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专业前景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产业化升级迫在眉睫
一个亟需恢复的益林富民产业——大石桥市柞蚕业发展状况透析
以农业产业化推进沈北新区经济全面发展
猕猴桃加工利用概况
餐饮业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调查研究
低糖高钙哈密瓜果酱的研制
生姜综合利用研究进展及前景分析
项目教学在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无糖玉米蛋糕的工艺参数研究
马鲛鱼丸的加工工艺研究
辣椒红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甘肃省各地改变观念着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黑皮紫瓤营养高——感王镇试种“黑美人”获成功
果树杀虫新举措科技富农促发展
科技养殖让“蔬菜之乡”山东寿光畜牧迈大步
日本地沟油如何消失
农业原子经济开创新的农业发展思路
母猪年产仔猪低于19头在美国要亏本
NaCl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可溶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万载县百合的气候适应性分析和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玉米花粉导入外源DNA研究
远红外涂料在烟叶烤房中的应用
盐胁迫对水稻叶片气孔性状及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
东港市水田土壤养分状况及培肥措施
肥料中硼含量的检测方法
铅污染对玉米生长及铅积累的影响
土壤铅污染现状及钝化修复技术探讨
辽东地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持水性能研究
别墅庭园景观的设计原理
沈阳地区大树移植技术探讨
保护地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玉米叶部病害症状特征、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我国花生产后加工工艺及设备发展研究
2ZB-2型移栽机的研制
基于VisualC++的柑橘果型及大小识别平台设计
滚筒式分级机的设计
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发展研究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畸变量分析
播种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农业机械化的科技支撑作用
以农村经济结构为出发点发展农业机械化
沈北新区农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农业机械维修质量监管的必要性及建议
论沈北新区如何发展节约型农业装备
谈如何做好农机监理工作
谈如何加强东部山区县农机安全管理
做好农机监理执法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6ZY-70型中药材洗刷机的研制
温室卷帘技术的应用
地膜机械覆盖技术的应用
灯塔市激光平地技术推广分析
水稻机械化插秧及配套技术措施
水田及棚田旋耕整地技术优越性分析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康平县的应用
谈如何推进辽宁玉米收获机械化
会计专业,人才通道拥挤
很多中国学生留学澳大利亚都会选择商科专业,包括会计类专业、银行、金融等。由于会计专业一直以来都是澳大利亚移民紧缺专业,并且澳大利亚很多高校专门为没有会计教育背景的本科毕业生设置了相应的研究生课程,没有严格的专业背景要求,使得近年来赴澳大利亚攻读会计专业的人数激增,导致澳大利亚会计专业的人才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很难再找到跟专业对口的工作。因此,建议大家在选择专业时一定不要扎堆,而是要将未来国内和澳洲,乃至亚太地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供需关系作为参考依据进行衡量选择。
当然,在商科领域中,也有很多专业可供选择,例如保险精算学、酒店管理、电子商务、创新管理、公司法务、税务、金融分析或者项目管理等,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
专才专业,就业有优势
所谓的通才专业和专才专业都是相对而言的,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专业往往被认为是通才专业,因为所学的内容涉及会计领域的方方面面;而税务会计、金融分析、保险精算学等则被认为是专才专业,因为是会计专业的细化和深化。这些专业往往要求有相关的教育背景。
很多家长和学生担心选择专才专业就业面比较窄,只局限于某个行业的某个领域;并且专才专业的所学内容往往比较复杂,很难学会。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专才专业选择的人少也就意味着竞争较通才专业要小很多,就业机会却多很多。专才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使你具备从事某职业的专业资格,因此在就业的时候,你的目的性十分明确。
五大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工程类专业
中国的工业刚刚发展了一半,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相应的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就很多,比如土木工程类人才、电子工程、化工工程、食品工程、矿业工程类人才等。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
澳大利亚拥有一流的旅游管理学院,教育品质国际公认,去澳大利亚学旅游课程性价比非常高。一些优质大学的旅游学院在课程中都安排了较长时间的带薪实习机会。近年来,随着澳大利亚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上海世博会的即将举办,国内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增加,该专业人才在中国和澳大利亚都将被看好。
IT专业
目前IT行业的职位空缺相应增长。宏观经济条件以及网络的迅猛发展都使得人们对IT业进行大额投资充满信心。这一行业的多个部门再次出现人力短缺。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的影响,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该专业逐步恢复几年前的热情。
护理专业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显现,护士短缺呈现全球性危机。很多国家都在积极从国外引进护士,以解决本国的护士急缺,澳大利亚也是如此。在世界范围内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护理从过去的底层职业一跃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给中国很多护校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留学机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赴澳攻读护理专业基本限于在国内已经有护理背景,受过专业学习或训练的学生。
2008年年底,澳大利亚移民部引入了CSL关键职业技术清单(Critical SKills List)。CSL清单职业将得到移民局优先处理申请,甚至优于之前的MDDL清单。CSL清单主要关注于房屋建筑、信息技术、工程以及医药领域,这个结果也是在咨询了澳洲各州领地政府得出的结论,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各州政府对人才的需求方向,显示出以上专业人才在当前的形势下依然是供不应求的。除此以外,由于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且澳大利亚本身也是强调“无烟工业”,注重第三产业的国家,因此服务业中的金融、咨询、大众传媒、创意产业等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
关键词 济南 药膳 市场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7.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压力增加,精神紧张,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经济收入的增涨使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药膳”一词涌入人们的生活,它在解决亚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上将发挥卓越“功效”。因此课题小组对济南药膳的发展状况做了简单调查,通过进行小样本预调查并修改调查问卷。
1调查结果
本调查对象为济南市中心及周边随机调查的200名群众,男女比例1:1。而关于信任问题,30%喜欢有执照的中医坐诊,20%有专业部门监督,24%的人认为安全无害重要,有26%的人更偏于亲眼见到制作的材料。但被问及是否愿意尝试药膳时,有80%的人很愿意尝试,只有5%的人不敢尝试,条件允许的话50%以上的人都选择经常去吃药膳。说明多数人对药膳还是很有兴趣的,它的发展前景还是光明的。
2结论
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将不同药物与食物进行合理组方配伍,采用传统和现代科技加工制作,具有提供人体营养,保持人体健康,辅助疾病治疗及促进机体康复等作用的膳食品。由调查发现,药膳在济南的市场并不广泛。但是调查显示,市民对药膳的需求又使得它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大部分市民都认可它的价值只是没有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机会。要解决好药膳发展中的问题,并且不断进步,才能够打开市场,发挥药膳作用。
3分析原因
3.1群众认知
群众对药膳的认知由此可见济南市民对药膳的了解甚少。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人都认为药膳是处于亚健康或者慢性疾病的人才会吃。其实不然,健康人也可以通过食用,来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济南市民对药膳的认知程度不够,使得药膳难以推广。
3.2药膳制作
药膳餐饮行业制作出的药膳不专业,味道更是不理想,这样的环境人们根本吃不到专业的药膳,也就得不到预想的效果,久而久之就使得人们对药膳失去了信心。
3.3药膳价格
物以稀为贵,济南的药膳稀少,价格昂贵,而且做法糙杂,色不纯味不美,效果不显著,因而市民觉得药膳是一种价格高的奢侈品,对一般的工薪阶层来说,都不会去吃药膳。而广大工薪阶层又是市民群众的主力军,多数人能接受的价格都在一百元以下或者一百到两百之间。群众接受不了的价格,药膳就不会有好的市场。
3.4养生观念
“药王”孙思邈强调“为医者当先洞悉病原,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告诫医生在病人的初期应该先以食物来调理,因为药食同源,很多的中药都属于食物。而药膳就是一种调理初期病情的最佳选择,可是通常很少会有人选择在得病初期或者之前选择药膳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发生或者进展。
3.5政府监管
药膳市场并不规范,只是有少数酒店餐厅兼营药膳,政府的管理力度不大。药膳虽然是一种膳食,中药无毒的观念也被广大人群公认,但是中药中的配伍禁忌也是需要注意的。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药膳监督管理机构,更没有一部关于药膳的科学性与安全性的统一质量标准和监督管理的条例和法规。
4济南药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自由化,人们面邻着找工作和维持业绩的巨大压力,身体状况已经不能被自己所掌握。“身体透支”、“亚健康”、“过劳死”等问题正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适合的方法,药膳就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养生防病方法。早在2007年时,国家科技部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旨在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解决中医药现代化中的关键问题,把中医药推向国际化。国家的各项政策都显示国家对中医药文化的重视,近几年中医事业又处于起步上升期。而且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愿意接受并尝试药膳。被调查者认为药膳在济南很有发展前景,这都为药膳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与挑战。
(指导老师:王晓妍)
基金项目:本项目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成,获得学校2014年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项目立项资助,项目编号A2014067。
参考文献
[1] 周宜,刘樊.中医药膳养生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A].中国长沙世界中联第二届药膳养生国际学术大会・理论研究论文集[C]. 2011:19-21.
[2] 鲁明源.中医药膳学科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
[3] 陈明之.中国药膳保健食品现状及展望[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4(3).
关键词:检测技术;分析仪器;现代化探析
自二十世纪后半段开始,人们主要通过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认识世界,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类问题,对人们生活的区域进行更加充分的了解。检测技术和分析仪器在使用中可以将一些人眼看不到的物质检测出来,并将检测的成果利用精密的仪器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提升人类对事物认识的深入程度,让人们可以进一步发现世界物质的奥妙,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1 检测技术与分析仪器受现代化影响分析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是非常瞩目的,计算机、光纤、网j、生物、化工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在发生变化,分析检测技术和分析仪器出现并且进步巨大,使得检测的方式更加灵敏,分析物质组成更加详细,检测方式也更加便捷,并且花费的成本较少,即使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也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同时,在检测方法上也进行不断的创新,新技术和新元件不断的应用到检测中,例如一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微小导体技术、激光技术等,借助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极大的提升检测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并且在检测的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更少,对于物质认识来讲是非常大的进步。 人们在进行仪器设备管理和物质检测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使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更好的检测效果也是技术的较大进步。例如,现阶段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过程中,将食品安全进行分类,包括食品有害物质检测,毒素检测、添加剂检测等不同的方面,全面的了解食品安全卫生状况,并且借助现代化的设备,使用食品安全的超痕量分析技术、复杂基质净化技术、全未知样品的系统分析技术、取制样技术,将等,对食品内部的物质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从而找出不符合规范的食品,保证食品安全,提升食品质量。
2 现代分析仪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
现代化的检测仪器设备更多的依赖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检测的过程中对于数据信息可以直接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自动得出有效数据。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计算机可以根据特定的程序。例如基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分析仪器的自动化,通过计算机控制器和数字模型进行数据采集、运算、统计、分析、处理,提高分析仪器数据处理能力,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实现了分析仪器数字图像处理功能的发展;分析仪器的联用技术向测试速度超高速化、分析试样超微量化、分析仪器超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检测技术的发展同样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近年来新型的检测技术不断出现,例如在石油化工领域,就出现了针对石油提取的纳米技术,该技术的使用不仅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对废弃的石油资源进行管理。同时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是技术的极大进步,也提升了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水平。检测技术在医学、化学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现代检测技术将激光、透视等技术使用到物质检测中,对物质内部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将物质的研究带入到微观的世界中,认识的过程更加全面,细枝末节关注明显提升,使得设计更加规范化。
3 现代检测技术与分析仪器的现代化发展前景分析
(一)以信息化、网络化为指导
在对检测技术与分析仪器未来发展的建设中,需要跳出单台单独控制的模式,将分析仪器的传感、数据采集、处理、控制等功能和网络直接连接,进一步提升分析仪器的使用效率,不同的仪器之间不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之间进行联系,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关联,为设备提供更加可靠的硬件环境,仪器设备可以有序的分布在网络终端周围,平行的进行分工处理,提升了设备使用的质量,简化工作步骤,一些仪器可以离开人工操作单独进行工作,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工作。
(二)以自动化为方向
进行检测技术与分析仪器的现代化发展中,自动化的监测技术与分析仪器是发展的趋势,也是今后可以发展的方向。就检测技术来讲,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出现,使得高监测系统的测量精度、量程范围得到较大的提升。例如,为了测量直线位移,人们发明了直线光栅的测量方法,使得测量的范围可以达到30米,分辨率达到微米;在力传感器的研究中,可以检测到极其微弱的磁敏传感器等。这些新型检测技术的出现,不仅将便捷了人们的工作,在检测的过程中尽量的减少人工的操作,使用分析仪器进行操作的方式逐步兴起,在今后可以进一步的向着这个角色发展。
而对于分析仪器来讲,未来的发展同样向着自动化的方向进步,对于仪器的操作可以根据程序进行,即使在进行现场分析的过程中,也是可以使用在线监控的方式,对式样的物理形态和化学构成进行良好的适应,满足检测精度和分辨率的需要,并且需要具有系统集中和分散的网络控制能力,可以在野外作业的时候也能实现自动检测。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进行分析检测技术与分析仪器现代化发展的分析中,对于现阶段较为先进的技术进步成果进行研究,分析今后检测技术和分析仪器的未来发展趋势,然后结合国际上发展成果,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适合我国检测技术与分析仪器的现代化发展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晶,刘宁,张河战.对国内外分析仪器3Q验证发展状况的分析[A].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第二届药物检测质量管理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中国药学会:,2015:7.
[2]岳海,刘炳茹.关于仪器设备采购和计量工作的探讨[A].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第二届药物检测质量管理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中国药学会:,2015:4.
[3]和春霞.自动化与测控技术仪器的关系[A]..《电子玻璃技术》第47期[C].:,2015:3.
关键词 茶产业;现状;做法;问题;对策;安徽郎溪
中图分类号 F326.12;S5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300-02
1 郎溪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茶园基本情况
郎溪县境内现有茶园总面积4 600.00 hm2(含国营农垦宣郎广茶业总公司786.67 hm2、上海白茅岭农场243.07 hm2、江苏省社渚农场208.00 hm2),采摘面积4 133.33 hm2。其中无性系茶园933.33 hm2(2013年新增无性系良种茶园169.40 hm2),无性系良种比例16.4%;标准高效茶园348.00 hm2;低产茶园改造261.33 hm2。郎溪县茶园主要分布在南片十字、飞鲤、毕桥、姚村和北片涛城、凌笪等乡镇。
1.2 茶叶生产加工情况
郎溪县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工商注册企业41个,其中省级茶叶龙头企业4家、市级1家、县级12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5家,其中市级以上4家。2013年干茶产量11 980 t,产值23 352万元,其中名优茶 52 t,产值4 060万元,大宗茶11 928 t,产值19 292万元;春茶4 060 t,产值13 032万元,夏秋茶8 470 t,产值10 420万元。一产产值6 294万元,二产产值16 075万元,三产产值1 083万元。全县从事茶叶生产的人员3.92万人,茶农人均茶叶收入5 880元。3家省级龙头企业,年产外销茶1.619万 t,出口创汇3 806万美元。
1.3 茶叶“三品”认证及商标注册情况
郎溪县已实现茶叶标识认证绿色食品绿茶1个(宣郎广茶叶公司),认证面积533.33 hm2,白茶1个,认证面积80 hm2;无公害绿茶1个,产地认证面积1 200 hm2,产品认证面积200 hm2。地理标志产品1个,认证面积2 000 hm2,QS认证企业、合作社17个。拥有如“瑞草魁”、“隽峰”、“红新”、“云岗白魁”、鑫云等 35 个注册商标,其中省著名商标2个。
2 郎溪县发展茶产业的主要做法
2.1 出台相关茶产业政策措施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茶产业发展,相继出台《农业“星火工程”实施办法》《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十二五”期间,县财政还安排2 000万元茶产业发展资金扶持茶产业发展。
2.2 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
建设茶叶“三品一标”生产基地,通过建立茶园生产管理规程、规范加工工艺流程、健全茶制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大投入品管理和茶叶生产环境整治,狠抓茶叶安全用药监测,不断提高茶叶质量安全[1]。
2.3 抓品牌培育,努力打造名优特色工程
瑞草魁是郎溪县历史名茶,为保护和开发这一历史名茶,郎溪县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并通过农业部认定,制定了瑞草魁茶省级地方标准。同时大力发展白茶,打造白茶品牌。
2.4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
加强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2-3]。
2.5 开展茶叶生产经营专项整治行动
为了维护郎溪县“中国绿茶之乡”的品牌形象,切实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综合监管,全面提高茶叶产品质量,促进郎溪县茶业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2.6 加快茶叶龙头企业发展
扶持各类茶叶龙头企业,壮大省、市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安徽省出口绿茶加工集群。
2.7 壮大茶叶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茶叶家庭农场
鼓励茶农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茶叶家庭农场,辐射带动农户。
3 郎溪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三品一标”产品生产规模不大
目前,虽然郎溪县已通过“三品一标”认证达2 613.33 hm2,但除宣郎广茶叶公司绿色食品533.33 hm2外,全县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较小,仅80.00 hm2;无公害认证面积1 200 hm2,但产品认证面积只有200 hm2且尚无加工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虽认证2 000 hm2,认证产量530 t,但严格按照地标产品规范建设和管护的茶叶基地面积及采摘、加工却不大,年产量只有2.8 t,占认证产量的5.3%。
3.2 名优茶生产能力不足,品牌经济未形成规模
郎溪县名优茶年产量只有52 t,产值为4 160万元,名优茶生产能力明显不足。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只有2个,虽然近年来郎溪县茶叶品牌在各类茶事活动取得了良好成绩,品牌价值和知名度有所提升,但精品名牌少,缺乏高知名度地方大品牌,导致郎溪县许多品质优良的茶叶产品没有自己的高端市场,只能以原料和中间产品销售。
3.3 龙头企业的拉动不力
茶叶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的拉动,郎溪县虽有3家省级龙头企业,但都是生产大宗出口茶为主,属低端产品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且虽自营出口权,自营出口量不大,基本上被中间商、外贸公司、外商所主导,缺乏市场话语权,对整个产业辐射拉动效果受到影响。
3.4 种植分散,管理粗放,茶叶的产量、品质不高
全县土地流转、集中步伐缓慢。目前,郎溪县80%以上茶园仍集中在茶农手中,由于种植分散,管理粗放,种植管理技术水平不高,影响茶叶的产量、品质[4]。
4 发展对策
4.1 突出资源优势,围绕绿茶出口,打造一流示范基地建设
结合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抢抓省政府“671”计划等有关茶产业政策契机,以“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模式,增强叠加效应,创建休闲茶产业,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茶产业休闲区,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郎溪县出口茶叶产业加工集群打造成省内有影响的和国内知名的一流绿茶出口示范基地。
4.2 进一步抓好品牌和基地建设工作
加大政府运作力度,加强茶叶品牌建设的宏观策划指导,充分发挥茶叶行业协会作用,组织专家制定和完善现有名茶的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重点抓好“瑞草魁”、“云岗白魁”等精品名茶,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茶叶基地建设,完成茶园整治、茶树换植,增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园。
4.3 进一步推进茶业工艺创新
积极推进茶叶加工由“初制”向“精深”发展。鼓励茶叶龙头企业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茶叶企业创办境外茶叶贸易公司或销售窗口。加强茶业科技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研发体系[5]。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体系建设,加速茶叶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
4.4 突出“文化兴茶”战略,促进茶业由“品质”向“品位”转变
一是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内涵,积极成立郎溪县茶文化研究会;二是积极打造茶文化的展示平台。强化茶园休闲观光旅游,大力发展茶文化的展示平台,开辟茶文化、茶观光、茶休闲等旅游线路;三是加大宣传,提升名气。积极举办、参与各种茶事活动,广泛宣传郎溪茶文化和“瑞草魁”系列品牌。
5 参考文献
[1] 朱俊成,钟儒刚,杨益明,等.咸宁市茶产业发展及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7):15331-15336.
[2] 侯彦双.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5):377-378,383.
[3] 杜立忠,陈相浩,刘军,等.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722-7723,7738.
关键词:低碳;旅游;发展
1.低碳旅游发展的必然性
作为一种最为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低碳旅游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很多人将低碳旅游归纳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旅游活动,也就是在开展相应旅游活动的同时,将碳足迹和温室气体排行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使得旅游与社会经济和公共环境效益处于一个同等的高度上。笔者分析,低碳旅游的方式是可持续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为低碳旅游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与传统的旅游相比,低碳旅游突破了以往纯消费、纯损耗的模式,它可以利用各种新技术手段,优化旅游行业的产业结构,降低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成本,促进旅游模式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2)低碳旅游将在旅游者、交通和资源三方面进行突破,在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注入减少能源消耗的理念,譬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其鉴定的指标清晰明了,具有广泛的发展范围。(3)从实现的手段分析,低碳旅游的手段重在“维持”和“保护”,在开发有限资源的基础上,将遗弃的资源再回收,实现局部可持续发展,既不加重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还能够创设低碳的环境,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
2.低碳旅游的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旅游行业引入低碳旅游理念之后,相关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使得旅游低碳模式更具市场的空间和潜力,其他发展的前景也越具可观性。首先是我国具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旅游类型多种多样,可为低碳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随之我国内需的扩大和相关结构政策的调整,低碳旅游可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损耗,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扩大内需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其次是在我国居民收入提高之后,旅游行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如果单单依靠传统的旅游方式,将会使得旅游资源被不断消耗,因此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也开始倡导自然和谐的理念,低碳旅游也将应运而生,在相关政策的倡导下,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具发展前景的支撑。再次是低碳旅游以生态文明的姿态出现,超越了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控制污染和恢复生态,形成高效循环的产业体系,另外,低碳旅游还通过资源节约机制的建立,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开发机构,实现旅游行业可行配套体制的全面建设。由此可见,低碳旅游的发展从单纯的旅游领域升华到生态文明的高度上,缓解了旅游行业与自然资源进展的局势,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结构调整,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3.低碳旅游发展的建议措施
3.1低碳理念推广和政策措施的制定
循环经济讲究的是资源的内在发展,低碳旅游要在旅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倡低碳消费、绿色保护和回收利用等理念,作为低碳旅游的执行主体,旅游单位要在旅游者旅游的过程中,加大力度进行宣传,改变以往旅游过度消费和损耗的模式,譬如旅游饭店、景区、商场等方面,一方面是倡导节能和减排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是为旅游者提出环保消费的建议,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政策措施方面,我国相关的旅游行业部门和主体要予以积极的配合支持,创建合作模式的联动机制,各县区的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通过创设有利的宏观旅游环境以及内在调整机制,为低碳旅游的健全发展提供政策条件,也能够快速引导公众参与。而事实上,无论是低碳理念的推广,还是政策措施的扶持,都必须以科学的规划作为指导,促进环境的优化和提供人文的关怀,激励和引导旅游主体参与低碳旅游的建设。
3.2建设低碳旅游设施
为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笔者建议纳入“筹资渠道、合作方式和经营发展多元化“的模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低碳旅游开发发展当中,譬如交通、环保、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建立和健全低碳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在综合考虑旅游环境质量、容量和承载力发展的基础上,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环境的利用和保护措施,形成内外兼修的旅游发展模式。在建设低碳旅游设施的同时,笔者认为还有必要融入以下三种旅游低碳模式:首先是景区环境卫生的加强管理,目前的旅游景区很多环境死角没有进行清理,降低了旅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因此,进行定期的清理,譬如每周一次或者每月一次,可以减少垃圾的污染,为了减少环境卫生清理的人力资源成本支出,要鼓励景区周边学校学生为景区进行义务清理,在与学校交流的同时,将低碳理念也融入到学校当中。修葺损坏的卫生设施,要增加垃圾箱等配套设施。其次交通方式的选择也要鼓励低碳化,譬如选择铁路、公共交通、环保型骑车、步行,尽量减少自驾游,在某些景区限制自驾车辆,以减少自驾车辆产生的含碳量和气体排放量。最后是减少一次性旅游用具,譬如瓶装水、袋装食品等,鼓励旅游者自带水果和食用当地的应季蔬果,以减少大量的资源消耗。
3.3旅游人才的培养
低碳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具有发展的潜力,但其发展最终需要大批的专业性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为了培养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旅游人才,笔者建议通过开展旅游院校、培训班和专题讲座等模式,加强对低碳旅游理念的研究,将相关的规划研究落实到人,为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目前的旅游行业体系需要进行调整和健全,鉴于低碳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要从低碳环保的角度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和配套设施,取代以往损耗性的旅游模式,促进低碳旅游尽快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涉外旅游 对策研究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进行,秦皇岛市涉外旅游业和其他产业一样迎来机遇与挑战。明确城市涉外旅游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产业对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寻求相应对策,将极大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地区协同发展。
一、秦皇岛市涉外旅游产业的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秦皇岛市涉外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秦市海岸线长162.7公里,长城223.1公里,坐拥海滨、湿地、温泉、古城、湖泊等多种类型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32家,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家,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家。为了加速促进京津冀产业圈协同发展,近年来,秦市更是大力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生态旅游,大力发展海滨旅游及本地特色旅游,如山海关樱桃采摘、昌黎葡萄采摘、集发农业休闲观光等。
2. 政策优势。党的十强调产业结构调整,河北省政府在近几年大力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秦皇岛市涉外旅游随着京津冀产业圈的逐步完善,市在交通、商业、教育等方面受到的积极影响已经逐渐凸显出来,不仅给秦市涉外旅游发展带来便利的交通,还丰富涉外旅游产品,延长旅客停留时间。
3.人才培养优势。为了适应秦皇岛市涉外旅游业对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的大量需求,提高秦皇岛市涉外旅游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秦市十几所拥有丰富教育资源的高等院校在旅游专业建设、俄语专业、英语专业及其他小语种专业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积极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另外,各大高校开始注重与涉外旅游企业的密切合作,逐步建立校企合作等多种培养模式。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密切交流不仅为企业输入培养高素质涉外旅游人才提供更便捷的途径,还使高校学科发展实现与社会需求接轨,为在读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及就业的机会。这种双赢的局面正悄然改变着以往较为落后的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二、秦皇岛市涉外旅游产业的劣势分析。
1.旅游产品开发不彻底,开发档次低且趋同现象明显。虽然海滨旅游是秦市的招牌旅游产品,每年吸引大量国外游客,但不难发现该领域旅游产品开发程度不深,如水上娱乐项目设备陈旧,各类海洋动物表演节目档次较低,海滨公共服务设施在卫生、装修及服务等方面不够理想。在旅游产品多样性上缺乏创意,多数提供海滨旅游的服务机构服务项目单一,在地方民俗特色及美食等方面开发不够。
秦市近年致力于开发多元化旅游资源,强调生态旅游及本地特色游,固然是大旅游环境下的发展趋势。但是, 目前秦市如采摘类旅游产品仍然走本地果农自我发展的低端路线,缺少如集发农业休闲观光园等较成规模的产业集中发展模式的指导。本地特色旅游缺乏打造文化品牌意识,过多的人造景观反而会相对破坏古城等原生态人文环境。
2.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较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秦皇岛城市整体发展处于四线城市水平,餐饮、休闲、娱乐、购物等场所较少,无法满足国际游客的各种需要。此外,晚间闭店时间较早,平均在晚上7点之前,基本无法满足国外游客对夜生活的需求。
3.城市对外交流程度有待提高,国外客源量不足。秦皇岛市近年来加大对外交流程度,如与京津确定合作项目60个;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事;建设欧洲工业园、台湾工业园、韩国工业园及泰国工业园等。然而,在城市进步的背后,不难发现秦市对外交流程度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更缺乏与海外目标客源国之间更直接的文化体育及商业活动往来,因此在拉动城市涉外旅游业发展道路上还有很长路要走。
三、秦皇岛市涉外旅游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秦市涉外旅游业面临历史性机遇和挑战。2014年全年,秦皇岛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852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就有29.8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93.62亿元。国际健康城、北戴河暑期保健基地、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等项目获得国家支持;京唐秦高铁、京秦高速二通道纳入京津冀“三个率先突破”工作方案;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揭牌成立;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在秦市设立研发机构;与新兴际华、顺鑫农业等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京津合作项目达60个;北斗卫星数据中心等13个项目开工建设;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分校等25个项目开展前期工作;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污水处理等22个项目签约。并且秦市引进京津地区资金224亿元。
四、秦皇岛市涉外旅游产业的对策
面对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秦市必须客观审视自身优势及劣势,明确城市发展的最终定位及发展路线,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精做细每一个旅游产品。
1.实现由低端向高端、数量向质量、大众向特色转型。策划城市重大旅游项目,以带动涉外旅游业转型,如继续深度发展豪华邮轮旅游、休闲养生旅游、温泉度假游、会议会展旅游等高端特色旅游产品,促进旅游和本地文化、生态等产业融合式发展。在打造地方特色上下工夫,鼓励文化创意研究。
2.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涉外旅游大环境,提升秦皇岛市国际旅游形象。突出涉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建设高端涉外宾馆,做到“精细化、人性化”,对游客咨询中心、景区停车场、景区卫生间、旅游标识牌等基础设施进行重点建设。加强城市整体基础设施建设,借助涉外旅游的丰富教育资源,加大涉外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教育,提升国际旅游形象。
3.加强与客源国的城际交流,提高城市知名度。积极举办各类国际性活动,加强对外城市宣传力度。同时努力探索智慧旅游建设,提升涉外旅游信息化水平,建设涉外旅游信息服务及电子商务等网站,开发手机App等软件应用,方便国外游客随时了解城市旅游动态,查阅旅游行程信息。
参考文献:
[1]罗学锋.秦皇岛涉外旅游品牌发展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4).
[2]刘邦凡.秦皇岛休闲旅游的SWOT分析及战略优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
【关键词】园艺用品产业政策消费品牌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提速,居民在生活居住方面的品质性要求也逐步提高,对于园艺方面的要求也逐年增加。进行年随着与全球园艺用品行业的不断交流和发展,通过逐步吸收和消化国外园艺用品设计、研发和生产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我国园艺用品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除此之外,我国对园艺文化的崇尚、快速的城市化进程、逐年增长的城市公共绿化面积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都有效促进了我国园艺用品行业的发展[1]。
一、园艺用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机遇
1.园艺文化在生活的各方面都得以体现
我国园艺起源于商周,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如苏州园林,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我国园艺文化的集大成者。近现代,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人们的居住空间缩小,但园艺文化在生活中的渗透并未减少。如在私家花园种植花卉、修剪草坪或在阳台放置简单的花床、吊篮等日渐被广大居民喜爱,成为人们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主要方式之一。扎根人们内心的园艺文化为园艺用品稳定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从国家产业发展的角度,对园艺用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给予了有力支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领域,鼓励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建设;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领域,鼓励发展节能、节水、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的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如生态家园),上述领域均与园艺用品行业息息相关。
此外,2009年国务院为调整产业结构颁布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其中《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就加大了对轻工业的调整和促进政策。园艺用品隶属于轻工业,随着国家对轻工业的支持,园艺用品行业也将从中受益。
3.城市绿化发展促进园艺用品公共消费
为了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产业的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我国自1992 年起在全国开展创建园林城市活动。截至2008年底,全国城市园林绿化面积达到170.89万公顷,比2000年增长119.62%。[2]根据“十一五”城市园林绿化的总体要求,城市绿化工作目标是到2010年,我国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以上。作为园艺用品行业的下游,城市公共绿化在日常维护过程中需要采购大量的园艺用品。城市化建设加速,城市公共绿化面积不断增加必然带动园艺用品行业的发展。
4.居民收入提高、居住条件改善,推动园艺用品居民消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持续提升。2008年,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81元,比1999年增长169.57%;同期城镇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也由1999年的4,616元增长到2008年的11,243元,提高143.57%。庞大的园艺爱好者成为推动园艺用品稳定消费的主要动力之一。
二、园艺用品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虽然我国园艺用品行业在过去几十年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园艺用品行业内企业仍然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经营方式以代工为主,自主品牌稀缺。具体行业现状如下:
1.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
园艺用品制造企业数量众多,市场化程度较高,属于完全竞争市场。据统计,截止至2010年9月30日,我国生产园艺用品的企业数量大约在3,600家左右,这些企业主要活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生产的园艺用品品种多达上万。但是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难以保证持续稳定发展,各地政府应采取政策鼓励整个行业整合,做大做强。
2.规模化专业厂商较少
园艺用品行业内具备一定规模的专业园艺用品企业较少,其中大部分生产厂家都不是专业经营园艺用品,而是在主营其他业务如小五金或塑胶制品的基础上,兼营一些园艺产品;小部分厂家以个体户的身份参与其中,向市场提供一些简易的园艺工具,就近销售。各地应该扶持专业的龙头企业,保证整个产品的研发和制作的专业化程度。
3.企业经营模式多以OEM和ODM为主
我国园艺用品行业属于出口导向型行业,产品基本上面向海外市场,我国是世界园艺用品制造中心,多数企业都是为国外知名企业提供代工,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园艺用品厂商较少,就本土品牌而言,在手工具类、灌溉类、装饰类、机械类兼具品牌知名度的代表性企业有上海“沃施”,在上述四大类单一产品系列中,具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有“翠荺”、“万德凯”等。这类企业应扩大国内销售的力度和品牌的宣传,国内市场才是其真正能够做大的关键。
4.中高端售渠道将逐渐增多
目前,我国园艺用品销售业态主要是通过各地区花鸟市场、大型商超和园艺中心等进行销售。其中,以花鸟市场为主,大型商超和园艺中心为辅。根据调查统计,花鸟市场销售的产品从价格和质量角度区分,基本属于中低端产品。中高端产品销售渠道主要为大型商超和园艺中心。其整个产品的销售价格相对较高,质量能够得以保证,其主要的目标客户群是城市高端用户。[3]随着人们对园艺用品的要求不断提高,中低端的花鸟市场将随着客户数量的减少而逐步萎缩,预计中高端销售渠道在数量上和地域覆盖上都将有所增加。企业应加大对中高端销售渠道的投入,开发相应的产品。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工具行业协会.我国园艺用品市场发展前景分析[J].现代园林.2011(2):5~8.
关键词:食品检验;PCR技术;应用途径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目前国际和国内舆论的焦点之一。根据卫计委办公厅的关于2015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显示,在2015年共收到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69起,中毒5926人,其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占全年食物中毒总人数的53.7%。因此,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要求越来越高。PCR检测方法因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特异性强等特点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在本文中主要对于PCR食品检验技术做了应用分析,对其应用过程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做了阐述。
1 PCR技术原理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这种技术最早是应用在生物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监测上,由于其检测的准确性和微量的使用特点,使得它很快被应用到其他更广泛的领域。
PCR技术是一种 DN段扩增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生物体的体外,针对特定基因或者是DNA序列双链片断进行扩增。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首先对被用于检测的DNA序列双链进行加热,使其分解为单链结构。然后根据在生物过程中人工合成技术和基因序列中的靶技术对序列中临近序列的能够互补的核苷酸进行提取,并作为一种引物。引物可以与DNA序列中单链上的碱基列进行互补。这一过程会促使合成新的DNA双链条,而新的DNA双链条又会促使合成另外的新的DNA双链条。这样的不断重复,会促使DNA序列迅速扩增百万倍以上。
2 PCR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意义
食品在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都可能受到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所以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验是食品检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检测方法基本上都需要对病原菌进行人工培养,操作繁琐,检验成本高,需时长,检验结果出来时产品通常已流入市场,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生产需求。随着PCR技术的发展,人们尝试利用该技术来进行微生物检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PCR技术操作简单,简化了食品检测过程中的手续和程序。同时PCR技术对食品检测过程中的多种病原性细菌都能够进行非常有效的检测,而且多种病原性细菌所具有的特异性能还促使PCR进行了自身的扩增,能够同时对多种病菌进行检测和分析。不过这一检测程序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在检测过程中非常容易造成检测污染,尤其是DNA检测污染,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出现检测结果中的假阳性结果。而如果在对食品的检测过程中选择使用不恰当的培养基,那么这将导致食品的检测容易出现假阴性的结果。但综合来看,PCR技术的应用对食品安全的检测还是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完善,将会在未来的食品细菌检测过程中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服务。
3 PCR技术应用方法
3.1 模板提取
在利用PCR技术进行食品检测时,首先要对模板进行提取。模板提取的质量与纯度对于PCR的检测效果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在检测过程中,模板的量太少,则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阴性结果,而且条带非常弱,而如果模板的量太多,则又会导致检测条带的量太少,分布过于弥散,且模糊不清。如果在检测过程中,模板的纯度也存在问题,则会导致在扩增过程中出现不整齐的现象。所以在对食品的源病菌进行检测时,要通过专业的处理设备先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微生物进行处理,通过浓缩的方式来获得一定数量的靶细菌和微生物种类。一般会通过增值、离心以及过滤和免疫的方式进行。
3.2 引物设计
引物是PCR反应的关键,PCR产物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与模板DNA互补的程度。所以在利用PCR技术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时,要对这些具有特异性的细菌设计出合适的引物,使其能够有效地扩增模板DNA序列。
在引物时主要考虑三点,即病原菌的特异性、血清群的基种类以及特异性。血清型较复杂的单一病原菌在PCR检测过程中通常极易出现假阳性的现象,由于这一类细菌的特异性比较差,而且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所以检测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类细菌主要包括沙门菌、大肠杆菌等。检测时如果对病原菌的基因序列进行保守的引物扩增设计,那么在检测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检测过程中菌类的特异性,减少假阳性表现,从而提高检测效果。沙门菌是单一菌类中重要的一种病原菌。在这种病原菌中,单就目前已知的而言,已有2500多个血清类型。由于沙门菌本身可以通过基因克隆进行序列设置,所以在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其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国外的研究显示,通过PCR技术对沙门菌的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其敏感性高达97%以上。
在对食品中多种病原菌进行检测时要根据PCR体系对不同的生物菌落进行引物设计,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一些固定的设计原则,这些原则具体包括:引物的设计必须和模板是紧密互补的,其内部的GC含量一般达到40%-60%之间;碱基的分布是随机的;避免引物之间相互作用产生二聚体或发夹结构;引物不能在模板上的非目的位置发生DNA聚合反应,也就是错配现象。另外需要考虑的一点是引物对的退火温度要尽可能地相同,这样在引物设计时更有利于PCR技术的扩增效率。要注意的是一般退火的温度要比引物的Tm值低,而且这一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缓冲液以及其他物质的成分的影响。还应该尽量确保在引物设计过程中,引物间不会发生任何方式的相互作用和反应以及注意对于不同引物的扩增产物的大小要进行区分,区分时可以采用电泳等方式进行。
4 PCR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PCR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有三种:常规PCR、多重PCR、荧光定量PCR。常规PCR仅仅应用一对引物,通过扩增产生一个核酸片段,一次实验只能检测一种病原菌。但是一份食品样品中往往存在多种病原菌,为了缩短检测时间,在同一PCR反应里加入二对以上的引物,同时扩增出多个核酸片段,这种PCR反应就是多重PCR。多重PCR的反应原理、反应试剂和反应过程都和一般PCR相同,它能同时检出多种病原菌,大大地减少了检测时间,节省了检测试剂,节约了检测经费。荧光定量PCR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对荧光信号积累情况的实时检测来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版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完全闭管检测,避免了交叉污染,更环保,更便捷。
结语:
总之,PCR技术的应用为食品的安全检测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测方法,不仅提升了检测速度和检测准确率,且灵敏度较高,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这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少量的DNA外源性污染就很容易导致检测结果出错;如果在检测过程中不注意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则很容易导致DNA序列的扩增出现一些异样产物或者失败。对于PCR技术的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在对DNA的模板进行提取和提纯时,要不断优化操作方法,提高DNA序列的扩增效率;?要不断地增加反应中引物的数量,还要提高每一次扩增后所能检测的范围和种类。
参考文献:
[1]杨平,杨迎伍,陈伟,王国民,李正国.食品中4种致病微生物的多重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5:90-94.
[2]邓紫筠.多重PCR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3,01:69-70.
[3]赵敏,张奕南,曲勤凤.多重PCR在调味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 中国调味品,2012,05: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