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质测量范文

地质测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质测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质测量

第1篇:地质测量范文

关键词:GPS技术;地质测量

一、 GPS RTK的基本原理

RTK是Real Time Kinematic的缩写,翻译成中文为实时动态测量技术,GPS- RTK测量技术是GPS测量技术和GPS数据传输技术的组合技术,它是以载波相位观测为根据的实时差分的一种GPS技术,基本的工作原理一般都是首先找一个点安置一台参考的GPS 双频接收机, 对所有能搜索到的GPS卫星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息和自身的识别信息通过无线电设备实时传送出去,同时,还要设置一个流动的GPS接收机,此接收机除了接收GPS卫星信号外,还要接收来自基准站的一些数据信息,然后,通过仪器实时的算出此流动GPS接收机的三维坐标和精度信息,由于此方法需要GPS卫星的实时支持,因此,就有了此方法的局限性。美国的GPS卫星并不是在我国的所有位置都有信号,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就没有卫星的信号,如果需要测量那里时,此方法便不适用了。

二、 GPS快速静态测量法

在一些GPS-RTK测量法不适用的山区,我们无法使用它,因此,只能继续探索,采取一些传统的方法,例如GPS静态测量法,但是,由于此方法效率太低(进行等级控制时,要对每个测站点至少观测60分钟以上),由此变衍生了GPS快速静态测量法,因为快速测量法只需要对每个观测点观测10到20分钟左右,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得出结果。而关于工程对测量精度的要求,GPS快速静态测量法的测量精度完全可以保证工程要求的精度,误差很小。

在做了相关研究后发现,GPS快速静态测量法很实用,而且相对比较精确。GPS快速静态测量法一般都分为两种方法,一种为设置一个固定的参考站,另一种为设置两个参考站,设置一个参考站只需要两台仪器就可以进行测量,虽然测量速度会很快,但是比较容易出现较大误差,造成结果不精确;而设置两个参考基站,至少需要三台仪器才能进行测量,虽然测量的速度要比一个基站的速度慢一点,但是测量结果很精确,最后的数据有保障,所以推荐采用设置两个基站的方法进行测量。

三、误差分析

在GPS-RTK 定位过程中, 存在着3部分误差:第1部分是每一个用户接收机所公有的。例如, 卫星钟误差、星历误差、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传播延迟误差等; 第2部分误差为各用户接收设备所周有的。例如内部噪声、通道延迟轨道误差、天线相位中心变化、接收机位置误差、信号干扰、多路径效应、天线姿态误差、气象因素等。第3部分为基准转换误差。例如已知控制点的误差、坐标系统转换误差、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内插误差等。第1部分误差中卫星钟误差、星历误差通过差分机数可以完全消除, 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传播延迟误差可以大部分消除, 但其残余误差会随着流动站至基准站距离的增大而加大; 第2部分误差中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可以消除, 其余部分要采用专门措施加以削弱, 其残余误差又是对RTK 影响非常严重。第3部分误差要采取严密的转换模型和高质量的起算数据, 运用检核的办法验证其精度。

四、利用GPS作地质测量

在做GPS地质测量中,首先要放置一台参考的基准站在室内,并且与电脑或者无线设备连接,便于记录设备测量所得的数据,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的数据管理。在运动的基站开始测量之前,一定要先检查参考的基准站是否工作正常。在进行GPS测量时可以选择的配置方案有很多,但是方案都是用于GIS数据采集的,根据实际作业的要求,来选择测量所用的仪器,对其精度等做出准确选择;运动的基站一定要架设在参考的标准基站作用范围内,运动的基站的数量可以根据作业的数据采集的进度而进行适量的增加;采集的数据要用一些软件计算,而得出所要的结果,最高的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别。

五、GPS技术在地质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1. GPS 技术在野外施测中的具体应用

1.1 可以用于选点

GPS技术使用起来比较灵活,不要求各个测试站间必须有通视,它还有比较灵活的图形结构。所以,很容易进行选点工作。很适合在山林地区进行地质的勘探工作。但是GPS技术还有其自身的特点,为了使后续工作能够更好地进行,在野外的选点工作中,还要注意对一下几个因素的考察。

(1) 再选点时,尽可能的远离大面积的水面,因为大面积的水面会产生多路径相应,不利于探测工作的准确性。

(2) 在选点时还要注意,探测点的周围高度角在十五度以上的范围之内不能存在障碍物,如果存在障碍物,会使信号被遮挡或者是被吸收,不利于考察工作的进行。

(3) 选点时,要尽量时探测点远离高压线、无线电发射源等高磁场的设备。这样就可以减少电磁场对测量信号的干扰了。

(4) 测点最好是选在交通便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这些地方的测点能够很好的保存,而且扩展也比较容易,对今后的长期观测有很大的好处。

2.可以应用于观测

如果采用GPS技术进行静态的测量工作时,必须要求在观测的整个过程中和接收机天线的位置是相对静止的。此外,要同时开启多台机器。另外,要在每一次测量的开始之前还有测量工作结束以后都要对观测的卫星信号、还有当时的天气情况、经纬度等问题进行详细的记载。与此同时,如果各个机器的位置存在差异,还要分别对它们的位高进行记录。数据处理过程中,接收机的天线位置要作为一个不变量来处理,这样,待定点的坐标就可以通过接收到的数据的变化来求得。GPS的静态测量,有很多优点,这种测量方式不仅仅可以获得有效合理的数据,使工作效率大大的提高。这种方式还可以充分的挖掘专业人士从事地质测绘工作的智能潜力,这样就可以推动地质勘探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3.在竣工测量中的应用

常规的竣工测量方法(如经纬仪、测距仪等)通常是布设控制网点后进行测量。这种方法要求点间通视,且测量精度不均匀,在外业中不能实时获得测量成果。竣工测量一般时间要求紧迫, 而且测绘的内容比普通测图要求更为详尽, 因此选择GPS进行竣工测量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利用GPS进行竣工测量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丘陵地区GPS的作用距离不应超过4米,否则其观测精度无法得到保障。

(2)丘陵地区在高程方面,采用一个观测条件最好且距离测区较近的控制点进行投影解算,其结果是最可信的,不宜采用两点或两点以上控制点进行高程投影解算。

(3) 在城镇规划竣工测量中,由于楼房密度较大,而GPS接收机观测条件有一定限制, 所以在竣工细部测量中可以使用全站仪与GPS相结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青松. 浅谈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 科技咨询导报. 2006(20)

第2篇:地质测量范文

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的能源消耗,提高地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成为了矿业开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字化技术在地质测量中的应用,提高了矿产勘查和开发的工作效率,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使矿产勘查工作精度更高,从而保证了找矿工作的有效性。

1 数字化制图技术的概述

数字化制图技术是随着高科技信息网络技术的额不断推广和运用形成新型技术,它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地质测量技术等的结合应用,通过对地理位置的扫描,得出相应数据和信息,并提供给找矿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做出进一步的工作安排,提高了矿产勘查工作的安全性、高效性。在地质测量中,数字化制图技术将抽象的地质信息转化成数据和信息,使技术人员可以准确、可靠、有效的找准矿产资源的开发点,提高了测量数据的质量,并且可以长时间保存在计算机中,提高了数据的应用性价值,使地质测量的制图变得更准确、可靠和有效。

2 数字化制图技术的特点

数字化制图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工作,因此,数字化制图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非常强,图形绘制和编辑变得更方便和快捷,并且可以充分运用来自GIS上获取的各种信息的数据,使图形的信息含量更加丰富,大大提高了地质测量的精确度和高效性,给矿产的勘查和开采工作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数字化制图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应用软件和地质测量终端的数据信息处理上,通过计算机的智能化操作,可以高效的进行图片信息的识别和计算。在对地质图形进行绘制和编辑时,数字化制图技术可以准确的分析出矿石开采区域的地形,测量范围在二百五十米和三百米之间,测量结果误差非常小,对地质的定点和电位非常准确,从而绘制出相应的地质测量图;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储存功能,因此,根据测量的相关信息,及时编辑地质图形,使地质测量的数据具有很高的时效性,使地质测量图内容完整,图形整体更加完美。

数字化制图技术中,GIS可以有效的进行数据管理,是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对地质测量范围内的各种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管理和储存,大大提高地质测量的有效性。数字化制图记住中的图形种类非常,根据地质测量的相关数据选择最合适的图形,然后进行编辑,强大的存储功能,使地质测量的图形数量不断增加,降低了图形绘制的误差,使地质测量的制图变得更准确,为以后地质测量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参考资源。因此,GIS的推广和运用,使地质测量的图形库资源越来越丰富,在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3 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量中应用

3.1数字化制图技术的方法

我国现代矿业的勘查开采中地质测量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数据信息将抽象的空间信息和实际的地质位置表示出来,然后运用坐标、图像、关系和属性等详细的描述地质测量的结果,绘制成地质测量图,并储存在计算机中,为找矿工作的有效开采提供可靠保障,大大提高地质测量的工作效率,使地质测量变得简单、方便和快捷。目前,数字化制图技术主要有三种方法:人工跟踪矢量化输入法、数字化仪输入法和智能扫描矢量化输入法。

1)人工跟踪矢量化输入法。这种方法是利用人工操作的形式在图像编辑系统中进行栅格图像,可以非常方便的对计算机应用软件中的图像编辑模块进行修改,操作方法非常简单、方便和快捷。因此,在地质测量的制图中,人工跟踪矢量化输入法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运用,使地质找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2)数字化仪输入法。利用数字化仪在人工的操作下,进行地质测量,根据游标的跟踪和记录,将最开始的图纸信息转化成完整的数据信息,使地质测量的结果变得数字化。这种方法的工作量大、进度较慢、操作频繁,并且机器设备的价格比较昂贵,因此,在现代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地质测量制图中,实用性非常低,实际运用很少;

3)智能扫描矢量化输入法。这种方法运用的是扫描仪对原始资料和图纸进行扫描,然后将数据信息传送到计算机电脑中,运用计算机的智能识别功能将图形的数据转化成矢量化,最后将矢量化的数据局进行再次的误差校正,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地质测量中,智能扫描矢量化输入法的速度非常快,但是,想要获取更多的数据信息,会使图形要素的自动化识别变得更困难,也会大大增加地质测量后期的工作量。

3.2数字化制图技术的操作流程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量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地质测量的工作效率,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中,数字化制图技术的操作流程分为三个步骤:获取数据和将数据矢量化、图形的编辑和处理、图形的数据输出。

1)获取数据和将数据矢量化。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量中应用的第一步是,获取相关的数据,为地质测量奠定良好的基础,确保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数字制图中,数据的录入是运用计算机数字化制图软件的制图功能来完成的,因此,数字制图矢量图包括点图元数据、线图元数据和面图元数据等,从而保证地质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2)图形的编辑和处理。数字化制图技术中,数字化图像编辑功能包括点区域、面区域和线区域的编辑,因此,可以快速的对图像的属性、空间数据信息进行编辑操作。在地质测量中,根据制图的具体要求,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对图库进行图案的填充、图形的生成、矢量库的建立等,并将图形的相关数据信息保存在计算机数据库中,为以后图形的绘制提供更多的可利用资源;另外,数字制图具有自动校正的功能,在地质测量的制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图形进行再次的修改和编辑,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保证图形的完整性,促进地质测量工作的有效进行和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3)图形的数据输入。现代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量的应用中,图形的数据输入一般包括文件输出和图形输出两部分。其中,文件输出是通过计算机中的栅格对得到的文件数据进行处理,经过整理后,形成一个整体的工程文件,然后根据矿石开采的工程要求对成品地形图进行格式调整,通过扫描仪、绘图仪和打印机等设备,将电子文档打印出来形成文件文档。图形输出是将之前转化为数据信息的地图进行重新更改,根据图形设备的要求进行格式的调整,最终在图形输出设备上绘制出所需要的地图图形,降低了图形绘制的误差,使地质测量的制图变得更准确。

3.3 数字化模型的建立方法

地质测量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中,GIS技术的运用对地质找矿工作的有效性、精确性具有重大的影响。如图,GIS可以获取各种空间数据,并将空间数据出入到计算机软操作系统中,然后进行空间数据的管理,形成矿产勘查中地质测量工程的数字化模型,从而帮助工作人员在地质测量工作中做出决策性策略,以有效的解决矿产勘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在实际工作中,GIS常用的是表面模型法,利用点测量方法来获取建模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其中,要包括点的属性、特征以及点的坐标,然后在数字化制图软件中,将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最终构建成所需的地表模型。另外,在构建地表模型的时候,点的结合科研运用抽象的连线来进行实际操作,以形成网状的面,从而更有效、更具体的反映矿产资源赋存区域的地质情况。因此,在运用GIS进行数字化模型建立前,要进行大量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收集,并且确定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保证地质测量结果的高效性,满足矿产勘查工作的需要,促进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地质找矿事业的长远发展。

第3篇:地质测量范文

关键词:地质;测量;基本步骤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进步,而随之矿产的被开发,地质行业在很多领域均起到了先行者的作用。而地质测量工作又为地质勘查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它可以准确标示矿床的准确位置,准确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区域,避免灾害发生造成的损失等。在地质测量工作中,如何高效、准确的开展地质测量工作,成为地质勘查工作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只有做好地质测量工作技术设计,选择最佳的技术方法和技术路线,才能保证地质测量工作高效的开展,避免发生窝工等质量事故,实现地质勘查工作的经济、高效开展。

一、地质测量的基本步骤

首先,我们要收集同时并阅读足够的有关资料。那么在开展地质测量工作之前要充分收集工作区内已有测量、地质、交通等方面的资料,对测区进行实地踏勘,查阅原始资料和整理前人各项研究成果等。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思路清晰、可行,有利于有效地开展下一步地质测量工作。

其次,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编写地质测量技术设计书。就是说在进行实际地质测量工作之前,我们要根据测区实际情况编写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地质测量技术设计书是开展地质测量工作的前提,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技术设计书应包含以下六点内容:1、项目概况;2、测区内已有的测量技术资料;3、执行的技术标准;4、技术方法及技术路线;5、质量控制的方法措施;6、数据处理与成果资料;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工作区自然状况、地质和矿产概况,经济概况等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使测量工作符合相关规范标准,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然后,就是要展开野外实测工作。首先我们要根据技术设计书的要求,去结合地质工程量布置图。首先对所用的仪器进行检查、检定,并进行试观测,对交通、通讯、后勤等进行检查,其次,按照制订好的最佳技术路线计划展开野外实测工作,实测控制点、地形、地质、剖面等测量数据,得到地质勘查工作所必需的野外阶段测量成果。

最后呢就是要整理地质测量成果。在测量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要对所取得的测量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整理,根据野外采集的原始测量数据,制作相应的测量成果图表、图件等,同时检查发现和补充原始记录中不完整或有问题的测量数据。在野外地质测量资料整理中要搞好标准化工作,遵循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将标准化作业流程与质量管理工作,贯穿整个测量工作的全过程,从而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安全质量隐患存在的概率,促进地质测量行业规范发展。

二、地质测量中所遇的几个问题

现如今,测量工作对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当中都是基础性的工作,在地质勘查中也不能例外。通过多年的地质工作实践,笔者总结出地质测量工作中存在这几点问题:1、由于测量是地质的辅行业,所以地勘单位不够重视,造成有些地质单位有忽略测量行业的现象;2、由于 GPS 技术的发展,过份依赖手持GPS 机,忽视测量精度问题;3、在引用以往测量资料的过程中,没有准确了解所使用的坐标系统,没有掌握现代测量标准,所制作的地质图件,存在坐标系及坐标问题;4、地质图件使用的软件多采用MAPGIS作图,而测量多用CAD作图,软件应用有区别,所以数据存取格式不同;5、日益增多的地质灾害与煤矿事故,说明我们对测量在地质灾害与环境治理中的测量监测重视不够,造成事发后相当被动的情况;以上几因素是地质测量工作生产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供地质测量工作同仁探讨补充。

三、如何有效地提高地质测量工作

首先要编制合理规范以及技术标准。由于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相当快,GPS 在地质测量的实际工作中普遍的都被采用,而与之相关的新技术规范、标准的制订相对滞后,造成工作中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方法,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中找不到相关的规定,给实际生产造成被动局面。

其次,我们要做好标准化工作。也就是指地质测量工作必须遵循相关的规范、技术标准等,着眼于矿权人的利益要求,相应的测量工作不能搞形式化,从准备原始资料到实地踏勘及野外数据的实测,到最后测量成果的整理,每一步都应按照标准规范进行,严格执行标准化的管理要求。这样可以避免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误工、出错、浪费等问题,加快测量工作速度,减少人力与资源浪费,保证地质测量项目快速、准确、高效的完成。

最后,我们要适当地采用新方法和新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网络 GPS 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导航、地理等多个领域,在测绘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随着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 RTK 技术的日益成熟,GPS 与之联用可以用于高精度定位,精确至厘米级别,成为建立平面控制网及进行工程测量的有力手段。相比常规测量方法,网络 RTK 有如下优点:1、测量范围广;2、测量精度高;3、观测自动化程度高;4、各个联测点间不需建造高规标,不需通视;5、可全天候观测,且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雷雨天除外);6、测量成果可用三维地心坐标表示,利于观察,方便直观,同时还可进行不同坐标系下的测量工作。另外大比例数字成像系统的使用,也为地质测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成图方法。传统手工成图方法所得的图像不可改变大小,且图像不清晰,使用不方便。采用大比例数字成像系统,在不同需求下在一定比例尺范围内可输出不同比例尺和不同图幅大小的地图。

四、总结

总而言之呢,地质工程测量过程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只有明确地质测量工作目的,采用合理正确的测量方法,重视地质测量在地质成果中的基础作用,才能保证地质勘查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地勘单位还应重视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管理能力,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保证各项地质勘查工作更准确高效的完成;另外要想控制测量问题的突出就必须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不断地技术超越和管理控制来实现地质工作的完美无缺。

参考文献:

[1]安道智.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地质测量工作[J].太原科技,2009,(09).

第4篇:地质测量范文

1.地质测量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

在开采煤矿之前,以便掌握矿区的地质条件,同时也了解了地下水和瓦斯的分布情况,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灾害的发生,保证了煤矿生产的安全。

2.通过地质测量,可以获得一些地质信息和可靠资料

在煤矿开采之前,首先要通过地质测量来了解矿区的分布情况,也为本矿区的成矿规律和将来的发展前景提供了依据。因为煤矿生产都是在深井下进行作业,地理位置的不同,在回采中遇到的情况也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在开采之前进行地质测量,掌握此矿区的地质环境、岩石结构和矿井构造规律,然后通过平面图反映出来,做到有目标地开采,避免做无用功,造成不必要的灾害发生。

3.地质测量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准确的数据

煤矿作业不同于其他一般的作业,它对数据的准确性具有严格的要求,如有一点差错,有时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对煤矿井下导线点与高程点的测量,更要求它的精确性。因此,在地质测量时,要严格、规范操作,才能为矿井作业人员提供准确、真实的数据,也才能让他们对地质环境和岩石构造有个准确的认识,在开采中可以避开危险区域,从而保证煤矿生产顺利进行。

二.对煤矿测量的具体步骤所采取的措施

在煤矿测量中需要几个步骤,只有按照这些步骤循序渐进,并做好每个步骤的工作,才能最后完成地质测量。地质测量一般可以分几个步骤进行:对地质的测量—详细记录下来—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在平面上画图—最后在现场做出标记。任何的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要让测量出来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煤矿测量外业的采集作业

在进行外业测量之前,要仔细检查和校正所用的测量仪器,测量人员不能嫌麻烦而忽略这个操作细节,否则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在当前采用的各种先进仪器中,更要加强对测量仪器的定期检查和校正。在煤矿区,有些测点和水平点设置在采空区沉陷区,矿山的压力给测点带来了影响,容易产生移动。如果没有对测点进行检查,测量人员就会将导线进一步延伸,那么,外业测量也就失去了意义,也会对煤矿生产安全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所以,在矿区测量时,要重点检查测点,在延长导线前,要检查前次测量的最后一个水平角和边长根据对应的测角精度,如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就要继续检查,直到达到要求,才可以往前面延长导线。

2.做好煤矿测量的内业计算工作

在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之前,要对原来的记录进行检查和核对,工作人员要对外业测量的数据进行检查,然后再进行计算。外业计算一定不能出现差错,否则就会导致内业计算出来的结果也是错误的。另外,还要仔细做好复测对算,绘图人员在参照计算结果绘图时,要根据“对算簿”的成果作为依据,这个“对算簿”还要通过测量负责人签字才可以使用,这样在绘图时就可以避免参照错误的资料,造成图纸也发生错误的问题。

3.做好煤矿测量绘图工作

煤矿测量图,就要反映出煤矿井下的生产情况,要让人一目了然。但在很多煤矿企业,对矿图没有足够重视,让矿图问题影响到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在绘制矿图时要注意几个要点:首先,绘制矿图时内容要完整,有些煤矿企业的矿图内容不够完整,对生产情况不能做出全面反映,而且有些矿图绘制人员没有亲自下井,对煤矿里面的操作情况不了解,只注重矿图的表面,而不重视内容,这就造成了矿图内容不完整的原因;其次,所绘制的矿图要保持准确,它要求矿图的精度要达到标准要求,而且还要正确地表示出回采作业面和巷道、峒室之间的关系以及井上和井下之间的相应关系;最后,在矿图上要及时填绘,这样才能及时反映出煤矿采掘实时情况。如果矿区里面有小煤窑,对小煤窑的采掘情况也要及时填绘,由于小煤窑的开采会导致积水或者有毒气体聚集,给煤矿的生产安全带来很大的危险。尤其是有些小煤窑开发的时间比较长,没办法测绘,在这种情况下更要仔细查看周围的环境,定期把矿井周围的巷道填绘到图纸上,为矿井生产提供依据,避免和矿井采掘出现误透而发生事故。

三.结束语

第5篇:地质测量范文

【关键词】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专业图纸;数据库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的普及,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相互结合已经成为了各个行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煤矿地质领域中信息化的推进步伐缓慢,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相对落后,究其原因,管理过于粗放、各生产部门的相互孤立以及在煤矿生产领域中信息本身的动态性是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在多方面多领域多部门的合作下,我国煤矿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人们对煤矿开采的地质条件的认识也由灰变白,信息掌握更加明朗,因此采用还是采用人工的方法进行开采和测绘就难以满足现在煤矿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为了准确的预防地质灾害,及时提供采矿设计方案和决策的基础数据,更是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协助,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接近并赶上发达国家的脚步,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煤矿产业的升级改造工作。

2 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的含义

煤矿地质测量的空间信息系统的数据主要来源是以煤矿地质测量采掘到的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建立在煤矿内的网络来实现获取、更新、存储和处理个用户的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从而建立起对应专业的图形和模型的数据库以便之后的使用和研究。一般一个煤矿测量的空间信息系统是由三个层次来组成的。第一个层次是以测量得到的煤矿的地址数据为中心,完成数据的各项操作(这些操作主要指数据的汇总、录入、修改、查询和处理),然后再形成工作所必须的图纸和表格;第二层次是通过网络来完成互联网的查询浏览等,来作为一种可流通的数据储备,方便其他的软件使用;第三层次是根据已经知道的图纸和原来就掌握的材料来进行分析,决策出最适合生产需要的安全生产方案。

3 煤矿地质测量中的空间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3.1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

煤矿地质测量的空间信息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想要建立这样的一个系统需要涉及到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其中包括:采集和管理专业基础数据、研究专业图纸的自动生成算法、建立和应用模型等。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我们所能获得的煤矿地质测量的空间信息海量的增加。集多种方式为一体的立体化勘探的工作模式又使获得的数据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了多源的地址信息,并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图像等方式很方便直观地显示出所要测量数据的特征。由此可见,这种技术拥有着强大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能够整理和归纳现在已有的各种资料,使其规范化:其次是能够综合的分析处理和利用已有的资料;最后是可以把无形的信息有形化,可视化。

3.2智能化进行决策和支持

煤矿地质测量的空间信息系统能够运用仿真模拟的技术,对各种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直观的把各种状况反映在电脑屏幕上,从而来进行预防和维护。科学的预测地质灾难和发展形势,根据该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并且结合已有的经验,科学的指挥,就能把这些灾难扼杀在襁褓中。同时,该空间信息系统还可以虚拟现实的技术,让有经验的观察者进入这个虚拟的系统,感受各种可能情况的发生,再根据自身的经验来判断最有效的方案,从而避免了在发生地质灾难的时候所可能出现的盲目指挥和低效应对等情况的发生。

3.3系统高度集中化

系统高度集中化可以改变矿井生产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为矿井的技术进步提供支撑和动力,由此带来的必然是矿井的规范管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准确性的大幅度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矿井的各个信息系统的相互融合将会成为企业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4 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的关键性的技术

4.1数据的采集

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的数据采集主要是采用数字摄影、GPS、遥感、井下实测等方式来获取的。煤矿生产环节是动态的,因此所需要获得的很多的实际测量的数据就需要建立数据库以便之后的使用,这个数据库中要包含各种勘探中关心的信息,例如采掘情况、水文地质等情况。因为在煤矿的行业中,有很多的数据是在丰富的经验中积累下来的,这部分的数据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对相关的专业人士留下来的图纸进行扫描,把这些数据通过扫描的方式数据化存储起来,方便日后的使用和查询。另外还有一种获取数据的方法就是从一些其他软件上获得数据,这些软件在多次的使用过程中积累下来了很多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可通过接口与煤矿地质测量的空间信息系统相互连接,从而获得所需数据。

4.2煤矿地质测量的GIS的平台的设计

煤矿地质测量的GIS的平台的设计是通过一些已经开发的软件,对要研究的对象进行数据化,建立模型,全面系统的获取要研究问题的空间的信息。在设计这个平台的时候,我们要选择具有层次结构图形的数据结构以便于描述和管理。这个数据结构的运行主要是依据其内部的各个数据的形态,再结合面向对象技术和计算机的驱动的结构,就会使平台的设计更完备更方便。

除此之外,作为专业煤矿地质测量的图形数据库要充分思考其特性:首先是时代特性,时代特性是指地质时代的先后顺序:其次是成分特性,成分特性是指独特的点线形、专业对象以及岩石符号的表现形式;再次是空间特性,空间特性是指地层、构造两者之间以及他们本省之间的空间的拓扑关系;最后是动态特性,动态特性是指实体信息的由灰变白,空间信息的明朗化。

4.3自动生成专业的图纸

在煤矿的勘探和设计生产过程中,煤矿地质测量的一系列流程都是以专业图纸为依托的,所以说自动生成专业的图纸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对于这些图纸的数据处理有一定的要求,像剖面类的图形,图纸能够反映出该剖面的一些基础信息,然后我们从这些信息中了解到煤层含水层等构造形态的信息,然后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得出所需要的专业图纸。

第6篇:地质测量范文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测绘工作;地质测量;发展前景

0 前言:

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时,地质测绘是重中之重,认真的进行这项工作,可以获取所需的地质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评估该地区的地质状况,这样能够保证工程地质图编制工作的科学性,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地区的稳定性,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健康,因此,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时,做好地质测绘工作是极为必要的。

1 当前测绘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今我们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时,地质工程测量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且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进步,对于地质测量工作的精确性、科学性以及时效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展地质工程测量工作时,要受到诸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这项工作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并且随着要求的提高,这一工作的难度还在不断增加。不过,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测绘技术的进步,现今的测绘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并且开始朝着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种新型测绘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尤其是 3S 技术的大范围使用,对于测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测绘工作的准确性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能够大大减少测绘工作者的工作量,不仅解放了人力,而且保证了测量的效率和精度。

2 测绘新技术的特点

2.1 自动化程度高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测绘新技术进步的前提,借助精密软件处理系统,我们能够准确的绘制出所需的图案。另外,现今的测绘新技术早已实现了信息化操作,这进一步的提高了工作的严密性,减少了测绘工作过程中的误差,高自动化水平便意味着低的人为误差,这能够显著的降低工作中的各种误差。

2.2 测图具有高精度、高准确性

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地质测量,有效的提高了测图的精确度,实现了误差的控制。特别是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测绘时,可以把物点误差和高度误差控制在限定范围内,这大大的提高了测绘工作的准确度,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测绘工作中所得到的各种数据和信息都能够通过软件系统来实现传输共享,这可以及时的发现其中的问题,保证了测绘图纸的准确性,降低了失误。另外,使用测绘新技术开展绘图工作时,不会受到视觉及方向误差的不利影响,因此保证了地质测量工作的精密性、严谨性和准确性。

3 测绘新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应用的优势

首先,要积极使用测绘新技术。遥感技术就是借助遥感器这种对电磁波敏感的设备,在距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找到目标地物,得到辐射、反射及各种散射电磁波信息后,还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从中提取对我们有利的信息。遥感技术有着涉及范围广、时效性强、数据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强并且经济可行等众多优点等,因此迅速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次,测试测量工作是 GIS 技术的根本,并且它需要数据源来提供支持,最后要借助计算机编程平台来进行全球空间分析工作。这是 GIS 技术的重中之重,它也具备数据获取和处理、属性数据分类和分析以及制图等众多功能。GIS 的优点除了有地理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综合管理、分析等工作十分便捷外,还能够同步的输出各种成果以及数据流程,并且还有着空间提示、预测评估以及辅助决策等重要作用。

再次,使用数字化成图采集技术进行工作时,所应用的设备包括全站仪、电子手簿等,它的优势是精确性强、分工明确、权责到人并且方便安排人员,这能够很好的保证成图工作的效率。

4 测绘新技术在地质测量工程中的应用

4.1 遥感技术

使用测绘新技术进行工程地质的测量工作时,可以获取到各种比例的地形图,也就是说使用遥感影像能够得到所有中小比例尺的地形图,这使得工程测量工作中地形图的更新工作更加方便和准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国各个地区也都开始积极的发展旅游业,而这一行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使用遥感测绘技术,能够对各种地质进行勘察,由于其采集数据的速度很快,勘测的范围很广,能较好较真实地反映探测动态,因此,在各个旅游景点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很普遍,它能够对地面上各种物体的形态,大小颜色以及结构等进行感应,而后把感应到的所有东西以图像的形式反映出来,这样能够不断探索出具备发展潜力的、新的旅游资源,还能实现准确的定位,这会使得旅游区的开发工作更加方便和顺利,并使得发展中有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依据。

4.2 GIS 技术

测绘新技术中的 GIS 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工作中有着极广的应用,GIS 技术的优势在地质矿产探测以及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工作中都有所体现。此外,在国防建设以及区域开发工作中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借助地理信息技术,我们能够给专业信息系统提供时效性强、自动化、数字化的数据信息,能够促进地理信息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4.3 数字化成图技术

使用数字化成图技术开展工作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设备是全站仪。全站仪能够在同一个测站中完成角度和距离的测量工作,还能够计算出所测量点的具体坐标。全站仪能够通过一次观测来获得多种数据,包括竖直角、水平角及倾斜的距离等等,同时还拥有比较强大的计算功能,并能将计算结果及时反映在液晶显示屏上。此外,还可以使用电子记录手簿,来自动化的进行各种数据的记录、储存和输出,这会使得测量的复杂性大大减小。

4.4 GPS 技术

GPS 技术是以 GPS 定位卫星系统为基本的,它能够实现实时的定位和导航,也就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功能必须具备 GPS终端、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通过这三个要素,可以提供车辆定位、防盗、反劫、行驶路线监控 等功能,它能够实现海、陆、空三位导航及定位,是最新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4.5 测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3S”技术

所谓“3S”技术,其实就是 GIS、GPS 和 RS 三种测绘技术的统称,把这三种技术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好的发挥每种技术的优点。所以,这三类技术联系起来使用是测绘技术发展进步的体现。并且,GPS 和 RS 技术结合起来使用,能够为 GIS 技术提供所需的所有空间信息和区域信息。GIS 技术则能够对这些区域以及空间进行分析,为前两种技术提供有用的数据和信息供其使用,并借助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化的决策。目前,在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中,西气东输以及三峡工程等,都应用到了 3S 技术,这些工程的共同特点是工程量大且施工的范围很广,施工所需的时间和其他的工程相比也比较长,但使用 3S 技术可以为工程的施工提供各种有效的数据信息,保证分析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5 结语

综合本文论述,笔者对测绘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指出了测绘新技术的特征。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促进测绘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地质测量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文艳.关于工程测绘测量技术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2(1).

第7篇:地质测量范文

【关键词】矿山测量;数字矿山;煤矿地质;水文地质;资源回收;储量管理;概念设计

0 引言

在煤矿地质测量的概念数据模型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矿山基础信息的来源,即不同的矿山地质测量分支学科;二是,矿山信息在数据库系统中的用途及相互关系,并对其进行分类。

1 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的数据源及数据流程

1.1 煤矿地质基础工作

煤矿地质基础工作主要包括编写地质报告(勘探地质报告、建井地质报告、生产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采区说明书、掘进说明书、回采说明书)以及编绘符合《煤矿测量规程》和《煤矿地质测量图例》的地质图纸,如矿井地质地形图(l:2000-1:10000)、矿井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储量计算图(1:2000-1:5000)、矿井煤(岩)层对比图(1:200或1:500)、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1:200或1:500)、采区地质剖面图(l:500或l:2000)、采区分煤层底板等高线图(l:500或1:2000)等,另外,还有许多成果资料、台帐、卡片和素描图,如井田大中型地质构造台帐、井筒石门煤点台帐、井上下地质钻孔成果台帐(以井下钻孔为主)、钻孔成果卡片(主要为地面钻孔)、地质构造素描卡片、井筒、石门见煤点柱状卡片、石门、斜井、岩石上下山素描图、岩石大巷素描图、主要煤巷素描图、立井素描图等。

1.2 煤矿测量基础工作

煤矿测量基础工作除了编制日常所需的生产施工进度图(l:500-1:2000)、重要巷道施工放样图(l:500-1:1000)、地面控制网和近井点平面图、井下控制导线网图、工作交换图之外,还需编绘符合《煤矿测量规程》和《煤矿地质测量图例》要求的基本矿图,如井田区域地形图(l:2000或l:5000)、工业广场平面图(l:500或l:1000)、采掘工程平面图(l:1000或l:2000)、井上下对照图(l:2000或l:5000)、主要保安煤柱图(l:1000或l:2000)、井筒断面图(l:200或l:500)、井底车场平面图(l:200或1:500)、主要巷道断面图(l:1000或1:2000),以及处理许多计算成果资料,主要包括地面等级网和近井点坐标计算成果及台帐、井上下水准测量成果及台帐、井上下导线点计算成果及台帐、三量(开采、准备、回采煤量)计算成果及台帐、联系测量成果资料及台帐、陀螺仪测量成果资料及台帐、测距量边计算成果台帐、贯通测量导线计算成果台帐、工程标定解算台帐等。

1.3 水文地质基础工作

水文地质基础工作主要包括编绘符合《煤矿水文地质规程》和《煤矿地质测量图例》的水文地质图纸,如矿井充水性图(l:2000或1:5000)、综合水文地质图(1:2000或l:5000)、水文地质剖面图(l:1000-1:5000)、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l:500)、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l:2000-1:10000)、矿井涌水量与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等,同时处理许多技术成果资料,如气象资料台帐、钻孔水位及井泉动态观测台帐、地表水文观测成果台帐、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台帐、抽(放)水试验成果台帐、井下水文钻孔台帐、水质分析成果台帐、封闭不良钻孔台帐、井下突水点台帐等。

1.4 资源回收与储量管理工作

资源回收与储量管理工作除了编绘符合《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和《煤矿地质测量图例》的储量图纸,如采区储量计算图(1:1000或1:2000)、矿井储量计算图(1:1000-l:5000)、工作面损失计算图(l:500-l:1000)、分煤层损失计算图(l:1000或1:2000)外,还包括填报大量的储量计算成果动态数字台帐,如:矿井储量动态数字台帐、矿井储量计算基础和汇总数字台帐、矿井储量增减、转入、转出、注销台帐、 逐年、逐月采出量台帐、分工作面、分月的各种损失分析及损失率计算台帐、分采区、分煤层、分季的各种损失分析及损失率计算基础台帐、全矿井分水平、分煤层的各种损失分析及损失率计算基础台帐、开采期末的工作面、采区、全矿井损失率台帐及开采结束后重新核算的损失率台帐、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台帐、三下压煤量台帐(水体、铁路和建筑物)、报损煤量台帐等。

2 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的数据流程

虽然煤矿地质测量基础工作涉及大量的各种图件、台账、报表,但是,这些图件、台账、报表等都是由基础测量、钻探、现场地质调查资料经过处理、计算、整理而加工的,对以上矿山地质测量所涉及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图1所示的数据流程图,在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数据加工、处理方向。

图1 矿山地质测量信息的数据流程图

3 煤矿地质测量空间数据库的概念化设计

煤矿地质测量基础工作的归类、数据源的整理,以及数据流程的分析,为构成煤矿地质测量基础信息的组成,提供了一个基本概念。其后的工作是立足于用户需求调查分析,对煤矿地质测量实体进行概念化设计,从抽象的角度描述信息的概念模型(即构建实体的基本元素以及反映这些基本元素之间的联系),并以E-R(实体一关系模型)图的形式表示,形成概念数据库。

概念数据库是反映数据存储的视图,概念数据库设计包括数据库的名称、标识、主关键字和数据内容列表等。其中,列表可以是数据元素,也可以是数据元素组,概念数据库一般用数据库名称及其内容(简单数据或复合数据)的列表来表达。概念模型可以描述实体之间的联系(包含、组成、关联等),说明实体类型归属的分类级别。最终,形成煤矿基础信息分类的思路和模式。

一般地说,煤矿地质测量实体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地上部分包括地形、工业广场、气象、水系、道路、勘探线、居民点等,地下部分包括地层、巷道、构造等。其中每一项内容均可细分,如地上部分的水系包括河流、池塘、井泉;构造包括断层、褶皱、侵入体等。

概念化设计可以概括描述信息实体之间联系和归类级别,但不能详细的描述实体的信息结构和信息处理过程。如钻孔的数据结构包括钻孔基本信息结构、钻孔弯曲测量信息结构、钻孔的地质信息结构、钻孔孔深校正信息结构、钻孔标志面结构以及勘探线信息结构等,其中钻孔基本信息结构:={含义:纪录钻孔基本采集信息如类别、空间位置等;组成:〔钻孔编号、类别、方位角、倾角、空间X,Y坐标和高程Hj};钻孔弯曲测量信息结构={含义:纪录与钻孔弯曲有关参数的实测数据;组成:[钻孔编号、实测位置、实测方位角、倾角、X,Y坐标和高程H]};钻孔的地质信息结构戒含义:纪录钻孔岩层、岩性及填充花纹等信息;组成:〔钻孔编号、层号、岩矿芯长度、岩矿芯名称、填充花纹代号等]};钻孔孔深校正信息结构抓组成:钻孔编号、纪录深度、误差值};钻孔标志面结构:{组成:钻孔编号、层号、孔深、标志面名称、倾角等};勘探线信息结构={含义:纪录勘探线及其上钻孔点的相关信息;组成:[勘探线编号、钻孔编号、起止坐标和高程]}。而钻孔数据处理过程包括:钻孔投影平面图={输入:钻孔基本信息;输出:钻孔平面图;说明:对钻孔空间位置坐标进行投影变换,生成投影平面分布图};交互式勘探线绘制钊输入:钻孔基本信息和平面图;输出:勘探线信息。说明:在钻孔分布平面图中交互绘制勘探线,形成地质信息基本信息文件};岩性柱状图绘制戒输入:钻孔地质信息和勘探基本信息;输出:岩性柱状图。说明:根据勘探线的钻孔地质信息绘制柱状图};勘探线剖面图绘制:{输入:勘探线信息、钻孔弯曲测量信息、孔深校正信息和岩性柱状图;输出:剖面图。说明:采用插值拟合勘探线空间位置并精确定位钻孔的实际走向}。因此,概念化模型不能满足煤矿基础信息的数据模型设计的基本要求,应当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进行逻辑数据模型的设计,以便将信息结构或者信息处理过程在属性表中细化。

4 结束语

总之,从勘探到生产,随着煤矿基础数据信息的增加,对地质体控制程度、精度和认识程度越来越高。煤矿数据是海量数据,无论是地物、地貌等几何信息、拓扑信息和属性信息,煤矿系统的运作,还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如何合理、科学地对煤矿基础信息进行分类编码,有效地管理、利用煤矿基础数据,充分发挥其增值作用,是煤矿空间信息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军锋,黄勇,匡勇,陈道贵,等.矿山信息化实践[J].露天采矿技术,2004(04).

[2]吴立新,朱旺喜,张瑞新.数字矿山与我国矿山未来发展[J].科技导报,2004(07).

第8篇:地质测量范文

1.1断层分析安全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本着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深入现场,提供第一手地质资料,分析断层性质、产状,制定相应的方案,如采取锚杆喷浆、挂网锚索、超前支护或联合支护方式,果断安全地排除隐患。

1.2有效防治水建立和完善主要含水层地下水文动态观测系统,重视预测预报工作。测量人员要注意防治断层水和地下水,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应对工作面的相对位置关系、高程等要素准确标定,协同地质人员,研究水文地质变化情况,共同确定探放水钻孔的钻深、数目、方位、角度等,采取防、截、疏、排、堵等多种方法,做到防治水措施得力,工作有效。

1.3安全生产内容全面、准确的矿图,巷道关系清楚,能够有效地防止透巷事故;精确详实的观测数据,才能合理、有效地控制施工中遇到的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认真计算的结果能够有效地保证贯通路线提前形成回路,从而改善通风状况,避免井下人员出现中毒、窒息等事故;及时准确的中腰线标定,能够有效地保证巷道开口、贯通点位置预计的正确性,能够有效地保证生产进度、采掘衔接,从而保证提高经济效益;严格的停采停掘和其他管理制度能够减少安全隐患,促进煤矿生产的健康发展。

1.4储量管理根据矿井储量动态变化,严格控制损失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高采区回采率,不仅降低资源的浪费,企业自身也增添了发展后劲。准确的地质资料,能够提供最佳设计方案,避免乱采乱挖、吃肥减瘦、急功近利等短期行为,因此要健全机构、培养人才,提高储量管理人员的水平。

1.5岩层移动通过对岩层移动进行变形观测,分析实验数据,找出岩层和地表移动变化规律,计算相邻两矿井边界煤柱的设计尺寸,客观确定采区之间的边界煤柱,科学地预测开采对地表建筑物、岩体的影响,合理地圈定保护煤柱,既保护了建筑物和井下的安全,又提高了煤炭采出率。

2对安全生产的保障

不论矿井前期设计规划,还是巷道施工,由于煤矿所处地质环境不同,造成开采煤层、规模、方式各不相同,且上覆地层的岩性、厚度因地而异,故造成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程度和模式有较大差异,从而显示了地质与测量工作在开采过程的重要性。

2.1基础资料必须完备采区设计应依靠地质说明书进行,地质人员根据精查报告及开采情况,对本区域采区、工作面及掘进巷道提供正确的矿井、水文地质预测预报,这些基础资料是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必备材料。

2.2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对设计、施工、回采等部门提供的地质、测量资料全面负责,出现问题时,负责解释或重新调查[2]。针对每个掘进工作面,都要及时编录、整理,发现疑难问题,及时汇报,共同分析、研究,提出处理意见。要经常分析研究周围已采工作面资料,结合工作面的地质情况,预报未开拓区的地质变化,每季度末对该季度内的地质预报的准确程度做一次全面总结,为下一季度地质预报提供参考。

2.3掌握地质变化规律在施工前,必须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综合判断,分析断层和褶皱形态。在回采过程中,掌握工作面的地质变化规律,经常分析研究工作面有无影响回采的各种地质隐患,及时提出补救措施。综采工作面必须用物探、钻探、巷探等方法查明工作面中间有无隐伏断层或陷落柱等。同时还要根据地质资料预测工作面及掘进巷道内岩层、煤层的厚度和结构变化,观测收集煤层伪顶和直接顶的岩性和厚度变化,为顶板管理和安全施工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在工作面回采结束后,要认真进行总结,对提供的掘进、回采地质说明书做出评价。

2.4及时绘制地质测量图地质测量图的及时绘制,为矿井的规划、开拓巷道的设计、巷道的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地质人员要对有岩浆岩侵入的煤炭测定煤的变质带范围及变质程度,测定煤层冲刷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薄煤带范围对煤质及回采的影响,通过核实后的煤厚,计算工作面储量,为生产衔接提供可靠的依据。测量人员实测的数据,为导线布设,预计导线误差提供了基础资料。在井巷工程结束后,要及时将实际标定值与设计资料比较,计算偏差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对于误差较大情况,要查明原因所在,总结经验教训。

3稳定队伍,增强安全意识

地质与测量工作主要是为采矿工程服务的,虽然它在煤矿生产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专业单一,升迁空间小,这支队伍并不稳定,要改变这种现状,需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待遇和地位问题,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因此在工作、生活和组织上要给予特殊的关心、爱护,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安心工作,刻苦钻研。同时,努力提升其社会地位,从而形成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风气。要提升安全和责任意识。改变少数人认为只是为生产提供数据服务的思想,因此必须加强安全教育,确实使他们意识到这项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所处地位的重要程度。其次要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工作中提供准确的数据,展现务实的工作作风,正确处理好数据和现场施工的关系,为矿井生产提供一流的服务。

4提高工作质量的措施

4.1提升业务水平地质与测量是一门探索性、区域性、综合性和适应性很强的技术,在工作中,形成技能和技巧最后升华成经验,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提高业务水平的措施:①自觉知识更新,加强业务培训,深入施工现场,增加生产经验;②加强基础资料分析研究,注重资料编制与管理,培养综合分析能力,不断提高对地质规律的认识,提高预测水平;③提高灾害预测精度,在防灾减灾上发挥快速、敏捷、高效的作用;④开展地质经济的研究,在矿井、采区、工作面设计前从专业角度提出经济效益分析报告,为生产提供更合理、更有效的方法;⑤生产管理者对地测资料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在生产现场的应用。因此,要加强他们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从根本上发挥地质与测量资料的作用。

4.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以生产服务为目的,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减少安全隐患为宗旨,坚持自检自查。对出现的问题,对照标准进行整改;对重复发生的同一性质问题,要追查原因,组织讨论,责任到人。工作中原始记录、成果台账、各种图件的每个环节必须一步到位,以良好的习惯和严格的管理来保证地质与测量工作的质量。时刻牢记为生产服务的宗旨,工作重心应向生产倾斜,为生产提供各种资料,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经常深入生产现场调查研究,熟悉采矿生产、设计、施工对地质与测量工作的要求,可以使地质人员提出的地质资料更具预见性,更客观、更实际地反映井下的自然地质情况;可以提高测量人员的效率和质量,保证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采矿生产服务。

5结束语

第9篇:地质测量范文

关键词:地质测量;基本步骤;常见问题;提高效率

前言

地质测量的任务就是测量地质图及地质点,也就是将各种地质现象客观的反应在相应的平面图或剖面图上,然后通过地质图来了解或掌握所研究区内的地层、构造、岩石、矿产等地质特征。地质测量为普查找矿、水文及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等提供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因此,地质测量是地质勘探和矿床采掘的一双眼睛。

1、地质测量工作的基本步骤

1.1 收集和阅读有关资料。在开展地质测量工作之前要充分收集工作区内已有测量、地质、交通等方面的资料,对测区进行实地踏勘,查阅原始资料和整理前人各项研究成果等。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思路清晰、可行,有利于有效地开展下一步地质测量工作。

1.2 编写地质测量技术设计书。在进行实际地质测量工作之前,应根据测区实际情况编写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地质测量技术设计书是开展地质测量工作的前提,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技术设计书应包含以下内容:①项目概况;②测区内已有的测量技术资料;③执行的技术标准;④技术方法及技术路线;⑤质量控制的方法措施;⑥数据处理与成果资料;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工作区自然状况、地质和矿产概况,经济概况等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使测量工作符合相关规范标准,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1.3 展开野外实测工作。根据技术设计书的要求,结合地质工程量布置图。首先对所用的仪器进行检查、检定,并进行试观测,对交通、通讯、后勤等进行检查,其次,按照制订好的最佳技术路线计划展开野外实测工作,实测控制点、地形、地质、剖面等测量数据,得到地质勘查工作所必需的野外阶段测量成果。

1.4 整理地质测量成果。在测量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对所取得的测量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整理,根据野外采集的原始测量数据,制作相应的测量成果图表、图件等,同时检查发现和补充原始记录中不完整或有问题的测量数据。在野外地质测量资料整理中要搞好标准化工作,遵循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将标准化作业流程与质量管理工作,贯穿整个测量工作的全过程,从而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安全质量隐患存在的概率,促进地质测量行业规范发展。

2、地质测量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概述

2.1 由于测量是地质的辅行业,所以地勘单位不够重视,造成有些地质单位有忽略测量行业的现象;

2.2 由于 GPS 技术的发展,过份依赖手持GPS 机,忽视测量精度问题;

2.3 在引用以往测量资料的过程中,没有准确了解所使用的坐标系统,没有掌握现代测量标准,所制作的地质图件,存在坐标系及坐标问题;

2.4 地质图件使用的软件多采用MAPGIS做图,而测量多用CAD做图,软件应用有区别,所以数据存取格式不同;

2.5 日益增多的地质灾害与煤矿事故,说明我们对测量在地质灾害与环境治理中的测量监测重视不够,造成事发后相当被动的情况。

3、地质测量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

3.1 编制测量监理规划。①收集和阅读有关资料。对前人已经收集整理各类测绘资料、研究成果资料及原始资料进行查阅,做到对矿床和矿点有初步的了解,在实地考察和测量时有的放矢。②结合地质材料图,标出全部的基岩露头地点,编制出地质和工程地质略图等。③编写设计书。设计书包括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地质和矿产概况、目的和任务等方面。它有效的促进了地质测量工作的展开,保证实现目标内容的健康发展。

3.2 做好标准化工作。地质测量工作必须遵循相关的规范、技术标准等,着眼于矿权人的利益要求,相应的测量工作不能搞形式化,从准备原始资料到实地踏勘及野外数据的实测,到最后测量成果的整理,每一步都应按照标准规范进行,严格执行标准化的管理要求。这样可以避免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误工、出错、浪费等问题,加快测量工作速度,减少人力与资源浪费,保证地质测量项目快速、准确、高效的完成。

3.3 展开地质测绘的野外实测工作。在开展野外工作时,为了全面了解被测区内的地理、地貌和地质构造轮廓,为了使野外实测剖面准确、统一,须对被测区进行踏勘调查。在踏勘时还要有目的的了解区内交通、供应、经济、气候和地质概况。要想取得好的测量效果就要循着一定的观察线路进行。地质测量规范还要求选好的地质观测路线按一定间距布满全区,按照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确定出路线间距,通过穿越地层走向确定出路线方向。为确保地质图质量,在观测线路确定后,首先要选取地质观测点,地质点要准确定在地形图上,然后按照地质体分界线的实际出露情况,与相邻路线相应点的延伸线相连,连线方向要根据地质体的产状与地形的相互关系而定。在测量地质观测路线上,要随时记录地质情况,并划分出地层单位和相带分界线、断层面的出露线以及岩体矿体等。野外地质图是在地质调查的野外工作阶段,根据实地观察研究所测绘的原始地质图件,它是地质调查工作野外阶段的主要成果。它给出的内容比较详尽,只要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鉴定资料稍加补充、修改和综合取舍,便可编绘出正规的地质图。地质图的填绘工作是将各测路线相应点都连成线,这些线包括地层间的分界线和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以及断层出露线,它们将地质体的出露线都投影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还要填绘相应数量的产状符号及其他地质标记,使地质图能够清楚地显现地面的露头情况,为后续填图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4 要对地质测量成果进行编写整理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为了对地质测量成果进行有效地整理,以便能够迅速、准确地为各项工程建设提供准确的资料,保证其成图成果的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阶段性的成果整理很重要,在成果整理阶段,需要认真研究和整理所取得的资料。要依据野外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完成实际材料图,再根据原始记录核对标本,通过核对后的标本对地层和岩石进行补充。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今社会在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处理和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那么更有必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汇总基础数据,来实现地质测量数据的自动化管理。

3.5 采用新方法新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网络 GPS 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导航、地理等多个领域,在测绘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随着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 RTK 技术的日益成熟,GPS 与之联用可以用于高精度定位,精确至厘米级别,成为建立平面控制网及进行工程测量的有力手段。相比常规测量方法,网络 RTK 有如下优点:①测量范围广。②测量精度高。③观测自动化程度高。④各个联测点间不需建造高规标,不需通视。⑤可全天候观测,且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雷雨天除外)。⑥测量成果可用三维地心坐标表示,利于观察,方便直观,同时还可进行不同坐标系下的测量工作。另外大比例数字成像系统的使用,也为地质测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成图方法。传统手工成图方法所得的图像不可改变大小,且图像不清晰,使用不方便。采用大比例数字成像系统,在不同需求下在一定比例尺范围内可输出不同比例尺和不同图幅大小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