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教理论论文范文

职教理论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教理论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教理论论文

第1篇:职教理论论文范文

党校目前开设的政治理论课由于受到课时及教材框架的局限性影响,使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基于上述原因,为了提高政治理论内容学习的教学效果,可采取先进行串讲再进行重点选取专题内容进行讲授的方式,但两者都要符合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可以使学员大体把握教材内容,再深层次对重点及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理解与学习。因此,教师不仅要对教材的总体内容进行细致备课,还要对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进行专题讲授。在对教材的重点及难点进行分析与讲授前,要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合理取舍。对符合并能提高教育效果的内容要进行精讲、细讲、专讲,而对于有些内容则采取一略而过的串讲方式,让学生不仅能掌握真正的理论性内容,还能纵观与领会全部教材内容。

二、党校教学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坚持理论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众所周知,思想是指导一个人行动的指挥棒,通过政治理论课教学让学员认识并具有的正确主导思想,并不失崇高的理想与信念是考查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考查和了解学员的思想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例如,通过与学生谈话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知其道德素养和道德品质。也可通过详细的问卷调查及随堂小测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正确的主导思想,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于错误的思想认识,教师则要给予纠正,虽然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思想认识和判断水平,但教师还需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与交流,把正确的主导思想及时传达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中。

三、党校教学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坚持口头面授与课件教学相结合

通过对教学理念的新认识,教师应该知道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只是简单的口头传授,还需要教师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来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政治理论的部分教学内容不易于理解与掌握的特点,教师可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进行传授政治理论知识。一方面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及贴切的语言和具体的实例来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多媒体视频教学也开创了政治理论学习的崭新领域。对于有些易于理解与掌握的理论内容,教师可通过口头面授的方式,而对于一些略显枯燥且不易理解与掌握的内容,则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来向学生讲授。

四、党校教学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

第2篇:职教理论论文范文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将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今后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终身教育的理论进入了蓬勃的发展期,主要标志是世界各国对终身教育和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并相应的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各国开展终身教育的最高准则和依据。法国国民议会在1971年制定并通过了一部比较完善的成人教育法《终身职业教育法》,而且还在1984年通过了新的《职业继续教育法》对一些问题作了补充规定。教师继续教育是以终身教育为指导产生并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处于在职培训时期,主要进行学历提升培训和技能提高的补偿教育,使其能胜任基本的教学工作。90年后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教师态度、知识、技术和能力方面的专业发展内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知识、技能、情感一体化教育,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重心开始向质量提高阶段转移。目前中职校的继续教育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的,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职校办学水平。

二、职业规划是发展举措

职业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人中国,它是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成就等随着赶时间而发生变化的过程。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研究的先驱者,富勒(FrancesFull—er)在《教师关注问卷》中提出了四个阶段:任教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关注学生,使人们认识到教师是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最后才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发展阶段。

在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研究过程中,比较成熟的是费斯勒1985年提出的周期动态模式,他把教师的职业生涯划分为八个阶段:职前教育阶段、入职阶段、能力形成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职业受挫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职业低落阶段、职业退出阶段。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1966年,《国际标准职业分类》第一次正式认可教师职业,将各级各类教师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这一大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6年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文件中,明确提出:“应当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应经过严格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众所周知,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主要包括:职前知识、技能的准备阶段、在职实践阶段,而专业化发展的重点是在职的实践阶段。

继续教育的重点就是,提升中职教师在职时的知识、情感、技能,这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只有认清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规律以及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要求,才能针对性的开展继续教育,做到科学合理的安排,对于刚入职的年轻教师,要实施“青蓝工程”重在培养引领教师全面业务达标;对于中青年教师要加大扶持力度,实现质的飞跃,通过专家引领、校企合作培养“顶梁柱”;对于处于稳定性和停滞阶段的中老年教师而言,要通过“传帮带”形式激发其积极层面。由此可见,认清到职业生涯理论中的普遍规律,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生利主义是师培宗旨

1918年,陶行知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中指出,生利主义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指能生产出有利之物,如农业生产出谷物、工业制造出各种器具等;二是指能生产出有利之事,如商人通过商品流通使商人和顾客互通有无、医生为人们解除病痛。职业教育的目标是“生有利之物”与“生有利之事”,就是生产出有利于社会与人群的物质财富,培养出服务于社会与人群的技术本领。“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这是整个职业教育的宗旨。陶行知认为建设一支有生利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办好职业教育的保证。在对“生利主义之师资”的论述中,他指出要成为职业教育的合格教师,第一,必须具备“生利之经验”,也就是必须具备从事职业的实际本领或者专业实践技能。第二,必须具备“生利之学识”,也就是必须具备职业教育的专业知识,没有学识作为经验指导,便会固步自封,不求进取。第三,必须实施“生利之教授法”,也就是教育方法,不同的专业各不相同,职业教师应该熟悉学生的心理及教材的性质,教、学共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职业教师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的论述中,陶先生指出三种方法:

(一)收录普通学子教以生利的经验、学术与教学。

(二)收录职界之杰出人物教以生利的学术与教学。

(三)延聘专门学问家与职业中有经验者同室试教,使其互相砥砺补益,成长为职业教师。

不同的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自己职业的特点和需要,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一支生利的师资队伍,而生利的最直接经验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践,对于中职专业课教师而言,每年都有50个学时的企业实践要求,这一规定较好的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意图,达到了培养生利之师资的目的。因为专业老师进入企业,深入生产第一线,参与企业生产与研发,能带动与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改革,便于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快速成长。其次,企业的技术专家也可以走进校园,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企业骨干还可以参加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参与研讨、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计划。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设计出高质量的、实用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对于培养合格的中职毕业生是中职校所迫切所需的。

最后,校企合作还可以解决职校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通过校企的深度合作,可以实现设备的资源共享,老师可以接触到先进的教学设备,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对于今天的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来说,我们要在做好技能大赛、课堂教学大赛、创新大赛的同时,重点做好校企合作的文章,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的投入,对企业进行对口培养,让更多的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专业教师的生利之经验,圆满完成社会实践的要求,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

四、结束句

随着经济的不断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承担职业教育的教师而言,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我国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起步晚、发展迟,这些因素让我们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理论研究,遵循教师发展的规律,才能探索出科学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师培之路。

【参考文献】

[1]金林祥,胡国枢主编.陶行知词典[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

[2]夏冰.中职专业课教师继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0

第3篇:职教理论论文范文

1.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性质的客观选择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个高校生的必修课。其授课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的方法、观点和立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以后坚持党的重要思想和基本路线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由于该课程的内容和性质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于束缚和阻碍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因此,势必要通过新的教学方式来改变这种现状,比如教学案例法。通过引进案例,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案例的讨论和思考,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对案例的分析、理解和探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和概念有效性地消化和吸收。

1.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性质的有效选择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并不完全类似于做思想工作,学生的道德和思想既受社会经验的影响,也有自身选择和设定的部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有机结合,也是学生意志和社会意志的综合体。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高效率的教学方式和方案,很难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特殊要求。因此,有声有色的案例教学法是根据该课程内容和性质而做出的有效性选择。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相关政治思想基础理论等知识,引导学生设立问题情境,并将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融合到自身的政治和道德水准中并加以运用。帮助学生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达到汲取教学的真正目的。

2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原则

2.1主体性原则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重要。尤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主体性更能激发学生对知识追求的渴望,也是学生促进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从案例的选择到案例的分析、讨论再到教学评价等都需要发挥学生的选择性、参与性和自主性,从而真正体现出案例教学的真正价值。

2.2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本质需求,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目的性原则要求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性质,针对性的选择案例、使用案例,根据具体的政治思想基本原理和概念来引导学生发现、讨论并解决切实可行的问题,符合政治教育的教学目的。与此同时,在案例教学的组织和评价体系的建设上,也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和目标。

2.3实践性原则

案例教学法是最具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之一。所谓的“实践性”并不是真正的让学生去动手实践,而是根据案例的具体情境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它能够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案例所述的具体情境中,同时,促进他们去探索和理解新时代的思想道德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可以锻炼和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达到教学的原始目的。

3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注意事项

3.1协调好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关系

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关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再单纯的“传道以授业”,而是在发挥学生主体的基础上,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会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作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积极地参与到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从一位“倾听者”转变为“参与者”,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教师和学生间达到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更有效的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真正作用。

3.2协调好传统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模式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教学目标是系统化的理论,通过学习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即要系统化的讲解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和价值观的培育。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好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对传统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比如,可以案例教学前引导性的开展小段时间的传统教学,或者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着传统教学,类似的方案可根据具体的授课情况而定。

4小结

第4篇:职教理论论文范文

英语词汇的掌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中国学生学习词汇主要是依靠课堂学习,他们通过死记硬背,机械的学习词汇的方法,结果学生反映记得没有忘记快;所以,在词汇教学中,利用极少的课时,充分发挥学生对词汇的课外自主学习,课内积极主动内化,课后通过实践来巩固,达到词汇的学以致用,牢固掌握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认知学徒制理论强调把获取知识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中,将教学中的抽象学习内容置于有意义的交际情景之中,主张学习与实际的环境关联起来,让学习者在应用中学到要学的知识,使学生逐渐独立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问题情景中;允许学习者通过完成老师设计的任务,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不同的认知活动,通过讨论、实践、自我修正等活动来掌握目标语。

2.英语词汇的习得过程

英语词汇的习得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过程。学习者学习外语是在完成了基本认知发展过程后才开始学习的,这种学习是受个人差异、环境因素、感情因素等影响的;要学会一个单词,学习者要经过几个阶段,1.语音阶段。学习者要掌握一个单词,首先要会发这个单词的音,然后经过反复练读,才能熟悉它。由于母语和外语运用的语音符合及组合方式不同,同一个概念的外语表达会形成记忆上的困难。2.拼写阶段。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是为了能顺利地使用它,也就是说要学会拼写,但是英语单词与汉语不一样,是属于表音文字,是属于不同类型的书写系统,在拼写单词时不能靠死记硬背,而是要寻找读音规则,做到发出这个单词的音,就能拼写出它是由哪几个字母组成的。3.运用阶段。学习者能熟练地读出这个单词,也能拼出它,然后最关键是能在句子中运用和表达,经过背诵这个单词的一些句子,然后掌握词法和句法知识,达到运用自如,然后再转换为表达,直到完全内化,这个单词才算真正掌握。学习者在学习另外一门语言的时候,必须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母语的交际能力必然会对新的外语交际能力获得产生影响。一个英语词汇的掌握与学习者的动机,目的,态度和个人性格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当然学习语言的环境也是很重要的,除了利用有限的课堂进行输入和输出的实践,还需要课外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模仿和操练,才能达到接近母语习得的语言环境。

3.词汇教学的方法与步骤

根据英语词汇习得的过程,我们的英语课堂如何遵循这些规律,达到最佳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值得大家的探讨,作者根据目前学生的特点,尝试着利用认知学徒制理论进行词汇教学,采用词汇教学顺序的翻转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加学习交流互动,在师生互动中完成词汇的学习和运用,实现课内知识内化。(以上外全新版综合版Unit4为例)

3.1课前(老师布置任务,学生课外学习)

任务1:布置学习本单元词汇,包括词的中英文意思、词在句中的使用、词的拼写等。任务2:列出目标词,并在课文中找出这些词。任务3:用目标词编写故事和句子。任务4:制作出目标词使用的教学视频,上交给老师。

3.2课中

根据认知学徒制理论,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思考,老师只是如何把学生领进课堂,指导着学生的实践。通过课外的任务布置和学生的学习,教师课堂重点一方面是把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验证,另一方面把学生课外学的词汇进行知识的内化。具体操作步骤一:在课件上呈现课外布置给学生学习的目标词逐一抽查,如:What'stheEnglishandChinesemeaningof"increasingly"?步骤二:对目标词进行听写练习,可以利用课文后面的LanguageSenseEnhance-ment和Text-related中的Cloze联系或者补充听力材料进行听后填词练习。如:AlthoughBrowderandMandldefinetheirnationalitydifferently,seetheiridentityasamatterofpersonalchoice,…步骤三:让学生呈现用目标词编写的故事、句子或者短文,可以抽学生阅读,也可以让学生用PPT呈现,再让其他同学发表评论。步骤四:老师把准备好的课件呈现出来,课件的主要内容是对课文中难词难句提出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如:Whatevertheirconsiderablediffer-ences中的considerable是什么意思?Tellmethedifferencesof"considerable"and"considerate"?

3.3课后

课后主要内容是巩固与宽展。巩固与宽展环节主要是经过学生自编一些练习来完成,要求用课文中学过的目标词,练习可以多种多样,如:翻译、用目标词造句、课文改编、选词填空、听写句子等。只要不偏离目标词,放开让学生去创新。经过课前对目标词的任务完成和预习,课中针对目标词的复习和运用加上课后的操练,掌握的词汇就不易忘记。并且一切活动都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结果不仅创新了词汇教学的新方式,而且也改变了传统以老师讲解单词和举例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建立了比较彻底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4.反思

这种新的词汇教学方式创新了课堂,增加了学生活动机会,但是采用这种词汇教学方法时也要考虑几个问题。

4.1评价方法也要随之改变。

能否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地评估体系对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认知学徒制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如何让学生能够配合课堂完成任务,这需要有较完善合理的课堂评价体系来配合和激励,必须增加学生的形成性评估的比重,对学生平时课外、课内和课后完成的任务要有一个详细的记录,在评估中充分体现,采用多元的灵活多变的评价体系。

4.2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高。

要让学生在课外深入学习、课内积极参与和课后完成作业并不容易,因为不只是预习复习和做练习那么简单,除了教师要花大量时间来设置任务、寻找相关资料外,要让学生配合完成,这要求学生有相当高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较好的知识素养。

4.3师生之间的交流和配合程度取决于成功与否。

课堂对词汇教学的各项活动是否成功,与学生课前的任务完成和课内主动配合交流是分不开的,如果完成任务好,那么课堂的活动开展就会顺利,当然,整个课堂的互动都必须是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完成;学生词汇知识内化,除了老师的指导,很关键的还是学生本人的配合。

4.4学生的基础要求高。

第5篇:职教理论论文范文

(一)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叶老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语文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语文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

既然听、说、写都要靠语言,那么,中国语言要塑造“中国心”,就是说,要具有中国人的灵魂。比如:中华民族崇德重义的风尚,要强务实的人生态度,见贤思齐的理想人格,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礼仪之邦的伦理原则等,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学国语言中,理应接受、培养和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具有两个文明素质的中国人。

(二)语文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它素质。

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全部工作。

(三)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1.语文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来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

2.语文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基础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比较准确、比较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有众多的课程当中有一门课程的内容比较特殊,那就是语文,语文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学科很不一样。一部语文教材几乎可以说是青少年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这对于充实和完善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关系极大。

3.语文教育为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赁借物。语文学科指导深重阅读的那些典范的语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一些卓越见解和独特感受的集中体现。学生读这些作品,不便从“写什么”方面增长了知识,而且从“怎么写”这个方面获得启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丰富自己情感内涵,激活自己有创造性思维。

二、小语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

(一)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出素质教育,其目有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高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二)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

1.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地控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2.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名、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3.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实行开放性教学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

1.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

2.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块构成:(1)语文的课堂教学;(2)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3)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4)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

3.以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采劝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自学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训练的归宿。

(四)学生———现代化语文教学的主体

1.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到感情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2.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第6篇:职教理论论文范文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化组织于1987年颁布的世界通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是全世界质量科学和管理技术的精华,是管理思想和经验的总结。如今已被1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其应用范围涉及39个行业,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许多国外教育机构都已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高职院校用国际统一的标准规范学校管理,将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在更多方面与国际教育管理接轨,为我国高职院校走向国际高等教育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高职院校引入ISO9000族标准的可行性

1.ISO9000族标准的思想方法适用于高职教育

ISO9000族标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在总结质量管

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高度概括的语言所表述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规律,是组织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具体为:1.以顾客为关注热点:组织依存于他们的顾客,因而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2.领导作用:领导者建立本组织统一的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受益;4.过程方法: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来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预期的效果;5.管理的系统方法:识别、理解和管理作为体系的相互关联的过程,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6.持续改进:组织总体业绩的持续改进应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8.互利的供方关系: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在上述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中,若把“组织”指定为“高职院校”“,顾客”定义为“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社会等”“,供方”理解为“提供生源的学校和教学设备供应商等”,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同样也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2.ISO9000族标准的定义表明高职教育属于适用范围

ISO900族标准虽然目前更多地在加工制造业中应用,但该标准具有通用性,同样适用于教育管理领域。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引言中明确指出“:标准规定的要求是通用的,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不是专门为某一具体工业行业或经济部门而制定的。质量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会受到组织变化的需要、其特定的目的、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及所涉及的过程和具体实践的影响。”可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制定和实施中就已包含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根据ISO9000族标准对品的划分和定义,教育属于39类产品中的第37类,属于一种“服务”。职业教育提供的是教育服务,世界贸易组织将教育服务列为贸易项目的第13类,我国在产业划分中,也把教育作为服务产业划入第三产业范畴。从这个定位看,ISO9000族标准所适用的“服务”就包括教育,所适用的“各种类型的组织”就包括从事教育服务的各类院校。将ISO9000族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引入高职教育,并不是要取代以往的教育及教育管理手段,而是要融合新的内部质量管理平台,对质量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检查和监控。3.ISO9000族标准的基本特点表明高职教育属于适用范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介绍总结ISO9000族标准的结构和内容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结构和内容十分相似,是弥补现行教学质量管理各种缺陷的有效性标准。现摘录如下:1.标准的结构与内容更好地适用所有产品类别,不同规模和各种类型的组织;2.强调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与效率,引导组织关注顾客和其他相关方产品与过程;3.对标准要求的适用性进行了更加科学与明确的规定,提倡组织在确保有效性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做出不同的选择,给予组织更多的灵活性;4.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在标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5.采用“过程方法”的结构,同时体现了组织管理的一般原理;6.更加强调最高管理者的作用,包括对建立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7.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或不满意信息的监视作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重要手段;8.突出了“持续改进”是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ISO9000族标准在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策略

1.深化全员质量意识

全员参与作为ISO9000族标准的八项原则之一,要想有效运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深化全员质量意识。为此,要注重加强全体教职员工的宣传与培训。各高职院校应制定宣传和培训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所有教职员工进行培训。作为学院的最高管理层领导,要了解管理思想的发展、策划的思路等。对于学院的质量管理的主要力量,如各部门的负责人、内审员等,不仅要牢固树立管理思想,还要对体系各项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并切身参与策划学院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新进员工,要及时进行质量管理知识的专门培训。通过培训,让每位教职员工真正理解学院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及意义,准确把握学校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铭记学院的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对体系相关的程序文件、作业性文件的运行给予理解和支持,努力通过自身的行动为学院顺利通过每年一度的体系运行外审尽一份力。在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检查与考核工作。这样才能有效促使每一位教职员工牢固树立起质量意识,并把质量管理转化为个人工作的自觉行动,高职院校才能最终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和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于高职院校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工作,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全体人员参与的工作,涉及学院上上下下各个部门、每一个工作环节和所有的教职员工。如在内、外部评审时,一旦发现不合格项,需要给相关部门开不合格单,并要对其整改情况跟踪验证,整个工作组织起来难度较大,如果仅仅依靠某一个部门推进,一般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学校在建立和运行ISO9000I质量管理体系的初期,借助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地推行,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层对质量管理工作给予充分和高度的重视,做好体系的顶层设计工作,协调好各方的关系,尤其要在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内审、管理评审等工作中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创造并保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促使师生员工将贯标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充分参与实现组织质量目标的活动,从而促进体系的顺利运行。

3.以服务对象为关注焦点

学生、用人单位及社会—作为高职院校的顾客,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对象。高职院校在运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用人单位及社会的需求作为关注焦点,需根据其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应的服务,使学院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和持续改进。SCI要在充分调研学生、用人单位、市场及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调整学院的专业设置、制订与之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定期及不定期地通过一调查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收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社会乃至教职员工对学院各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意见及建议,及时调整和完善学院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相关文件,切实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总之,只有高职院校的每位教职员工都时刻关注、了解及掌握学生、用人单位及社会的需求,并将“以服务对象为关注焦点”全面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才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各项工作质量。

4.持续改进质量体系

持续改进作为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之一,同时也是质量管理的目标所在,因此,需贯穿于高职院校各项工作,尤其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过程。只有使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得到完善和持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满足家长、用人单位及社会需求的合格毕业生。持续改进质量体系的主要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加强讨体系文件的控制,高职院校要根据顾客的要求、学校的实际情况、ISO9000族标准的改版等情况及时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修订和改版,使使用的各项体系文件始终保持其符合性。其次,要注重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如针对管理人员及内审员的调动或离职,要及时进行补给,除了在数量上保证外,还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以确保掌握不断更新的质量量管理知识。第三,要加强内审、管理评审及外部审核工作,通过内审了解各个部门对体系运行中存在的意见或建议,并及时发现体系中的不合格项和缺陷:通过管理评审,及时对体系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专门研究,并分析不合格项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的具体方法和措施;通过外审,纠正查出的不合格项,并制定相关预防措施。

5.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校本化

第7篇:职教理论论文范文

(一)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因此,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坚持以相应的理论课程为中心,让青年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指导下组织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

(二)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实现实践对理论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完善,内容广泛、理论性强,系统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要真正达到让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学目标,促使青年学生更好地运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需要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同志强调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为之,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老师的指导下,让青年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和能动性,投身实践教学,在现实生活中体会、领悟和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知识。

(三)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教学机制相结合,以体现对教育规律的遵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样需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绝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理论的教育,从根本上而言是一种实践的教育、养成的教育。

二、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

(一)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系统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是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关键。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实践基地指导教师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之中,补充实践教学教师数量。当前,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队伍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数量不断增加,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现实来看,如果仅仅依靠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作为实践教学教师,难以有效组织数量众多的大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因此需要系统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补充和壮大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为之,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吸纳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三支队伍壮大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从不同的层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共同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渠道。一是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校内平台。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自身就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想场所,因此需要积极挖掘和培育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校内实践平台。为之,可以通过建立诸如校史馆等具有历史和人文底蕴的文化载体;采取措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紧密融合,促使大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知识;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团,设置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题项目,组织开展类似于全国大学生科技类的竞赛活动等方式建立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二是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校外基地。建立校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需要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着主题吻合度高、地点就近就便的原则统筹规划,通过制定和建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指定本省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以便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场地和平台。同时,高校应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建立联系,建立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

三、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领导体制与评价机制

(一)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领导和管理体制是扎实推进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国家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国家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应单独制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政策和制度,统筹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系统设计教学体系、科学制定教学标准。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执行落实情况和教育质量效果作为评价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策和制度层面要求和指导高校扎实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第8篇:职教理论论文范文

从理论渊源上看,认知理论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不同学派对认知理论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认知心理学最初是由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托尔曼提出来的,他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提出了以目的行为主义为中心的认知理论,由此开辟了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托尔曼所提出的认知理论是以“行为”为中心的。在他看来,行为背后的认知更为重要,只有对行为产生的心理认知过程进行分析,才能准确理解做出该行为的原因。而格式塔学派则认为,认知过程才是认知心理学的关键所在。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魏特海默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分析了整体、模式和结构在认知心理中的作用,并突出了人在感觉信息输入中的能动性,这为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总体来看,格式塔学派认为,个体的认知并不是没有原则的,必须坚持知觉方面的组织原则,具体包括图形与背景原则、接近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和完整原则。随后不久,格式塔学派进一步提出了心理场的概念,并将其作为认知心理学理论中重要的认知结构。可以说,各心理学派从不同的角度对认知理论进行了论述,极大地丰富了认知理论的内容。本研究认为,无论是以过程为中心的认知理论还是以行为为中心的认知理论,其最终目的都在于通过对行为人心理展开研究,对其将来可能发生的行为进行预判,并提出一定的行为规制方案。基于此,可以对认知理论作如下定义:认知理论是以认识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识别、重构、提取等一系列的加工,进而探讨认识过程对人的行为会产生何种影响,并提出塑造建议的理论。关于道德,马克思曾进行了相应的界定。在马克思看来,道德是调整和约束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行为规范的总称。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将道德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认为,道德与其他意识形态最大的区别,在于道德要依靠善与恶、公正与偏私、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来把握现实世界的“实践精神”。由此,如何形成正确的观念应是发挥道德指引“实践”作用的前提条件。认知理论对于大学生道德教育而言,其最为重要的作用在于能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认知素质。高校以一定的道德教育目标为出发点,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从自身需要出发,积极主动地把各种道德教育要求转化为内在的成善、公正、正义和诚实等优良的道德品质,进而形成自我道德评价标准,并逐渐将其外化为良好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需要通过各种媒介对教育者所传达的道德内容进行接收、感知、消化和吸收,这是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认知是认知理论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理论契合点。

二、认知理论视角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基于认知理论的视角,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道德认知水平相对较低、道德认知过程缺乏主动性和道德评价标准缺乏合理性等。

1.道德认知水平相对较低

从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的角度,可将道德认知的内容划分为两个类别:第一类是对社会公共道德的认知;第二类是对个人自身人格道德的认知。大学生只有形成了这两个方面的道德认知,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按照科尔伯格的观点,人的道德认知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他将道德认知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前习俗水平,此层次道德认知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交流意识与权威意识;第二个层次是习俗水平,此层次道德认知所体现出来的特征是懂得换位思考问题,具备一定的交流意识,但社会价值观与道德观严重缺失;第三个层次是后习俗水平,其所体现出来的道德认知特点是道德主体开始坦率地考虑社会公共道德准则,并将个人道德准则很好地融入其中,具有良好的契约精神。一般而言,我国大学生已经步入了成人阶段,属于成人群体,相对开放的大学校园也使得大学生的生活处于半社会化状态,有些大学生甚至在大学期间就走入社会,比如工作、生孩子等等。基于此,从应然的角度来看,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应该已达到后习俗水平层次。但从实然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总体认知水平仍处于习俗水平,他们懂得换位思考,具备了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但缺乏鲜明的社会公共道德感。在道德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期待奉献与收获能够兼顾,“利己但不损人”是很多大学生所奉行的道德准则。这反映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呈现出功利化的倾向,其所体现出来的道德认知水平偏低。

2.道德认知过程缺乏主动性

从前面的论述可知,道德认知本质上是一种自发的心理活动。因此,道德认知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必须由相关主体主动来完成。目前,我国大学生道德认知的过程,更多体现出被动性。在以90后为主的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而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而言,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往往会受到特殊的照顾,不仅仅有来自父母的关心,还有来自于双方四个老人的特殊“照顾”,相对优越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即便进入大学之后,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也十分少,家长往往只关心子女的学业,而对于子女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往往缺乏有效的引导。不仅如此,即便是有些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对子女进行了相应的道德教育,但基于他们的成长经历,往往也会教导孩子以利己和保身为主。这使得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在对道德问题的判断上,往往缺乏主动性,要么是遵从父辈的教导,要么是随大流,以至于有些大学生甚至将一些非道德的理念视为道德潮流,由此导致的后果可想而知。

3.道德评价标准缺乏合理性

道德认知的过程必然涉及道德评价。只有在合理的道德评价标准范围内,大学生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进行一定的预判,才能对道德的本质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准确的认识,进而使得其最终所选择的行为符合基本的道德规范。当前大学生道德评价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道德评价标准十分单一,无论是对他人进行道德评价还是对自身进行道德评价,大学生们习惯于简单地以好恶为评价标准,如此缺乏合理性的道德评价标准使得他们在道德认知过程中显得无所适从。从根源上看,大学生道德评价标准缺乏合理性的背后所反映的是西方社会价值理念对我国道德理念的冲击,我国原本有着优良的道德传统,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已经形成了固有的道德评价标准。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先进的生产力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其价值理念也冲击着我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体系。笔者认为,重构大学生道德评价标准体系,是认知理论视角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三、认知理论视角下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路径

应针对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将德育过程与认知过程相结合,加强主体性教育,建立并完善大学生道德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认知理论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应将德育过程与认知过程相结合,提高大学生道德认知的水平。

具体来看,可以在高校道德教育的六大环节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高校道德教育的六个环节如下:一是注意和预期;二是激活原有的道德知识;三是选择性知觉;四是工作记忆;五是新道德信息的巩固与转化;六是道德知识的转化。在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高校道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情感陶冶、师生谈话和理想激励等方式激发大学生对高尚道德境界的追求,以增强大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积极性。而道德教育的第三和第四环节,是大学生道德知识重新建构的过程,高校道德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逻辑分析法对道德认知的三个层次进行深刻剖析,以促进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向更高一级的水平发展。在道德教育的第五和第六环节,高校道德教育工作者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道德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行为,磨砺自身的道德意志,以此强化道德认知的过程。

2.加强主体性教育,发挥大学生在道德认知过程中的能动性。

所谓主体性教育,就是要充分尊重大学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打破过去大学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在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已开始转变过去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落实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这在客观上为主体性教育的开展创造了条件。这就要求高校道德教育要转变过去“师道尊严”的理念,关注学生的道德知识学习需求,在课堂上营造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与此同时,高校道德教育还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比如可以由教师引出相应的道德案例,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如此既能提高学生参与道德教育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能够逐渐使学生将道德知识内化于心中。

3.进一步完善大学生道德评价体系。

第9篇:职教理论论文范文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实践教学理论是将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新创设氛围确立为改革核心,并将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作为教育宗旨,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创新精神,敢于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挑战和突破传统教学方法.课堂的有效性应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依据、中心,结合中学数学教学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并根据其年龄特征、个性特点、思维特点、学习状况以及生活经验等来安排初中数学参与式教学活动,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余地和思考空间,加强学生的自身探索.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纸片折一个等腰三角形,并以中轴将其对折,根据其三条边以及折痕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尽可能多地写出结论,这样,学生就可以总结出等腰三角形具有两底角相等;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中线到两边的距离相等等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引导者.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神圣的,且不记回报,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当学生感受到这种情感时,就能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互促关系.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可以有多种途径,其中针对初中生的心理、智力特点来说,和蔼、幽默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和蔼可亲的态度能够有效消除学生对教师产生的畏惧、距离等情感,而幽默风趣的语言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得到快乐,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汽车的轮子都是圆的,为什么不会出现其他的形状呢?并加入一些幽默、贴近生活的语言,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具有积极意义.

3.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就提出了发挥创造性的途径.初中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少研究指出,人的想象力在人的发展和进化中具有重要性.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理解问题就越有创见.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对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进行充分利用,巧妙地设置疑点,帮助学生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并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展开,形成多向、灵活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例如,在证明“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的过程中(其中AB,CD为两腰,AC,BD为对角线,如图1所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找出几种证明方法,最终得到多种主要证明方法.例如,通过证明ABC≌DCB或ABD≌DCA;或延长BA,CD交于点F,证明BDF≌CAF,等等.这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设

计中来陶行知先生还指出,学生的言论自由是发挥他们创造性的必要途径.为了达到学生言论自由,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提出问题、设置疑问,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并为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养成多思善问和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平均数的学习中,有这样一道题:小明去学校上学,去的时候车速是36千米/时,返回的车速是24千米/时,则小明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对于这个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先不给学生答案,让他们进行积极讨论、大胆质疑,从“36与24的和除以2”以及“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这两个方面去解答.

二、总结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