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

栽培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栽培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栽培管理论文

第1篇:栽培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水稻;直接栽培;气候风险;评估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势所趋。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为了使水稻生产由机械代替人工,有人提出了水稻直播的理念并进行了大量尝试。水稻直播免去了育秧、拔身、栽秧等环节,播种后无缓苗期,表现为分蘖发生早,节位低,抗逆性强,具有省工、省力、省本等许多优点。

气候条件是制约水稻生产全过程的重要因子之一,对其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具体某一品种的每年产量和品质的生成都是由其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下的气候因素决定的,每一项栽培技术措施的改进都会涉及不同生育阶段的气候条件改变,因此,必须进行气候风险论证。

1中晚熟粳稻品种抽穗扬花和灌浆成熟要求的气象条件

1.1抽穗扬花中晚熟粳稻品种抽穗扬花适宜温度为25~28℃,当日平均气温连续3d以上低于20℃就会影响正常抽穗扬花,造成“孕而不莠,莠而不实”现象。

1.2灌浆成熟灌浆结实期适宜温度为20~23℃,需要40d左右气温≥15℃的天数,只有满足这样的温度条件,才能使水稻安全成熟。

2滨海县水稻直播栽培的现状

2.1水稻品种滨海县种植的主要水稻品种为徐稻3号、4号和华粳6号等中晚熟粳稻,以徐稻4号为主。

2.2种植方式种植方式为一年两熟制,水稻接麦茬,麦类种植以小麦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0%,大麦为辅,约占30%。大麦正常成熟期为5月20日左右,小麦为6月15日左右。所以,一般水稻直播安排在5月25日到6月20日期间播种,9月上中旬抽穗扬花,10月底前后收获,单产在9000kg/hm2左右。

2.3发展速度滨海县直播水稻从2001年开始,2003年前零星种植,2004年全县只有333.33hm2,2005年为1000hm2,2006年增到1.04万hm2,2007年猛增到2.1万hm2。

2.4分布特点滨海县直播水稻主要分布在灌溉总渠南4个乡镇,约占55%,渠北沿渠5个乡镇,约占30%;废黄河沿2线6个乡镇,约占15%。其中五汛镇约6666.67hm2水稻,2006年直播水稻种植已达2866.67hm2,占全镇水稻面积40%单产水平也最高,90%的面积产量达9000kg/hm2以上。2007年面积6333.33hm2,占95%以上。

2.5茬口布局滨海县直播水稻既有大麦茬、小麦茬、油菜茬,还有新平整的土地。其中以大麦茬、油菜茬为主,2007年全县1.33万hm2,主要分布在五汛、蔡桥、八滩、陈涛等乡镇,这类茬口较早,6月5~8日播种;小麦茬2007年约6666.67hm2,主要分布在其他各乡镇,这类茬口安排直播稻季节偏紧,在6月10~20日播种。

3栽培风险分析

2005~2007年属异常年份,气温偏高,9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分别为23.9℃、21.0℃和22.5℃,稳定通过15℃的日期分别为11月18日、11月20日和11月1日。即使如此,2007年9月18~22日受13号台风(韦帕)的影响(这5d日平均温度分别为19.5℃、20.0℃、22.0℃、21.7℃和21.6℃),仍造成部分田块减产。

滨海县常年9月上中旬日平均气温分别为23.8℃和21.8℃,稳定通过20℃的终日日期80%年份在9月19日,稳定通过15℃的终日日期80%年份在10月19日。按照中晚熟粳稻品种抽穗扬花到成熟需要15℃以上日数40d推算,安全抽穗期应在9月上旬之前,常年9月上旬的气温有利于抽穗扬花,也是当地传统栽培方式(育苗移栽)的抽穗扬花期。所以,从安全气候条件来看,该地粳稻齐穗期80%年份应当安排在9月上旬,不能超过这一界限。水稻直播栽培主要接的是小麦茬口,根据前几年种植实际情况来看,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小麦茬口直播稻要到9月中旬才能抽穗扬花,如果气候正常,9月中旬之后才能抽穗扬花,仅有20%的年份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即成功的气候概率为20%。6月中旬起江苏淮北地区随着江南梅雨带的北移,将进入淮北雨季,连续阴雨对原始种植方式,从秧田向本田移栽的活棵非常有利,但对直播,尤其机械作业非常不利,不利于田间作业和出苗。

3结语

在当前的技术栽培水平下,水稻直播栽培在江苏淮北地区具有一定的气候风险性,大面积推广要慎重。

参考文献

[1]赵辉,刘庆伟.信阳水稻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与农业气候指标确定[J].河南气象,2006(2):59-60.

[2]马晓群,徐敏.合肥市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气候风险评[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2):182-184.

[3]李秀芬,韩勇,黄元财,等.辽宁省水稻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分析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733-4735.

[4]刘桃菊,殷新佑,戚昌瀚,等.气候变化与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关系的模拟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3):486-490.

[5]孙莹,于,白广田,等.东港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06(6):8-10.

第2篇:栽培管理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概述了我国槟榔发展状况;并就加强琼台湘三地合作,提升我国槟榔产业发展水平提出建议。

槟榔(ArecacatechuL.)为棕榈科(Palmaceae)槟榔属常绿乔木。槟榔果实为我国重要常用药材;槟榔树姿挺拔优雅,是热带地区城乡的优良观赏植物。

1我国槟榔栽培概况

我国引种槟榔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西汉司马相如作《上林赋》时写到“……留落胥余,仁频并闾……”。其中的“仁频”指的就是槟榔。我国古籍《南方草木状》(公元304年)对槟榔植株形态作了很详细的记载。海南和台湾两省是我国槟榔的主产区,云南、广东、福建、广西等省区也有少量种植。

1.1海南省槟榔栽培概况

据报导,截至2006年底,海南省槟榔种植面积达5.31万公顷,占中国大陆槟榔栽种面积的99%,收获面积2.33万公顷,总产量7.48万吨,产值18亿元以上。目前槟榔已是海南省热带作物中仅次于天然橡胶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已成为海南省东部、中部和南部200多万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海南省槟榔产量保持在平均3129kg/hm2左右,单株产量约1.9kg(按种植1650株/hm2计,下同。)。

1.2台湾省槟榔栽培概况

在我国台湾省,槟榔被列入果树类。2001年产槟榔16.51万吨;2004年槟榔面积5.3万公顷。台湾的槟榔号称“绿色黄金”,全岛均有种植,以屏东、嘉义、南投、花莲、台东等地为多,合计占全岛总产的74.5%。栽植容易,回收成本快,利润好,1996年槟榔产值3.47万元/hm2(人民币)。农民栽植槟榔意愿高,导致槟榔栽植面积不推自广,急速增加。至1999年台湾栽植槟榔的面积已达5.7万公顷,槟榔年产值超过133亿元(台币),占农畜产值的4.2%,仅次于水稻,为果品类之冠,已成为台湾的高经济作物。台湾岛虽然不是槟榔栽培的最适宜区,但却保持着世界单产7832kg/hm2的纪录;单株产量约4.75kg(国外以马来西亚单产最高,为1625kg/hm2)。

2槟榔的中医药价值及其主要用途

槟榔果实为我国重要常用药材。槟榔种仁是我国四大南药(槟榔、砂仁、益智、巴戟)之一。槟榔在我国的别名众多,常用的有榔玉、仁频、宾门、槟榔子、橄榄子、青仔、洗瘴丹等等。槟榔性味苦、辛、温,归胃、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水肿、脚气、痢疾、绦虫病、胆道蛔虫、血吸虫病等,外用治疗青光眼等症。其果皮(大腹皮)、花、花苞(大肚皮)和根等也是常用中药材。嚼食槟榔可使胃肠平滑肌张力升高,增加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使食欲增加。适量食用槟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成熟的果皮(榔壳)称大腹皮,主治腹胀、水肿、小便不利等症,也是轻纺工业原料,经加工后,可制成优质纤维隔板,可作塑料填充物,还可用来编织地毯等。除药用之外,其未成熟的果皮在海南、台湾、广东、云南、福建、湖南、广西等省区的一些地方,群众有咀嚼的习惯。花苞可治腹水,健胃,疗腹胀,散气滞,止霍乱。槟榔叶可编织扇子、草帽等工艺品,也可扎扫帚;果含单宁和红色染料,可分别提取栲胶和植物性色素;未成熟的果皮,也用于提取鞣料、单宁,供制皮革、染料和药用。新芽还可作蔬菜(台湾同胞称之为“半天笋”)。

3槟榔产业现状

槟榔加工的主要产品有2种:榔干和榔玉。

榔干商品名称为枣槟榔,是当年9月至翌年1月间采摘果实已充分生长而种仁未变硬的青果加工制成的产品。榔玉也称食用槟榔,是用3月以后成熟的果实加工制成的产品。将采下的果晒2~3d,再用干柴文火均匀烘焙,每天翻动1次,约3d果皮变黑可取出,冷却后用锤子打破果皮取出种仁,再晒1~2d即可成榔玉。100kg鲜果可制成17~19kg榔玉。

据王祝年报导:20世纪90年代以前,海南槟榔主要供药用和省内人们自己嚼食,销往湖南的产品很少。1991年后,湖南槟榔市场急剧扩大,从湘潭等地走向了湖南省各地,并扩展到了广东、江西、河北、北京、上海、浙江等14个省市,使食用榔干的需求量猛增。自1994年起,槟榔产品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从生产药用的榔玉改为生产嚼食的榔干。目前,海南省已基本上不生产药用榔玉,即使生产也大多用质量较差的残次果实加工,其量很少,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因此需依靠进口补充。

海南每年销售到湖南的槟榔产值有6~7亿元,但经过湖南加工后,产值就达到40~50亿元。因湖南人在海南槟榔初级产品上,开发出了很多附加值很高的产品。

4加强琼台湘三地合作,提升我国槟榔产业

随着人们对槟榔保健功能的认可,槟榔产业的前景被广泛看好。如何发挥海南(琼)的土地、气候优势,台湾(台)的种植技术优势,湖南(湘)槟榔加工技术优势,共同打造“中国槟榔”品牌,值得关注。

4.1加强琼台合作,提高槟榔种植水平

台湾同胞种植槟榔技术水平高。有台胞2002年在我所附近租地种植槟榔,因其管理水平高,2006年整园槟榔开花,单株花苞5~6个,比海南本地种植户的槟榔园开花早、多。海南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而槟榔种植技术则相对落后。加强琼台合作,优势互补,还可解决部分农户盲目开山种植槟榔导致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4.2加强琼湘合作,提高槟榔加工水平

琼湘两地槟榔加工合作前景广阔。一是湖南的槟榔加工技术领先;二是海南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加强琼湘合作,提高槟榔加工水平,有利于槟榔产业链的延伸,提高槟榔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发挥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江泽林,海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陈良秋,万玲.我国引种槟榔时间及其他[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2):48-50.

[3]洪清煌,黄朝宗,王德男,等.果树[M].台湾:地景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台湾),1989.

[4]周江梅.台湾农村建设动向[J].台湾农业探索,1998(1):32.

[5]郑金贵.闽台、榕台、漳台农业的比较与启示[J].台湾农业探索,1998(2):18.

第3篇:栽培管理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从林地选择、苗木选择、整地挖穴、造林密度、造林方法、幼林抚育、松土除草、肥水管理、整形与修枝、间伐等方面介绍了杨树栽培技术,以期为杨树的速生丰产栽培提供参考。

为了让杨树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优势,增加农民收入,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棵“摇钱树”,应推广先进实用的杨树丰产栽培管理技术,把杨树发展的重点从扩大面积转到提高单产和质量上来,变望天收的粗放式生产为集约经营方式,以提高杨树经济效益。

1林地选择

科学研究表明,杨树要求生长季节雨量充沛,土壤有效层厚度在1m以上、地下水位1.5~2m是最适宜杨树生长的立地条件;土壤有效层厚度80~100cm、地下水位1m左右的为中等立地条件;土壤有效层厚度在40cm以下、地下水位长期在50cm以上,如无排水条件,则不宜栽植杨树。

2苗木选择

一是杨树品种繁多,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生长状况有很大差别,所以要按照“适地适树适品种”的栽培原则,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切不可盲目引进推广新品种。二是杨树苗木质量与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的生长有重要关系。一般选择二年生的苗木,即2年的根1年的干。要选择苗木高度3.5m以上、胸径4cm以上、梢不弯曲的壮苗。

3整地挖穴

杨树速生丰产栽培,宜采用“三大一深”栽植技术,即要大苗、大穴、大株行距和深栽。这样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杨树根系发育,增强抗旱、抗风能力,有利于培育圆满通直的无节良材。造林密度在造林前进行细致地深翻整地能使低产的林地转变为丰产林。深翻整地能降低土壤的紧实度,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杨树根系对深层土壤的利用。根据造林密度,在定植点上挖80cm×80cm×80cm以上的大穴。

4造林密度

根据杨树人工林培育的目的材种,采用适宜的造林密度。培育大径级材,在一个轮伐期内不主张间疏伐,通常稀植,并实行农林间作,以保证每株树有充分的受光条件。采用6m×6m、7m×7m或8m×8m的株行距,间作5年左右;也可以采用行距10m、株距4m的规格,或者是大行距20m、小行距3m的大小行种植形式,间作农作物6~7年。在这种密度下,轮伐期为10~12年,成材胸径40cm,每公顷立木蓄积可达到180~240m3。培育中小径级材,株行距可以小于4m×4m,轮伐期可短些,约5年左右,胸径20cm,每公顷立木蓄积100m3。在杨树片林栽培中,密度偏大的现象比较普遍,但通过调查对比可知,栽植密度过大,不但费用增加,且生产的木材径阶小、价格低、效益相对较差,而培育大径材效益则较高。

5造林方法

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造林方法,即首先在80cm见方的大穴中回填1/3左右的土,把苗木放入穴中扶正、标直;然后再填土一部分,轻提苗木,使苗木根系舒展;接着踩实浇2桶左右的定根水,等水渗透后再填土踩实、培起风堆等。

6幼林抚育

抚育杨树幼林,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是实行林粮间作。实行林粮间作不但在栽植后的几年内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通过间作,抚育了幼林,给幼林生态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林粮间作应以矮杆豆科作物为主,如花生、黄豆等。

7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对促进林木生长效果十分明显。每年夏冬两季都要翻耕土壤,除掉杂草,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让杨树根系生长发育更良好。在沿河土壤比较粘重的地区尤其需要推广这种技术,而不是一味地增加施肥。实践证明,仅此一项技术,就可使用材产量提高1倍。

8肥水管理

杨树对水分的要求很高,一般每年应灌水3~4次。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芽前灌返青水;5~6月灌促生水,促枝叶扩展;11月灌防冻水,促进根系生长。施肥后遇天气干旱亦应浇透水。施肥分基肥和追肥。基肥是在植树时施入穴中,一般株施有机肥5~10kg或过磷酸钙250g,将所施肥料与熟土掺匀,回填于30~60cm的根系活动层内。施追肥在树冠边缘下开施肥沟,沟长80cm、宽20cm、深20~30cm,株施尿素250g。施肥后应及时浇水、中耕除草。

9整形与修枝

整形与修枝应在秋冬与初春树木停止生长时进行。幼树的修枝,如果用大苗造林,苗高在6m以上,3年之内不进行修枝,3年后6m高处直径达10cm以上时修枝1次,把无侧枝的主干再提高3~4m,以培育较高的无节良材,但修枝绝对不能过度。应当强调的是,整形应在第1年生长结束后或第2年春天就开始,直到3~5年树高10~14m已形成通直的主干时为止。整形的方法是剪去影响顶部主梢生长的竞争侧枝,随着树木长高还要修去树冠下部和中部粗大的竞争枝,直到8m以下通直无枝。8m以下树干上侧枝着生处直径达到10cm时即应修去侧枝,由下而上修枝直到干高8m为止,以保证干材芯10cm以外没节。修枝高度大致是1~3年少量修枝,4~5年修枝到树高1/3处,6年以后修枝到树高的1/2~2/3处。主干上发出的萌条应及时除去。

第4篇:栽培管理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脱毒甘薯栽培的关键技术,包括选好品种、选地深耕、培育壮苗、适时扦插、合理密植、田间管理、平衡施肥、防病除虫等方面的内容,以期指导脱毒甘薯的推广种植。

1选好品种

根据气候、土壤条件以及用途等选择相应的脱毒甘薯品种。对灌溉条件较好、肥力较高的土地,可选用徐薯18等品种;对肥力较差的旱薄地,选用鲁薯7号等品种。高产淀粉型品种有徐薯18、皖薯1号、皖薯7号、鲁薯7号、豫薯7号、苏薯7号等;优质食用型品种有北京553、苏薯8号、皖薯8号、徐薯43-14等。

2选地深耕

甘薯具有抗旱特性,应选择疏松透气、上层深厚、蓄水保肥、排灌良好、耕作层深30cm左右的沙质壤上,pH值以5.2~6.7为宜。深耕30cm左右,起垄规格为垄高20cm,垄宽50~60cm,垄距80~100cm,做垄要求土壤宁干勿湿。起垄目的是加大昼夜温差,促进薯地膨大和养分积累,土层松软,减少气生根,一般可增产10%以上。

3培育壮苗

壮苗一般比弱苗增产10%以上,是高产的基础。壮苗的标准是:茎粗壮节间短,叶片肥厚、大小适中,项叶平齐,苗高20~25cm,苗龄25~30d,组织充实、老嫩适度,苗重5g以上,无病虫无白根,断口白浆多,栽后缓苗快。

甘薯育苗方法有塑料薄膜育苗、火炕育苗、酿热温床育苗、电热温床育苗等。苗床管理主要是“以催为主、以炼为辅,先催后炼、催炼结合”来达到早出苗、多出苗、育壮苗。

苗床管理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排种到出苗阶段,即前期高温催芽期,排好种薯后浇透水,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种薯进行消毒,种苗上床3~4d内温度保持35~38℃,而后降至29~31℃进行催芽;二是平温长苗期,当苗高10cm后,将温度稳定在25~28℃,苗出齐时浇1次透水;三是低温炼苗期,当苗高15~18cm时可采苗移栽,采苗前3~4d温度降低至18~20℃进行炼苗处理,采苗后第1天浇1次透水,再次转入以催为主,追施适量的肥料。

4适时扦插

春甘薯在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每早栽ld,产量可提高1.0%~1.2%;夏薯每早栽1d,产量可提高2.5%~3.0%。扦插时应选用苗龄在30d左右,苗长20cm,茎粗节短的壮苗进行栽插。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采用留3叶方法进行水平扦较好,栽插深度以5cm为好;在干旱和丘陵地区则以留3叶方法进行斜插为好,深度为10cm左右。

5合理密植

插足基本苗,以较好地发挥群体增产潜力。春薯4月下旬至5月中旬栽植密度为4.50~5.25万株/hm2,丘陵地一般为7.50万株/hm2。土层深厚,肥水条件较好,可适当稀植;耕作层浅,肥水条件较差,则适当密些,以协调个体和群体间结构,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间,有效提高甘薯产量。

6田间管理

6.1中耕培垄

春薯栽后30~35d开始封垄,应及时中耕松土培垄,用地膜覆盖的只锄垄沟。夏薯栽后20~25d培垄。

6.2及时化控

对茎叶徒长田块,应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营养生长叶盛期)化控2~3次,喷施多效唑、膨大素或助壮素,也可提蔓1~2次,以控制茎叶徒长,促进块根膨大,提高产量。

6.3浇水排涝

甘薯抗旱性较强,适宜土壤相对湿度为50%~70%,封垄前中耕除草2~3遍,栽后20~30d遇旱浇1次缓苗水。中后期遇旱顺垄轻浇小水。甘薯怕涝,雨水大要排水。

7平衡施肥

甘薯是地下结果的块根作物,对肥料的吸收以钾素最多,其次是氮,而磷最少,吸钾数量为氮的2~3倍。据测定,高产甘薯每生产1000kg鲜薯需吸收纯氮4.9kg、纯磷1.34kg、纯钾11.5kg,其比例为1∶0.3∶2.3。

根据甘薯的需肥特点,总的施肥原则就是控氮,稳磷,增施钾,补施锌硼肥。中等肥力地块,施肥用量为纯氮105~150kg/hm2、纯磷75~120kg/hm2、纯钾225~300kg/hm2。在缺锌硼的田块,需施硫酸锌和硼砂各15.0~22.5kg/hm2。

提倡深施、分层施。70%的有机肥结合深耕施入,化肥和30%的有机肥在做垄时集中施于垄下。栽后30d看长势追施5~10kg/hm2尿素,9月中下旬可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75kg/hm2。

8防病除虫

第5篇:栽培管理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从大棚基地的选择、肥料的选施、育苗、移栽及栽后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大棚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以期为生产提供参考。

无公害番茄就是严格遵守国家安全标准进行生产栽培,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和重金属不超标。生产中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严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和间隔期。现就大棚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择生产基地

无公害番茄的生产基地,应选择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沃,远离外运垃圾和外排污水等一切污染源,无污染的生产区域。

2整地与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以后,要进行深翻,做到精耕细作。在大棚内栽培无公害番茄属于集约经营,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整

地质量。春天冰雪消化以后,施450kg/hm2腐熟好的农家肥(主要是鸡粪)。

3培育壮苗

(1)育苗前准备。用育苗盘育苗,育苗盘长60cm、宽35cm、高10cm。用无病新土作育苗土,拌入甲基托布津、苗菌净。将拌好的育苗土装入育苗盘8cm高处,浇透水。

(2)选种、浸种、播种。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选好的种子在阳光下晒2d。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h,洗净后播种。播种在2月10日左右。播种后覆土厚度为0.8~1.0cm。上面盖上1层地膜。每公顷大棚需75~90盘。

(3)播种后管理。将播种后的育苗盘放入温室或塑料大棚的小棚内(塑料大棚的北面用砖砌成,周围有烟道,靠北面墙有炉子),保温、保湿3~4d。出苗前,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夜晚温度控制在13~12℃。

(4)苗期温度、水分管理。当70%的苗出土后,及时地将育苗盘上面的地膜揭去,并向苗盘上面撒1薄层土,以防止倒伏。苗出齐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3~26℃,达到30℃时放风降温,夜晚温度控制在13~15℃。苗盘应保持湿润,表土见干时喷水,湿度在60%~70%。阴天不浇水。

(5)分苗。营养土配制:无病虫肥沃田土80%、优质腐熟农家肥18%、磷酸二铵2%。幼苗长出2叶1心时开始分苗,分苗时要去掉病苗。

4移栽定植及管理

移栽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20日左右。这时苗龄在70d左右,叶片较宽、叶色深绿、节间短、5~8片叶。垅宽65cm、株距35~40cm,覆盖地膜。定植缓苗后,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2~25℃,夜晚应控制在11~15℃。在开花前应追施番茄专用肥,开花期喷施叶面肥。此时温度白天应控制在25~28℃,夜晚应控制在15~17℃。

定植时浇透水,缓苗后适当浇水,根据植株生长需要,不旱不浇水,浇水时选晴天上午在膜下进行,浇水后关闭大棚升温,当温度达到30~32℃时,放风降温排湿。

5整枝、打杈、留果摘心

只保留主枝,其余侧枝全部去掉。大果实番茄留单干整枝,留4~5穗果,在果穗上部留2片叶后摘心;中果实番茄留双干整枝,留5~6个穗果。在果穗上部留2片叶后摘心。

6防止落花落果

保护地栽培因白天、夜间温差较大、湿度不适、光照不足、土壤干旱,易落花落果。防止落花落果的有效措施是用防落素进行喷花(用手持小型喷雾器,严格掌握浓度)。

7防止产生畸形果

开花坐果期严格控制温度,不要过多施用氮肥和磷肥;应补充钙肥。

8防治病害

(1)猝倒病。当温度低于15℃、高湿、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时易发生猝倒病。可用种子量0.3%的72%霜脲锰锌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

(2)灰霉病。相对湿度在90%左右、通风不良时,易发病。应控制湿度,放风排湿。发现病株以后,人员应尽量减少在株间走动,不要在已发病和没发病的大棚间串棚。可摘除病叶,并可用65%甲霉灵或5%万霉灵、5%克霉灵粉尘防治。

(3)病毒病和叶霉病。及时防治蚜虫,用百菌清、瑞毒霉、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喷雾,每隔7d喷1次。

(4)枯萎病。发病初期及早防治,将病株连根带土拔除,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mL,隔7d灌1次,连灌2~3次。

(5)斑枯病。可与非茄科作物轮作栽培。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隔7d喷1次,连喷2次。

第6篇:栽培管理论文范文

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cv.pubescens)具有生长快、成材早、用途广、价值高等特性,是经济效益、生态功能、观赏价值俱高的林种,也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和南方优势林种之一。近年来,由于营造和经营毛竹林,投资小、收益快、效益高、时效长,毛竹产业已成为林场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之一。宣城市青隐山林场现有毛竹林面积266.8hm2,毛竹收入约占林场年总收入50%。笔者现将在毛竹生产中积累摸索出的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造林地选择

凡土壤酸性、微酸性、中性(pH值5.5~7.0)、土层深厚、肥沃、湿润、不积水、不挡风的荒山荒地均可用作毛竹造林地。

2母竹选择

栽竹不同于栽树,要靠竹鞭伸展,靠芽发笋,靠笋长成竹,因此选母竹是通过竹株来选竹鞭实现的。竹鞭是毛竹的繁殖器官,同时它又是地上部分养分供给的枢纽。在土壤养分空间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养分贫乏地段上竹笋的萌发和存活可通过竹鞭的联系得到养分丰富地段的立竹及其鞭根系统的资源供给。因此,地下部分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立竹的生长。一年生母竹太嫩,经不起移栽后环境改变的影响,成活率低;四年生以上的母竹太老,生长衰退,鞭根稀少,鞭芽不齐,也不易栽活。二至三年生的母竹,竹鞭处于壮龄阶段,芽肥根健,鞭根鞭芽齐全,发育旺盛,移栽后成活率高,发笋数量多,用这样的竹种做母竹,造林成活率高、易成林。竹的节子越密越好,竹节的密度与地下竹鞭的节数成正比,而发展竹子要靠竹鞭,竹鞭的节数多,成活率高。但节子密度大,平均节间短的母竹是生长不良的重要标志。由于其营养条件差,长势衰退,抗性差,容易遭受病虫危害和不良气候影响,栽后成活率低。一般地,如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叶茂枝繁,分枝较低,无病虫害,离干基1.3m处的直径在3~6cm的竹株都可以选作母竹。

3母竹采掘

毛竹基干弯曲处的内侧一般便是竹鞭所在地,最下一盘枝伸展的方向与竹鞭走向大致相同。根据竹鞭的位置和走向,在离母竹蔸基40cm处挖土找鞭;然后按来鞭30~40cm、去鞭50~70cm的长度截断,并带土10~15kg,取出后用草绳包扎。挖母竹时,要注意保护鞭根、鞭芽,不要摇晃竹干,以免松动和扭伤竹干与竹鞭相连接的螺丝钉。母竹挖起后,在留枝盘的上方锯断竹梢,并用塑料膜包扎,以防竹干积水腐烂。搬运母竹时要轻提轻放,盖草浇水,减少摇晃,并做到快挖、快运和快栽,最大限度地缩短母竹离土的时间。

4母竹栽植

栽竹要求做到深挖穴,浅栽竹,下压实,上松盖。按照株行距5m×5m,栽竹390株/hm2的密度挖穴,穴规格一般长1m,宽、深各60cm,并将表土、底土分别堆放。栽竹时,穴底先填表土20cm厚,放下母竹后解开草绳,并顺着竹蔸自然形状使来鞭去鞭舒展。竹蔸下部用土塞紧,上部略低于地面,自下而上分层填土塞紧竹蔸与竹鞭周围。有条件的地方可先在竹鞭沿线撒施已腐熟的厩肥20kg或饼肥5kg后再分层填土压实。近蔸处竹鞭要压紧,鞭两头要松,以利抽鞭发笋,压土时不要伤害鞭根和鞭芽,天气干旱要勤浇水促活。植穴的上部要盖成馒头形,压实后再盖1层松土,并以高出地面12cm为宜。

5病虫害防治

毛竹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毛竹丛枝病、竹竿锈病、毛竹茎腐病、竹青虫、竹类蚧壳虫、竹笋夜蛾、竹螟、竹蝗、一字竹象等。

发现病株及时连根挖除,结合竹林培土、施肥,加厚表土层,避免竹林衰败。对蚧壳虫的防治,可采用打蚧20%乳油0.1%药液与40%氧化乐果10%药液配制成的混合制剂,用其涂竿后再用塑料布包捆,保证充分的溶蜡水分和药效时间,可有效地杀死蚧壳虫。对于竹笋夜蛾、竹螟、竹蝗、一字竹象等可用乐果乳剂灌根部,或在3月份用煤焦油和柴油1∶1液涂药,每年涂1次,连续3年;在笋期或成虫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每周喷药1次,连喷2~3次;同时加强竹林抚育管理,除草堆沤,消灭幼虫,人工集中捕杀成虫,及时清除虫害竹笋;秋后合理择伐,尽量保留3年以下竹棵,砍去病虫、弱小、畸形竹,保持竹林通风透气。总体上说,竹类病虫害应“以防为主,综合治理”,把病虫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余本付.毛竹的栽培技术[J].安徽科技,2005(3):43.

第7篇:栽培管理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介绍毛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种、种子处理、施足基肥、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内容,从而为毛豆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大豆原产我国,是我国传统的粮油兼用作物。毛豆属豆科,是以绿色嫩豆粒作为蔬菜食用的大豆。毛豆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具有保健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1988年台商与日商合资在龙海市创办第一家果蔬速冻企业,同时引进优良毛豆品种示范种植,以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有多家速冻企业,龙海市年种植面积5000hm2以上,一般鲜荚产量9.00~11.25t/hm2,产值1.95~2.70万元/hm2,是龙海市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后的主要栽培作物。产品通过厂家收购速冻加工,全部出口日本等国家。

1适时播种

春植豆一般在3月25日至4月5日;秋植豆在8月上旬。特殊情况下,遇大雨或洪涝灾害造成播后烂种,只能采取重新补种挽救,春植最迟在4月20日前,秋植最迟在8月20日前抢时机补种,当然产量将受一定影响。

2种子处理

播种前应进行种子精选,剔除小粒、秕粒、虫蛀、病斑及破伤种子,选粒大色鲜,籽粒饱满的种子。为防种皮带病菌,播种前应进行药剂拌种,可用雷多米尔锰锌按用种量的0.3%均匀干拌种,即拌即播。

3施足基肥

施基肥可明显提高产量,应施钙镁磷肥750kg/hm2、尿素300kg/hm2。可结合整地最后一次耙平前匀施,耙后整畦,做到全层施肥,也可整畦后条施。

4合理密植

播种前1d淹水至畦面湿润。毛豆播种采用穴播,整成畦宽(含沟)1m,畦高15~20cm,先捣穴,行距20~25cm,株距春植25cm,秋植23cm。用种量春植67.5kg/hm2,秋植75kg/hm2左右。一般植7.95~8.50万穴/hm2,每穴播种3粒,盖土厚3cm。比较黏质的田块必须要用疏松土盖种,而较砂质的田块可直接用本田块畦面土盖种。

5加强田间管理

5.1化学除草

播种后当天或隔天要及时化学除草,用50%乙草胺600倍液或72%都尔450倍液喷雾,若杂草已出土面,需加克无踪混合使用。若播种后遇长时间下雨,种苗、杂草均已出土面,要在出苗后10d内选择晴天及时喷药,可用选择性除草剂如15%精稳杀得600倍液或4%喷特750倍液喷杀。过迟喷药杂草比较难于杀死。

5.2早补苗

从种子萌发到子叶展开为发芽期。出苗一般春植播后6~7d,秋植4~5d。全苗壮苗是高产的基础,要掌握幼苗第1张真叶伸出时及早补苗,再后补苗不易成活。

5.3合理施肥

毛豆从播种到采收时间较短,春植一般75~80d,秋植70~75d,因此生产上要施足基肥,同时要早追肥。从子叶展开到植株开始分枝为幼苗期,一般13~15d,即4叶包心开始分枝,再过6~9d开始开花。施肥原则为“攻头、控中、保尾”,即前期出苗至20d内,应以氮肥为主促进早生快发,促进低节位分枝,形成一定苗架;中期现蕾至结荚前期,应适当控制氮肥,而以施钾肥为主;后期依苗情追施氮肥防早衰,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籽粒膨大。毛豆营养期较短,应早施肥,出苗后7d第1次追肥,用碳酸氢铵300kg/hm2、过磷酸钙300kg/hm2掺水浇施,若遇小雨天气,也可用氯化钾复合肥(16-16-16)300kg/hm2、尿素105kg/hm2条施畦中间。第1次追肥8~10d后(春植10d、秋植8d)进行第2次追肥,施氯化钾复合肥(16-16-16)30kg/hm2。第3次追肥要掌握在植株顶端的豆荚籽粒开始膨大,初见籽粒时施。一般用氯化钾复合肥(16-16-16)150kg/hm2、尿素120kg/hm2条施。毛豆生长后期会出现根系早衰,叶色褪淡现象,因此在结荚期喷药防病虫时结合根外追肥,可促进籽粒饱满,色泽翠绿,提高成品率。

5.4早培土

早培土有利于旱天灌溉,雨天排涝,促早发早分枝,多开花结荚,后期防倒伏,是毛豆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培土的一个关键是要突出“早”字,应在播后16~18d(出苗后10~13d),叶龄2叶1心,株高20cm以内,选择晴天及时培土。过早培土易伤苗,过迟不利于操作。

5.5科学管水

种子发芽要吸收种子本身重量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动,过旱,种子出苗困难,造成缺苗;过湿(遇大雨天气),土壤透气性差,氧气不足,种子能吸水膨大但不能发芽,可能导致烂种。因此,发芽期要保持畦面湿润。苗期正值毛豆蹲苗扎根,若土壤水分过多,根系不下扎,仅在土壤表层生长,茎节细长,茎叶柔嫩,中后期容易发生倒伏。因此,应适当控制水分,以促进根系向深层发展,形成强大的根系,增强后期抗倒伏能力。第1次追肥时,灌半沟“走马水”。分枝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对水分的要求开始增长,及时灌水对毛豆生长、发育均有促进作用。应掌握旱灌涝排原则。花荚期需水最多,是毛豆需水的关键时期,蒸腾作用达到高峰,干物质积累也直线上升。因此,这一时期要保持沟底有浅水层。鼓粒期遇旱及时灌水,采收前6~7d灌最后一次跑马水。

6综合防治病虫害

在本地,毛豆发生的病虫害达20多种,生产上既要把病虫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又要保证产品符合进口国“农残限量标准”。因此,毛豆病虫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毛豆主要病虫害有疫病、炭疽病、豆杆黑潜蝇、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白粉虱等。

在农业防治上,一要建立基地。基地周围无污染源,包括环境污染和邻近地块农药风传污染。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且排灌方便。土壤肥沃,无农药残留,交通便利。面积要达5hm2以上,土地连片便于轮作和集中喷药。与邻近水稻田要有一定的隔离带。二要科学轮作。实行不同科作物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以减少土壤里的病原积累和单食、寡食性害虫的食源。三要清洁田园。在生长季节,及时拔除中心病株;毛豆采收后,清理田间残株败叶、杂草,集中烧毁或深埋,可大大减少病虫的数量和侵染来源。

第8篇:栽培管理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辽五味子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苗、选地与栽植、田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内容,以期为辽五味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辽五味子为林兰科植物(SchisandgaChinensisBaill)。因果实具有甘、酸、辛、苦、咸五味而得名。果实既可入药也可用于酿酒、制汁生产饮料,具有滋肺、涩精、止汗、止泻、生津、益智、安神之功效。辽五味子天然分布于我国东地区的混交林及灌木丛中,为落叶木质藤本野生果树。辽五味子是一种抗寒性很强的植物,芽眼萌动比一般树木早,能耐受住早春寒冷的气候而正常生长。5月上旬展叶,5月下旬至6月初开花,花期12d左右,单花6d开完,开花的临界温度0~1℃。8月末至9月下旬果实成熟。现经人为驯化可扩展到东北、辽南以北栽培,这对辽五味子产业化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育苗

繁殖五味子苗木,一般有播种、扦插和压条等方法,因目前优良品种较少,生产用苗仍以实生苗为主。培育五味子苗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方法。

1.1实生繁殖

8月中旬以后,把穗长8cm以上、平均粒重0.25kg以上、浆果着色早的结果树确定为采种树。8月末至9月中旬采收果实,搓去果皮果肉,漂除瘪粒,放阴凉处晾干。12月中下旬用清水浸泡种子2~3d,每天换1次水,然后按1∶3的比例将湿种子与洁净细河沙混合在一起,放入水箱或花盆中贮放,温度保持0~5℃,沙子湿度一般为饱和含量的40%~50%,用手握紧成团又不滴水。辽五味子种子层积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在80~90d,播种前15d左右,把种子从层积沙中筛出,用凉水浸泡4d,每天换水1次。浸水的种子种皮裂开或露出胚根,即可播种。

为了培育优良的辽五味子苗木,苗地选择地势平坦、水源方便、排水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地块。苗地进行翻耕、耙细,翻耕深度25~30cm。结合秋翻施入基肥,施腐熟农家肥60t/hm2左右。6月中下旬幼苗带土坨移入苗地。栽苗前苗地要做好准备,栽苗时用镐破垄开15cm深沟,施入优质农家肥6000~7500kg/hm2,钵苗按株距10~15cm摆放沟中,用细土填平,浇透水,最后封垄。播种后要保持适宜的湿度,一般2~3d浇1次水,小苗出齐后要遮荫20d左右,当温度在30℃以上时要通风降温。

1.2扦插繁殖

扦插苗能相对稳定地保持原品种的特性和特征,一致性强,随着优良品种及其种源的增多,这种方法将成为培育生产用苗的主要方法。一是硬枝扦插。在5月中旬至6月初,将母树上一年生枝剪成长8~10cm插条,上部留1个3~5cm的新梢,插条基部用200mg/kg的α-萘酸或吲哚酸浸泡24h,或用2000mg/kg的α-萘酸或吲哚酸液浸蘸3min。扦插基质上层为细河砂厚5~7cm,下层为营养土厚10cm左右。插条与床面成30°角,扦插密度5cm×10cm,苗床上扣遮荫棚,插条生根前,叶片保持湿润。二是绿枝扦插。在6月上中旬,采集半木质化新梢,剪成长8~10cm插条上留1片叶,用1000mg/kg生根粉液浸蘸插条基部15s或300mg/kg的α-萘乙酸浸蘸3min。三是横走茎扦插。三年生以上五味子树可产生大量横走茎,分布于地表以下10~15cm的土层中,萌芽前结合清理萌蘖,把清理出的横走茎选取具有饱满芽部分,剪取长15cm左右的插条,插条基部5~7cm处用15~20mg/kg的α-萘乙酸浸蘸,栽植于事先准备的苗地。栽苗时用平镐破垄开15cm深的沟,插条按株距10cm放入沟中,用细碎潮湿的土覆盖至沟深的1/2,不要踏实。边栽边浇水,待水渗下后覆土成原垄,上盖稻草或草帘保湿,12~18d芽眼萌发出嫩梢。

2选地与栽植

2.1地块选择

辽五味子喜微酸性及酸性土壤,种植应选择排水好、地下水位低的平地或背阴坡地篱架栽培,株行距为(0.8~1.0)m×2.0m。

2.2定植前准备

入冬前按确定的行距挖深60cm、宽80cm左右的栽植沟,然后分层施入腐熟有机肥60t/hm2。回填后把地块平整好,栽植带高出地面10cm左右。架柱和架线的设立在栽苗前完成,架高2m,设3道线,间距60cm。

2.3栽植

成品苗在4月下旬定植。栽苗前把贮藏的苗木取出,放在清水中浸泡18h左右,根长留15~20cm,超长部分剪掉。栽植点距架线垂直投影线10~15cm。种植1.5万株/hm2。挖直径30~40cm、深25cm的定植穴,挖出的土拌入2.5kg左右腐熟农家肥回填到穴内的1/2处,在穴底培起馒头形土堆,把苗木放在穴内,根系要分布均匀,然后回填剩余的土,轻轻抖动苗木使根系与土壤密接,把土填平踩实。做直径50~60cm的水盘,每株浇水10~15kg,水渗下后将水盘的土埂耙平,用土把苗木的地上部分埋严,7~10d后把土堆扒开耙平。

3田间管理

3.1中耕除草

1年要铲除杂草4次以上,深度10cm左右,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最好不用除草剂,种植五味子田块周围严禁使用2,4-D丁酯除草剂。在果实采收以后进行全园深耕,深度20~25cm,在9月下旬前完成。

3.2间作及清理萌蘖

在二年生的园田,行间可种植矮裸作物。三年生以上的园田要保持清耕休闲,在萌芽前清除植株基部上年产生的萌蘖。

3.3施肥深耕

进行秋施肥,施农家肥45~75m3/hm2,在架的两侧隔年进行,前2年靠近栽植沟壁,第3年后在行间开深30~40cm的沟,填粪后马上覆土。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萌芽5月初,施三元复合肥10g/株;第2次在植株生长中期7月上旬追施速效磷钾肥。随着树体的扩大,肥料用量逐年增加,施尿素10g/株,硫酸钾10g/株。

4整形修剪

4.1立架杆

辽五味子枝蔓柔软不能直立,需依附支棍缠绕向上生长,因此其整形需人为设立架杆和结合修剪来完成。辽五味子在定植当年生长量不大,株高35~40cm,第2年平均为10m左右,第3年可布满架面。在第2年春季5月上旬,把长2.0~2.2m,上头直径1.5~2.0cm的竹竿插在植株的两侧,间距35~50cm,用细铁丝固定在3道架线上,入土部分最好涂上沥清以延长使用年限。每根竹竿上保留2~3个固定主蔓。

4.2冬季修剪

从植株落叶后2~3周至翌年伤流开始前均可进行冬季修剪,但以3月中下旬完成为好。修剪时,剪口离芽眼2.0~2.5cm,离地表30cm架面内不留侧枝。在枝蔓未布满架面时,对主蔓延长枝只剪去未成熟部分;对侧蔓的修剪以中长梢修剪为主,留6~8个芽。间距保持15~20cm,单株剪留的中长枝以10~15个为宜,叶丛枝原则上不剪,为了促进基芽的萌发,以利培养预备枝,也可进行短梢和超短梢修剪,留1~3个芽。对上一年剪留的中长枝要及时回缩,只在基部保留1个叶丛枝或中长靶,因此修剪时要留下部结果的重要部分,其上多数节位易形成叶丛枝。上一年的延长枝也是结果的重要部分,其上多数节位易形成叶丛枝,因此修剪时要在下部找能替代的枝条进行更新。当发现某一主蔓衰老或部位上移而下部秃裸时,应留从植株基部发出的健壮萌蘖作新的主蔓,把老蔓去掉。植株进入成龄后,在主侧枝的交叉处,往往有芽体较大、发育良好的基芽,这种芽大多能抽出很健壮的枝条,这对更新侧枝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应注意利用。

4.3夏季架面管理

植株在幼龄期要及时把选留的主蔓引缚到竹竿上促进其向上生长,成龄树侧蔓抽生的新梢原则上不用绑缚;若有过长的可留10节左右摘心,侧蔓结果母枝,应给予必要的绑缚,以免折枝。

5病虫害防治

辽五味子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叶枯病和茎腐病,虫害主要有食心虫、泡沫弹、金龟子成虫和天幕毛虫等。防治白粉病用0.3~0.5°Bé石硫合剂或粉锈宁、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黑斑病用代森锰锌5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茎腐病用50%多菌灵600~700倍液灌根。如果3种病害都呈发展趋势,粉锈宁和代森锰锌可混合配制进行一次性防治,浓度仍可采用上述各自使用的浓度。白粉病、叶枯病和茎腐病3种病害的始发期相近,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喷布1次1∶1∶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如没有病情发生,可7~10d喷1次。5月下旬至7月中旬,用溴氰菊酯或吡虫啉防治食心虫、泡沫弹、天幕毛虫幼虫;用50%辛硫磷乳油3份配500份细砂制成颗粒剂,用颗粒剂45kg/hm2顺垄沟撒在植株根际附近,可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还可用溴氰菊酯或吡虫啉和粉锈宁或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或退菌特混配,既可防治以上几种病害又可防治各种虫害。施用农药要交替使用,以减少抗药性。在枝蔓管理上注意枝蔓的合理分布,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萌芽前清理病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全园喷布1次5°Bé石硫合剂。

6采收加工

秋季8~9月五味子果实呈紫红色时摘下,晒干或阴干。若遇阴雨天要用微火烘干,但温度不能过高,防止挥发油挥发,变成焦粒。

参考文献

第9篇:栽培管理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介绍毛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种、种子处理、施足基肥、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内容,从而为毛豆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大豆原产我国,是我国传统的粮油兼用作物。毛豆属豆科,是以绿色嫩豆粒作为蔬菜食用的大豆。毛豆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具有保健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1988年台商与日商合资在龙海市创办第一家果蔬速冻企业,同时引进优良毛豆品种示范种植,以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有多家速冻企业,龙海市年种植面积5000hm2以上,一般鲜荚产量9.00~11.25t/hm2,产值1.95~2.70万元/hm2,是龙海市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后的主要栽培作物。产品通过厂家收购速冻加工,全部出口日本等国家。

1适时播种

春植豆一般在3月25日至4月5日;秋植豆在8月上旬。特殊情况下,遇大雨或洪涝灾害造成播后烂种,只能采取重新补种挽救,春植最迟在4月20日前,秋植最迟在8月20日前抢时机补种,当然产量将受一定影响。

2种子处理

播种前应进行种子精选,剔除小粒、秕粒、虫蛀、病斑及破伤种子,选粒大色鲜,籽粒饱满的种子。为防种皮带病菌,播种前应进行药剂拌种,可用雷多米尔锰锌按用种量的0.3%均匀干拌种,即拌即播。

3施足基肥

施基肥可明显提高产量,应施钙镁磷肥750kg/hm2、尿素300kg/hm2。可结合整地最后一次耙平前匀施,耙后整畦,做到全层施肥,也可整畦后条施。

4合理密植

播种前1d淹水至畦面湿润。毛豆播种采用穴播,整成畦宽(含沟)1m,畦高15~20cm,先捣穴,行距20~25cm,株距春植25cm,秋植23cm。用种量春植67.5kg/hm2,秋植75kg/hm2左右。一般植7.95~8.50万穴/hm2,每穴播种3粒,盖土厚3cm。比较黏质的田块必须要用疏松土盖种,而较砂质的田块可直接用本田块畦面土盖种。

5加强田间管理

5.1化学除草

播种后当天或隔天要及时化学除草,用50%乙草胺600倍液或72%都尔450倍液喷雾,若杂草已出土面,需加克无踪混合使用。若播种后遇长时间下雨,种苗、杂草均已出土面,要在出苗后10d内选择晴天及时喷药,可用选择性除草剂如15%精稳杀得600倍液或4%喷特750倍液喷杀。过迟喷药杂草比较难于杀死。

5.2早补苗

从种子萌发到子叶展开为发芽期。出苗一般春植播后6~7d,秋植4~5d。全苗壮苗是高产的基础,要掌握幼苗第1张真叶伸出时及早补苗,再后补苗不易成活。

5.3合理施肥

毛豆从播种到采收时间较短,春植一般75~80d,秋植70~75d,因此生产上要施足基肥,同时要早追肥。从子叶展开到植株开始分枝为幼苗期,一般13~15d,即4叶包心开始分枝,再过6~9d开始开花。施肥原则为“攻头、控中、保尾”,即前期出苗至20d内,应以氮肥为主促进早生快发,促进低节位分枝,形成一定苗架;中期现蕾至结荚前期,应适当控制氮肥,而以施钾肥为主;后期依苗情追施氮肥防早衰,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籽粒膨大。毛豆营养期较短,应早施肥,出苗后7d第1次追肥,用碳酸氢铵300kg/hm2、过磷酸钙300kg/hm2掺水浇施,若遇小雨天气,也可用氯化钾复合肥(16-16-16)300kg/hm2、尿素105kg/hm2条施畦中间。第1次追肥8~10d后(春植10d、秋植8d)进行第2次追肥,施氯化钾复合肥(16-16-16)30kg/hm2。第3次追肥要掌握在植株顶端的豆荚籽粒开始膨大,初见籽粒时施。一般用氯化钾复合肥(16-16-16)150kg/hm2、尿素120kg/hm2条施。毛豆生长后期会出现根系早衰,叶色褪淡现象,因此在结荚期喷药防病虫时结合根外追肥,可促进籽粒饱满,色泽翠绿,提高成品率。

5.4早培土

早培土有利于旱天灌溉,雨天排涝,促早发早分枝,多开花结荚,后期防倒伏,是毛豆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培土的一个关键是要突出“早”字,应在播后16~18d(出苗后10~13d),叶龄2叶1心,株高20cm以内,选择晴天及时培土。过早培土易伤苗,过迟不利于操作。

5.5科学管水

种子发芽要吸收种子本身重量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动,过旱,种子出苗困难,造成缺苗;过湿(遇大雨天气),土壤透气性差,氧气不足,种子能吸水膨大但不能发芽,可能导致烂种。因此,发芽期要保持畦面湿润。苗期正值毛豆蹲苗扎根,若土壤水分过多,根系不下扎,仅在土壤表层生长,茎节细长,茎叶柔嫩,中后期容易发生倒伏。因此,应适当控制水分,以促进根系向深层发展,形成强大的根系,增强后期抗倒伏能力。第1次追肥时,灌半沟“走马水”。分枝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对水分的要求开始增长,及时灌水对毛豆生长、发育均有促进作用。应掌握旱灌涝排原则。花荚期需水最多,是毛豆需水的关键时期,蒸腾作用达到高峰,干物质积累也直线上升。因此,这一时期要保持沟底有浅水层。鼓粒期遇旱及时灌水,采收前6~7d灌最后一次跑马水。

6综合防治病虫害

在本地,毛豆发生的病虫害达20多种,生产上既要把病虫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又要保证产品符合进口国“农残限量标准”。因此,毛豆病虫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毛豆主要病虫害有疫病、炭疽病、豆杆黑潜蝇、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白粉虱等。

在农业防治上,一要建立基地。基地周围无污染源,包括环境污染和邻近地块农药风传污染。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且排灌方便。土壤肥沃,无农药残留,交通便利。面积要达5hm2以上,土地连片便于轮作和集中喷药。与邻近水稻田要有一定的隔离带。二要科学轮作。实行不同科作物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以减少土壤里的病原积累和单食、寡食性害虫的食源。三要清洁田园。在生长季节,及时拔除中心病株;毛豆采收后,清理田间残株败叶、杂草,集中烧毁或深埋,可大大减少病虫的数量和侵染来源。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