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范文

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

第1篇: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范文

写作在线是一家专业各类公文稿件的文化服务机构,拥有近百名的专家团队,全方位、多角度为您打造最具实用价值的公文材料,毕业实结,会计实结,个人实结,实习报告总结,实结范文,教育实结,实习工作总结,实习自我总结,顶岗实结,销售实结等。

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实习更接近于一次独立学习,而不是一份真正的工作----虽然早已知道那是在大学里。当我到达时,我可以选择愿意学习的科目。我选择了人工智能,在这之前对此没有一点真正的概念。我和高教授工作,他是学校最有威望的教授之一。高教授正在研制一种能够学会闻并且分辨不同化学物质的电子鼻。他有几个研究生学生,每个人发展不同的运算法则,他们编写程序,从电子鼻中提取输入数据并教会网络运用嗅觉分辨。他们给我一个标准运算法则,让我改进它-----为了了解这个主题的基本知识,这个任务就意味着大量的阅读和对材料的研究。最初三个星期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阅读教材,研究初始运算法则以及阅读科技文章上。接下来三个星期的时间,大部分用于对初始程序和运行测试进行各种启发式修正。我没有在这个领域做出重大突破,但我确实学到一些东西,并且做出一个相当不错的终极产品。

我住的是华东理工大学留学生公寓的单人房间。令人满意的是,公寓里有餐厅,也有洗衣机,而且还有单独的浴室。总体说来,我对住宿条件比较满意,不过我在房间里待的时间不多。

写作在线是一家专业各类公文稿件的文化服务机构,拥有近百名的专家团队,全方位、多角度为您打造最具实用价值的公文材料,毕业实结,会计实结,个人实结,实习报告总结,实结范文,教育实结,实习工作总结,实习自我总结,顶岗实结,销售实结等。

我在中国的经历与我所设想的大不一样,有几个原因。对于工作经验我多少有点失望,因为我更象一个学生研究者而非雇员。这不能完全算一次国际培训,更多的是在中国进行我在美国所干的同样的事。然而,工作本身既不耗时间也不很严格。我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且我对到上海市区里去也很积极。学校位于商业区外,周围环境较差,我就尽可能到城里去。结果,我每周在一所学校教两个小时的英语,并且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他们邀请我看电影和戏剧,还教我烹饪。对于这类事情我记得比工作多。

不过,我的最有意义的文化交流不是和中国人。由于住在留学生公寓,我的大部分好朋友都来自非洲,东南亚以及中东。与这些人交流很有意思,他们也是我将保持联络的人。在上海外出,尤其是在晚上,你会在非常舒适的环境中遇到来自世界各地,思想开放的人。

第2篇: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技能大赛;烹饪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烹饪专业肩负着为餐饮企业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烹饪人才的重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针对烹饪专业而言,技能大赛赛项设置与竞赛规则等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深远影响。

一、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建设要求

2012年11月教育部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旅游大类》中“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代码640202)”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具有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烹饪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烹饪职业素养,具有现代烹饪理念的核心专业烹饪技能,能适应现代餐饮业、酒店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中对课程体系构建要求“以社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通过职业岗位群分解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形成专业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素,并转换为专业模块课程,构成“素能本位工学结合模块式”课程结构。教学进程安排上要求“贯彻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的思想,循序渐进推进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

二、技能大赛成为高职烹饪专业改革风向标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烹饪赛项于2012年6月11至13日在扬州举行,由教育部等23部委主办,高职组参赛者为来自23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的170名高职在校生。这也是高职烹饪赛项首次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系列。赛项规程中明确竞赛目的为“展示高职院校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成果,促进烹饪工艺技术应用领域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培养高职院校烹饪专业学生在工艺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烹饪方法科学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激发高职学生利用技术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促进高职院校培养适应餐饮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管理型人才。”

全国范围的高校(高职)烹饪技能大赛最早于2007年举行,并于2009年和2011年连续举办三届。从2007年首届全国高校烹饪技能大赛起,综合能力考核首次在技能竞赛中安排,它要求参赛队根据抽签选择的目标客户群特征,现场开具菜谱,填写采购单,购买原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原材料加工、切配及成品制作,参赛选手需要通过理、操、讲、评等主要环节来完成赛项,在展现个人风采的同时,更加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彰显。2009、2011、2012年的大赛基本模式变化不大,要求选手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烹饪赛项逐渐成为范围广、层次高、要求严、成果多、影响深远的专业赛事,虽然大赛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但大赛竞赛方式和内容、竞赛规则、评分标准还是体现了竞赛的目的,紧贴行业实际,为高职院校烹饪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导向。契合《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旅游大类》有关要求。

通过比赛也涌现了一大批既掌握了较扎实基本功又具有一定时尚理念和创新能力的选手,在展现我国烹饪教育领域丰硕成果和餐饮业后备人才队伍的同时,也对高职烹饪专业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指导。

三、技能大赛对高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影响

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现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群建设专业”、“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自2007年起,连续4年参加了全国高校(高职)烹饪技能大赛(2012年起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烹饪赛项),并且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是多年来坚持“围绕行业办学,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厨德教育,奠定就创基础”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1.基于工作过程优化课程体系。以社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我院组织校企行专家共同分解职业岗位群,将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细分为中式烹调、西式烹调、中西面点三个方向,并剖析提炼每个专业方向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结合大赛要求,修订细化专业培养规格中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维度表。以职业素能为核心,倡导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素能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素能拓展课程模块。使得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更加契合岗位需求。经过优化重组,形成《中式烹调工艺》、《中式面点工艺》、《西式烹调工艺》、《西式面点工艺》、《宴会设计与制作》五门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同时还开设《菜品装饰技艺》、《创意菜点设计与制作》等专项技能课程,其中《餐饮创业实训》课程基于校内真实生产情景,采用“工学结合双真学训”教学组织模式;《宴会设计与制作》课程参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烹饪赛项模式,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模拟生产,全真操作,理实一体,综合实训,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新体系。

2.分析岗位能力设计课程内容。以专业方向对应的岗位专项能力与典型餐点为载体,构建模块化、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结构,设计组织课程内容。以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未来工作的中厨房为例,学生要能在中厨房工作,必需掌握烹饪原料的初加工能力、切配能力、菜品的制作与开发能力、筵席菜品设计与制作能力等,《中式烹调工艺》课程便是基于以上业专门技能的能力培养而设计。它以《烹饪原料》、《烹饪化学》、《烹饪营养与安全》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宴会设计与制作》、《餐饮企业流程管理》、《营养配餐与设计》、《餐饮创业策划》、《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毕业设计》课程内容则探索高职烹饪专业“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设计选题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由学校教师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选题,确定训练内容和任务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要求“要与专业、行业紧密结合,手脑并用;要综合利用学过的专业知识、技能,做有利于行业发展的选题;利用实习企业的资源,做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选题;要校企合作,真题真做,双师指导。”

3.基于素能本位重组教学过程。提炼本专业“技能高端、理论扎实、吃苦耐劳、德技双馨”的人才特质,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有机结合,建立立体的课程结构,课证结合、训赛结合、就创结合、专兼结合、校企结合等多重手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双元耦合: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教育的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形成适应地方发展、对接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1)双真学训:在教学中设计仿真实训项目与载体、与生产实践对接的真实训项目与载体,并通过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开展实境实训。践行仿真教学、实境实训、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组织模式。(2)双轨共进:坚持理论知识必需、够用、扎实,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和技能大赛对接,强化厨德养成教育。通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将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和技能比赛紧密结合,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逐渐形成技能高端、理论扎实、德技双馨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了提高学生对技能大赛的兴趣和关注度,学院还将不同层次技能大赛——院级、市省级和全国大赛衔接,初步形成了逐级竞赛机制。让学生全面参与,踏实前进,层层胜出。既形成对其他学生产生良好的感召与激发效应,也促使参赛学生为高级别的大赛作好充分准备。

4.打造以赛促教训赛融合“双师”团队。教师实践能力、理论和技能水平的高低就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质量与特色。为了培养学生在技能大赛技中获得好成绩,我院不断加强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以规范化教学、教学业务竞赛、校本教材编写、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和技能大赛指导为抓手,有计划有组织安排教师利用培训、进修、业务比赛、企业实践、出国培训、资格认证、科学研究、校企互聘、社会服务,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双师”素质标准,形成了良好的保障机制,培养了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通过“双师”团队的全面培养、层层选拔,不仅参赛学生获得了技能,而且通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一平台,展示了教学成果,近年来,我院烹饪专业教师8人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通过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不断得以更新。

5.立足职业素养重建评价制度。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学校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及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技能大赛也为职业院校确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同时,也应该明确与改进教学评价制度。我院烹饪专业通过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及参加大赛实践总结,对大部分课程教学实行过程考核评价制度,具体做法如下:(1)课程成绩=过程考核成绩(50%)+期末综合考核成绩(50%)。(2)过程考核成绩=∑项目考核成绩/项目数。(3)项目考核成绩=态度+知识+技能,三部分各占三分之一。态度考核点:出勤、礼仪与行为规范、课堂表现、作业。知识考核点:课程标准中该项目规定的知识目标,可采用笔试获口试答辩等其他方式考核。技能考核点:课程标准中该项目规定的能力(技能)目标、完成任务的质量,菜肴成品制作/实训报告方式考核。(4)期末综合考核成绩:理论和实训,二者分值比为4:6。(5)考核主体:态度考核、知识考核主要由项目老师负责。技能考核由项目老师与学生考核评分小组共同实施。

通过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不难发现技能大赛对高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之深远。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为高职烹饪专业改革风向标,我院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实施、“双师”团队培养以及教学评价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实践亦属探索与尝试。对照“高职技能大赛赛项与专业教学改革相结合”“高职技能大赛赛项组织与行业企业相结合”“高职技能大赛赛项注重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要求,探索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的引领作用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参 考 文 献

[1]刘焰.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3)

[2]王虹.从高职教育课程文化看职业技能大赛[J].教育与职业.

2010(17)

[3]陈炳和.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

[4]马树超,范唯.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8)

第3篇: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厨房英语 兴趣 英语学习 高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77-02

西餐工艺专业为我校新开设的专业之一,开办三年来培养了一百多名学生,其毕业后进入各大星级酒店西餐厅工作,在业内广受好评。而同时,随着广大学生进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高级酒店实习,拥有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就成为学生进一步拓展就业面,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的必备能力。这对于烹饪专业的老师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一 存在的问题及观念的改变

我校西餐工艺专业的学生为普高生源,有超过60%的学生来自农村。由于学生高中英语基础薄弱,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在与学生交流之后,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想法:“我是来学习烹饪的,为什么还要学习英语?”“把专业技能课学好就行了,英语学了也没用。”“我的英语基础很差,单词认识我,我不认识它。高职高专英语都学不好,更不用说专业英语了。”

对此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这些想法来源于:(1)对于专业认识存在不足。由于我校西餐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将厨房英语课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和二年级第一学期,此时学生的专业课程刚刚开始,尚未对本专业有深入的理解,也并未经历过顶岗实习,因此还不能认识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而一旦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实习之后,意识到英语在工作当中的重要性时,再想学习已经来不及了。(2)学生对于英语课程存在偏见。由于我国在中学的英语教学中过分注重考试,让学生留下了英语学习就是勾一勾选择题,背一背语法知识,枯燥乏味的印象。而恰恰相反的是,厨房英语课程则侧重于口语和听力,注重交流。(3)学生对于人生规划目光短浅,并未着眼于越来越加快的国际化进程以及餐饮业的发展。

因此,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重新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教研组对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提升和改革。首先,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将课程推后到二年级第一学期和三年级第一学期。学生通过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厨房及餐厅英语交流,为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实习打好基础。而同时,学生在经历了实习之后,更加意识到英语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此时已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三年级的课程中进一步深化学习内容,熟练掌握更多的词汇与对话。其次,在课程刚开始时就强调厨房英语课程与其他英语课的区别,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注重听力和口语的训练,并改变考核内容,使学生意识到这是一门实用的英语课程,而并非古板的英语课。最后则是通过文化的渗入,整个专业的配合,使学生的思想具有前瞻性,意识到“要获得更好的职位,英语是必不可少的”。

二 课程内容调整

针对西餐工艺专业对于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要求,以及市面上厨房英语教材内容并不完整的特点,教研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了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分别为:

1.西餐烹饪过程中常用的食材、调味品及菜肴名称

这一部分最为基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的食品词汇,酱汁以及菜肴名称。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读懂基本的英文菜谱配料表,并用英语描述菜肴的组成。同时,在这部分内容中也加入了中西菜点的翻译,使学生今后在与外国客人进行饮食文化交流时游刃有余。

2.烹饪过程中所使用的厨房用品以及实际操作过程中用到的动词

这一部分侧重于学生能够掌握厨房用具的英文,能够阅读菜谱中对于如何加工菜肴的描述,能够与厨师长熟练地交流如何进行菜点的加工。

3.餐饮服务中所使用的词汇与对话

这一部分为新加内容,由往届学生在实习期间碰到的实际问题,即在自助餐服务中无法与外国客人交流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加工方法而添加。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自如地与客人交流菜肴的加工方法,理解客人的要求。

三 课堂学习兴趣的激发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改变英语课堂死气沉沉的特点,教研组尝试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1.词汇游戏

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效率低下,而学生也会因为枯燥乏味而放弃。在词汇的学习中引入游戏则不失为一个提高效率的好方法。例如在学生学习烹饪过程中所使用的动词时,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第一名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英文单词,以简单的肢体动作表达给第二名学生,以此类推,第四名学生则要猜测这个动作所表示的单词。而在学习食材类的词汇时,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根据提供的单词,用英文进行描述,如颜色、大小、味道等,小组的其他同学则根据描述猜出单词,在规定时间内猜出单词多的小组获胜。这些游戏都能加深学生对于词汇的印象,方便他们记忆。

2.情境模拟

针对学生不愿意背诵、记忆课文的情况,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使用情境模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对话记忆效率。例如在讲到饮料及酒类时,将学生带到调酒实训室中,让学生仔细查看酒类标签上的英文名称,同时在记忆酒类服务的对话时,也要求学生和同伴扮演好客人与调酒师的角色,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进行对话,以加深印象,更快更好地掌握其中的对话。

3.影片导入

在涉及菜点名称时,可以先用英文影片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引子。如《料理鼠王》和《美食从天而降》就是两部侧重点不同,但都十分优秀的影片,前者主要包含了大量法式经典菜肴的英文表达,后者则涵盖了现今流行的美式快餐的表达方式。这些都能够让学生在愉悦而轻松的情境中体验英语学习的魅力。

四 总结

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及个性差异,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改良,希望在今后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君.浅谈烹饪专业英语的教学[J].职业,2011(12)

第4篇: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范文

烹饪工艺美术主要以造型及色彩表达烹饪的内容、形式,无论从烹饪技术层面考量,还是从烹饪工艺美术设计方面看,都具有鲜明的特征。烹饪工艺美术特点在这里指的是在烹饪美术设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主要特点。

1.个人能力外在的综合性体现

厨师的综合能力包括其学识、修养、性格、专业技能、审美意识等。厨师借助食材的可塑性,运用烹饪技术独特的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表达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饮食方式,在激起人食欲的同时,让饮食的过程平添无限的快乐。因此,烹饪工艺美术作品的设计和制作体现了厨师高超的技艺。

2.个人内在素养的提高厨师在制作烹饪工艺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付出了体力和脑力两方面的劳动。厨师的厨艺不但指烹饪技术,还指艺术创

作的内容,二者相得益彰。厨师所塑造的形象和题材必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或者表达人们美好的意愿。因此,厨师需要在平时学习和积累源于生活的艺术、文学、民俗、宗教等多方面的知识,提高个人内在素养,才能在烹饪中如虎添翼,制作出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由此可见,烹饪艺术修养的深浅与厨师厨艺进步的快慢有着密切联系,厨师通过烹饪工艺美术的学习,提高审美素养,进而遵循审美规律进行美食创造。

二、中职烹饪专业学生烹饪工

艺美术能力的生成与培养厨师是餐饮业发展的主力军,是企业的窗口。厨师厨艺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也影响到厨师自身的发展。从事中职烹饪美术教学的教师,在教学环节及学生的实践环节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其能够运用美学规律创造美食。

1.教学内容与专业对接

虽然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受食材及饮食卫生的制约,烹饪工艺美术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烹饪工艺美术的教学内容必须结合烹饪专业要求,表现的形象要简化、概括,色彩搭配简洁,并且以图案的表现形式为主。具体教学中,重点教学内容是烹饪图案、烹饪色彩、传统吉祥图形等。

2.课程设置结合学生特点

中职生往往在理解能力、文化基础、实践能力、学习习惯、审美意识、创意设计等方面存在不足。笔者在几年的烹饪工艺美术教学工作中,发现一些中职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一些学生初中时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而忽视了美育,绘画基础较差。二是一些学生对目前流行的动漫比较感兴趣,而对传统绘画和相关艺术如传统图案、民族民间艺术了解不多。三是一些学生文化素质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四是学生在课后练习中巩固课堂知识有待加强。如,食品雕刻中经常出现鸟类造型,但学生每周只有两节课,课堂训练的时间较短,如果课后不加强训练,学生对鸟的基本特征、动态、比例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在运用食材造型时较为困难。五是从企业反馈的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看,一些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比较单一,实践能力较弱,融入工作岗位比较慢。由此可见,在烹饪工艺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专业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加以引导。如,以学生感兴趣的动漫卡通造型及传统的龙凤图形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方法,使其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乐趣。

3.强化实训,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用我国民谚“动手有功”概括烹饪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再恰当不过了。学生只有勤于动手,才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技艺经验,感知“动手”对于“成人”的生命成长意义。正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说:“审美活动本身不只是一种直观活动,而主要地是一种实践活动;生产劳动就是一种改变世界实现自我的艺术活动和‘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烹饪工艺美术实践教学注重材质,注重技艺,实际上是以一种“超越物质和技术的自觉文化意识去看待并增进这种既强调物质性又强调技术性的艺术实践或艺术形式的人文价值”。因此,教师应强化实训,提高学生的技艺,使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满足企业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毕业后很快适应岗位的需求。实训内容一:潜移默化,临摹学习。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绘画临摹也如此。临摹学习能让学生借鉴优秀作品的审美规律和处理画面的方法。在临摹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优秀作品的意境、构思、构图、主题思想、表现手法,通过一系列潜移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临摹的过程宜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局部后整体。临摹的方法分为摹写、对临、背临三种。值得一提的是,摹写是最简单的训练方法,适合初学者,但是不利于长期训练,过多地摹写可能会影响造型能力的锻炼。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摹写,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后,必须过渡到对临、背临的训练,锻炼造型和构图的能力。特别是背临训练,能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为其将来的创作打下基础。实施方法:第一,让学生制订练习计划,养成每天坚持临摹的好习惯。教师每周定期检查临摹作业,提出修改建议。第二,根据学生能力,每堂课选择一个内容让其临摹,力求达到训练要求。

如,以线条为训练内容,要求学生学习和体会不同线条组成画面黑、白、灰的效果和空间感。实训内容二:师外造化,写生训练。一切造型艺术源于生活,烹饪工艺美术也如此。写生课在于让学生研究自然规律、形态特征、神态的变化,锻炼学生观察对象、发现美和表现对象的能力。写生不是简单的描写对象的过程,而是为设计搜集素材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带着创作目的和要求进行写生,还要将临摹和写生结合起来,使临摹学到的经验通过写生得以消化。实施方法:第一,以烹饪时装盘点缀使用的花卉为写生对象,教会学生如何观察花卉的生长规律和造型特征。第二,教师以理论结合示范教学,讲解写生步骤和方法。第三,写生造型从简到繁,从单体叶片写生入手,到花头的写生,再到折枝花和组花的描绘。第四,引导学生借鉴临摹学到的技法刻画对象,发挥学生的个性表现。实训内容三:注重实践,烹饪图案的设计与制作。其一,图案设计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美学基础、造型能力、创作能力,提升自身审美意识,为将来的工作做好铺垫。实施方法:学生以写生为基础,进行图案写生变化、结构和组织形式规律、图案创作、图案装饰色彩的练习,掌握图案设计的原则。其二,烹饪图案的制作,这是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体现,也是职业教育教学与企业工作岗位相结合的需求。以往的烹饪美术教学以绘画形式为主,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笔者做了教学尝试,强化任务驱动,以“做中学”为教学理念,在绘画训练的基础上,采用食材进行烹饪图案的设计与制作,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实施方法:第一,以婚宴和生日宴为主题进行菜点图案设计(包括素材收集、构思、构图、材料选择等过程)。第二,用食材塑造菜点造型。第三,课堂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开讨论,互相学习。

三、结语

第5篇: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酒店管理;教学改革;竞争力

一、当前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滞后,方法单一

由于旅游酒店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有关酒店管理的众多理论尚处于不断探索与研究阶段,使得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理念相对滞后于旅游与酒店业的实际发展,出现酒店管理的教育与实践需要严重脱节的现象,从而导致市场人才出现重大缺口,这是源于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我国目前的酒店管理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里主动参与学习,应是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二)教师观念落后

“传统的中职课堂,一般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忽略了对应用性知识的传授,不能同实践相结合。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于经费、场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师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教学中则以理论讲授为主,很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直接影响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与质量。”而酒店管理是一个以应用为主的专业,该专业只有设置大量的实践课程,才能让学生将酒店管理知识与实际要求结合起来,适应酒店管理岗位的发展需要,并为今后真正走向该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现在极少有中职院校有专业的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学生对客房清扫程序和前厅接待方面的技术能力只能依靠死记硬背。并且没有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给学生足够的实习机会,阻碍了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之间的转化。

(三)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从中职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讲,中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初、中级酒店管理专业技能人才,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但是现在很多中职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普遍偏杂、偏高,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提高到中高级酒店管理人才的高度;在课程设计上偏杂,既有酒店管理,又有导游与烹饪专业,虽然说学生的知识加深了、知识面更宽了,但是却忽视了职业教育的本质,也就是以实践经验为主的培养模式。这样做虽然能够让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但是受客观上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培养时间和空间影响,所培养出来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达不到酒店管理“专”的要求,违背了职业教育的特点,违背了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

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客场改革对策

要想提高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水平、提高该专业的就业率,必须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紧跟酒店管理岗位工作的发展需要,明确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

(一)科学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应该脱离职业教学的培养范畴,应该明确能力培养在专业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正确定位人才培养层次,明确中低级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定位。具体来说就是在专业知识教授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专业知识向酒店管理应用能力转化,同时积极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熟悉该专业的就业要求、熟悉该专业的岗位职责要求,以正确定位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今后真正走向就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中职院校应该明确酒店管理在整个专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其他专业培养,如导游与烹饪专业等在实践教学当中应该让位于酒店管理课程,在保证酒店管理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才能适当开展其他专业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主次颠倒、轻重不分后果的出现。

(二)创新中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强调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中必须体现出这一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灌输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自己的专业经验,提高酒店管理的实践能力。要想做到这一点,中职院校应建立高起点、高利用率的酒店实训室,从而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的直观性和操作性。同时组织学生到相关酒店进行参观和考察,了解行业的现状及各岗位的工作内容,使学生产生较为直观的认识,加强认知实习。当学生对酒店有了直观而具体的认知之后,就可以结合实践课程的要求,利用实训室进行模拟实习,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这样,学生在模拟中可以根据现代酒店管理的发展要求,在实践中模拟酒店管理岗位的工作要求,不断规范自己的着装、用语,为今后正式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优化中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要坚持课程综合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

的知识结构。要达到这一目的,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专业设置上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深入各类酒店,详细了解它们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要求,特别是与学校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酒店,要多听取它们对学校课程设置的意见,根据酒店管理的发展需要科学设置课程结构。必要时可以安排各实习单位的优秀管理人才到学校单位开讲座,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各个岗位工作的职责、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第二,要加大实习课程的比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分为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两个阶段,在理论学习阶段要借助校内模拟实习环境增加实训课程的比例。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的酒店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但是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开设相对较晚,尤其是中职学校的酒店管理行业,许多课程的设置相对比较落后,严重的制约着我国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亟需进一步改革。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要想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必须考虑到社会就业的发展需求,体现出职业教育培养的实践优势,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为主,实施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孙飒,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

[2]王娟,中职酒店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今日科苑,2009(20).

[3]班晓燕,江苏中职院校的实践教学[J],经营管理,2012.

第6篇: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2-0064-04

一、国际化办学是经济发达地区

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现代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本世纪初以来,苏州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即由以外向型、打造世界工厂为主,转变为推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旅游会展、文化服务、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等九大行业,目的是把苏州建设成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高地,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业中心和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刺激了各类外资企业的进驻,至今仅在苏州落户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旗下五星级以上酒店已达二十多家,这极大地激发了区域现代服务业经济对适应国际化工作环境的技能型人才的渴求。

作为一所引领苏州职业教育发展的标杆式学校,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苏旅财”)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发展契机,坚持国际化、特色化办学道路,以超前的全球化视野,坚持走国际化特色办学道路,形成了独特的五年制职教国际化办学“旅财模式”。学校先后与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芬兰等国家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其中中澳合作项目已成为省内高职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亮点。

2004年,学校与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合作办学项目正式启动,创建了国际酒店管理专业。该项目在全面引进澳方课程、教材、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经过国际化融合和本土化创新,目前该专业已经具有500人的办学规模,拥有28位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师资,招收72名海外留学生。中外教师共同备课,中外学生混合编班,在全英文教学环境中开展模拟酒店运营的项目式教学,培养的学生受到了国内五星级酒店的青睐,甚至成为迪拜等国外城市酒店集团的酷爱。该专业的辐射示范作用凸显,带动了学校文化旅游专业群的共同发展和学校其他专业的共同发展。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融合路径

在学校与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合作办学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利用和借鉴澳方的先进职教理念,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和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创设理实一体的育人环境,用国际领先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培养国际化人才。

(一)教育理念的融合

澳洲教育特色体现在“三大支柱”教育理念上。第一支柱: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第二支柱:掌握专业实践技能;第三支柱:个人职业发展。“三大支柱”教育理念重在帮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个人发展能力的核心,使之逐步成为优秀的国际酒店管理者。

“三大支柱”教育理念与笔者所在学校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谋而合。在理念的融合下,形成了笔者所在学校独特的教学“四化”理念:学校设施酒店化,技能训练模块化,学生活动角色化,课堂教学情景化。这也有效培养了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融合

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课程设置根据酒店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每隔4年会根据行业需求和市场调查及时设置或者调整课程。诸如国际营销策略、跨文化沟通、Golf & Spa度假型酒店管理等实用性很强的热门课程;同时对一些传统的酒店管理课程,如营养学、市场学、西餐制作等也会根据国际酒店行业的发展,与合作院校同步更新内容,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并且,每门专业操作技能课程都紧紧围绕管理来展开。拿厨房操作来讲,学生既要学习烹饪课程又要学习如何管理好厨房,学校经常请国际著名酒店管理集团的总经理来开设讲座,他们带来的新理念、新信息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因此,借鉴使用合作项目在国外现成的经验,可推动教师对我国酒店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加以提炼和总结,及时补充反映新时代、新特点、新观念、新方法的内容,可使学生及时了解世界酒店业最新发展变化,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环境的融合

学校该项目以培育适应区域国际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营造了地道的国际化教学环境。一是教学硬件的国际化。该项目在一个仿真的酒店实训环境中,按照国际五星级酒店业统一标准,实行后台厨房、前台餐厅楼层分离化。如餐饮课上,一组学生在一楼厨房学习烹制西餐以及管理,将烹饪好的食物通过专用电梯送至二楼餐厅,再由另一组同学为客人提供餐厅就餐服务与管理;在房务课程中,一组同学在二楼前厅学习接待技能,另一组则在三楼客房学习楼层清扫、房间整理服务。所有课程表、设备说明等均为英文,学生直接在国际化教学硬件环境中接受最前沿的专业技能训练。二是教学软环境的国际化。为了适应国际酒店业发展的需求,学校项目授课语言为英文,从教材文字、课上交流、小组研讨到课后作业、学期考试、学生活动,中外师生全部采用英语口语作为交际语言,重点培养师生项目英语能力。该项目还实行学生会自治制度,通过自主举办全班大型活动策划等,来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各方面协调能力,提升参与全球职业竞争核心技能。

(四)教学过程的融合

中外教师共同研讨,推进教学内容、方法、观念的更新。在教学上,该项目改变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形式,形成开放式的师生互动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化了教与学的双向作用;改变传统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形成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为主的形式,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需求、更具有实践性;突出中外教学资源共享,中外教师可登录澳方校园网站和笔者所在学校网站共享教学课件、案例、视频等资源库,开拓了教师的备课视野。如此,教师对该专业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把握更准确,实现了中外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

(五)教学管理的融合

教学管理由外方驻校教务长和学校项目教学负责人共同负责,精确把握学时、学分,实行共管模式下质量双向监控和监督,严格实行淘汰制,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行为管理,特别注重学生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等,注重内涵培养;师资管理主要是通过开展活动、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形式,注重师资队伍的团队建设,突出师资教学和研究能力培养。

三、对国外先进的职教经验本土化改造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必须与本土化结合才能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对国际化办学项目进行本土化改造。我们在全面引进澳方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消化吸纳,结合学校的现有教育资源和条件,形成了具有国际理念、本校特色的实景化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实景化实训教学模式获得2013年江苏省职业教育类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实景化”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技能

学校借鉴澳方教学模式,结合学校的实际,改造和建设了实训设施设备,使之成为一家能真实运营模拟酒店,开展校内实景仿真项目教学。应用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 lum)分析法(教学计划开发)进行课程开发,突出学生活动角色化,学生全程参与整个模拟酒店的运作与管理。

近年来,学校先后为中澳合作项目投入数百万元,建立了与五星级酒店一致的西厨房、西餐厅、酒吧、前厅和操作系统软件以及客房等高质量的设施设备。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的同时,参与整个酒店运作与管理,做到学校设施酒店化,技能训练模块化,学生活动角色化,课堂教学情景化。

专业操作课上,学生全部穿着工作服在操作室进行,每天全部采用真实的原材料、真实的制作过程、真实的服务过程,注重细节,甚至准备了真实的苏旅财专用“货币”以利于学生在项目的餐厅酒吧消费。这样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很多理论课程采用国际化的作业和考核方式,如团队报告、专业演讲。作业和考核内容均要事先送往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本部认可,每次考试特别是操作考试都要由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教师和国内酒店专家共同参与打分。部分理论课还创新采用实践化、技能化考核方式,如大型活动组织这门课,就采用分团队实际组织一次活动,从活动主题、内容、广告宣传、拉赞助、门票印刷、费用预算、原材料采购、食品酒水制作、服务等全部由学生组队独立完成,教师通过活动的组织过程、盈利情况等打分。这样的方式使枯燥的理论转化为活生生的技能,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对各门课程融会贯通。

(二)“实景化”的实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国际竞争力

酒店专业性质决定了学生必须参加大量的实习,学校在这方面也做了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探索。学校中澳合作项目经常给学生创造实景化、多样化实习的机会,尤其是境外实习考察,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实习的效果。学校主要的实习形式和实习内容包括:安排学生在本地五星级酒店、经济发达地区五星级酒店实习实训,选拔优秀学生到澳大利亚酒店学习,帮助学生赴国外合作院校继续深造。另外,学校还鼓励学生考取高级服务师证书,让学生从各种实践中,增强人际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实习内容和管理方式的不断改进,使毕业生获得了很好的锻炼,从而提高了国际化素养,在求职和工作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三)“实景化”管理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我们创设了多种形式的“实景化”管理模式。如在西厨房和西餐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个学生会根据学号的顺序多次轮流担任助理厨师长或厨师长角色,承担一个学习项目的管理工作。如果一位学生担任了助理厨师长,他就要在厨师长(由教师或学生担任)的带领下,完成厨房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其他学生将扮演厨房员工,在学习烹饪技能的同时,配合好助理厨师长,完成当天的出餐任务。

助理厨师长在进入厨房之前会从教师那里拿到一张工作任务书,根据任务书和工作计划书逐项检查其他员工的工作,在确认达标后,再请厨师长(教师)检查。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职业实践活动给予评估和点评,讲明助理厨师长当天的活动中主动帮助了员工多少,管理中还存在哪些不足等;各位员工的操作活动哪些是优秀的、哪些还存在不足,并协助助理厨师长做好下一轮助理的交接班工作。在整个操作活动中,教师基本不直接管理,只是在助理需要时提供建议和帮助。

为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到实景教学的第二阶段,教师将放手让学生管理。从菜单的设计、原料的采购、成本的核算、人员的安排到最后的质量分析等,教师不会干预学生的工作,只是记录和打分,并做最后的讲评。

实景化教学提高了学生餐饮管理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创新精神与合作团队精神。

学校把服务性行业规范引入校园管理,由学生主编、教师主审自主管理手册,最后由学生检查落实执行情况。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设立学术咨询室、团队活动室、就业指导中心等服务性机构,由学生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由学生定期组织大型活动课程,整个环节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化要有创新化发展

(一)专业群辐射

国际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经验已经成功推广到学校文化旅游专业群和其他专业。学校借鉴校内实景仿真教学模式,提出了“实景化实训教学模式”,在原有的教学环节“理实一体化教学—顶岗实习”中增加了“实景化实训教学”环节,即“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景化实训—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内真实的实体中完成真实岗位学习,在提高学生服务技能的基础上,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服务态度、应变能力和礼仪规范等。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能够直接胜任企业的工作岗位,避免了企业的“上岗培训”和“回炉培训”,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有效衔接。

(二)国际合作深化

学校在中澳合作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与俄罗斯、芬兰、美国、德国等国家职业院校的合作,吸纳借鉴、创新发展,为教师搭建了更多的海外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海外学习交流和就业的平台,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双语”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学校突破传统“双语”教学的藩篱,在传统课堂上开展双语教学的同时,着重课后针对海外留学生开展“双语”教学,普及汉语,并运用学校在茶艺、烹饪、园林、传统工艺等方面的师资优势,对海外留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运用国际合作平台吸引海外学生开展中短期修学研修,开展集食、住、行、学于一体的中外旅游文化交流合作项目,为国际学生提供汉语以及中华传统技能等学习的打包式服务。

参考文献:

[1]蒋术良.我国酒店业人力资源流动现状及对策分析[J].人力资源研究,2005(5).

第7篇: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范文

通过对新疆六所本科院校饭店管理实践教学的调研,分析目前制约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本科院校饭店管理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

饭店管理;实践教学;本科院校;新疆

一、新疆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饭店管理实践教学概况

实践教学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1]。本科旅游管理专业饭店管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能够面向市场、面向未来、懂经营、会管理的饭店经营管理人才。学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饭店管理专业知识,同时要掌握饭店行业管理和服务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是应用性较强的饭店管理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服务意识与技巧、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新疆共有六所本科院校(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农垦大学),各大学均设有旅游管理专业,开设“饭店管理原理”“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娱乐管理”课程。新疆大学和新疆财经大学已设立饭店管理方向,因此还设有“国际饭店管理”“西餐厅管理”“酒水品评”“酒店规划与筹建管理”“酒店运营与督导管理”等课程。针对饭店管理实践性强的特点,可建立起课程实践-校内实训-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的递进式综合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践是利用课堂讲授进行案例教学、模拟训练、辩论会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校内实训在校内实训室或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基本服务流程和操作技能。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主要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深入了解饭店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运作方式、市场营销、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等,掌握最前沿的经营管理理念、服务意识和方式。

二、实践教学管理中主要问题

(一)实践内容缺乏系统设计,重技能培训轻综合素养养成随着旅游业的逐渐成熟,饭店行业职业能力的着眼点已不仅仅是某种职业技能的训练或是一般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有见解、有情感、有追求、有良好修养的建设型人才。本科实践教育的目标应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不是局限于某一方面操作技能的训练。饭店管理实践教育内容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职业行为习惯、语言沟通、礼貌礼仪等行业基本素质;二是前厅服务、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等服务基本技能;三是独立工作、交际公关、协调管理等综合能力。目前,新疆各本科院校饭店管理相关的操作性课程较少,由于实践条件限制,有限的实训课时内,大多安排客房、餐厅基本服务技能训练,没有顾及学生创新、创业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薄弱,实训环节与实训效果难以保证由于教学观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各高校实训条件普遍较差。目前除新大、新财大建有餐厅、客房等模拟实训室外,其他各校均无校内实训室建设,有些早期建设的烹饪实验室和模拟餐厅、客房等实验室也随着实施设备的老化、维护不周而逐渐关闭。现有的模拟客房、模拟餐厅中设施设备陈旧且不齐全,实训效果大打折扣。各校均建有一定数量的校外合作酒店,每年输送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或毕业实习。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校企合作流于表面,合作关系松散,缺乏稳定性和可靠性。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学校希望学生能在多个部门实现轮岗实习,不仅服务技能有所提高,同时能进行管理岗位的实习。而酒店大多将实习学生作为企业劳动力的补充,实习只停留在某一部门的一线服务岗位,轮岗及管理层面难以落实。

(三)师资缺乏实践经验,实习指导和管理力不从心专业教师缺少实践经验,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也直接关系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塑造。饭店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有着从事饭店实证问题研究的能力以及丰富的饭店业阅历和实践经验。本科院校强调教师的学历和学术理论研究能力,对实践能力的硬性要求较少。从目前新疆本科院校饭店管理师资队伍实际情况来看,相当部分专业课教师是由相邻的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等学科转轨过来的,拥有旅游或者饭店管理专业教育背景和从业经验的教师很少。大部分教师毕业后即从事教学工作,缺乏行业工作经历或业务背景,难以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无法进行全面准确的实践指导。即使个别老师有过从业经验、或接受过短期的培训,也因长期脱离行业,缺乏对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和最新前沿信息的捕捉。

(四)对实践教学认识片面,实践教学管理水平低首先,课内实践管理死板,管理者对实践课存在偏见。为便于教学秩序的管理,一些学校要求教师带学生外出参观考察时履行复杂的调课手续。不少教师为避免麻烦,实践教学能省就省,参观见习成了资料查询和讨论。更有管理者,对实践教学认识片面、存在偏见,认为实践课老师轻松、工作量小,课时费应低于理论课。殊不知,实践课需要耗费更大的精力,除了讲解、示范以外,还需要进行实验室设备的日常维护,实习基地参观见习的沟通安排、学生在操作训练和前往实习酒店过程中的安全保证等。不但没有激励措施,反而降低其课时费,这不仅伤害了教师的自尊心,更极大地挫伤了那些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探索和研究的教师的工作热情。其次,专业实习或毕业实习管理松散。目前,新疆内大多学校采取“自主联系+学校安排”的实习模式,对于选择自主实习的学生缺乏必要的监督,学生或以考研为借口逃避实习,或随便找个单位进行实习成绩认定蒙混过关。实习地点的分散使得学校无法开展有效的指导和管理。虽然学校也委派指导教师,但指导往往成为空谈,实际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实践考核缺乏具体指标,考核方法很难真实反映学生真实能力等问题。长此以往,实习管理无法良好地运行。

三、提高本科院校饭店管理实践教学管理的对策

(一)科学设置实践内容,编写实践教学指导教材1.各院系可根据所依托的学科背景、师资状况、就业市场等各方面的特征,依据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渐进提高规律设置实践内容。饭店管理实践教学应由专业认知实践、专业技能实践、研究型综合实践3个层级构成。专业认知实践可设置中西餐餐饮礼仪、前台及客房服务礼仪、酒水品评等内容,加深学生对饭店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技能实践可设置饭店信息管理系统,中西餐宴席摆台及服务、酒吧服务与调酒、会展服务与管理、前台综合服务和客房服务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研究型综合实践则结合饭店管理和服务项目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综合设计,可设置饭店布置与室内设计、中西餐宴席设计及制作、菜单设计及制作、冷餐会组织与服务、酒吧主题活动策划与服务等内容。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研究能力,可设立相关实践研究项目,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2.实训指导教材建设应成为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积极组织实践教学指导手册或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各层次实践教学的内容、要领、目标、实施方案及逻辑关系的同时,使学生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有书可依”,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二)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合作企业1.本科院校应建设足够的校内实训室,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和学生的日常训练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为保证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和学生的日常训练,本科院校应建设足够的校内实训室。在实验室建设规划时,对于各个实验场地、设备的利用情况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行统一规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训室设计尽可能贴近星级饭店,使教师和学生身临其境,唤起职业感。除了模拟中西式餐厅、模拟客房、模拟前厅,还应设有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礼仪实训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自己的酒店或餐厅,交给学生经营和管理。2.应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合作饭店。调整和巩固已建立实习协议的饭店基地,选择社会形象、经济效益好,经营理念先进的高星级饭店进行合作;同时,开拓疆外饭店实习基地,与北京、上海等旅游发达城市的高星级酒店建立合作关系,拓宽实习渠道,应积极开拓疆外实习基地。

(三)提高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制定配套激励制度1.师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为教师设定培训计划,支持教师参加有关培训班的学习,鼓励教师到饭店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同时,邀请饭店优秀管理人才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作为学校专职教师的有力补充。2.建立实践教学绩效考核制度,鼓励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学校应制定考核评价的标准、办法,把实践教学考核纳入教师年终考核,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与年终评优挂钩,将教师实践时间长短及职业技能水平与职称挂钩。同时,学校应设立实践教学研究基金,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性课题研究,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第8篇: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 工学结合 考试 能力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岗位要求零距离的培养目标。 “教、学、做、考”四位一体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最重要的教学模式,其中“考”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构建一个合理的考试模式,可以较为准确的评定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能力水平。

一、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当前的考试考核现状

笔者对我校旅游烹饪学院05级的150名酒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实地问卷调查,毕业生对学院的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较为全面的客观评价,图表1中的各项调查,能综合反映毕业生在学院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学及考试评价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程度。

通过上述图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当前的教育和考核方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理论考试的知识面不够广博。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一个“低进高出”的现象,国家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技师”型的人才,但是文化知识基础较差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困难相对较大,因此在基础知识授课上教师也只限于书本上的东西,考核方面往往只是趋于表面和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论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多用一张纸质试卷来决定学生的成绩,学生只追求高分数,往往急功近利,平时从来不注意汲取其他方面知识,只是考试的时候把老师划出的书面上的重点内容死背一遍,很多时候造成考试一过所有知识全都不记得,短时记忆的现象非常严重,高职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内容仅仅限于简单的英语、应用文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条条框框,造成学生的眼界窄小,除了书本上以外的其他任何天文地理历史知识非常欠缺,往往很多常识性的问题都答不出来,整个学生素养水平难以提高。

2.考试方法简单。现行高职教育的考试方法大部分限于笔试,少数课程采用口试和专项技能考试,因此多数考试仅仅限于考查学生在理论方面的掌握程度,即使是技能操作考,往往限于实际情况,会考一些利用场地小的,采用操作工具少的科目,因此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很难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不利于全面、真实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往往导致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岗位之后发现自己所学所考的东西与自己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技能严重脱节,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情况不能胜任,如在酒店工作中很多工作场景难以在学校实训场地实现,因此毕业生在工作的时候会觉得当时在学校学习的技能感觉上都比较简单,可是实际工作中都达不到经理的要求,一开始难以完全适应工作。

3.考试重结果轻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情景中需要重新建构。认知个体根据自己的先前经验通过自我反省与调节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由于经验相异,建构知识的方法不同,不同个体对知识有着独特的建构过程和结果。学生的发展性要求教师对其思维进行指点和引导,因此考试命题应加强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察。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考试理应是为了了解教学双方的活动现状、诊断教学困难所在、获取改进教学活动为目的的形成性考试和评价教学双方活动的结果是否达到了既定标准。但是现阶段高职教育考试往往是一种总结性的评价,考试的目的往往就是得出分数,排出名次供职能部门使用。对于学生的应变能力、分析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教学效果的反馈没有实质性的作用,造成了老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现象。比如在酒店工作中,学生往往对突发事件作不出及时合理的反映,平时在学习考试过程中也涉及不到任何这样的问题。

二、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构筑“A”字型考试模式

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新的考试模式有了可以试用的场地条件和方式,随着工学结合的深入,企业和学生的要求也迫使现行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笔者试以所在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因为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与雷迪森酒店集团进行了深入的校企合作,其授课形式和考核形式在新的合作的基础上都必要进行适当的改革,才能满足企业与学生的需求,因此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笔者尝试构筑一套“A”字型考试模式,以期对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有所帮助。根据图表 2,“A”字的三划分别代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能力的三种考试模式,知识能力是动手能力的基础,动手能力是知识能力的运用与延深,良好的社会能力能够将知识与动手能力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笔者尝试以这三种能力培养为着眼点,构筑合理有效的考试模式。

1.以灵活掌握知识能力为基础,建立行为样本考试模式。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考试,摒弃期末一纸式的形式,采用独立单元式的行为样本考试模式,每个评价单元对应于一个相对独立的职业能力素质,把每一个独立的单元中所需要测量的职业理论知识用计算机程序来设计及评分,例如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可以设计一套计算机模拟程序,把前厅的各项基本设施以及为客人服务的一整套规程在程序中体现出来,在电脑实景模拟当中回答理论及应用问题,评价标准和分数的计算可以由计算机程序产生,测验过程由任课老师来观察和记录,这种测验分散在多次进行,通过阶段测验记录学生每个单元的知识掌握能力,最后教师通过权重比例将各种职业能力要素结合成一体,最终做出本门课程的整体判断。

2.以熟练运用动手能力为抓手,建立企业绩效考核与学分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采用企业绩效考核与学校学分考核制度相结合的考试模式不是一种简单叠加,而是针对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的长期性稳定性的要求,企业对“准员工”学生要求与员工等同,建立以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督导,以学校学分考试制度指导,学生自律为目标的考核监控体系。我院酒店管理专业雷迪森订单班实行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顶岗实习与在校学习的时间大概是3个月左右交替,为保证高质量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设立合理的工学结合学分来实现,酒店将学生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和职业技能纳入学分考核,在每个阶段实习结束时成绩合格者给与10-20个学分,企业可以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下一阶段薪资调整、岗位调动、培训和学生能力开发等工作,学生的最终学分与实习报酬都与在酒店实习期间的绩效考核挂钩, 如此就可以建立一个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得一个稳定的合作基础,这种考核方式既实实在在的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可以给企业和学生一个明确的考核结果。

3.以培养社会能力为目标,以赛代考建立多元化的考试模式。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了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培养能力,但能力培养的目的应该表现在善于塑造健全完善的人,这种能力培养必须建立在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能力培养的着眼点应是某种职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与社会关系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同步进行。基于此种目的应建立以赛代考的考试模式,比如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建立一种国家、省市大赛与校内常规技能比赛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每一个学生每学期都必须参加一到两项比赛,由比赛名次和表现来决定某一门专业学科的成绩和学分。大赛注重技能含量,着眼企业生产需要,重视竞赛与生产实际的结合,理论竞赛试题和实际操作竞赛内容更突出考核生产岗位上的操作技术和综合能力,更加突出提高职工在生产中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大赛中聘请了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的专家进行指导,竞赛操作要求吸纳了行业企业最新的工艺要求、操作规范和创新思维。通过比赛,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掌握每一项专业技能,比单纯地进行简单的期末考试要记忆深刻。比赛是一种集体性的活动,在比赛过程中学生要与队友、与裁判、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合作交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能力,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张 建:人性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3(19):9-12

第9篇: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听说教学;旅游;职业导向

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应遵循“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应用能力并重[4]。然而,事实上高职学生英语听说交际能力普遍不高,这与市场的高要求及高职培养目标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进而会导致高职毕业生市场竞争力不强,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空间。本文以旅游专业为例,研究重点在于如何基于职业特点和岗位对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及学生学习需求,通过调整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模式、课堂设计,软硬件设施等方面的举措,从而提高高职学生整体英语听说技能。

一、理论依据

需求理论的指导思想是:以满足企业对教育对象的要求为基本原则,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职业岗位,即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及课堂设计都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现状和需求以及未来职业的要求,针对教学面临的困境,尤其是从语言心理学等前沿角度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2]强调最佳语言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有趣的、密切相关的。而Swain(1985)[1]主张输入输出互为制约和促进,通过输出才能促进输入的语言转化。在英语听说课堂上,听力和口语训练是共同构成一个输入输出循环完整的学习过程,因此应加大英语表达的力度,通过口语表达促进听力水平提升,如何把握听说的内容和、数量和难度,以及教学方式成为课程设计的要点。

杜威实用主义理论主张要注重技能训练,将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整合,使得受教育者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具备基本的职业发展能力。因此制定学习目标的依据就是某一职业岗位所需求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二、旅游专业的特点和英语听说教学现状

旅游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从业人员要以旅游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提供良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未来职场中主要角色是在旅游产品开发、日常管理及导游服务的各个环节提供特定的服务,而服务对象的国际化趋向要求他们能通过英语口语交际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同时,旅游服务过程中涉及很多领域的内容,包括历史、地理、人文、风俗、文学、宗教、艺术、烹饪、建筑等多个学科,贯穿在旅游规划、景点服务、酒店业务、旅行社业务、导游实务、旅游交通等各个环节,这要求学生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因此,要求英语听说教学有助于拓宽知识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为深入了解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英语听说现状,课题组于2011年9月采用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在某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展开调查,从听说内容、授课方法、软硬件设施、训练策略等方面,收集学生及教师的意见。调查结果总结如下:大多数学生学习动因和目标为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证书和能与人进行日常交际;期待听说课能提高其具体的听说技能;渴望学习与实际密切及对未来职场有所帮助的话题和句型,希望老师多提供语言交流的机会;学生对于听力内容趣味性及口语训练主题实用性认可度较高,同时普遍需要操作性强的的听力理解策略。教学设计应以实用为导向,教学方法应因材施教,听说教材应倾向于岗位需要的实用英语,强烈需要更新听说教学课堂硬件设备。

三、旅游行业导向的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新思路

(一)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培养目标

职业导向的民办高职英语听说教学应以“如何培养合格的职业人”为核心,从学生的未来职场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对旅游专业的听说教学中,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于行业的专项技能训练相结合,加强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训练[3]。围绕接机、观光、住店等旅游行业常见话题,通过熟悉基本词汇和常用句型的操练,来帮助学生掌握未来职场中英语日常对话;确定旅游行业语言交际的侧重点,如:旅游专业词汇,旅游行业职场常见的话题等;加强专业英语技能训练,如:会议主持、导游讲解等。

(二)构建高职旅游专业英语听说教学新模式

建构“以职业英语能力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模式,即将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旅游职业英语技能的培养、导游证等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三者有机结合,重构“以职业英语能力发展为中心”模式下的听说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解决问题及创新工作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旅游服务市场的职业竞争能力,实现顶岗实训和就业“零距离”,满足企业对“新职业人”的综合要求。

(三)职业导向的听说课堂教学

1.调整教学内容及侧重点

加强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和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由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弱,所以,初始阶段应注重培养英语发音、拼写、以及读、写、译等其它英语语言综合能力训练。

同时,确定不同行业语言交际能力的重点,如:为旅游专业的学生设置接机、预定房间、观光、景点介绍、行程安排等模块,包括常见的句型、重点词汇。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课堂上老师教的与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熟悉和掌握旅游方面的专业术语,如:会议主持语、导游词讲解等。因此教学设计强调实用性,每节课有明确的授课目标,用情景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通过不断的模仿和句型操练,重点突破练习几个句子或某个技能,例如导游词单元,通过介绍西安大雁塔,最终学生能基本流利地用英语表达景点位置、创建时间、景区建筑和自然风光描述等语言点。

2.“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设计

多种方法穿插,灵活运用。内容教学法(用与实际生活或职场相关的真实有用的语言作为主线和训练内容,如美食)、项目教学法(围绕某话题成立项目组,如英语介绍西安小吃),任务教学法(用英语展示西安小吃及特点)、情景教学法(在回民街用英语点西安的小吃)、互动教学法(讨论肉夹馍的得名缘由、肉夹馍的原料)、趣味教学(用英语描述,猜地名或食物),分组讨论(如东西方餐桌文化:从餐具、就餐方式、点菜多少、敬酒、买单方式等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总结)。

3.培养和强化学生听说策略

听力理解方面,听前活动包括话题讨论及文化介绍为铺垫,接着指导学生预习问题及选项、猜测大概内容、并围绕主题展开联想;听力中,通过初次听要求学生抓关键词、句型并必须出示答案、接着重听要求速记更多内容,然后看字幕听,做到音形对应,再边听边重复,最后做到简单复述所听内容,并总结出最有用的句型和词语。而口语训练方面,并通过朗读或角色扮演练习积累重点口语要素,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尽量找机会重复使用记住的句型;通过任务教学、案例演练(例如播放接机对话影像,学生模仿)、情景模拟(学生当导游介绍大雁塔)、讨论式等方法强化语言点。培养学生养成重复、模仿、实际运用等好习惯,以及善于利用套用句型、词汇替换、肢体语言运用等技巧。

(四)改善课堂教学环节的软硬件支持

1.编写职场英语听说精品教材

教材设计以旅游行业某服务技能构成教学单元,以具体工作或服务流程构成教学内容,以“技能要点”构成教学重点难点,并引入案例教学。内容涵盖话题为:问路、打电话、住店、点餐、接机、景点导游、餐桌礼仪、文化禁忌等单元等,分别包括词汇30-50、基本句型20-30句、文化介绍3-5点、听力训练、口语情景对话,英文歌曲欣赏或电影推介。听力材料的难度呈现梯度,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需要。

2.考核方式多元化

考核方式由单一的期末考试走向多元化,学生学期总评包括以下部分:单元小测试、期末考试成绩;教师对学生在原材料的听、说、模仿和创新方面的表现评价;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参与情况,包括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大学生英语竞赛、职场英语考试,英语导游词大赛、导游证获取情况;企业对学生职业英语技能和实际工作表现的评价。

3.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旅游专业方向的英语教师要固定人选,并且组织任课教师开展行业调研和学习,了解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企业培训,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形式强化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加强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间合作,开展听课等教学研究活动,引导教师相互学习对方的专业知识以弥补各自知识方面的不足。

四、探索实施方案,开展教学实践

从2012年3月开始,以某高职院校10级旅游专业两个班学生为对象(两班学生的男女比例和入学成绩相当),1001班为控制班,1002为实验班,对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控制班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实验班采用的行业导向的教学思路,分别进行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及跟踪调查。

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班的学生在实验前后变化甚微,而实验班课堂气氛更活跃,尤其是在课堂的小组英语活动中,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同程度的踊跃参与其中,82%的学生能用简单的英文展示及讲解负责的话题。课堂上90%以上的学生可以熟练掌握了电话预约、住店、点餐、观光、导游、美食、面试、付款、会议主持等话题的主要词汇和句型,能在借助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的辅助下,达到交际目的;同时了解中西文化观念和礼仪方面的一些差异,掌握了一定的演讲、面试技巧。

在英语导游资格证考试中,对英语导游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很高,因此英语听说技能测试成为考试的侧重点。09级的学生英语导游证书通过率分别为和26.9%,2010级控制班为23.6%,而实验班为33.8%,相比之下,实验班通过率远高于其它。

2012年7月,笔者针对2010级旅游专业实习生工作成效情况,分别对西安大地旅行社等8个用人单位的主管进行访谈,他们一致对学生在英语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方面表示很大的赞赏,广泛的知识面,能顺利用英语和客人进行交流,尤其是灵活运用所学的旅游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上数据分析及结果表明,新的英语听说教学改革实践已初见成效。

五、结语

此次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思路和做法可推广到其他专业的英语听说教学。然而目前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与旅游业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教学中也存在以下问题。总之,要使学生适应未来市场的要求,就必须使英语听说教学课程设计着眼于学生职业的具体要求,严格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大胆探索教学内容和方法,最终使学生掌握处理职场实际问题能力的听说技能。

参考文献:

[1]Fred Genesee & Johna A.Upshur.Classroom-based Educ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91-160.

[2]Stephen D.Krashen.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3]瞿莉莉,张克金.构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11(7).

[4]陈素华.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高职英语教学体系的构想[J].教育与职业,2007(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