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配乐朗诵背景音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件中的音频对教学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增加课件的真实感,增强课件的艺术感染力,提高课件的表现力,对提高课堂效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件中的音频通常包含背景音乐、课文录音以及特殊音效(如打雷、下雨等),这些音频除了直接从网上搜索下载,很多需要自己动手来制作,即便是现成的音频素材,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修饰。
拼接符合情境的音乐
音乐可以烘托气氛,强调教学中的难点,是传播信息的最简洁、最自然的方式,而各种效果声的加入,也使课件更富有活力。但是音乐并不能全盘照搬直接应用到课件中,需要去糟粕取精华。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需要一首或多首音乐中的精华部分,并进行修饰连接,从而得到适合课件情境的音乐。
第一步:打开会声会影X4,单击“导入媒体”按钮,将所需音乐文件导入到“素材库”中备用(图1)。将需要裁剪的音乐文件拖放到“声音轨”,播放音乐将“播放尺”停留在需要裁剪处,单击“分割素材”按钮即可将文件分割为两部分,选中不需要的部分右击选择“删除”。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多个音乐文件拖放到声音轨,裁剪删除并拼接到一起。在拼接音乐时,要注意音乐的前后节奏的统一,过渡时要尽量保证自然顺畅。
第二步:在相邻的两段音乐之间,如果变化较大,可通过淡入淡出效果予以减缓,选中轨道上的音乐文件,单击“素材库”右下角的“选项”按钮,修饰音频文件的属性(图2),单击“淡入”或“淡出”按钮,就可以给当前选中音频加上淡入淡出特效,非常简单。
课件封面的背景音乐通常都会应用此特效。音乐裁剪修饰完成后,单击“分享”按钮,再单击“创建声音文件”,可将音乐保存为WAV或WMA格式,其中WAV文件音质好体积大,WMA音质稍有减弱但体积小,笔者建议选择WMA格式。
不同的音乐可能音量会不一样,拼接后可能会出现音量时高时低的现象,可以对各段音乐的音量进行调整,让它们基本一致。要想拼接出烘托情境的音乐,在选好素材的基础上,还需多次调整修饰,可能的话最好请音乐老师帮忙试听,这样才能确保音乐自然流畅。
自录课件所需的配音
课件中的音频除了直接获取外,还需要自己根据需要录制,比如课件中的表扬语、课文配乐朗诵……只要拥有一款麦克风,在会声会影X4中就能录制出课件中所需的音频。
第一步:录制前先要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确保外界噪音尽可能小和麦克风正常录音。如果使用的是Windows 7,那么可以右击桌面右下角的“音量”图标,选择“录音设备”出现窗口(图3),选择“麦克风”后单击下方的“属性”按钮,在“级别”选项中可调节麦克风的音量。切换到“增强”选项,选择“DC偏移消除”和“噪音抑制”选项,这样可提高音质。
第二步:为了提高录音的成功率,录音的内容要提前熟悉,这样才能保证在录音时不会读错。如果录音还有配乐,最好先听配乐进行练习,便于录音与配乐完美融合。在录制过程中,通过数码播放器播放配乐并用耳机收听,这样才不会干扰录音。单击轨道上的“录制/捕获选项”按钮出现对话框(图4),双击“画外音”出现调整音量窗口,单击“开始”按钮即可进行录音。
第三步:录音结束后,在声音轨道上单击则会停止录音,并且录制的音频文件会自动添加到轨道。由于不是在录音棚中录音,所以录音中难免会有噪音,右击音频文件选择“音频滤镜”出现对话框(图5),双击“NewBlue减噪器”即可添加到音频,然后单击“选项”按钮调节减噪强度,可边调节边试听,尽可能去除噪音。在减噪后配音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薄,可添加“NewBlue音频润色”滤镜,让配音圆润有磁性。最后可以将配乐文件拖放到“音乐轨#1”,拖动配乐可调节开始时间,让其与录音同步。
替换影像中的原音频
影像也是课件中常用到的素材,但很多时候影像中原有的声音可能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这就需要修饰或替换原有的音频。在会声会影中可以轻松实现音像分离,并重新按需录制或添加音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音频信息的采集方式
了解并掌握利用Cool
Edit
Pro
2.1进行音频信息的简单加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音频采集与加工的任务,了解规划、设计、制作音频作品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实践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培养学生评价、选择、运用信息的价值观及版权意识
二、教学重点
音频信息的采集与简单加工
三、教学难点
音频信息的简单加工
四、教学资源
1、硬件环境: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耳机、音箱
2、软件环境:Cool
Edit
Pro
2.1
五、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自主学习法
3、协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课前5分钟播放学生喜欢听的流行歌曲和手机铃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询问学生这些歌曲是否好听,并强调音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么这些歌曲和手机铃声是如何制作的呢?(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听到的歌曲大都是由唱片公司制作发行。唱片公司拥有精良的设备,可以制作出精美的歌曲专辑。那有同学就讲说我一辈子也许都进不了录音棚,而我的歌唱的真的不错,那我是不是就永远也不能出“专辑”了呢?当然不是。我们仅仅借助自己的耳机和电脑就能制作出动人的歌曲,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内容——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本节课之后,你也可以尝试制作自己的个人专辑,传到网上,也许某天一不小心你就出名喽。
2、音频信息的采集
(1)“录音机”(回顾)
(2)Cool
Edit
Pro
2.1
教师:介绍Cool
Edit
Pro
2.1的界面(菜单栏、工具栏、组织窗口、波形显示区、操作区、状态栏)
学生:回顾相似的软件工具界面,达到知识的迅速迁移。
教师:简单介绍利用Cool
Edit
Pro
2.1录制声音的过程(注:轨道和按钮的选择)
学生:让学生帮忙录制音乐片段,加深印象。
3、音频信息的加工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87的音频信息的加工,并提炼出音频加工的基本方法,利用Cool
Edit
Pro
2.1软件初步实现。
教师:引导学生音频信息的加工与WORD软件的相同点。并让学生讲解演示“打开”、“选择”、“操作”、“保存”四项操作。
教师扩展:以加工课上录制的音乐片段为例,介绍单轨与多轨的区别、音乐加工的“效果”菜单。视听加工效果。
教师:如何给录制的音乐加上背景音乐呢?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
教师强调音频合成的重点:找准切入点,最好是先将背景音乐导入进来之后再录制声音。
4、学生实践
推荐本班级唱歌最好的同学唱一首歌曲,录制下来发给每一个人,两位同学一组,帮其制作一首个人专辑。
扩展性任务:
(1)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将其部分截取出来制作一个手机铃声。
(2)配乐诗朗诵:声情并茂的配乐诗朗诵,达到最佳效果。
在探讨提高古诗文学习兴趣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探讨一下多媒体。尽管多媒体这个词广为人知,但是我相信很多人不一定知道这个词汇的真正内涵。“多媒体(Multimedia)是多种媒体的综合,一般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在计算机系统中,多媒体指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动画和影片,以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动功能。①”简单地说,多媒体是借助电脑把文字、图片、声音和影片等媒体中的两种(含两种)以上媒体进行传播或交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多媒体可以满足不同认知风格的人:视觉型认知、听觉型认知。
一、解说创作背景
不管什么样的作品,均表达作者一定的情感和情绪;而这种情绪深受当时创作环境的影响或个人的经历影响。探讨作者创作时的环境,包括国家环境(国家是否繁荣昌盛,国家是否处于战争状态)以及作者自身处境(是否春风得意、生活贫困、感情受挫折),有利于我们了解作者诗文中的情感。下面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为例进行解说。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当时欧阳修担任滁州太守。在那之前,他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后因上书替改革派范仲淹等人进行辩解,故被贬为滁州太守。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的心情并不是很好。但是,由于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②”,这样一来他作为一地长官,又非常快乐。故而《醉翁亭记》中有作者的“乐”,还有一点淡淡的“忧伤”。
在这里,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醉翁亭记》创作背景,并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去揣摩作者的心情,那么文章的行文基调自然就比较清晰了。
二、多种手段介绍古诗文内容
古诗文作者创作一般要么是对大自然的美进行感叹,要么是忧国忧民,或者是自身情感困扰。但是,我教师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解说文中内容,即可以用视频、图画或动画构建文章描绘的内容,尤其是长篇古文,像《桃花源记》,更应如此。这能帮助读者理清文章思路,也把文章描绘的内容立体化了,方便学生理解、记忆。接下来,我就以我自身的教学经历来分享一下如何用多媒体呈现《桃花源记》的文章内容。
我用flash制作出武陵人的行进路线,并把沿途的景色也用flash制作出来;简单地说,我把里面的场景都用flash制作出来了。最后,我把文件生成了swf形式的动画。当我在上完课之后,我用这个动画帮助学生把握整体结构。学生很容易地就接受了这篇文章的结构。当然,在讲解文章的过程中,我也用ppt把文章的内容呈现出来,并利用ppt动画进行课外重点的强调和凸显,使学生注意文章的关键点。除此之外,我还借助配乐朗诵以吸引学生对文章的兴趣,从感情方面进行渲染。
三、配乐朗诵
配乐朗诵其实是一种提高古诗文学习兴趣的非常好的方法。可惜的是,很多教师根本没有采用这种方法。事实上,当学生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下,听着富含感情的诗文朗读时,他们很容易被朗读者的情感所影响,很容易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更容易接受古诗文的内容。记得在师范大学进行普通话训练时,我的普通话教师让我们听了戴望舒《雨巷》的配乐诗朗诵;朗诵者的那种情感一下就把我们打动了,我至今还记得他的腔调,我也一下就爱上了《雨巷》这首诗。
对像我这样成年人有用的配乐朗诵对初中生是否有用呢?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在开始讲课之前播放古诗文的朗诵MP3;大多数学生听到这些“未成曲调先有情”的音乐,就进入了学习状态,情绪就调动起来了。还有,学生在听完配乐朗诵之后,他们还能掌握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当然也能学习到一些生词的读音。当学生听配乐诗朗诵成了一种习惯后,他们每次都要求听课文的朗诵MP3。这种名家朗诵的示范效果很好,学生不由自主的就模仿起来了,他们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再也不会因为古文和现代文之间的句子结构的差别而感到别扭了。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发现学生对古诗文的配乐朗诵的感觉不像现代文的配乐朗诵那么有感觉。毕竟,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和古代迥然不同的环境中,对此我们教师不能苛求,只能慢慢熏陶。而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这些配乐古诗文朗诵的MP3可以在网上找到,我们教师多对比、多留心一定能找到很多质量比较高的课文朗诵的MP3材料。
总的说来,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提高初中生对古诗文学习兴趣。但是,这也是建立在我们精心准备的基础之上:建立在我们对学生特点了解的基础之上,建立在我们对课文了解的基础之上,建立在我们的教育技术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
【注释】
① 多媒体. http:///item/ %E5%A4%9A%E5%AA%92%E4%BD%93.
一、音符下的轻松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音乐对于舒缓情绪,释放天性,表达情感有着立竿见影的“临床效应”。因此,在课堂预设中,我们应该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话题,大力寻找以话题相关的音乐资源,搜罗一些简单明了、朗朗上口、节奏欢快的英语歌谣,并将它们穿插到教学中,达到激趣、润色、休憩的教学作用。
如在教学导入环节中,我们可以以音乐视频激起课堂千层浪,达到“一鸣惊人”的教学效果。而在过多的机械练习后,我们也可以插入音乐小游戏,如以音乐为背景的“击鼓传话”,激活课堂,营造出轻松一刻。同时,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尤其是激励评价,我们可以尝试以音乐的方式,开展个性化评价,如在三上的英语课中,我尝试以“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这首朗朗上口的童谣作为教学评价用语,当学生表现出色时,就竖起大拇指,为他唱响歌谣。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歌谣变成课堂指令,用于组织课堂,开展教学,如在三上的英语课堂中,我用“Old MacDonald had a farm”这句童谣作为教学指令,当老师唱响这句歌谣时,学生必须端正、做好,并回应“Ee-i, ee-i, oh!”。在这个教学指令中,我把枯燥的“上课,请坐好!”变成充满互动的英语歌谣,不仅形式新颖,而且使课堂充满“英语味”。通过这样的细节处理,能够将音乐悄然如风地渗透到英语课堂的各个角落,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音乐化英语课堂的构建。
二、歌词中的口语交际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大有裨益。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不少学生都患了“开口困难症”,当教师给出交际任务时,不少学生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说些什么。即便是开口的学生,不少也只是照本宣科地读对话,全然无交际之实。
正因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以音乐的形式,开展一些更加富有活力、更具想象力的口语交际活动,通过音乐把练习的方式变一变,让学生更加愿意接受,刺激他们“说”的动机,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如教学4B《Unit 5 Seasons》这单元的“story time”,我在语篇导入时,插入了一个绘本儿歌――“Seasons”。在这个英语歌谣中,我以小组探究的模式,鼓励学生在唱儿歌的基础上,尝试回答绘本中提出的问题,如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What are they?what’s the weather in summer?在这个歌谣情境中,学生跟着绘本的步伐,就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课堂里有歌声,有笑声,有讨论声,真是声声悦耳呀!
可见,借助音乐平台开展相关的口语交际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实践激情,促进他们的口语实践很有帮助。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尝试下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歌声中学英语,在笑声中说英语。
三、诗歌里的语法口诀
配乐朗诵是语言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是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然而,在实际的语言教学中,配乐朗诵往往应用于汉语教学,在我们英语课堂,却鲜有听闻。其实,我认为,在音乐化的英语课堂中,若能够以诗歌配乐的形式,开展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句型操练,将语法渗透到诗歌创作中,或许更有益于开发学生的英语思维,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教学4A《I like dogs》这单元时,在拓展训练中,我设计了一个“Let’s chant and sing the song!”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首先为学生编了一个chant,如下: Do you like dogs? Yes,I do!I like dogs,wang!wang!wang! Do you like cats? Yes,I do!I like cats,miao!miao!miao! Do you like ...在这个chant中,我插入背景音乐,以拍节奏的方式,带领学生说韵律歌,同时,鼓励学生小组为单位,对韵律歌进行创造性改编,以歌词连连看的活动形式,照着范本的样子,说英语。通过这样的形式,原本枯燥的句型操练及语法练习,变得生动有趣,不仅富有节奏,充满韵律,而且极具创造性,学生可以在说的基础上,自由发挥。
【教材分析】
本节是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中的教学内容。教材与新课标设计的技术难度要求不高,也很容易掌握。因此,我对这节课作如下定位:一堂轻松愉快而且有目的有规划的探究课。
【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本节课之前已经积累了关于数字化的一些知识,如数字化图像;从生活经验来讲,学生对数字化音频有很强的兴趣,如mp3,这些都是上好这节课很好的条件。所以在讲授本节课时主要让学生自我探究、合作学习为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数字音、视频应用的普遍性。2.了解处理数字音、视频的基本流程及所需的基本软硬件。3.能够使用恰当的软件如Goldwave、Moviemaker进行基本的音、视频采集和合成,通过自己对一个作品的制作体验多媒体作品的创作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处理数字音、视频的基本流程及所需的基本软硬件。2.能够使用录音机、Goldwave、Moviemaker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音、视频的采集以及简单加工。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活动:1)配乐朗诵(选择信息技术教材的前言部分进行了2分钟左右的朗诵,并把钢琴曲《秋日私语》做为背景音乐)2)《不差钱》续集(春节晚会中的一个经典小品,又恰逢三鹿奶粉事件,网上流行的一段将两者合成的一个视频,既搞笑又充满了讽刺意味)
2、引出问题:1)如何录制声音信息?录制声音信息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录制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2)如何把背景音乐与朗诵合成在一起?3)视频文件中,如何只保留图像而去除声音?4)如何把采集的声音与图像文件整合在一起?
二、新课
1、硬件知识简介
介绍带有声卡的计算机、耳麦或连接计算机的麦克风和音响设备。1)要录音,就必须要麦克风,像老师手上拿的就是单独的麦克风,但是现在有很多耳麦,麦克风和耳机做在一起,像你们电脑边的耳麦一样。2)话筒有一根连线要链接到电脑主机箱上,其实它是连接在主机中的声卡上。3)那么麦克风和声卡怎么连接呢?
颜色相同的插在一起,或者找标示相同的插在一起。
2、软件知识简介:1)系统自带的录音机;2)Goldwave、Cooledit、Moviemaker;学生操作中用的基本技巧可作简单介绍,具体的环节由学生合作探究完成。
3、常见数字音视频文件的格式简介:Wav格式、音乐CD、MP3格式,以上各格式的文件可通过不同的软件相互转换。
4、常见数字视频文件的格式简介:AVI格式、MPEG格式、FLV格式。
三、布置任务,合作探究
任务一:整理素材,录制声音。学生课前小组分工完成收集四种媒体素材:图片、文字和背景音乐及视频。把其中的文字信息进行录音。
要求:每位同学都进行录音,然后把录制的声音文件以“姓名.WAV”的形式保存下来,发送给老师。
教师主要活动:1、引出任务一。2、引导学生分析录制声音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即录制声音信息的基本条件是什么?3、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提供“录音程序使用说明”文档。4、在学生中进行观察,及时的发现问题、收集问题,对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或者让操作好的同学上台展示,比如如何录制超过60秒的声音及声音信息的处理。
学生主要活动:1、选定素材,动手实践:(1)首先熟悉录音机程序的窗口及菜单命令。(2)练习录音的基本操作并把声音文件进行保存。2、在实践的过程中注意阅读老师提供的“录音程序使用说明”文档。
任务二:小组合作,完成音频格式的转换及作品的合成,展示作品
教师活动:
1、提出任务二。
2、在学生中进行观察,及时的发现问题、收集问题,对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或者让操作好的同学上台展示。
3、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录制声音和背景音乐如何整合在一起表达呢?”
4、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提供“音频格式转换及音频合成说明”文档。
学生活动:1、小作同学合作探究完成录制声音文件格式的转换,了解不同格式文件特点。2、小作同学合作探究完成背景音乐素材的截取。
基本要求:使用系统自带的录音机完成任务
任务三小组合作完成视频文件的合成
教师活动:1、提出任务三。2、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如何把录制好的音频文件与图片合成为MTV?若学生准备的素材本身就是一个视频,如何去除视频中的声音?再把自己录制的音频文件加进去?”3、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提供“视频信息加工说明”文档。
学生活动:1、小作同学合作探究完成音频文件与图片的合成,制作自己的MTV。2、小结视频合成的操作思路和步骤。
基本要求:将任务二中合成的声音文件与图片进一步合成为一个MTV
探究学习:将任务二中合成的声音文件与带有声音的视频文件的进一步合成
四、交流评价
每组推荐两个作品展示成果并作相应评价。主要要求评价以下几个方面:1、作品完成度及创新度;2、素材搭配是否合理;3、技术应用是否恰当。
重庆高新区人和小学六年级一班
康为
“同学们,让我们为人和小学绚丽的今天而喝彩,为人和小学辉煌的明天而欢呼!”随着主持人铿锵有力的语言渲染,我们穿着统一的白色校服,手持福娃,欢笑着在洪亮的音乐声中飞跑进足球场上自己的位置。校长在舞台上:“我宣布人和小学展我风采,礼迎奥运艺术节开幕!” “哦哦哦……”礼花升空,如雷掌声响彻云霄,操场上的全体师生沸腾起来,灿烂的笑容,湛蓝的天空,金色的阳光,绿树红花,多么美好的日子!
《手拉手》的旋律回荡在校园,舞台上周老师带着我们动起来,表演正式开始。抱着福娃,上下移动,和着音乐,我似乎看到奥运会迎着中国人民深情目光顺利进行,心中涌动着感动,申奥成功是13亿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它意味着中国强大的国力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赞同,让我们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起手拉手。
“哇——”惊叹声从人群中发出,跟随大家的目光,几位四年级的同学穿着耀眼的黄色衣服,扎着长长的黑辫子,好漂亮活泼的人!呵呵,是印度天使来到人间,她们脑袋跟着点头晃动,忽左忽右,扭动纤细的腰姿,好似柳条柔软娇嫩,小手灵活而有力量,一会转动,一会伸出缩回,脚也不闲着,前后左右,一跳一点,节奏鲜明欢快动听的印度歌曲把我们带到天国,享受异国风情。她们点头,拍手,踏步,转圈,跳跃…….一连串动作复杂繁多,但她们却得心应手,挥洒自如,随心所欲,精彩美妙的舞蹈让在场所有同学和观众如痴如醉,浮想联翩。她们跳得多好啊!
最精彩的节目要算部分师生配乐诗朗诵。她们着装整齐,精神抖擞整齐地站在舞台中央,婉转悠扬的背景音乐中,他们用真心赞颂我们的学校崭新面貌和师生风采,用真爱歌颂祖国今天的飞速发展和大好前景,用真情颂扬公开、公平、公正的奥运会。他们吐词清楚,抑扬顿挫,感情丰富,落落大方,娓娓动听,让人不知不觉融入其中,他们的朗诵让我放飞心情,是啊,我在人和小学这片沃土自由快乐成长,尽情享受老师对我们的呵护和关爱,学习文化知识,吮神养料,让我从一个无知幼稚的孩子变为有抱负的有志少年。如今,我就要毕业,对母校的一草一木,对母校的点点滴滴,对老师的一言一行,有着太多的不舍,我想发自肺腑地说:“谢谢你,母校,谢谢你,我的老师!”
节目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奥运键身舞》表现了同学们热爱运动并从中得到快乐,《祝福祖国》荡气回肠,《红遍全球》老师和同学同为2008北京奥运加油……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紧扣课文本身,以读为本,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读中积累,真正找到语文课的感觉,使课堂洋溢浓浓的语文味。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语文课上的朗读
我们教师有的时候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由于学生自己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着而并非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教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书,让学生通过读书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地的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因此,课堂上我尽量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师范读。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久而久之,教师的朗读能力就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教师只需在关键的句段和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给予知道就可以了。但是,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矫正自我创造应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2、表演式的朗读。要让学生走进文本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文中所描述的情景都展现出来。生动有趣的故事性文章,情节生动,对话丰富,适合采用这种朗读方式。
3、配乐朗读。音乐旋律和节奏最能拨动学生心弦,引发强烈的审美共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在朗读课文时创设情境,放些与课文相适应的背景音乐,以此调动学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
一、有效刺激,提升有意注意品质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较为稳定的注意品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注意力优势,通过有效的教学刺激,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目的明确的有意注意,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情感注意,引导学生们在注意力集中的前提下,能够投入自身的真情实感,用心去聆听音乐,用心去品味音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寻找他们的注意源,为教学设计最具说服力与震撼力的教学刺激。
备课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天山之春》中的《牧马之歌》时,考虑到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主要围绕着哈萨克族民歌及风土人情展开,具有鲜明而浓厚的民族特色,因此,在教学导入的设计中,为了有效吸引学生对“哈萨克族”的注意力,有效刺激学生进入本课教学主题,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哈萨克特色歌舞――《心爱的冬不拉》。通过欢快的歌舞视频,引领学生们用心聆听,感受音乐情绪,领略哈萨克族的风土人情。在导入主题,渲染气氛的基础上,笔者播放了本课教学重点――哈萨克族民歌《牧马之歌》,引导学生们用心听音频,说一说你听的感受。在这个倾听活动中,笔者将文化背景与音乐本身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所听到的,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大胆地展开联想,说一说自己对这个少数民族的了解与认识。
二、回归主体,合乎音乐个性需求
在音乐倾听教学中,笔者十分关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尤其是在听音训练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感受,回归主体,留有余地,充分促进学生音乐个性的发展。
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花季如歌》中《我听见时光的声音》的欣赏教学中,笔者考虑到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围绕着青少年风华正茂的花季岁月展开,对于正处于花季的学生们而言,他们对这个话题最有发言权,也最有想象权。因此,在这个欣赏教学中,笔者尝试以诗歌――《献给青春的花季》为引线,通过配乐朗诵的欣赏,以流水般轻缓的方式流过学生们的心间,打开学生们青春的心扉,引发学生们对“青春”这个话题的关注。在这个基础上,笔者播放《我听见时光的声音》,引导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生活体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内在情绪,并以“致花季”为主题,以这首歌曲为背景,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在这个活动中,笔者要求学生们在听的基础上,根据主题,结合背景音乐,以诗朗诵、小组合唱、角色扮演或者歌舞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花季最真挚的情感。
三、活动介入,增强音乐学习趣味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活动意识以及较为独立的活动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将抽象的音乐鉴赏知识、单一的音乐教唱练习、乏味的音乐知识讲解融入到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以此增添音乐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音乐实践的积极性,化静为动,变单一为多元,从而实现音乐课程的综合性,凸显音乐教学的活动性,让音乐互动变得更加顺其自然。
关键词:古典诗词;小学语文;课堂增色
教学陆游的《游山西村》等古典诗词时,倘若我们能够引导、指导学生对其进行诵读、吟咏、品鉴或二度创作,学生就可以从中获得最真切的情美、景美、形象美等审美体验,就可以拉近与古代诗人心灵之间的距离,就可以顺利地走进古典诗词文本,在远古远逝的诗人美丽灵魂中接受美好品格、美好情操的陶冶,在远古远逝的诗人描绘的美丽风光、塑造的美好形象、抒写的美好情感、营造的优美意境中获得诸多愉悦的审美体验,从而为我们构建精彩的小学古典诗词阅读教学课堂创造良好条件。
一、美视美听,吟诵华章
鉴于我国最古老、最原始的古典诗词是合乐歌咏的具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的音乐作品之缘故,也鉴于新课改理念下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等缘故,教学陆游的《游山西村》等古典诗词时,我们应该创设与之相匹配的情景进行课前导入,引导学生在仔细聆听、高声诵读、细读深品中逐步掌握诵读、品鉴陆游的《游山西村》等古典诗词的节奏美、音韵美等基本方法,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诸多美学特质的能力与水平。
比如,教学陆游的《游山西村》时,上课伊始,我就运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将从网络下载的古诗配乐朗诵的陆游《游山西村》音画视频播放给学生欣赏。当学生在视听过程中通过仔细聆听、品味这首古典诗词的节奏、感悟这首古典诗词的音韵、旋律等美学特质后,再引导学生明白:中国的古典诗词均具有鲜明的节奏与严格的韵律。比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是一首七言诗,每句话七个字共四个朗读节奏:“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首古典诗词的韵脚为第二和第四句中的最后一个字――“豚”和“村”。其中,古典诗词第一句句末一字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比如,《游山西村》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浑”是入韵的,与“豚”“村”一样押的是“un”韵。为了强化学生对《游山西村》节奏美、音韵美的感知与体味,我再次播放了陆游的《游山西村》配乐朗诵音画视频供学生观摩学习。结果在《游山西村》配乐朗诵音画视频中名家激情导读的感染下,教室里响起了全班学生抑扬顿挫诵读《游山西村》的朗朗书声。不用说,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了诵读的行列中了。
二、品鉴意境,再度创作
古典诗词中的意境指作者的主观感受与外界景物融合而成的、用文字符号描绘出来的生动画面。比如,陆游的《游山西村》,通过运用凝练精美的文笔,紧扣文题“游”字铺展,不仅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画,还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时因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而迷路的感受刻画得活灵活现。教学时,只要我们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播放我们课前精心制作的与《游山西村》内容相匹配的、表现农村迷人田园风光的PPT幻灯片,学生就可以在这充满恬淡、闲适、美丽的田园风光视听盛宴中品鉴到作者在诗歌中描绘的田园风情,还可以在此鉴赏过程中体味蕴含于其中的浓浓诗意美。
比如,教学陆游的《游山西村》时,我将诗中所营造的山西村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画面制成精美的PPT并配上班得瑞的轻音乐《寂静山林》为背景音乐。当学生听读完配音朗诵《游山西村》后,我就运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将PPT播放给学生鉴赏,并引导学生边视听边吟咏课这首诗。之后,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或者富有激情的画笔重现陆游《游山西村》中描绘的画面,并将其再创作作品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对于文笔或绘画特别优秀者,我给予表扬与鼓励。
三、纵横勾连,拓展视野
纵横勾连就是在古典诗词教学中依据课堂阅读文本的题材、文题、内容、作者、风格、意境等选择与之相关联的古典诗词进行比较阅读,以期在比较阅读中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堂阅读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扩大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范畴,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水平与能力。陆游的《游山西村》是一首富含哲理的山水田园诗,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将之与陆游的爱国主义名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进行比较阅读,说说其主题的不同;也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名篇《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进行比较阅读,谈谈两首诗营造的田园山水意境有何异同,诗中所刻画的农家主人公对待客人的态度有何异同,诗歌的艺术构思有何异同。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进行比较阅读,谈谈二者各阐述了怎样的哲理,这些哲理对我们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的健康发展有哪些启发作用等。事实证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上述比较鉴赏,学生会有效加深对陆游《游山西村》的形式、内容、主题、意境、哲理等的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