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墙角的花范文

墙角的花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墙角的花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墙角的花范文

冰心奶奶《墙角的花》里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这寥寥几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意思……

初读时,我并不了解这首诗的真正含义,觉得墙角的花生活的天地本来便很狭窄,看不远。

后来,我仔细品味了中间那句“你孤芳自赏时”,让迷惑的我豁然开朗。我好似明白了其间的真谛:墙角的花,把所有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了自己身上,以自己为中心,周围的其他事物都变成了对比物和陪衬物,天地自然就小了。

其实天地何谓大,何谓小?只是因人而异罢了!心地宽大,天地自然大,心胸不能放开阔,只能看见自己身边有限的天地,那自然小了。

第2篇:墙角的花范文

(1)加强荣耻心教育。《化学》通过教材的化学史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如:春秋时期就会炼铁炼钢,商代就能制造青铜器。造纸、制火药、烧铜器我国是最早的国家等等。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在讲述现代化学史时,让学生知道我们已经落后了,需要大家努力学习,为国争光。九年级下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的盐》,学生学习碳酸钠的用途和制取,了解侯德榜对我国科学的贡献,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制碱方法,改变了制碱技术把持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的形势,学习并知道侯氏制碱法带给社会的进步,激发爱国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2)责任心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恶化以及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当今世界呼吁,保护环境,势在必行,人人有责。化学教学中,许多知识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趁此良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例如,在教学水一节中,向学生详细介绍水的重要性、水与工农业的关系、现在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水污染、怎样保护水资源,从学习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从而有增强环保意识、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加强合作心教育。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最有利的途径。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完成一个化学实验,就要先准确选择实验仪器、实验所用的化学药品,然后是如何正确地组装实验装置,加化学药品,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根据实验结果如何正确地作出实验结论。为了使学生能很好地完成这一列的实验过程,我要求学生分组合作、相互协调,完成实验装置的组装的正确操作顺序,完成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讨论研究得出实验结论。这样,使学生在合作探究实验过程中品偿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4)奉献心教育:正确对待得与失,乐于为国家和他人付出和牺牲。九年级上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学生学习拉瓦锡为科学奉献的献身精神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从而有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2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的民族及其文化、优良传统的热爱之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初中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涉及到爱国主义。结合历史和今天的成和爱国主义事迹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讲酸、碱、盐一节中,讲到纯碱这种物质时,向学生详细介绍了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事迹。他留学美国时,看到我国制碱工业被美国工业垄断,毅然回国,潜心研制制碱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1926年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他成功地改进了生产纯碱的索尔维法,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这样教学使学生深受感动,让他们产生献身祖国事业的信心。

3加强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

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里素质,处理与学生的情感教育,意志,人格特质。如何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一个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完成的目标。那情感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增加情感投入是最重要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双基”的学习负担太重,有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是一直不能忽视的现象,这些学生逆向思维,学习不进步。这一现象的具体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传授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忽略了情感的投资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上比较困难,丧失信心,成为贫困学生。道德和智力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增加感情投资,讲究方法,加强思想沟通,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减轻学生负担。

(1)加强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教育。在初中化学课堂上的教学过程里,要培养学生们去学习化学课的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们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目标正确确立的前提条件。所以说,在如何培养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我在备课过程中很看重的环节。九年级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的性质中,通过对汽水冒泡的探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道理,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第3篇:墙角的花范文

关键词:压强;优化;实验

一、情境引入的优化

在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8年级下册“压强”这一节的内容中,老师在引入时为了创设情境,往往是从压强的作用效果出发,做一个PPT,用视频或图片进行介绍,告诉学生这个知识。这样的引入方法导致学生兴趣不高,不能更好地为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形成提供场景。笔者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避免过于空洞教学,在上课时直接在教室里做了一个名为刺破的气球的演示实验。不添加钩码,改在气球上面先添加一块砖头,气球没有被刺破。此时学生很惊讶。再添加一块砖头,气球仍然没被刺破。再添加一块砖头,气球还是没被刺破。结果大大出乎学生意料,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接产生问题:为什么气球没有被铁钉压破呢?问题的产生完全是由实验结果得出的,并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一开始就把课堂引入了一个小。

二、体验活动的优化

“压强”一节的内容中安排了题为“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的教学活动。教材安排了这样的片段:小明站在正常地面中与小明站在沼泽地面上。发现小明在沼泽地中陷得较深,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较明显。提出问题: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很容易提出与压力有关这一猜想;但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就不易想到,学生并不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生活经验还是隐性的,暂时还没有与压力的作用效果建立联系。

笔者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名为“纸杯站人实验”,二人为一小组完成实验。取出一个纸杯放在水平地面上,上方放置一块木板,一位同学站在木板上面,纸杯被压扁。学生据此现象思考:怎样设计实验,人站在纸杯上纸杯不被压坏?学生自主选择,尽情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充分进行体验活动后,自然提出猜想: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

三、探究实验的优化

限于知识和经验,在不提供器材选择的情况下设计实验,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设计环节,可能需要出示所用器材。即使这样,由于本实验所提供的器材比较多,方案相对较开放,会涉及方案的最优化和器材的最佳组合等问题,所以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笔者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几个问题: 根据你的猜想,如果有几个因素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那么你在探究时要应用什么方法?怎么去展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怎样利用好手边的器材去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通过刚才的实验不难发现,若要比较两个压力的作用效果,只需要分别压同一个物体,能使物体产生较大变形的,其作用效果越明显。提出问题:我们是否一定要压过之后才知道答案呢?能否通过比较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大小即可比较压力可能产生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测量压强的优化

在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8年级下册“压强”这一节的内容中,安排了题为“估测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的教学活动。笔者统计了某班级同学的鞋底情况,该班有46名同学,发现鞋底近似为平面的只有3人,凹凸程度比较大的有42人。用“方格法”测鞋底面积时会遇到困难,完整的方格数很少,测面积的误差较大。

笔者为学生准备了200cm3到400cm3的木板25块,二人一组合作实验,测出人站立在木板上时对地面的压强。学生交流测量结果,并解释体重大的学生对地面的压强并不一定大的原因。

参考文献:

第4篇:墙角的花范文

【关键词】生活与化学;化学教学;德育教育;课堂

一、加强德育,义不容辞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学者,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是的,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其本质上应该是“道德的”,教育的应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现实急功近利、分数为本何时休!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不能是口号,我国教育要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更需要较高的思想素质,故教人要教心,育才先育德。

二、加强德育,刻不容缓

(1)生化武器的使用。只要战争还存在,科学的滥用就不可避免。今天根据1972年的生化武器公约和日内瓦约定,生化武器被禁用。然而即使一些国家早已销毁了库存的生化武器,并停止不开发,但威胁依然存在!

(2)三鹿奶粉。业界常用一种叫做“凯氏定氮法”的方法通过检验氮原子的含量来间接推算蛋白质含量,也就是说食品中氮原子含量越高,蛋白质含量就越高。因此不法商家想到了三聚氰胺,因为它的含氮量高。

(3)毒胶囊事件。 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患者腹中。这样的胶囊往往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有极大害处。

(4)甲醛保鲜。释金主义,唯钱是利,用甲醛保鲜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5)舒丹红、吊白块、增塑剂、滥用抗生素、制毒、环境污染……

化学品带来的益处不能以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为代价,正确看待这把双刃剑,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真的刻不容缓!

三、在化学教学中用智慧创生教育:育德与教

(1)爱国教育。“爱国”这一字眼对每一位学生或许都能理解,但要深入人心、使其成为一种信念绝非易事,作为一位化学教育者,我们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各种历史素材,不但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恩格斯评价火药说:“火药和火器的应用决不是暴力行为,而是一种工业的也是经济的进步。”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充实了化学理论,此外中国古代瓷器工艺,酿造技术,冶金技术都在世界上迢迢领先。现代中国化学也取得了伟大成就,原子弹爆炸,氢弹爆炸等等。这一切在化学技术上的伟大成就及对世界文化的深刻的影响,是使学生形成爱国精神的最好素材。

(2)理想前途教育。实践证明,这一代人从不缺乏物质,而是缺少一种理想和信念,学生受释金主义,经商热,认为读书无用,不读一样可以出人头地,不读书一样可以有辉煌的明天。虽然不会有这样的可能极小,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可通过介绍化学与振兴家乡经济的关系,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及科学技术发展的美好前景等,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同时教育学生美好的未来是靠他们现在扎扎实实才能创造出的。

(3)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德育中用以观察事物的根本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的问题,人们一时无法理解,要正确的看待,必须运用论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学习化学也同样如此。民间所说的“鬼火”、“天火”这些现象,被唯物主义者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其实并不如此。“鬼火”、“天火”并不神秘,它是二磷化四氢和磷化三氢在空气中自燃的结果。奥秘的揭开,同学们便会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加之分析和观察,这就有利益强化课本中的学过的基础知识。同时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剧增,学习化学的信心十足。

(4)环保教育。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并水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5篇:墙角的花范文

激活情感大胆改写

激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必须给学生讲清楚――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其实就是把自己想要说的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立足畅所欲言,无拘无束,排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在此,我们可,以学习鲁迅:节俭、含蓄和凝练,是文化、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立体的综合创造。例如《风筝》这篇具有深沉的思想力量及美好内心感情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先解剖自己而后解剖别人的精神,把原来用冷峻、凝练、深厚的文字表达灼热的感情的文章改写过来,把原作者的第一人称改用以“小兄弟”作为第一人称,就是以“小兄弟”的身份来描述这事情的全过程,表达出自己对风筝的喜爱,他人对自己偷偷精心制作的风筝无情践踏的心情及其悔过时自己的深切感受。在改写前要求学生必须要反反复复研读文本,仔仔细细体味作者的无情与挚爱。当然老师在学生写的同时要多加指导,方可让学生顺势展开改写文章。同时老师要用赏识的观点和宽容的态度善待每个学生,适当鼓励,及时表扬,让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自信地参与进来,让他们人人动脑有章,个个下笔如神。

激活心灵拓展扩写

想象是写好作文的保障,不具备想象力的作文是没有生机的。只有浮想,方可联翩:平时,我们要把小作者带到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其放飞自己美好的心灵,才能意想天开,才能拓展他们的想象和施展他们的写作才艺。

好的作品往往可显现出自身铮铮的铁骨,道劲的枝干,我们要引导学生为其增添形象的血肉,明丽的花叶,再加适当的点缀,才是锦上添花啊。在实际教学中,放开学生手脚、放飞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心灵,为学生留有广阔的时空,让其心旷神怡,浮想联翩,让学生充分扩写描绘,增添精华。让学生体验作者的心情、感受。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品味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为此,我们必须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由点想到线,由线想到面,再由一个侧面想到另一个侧面。这样由此及彼。由浅到深从内到外,全方位地进行巧妙构思、措词行文。

感悟人生训练仿写

第6篇:墙角的花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堂评价 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提高语文素质的主渠道,主战场。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切实体现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要调整好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要创设学习环境,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学习方式.

笔者通过对我校一位老师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教学的分析评价,对照课堂教学的要求,探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去关注“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率”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过程实录

课堂教学内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1)朗读并感受苏轼词的豪放风格;(2)理解本文写景、咏史、抒怀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写景、咏史、抒怀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苏轼的情感矛盾。

课时安排:一教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由复习柳永的《雨霖铃》导入,听课文录音,感受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不同。(用时3分钟)

(二)课文分析:1.整体感悟,教师范读课文;2.研习课文

教师提问1:词中总领全词的句子是哪一句?请找出来。

学生集体回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提问2:上片中用了哪些是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描写了赤壁景色?

学生回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由此延伸,教师提出三个问题①“乱石穿空”说明什么?②如何理解“惊涛拍岸”中的“惊”?③“卷起千堆雪”中的“卷”如何理解?(学生回答)

教师启发点拨,指导朗读:“穿空”要读出山崖高耸入云的动势,“惊”,朗读时注意巨浪的声势,“拍”要有力度。让人感受巨浪拍击江岸的气势。整句朗读时从低到高,从慢到急促地节奏,要把握声调、语速。学生朗读回答。(多媒体展示内容)

提问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全词结构中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咏史、写人,十分自然。)集体朗读词的上片,转入下片教学。(上片教学用时12分钟)

(三)教学词的下片

教师首先提问,然后请一位男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

教师提问4:下片写到哪个三国人物?(学生集体回答:周瑜)周瑜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学生面显为难之色。执教老师及时地将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题,进行研习分析)

①请同学找出有关描写周瑜的句子。(“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小乔初嫁”一语提到“小乔”有何用意?(以美人衬英雄,侧面描写)

③“雄姿英发”写出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英俊、潇洒,正面描写)

④“羽扇纶巾”一词能删掉吗?(不能删,表现周瑜风流儒雅,指挥若定。)

⑤“樯橹灰飞烟灭”展现怎样的情景?写出了周瑜的什么特征?(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侧面描写)

老师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讨论周瑜这个人物形象。(时间2分钟),请两位同学回答交流。

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关“火烧赤壁”的片断,让学生感受“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激烈的战争场面。

提问5:“一时多少豪杰”大家能联想到三国战场上驰骋的哪些英雄豪杰?——董卓、马超、张飞、关羽……(学生纷纷回答,课堂气氛活跃)——课外知识延伸:投影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集体朗读体会词的豪放风格和感情。(教师简单讲解)(用时5分钟)

提问6:“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有没有消极的意味?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仅仅是消极的吗?你是怎么理解的?(时间3分钟)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词的下片教学共用时16分钟)

(四)集体朗读全词,体会艺术特色(用时4分钟)

二、课堂教学的分析评价及一些启示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堂教学的评价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有效教学的要求。

(一)把握了教材编排的特点,找准了教学的突破口

该老师较好地把握了教材专题模块(诗词教学)的特点,确立以朗诵教学作为教学突破口,来感受诗歌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诗歌表达的感情。教学中,据统计有十多分钟的时间组织了学生朗读,形式多样,有个人朗读、集体背诵,也有教师范读,还有分角色朗读,欣赏录音美读,训练了学生品读、朗读、诵读能力;但不足之处,教师的朗读指导仅仅停留于“该怎样”、“不该怎样”上,教师缺少示范,指导不够到位,学生很难品读出词中那种豪放的气势,那种韵味。

启示1:根据教材特点来确定课堂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一首情景交融的古诗(词),要多给学生朗读的机会,通过朗读来带动理解,切忌面面俱到地分析,否则,一首好端端的诗就变得索然无味了,即使要分析,也是为朗读服务,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感情。

(二)课堂问题的设计和课堂互动

问题设计方面:总体上看,这节课能够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教学的难点、重点来设计问题,针对性强。但总体上看,设计的问题还是有较多的预设的东西,问题缺少开放性,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启示2: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随时地调控;同时要积极地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思考,共同探求知识。讨论过程中,如果教师袖手旁观,只放不收,像断了线的风筝,让学生自由飘荡,看似课堂气氛活跃,而结果是漫无边际,“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结论含混或无结论,学习效果是不可能理想的,说到底这样的课是失败的。因为,课堂教学毕竟不是表演课。

(三)力求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做到科学用时

语文教学要达到有效,就要科学合理地分配课堂时间,提高课堂的效率。从整堂课教学过程来看,课文导入用时3分钟,是比较合理的,做到简洁明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学习气氛。在词的上下片的教学安排上,教师分别用了12分钟和16分钟的时间,教学仍属于提问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仍是接受学习,而非发现学习。

事实上,教师可以重点研讲词的上片,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懂得如何读懂诗词,鉴赏诗词,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下片,教师适当地点拨、辅导,最后学生归纳总结,这样,能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最好的能力发展。

(四)注意课外延伸,重视学生能力发展

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向知识的广度深度开拓,要审慎地在一节课里内选几个知识点延伸扩展,力求融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培养兴趣,活跃思维于一体,让学生有所获得。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项涉及师生双方的“系统工程”,我们要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使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更合理化,更科学化,以达到最优化状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以求得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均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墙角的花范文

关键词:口语教学 跨文化 交际能力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的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Lado(1957)明确指出:“一种语言既是一种文化的一部分,又是该文化其他组成部分的主要表现手段,影响到双方的文化传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文化是语言的底蕴。人类通过语言沟通彼此的思想和感情,同时,语言也存储了前人的劳动和生活经验,记录着民族的历史,反映着民族的经济生活,透视着民族的文化心态,蕴涵着民族的思维方式,是文化的载体和结晶。因此,要学好一门语言,不可能脱离开其文化背景及传统。英语教学正是以语言教学为手段去探索目标语言上所记载和表达的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

二、口语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在我国,文化因素在外语教学中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仍习惯采用“语法――翻译法”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花在单词释义及语法分析上,而学生也误以为只要记住了单词,掌握了语法就能学好英语。其结果是许多学生学了十多年的英语,在工作、生活中连简单的日常英语都不能应付,既不能听,也不能说,造成所谓的“聋哑英语”。而在“直接法”、“听说法”等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虽有所提高,但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却常常犯语言错误,造成交际障碍甚至误会而不知所措。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由于我们在教学中忽略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学生缺乏所学语言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对相关的风土人情、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知之甚少,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并用它来进行交际。

三、口语教学中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1.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要想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成功,交际双方必须对对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上课时应结合教材内容及所教学生的特点,适时、适量地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主要指与语言使用有关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价值观、信仰、信念等等,此外也可通过课外发些讲述英语国家文化习俗,尤其是有关与中国有着显著不同的习俗的兴趣材料以加强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还可以充分利用外教的优势。从外语学习的角度来看,和讲这些本民族语的人接触是十分必要的。这些外教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能生动、形象地讲述本国的社会情况、人文地理、文化生活以及风土人情等,使学生能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第一手资料。

2.交际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往往导致学生在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为加强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要的一点就是突破传统的以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口语教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地投入交际练习活动,并且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参加交际活动从而提高交际能力。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话动,尤其是小组活动,能减轻学生在参加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心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练习使用口语。因此,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要求学生运用目的语完成某一任务,可以催化学生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语言输入和产出的良好环境。

3.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文化素养

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是培养纯语言能力,即培养学生具备能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然而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往往造成“语用失误”(pragmaticfailure)和“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英语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英语口语教学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轻视文化教育的状况,应该明确口语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语言系统本身,而应把与所教语言有关的文化背景纳入教学中,使英语口语教学深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使学生能够懂得如何得体地运用语言,有效地进行交际。

4.加强主体文化意识的培养

主体文化是指母语文化,与客体文化一样,也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是提高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索之一。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很多外国朋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兴趣浓厚,并经常问这样的问题,如孔子、道家、中国的象棋、围棋、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的风俗习惯等,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当代学生值得重视的问题。若常常不能给问话者以满意的答复,就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加强主体文化意识的培养,即与本国有关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民族及民族信仰、婚俗文化、饮食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古迹、风景胜地等,从而有效地避免交际中出现的尴尬。

此外,在跨文化交际中还要注意摒弃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既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从而鄙视母语文化;同时也不因沉醉于自己五千年的文化而把其他文化说得一无是处。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文化无优劣之分,要充分尊重不同的文化。应做到既不崇洋,也不排外;坚持各种文化相对性和文化的互渗互补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安旭红《在外语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运用能力》 2003

第8篇:墙角的花范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习作问题;教学意识;教学策略

当前,学生习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客观上表现为语言匮乏、方法缺失、体验肤浅、情感缺失,主观上则表现为过分依赖范文和教师范例、思维和行为懒惰、对作文厌烦或畏惧、习作敷衍应付。就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以上突出的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从学情的把握入手,立足于学生习作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心理羁绊,展开有效的指导和疏导,在实施作文教学时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为学生的有物可写、有话能说、愿意表达和喜欢习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一、强化读写的联系,重视阅读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渗透

读是写的拐棍,写是读的延伸。学生习作所需要的语言素材、表达技巧、谋篇方法获得的最主要途径是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表达技巧的训练,重视学生关注生活态度和感受生活、情感体验能力的培养,重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并获得谋篇布局的方法的借鉴,也就夯实了学生习作的基本功。只有这样,学生在习作时才会表现得信心十足,对写作也就不会再那么畏惧和厌烦了。

二、强化与生活的联系,让习作变得生活化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有意识地强化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在写作取材时自然也就有了源头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也更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生活的有心人,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态度、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更有利于作文教学育人功能的发挥。把习作生活化,作文也就不再是单纯的为写而写了,学生也就不再把作文看作是一种负担,自然也就没有了思想上的压力,习作也自然就成了学生学习生活中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了。

三、适度加大训练的量,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习得作文的技能

得法于课内,习得于课外。仅靠每周2节的作文课,远远达不到学生作文能力训练的要求。要把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转化成为其自身的一种能力,必须借助于适度数量写的训练。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住每一个契机,给学生创造充分的练习写作机会。在练写的方式上要讲究多样性,观察随笔、即兴习作、生活日记、现场比写、情感记录,无论以何种形式组织学生练写,都要坚持做到写前有发动,写中有关注,写后有展评,做到让学生带着兴趣积极地去练笔,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感觉到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学生的练习写作才会变得更为主动,效果才会更好。

四、重视展示与评价,增强习作指导的针对性

积极的评价,给人以激励,可以令人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针对性强的评价,可以让人明了得失,促成其自我改进和完善;中肯的批评,可以令人警醒反思,及时地改正错误。优秀作品的展示,可以令作者自豪,进步更有动力;可以让差者自惭,学习有了榜样,攀比有了对象。学生最愿意听到教师对自己作品的积极评价,也更希望自己的作品作为样板在同学面前给予展现,最怕的就是作为反面教材在同学面前让教师给以点名批评。教师重视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既有利于增强对学生习作指导的针对性,又有利于充分发挥自己对学生学习的教育、引导、激励和鞭策作用,利用学生心灵深处弃恶向善的心理,促使他们自觉地端正对待习作的态度,从而使作文练写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展评,其效果远远胜于我们坐在办公室内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光有批改,没有展评,我们辛勤劳动的结果换来的只能是学生的无动于衷。

五、让学生自改自评,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作文自己能写,还要让学生做到习作自己能评能改。通过教给改的方法,教给评的标准,强化评改的训练,学生能评价、能修改自己和别人的作文了,在习作方面也就具有更大的自,学生的习作技能也必然会随之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评也好,改也好,就自己的习作来讲,是完善,是加工,是对文章的再次构思;就别人的文章来说,优点可供学习借鉴。让修改和评价成为学生的自主实践,学生的学就会显得更主动,写也就会变得更积极,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更高更严,因为任何人不愿在别人面前丢人现眼。

六、搭建平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

第9篇:墙角的花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英语交际;能力培养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英语交际能力是指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进行思想的交流,达到相互之间的了解、往来和接触的能力,其最基础的部分就是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综合而形成的英语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其实质就是要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四种能力间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密不可分。因此,英语教学只有通过运用语言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也是英语学科推行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近几年来高考和各地中考以及各类竞赛命题中都注重加大了语言思维能力、交际功能测试题的比重,更加强化了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导向功能,如何有效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

一、合理创设情景,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不能脱离现实和语言氛围而孤立地存在。在最接近真实的语言交流情景中学习英语,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轻松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犹如导演或乐队指挥,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情景,调配学生充当情景演员角色,鼓励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尽快地融入情景角色,在class work、pair work、group work、team work、中得到充分锻炼。教师的导入和情景的设置应生动活泼,形式丰富多样。

1、实物演示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实物或特征动作,边演示边示范口语,学生也相应模拟并练习表述,所用道具教师可以提前备齐也可直接从教室或学生手中随机获得。

2、挂图或简笔画

简笔画简洁明快,生动逼真,能够直观体现所授内容,将具体物体形象化,复杂形象简单化,且设置情景亲切可感,同时简笔画也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功。通过简笔画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思维形象为妙趣横生的图画,立体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根据画面情节展开合理想象和描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3、趣味故事

教师根据课文材料内容选择与内容情节密切相关的趣味故事,开始新课前向学生讲述,以达到巧妙入题的目的。也可以串联故事,让一位同学起头,其它同学补充,滚雪球式接龙,大胆推理演绎。也可以将主干词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编出合乎逻辑的故事情节。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续热情,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很有裨益。

4、游戏活动

教学游戏内容形式多样,能够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英语兴趣,寓教于乐,乐中有得,学生们在争先恐后的游戏活动中发挥和锻炼了自己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口语快速反应技巧,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口语机智能力。

二、坚持听说训练,掌握正确语感

许多学生由于受到母语影响,英语口语土洋结合,似是而非,别说直接与外国人交谈,就连周围同学也难以听懂,语言交际能力薄弱,这也是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笔者认为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教师可利用听力教材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大胆地张口说英语。还可让学生口头复述听力材料,说出其主要原因。用英语复述语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初步交际能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指导教育学生多感受和模仿电视、广播、磁带中英语节目的标准语音语调,对于央视电影频道每周播出的带中文字幕的原声电影和国际频道的英语新闻节目要求学生尽可能地观赏,在轻松活泼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提高语言交际质量,并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训练活动,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开口,主动开口,善于开口,努力减弱母语的干扰,掌握正确的语感,这对于听力训练弥足珍贵。

三、灵活驾驭教材,活跃英语教学

教材是联系教与学的纽带,合理处理教材内容非常重要。现代外语教学要重视课本,但如果完全被课本所束缚,不仅教法会凝滞、教学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增加语言材料的输入。在利用课本的同时使用电化教学手段,逐渐增加与课本水平相近的语言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教学过程交际化,让学生用中学,学中用,学以致用,对教师备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注意钻研教材,分析编者思路,把握知识脉络,选择难度适当的阅读材料,并在阅读前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帮助其理解所要阅读的内容;然后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在采用新的阅读策略时,教师应给予讲解和示范;带领学生反复进行跳读和览读的阅读技能训练,在捕捉必要信息的同时提高阅读速度,体现交际教学的真实性、实用性和整体感。

素质教育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强化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不懈的过程,既需要教师具有灵活多变的成熟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具有对学生博大的爱心和无私的投入,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和深入研究。随着全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共识,相信英语交际教学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将会得到迅速、明显的提高。

致谢:本文在完成过程中,得到河南师范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210476087)和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22400450294)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春宁,崔美凌.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简析[J].教学与管理,2013,(18):140-142.

[2]王静.英语阅读技巧及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0,(17):118-119.

[3]王莉莉.重视文化背景差异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J].当代教育科学,2011,(16):60-61.

[4]张艳君.浅谈原声电影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电影文学,2012,(12):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