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理念论文范文

教育理念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理念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理念论文

第1篇:教育理念论文范文

生本教育的提出基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由于我国传统课堂教学多以知识讲授或者说灌输为主,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被动者,传统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全球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由此,全世界掀起了教学改革的浪潮。一些教育研究者提出,教育应当面向学生,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力求实现五个方面的突破:其一,在学科为主的学习内容上有所突破;其二,在学习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其三,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方面有所突破;其四,突破传统的评价方法;最后,在研究方向上有所突破,即促进研究成果向教学实践的转变。生本教育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2生本教育理念的具体内涵

顾名思义,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是由郭思乐教授最先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方式。生本教育是在全球教育改革的洪流中诞生的,也是适应我国教学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本质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目标和宗旨。一切为了学生,就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制定、教学方式的安排等等,都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最终目的都是要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其次,“尊重学生”。这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式方法问题。学生也是有生命的独立个体,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而且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见解,甚至是疑问。只有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才能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最后,“全面依靠学生”。这是说教师要把课堂和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们要改变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3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经济法教学改革实践

3.1注重经济法教学的实践性随着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剧,法律专业学生对司法考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司法考试的实用性较强,对学生各方面要求也较高。那么,对司法考试应该怎样教学呢?其与法律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下面笔者针对这两个问题重新设计了经济法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联结,尤其是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将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转变。教师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讨论专题案例。组织专题讨论和讲解重点时,要基本遵循“基本法理+比较法学习+法条研读+司考仿真题练习+案例讨论/模拟+综合点评”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教学环节组合编排上,笔者在基础理论、法条解析、案例研讨、比较法学习等板块比率上进行了调整,适当降低了对基础理论的讲授,而比较法学习、法条解析与案例研讨等实践环节则列为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三,在研究性学习环节中,在全面、系统地阐述经济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将近年来经济法学的最新理论研究和立法发展反映在教学中,对近年来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积极探讨,使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最后,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安排学生撰写论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作为平时的作业,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分别占课程成绩比重的30%和70%,考核题目偏向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类型,引导学生关注与经济法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

3.2注重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促进师生互动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教学案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传统案例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针对文本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对各情况所蕴含的经济法知识进行解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并不能真正融入到案例情境中去。而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会有明确的身份概念,也会针对自身所处的位置具有更加深切的认识,对案例中所包涵的经济法知识会有更加清晰的辨别意识。同时,角色扮演的形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角色扮演所产生的其他作用也很多,例如,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而且,学生无需走出课堂便可感受到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境,还能在角色的矛盾与抉择中凸显自我的个性。可以说,角色扮演是进行案例教学的最好手段和方法。

4结束语

第2篇:教育理念论文范文

“体适能”(PhysicalFitness)的兴起源自于美国,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解认为体适能是身体的一种适应能力,涵盖了人体对外界环境、疾病抵抗及人体自身器官对内部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能力;狭义的理解分为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两种,其中,健康体适能与我们的生活水平及状态息息相关,它被定义为身体具备一定的精神和活力,足以完成日常劳作,能够在享受闲暇生活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同时而不至于过于疲惫。由此可见,健康体适能是人们保持正常生活及工作状态的一种最为基本的能力,它从生命质量的视角探讨人们保持健康体适能的意义所在,探讨生命质量与健康体适能和运动行为的关系。通过查阅文献,得出健康体适能包括五个影响因素,即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

2实验方案设计

2.1实验目的

健康体适能教育,贵在引导。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在以往公共体育健美操选项课的已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健康体适能理论的教学及与体适能相关的运动实践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力求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行为的目的。

2.2实验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江西中医药大学2013级女生60名,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在教学实验过程中融入健康体适能理念进行教学;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技能传授的方式进行教学。

2.3实验时间

2014年2月至2014年6月,利用18周课堂教学时间,每周2学时,1学时45分钟;在实验前一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健康体适能各项指标的初测及体育锻炼行为及意识的初测,在实验的最后一周进行健康体适能各项指标的复测、健美操技能水平测试和体育锻炼行为及意识的复测。

2.4实验内容及步骤、方法

2.4.1实验前测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问卷”板块,对60名被测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行为、健康体适能的认知情况、终身体育意识等相关内容进行测试;对健康体适能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五项指标进行实验前测,其中心肺功能测试指标采用800米耐久跑,肌肉力量测试指标采用握力,肌肉耐力测试指标采用一分钟仰卧起坐,柔韧性测试指标采用坐位体前屈,身体成分的测试方法是直接利用身体成分分析仪进行测试,并选取体脂百分比作为测试指标。通过调查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60位同学无论是在体育锻炼行为及意识等方面,还是体适能的相关测试指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为实验的进行奠定了基础。由于文章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列举实验数据。

2.4.2实验实施

1)实验组的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实验组的授课内容一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理论知识,另一部分为实践技能。

(1)理论知识部分:以网络教学平台为媒介分阶段地教授给学生,主要内容有:①健康体适能理论知识、快乐体育的内涵及意义、终身体育的内涵及意义、科学健身方法等;②健美操基础理论知识及技术动作分析等。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在线学习,并定期布置作业,汇总学生的学习心得、感受等。此部分主要依靠课下的业余时间进行学习。要求学生每周至少三次登陆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并积极与教师及其他同学交流互动。

(2)实践技能部分:通过体育课堂教师的教学传授给学生,主要内容有:①健美操实践技能,以第三套大众健美操等级锻炼标准一级、二级为主;②健康体适能测试指标,健美操课堂兼以提高健康体适能为教学目标,穿插健康体适能五项测试指标内容的素质练习,并通过游戏、比赛等方式进行,用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并加强师生互动,结合健美操的运动特点和学生自身情况,制定运动处方进行教学。

2)对照组的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对照组的健美操教学按照体育教师平时一贯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以大众健美操一级、二级的技术动作教学为主,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时间仅限于课堂教学。

2.4.3实验过程控制

在实验前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及意识等和健康体适能指标的测试,检验两组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进入实验过程之中。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由同一教师进行教学,其中对照组按照以往技能传授的教学方法授课,实验组在教学中兼以提高健康体适能为教学目标,结合健美操的运动特点、自身情况制定运动处方进行教学,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实验组同学提供课余时间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及意识、五项健康体适能指标以及健美操的理论和技能成绩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最后采用总体评价的结果对健康体适能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效果进行检验。

2.4.4实验后测

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体育锻炼行为与意识方面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不仅包括每组实验前后的问卷测试数据的对比,也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试验后测试数据的对比研究。此外,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的大众健美操二级技能水平进行测试与对比,并进行五项体适能指标的成绩对比。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组实验前后体育锻炼行为、意识等方面的变化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学生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学生收获到了快乐,说明将健康体适能应用于体育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愉快地进行体育锻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自主性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老师之间的交流都明显的多起来。说明新的教学方法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此外,学生对健康体适能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终身体育意识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3.2体适能指标测试情况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800米耐久跑、握力、一分钟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体脂百分比这五项体适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如下: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和体脂百分比五项指标均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说明融入体适能教学理念的体育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适能表现,相对传统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培养。

3.3健美操技术水平情况

第3篇:教育理念论文范文

教育公平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全纳教育提出教育公平,不仅要注重教育起点的公平,还要注重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全纳教育倡导教育要容纳所有学生,主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在学生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强调在实现班级学生统一目标的同时,满足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体来说,全纳教育包括五个特征,第一,满足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也就是说,在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教育内容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第二,促进学生全体的积极参与性。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育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全体的积极性,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第三,学生全体以实现共同的目标为前提。全纳教育的一个教育原则是向班级所有学生提供相同课程,实现课程目标的一致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及时指导,对学生取得的成就予以及时肯定;第四,满足学生的特殊要求。每一个学生因为兴趣的不同,学习需求会呈现出不同特色,因此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第五,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促进不同个性、不同背景和不同兴趣学生的合作,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重要方法。

二、中职德育课程的特点

中职德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涵盖了包括思想品德、政治理论和道德实践等在内的各方面知识。这门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以育人为根本目的,这门课程通过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严谨的政治修养;第二个特征是以学生为基础,凸显生动形象的教学开展方式。学生对于事物和观念的认同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化的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第三个特征是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中职德育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衡量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准是学生的行为,也就是说需要学生将接收到的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换,只有真正转换完成的知识才能成为高尚的道德,而道德行为的转换首先需要学生的道德认同,道德认同通过简单的道德说教是不能实现的,需要学生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情绪体验,通过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因此,中职德育教学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四个特征是综合性。中职德育教学需要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说中职德育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综合教材的道德认知和政治素养要求,组织一定的活动促进学生形成道德行为,促进课内知识和课外实践的整合。中职学生在多年教育中不断加深自己的道德认识,形成自己的认知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思想道德认识的发展上表现出较高水平,但是在道德认同和道德行为上则表现出明显不足,表现出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不一致。

三、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在德育理论的教育过程中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道德行为的养成需要学生道德思想的情感认同,而道德认同的实现在同伴交流中更容易实现,因此,全纳教育主张德育理论的传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强调以情境教学推动学生的同伴交流,促进道德认知的情感认同,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全体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具体来说,道德情境的创设以学生的日常行为为素材,对学生各种道德行为进行综合或者典型化凸显,通过学生的话剧表演或者PPT展示,引起学生作为旁观者对自己行为的自我省视,与同伴对道德行为展开讨论。这样的情境教学促进道德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将理论化知识转化为生活化教学案例,这样的案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更能让学生领会其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同时在道德情境的创设中,要设置一些道德两难的问题,在道德两难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密切道德的是非观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客观地评价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道德两难理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采用教材中的案例,而是结合网上流行的案例“媳妇和妈妈掉进水里先救哪一个”,展开讨论,在学生熟悉的道德两难理论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道德两难是一个道德难题,但是无论怎样做都是高尚的道德行为。

(二)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典型的道德行为进行讨论德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这就要求我们把这个转化过程通过动态方式呈现和分析出来。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展开关于道德理论的讨论,让学生在同伴交流中促进学生个体的特色成长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学生的日常行为为核心设计道德教学是突破这个难点的重要途径。包括三个环节,第一,分析本节课道德课程的主要内容,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行为相联系,围绕主题选择学生典型的道德行为作为课堂开展的主要案例,如爱国主义课程教学,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主要集中为在祖国遇到危难时的保家卫国,但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需要学生展开什么是爱国主义讨论,在自己的生活中怎样爱国,并举出5个例子进行讨论,教师备课案例,景点不随地乱画,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如讲礼貌、尊老爱幼、文明用语等;第二,促进学生对道德行为的分析和讨论,对道德行为是否需要改正进行讨论,例如,在随地扔垃圾教学中,有的学生表示,垃圾不应该乱扔,有的学生说,纸片无所谓,每天都有打扫的人,而且纸能够分解,有的学生认为在没有垃圾桶的地方可以扔,这是他们的问题,有的学生表示,有的脏东西,擦鼻涕的纸,三米内没有垃圾桶就得扔,拿在手里很恶心。结合这些现象,学生展开讨论,教师通过引导确立正确的道德行为,引导的过程要循序渐进。通过关于学生道德行为的讨论,促进学生道德理论和道德行为的转化,是道德养成的关键。

第4篇:教育理念论文范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以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体系为载体,因而只有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历相符,才能使其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并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符的知识点,致力于学生生活经验与文本的融合,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例如,在教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时,笔者布置了一道非常特殊的预习题:让学生在家里扮演盲人生活半小时,并且记录下当时的感受。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笔者发现学生很快就能分析出盲孩子那种无助和渴望帮助的心理以及得到帮助后的喜悦和重获光明时的惊喜,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

二、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渗透

除了阅读教学外,作文教学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所以为了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切实加强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渗透,不仅能更接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还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1.致力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作文写作对很多学生而言往往具有较大的难度,写作全面综合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很多学生都觉得写作是一项十分“难缠”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由传统的“要我写”变成“我要写”,致力于学生写作欲望的激发,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致力于轻松和谐写作氛围的营造,摈弃传统的畏惧感,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写作难度,开展分层教学,同时尽可能地将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作为写作的主体,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要求学生写应用文时,可以要求学生以“手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为主题,将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写出来,不仅可以使学生畅所欲言,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手机已成为生活中的必备品,人手一部手机已是常态,学生对手机的熟悉程度可谓超过课本,所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则能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致力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很多时候学生写作往往无从下笔,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说”。因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忽略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关注生活,才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多角度积累素材,不仅要把写作的目光投向身边的小事,还要把目光转向社会,发现其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让学生关注社会、认识社会,并思考生活,从而在认识上得到理性升华。

第5篇:教育理念论文范文

幸福教育理念的实施,对学生和老师都有一定的影响,不只表现在教学方面,而且对于学生学习、师生关系都有一定的作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方方面进行讨论:

1.对老师教学的作用

幸福教育理念要想完美实施,那么所要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对老师的教学方式予以改变,为什么这样说呢?高中政治老师担负的责任重大,他们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高考录取率,也正是这种严峻的责任压力反而导致老师教学不尽人意。针对此问题,高中政治老师仔细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后,着手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创设给学生明净、欢快、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并且将幸福教育理念巧妙嵌入于教学内容之中,两者完美结合后自然为提高教学质量与完善自我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比如老师在讲授国家政体、国家制度内容时,善用巧妙地比喻,展现政治学习内容“活”的一面。

2.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教师将幸福教学理念融入到政治课堂之中,一方面将政治学习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都有所作用,整体上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高中政治内容时,应该与老师的教学理念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尝试领悟幸福教育理念的真正内涵,努力观察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给老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的失误,而且便于学生在课堂上凝聚注意力,促进学生接纳知识的速度与深度,真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对师生关系的作用

幸福教育理念的根本准则,要求老师必须改变传统主宰者的身份,而是将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体,自己潜化为引导者或者带领者的身份,与学生以平等的地位置身于课堂之上,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重距离,成为学生的朋友与玩伴。这种角色的转变,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而目前加速这种角色转变的因素即为幸福教育理念的实施,使得师生关系在幸福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愈来愈亲密、和谐,可见幸福教育理念在如今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地位。

二、幸福教育理念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具体研究策略

幸福教育理念的实施,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即为教师教学,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善自我教学方式,选定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幸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享受学习,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问题分析:

1.紧贴幸福教育理念,提高自身教学素质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老师必须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服务于学生,善于解决学生学习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理解幸福教育理念的深层内涵,在此理念的引导下切实提高自我专业知识,尤其要弄明白高中政治课本中的重点、难点,力求为学生解答一切问题,与此同时,老师还要结合自己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在备课时突出教学重点,满足学生的知识、个性等具体要求,逐步推进学生朝向幸福教育理念的方向发展,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2.运用幸福教学理念,转换多种教学方法

如今幸福教育理念的实施,就要求老师必须展现自己独特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转换多种教学方法,继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老师可以在政治课堂开始时运用游戏教学法,将学生的思想从下课的活跃气氛中吸引回来,便于老师教学的开展;也可以在讲授某一节内容时,事先安排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利用情境教学与分组教学的方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适当运用差异教学、反思教学、辅助教学等多种方法,传递幸福教育的理念。

3.实践幸福教学理念,展现政治课堂魅力

幸福教育理念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不仅仅只是作为一面引导旗帜,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进入课堂,真正的融入课堂并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真正感觉到幸福教育理念的好处。比如,老师在讲到党政机关、国家制度的相关内容时,条件允许的话就可以带学生参观所在地区的党政机关单位,或者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观看我国国务院会议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对此章节内容能够印象颇深,当然此种现实实践相对来说比较难开展,但老师也需要开发条件开展实践活动,展现政治课堂的独特魅力。

三、结语

第6篇:教育理念论文范文

无论是西方国家以文化相对主义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还是中国以汉文化为一体、各少数民族文化为多元的多元一体化模式,其目标的实质都是提供一个机会均等的教育环境,期望透过教育体制和制度的改革,能让每个人、每个民族都能体会和尊重文化的多元现实与相互的差异,并在此中差异之中相互依存,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和谐的国家和世界9。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新疆高校心理素质培养课程的意义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素质培养课程有利于形成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该课程中融入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使不同民族的学生加深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在了解异族文化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异族文化,从而最终实现消除民族之间因陌生产生的偏见和歧视,化解不同民族、不同间的矛盾,从而促进不同民族公民的相互理解和和睦相处。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素质培养课程有利于提高新疆高校的竞争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奠定基础新疆地区经济欠发达,高校在人才数量、硬件投入等诸多方面与中国其他地区高校相比处于明显劣势,此外新疆地区高校的学生民族成分众多、民族文化影响深远,不能完全照搬汉族地区高校的办学模式。为了凸显办学个性、发展办学特点、寻找适合本土区域实际情况的办学模式和方法,新疆地区高校需要坚持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贯彻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10。

(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素质培养课程有利于保留我国丰富绚烂的非主流民族文化,丰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存在差异,形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绚烂缤纷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沉淀下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发扬我国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在新疆高校心理素质培养课程中融入不同民族文化的内容,是将我国非主流民族文化继续传承给下一代的切切实实的措施和行为。

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新疆高校心理素质培养课程的策略分析

新疆高校师生群体的多民族成分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提供了条件,新疆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采取的各种保护政策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提供了保障。在有利的形势和政策下,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革新教学内容,增加多元文化因子,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实现课堂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方式。

(一)利用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展开教学

由于少数民族具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在他们的文化中凝结了大量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比如哈萨克族的民间故事很多,截至目前,有关部门搜集整理了六百多篇,民间故事多与骏马、草原、牧场和其他牲畜相关11。蒙古族也一直保持者讲述民间故事的优良传统,故事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到蒙古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维吾尔族也有很多经典的民间故事,其中阿凡提就是维吾尔族经典故事中流传已久的神奇人物,成为智慧的象征。在课堂中,将不同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传统民间故事作为教学案例,一方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主动思考;另一方面,能将理论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使少数民族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更快捷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的专题讲授中,教师可以讲述“世界上什么声音最好听”的故事:一天,阿凡提到一位爱好音乐的朋友家做客,这位朋友搬出他所有的各种乐器,一件一件地演奏给阿凡提欣赏。一直过了中午,阿凡提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那位朋友仍在没完没了地拨弄他的乐器,还边拨弄边问:“阿凡提,你觉得世界上什么声音最好听?是独塔尔呢,还是热瓦甫?”阿凡提回答说:“朋友,这会儿,世界上什么声音都比不上饭勺刮着锅的声音好听啊!12”在“大学生恋爱心理”专题讲授中,教师讲授爱情应该专一真诚,可以讲述《可汗与卖酥糖的》的故事:有一个卖酥糖的人,他的妻子异常美丽,被可汗看中抢进皇宫。可汗施尽奸计想占有他的妻子均未得逞。有一天,卖酥糖的来到皇宫附近叫卖,妻子听见丈夫的声音露出笑颜,可汗便命人把卖酥糖的召进宫里,强行与他换了衣服。可汗穿着破烂的衣服进入美人房间,妻子急中生智,大声朝着丈夫喊道,“可汗,快把这个衣衫褴褛的人拉出去砍了。”卖酥糖的穿着可汗的衣服命令侍卫把真正的可汗拉出去砍了,从此,卖酥糖的成了可汗与妻子团聚了13。这样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作为案例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如可以由教师提前准备,课堂上进行介绍,再鼓励学生对故事的感悟进行讨论或发言,也可以提前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去收集本民族的民间故事在课堂上由代表进行介绍,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二)利用少数民族经典文学作品展开教学

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宝库里,神话、传说、歌谣、史诗、诗歌、谚语等各种题材的民间文学作品犹如琳琅满足的宝石熠熠生辉,记载着、传承者民族文化的精华。如维吾尔族流传的叙事诗《花儿与春天》、抒情诗《爱苦相依》、《塔依尔与祖赫拉》和哈萨克族的爱情长诗《吉别克姑娘》、《豁孜情郎与芭彦美人》都是极具感染力、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歌颂了美丽的人生和伟大的爱情。在教学中,教师讲授大学生应该持有正确严肃的恋爱观时,可以通过作品的介绍,使学生领悟不同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认同爱情应该忠贞纯洁、真诚相处。教师在“讲授大学生挫折应对”专题时,《江格尔》这部新疆蒙古族英雄史诗可以作为很好的素材。作为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是有许多英雄故事组成的一部长篇巨作,是蒙古族男女老少喜闻乐见、引以为傲的作品,不同英雄好汉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各种邪恶和困难最终取得胜利的,可以作为讲授的素材。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巨著《玛纳斯》也是本民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旷世之作,可以被教师拿来辅助教学。

(三)利用少数民族的民族习俗展开教学

不同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交际礼俗、民间禁忌有所不同,通过在课堂中使用心理剧展演的方式或者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有趣地、互动地、真实地情境中了解新疆不同少数民族人际交往的注意事项,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其

将来走入工作岗位与不同民族个体进行交流提供便利,而且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启发学生反思固有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模式,汲取经验、改善人际交往不良的现状。例如,通过心理剧展演,学生可以认识到,维吾尔族男性见面时右手要先抚左胸,点头鞠躬,握手问好,互问“萨拉姆”(祝福之意);女性见面时,相互拥抱、右脸颊相贴,然后互致问候;若遇到贵客或长辈时,双手要交叉放在胸前并点头、鞠躬12。维吾尔族的见面礼仪可见民族文化当中传递出的个体交往的谦虚恭敬、亲切相待。蒙古族学生的心理剧展演或者情景模拟给学生展示了蒙古族同胞在迎送宾客时敬献哈达和敬鼻烟壶的讲究和内涵。哈萨克族学生的展演让不同民族学生领略哈萨克族的好客,正如哈萨克族人有句谚语“如太阳落山时放走客人,便是奇耻大辱”。

(四)利用少数民族真人真事的代表展开教学

第7篇:教育理念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职高专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高职高专在整个高职高专教育体系中也占据重要位置。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转变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五年高职高专教育的普及,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出现了新的问题。

1 五年高职高专教育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是两方面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观念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冲击。首先,手机最初的功能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后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出现了,而且更新换代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功能也是越来越多,联系的功能反而不再占主要地位。其次,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学习资料,了解最新的学习信息,接触多样的学习资源。但是五年高职高专的学生毕竟是十五六岁的孩子,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抵制不住游戏等的诱惑,在使用网络学习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沉迷于游戏中而无法自拔。在教室里,因沉迷手机游戏而不能认真听讲,在宿舍里,因沉迷网络而不能按时就寝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睡觉等等问题。二是,高职高专教育管理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导致不能有效教育管理。第一,管理人员数量上不足,一名管理人员要管理多个班级几百人,时间、精力不够,直接影响了教育管理的有效性;第二,管理人员专业管理知识不足,在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管理技能上没能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比如课间或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时的课上,对学生进行单独的、简单、深刻的教育管理。

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学生五年高职高专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的实用性人才,就要运用恰当的教育管理思想来指导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而人本教育思想就是合适的教育思想。

2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一个包括众多教育流派的庞杂体系。从狭义上说,它特指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以罗杰斯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观念,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并使每个学习者达到具有满足感和成就感的最佳状态。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五年高职高专学生教育管理中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五年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自初中毕业生,这时的学生年龄在十五六岁,他们活泼、热情,自我控制力较差,自我认识不足,人生观、世界观都还不成熟完善,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知识掌握不牢固,已有的学习习惯不足以让他们自觉地习得更多的知识,但是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善于和老师、同学交流,有较强的积极向上的意愿,也较容易接受来自老师、同学正能量的影响。

3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五年高职高专学生教育管理中运用的研究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在五年高职高专学生教育管理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教师为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促进每个学生个体的潜能的发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估量的无限潜能。学生最终的知识量的多寡、学习能力的高低等等,取决于学生个体潜能激发的程度。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人处世的潜能,学生将来工作的高度、生活的质量。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3.2 承认、尊重个体差异,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世界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事物,人也不例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学生属于会学习型的,轻松学习(相比较那些埋头苦读而言)就能获得理想的成绩;有的学生属于善于交际型的,可以和不同性格的人友好相处;有的学生属于领导型的,对于学生工作做起来得心应手,等等。这时,作为教师,要看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尊重这些差异,不一刀切,不统一标准、要求,要以学生为本,营造更多的、多种多样的氛围,强调学生“自我实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3.3 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人格,智商高不如情商高。

五年高职高专的学生中的大多数人的学习习惯、学习模式、学习能力已经基本定型,而且根据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对此类学生的培养重点应该是实用技能的培养,那么,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教育管理的重点也应该是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知识的传授应该次之。培养学生成才之前要先成人,成为人格健全的、乐观的、积极向上的人。

3.4 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身份和角色要转变。

第8篇:教育理念论文范文

创新创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一项重大战略。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都有意义。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旧处在起步的阶段,仍旧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试着从教育理念这个角度分析中国在创新创业教育这一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创新 创业 教育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政策法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模式、培养计划、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育氛围等。但是教育的理念却决定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个发展方向。

理念是指对目标及实现方法的基本观念。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宏观和全局的认知和把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基本理念。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是对创新创业教育规律的理性理解,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理。当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创新创业已经自然地融入到了教育中去并且贯穿教育活动的始终。反观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比例极低,成果效果不明显。现在,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很多创新创业竞赛,开设不少创新创业课程,推进各种创新创业研究,但与当前世界水平比起来还处于起步的阶段,积累、经验和实践都还不到位,对创业教育教学模式、课程设计还缺乏深度认知和把握,在研究队伍、平台、内容、方法等方面还存在问题,缺乏体系。其根源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存在着问题。

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问题

功利化、简单化倾向严重是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误区一:创新创业形式主义严重

虽然在我国,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但很多校主管部门以及学生本人都把创新创业功利化的局限于创办创业园。创新创业教育被简单地与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就业指导课划等号,被简单地理解成如何引导学生创办企业,被当作减轻来自就业方面压力的手段,形式主义严重。举大学生创业园为例,它应该是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开始创业的平台,但被资金和其他条件限制,大多数大学生被排除在外。再举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为例,虽然其已经作为高等院校都开展的课余活动内容,但绝大多数创新创业计划缺乏可行性、实效性、操作性。

误区二:狭隘化倾向严重

中国当前的创业教育体系是薄弱的,很多的人错误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现在,除了中国少数的一些省市,中国政府没有出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鼓励政策,基本没有社会风险投资机构主动推进与大学生的合作。大学生在创业之前的实习基地还有模拟演习不够,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和全社会的支撑。很少有用人单位愿意提供让学生学习实际经营管理的机会。高校、企业、其他组织、政府都还未形成一个多极互相协力的配合模式。形成了高校中狠抓创新创业之风,学生创业以后在社会找不到立脚点的局面。

误区三:简单化倾向明显

将创新创业教育看成就业培训,主要表现在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招生就业部门的工作,高校学生毕业前的岗前培训。这种面向创业革命的创新人才培养与训练,实际上是开发高水平人力资源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并不简单是使应届毕业生可以成功创业的教育,并不是社会上以解决生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对比国外的创业教育体系,我国大多数大学都没把创新创业教育看作高等教育主流中的一部分。在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这些方面没有形成共识。在教学方式还比较单一,基本是课堂讲授加案例讨论,而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创业能力的教学方式还很不够。在师资队伍这样的方面也1顷向于守旧,缺乏实践的经验,负责创新创业教学的教师本人都没有在企业任过职或者进行过其他创业活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也不够系统化、深化。举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的例子,大部分高校仍然使用课程实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这三样陈旧的方式,没有把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内进行管理。从学生自身讲,他们对创新创业活动的理解也主要是“经营活动”和“社会实践”,大多数都把锻炼才干和盈利作为事创新创业活动最主要的目,并没有从发展自身的能力并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创业的角度对创新创业进行深入的理解。

误区四:与义务教育脱节严重

从小学开始的升学考试不包含创新思维内容,到了高等教育突然要求学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中考与高考的考试方式注重分数,注重考查基本能力与概念,对创新能力的考查几乎没有,教师势必无法将时间和注意力分给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信息的教师,比照连体育课的时间都用来补数理化的高中教师,其学生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势必分数偏低。高考分数与高校录取又是社会和家长群体对学生考量的唯一标准。在义务教育忽视创新思维的情况下,高校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基础是为必然。高等教育突然要求学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也是不可能的。

三.重塑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如果没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21世纪就不会被称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刚刚兴起,并且日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领域,但与很多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还是非常非常明显的。所有的观念都先于语言和行动,必须在思想上端正对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深入、才能成功,因此必须要重塑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1.正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是高等学府人才培养和教育引导的根本要求。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全面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具体实行到每所高校,是指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确定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国内有些大学借鉴国外的成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逐渐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业方式。如北京大学的“方正科技创业模式”、清华大学“同方科技创业模式”、南京大学的“学生科技创业中心”和“学士后流通站”等。

再如由沈阳建筑大学学生徐君创立的沈阳高校电商联盟。旨在打造东北最大的高校电商社群,构建一个集创业经验线上分享、思维碰撞线下交流、项目指导支持、项目运营托管等多元化的社交平台。众所周知,东北的创业氛围远没有北上广地区那么浓厚,不是因为这里的人不敢冒险去创业,而是整个创业环境的影响,使得绝大部分创业者选择离开东北,在北上广开始创业。创业环境的好与不好,关键在于有没有这样一个圈子。首先得能够吸引对创业感兴趣的人参与进来,其次能够给予那些初创者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指导,再者需要能够实现资源对接,最后对于成形的创业项目能够提供场地之类的支持。有了这样的一个圈子之后,圈子就像一块磁铁,创业者们就像金属铁屑,凝聚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沈阳高校电商联盟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目前沈阳高校电商联盟的社群用户已经突破3000人,覆盖了沈阳21所高校,定期举行线上分享会和线下交流会,对刚刚有创业想法的新人也都提供了答疑,另外已经帮助了上百人对接资源。大学生创业,第一没是有资金,第二是没有经验,这样会很难开展下去。而一个帮助大学生创业的平台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实现愿望。这也是沈阳高校电商联盟的初衷。目前而言,东北并没有这样的一个平台能够给创业者们提供良好的创业指导和支持,所以沈阳高校电商联盟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某一个方面讲,沈阳高校电商联盟和北京中关村的创业大街、3w咖啡相似之处,做创业项目孵化只是沈阳高校电商联盟里面一个很小的业务。在沈阳,和沈阳高校电商联盟性质比较靠近的平台有4u青年空间、青创空间、校等,竞争的压力还是存在的。不过不论是规模,还是运营时间,沈阳高校电商联盟都走在他们前面。

2.把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深化、具体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的提出,适应了国际竞争的新环境,也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修正。“应试教育”由于重教不重学、灌输不启发、复制不创新,其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变化和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提高受教育者各种自身素质的教育模式,包含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诸多方面。

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在努力专注于建设自主型创新型国家的当下已成为我国教育的目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这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上,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最有效方法,综合体现出多种实践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是以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能从根本上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我国推进素质教育必然性的选择了创新创业教育。

第9篇:教育理念论文范文

1.1分组及健康教育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老年患者以入院门诊编号进行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对照研究。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由医护人员及专家通过集合病患开展讲座和印发OP基础知识手册等方式使患者了解OP,及时回答患者问题,制定合理的健康计划。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首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OP基础知识的讲解,然后根据每个患者的问题汇总整理,对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各大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文献进行meta分析,找出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案,指导实践;对每个患者的发病原因、经过、治疗习惯、生活饮食习惯等进行分析,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并为患者建立健康教育档案;定期在社区中开展OP的健康教育座谈,对患者OP相关知识掌握及问题及时了解和处理。

1.2观察指标:研究开始以及随访6个月后,分别通过知识评估量表(OKQ)、健康信念量表(OHBS)、自我效能量表(OSS)了解患者的OP知识情况,预防OP发展的健康动机以及患者对预防OP发展的相关措施如钙摄入、运动等的信心进行评估。以上量表以问卷形式发给入组患者,如实填写,及时回收并对数据进行整合处理。

1.3随访: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对患者OP相关问题及不合理的生活习惯进行及时指导。

1.4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本次研究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卡方(χ2)检验进行分析。当P<0.05时,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OP知识了解情况比较通过对收集到的OKQ问卷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可见,两组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后的OKQ得分均有显著提高(P<0.01);组间比较显示教育前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两组患者OP健康信念比较OHBS量表调查显示,两组患者教育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显示教育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教育后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3两组患者OP自我效能比较OSS量表调查显示,两组患者教育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显示教育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教育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患者骨代谢异常,以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疾病,好发于老年人,临床症状以疼痛、易骨折等为主要表现[3],且患者常出现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导致胸廓畸形,影响换气而导致胸闷、气短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老年人机体机能衰退,特别是老年女性绝经以后,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而一方面雌激素可以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促进骨折生长和修复,另一方面雌激素下降导致了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的大量释放,促进破骨细胞增殖。雄激素对骨骼代谢也有类似的作用。因此,对于老年患者来说,OP的发生一般不可能治愈,只能通过药物、运动以及合理的膳食等延缓OP进程。正是由于OP的以上特征,健康教育在OP老年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对老年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十分必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循证护理理念的健康教育,老年OP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三方面相对于传统的健康教育均有了显著性提高(P<0.05),这对OP患者的预后,能够避免许多OP易发疾病及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