,称这种作文太好了,他们感谢老师,是老师让他们看到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质量,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自觉性。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收集习作素材,产生真实的感受,形成独特的认识,从而写出了富有生活气息和鲜明个性特征的文章。由此学生认识到,只有以鲜活的生活作支撑,文章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了一批少年文学才俊。
调查发现,学生原先对于作文的恐惧心理已经荡然无存,代之以极大的热情,甚至已经养成了写随笔的良好习惯,从而涌现出许多作文优秀者,且有数位学生的作品在徐州市《小海燕》报上发表,并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书香江苏”网络读书活动、“我爱我们的节日”主题征文活动,取得显著成绩。作文教学,虽然没有坦途可走,但正如鲁迅所说:“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学写生活作文,学生的文字一次次让我震惊:灵性人人有,激活在开发。从生活出发,以情动情,营造感动,是开发灵性的关键。
在我的阅历中,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留下的记忆是最深刻的。那时,不是强调构建和谐社会,而是强调阶级斗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今天你斗他,明天他斗你,直至错误地发动,搞乱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也搞乱了人们的思想、精神状态,使整个社会秩序乱了套。那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我所工作的国家外文局,乃至我的家庭都处在不幸福、不愉快、不美好的情景之中。哪有和谐可言呢!总书记在国庆55周年招待会上强调:“抓住机遇谋发展,同心同德保稳定,包容共济促和谐”。这话使我深深领悟到,要使祖国锦绣山河如诗如画,灿烂中华千秋万代,只有和谐社会才能做到,也只有依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我是中国人民的一分子,构建和谐社会我有份。如今我虽然老了,但我人老心不老,我要活到老,学到老,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我们老人都有一个家。家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家庭几代人同堂。他们的政治观点、思想感情、思维方法、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都各有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和谐呢?如何使这个家庭幸福美满呢?如何做到家庭内各成员之间充满爱心呢?这就要求我们老人要出一分力了。
首先,夫妻间要恩爱。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夫妻间的恩爱应体现在互学、互爱、互信、互勉、互帮、互让、互谅和互慰上。夫妻朝夕相处,是在互敬互爱、互帮互谅的情意交流之中使爱情长存的。历经人世沧桑,饱尝世事磨难的老年人是最能够体验和享受夫妻间的深情厚意的。做长辈的也要对子女慈爱。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不仅表现在物质关怀上,更重要的应表现在思想的教养、有分寸有理智的关爱方面。这种慈爱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长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甚至待人接物的作为等,对子女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因此老年人在创建和谐家庭中发挥着示范作用。我体会首要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坚持优良传统作风,发扬民主,艰苦奋斗,尊老爱幼,体察子女的心情,尊重子女的合理意见。教育子女的态度要和蔼可亲,方法正确得当,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不可板起面孔训人,更不可诉诸拳头棍棒。这样就能营造和谐氛围,树立起和睦、幸福的社会主义家庭新风尚。
当然,子女对长辈的敬爱,听从长者的教诲,礼节上应体现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兄弟姐妹间的关心帮助,婆媳间、亲友及邻里间的和睦相处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一个家庭必须做到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公开,家务共同分担,子女教育方面夫妻有责,才能达到和谐。社会只有家庭好,男女老少离不了;个姓爱好有差异,家庭和谐要牢记。正如古人所说,家和万事兴。
其次,我体会老人要为构建和谐医院出力。老年人无论是门诊、急诊、住院,直至辞世,都与医院有着密切的关系。构建一个社会主义的和谐医院是万不可缺少的。我们所有的老年病人都要尊重医生、护士,信任医生、护士,服从医生、护士,这是看病就医的道德、法律、文明素质的要求。作为医生、护士,亦要把病人当作上帝,仔细问诊,认真检查,准确诊断,合理处方,使疾病尽快治愈,减少病人的痛苦。要充分发挥医技水平,并发扬白求恩精神,以社会主义的道德观、法律观、文明观取信于病人,医患双方相互理解,就能构成整体的和谐氛围。
再次,我体会老人还要有一个和谐的活动空间。如经常到老干部活动场所活动的都是七老八十的老同志。他们是战争年代、和平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代的有功之臣。他们在这里不仅参加文体活动,阅读各种书籍刊物;还吟诗作画,练习书法;有的整理历史资料、撰写革命回忆录;有的唱歌跳舞,愉悦身心;有的喝茶聊天,打打扑克,谈谈山海经,放松心境。大家都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因为老同志都是出生入死的战友兄弟,不是领导就是部下,具有共同语言,在一起一点也不感到寂寞孤独,反而越老越快乐,越活越年轻。在一个中秋节的晚上,我为同志们题写了坡的《水调歌头》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一轮明月清辉的映照下,不仅席间的老同志笑逐颜开,在千里之外的老战友也打来电话送上对联:“瑞气满神州青山不老,春风吹大地绿水长流”。这种和谐欢乐的气氛把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精神境界也不断升华。
最后,我体会老人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一个身体不健康的人,往往很难保证其心理的健康。有良好个性的人,会给人们的群体生活带来乐趣。性格温和,其言行举止能够使他人在心理上得到认可,能够在适应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不会有经常性的压抑感。热爱人生和生活的人,具有坦荡胸怀与达观心境。良好的处世能力能够激发社会与自然资源的和谐。一个有成熟心理的人,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能力,与人交往的行为方式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在不同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稳定而良好的情绪。
一个与人为伴、与人为善的人,更能体会到和谐的重要和生命的美好。我体会老年人可以有选择地结交不同年龄段的朋友,同层次或同龄者之间的交往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思想感情和物质生活的需要。这种交友方式可以使我们看到:少年的天真活泼,青年的朝气蓬勃,中年的成熟有为,老年的练达明澈。集练达与朝气于一身,我们就找回了失去的“童心”,焕发了青春,增添了“第二人生”的快乐。这是和谐优美的旋律,它的音符是阳光的,当然也是老年人最中意的。
近来阅读报刊的时间比较充裕,老同志聊天谈论和谐的话题也多了起来。据悉有一位老战友为其他老同志合写了一首诗,畅叙和谐的快乐人生。
风雨兼程几秋冬,
米寿之年似顽童。
为国征战何辞苦,
岁月回溯不居功。
随笔录情温馨曲,
博学多才缘工农。
奋力耕耘楷模树,
老有所为数陆翁。
遥视师长新着叠,
壮志永存气骨虹。
人生价值自珍爱,
倍借秒阴舞东风。
康宁潇洒一得乐,
身在福境不朦胧。
马洲圣杰铭史册,
聊此拙作晤友朋。
争 鸣
表扬、批评、奖励、惩罚,孰是孰非
――从“三好学生”评选说起……………… 1―4
“冷”与“热”:由学生“情感冷漠”引发的思考
………………………………………………… 2―4
读经:继承传统还是适应时代
――社会变迁背景下对读经问题的重新审视
………………………………………………… 3―4
蒙尘的爱:在历史和记忆之间
――一位英国青年和六十多个中国孩子的故事
………………………………………………… 4―4
在理想与现实、绚烂与平淡之间
――关于人生追求的思索
………………………………………………… 5―4
死,还是不死,这是一个问题
――对哈尔威船长、项羽、谭嗣同三人生死抉择的探讨……………………………………………… 6―4
评 论
“慢生活”运动背后的反思………………………… 7―4
再读“五四”
――爆发90周年纪念笔谈………… 8―4
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时代追问…………………… 9―4
当负责任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10―4
活着就是爱
――对特蕾莎修女的怀念与思慕…………… 11―4
网络时代:一句话的能量………………………… 12―4
明德讲堂
朴素的情感………………………………… 黄 宏1―9
企业文化对人生的启示…………………… 徐井宏2―8
在蓝天白云间书写忠诚…………………… 陈 俨3―9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一位外交官的成长历程…………孙玉玺4―10
用相机点亮希望
――我和希望工程的不解之……… 解海龙5―9
藏书•读书•品书…………………………… 熊光楷6―9
历史的天空
――一位历史老师与学生们的心灵对话
………………………………………… 纪连海7―8
评足球•品人生………………………………刘建宏8―8
飞天:一个民族的崛起之路……………… 杨利伟9―8
我的漫画情结………………………………蔡志忠10―9
母语的消退与认同危机………………… 陈家琪11―10
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 袁振国12―10
学术•研究
理论经纬
当前英国国家课程体系中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内容及特点……………………………………………楚 琳1―23
美国的“社会―情感教育”及启示………刘桂秋1―27
对话:德育课程改革三十年……蓝 维 高德胜4―14
哲学释义学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释义
…………………………………………王 杰4―20
道德与人之间关系的现代转向……………杨 超4―23
面向身体关照的道德教育…………………陈丽娜4―27
不同情绪唤醒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
……………………肖前国 李征澜 余 林4―31
论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郑 航5―14
论个体道德理性价值及其培养……………冉亚辉5―19
理性主义与道德……………………………朱忠良5―22
当代德育的知行性反思……………………王少敏5―28
经济学意义上情感性道德教育的学理分析
…………………………………………钟晓琳5―31
道德、教育科技与人类学习………………但昭伟6―14
谈以人为本的集体主义……………………王黎静6―19
道德教育的功利性及其启示………………张洪华6―23
对道德可教的辩护及道德教学的限度……王 囡6―26
论美育的心育功能…………………………顾 颉6―31
信托责任与德育…………………汪昱雯 张 成6―34
伦理型学校呼唤道德领导…………………程 勇8―13
走出德育量化管理的误区…………………刘 彦8―17
学校空间的德育特征和影响………………徐敏娜8―20
基于课堂情境的价值观教学……姚林群 陈丽华8―25
基于“童谣体验”的小学生诚信教育探析
………………………………傅建明 冯玲丽8―28
学校诚信教育:内涵、视域与路径………钱明明8―31
“道德”与“更道德”的区分之辩
――与陆有铨教授商榷……………但昭伟10―13
从价值澄清到品格教育:个人的历程
…… [美]霍华德•柯申鲍姆 郭 冰 译10―17
全球化进程中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培育
……………………………………… 刘国强10―25
论网络传媒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
――从“国货回潮”谈起………… 梁明月10―31
影响青少年文化自觉的困境及其对策
……………………………………… 芮彭年10―35
重心与起点
――关于当代中国青少年道德建设的新思考
……………………………………… 孙抱弘11―16
美德观与德育范式转换………………… 范树成11―20
反思制度化学校生活对学校教育的异化
…………………………… 杜 洁 屈 陆11―25
教学方式变革与直接德育课程的有效性
……………………………………… 孙智昌11―29
国内外中小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 刘 慧 曲 悦11―35
“贾君鹏事件”透射出网络时代教育的使命
……………………………………… 张杰夫12―14
浅谈媒体暴力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刘桂芹 等12―17
对60年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认识
……………………………………… 卓晴君12―20
浅说“儿童读经”的教育责任………… 杨启亮12―24
中小学学生生活方式的探讨…………… 冯建军12―2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思考
…………………………… 杨韶刚 刘 鹄12―33
学校德育“三要”……………………… 龙迪辉12―36
师道与师德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
――教师生涯发展阶段的视角………杨启华1―13
论师德规范建设中的问题与出路…………张宁娟1―19
公民教育
文化传统的预制性与公民教育
………………………………李 萍 童建军2―12
公民教育社区服务活动课程探微
………………………………邹双武 潘洪建2―19
从志愿者行动看公民教育…………………刘晋芳2―23
论批判力教学………………………………单文经2―26
培养公民的教育:关于课程与教学法的问题与争议
…………… [英] Alex Moore 林子斌 译2―31
东方道德传统
《新三字经》旋风之反思……… 李荣安 何志恒3―13
儒家民本观…………………………………周桂钿3―17
对新时代儒家道德教育合法性的思考……严从根3―20
“和”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
…………………………………………汪凤炎3―25
传统童蒙教育对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启示
…………………………………………许瑞芳3―31
高校德育
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时代征候及其教化……唐爱民7―13
大学生生态人格教育的内容、目标与原则
…………………………………………蒋保国7―19
大学生志愿文化及其德育功能……………余 蓝7―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志愿服务…肖 浩7―27
高校短信文化流行现象的德育探究………张 琳7―29
广告对消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逆反心理的启示
…………………………………………谭颖华7―32
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教育笔谈
关于民族精神教育的责任主体性……郑富兴9―14
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朱西周9―16
关于提升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性……章 乐9―17
雷锋精神的现代意蕴………………………扈中平9―19
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优势、困境和对策…席书旗9―25
教育中的惩罚
浅议教育中的惩罚…………………………董吉贺9―30
中小学教师惩戒权存在的合理性探析
…………………………………… 李 戬 等9―35
“惩罚大师”马卡连柯…………………… 李 昆9―38
学校•行动
课程教材
谈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道德价值导向的落实
…………………………………………郭 林1―32
文化生活课“五步教学法”探讨…………王 苹1―35
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杨 灵2―52
凸显思想性 强调实践性 突出基础性
――2008年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修订对教学的启示…………………………………………张云平2―55
巧用古诗文化解生活与哲学课教学难题
………………………………赵 昆 侍 青3―46
谈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杨政文3―48
简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活动的推进
…………………………………………杜文艳4―39
简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许子林4―4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正确认识和处理三大矛盾
…………………………………………胡志桥5―34
谈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试题的设计…………郭瑞芬5―38
《思想品德》新教材的特点及应对……… 万 佳6―41
教师的哲学品质与高中课改………………唐良平6―43
教师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探究式学习………王 林7―46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开放性评价初探…高 波7―49
《经济生活》“体验式学习”中学习主题优化初探
…………………………………………戴 颖8―38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变化与不足
…………………………………………翁文珠8―40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政治生活》的主线
……………………………………… 吴少荣10―58
如果这样教学《经济生活》…………… 吴国英10―61
班主任论坛
让不同方言共奏班级和谐乐章……… 王忠文 等1―52
举轻若重与举重若轻………………… 梁 明 等2―58
以情育情 率先垂范………………… 桂贤娣 等3―58
这事儿得问问孩子…………………… 何 捷 等4―54
给初中生讲故事的艺术……………… 韦继恒 等5―53
班级管理艺术漫谈…………………… 张永锐 等6―52
我教孩子向“钱”看………………… 温志旺 等7―62
让生命之花在班级建设的天地间绽放……李家成7―70
一句话的风波………………………… 杜 欣 等8―53
故事中的班级管理智慧……………… 胡元华 等9―57
班主任撰写综合素质评语“三法”
……………………………………周建平 等10―47
做真实的班主任………………………马彩云 等11―56
我的一天班主任生活…………………马 岚 等12―50
专题报道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正式开课
――访北京市教委德育处关国珍处长
………………………………………本刊记者2―37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刘 玲 陶礼光2―40
“社会大课堂”在区县………… 孙 陆 刘 烨2―44
北京十二中:走进博物馆来考古…………杨冬梅2―48
汽车尾气治理情况调研…………北京市京源学校2―50
“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虞蓉蓉3―34
培养积极心理之“阳光教育金点子”
…………………………………… 吴友红 等3―39
平实:德育的追求
――对浙江省长兴职教中心德育工作的真实感受
………………………………………本刊记者4―34
探寻“生”的意义
――就“三生教育”采访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本刊记者6―37
抓住时机,大力推进中职德育工作
――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德育处刘宝民处长………………………………………刘 烨7―34
解读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访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研究所俞国良教授
…………………………………………孙 陆7―37
让每一个学生“精神成人”………………刘新成7―40
锤炼心灵的工程
――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掠影…………………………………赵 煦 谢铭德8―33
“批评”出来的问题………………………刘 烨10―39
解读《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10―44
学科德育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课堂亲历者……………于世华1―40
“走向成熟”选修课育德活动方案……… 葛立慈1―43
当学生的实验数据“准确无误”时………权广仁1―46
勾股定理:数学学科德育的重要载体……张维忠8―46
让学生心中绽放人文关怀之花
――以《一碗阳春面》教学为例……周来宏8―49
班级建设与语文课程的融合………………周玉敏8―51
杏坛巡礼
南开校风建设揭秘…………………………项红专1―48
苏州中学的中国文化教育传统……………周 勇5―41
百年澄衷的民族精神教育…………………李 琰9―42
在绿色中飞翔
――探访深圳市南油小学的绿色发展之路
…………………………………………李 辉9―45
为了青春期孩子的健康成长…………陈 音 等10―54
追寻梅韵 涵养“梅德”……………… 李保明11―46
“六个一”德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牛怀德11―49
“为时养器”的探索之路…………………唐洪波11―50
教研之窗
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探析………………………………………顾润生3―50
提高思品课实效性的六个“注重”………韩秀梅3―53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关系………廖光华3―55
故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傅志红6―46
别样的德育…………………………………班建武6―48
小学品德课有效性教学……………………邓正平6―48
故事《小山的手表》提示的心理学问题…张晓春6―50
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周晓英7―52
品德课堂及时评价的问题………刘艳玲 宋 璐8―42
让无痕德育走进课堂………………………楼江红8―44
也谈无痕德育
――读楼江红《让无痕德育走进课堂》
……………………………………… 陈桂生11―39
小学品德课堂交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谢林燕11―42
教材序列≠教学流程
――一节品德与社会公开课的反思
……………………………………… 黄元虎12―40
品德课因寓情于境而生动……………… 姜 勇12―43
教师成长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十大心理偏差及其预防
…………………………………………李 涛4―43
优化学生对班主任的第一印象
………………………………王志洲 程 逊4―46
“儿童心目中的好教师”及其启示………张铁道10―62
都是表扬惹的祸………………………… 袁先全10―65
主题活动
山区小学生活化德育的实践………………刘勇武4―49
推进农村学校温馨教室建设……胡 诚 徐晖4―52
“毛衫文化”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张国佩 陆伯良7―54
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系列活动……………郭玉琴7―57
架设“心灵之桥”,构建和谐家园
………………………………刘筱青 沈小雯7―60
节假日:学生生命成长的节点……………许嫣娜9―49
“以礼立人”的思考与实践……………… 赵辛辰9―52
课例精选
“商品的故事”课堂实录………………… 彭燕芬5―47
“让我走进您,爷爷奶奶”课堂实录…… 周小娟5―52
立足机制目标 突破情感障碍 创设美丽德育
――“商品的故事”“让我走进您,爷爷奶奶”有感……………………………………………班建武5―50
心理健康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举隅
生命线上的成功/非言语的感情交流/家庭乐趣
………………………………………………… 9―54
浅析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德育功能…… 陈尔财12―45
一位“酗烟”学生的治疗……………… 缪仁票12―46
三种不良性格的成因及心理调适策略… 顾利华12―48
师说心语
你们应当有一颗不同反响的心………… 王 涌11―53
把美好留给母校,让回忆成为自豪…… 丁泽岩11―54
三载寒窗苦读,今朝雄鹰展翅………… 柳瑞华11―55
社会•视角
教子有方
初中:网瘾的高发期与亲子关系的危机期
…………………………………………孟育群1―60
少年网瘾的家庭行动对策
…………………………………………李书华1―66
抚育者说……………………………………梅仲孙2―73
卢梭谈父母职责……………………………袁传明2―74
我和女儿的故事……………………………姚霞珠5―66
和孩子一起成长……………………………芮彭年7―76
婴儿依恋感的形成和抚育者的关注………梅仲孙9―69
道德观察
青少年郁闷谈………………………………罗伽禄1―69
有点佛家想法也许是好事…………………张志坤1―71
后思想时代:用“表演实践”证明自己是人
――“行为艺术”与“天问”………毕世响4―69
良华家教
家庭教育的一百个信条……………………刘良华2―66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刘良华3―67
家庭教育中的“性格―身体本位”………刘良华4―62
父母如何陪伴自己的孩子…………………刘良华5―61
儿童的秘密…………………………………刘良华6―61
站在孩子这边………………………………刘良华7―71
早期智力开发越早越好吗…………………刘良华8―61
如何培育九岁前后的孩子…………………刘良华9―65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刘良华10―67
把“自食其力”当作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
……………………………………… 刘良华11―64
给中国家长的阅读建议………………… 刘良华12―62
古风今谈
漫谈春节中的道德意蕴……………………熊坤新2―76
和谐身心 道德清明
――清明节传统道德内涵赏析
………………………………柯 玲 高倩艺4―73
端午钩沉话道德……………………………刘新成5―71
月圆人圆 天地同圆
――中秋节道德意蕴漫谈………… 王 颖10―75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重阳节道德意蕴漫谈………… 丁 波11―75
一家之言
关于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一条建议…………吴康宁3―72
我的班规谁做主?…………………………刘次林3―73
我看抗震精神………………………………钱 逊5―68
生命的最高价值之我见
――从残疾人的价值说起……………张正江5―69
风物长宜放眼量……………………………杨叔子7―78
本分与境界…………………………………张文质7―79
文化自觉与中国教育………………………王殿卿8―71
中西方道德教育差异之我见………………魏贤超8―74
教师惩戒之“恶”源于何处
――也谈教师惩戒的失控与规制……刘继萍9―75
“榜样”:被修饰了的校园模具………… 武秀霞9―78
广告新闻:违法失德谁之责
…………………………… 陈力丹 周宇博11―69
传媒,你的责任感哪里去了
――从传媒娱乐化谈起…………… 傅守祥11―71
教育不能太功利………………………… 张志坤12―69
学校管理无信不立……………………… 薛 强12―72
成长密码
夫妻关系和为贵……………………………刘长海4―66
做父母不当家长/结同盟不做对头………刘长海6―66
品德培养要抓住关键期/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
…………………………………………刘长海8―65
让孩子亲近读书/让孩子远离电视…… 刘长海10―71
培养孩子的“野心”/ 给予孩子适度的爱
……………………………………… 刘长海12―65
社区驿站
论社区德育活动的开展……………………吉成名3―76
社区教育与人的社会化……………………秦 钠3―79
论社区德育功能的发挥……… 刘爱霞 周嘉方11―72
思想空间
谁来教育我们?
――道德涅与人类的眼睛…………毕世响6―68
道德是幽灵
――兼论“德育”的吊诡……………毕世响8―67
在道德中死,在道德教育中重生
――人的轮回……………………… 毕世响10―78
道德与教育的祭坛意义………………… 毕世响12―76
人物•读书
道德人生
王孝文的雷锋情结……… 史 群 汪 琪 诸 琳1―72
草原之子
――记“希望旅程”公益组织创始人塔林夫
…………………………………………姜海燕4―78
用生命影响生命
――记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吴
………………………………………本刊记者5―76
留美往事
――访著名经济学家黄范章………本刊记者6―73
捡瓶子的母亲………………………………闫 涛6―78
小米山之光
――记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健康村小学代课教师彭绍贵………………………………………陈开心7―80
创建文化校园,演绎感动人生
――访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校长徐建平
…………………………………………吴晓燕8―76
怀念昆明小英雄刘清莲……………………付亚丁9―82
拿什么回报你,我的恩师?…………… 辛晓明10―83
特蕾莎嬷嬷,一盏点亮穷人生命的灯
……………………………………… 吴晓燕11―77
真情季羡林……………………………… 蔡德贵12―79
共读时光
和艾伯斯坦一起感受呼吸的美丽
――《善待自己》读后感……………王碧蓉1―75
有一种感动在生命里流淌
――读《生活在痴迷之中》有感……刘海燕2―80
心有多大,孩子们的舞台就有多大
――读《梨一样的苹果》有感………尚海涛3―84
接纳孩子的情绪,走进孩子的心灵………吴海燕4―83
论《礼记》的德育思想……………………吴点明5―80
谈尊重儿童早期的个性表现………………吴海丽6―79
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儿子的信》有感
………………………………程彩娟 程立海7―86
如何使每个人都享受教育
――读罗伯特•哈钦斯的《学习社会》有感
…………………………………………乔卫丽9―83
让德育走向自然
――来自《爱弥儿》的启示……… 许瑞芳11―85
床头之书――《菜根谭》……………… 陈开心11―89
经典导读
浅说《礼记》师表论
――《坊记》解读……………………毕 诚8―81
浅说《礼记》师表论
――《表记》解读(之一)……… 毕 诚10―85
浅说《礼记》师表论
――《表记》解读(之二)……… 毕 诚12―82
随笔感怀
城里的孩子和山里的孩子…………………付亚丁1―77
对生命的爱和思索…………………………程玉明1―78
学校社会化行为对德育的消极影响………夏玉钦1―79
论立志………………………………………王海明2―84
学生能在微笑中接受惩罚吗………………章 乐2―88
尊重,从记住他人姓名做起………………马志响2―90
“菜鸟老师”携时尚走进学生的多彩天地
…………………………………………高雪鸥3―86
师生无恩却有情……………………………林 奇3―88
帮学生把快乐找回来………………………向3―89
村学里的青涩岁月…………………………冯秀兰4―85
教育中的“宝塔糖”………………………吴友智4―86
我们应该留给孩子什么样的财富…………吕 4―88
15元的教育和29元的教育……………… 庞捷敏5―84
又见姜飞……………………………………郑清建5―86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从晏子进谏看教师批评的艺术
…………………………………………毛志高5―88
从《种树郭橐驼传》看育人之术…………存少辉6―82
老师,莫让比赛变了味…………徐化美 孔 波6―84
那天早晨,我学会了宽容…………………杨冬雨7―88
闲话读书、写作和好人……………………刘铁芳7―89
“寻找”三位教师………………………… 何 杰8―85
责任是天……………………………………张树文8―86
做一株会思考的芦苇………………………宫凤华8―88
凡人的读书乐………………………………刘炳艳8―89
惩罚的艺术…………………………………葛延芬9―86
永远放你在心上
――写给我的高三(6)…………… 毛志高9―87
久违了,红“言”颂…………………… 达 度10―89
“挽救桌”和“禁闭房”
――从美国惩罚学生手段谈起…… 王有鹏10―90
你以为你是谁?………………………… 刘思明10―91
成果•动态
课题推介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结构分析与测评系统开发
…………………………………………蔡圣刚1―81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对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研究
…………………………………………金东贤1―82
公民教育的民族性研究……………………臧 宏2―92
北京奥运会对提升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张翠苹2―93
以核心价值观反思为基础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刘长海3―91
全球化、文化变革与学校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
…………………………………………唐汉卫3―92
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
…………………………………………傅守祥4―90
网络文化境遇下我国中小学校道德教育的变革研究
…………………………………………张茂聪4―91
民俗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研究……… 柯 玲 等5―90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 姜树卿 等6―86
大学生道德人格特点及其教育干预研究
…………………………………… 杨文华 等7―90
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机制与干预研究
…………………………………… 杨丽珠 等8―90
幼儿情绪能力培养研究……………… 王 芳 等9―89
地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
……………………………………舒敏勤 等10―92
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行为遗传学的分析
……………………………………王美萍 等11―90
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德育模式研究……匡 瑛 等12―86
信息广角
东南亚三国思想道德教育考察报告………刘惊铎1―83
《香港教育专业守则》的制定之路……… 冯婉桢1―85
公众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意见精选………………… 3―93
“校家同创”德育英才
――江西省抚州市实施中小学德育“校家同创”工程纪实……………………………顾胜和 邓高平4―92
特色办学 德育为本
――“中美高色办学研讨会”之德育研究述评…………………………………………本刊记者5―91
学术动态
香港政府公民教育政策的演变趋势
――从“疏离的子民”到“积极参与的公民”
………………………………王世伟 曹彦杰6―87
弘扬奉献精神 志愿服务社会
――北京四中青年志愿服务的思考与实践
…………………………………………马 越6―90
论杜威的学校道德教育目的观……………王洪明7―91
融心融力融智,共生共振共荣
――南京市鼓楼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
…………………………………………储 红8―91
闵行区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与模式的探索
…………………………………………龙一芝9―90
德育资讯
匈牙利开展环境教育/新加坡的国民教育……… 6―93
澳大利亚开展和平教育/新加坡明年试行“艺体陶冶计划”……………………………………………… 7―94
欧洲的消费者教育/欧洲的跨文化教育………… 8―94
香港教育局开设通识教育网上资源平台 等…… 9―93
区域经验
在“经历”中成长
――四平市实施“经历教育”纪实
……………………………………… 牛立坚10―93
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南京市教育局11―91
城市化进程中德育区域推进策略的探索
……………………………………… 韩园林12―87
观点集萃
德育人本化:理论基础的现实诉求
…………………………………… 杨 超 等1―87
从公民教育角度看公民文化培育…… 尹学朋 等2―94
西塞罗对希腊晚期三大伦理体系的批判
…………………………………… 王晓朝 等3―94
论休谟的德性效用价值论…………萨•巴特尔 等4―94
公德及其教育………………………… 刘次林 等5―95
教育的原点:育人…………………… 鲁 洁 等6―94
解读作为美德的感恩德性…………… 陈爱华 等8―95
民族精神教育研究的若干问题……… 丰子义 等9―94
以人为本的“道德资本”……………尹明涛 等10―95
生态文明:当代公民文化建构的重要领域
……………………………………黄湘莲 等11―94
论赛博空间的道德实践………………苏令银 等12―89
转瞬间,这一学期的幼儿园教研工作就这样结束了,那么关于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以及计划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以及计划范文_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以及计划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以及计划范文(一)依照学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我园圆满完成了学期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与以往相比搞出了特色,获得了实效,现总结如下:
一、教研活动日趋规范
1、规范体现在计划的制定上。
在计划的制定上我们采取了“逆向性”原则,即:计划的制定由下而上,从基层中搜集、挖掘问题。学期初保教室便组织各年级组教研组长广泛争取教师意见,然后通过讨论、研究制定出学期计划,该计划具有从群众中来、立足于实际、可操作性强、粗线条定目标的特点,而且能通过让教师参与计划的制定,达到人人支持教研、人人明确方向的目的。而在每次教研内容的确定上,保教室更是精益求精,结合学期目标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教学实际和教师、幼儿所需等灵活性地安排教研内容,所以每次教研教师们都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2、规范体现在教研活动的组织体系上。
本学期,在教研组织体系中更加明确了各层的职责,并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职能,做到了“分工不分家”。
3、规范体现在教研活动的准备与整理上。
学期初,保教室在原先“教研活动记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教研备课记录”和“教研活动语录”,当确定出每次教研活动内容后,提前将通知发放给各班,以便每位教师做好思想及行动上的准备;而教研活动主持人就要认真做好本次活动的备课,对活动的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活动过程的组织都要做好估计与准备;教研过程中,由记录员详细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参与者的发言,以便过后分析同时也能积累下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二、教研活动时间得到更充分的保证
自从本学期幼儿园将周六上午做为半日工作日以来,教研活动较以往在时间上得到了更为充足的保证,故而增强了教研活动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教研活动已深入人心,成了教师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量。
三、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首先,本学期我们在原先基础上,又进行了两种教研形式的大胆尝试。“一节课两次观摩三面评”,在提高教师教育技能,培养教师观察、评价、反思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案例式教研”由于都是来源于身边的人和事,所以教师们极容易找到共鸣点,又因为彼此间的切磋比较、交流反思,往往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答案,而这一答案便是我们下一步实践的依据。
其次,在教研内容的设计上,既有提高教师教育技能的内容,又有解决教育困惑的内容,还有培养教师专业技能、交流彼此经验的内容等等,但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能更好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教师的听、说、思、写的能力。
再次,教研的组织上有集体教研、分组教研还有随时随地的个别教研,教研的成员是流动性的,教研的主持者也是轮流担任的,如今我们的教研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了。
四、教研有突破,效果有新高
1、教师的教研热情空前高涨。
教研活动的开展增进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彼此间的感情,整个幼儿园的气氛更加的和谐,教研积极性的激发同时也激起了教师们工作的热情。
2、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步伐跨越式前进,如: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观察的敏捷度与深度、分析评价的能力、提升撰写的能力等。
更为可贵的是,通过围绕“主题活动”所组织的教研活动,使我们得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经验,如:如何做好主题活动前的准备;如何选择与设计主题中的活动;各种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等。
五、教研活动的反思与不足
有总结和反思便能实现再提高,在本学期教研活动的开展中尚存众多的不足:
1、由于周六兴趣班开办的缘故使得部分教师未能全程参与,对这部分教师来说实为一种损失。
2、活动中虽总结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但缺少在实践中的反复论证。
3、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技能、储备了相当的实践经验,但仍缺乏对此的整理与对外交流。
六、下学期教研活动的初步打算
1、在目标的设定与上学期基本一致。
2、内容的重点侧重于课程的园本化、幼儿发展评价和教育行为的反思与评价上。
3、初步尝试教师轮流担当教研主持。
4、进一步调动教研热情,使教研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以及计划范文(二)依照学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我园圆满完成了学期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与以往相比搞出了特色,获得了实效,现总结如下:
一、教研活动日趋规范
1、规范体现在计划的制定上。
在计划的制定上我们采取了“逆向性”原则,即:计划的制定由下而上,从基层中搜集、挖掘问题。学期初保教室便组织各年级组教研组长广泛争取教师意见,然后通过讨论、研究制定出学期计划,该计划具有从群众中来、立足于实际、可操作性强、粗线条定目标的特点,而且能通过让教师参与计划的制定,达到人人支持教研、人人明确方向的目的。而在每次教研内容的确定上,保教室更是精益求精,结合学期目标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教学实际和教师、幼儿所需等灵活性地安排教研内容,所以每次教研教师们都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2、规范体现在教研活动的组织体系上。
本学期,在教研组织体系中更加明确了各层的职责,并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职能,做到了“分工不分家”。
3、规范体现在教研活动的准备与整理上。
学期初,保教室在原先“教研活动记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教研备课记录”和“教研活动语录”,当确定出每次教研活动内容后,提前将通知发放给各班,以便每位教师做好思想及行动上的准备;而教研活动主持人就要认真做好本次活动的备课,对活动的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活动过程的组织都要做好估计与准备;教研过程中,由记录员详细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参与者的发言,以便过后分析同时也能积累下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二、教研活动时间得到更充分的保证
自从本学期幼儿园将周六上午做为半日工作日以来,教研活动较以往在时间上得到了更为充足的保证,故而增强了教研活动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教研活动已深入人心,成了教师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量。
三、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首先,本学期我们在原先基础上,又进行了两种教研形式的大胆尝试。“一节课两次观摩三面评”,在提高教师教育技能,培养教师观察、评价、反思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案例式教研”由于都是来源于身边的人和事,所以教师们极容易找到共鸣点,又因为彼此间的切磋比较、交流反思,往往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答案,而这一答案便是我们下一步实践的依据。
其次,在教研内容的设计上,既有提高教师教育技能的内容,又有解决教育困惑的内容,还有培养教师专业技能、交流彼此经验的内容等等,但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能更好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教师的听、说、思、写的能力。
再次,教研的组织上有集体教研、分组教研还有随时随地的个别教研,教研的成员是流动性的,教研的主持者也是轮流担任的,如今我们的教研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了。
四、教研有突破,效果有新高
1、教师的教研热情空前高涨。
教研活动的开展增进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彼此间的感情,整个幼儿园的气氛更加的和谐,教研积极性的激发同时也激起了教师们工作的热情。
2、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步伐跨越式前进,如: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观察的敏捷度与深度、分析评价的能力、提升撰写的能力等。
更为可贵的是,通过围绕“主题活动”所组织的教研活动,使我们得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经验,如:如何做好主题活动前的准备;如何选择与设计主题中的活动;各种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等。
五、教研活动的反思与不足
有总结和反思便能实现再提高,在本学期教研活动的开展中尚存众多的不足:
1、由于周六兴趣班开办的缘故使得部分教师未能全程参与,对这部分教师来说实为一种损失。
2、活动中虽总结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但缺少在实践中的反复论证。
3、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技能、储备了相当的实践经验,但仍缺乏对此的整理与对外交流。
六、下学期教研活动的初步打算
1、在目标的设定与上学期基本一致。
2、内容的重点侧重于课程的园本化、幼儿发展评价和教育行为的反思与评价上。
3、初步尝试教师轮流担当教研主持。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以及计划范文(三)时光飞逝,大班下学期的音乐教学工作转眼结束了。在园长精心指导和带领下,在本班两位教师的共同努下,本学期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新方法,带领本组教师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本组教师都是年轻人,富有朝气的袁老师,对工作充满热忱和激情,教学水平也明显提高。我能认真对待每一次教研活动,认真做好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包括备课、教具准备等。并经常浏览学前教育网站,查看学前教育研究等专业书刊,努力学习新方法、新理念,共同提高音乐教学活动质量。并在杨主任的带领下多次组织音乐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好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结合主题区域活动的开展,大胆尝试新的音乐教育形式。
本学期区域活动的开展,弥补了集体教育活动的不组,将幼儿分组进行区域活动,让我们没有一直没有机会深入开展的集体舞教学得到了发挥,区域活动中,例如我们在集体教育“红绸舞”活动中,幼儿初步感受学习了红绸舞的风格特点、基本步伐“十字秧歌步”后,我们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分组带领幼儿到走廊、大厅、户外等地方的瓷砖反复练习十字步,因为区域分组活动个别指导到位,我们班级孩子的基本呢步伐掌握达到百分之95以上,同时,孩子在舞蹈过程中做到了看舞谱自主地变换队形。教师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清晰地关注到了孩子的发展水平,并创设性的环境材料促进幼儿进一步发展,我们又利用孩子们掌握的红绸舞蹈动作让幼儿尝试用新的曲目“大中国”进行整首歌曲的系统动作创编并完整表演。做为音乐教师的我们是真正感受到了区域活动的优点。
同时,本学期的教研重点是集体舞教学,我在10月份尝试开展了一次集体舞观摩课《瓷碟舞》,给了大家一些启示。活动中,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筷子敲打瓷碟的动作表现出乐曲凤阳花鼓热烈欢快的情绪,并结合节奏图谱、队形图谱的使用,组织活动过程中教师真正做到了引导者,引导幼儿自主地看舞谱、尝试变队形、调整队形。孩子们通过舞谱的对比,掌握了横排、面向圆心、面向圆上等队形,并尝试单圈变双圈。提高了幼儿音乐表现力,孩子们在与伙伴合作舞蹈过程中,充分体验感受与伙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三、存在的不足
1、幼儿方面
虽然这些孩子都是大班的幼儿,但由于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的训练,能力相对来说都比较弱,因此在进行音乐活动的时候还是比较困难,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还有待提高。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在音乐素质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后,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幼儿音乐素质方面系统地培养,从小班就开始,为中大班做好铺垫。
2、教师方面
很多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方法过于保守,缺乏创新能力,或者对于新颖的教学方法信心不足、理解不透。无法将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先进理念渗透到自己的音乐教学中,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对年轻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
新学年,新希望,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我们的幼儿园明天更美好!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以及计划范文(四)一、充分认识教研活动的意义,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说起教研活动,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教研只是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把让教师充分认识教研活动的意义,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作为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首要问题。具体做法是:首先,让教师明确教研活动是幼儿园保教业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针对性很强,主要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或疑难。通过教研可以改进工作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其次,让教师明确教研活动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而教师的业务水平有直接影响幼儿园的教育质量。第三,让教师明确教研的内容来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而这种实践经验又来源于日常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工作时,不能忘记自己是研究者,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许正是教研活动开展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的意见和想法被纳入研究的行列中来,教师的意识上得到重视,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二、加强理论培训,转变教师观念,育思想
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理念的更新直接关系到保教质量的水平。一年来,我们坚持外学习、内研究的方法,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加强研究,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在理论培训方面,我们借助外出学习、网络、书刊的先进经验对教师进行各方面的理论培训。一年来,我们先后选派10多名教师到北京、济南、潍坊、淄博参观学习,将先进的知识带回来,与大家共同学习分享。
根据教研组的工作安排,三四月份我们在全镇开展“主题环境创设活动”,首先进行了教学环境的创设如何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开展主题教学中如何优化主题环境、如何让环境与幼儿对话,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等理论知识培训。中心幼儿园以突出乡土特色为主,在各班级进行了石材、草编、花布、纸艺、瓶艺、果实不同特色的环境创设,在4月10日,我园成功为莱州市农村幼儿园现场会提供现场,得到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各村园的环境创设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既贴近主题,处处以幼儿为中心,又体现出灵活性和趣味性。
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我们首先让教师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内容,先后进行了如何科学的做好分类归档工作、归档的常用方法等理论培训,并组织观摩中心幼儿园的档案管理。现在全镇每处幼儿园的档案管理都有了较大的进步,都能做到分类明确、目录齐备、内容充实,并建起了赋有个性化的教师成长档案。
另外,我们还通过不同的案例进行解剖分析,以问题的形式展开活动。这样经过大家的共同讨论,使整个案例分析的更直观、更形象。通过培训,使教师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积极提出各种问题,使教师在学习中以问题为线索,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使教师逐渐形成了一种边学习、边研究、边反思、边提升的教研方式,让教研更加有效的服务教学。
三、注重教师实践操作,加强反思学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选择性,单靠理论上的学习,很难使教师真正的理解和领会。因此,我们积极为教师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让她们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比如在教师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自己预设在活动中幼儿会提出什么问题、幼儿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什么样游戏更适合幼儿、什么样的设计更利于幼儿接受、如何评价幼儿。这样大家在一起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思维得到了碰撞,体验到不同的教学个性,所有教师都能资源共享,在教研的氛围中体验到快乐。通过实践操作,教师们对幼儿园的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活动中主动参与性较好,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新理念,以游戏为主,动静交替,教学过程能首先考虑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的需求。
我们还积极组织多项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成长,如:庆三八“爱妈妈”主题活动,我们邀请全园的妈妈来园参加活动,让妈妈们在庆祝自己的节日的同时,感受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在家长开放日中,组织家长观摩区角活动、操舞表演、户外游戏、集体教学,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在园表现,并对幼儿园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中秋节系列活动中,我们邀请制做月饼的专业师傅来园为孩子们演示做月饼的过程。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孩子经过团、揉、捏、压等各种工序制作出来了各式各样的月饼,吃着自己制作的月饼别有一番乐趣;幼儿故事大王比赛、六一联欢、舞蹈比赛、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技能技巧比赛等活动中,教师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另外,在实践操作中,我们还注重加强教师反思性学习。从反思中寻找问题的切入口,使教师从点点滴滴中树立正确的观念,从研讨中列出问题、总结经验。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交流,让教师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经验,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学。
四、教研形式多样化,教研效果有新高
本年度,我们开展以培训为主体,组织研讨和比赛为辅助的多渠教研活动,有集体教研也有分组教研,有现场观摩也有现场点评及教研互动。活动中,既有提高教师教育技能的内容,又有解决教育困惑的内容,教研形式多样化,能够让教师从多角度、多方面获取知识。一年来,我们组织了环境创设比赛、教师弹唱赛、技能技巧比赛等比赛活动、现场观摩活动、多次教研现场互动和多次理论培训。通过教研,让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有了跨越式的前进,如:观察的敏锐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写作能力、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等等,教师发表在山东学前教育网上的论文、活动、教育随笔、教案二十余篇。
教师教研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增进了领导教师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使整个幼儿园得气氛更加和谐,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对工作的热情。
五、教研活动中的不足
目前的教研活动随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活动中虽总结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但缺少实践过程中的反复论证,缺乏对经验的整理与交流;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掌握的不够充分;个别教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忽视了家长在教研中的作用等。
本学年的教研活动已经结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地改进方法、不断创新,用实际行动促进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升教研质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力争教研中有新的突破。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以及计划范文(五)园本教研是幼儿园教师学习、成长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们南麻五小幼儿园立足本园发展,加强园本培训。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园本教研工作
如果说,教师的素质是决定一切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那么,我们认为,面对今天我园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园本培训及开展园本教研应是我园保教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的办园理念就是:“自主、协作、探究、创新”。通过园本教研,让教师成长于学习之中,发展于工作之中。在施教的同时,为自己不断积累知识和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品味。从合格教师逐步成长为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从而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加强园本培训的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首先,园长亲自抓幼儿园工作,由她牵头成立了以园长为首的园本培训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辅导员具体负责培训工作,其他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其次,我们把园本工作列入幼儿园每周活动设计中;每学期,我们还定时召开园本培训园本培训活动,及时解决培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园本培训工作进行及时的调度,加强了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
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计划,确保培训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