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圆的认识范文

圆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圆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圆的认识范文

教学背景: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设计特色:

本节课以比较、实践的方法让学生去探索,即通过问题让学生质疑、发现、猜想、验证及总结来贯穿探究的全程,最后运用知识。整节课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进行,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新知,在学习中发展能力。

教育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比较建立圆的表像,运用实践,感知圆的本质;采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多种画圆的方法,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抽象概括与空间想象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采用比较、实践、合作、探研、验证、分享、总结等方法与活动,让学生经历圆的表象、内涵以及圆的组成元素感知与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有数学认知的愉悦与成功的体验,去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圆及其相关知识认识的情趣;采用比较、实践、探研、验证等方法,去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态度;体验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与解决有关问题,感知学习与研究对圆的认识的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表象与内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圆形白纸、彩笔、圆规、直尺、圆形物体一个

教师:课件、圆规、直尺、硬圆形纸片、硬y圆形纸片。

教法学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法等

教学过程:

一、比较认识,建立表象

1. 投影图形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已认识的几个缀瓮夹危ㄊν队埃学生表述):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2)比较图形

将圆的边或周边与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的边或周边比较你们有何发现?(先小组里议议,然后发表意见)

组3代表:我们组发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与梯形的边是直的,而圆形的边是弯弯的。

组5代表:我们组发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与梯形的边是直线式的,而圆形的边是弯曲式的。

组1代表:我们组发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与梯形的边是直线型的,而圆形的边是曲线型的。

师:其他组还有什么意见?(没有了!)三组代表的发现都很好,你们更喜欢哪组的概括发言呢?(组1的)在前面的平面图形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象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直线型的几何图形,今天我们要研究平面图形中另一类图形,即曲线图形“圆”。(板书:圆的认识)

3. 拓展认识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呢?

众生:硬币的表面、圆桌台面的表面、圆钟的表面、烟囱口、口杯的口与底面、圆柱型药瓶的盖面与底面、漏斗口、圆柱型笔筒上口与下底、圆柱型胶布盒的上底面与下底面……

师:这些物体的部位都给我圆的形象,我们可否凭画圆的经验进一步来认识它呢?

二、实践认识,感知本质

师:我们不采用照着圆的外轮廓画圆的方式。请在合作小组的桌面纸袋里拿出线绳沧诺耐级び肭Ρ释坊嫱脊ぞ撸用合作方式(仿照体育教师在地上画圆的方法)在纸上画出一个圆;画好后,再拿出圆规,用它再画出一个圆。画的过程要认真观察,你们发现怎样成圆的,有何规律?

生:各小组聚精会神画圆、观察、思考、并议论他们的发现。

组2表代:画圆时,我们发现有两个点,图钉是一个固定的点,铅笔头是一个画圆的动点。

组7代表:我们发现画圆时,有两个点很突出,一个是图钉固定的点,一个是铅笔头运动的点,运动的点绕固定点转动一圈就画出一个圆。

组8代表:我们发现用上面两种方法画圆,他们的共同点是:有一个固定的点,还有一个运动的点,运动的点绕固定点旋转时,它保持固定的长度或绳距或圆规二脚之间长度,这样才能画出一个圆。我们还发现用圆规工具画圆,比用线绳沧诺耐级び肭Ρ释坊嫱脊ぞ呋圆要好,更易操作。

组1代表:我们发现用上面两种方法画圆,他们的共同点是:有一个固定的点,还有一个运动的点,运动的点绕固定点旋转时,它保持固定的长度,即圆上的点到定点保持定长或定距。我们也发现用圆规画圆比较好。

师:还有其他意见吗?(没有了)你们认为哪个组的意见最好?(组1的)请你们在组里说一说组1的意思好吗?(说完了给自己一点加油的掌声呵)其实这二种画圆的方法各有优势的,如果要在场地上画一个较大的圆,就要采用体育教师画圆的方法了。

三、要素认识,建构D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采用看书学习与在小组里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去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生:自主看书;在小组里互动学习,将得到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师: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一个学习研究成果,哪个组先来?

组1代表:我们小组汇报研习圆心的成果:我们组认为,在用上面两种方法的作图时,固定的那个点就是圆心,圆心可用字母O表示;找圆心的方法可以将圆形剪下,按两个不同方向对折,两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也就是两条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

组5代表:我们小组汇报研习半径的成果:我们组认为半径就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长度,它可以用字母r表示;同一圆里半径有无数条;通过测量我们知道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一样的。

师追问:你们说的圆上是什么意思,任意一点又是什么意思,可以具体说说吗?

组5代表接着说:圆上就是指在圆周上或圆的曲线上;任意一点就是在圆上随意、随便找的点,因此,半径就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长度。

组8代表:我们小组汇报研习直径的成果:我们组认识到连接圆上两点且过圆心的线段,就是这个圆的直径,直径可用字母d表示;或者说半径的相反方向的延长线与圆的交点,这条线段就是直径;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通过折叠或测量,我们知道直径是半径的2倍,即d=2r;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即r=1/2d,同一个圆里直径都相等。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没有!)可见大家看书学习与探究学习都十分认真,给自己一点掌声吧!

四、深层认识,形成规律

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观察你们所画的圆,为什么有的是画在上面的,有的是画在下面的,有的是画在左边的,有的是画在右边的,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第二个,为什么你们画出的圆大小不一的,从中你可得出什么结论?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议一议。

生:我们的结论是圆心决定画圆的位置,因此,圆心的位置不同,圆的位置就不同;半径决定画圆的大小,半径大圆就大,半径小圆就小。

五、实验区分,易混图形

师:我这里还有二个曲线图形,师分别出示: ,

它们是(学答:)圆形与椭圆形(用硬纸板做成),它们有区别吗?请各小组做一个实验,将它们在桌面上进行滚动,观察后说说你的发现?再研究一下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M3代表:我们组发现圆滚动时很平稳;椭圆滚动时一跳一跳的不平稳。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哪个组能找到答案?

组4代表:我们组认为圆的弯曲度是一样的,所以滚动平稳;椭圆的弯曲度不是全一样,有大小,所以滚动不平稳,会跳动。

组2代表:我们组同意组4的意见,据此,我们也知道了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因为它在平面上滚动起来比较平稳。(同学不约而同为组2代表的发言鼓掌喝彩)

六、把握要领,科学绘图

师:接下来我们要用圆规规范地画圆了,前面我们用圆规作了画圆的尝试,下面,再给一个机会让大家尝试画圆,画好后要总结好步骤与经验的,可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到班上交流。

生:在小组内专注画圆,并交流经验。

生汇报:用圆规画圆时:一是定点(就是定圆心)注意定牢、扶稳;二是定距(就是半径,即定好两脚间的距离);三是旋转,要慢慢的稳稳旋转一周。

师:用这个方法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

生:实践,再感受。(师重点巡视并指导圆规两脚如何正确表达2厘米)

七、实践应用,综合提高

1. 判断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 )

(2)所有圆的直径都相等。( )

(3)圆的半径越大,圆就越大。( )

(4)同圆中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 )

2. 指出下面图形的半径和直径分别是多少?(课本第60页第二题)

3. 填表

4. 知识延伸

学校为了美化校园,要想在某场建一个大型的圆形喷水池,但建前必须要先在这个场地把这个直径是10米的圆画出来,你能够帮建筑工人们把这个圆画出来吗?(学生讨论后动画演示)

八、总结感悟,分享成功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生:按照板书的流程学生进行互动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圆,圆是曲线图形;又掌握了画圆的基本步骤与技能:一是要定点就是确定圆心,二是要定距就是要确定半径,三是要稳稳旋转一周;圆心确定画圆的位置,半径确定画圆的大小;知道了圆上的点到圆心距离处处相等也就是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都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在常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学习它是很有价值的;学好它,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与自主学习方式,并要注重学以致用。

第2篇:圆的认识范文

《圆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上来说,也进入了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和圆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画圆。

2、通过凭借圆形物体画出圆,然后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发现圆的特征;再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得出d=2r与 r=的字母公式;最后教学画圆的步骤,培养学生作图的技能。

3、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同一个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2、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理解:“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教具、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等,学生准备相应学具,小剪刀一把,红色彩笔一支。

[教学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

一、导入新课

1、圆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圆吗?

2、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能说说吗?一直说下去能说完吗?的确圆是无处不在的。(打开有关生活中圆的课件)

问:同学们你们从中又看到了圆了吗?你会画圆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方法。

3、怎样可以画出一个圆?动手试一试,看谁想的方法多?还有其它方法吗?

(目标预设:1、用笔沿着教具画一圈,画出一个圆。2、用笔沿三角板上的圆孔画一个圆。3、在绳子一端系一支铅笔,按住绳子一端,也画出一个圆。4、用圆规画出一个标准的圆。)

4、学生画完后全班进行交流。

展示画得比较好的圆,并说说你是如何画的。重点指名用圆规画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画法。

5、把画好的圆剪下来。

二、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师:我们都已经会用圆规画圆了,那你想不想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按照屏幕上的的学习提示,动手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然后把你的发现与小组的成员进行交流。

(目标预设:学生会通过自折一折发现:折痕都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通过自学认识: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通过自学认识: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师:在你准备好的圆形纸片上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和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2、探究半径、直径的特征。

(1)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

(目标预设:学生按要求画半径,发现同圆内有无数条半径;同样也有无数条直径。)

(2)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直径呢?量一量,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目标预设:量量所画半径和直径,发现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且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能把你发现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用字母表示:d = 2r 或

(3)引导学生理解“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教师任意设置几个点,教师画圆时有圆规两腿间的距离与不变,组织学生交流,为什么画的圆不在同一位置上?任意设置一个点为圆心分别画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和一个半径10厘米的圆,比比哪个圆大些?

(目标预设:画的圆不在同一位置上原因:圆心位置不一样。画的圆半径不一样大,所以圆大小不一样)

师: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三、深化认知

1、我会填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A.半径长度 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 B.圆外 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直径。A.直径 B.线段 C.射线

2、小法官,巧断案。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直径的长度一定是半径长度2倍。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3)半径3cm的圆比直径5cm的圆小。

四、延伸拓展

生活中哪些物体必须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课件出示两辆小轿车)让学生展开讨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五、全课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2、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在演绎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在它的身上还藏着多少数学知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

圆心(O)――定位置

半径(r)――定大小――无数条――相等

第3篇:圆的认识范文

教学目标:

1、体验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2、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3、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套。

2、教学圆规 圆若干。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圆规、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

1.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师:请欣赏这些美丽的图片。(多媒体出示硬币、钟、光盘等实物图。)这些图片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课件演示生活中的物体:硬币、钟表面等,从这些物体中闪动、抽象出圆,指出圆是一个平面图形。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

引出课题:圆的认识。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展开新课

2.1 画圆

1、为了能使同学们自己去认识圆,自己发现圆的特征,我们要先画一个圆。你们有什么方法?

2、认识圆规,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3、 试画一个圆。

4、 交流画法;师适时板书画圆的步骤,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圆。

5、让学生将自己所画的圆剪下。

2.2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把剪下的圆折一折。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再从另一个角度对折,请同学们别急着打开,拿在手里。好,打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呢?

(1)学习圆心的知识。三条折痕有个共同的点,这个点就是我们画圆时,圆规的针尖的一脚固定不动的点呀,这一点我们把它叫圆心,用字母O表示。与其他同学说一说,大家相互之间交流一下。

(2)认识半径和直径:

①动画演示,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定义。

②判断: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说明理由。(多媒体)

③半径、直径的特征。

比赛:在老师发下来的圆上画半径,给你10秒钟时间,看谁画得又多又准确。

反馈:画了几条?还能再画吗?说明什么?(半径有无数条),现在请你量一量这些半径,又有什么新发现?(每条半径都相等)出示大小不等的两个圆,它们的半径相等吗?所以半径相等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在同一个圆里)

4人小组讨论:直径有这个特征吗?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小组讨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有什么特征?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板书: (1)d (2)d=2r r=d/2)

对照课题上的圆,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小结: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

3.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85――87页。()

4.学习反馈

1、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

(1)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3)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是4厘米。()

(4)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大。

2、课本练十二第2――6题

3、拓展练习: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可以用哪些办法来确定它的圆心?它的半径是多少?

5.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6.知识应用

1、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

2、提问:如果车轮制成方的,坐在车上的感觉会怎样呢?

第4篇:圆的认识范文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画图等教学活动感受并发现圆的相关特征,掌握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能借助工具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师(投影出示生活中含有圆的物体的图片):同学们欣赏了图片,在感受美的同时,你们还发现图片中都有什么图形呀?(板书:圆)

师:谁来说说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圆和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师生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激活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已学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圆的特征,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习画圆,再次感知圆的特征

1.利用学具尝试画圆

师:你能用自己学具袋里的工具画个圆吗?(学生自主尝试)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用硬币描一个圆,或用钉子和绳子画一个圆)

2.利用工具学习画圆

师:我们刚才利用一些物体画出了圆,我们还有一个专门画圆的工具——圆规。你能用圆规画一个圆吗?(先让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然后师生交流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体会画圆的大小和圆规两脚分开的大小有关)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师:我们刚才画圆时,固定的这个点,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圆心)圆心一般用大写字母O表示。请同学们在刚才自己画的圆上找出圆心,并标上字母O。

师(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画一条线段):老师刚才画了一条什么?(线段)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各在什么地方?谁知道它是圆的什么?(半径)

师:谁能来说说半径是一条什么线段?请大家在刚才自己画的圆上画出圆的半径。

师: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师板书r,并经过圆心画一条直径)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刚才画的这一条线段,它有什么特点?(经过圆心,两端在圆上)这就是圆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请同学们也在自己的圆上画一条直径,并用字母标示出来。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尝试画圆,再用圆规画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感受圆是一种曲线图形,体会画圆的大小与圆规两脚分开的大小有关,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画的圆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

三、对比探索,研究圆的特征

1.猜想圆的特征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圆各部分的名称,以前我们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时都要研究图形的特点,那圆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结合刚才我们学习的过程,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下面几个问题(课本P94页例3),然后说说自己的猜想。

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整理,投影出示:(1)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且相等,半径有无数条且相等;(2)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2.验证圆的特征

师:这些猜想正确吗?你们有什么方法验证吗?同学们先自己想想,然后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来验证,也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讨论。

3.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验证了哪一个猜想?(生答略)

师(小结):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圆的哪些特点?请同学们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我们一起来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为自主探究圆的特征打下了基础。

四、巩固练习,深化圆的特征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课件出示题中的三个图形,让学生指出圆的半径、直径。

师:圆中的其他线段为什么不是半径或直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课件出示表格,让学生填空,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题

要求学生先想一想怎么画,画好后交流画法。

【设计意图:有选择性的练习,不但巩固了学生新学的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技能。】

五、回顾总结,再现圆的特征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圆,你对圆有了什么认识?在研究圆的特征时,我们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先回顾学习过程,再交流学习体会)

【设计意图:关注知识及学法的总结,不仅有助于学生总结学习中的得与失,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受用的数学学习经验。】

六、欣赏拓展,内化圆的特征

师:同学们,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课本P97页“你知道吗”中的图片)

第5篇:圆的认识范文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生:汽车

火车

飞机

轮船

自行车。

师:出示信息窗,这些交通工具都有轮子,这些轮子有什么特点?

生:轮子都是圆的。

师:看到这个,你有什么问题?

生: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

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画一个圆研究一下。

二、探索尝试,交流研究。

师:借助你身边的工具,自己来创造一个圆,把它画下来。

生画圆。

师:你手中的圆是怎么画出来的?

学生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真有创造力,能用身边的工具创造出这么多圆,真厉害!但是,有的同学画的图出现了一点小问题——不圆,怎样才能画一个规范的圆呢?我看到有的同学画的圆很规范,看一下他们是怎么画的。

生:用圆规。

师:真棒,已经会用我们这节课要讲到的方法了,介绍一下怎么画。

师:下面老师来介绍一种规范画圆的工具——圆规。你会用圆规画圆吗?试一下,注意别让圆规的针扎到。

师:大家都画出一个圆了吧?跟你的同位说一下,你是怎么样画的。

学生交流。交流结束。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是怎么画圆的。

学生展示。

生:用圆规画圆时,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把有铅笔的一脚转一圈。

师:非常好,下面看大屏幕,看看老师是怎么画圆的。

师:画圆,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纸上,把有铅笔的一脚转一圈。大家根据这个步骤再来画一个漂亮的圆。

学生画圆,老师巡视指正。

师:大家这么快就学会了圆规画圆的方法,真厉害!再找个同学来说一下,规范的画圆的步骤。

生:描述步骤。

师:对,画圆就要规范,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圆,有针尖固定的这一点,是圆的中心,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看老师的圆心在这儿,圆就在这儿,如果圆心画在那,圆就在那边,也就是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

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大家拿出自己画的圆,在上面画一条半径并标示出来。想想看你能画出多少条半径?

生:无数条。

师:那这些半径长度有什么特点?量量看。

生:相等。

师:很好,我们可以知道在圆里,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在画图的时候可以发现,圆规两条腿间的距离就是半径,两腿间的距离越大,画的圆越大,两腿间的距离越小,画的圆越小,也就是说,圆规两腿间的距离决定了圆的大小,也就是什么决定了圆的大小?

生:半径。

师:对,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刚才我们了解了圆的半径的特点,下面我们来根据半径的长度来画一个规范的圆,已知半径为2厘米,看老师是怎么画这个圆的。

老师画圆:先画一条2厘米的线段,有针尖的圆规脚放到线段的一个端点,有铅笔的这只脚放到线段的另一个端点上,旋转一圈,注意圆规的两脚不要随便动,这样就画好了一个用半径来画的圆。

师:看到老师怎么画圆了吧?自己在2号本上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

生画圆。

师:画完了的同学,给你的同位看一下,互相说一下用半径画圆的步骤。

生:讨论。

师:现在把圆规收起来放在桌子右上角。下面我们来看这个圆。圆心为0,半径为r。现在拿出学具盒里的圆,对折几次,你发现折痕有什么特点?

生:相交于一点。

师:这个点是什么?

生:圆心。

师:那这几条线段两端有什么特点?

生:都在圆上。

师:这些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教师边讲边板书。)下面拿出你刚才画的圆,在上面画出圆的直径,并表示出来。

生:画图

师:同位互相看一下画对了没有。

师:我们学习圆的半径的时候,知道了圆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那圆的直径呢?有多少条?相等不相等?

师:真厉害!我们知道了一个圆中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也有无数条相等的直径。那直径和半径是圆中的不同线段,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同位合作研究试一下,可以折一折,也可以量一量,看看大家都有什么发现。

生:交流。

师:谁来说一下,你们是怎么研究的,有什么发现。

生:都通过圆心。师:正确的讲是他们都与圆心有关,直径经过圆心,半径以圆心为一个端点。

生:通过对折或测量发现这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大家太厉害了,看大屏幕,通过对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演示,我们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我们怎么样列算式表示?

生:d=2r。

师: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这么表示?

生:。

师:下面我出题目,大家口算。

半径2厘米,直径是多少?

生:4厘米。

师:直径6厘米,半径是多少?

生:3厘米。

师:半径4厘米,直径是多少?

生:8厘米。

师:刚才我们画了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如果我给你一条直径,要求你画出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你会画吗?尝试一下。

生练习。

师:有的同学画的很好,下面来看一下老师怎么画的。先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根据我们推导出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我们能知道半径是多少?那我们就取线段的一半为半径2厘米,线段的中点是圆心,画一个圆。注意,我们学到的直径的特点是:直径的两个端点都在圆上,如果你画的圆,直径的两个端点没有都在圆上,那这个圆就画的不规范。不是你的圆规的两条腿的距离动了,就是找圆心的时候,没有将线段平均分。所以大家在画的时候,要检查直径的两个端点是不是都在圆上。下面大家根据老师刚才的方法,在2号本上再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

生练习。

师:认识了圆的直径和半径。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下,找出下面圆中,哪条是圆的半径,哪条是圆的直径,为什么。(出示练习题。)

师:同学们掌握的真快!下面回想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对称图形,圆是不是对称图形?

生:圆是对称图形。

师:圆的对称轴在哪里?

生:直径。

师: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但是这样的表述是不正确的,应该说是圆的对称轴是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它有多少这样的对称轴?

生:有无数条。

师:对称轴怎么表示?用点——画——线。看黑板,就这样表示。出示幻灯片。一定要超出图形。

师:会画圆的对称轴了,我们就来小试牛刀。课本自主练习第六题,画一下这些图形的对称轴,记得用点画线。

三、练习。

师:大家真棒!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这么多特征,能不能解决一开始我们提的问题:为什么轮子要设计成圆形的呢?下面我们来看黑板,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样的的轮子跑起来不颠簸?

生:圆形的。

师:为什么这样呢?我们单独拿出正方形和圆形的轮子看一下。(出示幻灯片,圆形滚动,正方形滚动。)

师:看图,正方形的轮子滚动起来,看不同的位置,正方形的中心到底端的距离一样不一样?

师:滚动的时候正方形的中心就没有在一条水平线上。这样的轮子会不会颠簸?我们再看一下圆,圆心到底端的距离是什么?

生:半径。

师:半径有什么特点?

生:无数且相等。

师:圆形的轮子因为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滚动起来是不是更加平稳,就不颠簸了?如果三角形的行不行?想想是不是只有圆形的轮子,跑起来才不会那么颠簸?

师:就是因为圆形的轮子不会上下颠簸,所有轮子才设计成圆形的,这是因为圆有——

生:无数相等的半径。

师: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齐心合力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非常棒!谁来说一下,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

第6篇:圆的认识范文

一、技能的获得,不妨以接受性学习为主

很多教师认为,小学阶段的几何图形这一内容,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好材料。如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探究,再运用学具尝试拼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推导出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那么,是否几何图形的相关内容都适合采取探究性学习组织教学呢?笔者认为,几何图形中技能的获得比较适合采用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

片段一:掌握画圆技能(接受性学习为主)

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尝试用圆规画圆了,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画圆的?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实际上圆规画圆有三个基本步骤。(课件出示圆规画圆的基本步骤)

教师示范画圆的过程并讲解要点。

师:老师认为画圆的技巧中有两点很重要:第一、针尖这点是不能移动的(板书:定点),第二、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不能移动的(板书:定长)

师:这是三位同学画的圆,请你们诊断一下它们存在什么问题?

生1:第一个圆的中心点偏离了,所以画出的圆是有重叠的图形。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圆的中心点偏离了,所以画出的圆不是完整的圆。

生2:第二个圆的边沿断断续续的。

师:我们在画圆的时候要注意画得平滑,圆是一条平滑的曲线。

生3:第三个画圆的时候圆规的铅笔有点偏离了,所以画出的圆是断断续续的。

师:非常好,圆可以看成一条封闭的曲线。

案例分析:

一般认为,画圆是一种技能,而技能需要大量的时间训练和强化,对学生来说,自主探究画圆的过程并不都是顺利的,请看笔者班上孩子写的课前数学日记(图):

从学生的数学日记和作图过程可以看出,画圆是一种技能,需要模仿和强化。因此,在上述片段教学中,教师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让学生在模仿中进一步感知画法,给学生留下正确的体验。这样接受性学习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不过请注意,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先尝试画圆,在学生初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为自己的提炼和示范教学起了铺垫作用,随后进行诊断练习,更加巩固了画圆技巧,这也是一种补充和强化。因此,接受性学习也需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深化理解。

二、特征的感悟,探究性学习会更占优势

关于《认识圆》,我们听过很多公开课,笔者认为传统的教学设计对内容的处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注重教学圆的基本概念,忽视揭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把基本概念形成圆的特征的有机整体。第二,注重让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忽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圆规可以画出圆”;第三,注重数学史料的文化点缀,忽视数学史料文化功能的挖掘。笔者认为,要突破上述问题,可以把《认识圆》作为一节图形认识课而不是作为概念课来教学,所有圆的概念认识都应该在圆的特征认识的框架下进行。那么,“一中同长”的图形特征就应该成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而对图形重要特征的感悟和理解,比较适合采用以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

片段二:感悟画圆原理(探究性学习为主)

师:刚才我们是用圆规画圆,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聪明的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画圆的工具,请看大屏幕西汉时期的画圆工具和木工画圆(图略),这就是古代画圆的工具,你们能看懂它吗?

生1:中间那根木条固定圆心。

生2:用木条和另一侧的脚之间的距离确定圆的半径。

生3:用中间这根木条固定圆的位置,用木条和另一侧的脚之间的距离固定圆的大小。然后通过旋转,就画出一个圆了。

师:现在你能否告诉我,古代圆规和现代圆规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它们都能画圆。

师:知道它们为什么都能画圆吗?

生:因为它们都确定了圆心和半径。

师:很好,你的回答让老师想起了两千多年前,墨子对圆下的定义——“圆,一中同长也。”(课件出示)你们能理解这句话吗?

生:一中说的是圆的中心,同长指的是圆的半径或直径。

师:现在如果给你一根足够长绳子和一个小木棍,你可以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吗?说出你的想法。

生:用木棍固定绳子的一端,再把另一端进行旋转。

(教师随学生回答拿一条绳子在黑板上示范)

师:谁能解释一下刚才画圆的原理?

生:木棍的作用在于固定圆心。绳子的作用在于固定半径。

师:我们今天学了这么多始终没有离开墨子对圆的定义。(板书:一中同长)

第7篇: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人本原理 新人本原理 管理原则 人本管理

人本原理,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原理。它要求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实质就是充分肯定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然而,任何管理理论的提出都有其阶级和时代背景,人本原理也不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个领域的管理哲学和管理实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本原理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一、 对传统人本原理的质疑

传统的人本原理内容包括: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的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完美的发展;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人。下面将从这四个角度来分别加以分析。

第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不是只有职工才是企业的主体呢?我认为职工和顾客才是企业的主体。企业主体的概念应该延伸,顾客也是企业的主体。诚然,职工在企业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他们创造了和创造着企业的财富。但是,如果没有顾客的消费,企业生产的产品就销售不出去,财富就得不到实现。我国古代的人本思想是非常丰富的。《尚书》记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夫为国之道,恃贤与民”。《太公兵法》有曰:“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无怨”。这都是强调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得人与否。那么,把它们引用到我们的现代管理中,这里的“民”指什么呢?职工和顾客。把顾客当成企业的主体,就要真正地拉近企业和顾客的距离。一个企业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固定客户,与他们之间要经常联系。一方面能稳定和他们的关系,有利于企业获利,另一方面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得市场信息,以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所以企业和顾客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买者和卖者的关系。有句话叫“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说“得顾客之心者得天下”。市场就是企业的天下,顾客是企业的人民。

人本原理的第二点即职工的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我认为这也值得仔细推敲。知识有限,预见能力有限,设计能力有限是决策者的理性限制。因此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确实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但这是不是有效管理的关键呢?客观上讲决策者的文化水平和心理素质才是有效管理的关键。尽管决策者有其固有的理性限制,但不管怎么样限制,他们都要比职工获得信息全面得多。再者,只有决策者的文化水平高,心理素质好,才有可能会有这样的觉悟让职工参与管理,职工才有机会起到作用。松下幸之助有一句名言叫“用错主管陪大钱”。从这句话也能看出管理的关键并不在于职工,而在于决策者。职工在管理决策中只不过起到辅助作用罢了。

人本原理还强调,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完美的发展。这样的提法真的挺吸引人的,使人性得到完美的发展。但我们要看到它的基础是告子的“人性无善恶论”。他认为人性无善恶之分,也即就是没有好坏优劣的差别,人性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具有可塑性。而“性善论”、“性恶论”、“人性无善恶论”都还是人们长期讨论而无定论的话题。因此,其基础并不牢固。在我们现实的管理实践中,不可能使每个职工的人性得到完美的发展。即使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公司,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这不仅仅依赖于公司的经济实力,还要看管理者的心智模式。所以人本原理的这种提法又不具备可操作性。

现代管理的核心应该是选拔和任用优秀人才。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并不一定能为别人接受。我们现代管理应该以人为中心,以什么人为中心?首先面对的是选拔人才的问题。古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其实古人已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识别人才的方法:“小谨者,不大立”;“必诺之言,不足信也”;“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在现代管理中都可以运用。知人便当善任,选拔了人才就要量才授职,使人事相宜。人力资源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一位跨国公司的总裁说过:“即使你拿走我现在所有的财富,只要留下我的人才,不用多长时间我又会发展一个新的跨国公司。”那么怎样留住人才呢?还是从古代文化中汲取精华吧。“欲得良将而用之,必不以远而遗,不以贱而弃,不以仇而疏,不以罪而废。”以人为中心,并不是一定要给人才相当可观的报酬,当然这也是一个方面。但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赋与员工更具挑战性的工作,让员工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则尤为重要。

最后就是关于管理的根本目的问题。传统人本原理在这一点上是比较合理的: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现代管理不能单单只追求经济效益,还应该考虑到为人服务。既要为职工服务,又要为顾客服务。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研究有其发展的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的科学管理出现为标志,开始了要素研究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人际关系理论产生为标志进入行为研究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日本企业的飞速发展,开始研究人的主体意识,进入了主体研究阶段。职工的地位是在不断上升。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市场上的货物供给量的增多,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顾客也从以前的“买货的”变成了“上帝”。作为企业管理者,要确实把“服务于人”定位在管理的根本目的上,真正为职工为顾客服务。

综上所述,新人本原理应该包括如下内容:职工和顾客是企业的主体;决策者的文化水平和心理素质是有效管理的关键;现代管理的核心是选拔和任用优秀人才;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

二、 管理原则——新人本原理的延伸

任何有效的管理理论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在组织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员配备中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各不相同。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但所有的树叶都是由叶柄、叶脉、叶肉组成,这就是组织管理原则。依据新人本原理的内容,可以延伸出如下几条管理原则:

1.激励原则

激励一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又称双因素理论。这是激励原则的理论根源。他告诉我们,满足人类各种需求产生的效果通常是不一样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是仅仅满足物质需求又是远远不够即使获得满足,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从精神上给予鼓励,使员工从内心情感上真正得到满足。

2.行为原则

现代管理心理学强调,需要与动机是决定人的行为之基础,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完成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又产生新的需要、动机、行为,以实现新的目标。掌握了这一规律,管理者就应该对自己的下属行为进行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发掘员工的潜能。

3.能级原则

所谓能级原则是指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赋予相应的权力和责任,使组织的每一个人都各司其职,以此来保持和发挥组织的整体效用。一个组织应该有不同层次的能级,只有这样才能构成一个相互配合、有效的系统整体。能级原则也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原则。

4.动力原则

没有动力,事物不会运动,组织不会向前发展。在组织中只有强大的动力,才能使管理系统得以持续、有效地运行。现代管理学理论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动力来源: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物质动力指管理系统中员工获得的经济利益以及组织内部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精神动力包括革命的理想、事业的追求、高尚的情操、理论或学术研究、科技或目标成果的实现等,特别是人生观、道德观的动力作用,将能够影响人的终生;为员工提供大量的信息,通过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整理,得出科学成果,创造社会效益,使人产生成就感,这就是信息动力的体现。

5.纪律原则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作为现代社会的组织,没有纪律也是不可能长期生存下去的。因此,组织内部从上到下都应该制定并遵守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违犯了纪律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惩罚。

三、 人本管理——新人本原理的运用

20世纪初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是在管理理论百花齐放的今天,其作用也不可低估。但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管理实践的纵横延伸,标准化管理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人本管理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开始采用这一管理模式。人本管理的理论依据就是人本原理,其基础建立在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尊重与信任和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拥护与爱戴之上。那么,人本管理具体怎样操作呢?下面从新人本原理延伸出的几条管理原则角度来阐述。

第一、从员工和顾客两个方面建立广泛的激励机制。对员工来说:1.领导者要严于律己、勇于创新,用模范作用激励员工;2.通过与员工的经常性沟通来营造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氛围,建立一种沟通式的激励机制;3.鼓励创新和学习,积极为员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建立培训制度,规定业绩达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去学习深造。4.适当授权,赋予员工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创造其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条件,充分发掘其潜能。对顾客来讲,激励机制就更多了。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真正体现“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建立与顾客的沟通渠道,让信息流动畅通;建立售后服务系统;定期举行回馈顾客的活动,让广大顾客得到实惠等等。坚持激励原则,就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第二、建立行为监督机制。管理者要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监督,同时科学地分析其行为产生的原因,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科学合理的需要。此外,还要建立组织内部个人行为自我约束系统,使每个员工自觉进行自我管理,充分体现组织对人性的尊重。

第三、划分能级,量才授职。选拔和任用优秀人才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在管理实践中要会察人识人、知人善任,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如下几点:1.能级的划分与综合应保证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有效性;2.每个能级应具有不同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坚持责、权、利一致原则。3.各能级必须实现动态对应。这就要求企业组织首重人才;打破人才的部门单位所有制,从制度上保证人才的合理流动;把竞争机制引入到人事管理中,在竞争中发现人才,任用人才。

第四、恰当运用动力。在实施中,要注意保证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的协调运用,不可偏废一方。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集体动力与个体动力、长远动力与眼前动力、正态动力与偏态动力的关系。行为得到改进,效益增加时,应及时给予奖励,以激励其正态动力;当行为出轨、退化、降效或自耗时,应随时予以制止、纠正及惩罚,防止偏态动力发展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五、建立纪律约束机制。这首先要求领导者个人必须树立纪律观念,领导者坚持原则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会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工作作风和纪律状况。唐太宗李世民曾曰“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建立纪律约束机制还要兼顾公平。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在一个组织中能得到公平的待遇,所以在纪律面前要人人平等。这是组织形成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的基础。

人是管理活动的中心,在现代化大生产过程中,人居于主导地位。虽然科技进步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电脑、机器人将代替大部分的人力劳动,但是设计、掌握它们的还是具有创造力的人。因此,对人本原理的研究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1世纪是一个人才的世纪,对人才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如何对人进行有效的管理是管理者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从对传统人本原理的质疑出发,提出自己对这一理论的理解与认识。相信在管理界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人本原理的内容会更加丰富,其在社会组织管理中的作用也将会越来越大。

最后,就用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对人本管理的诠释来作为本文的结尾: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

参考文献:

[1]水,管理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4

第8篇: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同工同酬 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业务量的持续攀升,每年事业编制增加的专业技术人员名额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医疗服务的需求,于是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从2007年开始尝试自主招聘人事人员,来缓解临床专业技术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相对不足的矛盾。人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人事管理机制,是用人单位为逐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而对人事管理制度所做的改革和创新。在这种机制下,我院员工的供养途径大致分为事业编制人员与人事人员。事业编制人员根据国家工资待遇规定对其兑现待遇福利;人事人员经费由我院自筹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同工不同酬现象。然而人事人员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辛苦工作,尽职尽责,他们为医院的建设,付出了艰苦和努力,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我院工作在一线的医务人员中,人事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基本与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人数基本持平,尤其是人事护理专业人员更是在工作岗位上起到了骨干、生力军的作用。具体做法是:

一、形成专门制度,保障待遇落实

同工不同酬作为一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根本原因在于用人上实行身份管理,而不是岗位管理。因此,我院意识到要实现同工同酬,必须改革现有的身份管理体制,逐步以岗位管理体制代替身份管理体制。为保护人事人员的切身利益,我们在人事人员管理的前期经验探索的基础上,将一些管理经验整理规范,出台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编制外聘用人事人员暂行办法》、《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事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规定》。

二、同工同酬、待遇到位

同工同酬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相同;二是相同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与别人同样的劳动工作量;三是同样的工作量取得相同的工作业绩。因此首先我们明确规定人事人员的基本工资标准根据学历不同、级别不同参照在编人员工资情况及医院发展状况不定期调整工资待遇,并且每年的工资调整,参照在编同资历人员增加薪级工资的办法执行;其次我院绩效分配方案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体现劳动、技术、风险、质量、管理等价值。也就是说我们实行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是建立在考核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与工作创新等因素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其强调是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淡化人员身份的准则。我院规定人事人员见习期满考核合格后奖励性绩效工资按同科室同级别人员全额发放。这就充分说明了在我们医院只要劳动者在相同的岗位上提供相同的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医院就给予同等的劳动报酬,确保实现分配的公平性。再次人事人员见习期满,我院按照国家规定缴纳“五险一金”即养老、失业、生育、工伤、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切实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我院加强人事人员管理、规范工资管理和绩效工资待遇管理等,使人事人员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前进目标,在制度上为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供了保障。

三、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首先是加强岗前培训,与在编职工一样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系统学习和掌握医院的历史、文化、医德医风、职业道德等,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基本技能培训。其次,营造平等和谐的工作氛围,如动员全体符合条件的职工参加各种各样的团体活动或比赛。第三,在我们人事人员管理的前期,我院定期组织召开人事人员沙龙,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其工作学习情况,征求他们对医院和科室工作的意见建议,从而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归属感,使他们在被尊重中增长和强化集体意识。

四、健全职称评聘制度

我院对人事人员在职称晋升、聘任方面已逐步向在编专业技术人员靠拢。医院对首次对取得中级资格的人事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医院聘任条件及考核予以聘任中级职称,并兑现与同等条件在编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五、突破身份限制,人事人员参与中层干部竞聘

医院在中层干部竞聘中,突破在编与编外的界限,目前我院临床科主任、护士长都有我们人事人员的身影,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人事人员努力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看到了希望,只要努力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作为,那么医院的任何荣誉与待遇都会向得到。

我院通过上述对人事人员的管理创新举措的实施,使他们队伍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发挥了他们工作热情和激情,也使得他们感到了集体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医院也得到了稳步、和谐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第9篇:圆的认识范文

听完之后,总是有一些疑惑,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得借助生活情景来说明吗?如果购物发生变化了,改成一个笔记本5元,书包比笔记本多15元,如果买3个书包多少元?那么列出的算式能先算加法吗?不错,为了加强学校数学和日常数学的联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学习数学的起点和归宿,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把解决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无可厚非,但创设情境为什么总是生活情景,总是超市购物,为什么不能从数学内在的联系出发创设数学情境呢?为此,我构思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口算

18+5 18+5+5 18+5+5+5 18+5+5+5+5

请你快速说出答案,你准备怎样去算?

学生回答:18+5=23

第二题 学生出现了以下两种解法:

18+5+5 18+5+5

=23+5 =18+5×2

=28 =18+10

=28

当问到为什么能用第二种方法解时,学生说2个5相加可以写成乘法为5×2等于10,凑成整10更加简便。

第三题18+5+5+5,极少有学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很多同学采用的办法是先算3个5相加,即18+5×3=18+15=33。

第四题18+5+5+5+5,没有一个学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都采用的办法是18+5×4=18+20=38。

我相机提问:第四题大家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学生的回答是这样计算简便。因为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当我出示18+5×6请学生计算时,学生到黑板板演时都是先算5×6,然后计算加法,当询问学生为什么先算乘法时,学生回答道:“因为5×6表示的是6个5相加,如果还原成加法则5+5+5+5+5+5,算式比较长,对于先算5×6,可以把复杂的算式变得简洁化,因为数学是追求简洁凝练。学生对于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确实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沟通了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从知识的原点进行了论述,找准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