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电影论文范文

微电影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电影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电影论文

第1篇:微电影论文范文

微时代下方兴未艾的微电影凭借着丰富的题材,自由的创作、快捷的传播、低廉的成本优势,以窥斑见豹的态势向人们演绎着自己的影像图腾,以一种全新的影像叙事风格大大地拓展了注意力经济的疆土,“飞入寻常百姓家”,造就了微时代的草根盛宴。但也许“从微电影出现的那一刻起,甚至在其概念酝酿之初,其中的大部分领域已然变成媒体新一轮资本游戏的掘金地。”[2]日益成为各业界关注的广告营销新战场。在《一触即发》、《哨声嘹亮》、《11度青春》、《酸甜苦辣》系列、《奇迹世界》等视频的背后充斥着的是雪弗兰品牌、佳能相机、凯迪拉克汽车、九游网络游戏等各种商业实体欲言又止的利益诉求。产品广告的植入和品牌的定制早已经成为资本在微电影的创作之中的商业考量。诚然,在微电影的诞生之日就与广告结下了不解之缘,但过度的“暧昧关系”必将削弱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诉求,从而沦为一种浅薄无营养的快餐文化或是披着剧情外衣的高级广告。品牌成就微电影的同时,也像一把斯巴达之剑悬在微电影的创作之中,引发人们对微电影创作自由度的疑虑。微电影在艺术与商业之间徘徊,但就像徐峥参演的《一部佳作的诞生》所诠释的:“与其纠结于文艺片与商业片之间,不如重视影片细节上的艺术审美追求,只有让作品走进观众的心,最终才能赢得商业上的成功。”与此同时,微电影创作的微门槛唤起众多“电影游民”的影像冲动。他们在自由的网络时代中争先恐后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微角色”,沉浸在影像表达的感性狂欢中,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微时代下的网络媒体环境为非精英式的影像表达提供了多元化的创作土壤。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作品,以底层叙事的方式切入当前社会发展的“微现实”传递出发人深省或感人至深的正能量。如四川大学的王余亮《山隅》以一种原生态的摄影方式记录大山深处爷爷奶奶的生活状态,诠释一种对生活恬静淡然的态度。《迷失的家园》通过物种与环境反差对比的手法,以镜头语言讲述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庭发生的真实故事,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当然在这些眼花缭乱的作品中,笔者也发现某些微电影将其沦为他们情感的宣泄工具,甚至无法掩饰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和扭曲的心态。“这些叙事的方式是以一种自我防御的姿势将自身构建成与外在世界暂时隔绝的空间,用‘空间伪装自身’,无意识地维持着一种斗争和防御的姿势。改变的仅仅是犹如海市蜃楼般外部世界的视觉侵略性。”[3]在《红领巾》的对白中曾有“小学不正常,长大就流氓”之类近似群体扭曲的价值观说教;《我要结婚》中诸如“郑钱花”、“姜来有”的未来期许中,也隐藏着对“富二代”的微妙的“仇富”心态。虽然它们直面了现实的生活状态与现象,但缺乏了深沉的理性思考,主题呈现或是与审美价值擦肩而过或是停留于表象的结合,无法展现人性、情感的力度与深度,虽然迎合了受众的宣泄心理,但亦消解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与吸引力。

二、微电影艺术创作中的“微情怀”

黑格尔说过:“作为艺术品应当具有意蕴,即内在的情感、精神和灵魂。”[4]而各类艺术在本质上是相通的,电影艺术作为第七艺术因其独特的艺术形态构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意蕴。微电影所追求的艺术情怀就是指微电影中所具有的艺术意蕴,可以指向作品影像语言或人物形象所传递给受众的人生感悟、审美情趣、生命体验以及思想、精神、哲理等价值取向,是一种言尽意无穷的艺术境界。美学家苏珊•朗格就曾指出:“呈现就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电影从本质上看像是以梦的方式进行表意。”[5]微电影作为电影在新媒体时代的新模式可以借助这种独特的表意方式满足了大众在碎片化时间中对于电影之梦的审美追求。它以独具创意的故事主题、朴实写意的影像视听、个性化的叙事风格演绎着自己的艺术魅力,以一种新型的艺术样态书写自己的艺术情怀,诠释着每个人的电影梦,虽微,亦微而足道。

(一)虽辞微,但其意旨深远微电影的“微”之义不仅仅在于微小、微型,而其精髓在于精益求精的选题创意,以微知著,其辞虽微,但其志可洁,虽微言亦可大义,一叶而知秋。没有复杂的时代精神,也没有深沉多元的主题架构,只有单一的主题阐释,但必另辟蹊径,怀有“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已可怜”的情怀,仅仅一个故事,一段情怀,一次追忆,亦或是个体情感的释放与审美理念的浓缩,没有宏伟的故事篇章,只有小人物、小命运,但能达到“四两拨千斤,杯酒释兵权”“微风鼓浪、水石相搏”的艺术效果。将深沉的表达蕴涵于影像符号之中,不禁让观影者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时长5分钟)《看球记》中当成年的儿子骑上父亲的肩膀看球的瞬间,浓浓的“父爱亲情”便以这种独特的风格得以诠释。在2010年的《老男孩》通过讲述一对不再青春年少的老男孩重登舞台追寻青春与梦想的故事,以真实细腻的姿态触动到了广大的“70、80”后内心深处,打开了他们记忆的闸门,激起了他们缅怀自己青春与梦想的情感共鸣。

(二)虽景微,但可自成天地微影像中的一个画面、一句对白、一个镜头都可以让微电影成为捕捉时间消逝与空间跳跃性的美的艺术。巴拉兹贝拉曾说过:“在优秀的影视作品中,许多生活中隐蔽细节的发现往往是归功于特写,这些特写并不是单调乏味的,它们往往既有现实性又富有抒情味,体现出一种穿透现实的力度,以独特视觉效果冲击着人们的心灵。”[6]微电影因自身时长的限制,其镜头语言的表现方式必然从宏伟叙述和广阔的图景转向聚焦视角致微。因此,微电影故事中呈现的画面、声音、色彩、光影的细节塑造、人物形象的象征性以及语言对白的隐喻性将成为展现作品艺术气息的重要元素,大面积地选取特写与近景也将在所难免。一部优秀的作品常常利用与日常生活贴近或相关的自然情感资源或带有普遍性的大众诉求指向,通过特定的画面与画面之间触碰,强烈而鲜明的底层叙事色彩绘制,俘获观众的心,满足平凡大众的心理诉求。《老男孩》中鲜有广阔纵深的外景空间镜头,却通过泛黄怀旧的影调、校园大喇叭、蓝白校服、游戏机、教学楼场景、吉他、校园街头的青年小团体这些特定镜头与场景,以简练却不简单的方式在影像与社会现实的相关联性上刻画上时代的痕迹,寥寥几笔勾勒出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图景仿像,瞬间将“70、80后”观众拉回他们自己的校园记忆中,感慨那个年代我们一同经历过的心路历程与社会变迁。

(三)虽个性,但不失微美新媒体技术的革新,特别是DV技术的普及打破了传统胶片时代精英人士才能驾驭影像的神话,让电影这个高雅艺术平民化,让每个怀揣电影梦的普通人也可以通过DV机以自己的叙事风格拍摄属于自己的微电影。多元化的主题、独特的叙事环境、紧凑的叙事节奏造成了微电影叙事策略上的独具一格。微电影主题的取材虽广,但没有采用传统长片中的多元主题建构,常常以贴近现实又容易被人们忽略“微现象”为切入点,向观众呈现出一幅鲜活的生活横切面。移动多媒体技术地出现,让微电影从暗房走向了天空,让影像在人们的指尖中“流淌”,在互动中让微电影成为人们精神交流的新载体,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电影艺术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的转向。若奈特曾经说过,作品的叙述方式常常与它所叙述的故事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这层意义上讲,微电影的故事风格常常决定了它要选择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的线性叙事电影不同,在微电影中往往摒弃传统的叙述方式,进一步淡化、凝练故事发展中的前期铺垫与次要部分,简洁明了地预设悬念,设计一环扣一环的情节与矛盾,灵活地采用倒叙、交叉叙事、插入叙事、时空交错式等叙事结构以及应用色调、音乐、象征性影像语言等手法,在短促的时间内,营造出一种能引起观众对故事深层内涵思考的韵味和情绪,让观众感受到微电影与长片电影别样的艺术表达形态。在作品《回到过去说爱你》中就大胆地采用时空交错式叙事方式,令观众在时空交错中目睹了一场感人的爱情故事,提醒当代的年轻人许多事情过去了就无法挽回,要学会珍惜现在。影片《调音师》中采用闪回与倒叙的剪辑手法,向观众展现了一个伪善的调音师形象,隐喻着人性的选择的重要性。全片十三分钟以平静而略带悲伤的音乐,古典而富有感染力的镜头,鲜明又独具特色的剪辑手法,渲染出悬疑惊悚的氛围。结尾用音乐表达出语言所无法表达的内心活动。在跌宕起伏的电影情节中以一种开放式的结尾引发人们无尽的联想和深刻的反思。

三、结语

第2篇:微电影论文范文

首先,对于微时代的理解,从表面上来看,时代是时间的一种标称,而微是一种限定,而在时代前加上“微”字,则可以理解为压缩时间,这也就凸显了工作、生活时间的紧迫性,从而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微时代上有节奏极快、时间紧凑的特性。

其次,是碎片化的闲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缩短了人们的娱乐、休息、闲暇时间,并且这些时间不连贯。通常一天时间内,工作时间就占了整个上午、下午时间,而晚上又大部分处于加班状态,中午只有短暂的吃饭休息时间,没有太多的娱乐时间。所以一天内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拿来供休息、娱乐,且时间不集中较为分散,而这正是产生微事物的外在条件。

再次,是人们的“微镜”视野。微镜在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将微小物体经放大后供使用者观看,与显微镜有类似的作用。而这里将微镜与微时代的特性相提并论,可以将当前社会人们的一种窥视心理展示出来,将微小的事物用微镜放大才能满足人们的窥欲心理。通过微镜扩大视野,无论现代社会的微小事物是什么样,或是有什么隐藏的隐私,人们的求知欲都能够得到满足。

2微时代下微电影艺术创作分析

2.1微时代下微电影纪录青春印记

从狭义上来分析,微电影本身具有事故情节、艺术性、创意元素、易于分享等特点,其主要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较容易打动消费者。一些创作微电影的年轻者们,在微镜头下用他们的青春将激情飞扬的年代展现的淋漓尽致,有述说感怀毕业时光,难舍同窗情的;有对美好爱情憧憬和向往的,将自己的校园爱情故事记录了下来;有青春励志、敢于担当、团队合作赢得未来的微故事等,微电影以微时长、微成本、微制作,能够将校园文化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师生自我服务、自我表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增强了校园文化的感染力。

2.2微时代下微电影丰富校园文化源泉

校园文化建设是有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并为大学生提供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各高等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努力探索多元化,实现服务载体的创新,突出品牌特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随着微时代的发展,微电影的逐渐兴起为校园创作和繁荣微电影注入了新鲜活力,而院系或学校在学生会、校团委及党工委的作用下就成了校园微电影社会或微电影创作机构滋润的土壤,有利于增加受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与电影植入式广告或传统硬广告相比,微电影主要区别在于观众的参与和互动是其关键,其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提高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如邀请网民参与拍摄系列剧或续集,通过选择演员、评选奖项及选择多个故事结局等,而在这一方面,还需要微电影的创作者多下功夫[2]。在信息技术、影像电影艺术及传媒精神越发张扬的今天,构出一部微电影很简单,只需一个梦想、一点创意和一台摄像机就能够实现,心中所有的憧憬、感动及智慧就能够表现出来。大学生拍摄的微电影多以身边所发生的故事或自己为题材已成为一种时尚,他们逐渐走进这个微世界,后来慢慢成为了微电影界的新生力量,为校园内微电影增添了不少活力。学生们通过从自编到自演这一整个过程定格了校园的美景,将留下的青春印迹记录了下来,将大学校园生活的微电影如实地反映了出来。

2.3微时代下微电影反应群众客观生活

与微电影共同构建“微时代”大众文化传播的还有近年来所盛行的微小说、微博等。接收信息形成以“碎片化”的方式或可以说随时对微电影的诞生和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微电影短小精悍,并且形式比较简单,对于受众来说正好契合了即时消费关于“体型”上的诉求,可以满足传播过程中及时间上对于“碎片化”的需要[3]。基于移动新媒体和网络的传播媒介,使得微电影的传播方式转移向受众中心,这样使众受所掌握的话语权也就更多。对于电视与传播主体的关系从媒介特征来看两者是相对立的,这一单向的传播模式在网络时代下被打破,它能够提高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第3篇:微电影论文范文

品牌定位是针对目标市场确定、建立一个独特品牌形象并对品牌的整体形象进行设计、传播等,从而在目标顾客心中占据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地位的过程或行动。其着眼点是目标顾客的心理感受;其途径是对品牌整体形象的设计;实质是依据目标顾客的种种特征设计产品属性并传播品牌形象,从而在目标顾客心中形成一个企业刻意塑造的独特形象。品牌定位并不是针对产品本身,而要求企业将功夫下到消费者的内心深处。

品牌定位的基础

心理基础

简单说品牌定位就是树形象,目的是在目标顾客心中确立产品及品牌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定位实际上是一个基于心理过程的概念。

字串7

因为消费者购买多具有非专家购买的特点,购买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那么决定买或不买某一产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该产品认知的积累及其鲜明的个性和品牌知晓程度。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一项观察表明,消费把商品从货架上拿到购物筐里平均要用12秒,平均只能仔细考虑1.2品牌,消费者选择某品牌主要依据在于该品牌所能给消费者带来自我个性宣泄的满足,在于品牌形象对他们持续而深入的影响,而品牌定位是塑造成功品牌形象的重要环节,是求得目标顾客认同与选择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以对企业来讲,为自己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一个鲜明的形象即进行品牌定位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同类产品竞争激烈时,品牌定位更是影响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企业要善于分析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心理特征,通过理性的,感性的或情感的品牌定位方式来达到塑造形象,赢得发展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要善于“攻心”。

市场细分基础

品牌定位不是盲目的,而是对有针对性的目标市场的,目标市场是企业品牌定位的归着点,但前提是:市场细分。通过市场细分,能使企业发现市场机会,从而使企业设计塑造自己独特的产品或品牌个性有了客观依据。实践中,如美国钟表公司通过市场调查,把美国手表市场分为三个子市场:第一个是想买价格低廉,能够计时的手表的顾客,占美国手表市场的23%;第二个是想买价格适中计时准确且耐用的手表的顾客,占46%;第三个是想买各种名贵手表,追求其象征性价值的顾客,占31%,当时美国著名的钟表公司几乎都将这三类顾客群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而美国钟表公司当机立断,选择一、二类顾客群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开发名为“天美时”(TIMEX)的物美价廉的手表,并大力促销,结果赢得了消费者厚爱,塑造了自己强力的品牌形象。

字串7

所以,以市场细分为前提选择目标市场,在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品牌定位(核心),已是企业赢得市场、开拓市场塑造品牌形象的必然选择。

品牌定位策略

心理迎合

目的:使品牌的心理定位与相应产品的功能、利益相匹配。

消费者的认同和共鸣是产品销售的关键。定位需要掌握消费者心理,把握消费者购买动机,激发消费者的情感,不失时机的进行市场调查。成功的定位一是必须简明扼要,抓住要点,不求说出产品全部优点(但要以产品真正优点为基础),但求说出异点。一个公司广告词是“留你十块钱,也留下你的痔疮”就是一种以创造性方式传达了“便宜又有效”的定位。二是应能引起消费者共鸣。定位要有针对性,针对目标顾客关心的问题和他们的欣赏水平,如“养生堂”鱼鳖丸的广告:儿子上大学回家,卖了一盒鱼鳖丸,父亲很不高兴训斥他乱花钱,但到晚上睡了之后却又打开灯在想:“这儿子还真想着我。”定位十分清晰,易引起正在上大学的孩子们的共鸣。三是定位必须是能让消费者切身感受到的,如不能让消费者作为评定品质的标准,定位便失去了意义。

事实上,消费者认知和选购某个品牌的产品,可能是出于理性,也可能出于感觉(如味道),还可能是因为感情共鸣,甚至是直觉喜欢,对不同的产品,企业可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通过透视该市场消费者消费心理,采用不同的定位。如“娃哈哈”果奶“甜甜的,酸酸的,妈妈我要喝娃哈哈果奶”,其诉求重点是感觉和感情;而AD钙奶“受国际营销学院推荐,国家保健协会唯一推荐”又改为理性定位。如“喝贝克啤酒,听自己的”,年轻人,追求独立个性的人,为了显示要“听自己的”会选“贝克”。所以市场调查中把握消费者消费心理动机是定位的基石。

字串3

审视品牌环境

目的:使品牌定位与企业资源相协调。

首先,产品上,受品牌产品有用性等因素的限制,品牌定位应有所区别。有的产品使用范围大,可以以品牌的不同定位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如在白酒市场上,既有国宴佳酿的茅台,又有为普通百姓所钟爱的二锅头。但也有些产品使用局限性较大,如家庭洗碗用的白洁布,你无论如何都难以使它与“高档”结缘。这就是说,产品本身的用途决定了无论如何通过品牌宣传诉求的提升都难以使品牌标定下的产品成为“高档”。因此,品牌定位必须考虑产品本身的特点,突出产品特质,使之与消费者需求相匹配。

另外,在竞争优势上。品牌定位的成功与否并不一定取决于企业的综合实力而在于谁能将自己的优势有效融合到品牌定位的过程中,从而塑造出个性化的品牌。如百事可乐公司发现自己较短的生产历史竟是一种优势(即在消费者心中是一个生产新产品的企业),将百事可乐定位于“新一代可乐”,成了“年轻,活泼,时代”的象征。

创造品牌差异

目的:寻求差异点,提炼个性。

应该注意,从竞争角度分析竞争者的定位信息,是为了赢得与竞争产品的比较优势,而这种比较优势是针对同一顾客群的,所以,只有目标市场与本企业相同或相似的竞争者定位信息才对本企业有价值。一个小轿车生产商的品牌定位信息对一个卡车生产商的品牌定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红桃K集团在竞争者定位信息分析时发现:在贫血者市场上,大多厂家在满足市场需求时多以传统中医的气血理论为依据,强调采用一些中药材进行补血,这些产品符合传统型消费者对补血用药的需求,而红桃K拚弃了同类产品“补血”的叫法,第一次使用了“生血剂”一词,变被动补血为主动生血,突出了产品高效的形象,营造了自己的品牌优势,找到了独特的市场定位。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少产品已进入“同质化”时代,产品内在差异很难找到,怎么办?策划专家叶茂生认为,这就看谁先说出来了。别人没说,你先说了,你就迎合并赢得了消

字串3

费者,你就成功了。如娃哈哈和乐百氏纯净水,其实都经过了27层净化,但娃哈哈始终没说,乐百氏把它说出来,因而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同与选择。

品牌定位应从整体产品概念出发,首先看产品内在功能、品质上与竞争者有何差异?如果有,就应以此作为定位依据;如果无,则看形式产品有何差异?如果“型式”差异也没有,则寻找延伸差异,比如你服务是否到位、快捷?品牌是否有某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如果有,就可以此作为定位依据。

总之,要善于分析竞争者定位信息,寻找差异点,这是成功定位的重要因素。

击中消费者心弦

目的:输送差异点,展露个性。

这里注意一点,就是品牌定位一定要与目标市场个性化需求相吻合。如许多洗衣粉的品牌定位中只笼统强调去污能力强似乎成为亘古不变的主题,从而使产品“千牌一面”,在这样的品牌面前,消费者由于无从比较,往往感到无所适从,究其原因没有结合特定目标市场定位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应该说,品牌定位后的产品是为特定消费者群量身定做的产物,企业应牢牢抓住这部分消费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奢望通过品牌定位去吸引目标市场上所有的顾客,品牌定位应个性化需求而产生,也将在个性化需求中实现其主要价值。字串1

凝炼品牌定位理念

目的:建塑品牌形象。

品牌定位理念是品牌定位的灵魂,它是企业通过品牌定位活动力图传达给消费者的一种概念。比如红桃K的定位理念是“高效、快速、独一无二”。品牌定位理念借助质量定位、功能定位、包装定位、渠道定位、价格定位、广告定位等几个方面得以实现,消费者也是从上述方面来了解和接受企业的品牌定位理念的。一般来说,品牌定位理念是附着在一定的品牌定位方式之上的,而品牌定位方式则通过质量、功能、直至广告等方面中的一个或几个的组合表现出来。如劳斯莱斯汽车“高贵、王者、显赫、至尊”其品牌定位理念主要是从质量、渠道、价格、广告四个方面的组合进行传达的。另外还须强调品牌定位理念形成以后,如得到市场认同就应该保持其稳定性,当然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据此对定位方式进行调整,但切忌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定位理念,要知道使企业的品牌定位理念根植于市场是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

传递品牌定位

目的:提升品牌形象。

最初品牌定位能否在消费者及社会公众中树立预期的品牌形象,实现品牌与目标市场的有效对接,使品牌获得增值,品牌定位传播也起着重要作用。

品牌定位的传播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希望消费者相信什么?二是凭什么使他们相信?

字串9

比如“舒服佳”,它希望消费者相信“舒服佳”有杀菌和防止细菌再生的功能,通过宣传它是中华医学会推荐产品,用权威性使人不能不信其产品的这些功能。

这里面的关键点就是:要在深入了解消费者及目标市场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从他们的“期望需求”上找到与目标品牌的价值契合点,通过广告、公关、销售促进等手段大力宣传、重现、强化公司个性化的定位理念,不断传播公司品牌的利益点。需要提及的一点是广告,很多公司喜欢用广告完成定位的传播,诚然,广告在担负传递品牌定位上固然起着种要作用,但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广告滥,创意水平低,形象模糊,表达过于复杂,还停留在说教式的层次上,不知道想传递什么样的定位,诉求目标不明确。必须明白,定位过程的信息传递不只是靠广告,还必须有各项营销活动来沟通,因为每个环节都可能具有使消费者产生好印象的特点。以环保及关心个体为诉求的“美体小铺”(Bodyshop)为例,它虽未进行全面的媒体广告,却能在全球各地畅行无阻,通过强调产品的自然成份,不经动物实验;包装简单,可在回收;采用现场详细说明的销售方式,使消费者全盘了解品牌特性,成功传播了定位。

品牌定位传播的渠道和方式不是绝对的,关键是结合自己预期希望塑造的品牌形象进行整合,重视各策略(广告、公关、销售促进等)的相互配合。

第4篇:微电影论文范文

1.1垄断

世界多数大国在近一百多年来在供电上采取的模式是集发电、输电、配电为一身的垄断模式。国家在电力供应上大多数或全部由国家垄断经营,广大电力用户就是消费者。这种垄断经营在短时间内使电力工业聚集了大量的资金,电力工业持续发展,同时避免了重复设施的出现,为电网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2发电竞争

发电竞争模式,竞争主要体现在发电环节,输电和配电仍然采取垄断经营。在电力经营过程中对电力市场进行开放,引入发电企业,在市场中由垄断企业对发电企业生产的电力进行买断,然后由垄断企业统一卖给电力用户,这种供电模式的引入加大了市场中电力的供给量。

1.3电力转运

电力运转模式就是合理的将发电、输电、配电三个过程进行分离,每个发电厂都独立成为一个企业,各个发电厂之间采取公平竞争。市场中的用电大户,可以低价从电力企业直接购买电力,利用统一电网实现电力运转。在电力运转模式中,部分竞争市场、垄断经营市场和竞争市场同时存在。

1.4配电网开放

配电网开放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发电、输电、配电三个环节适当分离,三个环节都各自成为独立的经营体系,三者之间存在电力买卖关系。这种经营模式将发电、输电、配电三者打破了传统的电力运营管理模式,电力市场形成了多种商家相互竞争的形式,这不仅增加了发电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客户可以通过自己的需求来选取适当的发电商,而且电力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真正的买卖格局,从而为电力显示商品特性提供了便利条件。

2企业多维数据分析具有的特点

2.1多维性

多维数据分析的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多维性。多维性不仅体现了人们在观察世界时的多角度,同时也体现了多层次观察。例如,在销售量数据的查看上可以从时间维入手,同时还可以从年、季、月等时间层次上进行查看。对数据进行分层查看,不仅符合事物的客观运行规律,而且也能让用户全面地掌握数据情况。

2.2实时性

实时性不仅满足了用户在时间上对信息的需求,而且可以快速查找多维数据的分析结果,同时实现了实时的接受用户所反馈的数据。

2.3开放性

多维数据分析支持多数据源和系统平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数据存储量有多大,存储在何处,采取何种方式对数据进行存储,都可以及时获取到存储的数据,并且可以以多种方式将分析结果提供给不通过平台上的客户使用。

2.4可分析性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的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汇总进行记录和处理,将庞大的有用数据提供给客户,此外还具有数据分析和数据查询等能力。

2.5安全性

确保信息的安全,避免受到欺诈,对用户进行分级管理,数据分析过程中,对于数据分析结果只能提供给相应的用户。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多个用户共同应用同一个分析时,应当对客户的级别进行合理划分,依据客户所处的安全级别,允许客户查看对应层次的信息。

3电力营销多维数据分析过程

(1)依据决策者和企业业务在信息上的需求,对多维数据分析主题进行确定,在进行多位数据分析时,依据面向主题分析获取信息,从而实现为决策者提供信息的目的。

(2)收集数据,目前供电企业信息系统收集了电量的业务数据,这些数据都存储在各个供电企业的信息系统中,为了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所用,应当建立数据库服务器,采集供电企业中数据。多维数据分析在电力决策的实际应用中,数据采集工作需要依据多维数据分析主体进行,要对数据库系统进行确认,并且在构建面向分析时选择数据库,从数据库系统中抽取、转换企业需要的数据。数据仓库是集成的、面向主题的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容易因为时间变化而发生改变的一个数据集合。数据仓库是企业为数据分析工作而设计的,利用数据仓库可以为多维数据分析提供更加稳定且具有针对性的数据,目前许多电气企业都构建了数据服务器。

(3)多维数据模型的建立,多维数据分析需要以多维数据模型为基础,从哪些角度对多维数据模型进行观察,对哪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决定哪些数据需要仔细分析历史数据结构来获得,从获取的数据中找到有用的数据构建成适当的度量、维度从而构成高效的多维数据模型。

(4)设计人员依据现有的多维数据模型,选取适当的度量和维度,结合报表利用适当的统计方法,通过图表直观地展现企业的大量了历史数据。

(5)信息,通过灵活的方式将电力企业想要的相关信息直接提供给决策者。

4分析电力影响数据主题

在电力营销决策中,每一个主体都对应一个具体的分析,表示一种营销决策者在工作中需要掌握的信息。本文在研究上将分析主体分为用户情况、购电情况、电价情况、电费回收、设备资产情况等,并对较大的主体进行了进一步划分,针对电力营销的数据分析,应当从宏观到微观,从多个角度对电气企业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为电力企业的各级领导者提供决策信息。因此,在分析上还需要确定分析层次和分析角度。

5结论

第5篇:微电影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影;植入广告;营销

一、植入广告的概念

“植入式广告”(ProductPlacement),是指把产品及其服务具有代表性的视听品牌符号融入影视或舞台产品中的一种广告方式,给观众留下相当的印象,以达到营销目的。

电影作品中的植入广告,从开始出现以来,就隐藏在电影情节中,以电影情节或画面为载体,同电影融合在一起。从而以不知不觉的方式或有意的方式将产品或品牌所代表的象形或符号传递给受众,从而对某产品或品牌起到宣传作用。

二、电影作品中植入广告的发展及其特点

自电影作品中植入广告最早在1929年的卡通作品《大力水手》中出现以来,其发展经历了从出现到成熟几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自身特点。严格来讲早期的植入广告并不能称之为广告,广告是广告主以有偿的方式进行的,而早期的一些植入广告而多是无意出现在电影中的,有无意、低涉入等特点。

随着一些导演以赢利目的开始有意在电影中植入广告,如斯皮尔伯格在多部影片中对植入广告的商业化运作,植入广告开始迅速发展。中国的电影导演如冯小刚等也开始在自己的影片中大量引入植入广告。这时的植入广告具有一定的规模,植入形式也趋于成熟。

进入21世纪,由于好莱坞大片对植入的更多使用,植入广告受到各种媒体的关注,2002年澳大利亚还创办了植入式广告奖,进一步推动了植入广告的发展,电影植入广告形成了一种新的商务模式,许多广告企业也纷纷进入涉足这一新的商务模式,出现了专门负责拍摄的公司和专门负责联络的公司,这样,电影植入广告呈现专业化的特点。植入广告的形式也从最初的道具和背景,发展到了《穿prada的女魔头》中直接将品牌名称放入电影名称,电影体现品牌个性的阶段。

三、植入广告在电影中兴起的必然性

通过对近年来广告业的发展和电影业的发展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广告主还是电影制作方均需要植入广告。

广告主需要植入原因归为以下三大矛盾的必然结果:1.传统广告高投入与低回报之间的矛盾;2.受众广告麻木与广告主广告轰炸之间的矛盾;3.广告媒介无广告趋势与广告主必须广告之间的矛盾。

由于电视媒介赢利模式单一,广告收入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各大电视台都大幅提高广告价格与广告数量,单个产品或品牌想要吸引观众的眼球必须投入巨额的广告费用以及保证足够的广告数量,这样一来广告主传统广告投入就相当高,然而企业广告竞争的结果就是媒体上过多广告,所引发的广告主回报低以及受众的广告麻木。而近年来收费电视的趋势日益明显,收费电视重要的特点就是不再插播广告,然而广告主又必须打广告,这样,就必须有一种既不影响节目进程又能对产品或品牌进行宣传的新型广告形式。植入广告就是这样的一种广告,它是通过一些在大众中播放或者被大众阅读的电影、电视、手机、网络游戏、报刊杂志、文学作品甚至是活动平台等等载体中,以节目或作品的某个内容涉及到被传播的对象,所形成的广告效果。可见植入广告的广告内容与媒体作品二者是融合在一起的作为一个整体的产品打包面向观众的。观众想要欣赏某一节目内容就不可避免地看到某个植入广告。

从电影生产者的角度看,电影植入广告可以减少或消化其电影投资成本,甚至可以收回投资成本,进而减轻投资方的压力,给电影生产者带来较高的收益。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影的投资规模迅速增长,电影产业面临较大的压力,外加上互联网等的发展使得人们观看电影的途径发生较大的变化,电影院不再是人们的唯一选择,单靠票房收入不足以维系高额的制作成本。中国电影盈利模式也较为单一,其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资金方面的问题,商业化运作也使其选择了植入广告。超级秘书网

四、电影植入广告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从电影制作的角度讲,植入广告不能破坏了原有的电影艺术性。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它承载了提高人们审美和娱乐享受的责任,同时它有着自身的商业性,是技术、商业娱乐、艺术等的统一体。影片如果因为过多植入广告而影响了整体效果电影就会打大折扣。植入广告应注重广告信息与电影场景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应是两者的高度契合,要做到植入得自然,让观众在不反感甚至是愉悦的情况下接受商品信息。

第二,从广告主角度讲,植入广告应在同载体合理结合的前提下尽量突出。由于电影的情节和境头很多,每个植入广告持续的时间可能只有几秒,甚至是一闪而过。而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会有选择的聚焦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因此电影中的植入广告面临着被忽略的危险。企业不能为了植入广告而植入广告,更要注重效果。最好选电影中的关键镜头,与主角上镜密切相关的环节点或是情节。

第三,广告主应懂得保障自己的利益。由于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很多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时间长,从制作到播出这段时间也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很多电影在制作完成多年后,还不能播出,甚至有些电影最后根本就不能播出。可能等到电影上映,企业的广告策略或产品都已经发生变化。因此企业在进行植入广告时,要选好电影和导演,要注意通过合同保证自己的利益,可以分时期付款,每达到一个阶段付一定的费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植入广告的投入,减少风险。

参考文献:

[1]陈平平卢明浩:电影植入广告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电影文学,2009年第16期

[2]关雅荻:当电影沦为广告作品——中国电影植入广告的利与弊[J].电影艺术,2009,(02)

[3]侯志辉:厚积薄发的中国植入广告[J].广告人,2009,(04)

第6篇:微电影论文范文

关键词: 关键词:双语词典;外向型汉英词典;文化信息

1.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

文化的复杂性让人们很难给它一个确切地定义。在外语教学界,人们通常把文化定义为一个特定社区的人们的整个生活方式。学者林纪诚认为: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镜象折射。这种文化形态上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在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1]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由于不同文化间的差异经常导致交流中的困难,因此在外语教学中除了传授语言知识之外,还要强调文化知识的传递。学者张占一认为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内容应分为两类即: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不会对某词、某句的理解和使用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背景知识;而交际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2]

学者陈光磊进一步发展了张占一的理论,他把交际文化进一步划分为语构文化,语义文化和语用文化:语构文化较多涉及语法结构;语义文化包括词汇的内涵意义,词汇的社会意义,词汇的情感意义,反映一个民族特殊风俗的词汇,习惯表达,典故,和与特殊文化背景相关的其它表达;语用文化则包括称呼,打招呼和询问,尊称和谦称,告别,感谢和答谢,赞扬和辞让。[3]

2. 外向型汉英词典中的文化信息

词典比一般的教学用书有着更加广泛的读者,而一本词典的基本功能就是帮助语言理解(解码),同时指导语言使用(编码),因此,知识文化应该是学生词典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根据黄建华的理论:“词典是词的一份单子”,词语是主要的处理对象,因此,词典应该强调与词语本身相关的文化信息(比如词语的文化意义,文化联想,等等)。词典除了可以从宏观结构反映文化信息外,从释义,例证,插图、文化特辑与文化注释,等词典的微观结构方面也能很好的反映文化信息。鉴于本文的篇幅有限,本文将重点从词典的微观结构体系探讨如何在外向型汉英词典中有效的传达文化信息,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2. 1释义

在释义部分,词典不仅应该提供英文的对应词,还应该解释词语的文化联想,引申义,以及该词语包含的文化内涵。我们在对一些与习俗相关的词语进行释义时,应该对该习俗进行简短的介绍。比如,“年画”,在解释“New Year's painting”之后,还应该用一两个句子简要介绍中国人过年时张贴年画的风俗,甚至还可以附上一幅插图,效果更加直观。

有一些词,文化对应词远不足以让学生了解该词的全部意义,因此可以提供注释来补充其文化含义。比如,在解释“红包”时,除了给出其汉译“red envelop”和“red paper bag”之外, 我们还可以在括号中加上这样的一个注释“containing money, and usually given privately as a tip, gift, bonus or bribe”。

2.2. 例证

例证的主要功能是显示搭配关系和展现语法功能和用法,同时,它们还可以用来反映该语言的文化。在《远东英汉大词典》中,有很多选自经典文学作品的书证,其中更有来自名诗中的大量名句,词典甚至给出了它们的出处。《新时代汉英大词典》也援引了重要文学作品中的很多名句。《新知识英汉辞典》则引用了甲壳虫乐队的很多歌曲以及鹅妈妈童谣。在我们要设计的这部新词典中,我们也可以挑选一些人们常常引用又易于理解的句子来让学生更多了解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

2.3 插图

李明,周敬华在《双语词典编纂》一书中提到,双语词典中插图的功能包括帮助释义,帮助读者扩大词汇量,提示用法和装帧版面等。

[5]插图可以让一些不容易解释的词语的意义很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它的作用对于一些文化局限词语尤其明显。比如,如果一个外国人从来没有见过粽子,那么,一幅关于粽子的插图就能够让其形象一目了然。即使是碰到一个这样的句子:“他们把他绑得象个粽子”,外国学生也会因为对粽子形象的理解而想象出这个人被绑着的样子。插图还可以用来展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很多其它物品,给外国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在篇幅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采用。

2.4 文化特辑和文化注释

在对词汇的意义进行描写时,文化特辑和文化注释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对于一些普通的文化局限词,以及外国学生不熟悉的百科词汇,可以通过文化注释的方式进行简要的介绍。比如,狗,对东西方的人有着不同的文化含义,人们对它的态度也完全不同,因此,有必要让外国学生知道,狗在中国人的心理能够引起怎么样的情感。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解释:The image of 狗is often a disgusting one, and many idioms or expressions with 狗are derogatory terms. 狗胆包天is a curse meaning “audacious and reckless; extremely audacious; ”. 狗仗人势is also a curse meaning“like a dog threatening people on the strength of its master’s power; be a bully with the backing of apowerful person, etc.” 狐群狗his a pack of rogues or a gang of scoundrels. 落水狗, 哈巴狗, 走狗, 狗腿子are always images of people who abet in wicked or illegal activity. Foreign learners should be very careful in using any words with 狗.

3.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理论,在一本外向型汉英词典中,我们应该兼顾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信息,让语义文化和语用文化都可以得到体现。通过对词典在释义,例证,插图,词源,文化特辑与文化注释,用法标注,语言说明,语用评论和用法说明等方面的分析,讨论,以期能够从微观结构体系改进外向型汉英词典提供文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在今后的研究中如能进行实地调查,比如进行问卷调查或者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以了解留学生的需要,那么可以进一步完善本文中所探讨的词典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张占一. 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0, (3) :15.

[2]陈光磊.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2,(3): 19.

第7篇:微电影论文范文

关键词:V形块,定位误差计算,通用公式,应用

 

1引言

总所周知,在机床专用夹具设计时,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是解决一批工件定位“准不准”的问题。[1]当工件以外圆柱面定位时,V形块是用得最多的定位元件,V形块定位误差的计算方法有合成法、极限法和微分法,无论哪一种方法,都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计算过程繁琐。因此,应建立一个完整、一般性的计算公式,以便能迅速、准确地进行V形块定位误差的分析和计算论文格式模板。

2 V形块定位误差计算的通用公式

2.1 V形块定位的基本要素分析

工件定位时,不同定位方式的基本要素包含定位基准、定位基面、限位基准、限位基面和工序基准机电一体化论文,由于定位方式的多样化,所以,定位的基本要素表述也不尽相同,因此,掌握不同定位方式的基本要素,是设计定位方案和分析计算定位误差的基本条件。笔者对于V形块定位方式的基本要素分析如下:

定位基准为工件中心线,定位基面为工件外圆面;限位基准则为放在V形块上标准心棒的中心线,工序基准为工序尺寸两端中非加工表面一端。

2.2 V形块定位误差计算通用公式分析

所谓定位误差,是指一批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由于定位不准而引起的工序基准相对于加工表而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最大位置变动量。工序基准的变动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由于定位副(工件上的定位基而和夹具上的定位元件)的制造误差而引起的基准移位误差;二是由于工件的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2,3]定位误差由这两项误差合成,考虑到定位尺寸(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所夹尺寸)和定位基准的变动方向与加工尺寸方向的夹角,V形块定位时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的相对确定性,结合以往的教学和实践生产经验,笔者认为,V形块定位误差应按下式讲行计算:

公式中为定位基面直径的公差;为V形块的夹角;为定位基准的变动方向与加工尺寸方向的夹角;为定位基准变动方向与加工尺寸方向的夹角。

公式中为工序基准的位置因子,如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取900;如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取00

公式中的为定位误差合成符号。当工序基准不在定位基面上,直接取“”;当工序基准在定位基面上,“”或“-”的判定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1)与V形块对称面垂直的定位基面中心线作为分界线,

2)当工序尺寸与定位基面的上母线接触,取“”;当工序尺寸与定位基面的下母线接触,取“-”;

3)当工序尺寸与定位基面的中心线接触,此时机电一体化论文,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取900,为0,不存在“”或“-”的判定论文格式模板。

3 公式的应用

3.1 V形块定位垂直方向工序尺寸的计算

图1为工件以外圆表面在V形块上定位钻孔的示意图,求工序尺寸H1、H2和H3的定位误差。

图1 垂直工序尺寸

对于工序尺寸H1:

通过分析可知,定位基准的变动方向为垂直方向,加工尺寸方也为垂直方向,所以,定位基准的变动方向与加工尺寸方向的夹角是00,取00;定位基准为N点,工序基准为工序尺寸H1的上母线,两者所夹尺寸即为定位尺寸,定位尺寸故与加工尺寸方向的夹角是00, 取00;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取00;工序基准在定位基面上,且工序尺寸与上母线联系,故公式取“+”,将分析结果代入公式直接得到结果:

=

按照上述分析思路同理可得

==

=

3.2 V形块定位水平方向工序尺寸的计算

图2为工件以外圆表面在V形块上定位钻孔的示意图,求工序尺寸L1和L2的定位误差。

图2 水平工序尺寸

对于工序尺寸L1:

分析可知,定位基准的变动方向(垂直)与加工尺寸方向的夹角是900,取900;定位尺寸与加工尺寸方向的夹角是00, 取00;工序基准为右侧母线,定位基准为中心机电一体化论文,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取00;为0,不存在“”或“-”的判定。将分析结果代入公式直接得到结果:=

对于工序尺寸L2:

按照上述分析思路可得 =

3.3 倾斜的工序尺寸

图3为工件以外圆表面在V形块上定位钻孔的示意图,求工序尺寸A的定位误差。

图3 倾斜工序尺寸

对于工序尺寸A:

定位基准的变动方向与加工尺寸方向的夹角是,取;定位尺寸与加工尺寸方向的夹角是00, 取00;工序基准为工序尺寸A的上端母线,定位基准为工件中心,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取00;工序基准在定位基面上,且工序尺寸与上母线联系,故公式取“+”,将分析结果代入公式直接得到结果:

=

4 结论

本章提出的V形块定位误差的通用公式,对于理论教学和实际生产中快速、准确进V形块定位误差的分析和计算,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

参考文献:〔1〕焦小眀、孙庆群.机械加工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龚定安、赵孝昶、高化.机床夹具设计〔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3〕薛源顺 机床夹具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第8篇:微电影论文范文

关键词:微电影;新媒体时代;传播特征;叙事特点

0引言

视觉文化是指以视觉形象为中心,以语言文字为辅助的现代文化,视觉文化脱离了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和重逻辑的倾向,是一种倾向于感性主义的文化形态[1]。视觉文化的形态经历了摄影文化、电影文化和电视文化的转变,在新媒体环境下又有了新的表现形态和表现手段,新视觉文化随之诞生[2]。新视觉文化语境下,以微视听文化消费形式的微电影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与追捧,微电影俨然成为当前最火爆的娱乐形式。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微电影在传播形式与传播渠道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较传统的电影与电视在传播和叙事上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1新视觉文化语境下微电影传播特征

“微电影”顾名思义,“微”含小、短、少之意,既含“微小”“微型”之意,更有“精简”“微妙”之意[3];尽管它篇幅短、成本低、制作快,但依靠本身独特的传播特征,却能给观众带来一定的娱乐享受,取得“微”而“不微”的传播效果;下面根据拉斯韦尔提出的“5W”传播学要素理论分析微电影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特征。

1.1传播主体的自由开放性

依照媒介特征来看,电视作为传统的大众媒体,将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二元进行了无形的分离,而基于网络与移动新媒体传播媒介的微电影,使得传播方式从作者中心向受众中心转移[4],将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进行有效的连接,加强两者之间的对话与互动。相比殿堂之上的传播电影,微电影的创作门槛较低,未经专业训练的普通百姓也可以参与微电影创作,其创作主题的选择更加自由与广泛;开放的网络媒体使得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可以自由的评论与分享,增强两者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在传播过程中,传播受众与传播主体不停的进行信息交换,传播受众利用网络链接实现能量循环与信息互动的同时,身份也在不停的进行转换,不仅仅只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到传播与创作当中;总而言之,在强大的新媒体互动环境下,微电影的传播主体更具自由开放性。

1.2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电影短片作为微电影的前身具有多种样式和内容,但创作形式却没有现在这么自由,创作内容也不像现在这么丰富。随着微电影创作的不断发展,它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化产品,其创作类型也在逐渐增多,特别是剧情类微电影,鉴于其隐藏的巨大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与观众的审美需求心理密切联系,促成了微电影类型化的巨大发展,如:爱情片、爱情、青春成长片、家庭、喜剧片、惊悚片等。剧情类微电影以故事展示为主要内容,其具有强大的叙事功能。除微剧情类电影之外,还有微纪录电影、微实验电影等,此类微电影虽没剧情类微电影在叙事结构上那么复杂,但也极大地丰富了微电影传播内容的创作来源。

1.3传播渠道的多元化

微电影作为新时代的产物,与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娱乐消遣的空间和时间被极大的压缩,微电影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形式赢得受众的青睐。加上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4G网络的出现更是推动了微电影的巨大发展,也极大地拓宽了微电影的传播渠道。传统的传播渠道主要集中在家庭电视、电影院、人际口耳相传等;这些媒体传播速度较慢,时空限制较大,不利于泛在传播。相比较而言,新兴媒体,例如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博客,微博、微信等,传播受众只需利用手机网站、APP等就可以随时随地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行自由观看及分享;微电影既可以利用新兴媒体进行传播,也可以利用传统媒体作为补充,促使其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

1.4传播受众的高互动性

微电影在传播过程中,传播受众之间能进行高参与度的互动,究其原因除了较强的网络技术支持外,还有跟微电影传播受众本身的特点有关:第一,微电影女性受众的比例要略高于与男性受众的比例,研究表明,女性普遍比男性更容易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更易参与到微电影传播互动之中[5];第二,传播受众年轻化,2016年《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关于我国网民年龄层主要集中在10至39岁之间(图1),这类人群在互联网中最为活跃;第三,传播受众主要集中在学生群体与个体户/自由职业者两个职业群体,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显示,中国网民活跃主要集中在学生与个体户/自由职业者两个职业群体。不难发现,互联网是年轻人的天下,依据性别的不同、职业群体的不同,受众参与互动程度也有所差异。但总体而言,微电影传播受众依据其本身的特点,展示出了高度的参与互动性。

1.5传播效果的奇观化

虽然微电影在制作与投入上,较传统电影规模更小,但并不意味着微电影就是粗制滥造。现在越来越多的微电影都被要求制作标准化与精细化,这也是当前新视觉文化影响下电影奇观化的必然结果。微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同影视艺术作品类似,具有认知功能、审美功能、商业功能和宣教功能。因此,微电影在专业制作的过程中,需将认知链条、审美链条、商业链条和文化艺术链条进行有效地处理和整合,从而获得更高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微电影要获得受众的认可,须从视觉上带给观众极大刺激,这样就不得不考虑视觉上的奇观效应,如:动作奇观、身体奇观、速度奇观和场面奇观等。例如,《一触即发》、《心回迈瑞宝》、《指甲刀入魔》等微电影就是在视觉奇观上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吸引不少人的眼球。当然传播效果的有效性,最终落脚点不仅仅是依靠视觉奇观带来的商业上的成功,而是受众对微电影本身存在的价值认同。

2新视觉文化语境下微电影叙事特点

2.1叙事主体平民化

在新视觉文化语境的影响下,微电影创作主体开始发生转移。传统电影中,电影的叙事主体往往发生在导演与编剧之间,远在千里的观众只能望洋兴叹。然而兴起于网民、产生于草根的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表达形式,其叙事主体变成了普通大众,在语言叙述上也更加偏向于网络化。叙事取材往往来自普通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叙事风格都是小叙事,且重视网民个体话语权。人们不仅可以自编自导自演,还能依据网络上的一些故事进行改编创作。

2.2叙事类型生活化

微电影叙事取材大多来自普通百姓生活,从平民视角出发,展现小人物的生活片段,不论是青春、励志,还是爱情、喜剧题材,故事发生的背景都与社会实际生活相关联。搜狐出品的《屌丝男士》系列、优酷出品的《11度青春》系列、旅游微电影《爱,在四川》系列等讲述的都是生活中小人物的故事。郑云工作室出品的微电影中,很多故事都是基于网络时政新闻、社会热点新闻等加以创作改编,针砭时弊,吸引了不少观众的喜爱。

2.3叙事结构碎片化

微电影囿于时间的限制,并不能像传统电影那般,采用“首尾”接续式的叙事逻辑,即一种以“开端—发展——结局”线性叙事发展模式。微电影则尽可能地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压缩叙事的开端和结局,中间的情节采用碎片化的形式,突出叙事,以此来增强观众对影片的认同感,起到扩大时空、转换时空的功能。2014年央视春晚微电影公益广告《筷子篇》采用不同的时空场景、选取不同的年龄阶段,通过碎片化的叙事,将筷子作为一个切入点,以小见大,既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展现了一种血脉亲情,观片之时也散发出浓浓的年味,正如影片结束语所说的那样,“一双筷子,承载中国数千年的情感。有滋,有味,幸福中国味”。

3新视觉文化语境下我国微电影叙事发展

近年来,我国微电影在不少从事微电影研究以及微电影创作人员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就总体而言依然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跟风模仿,质量良莠不齐;过多的考虑视觉奇观,并未深度挖掘微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恶搞泛滥,只注重娱乐性,忽视了人文关怀。基于此,在新视觉文化语境下,微电影叙事要得到长足发展,笔者以为应注重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叙事创新。微电影本质上是基于新媒体的视听艺术,在其诞生之初就有着不同的特点,因而不能与传统电影划等号,需要开辟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就必须丰富微电影的表现手法,创新叙事模式、叙事结构等。第二,兼顾叙事内容与形式的二元性。好的微电影作品一定是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的,在当前,我国很多微电影特别注重画面的美观,却忽略了故事本身所蕴含的价值,并未真正进行深度思考。总之,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是内容与形式并重,且形式为内容服务。第三,完善微电影监督机制。微电影叙事的发展,除了在叙事本身上要做到革新之外,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也非常重要,主要包括微电影内容、微电影播放形式和微电影创作版权等方面。

4结束语

微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促使普通大众开始真正地参与并感受文化。每一个个体既是文化的感受者,也是文化的创作者。在新视觉文化语境下,微电影的传播把社会文化凝聚成一个集合体,将每个人裹挟其中。本研究详细分析了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从传播学视角探讨了当前微电影叙事特点;针对我国当前微电影叙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即在深度把握微电影传播特征的基础上,创新微电影叙事,重点把握微电影内容与形式,增加微电影互动性。但研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微电影传播特征与微电影叙事之间的关系并未进行深入探讨;只提出了微电影叙事发展的宏观建议,对于具体的指导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盛希贵著.影像传播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张伟.视觉文化语境下微电影对城市文化的表达和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杨晓林.微电影的特征、分类及传播[J].民族艺术研究,2015.28(2):18-27

[4]胡奕颢.微电影传播特征刍议[J].传媒,2012.10:76-77

第9篇:微电影论文范文

关键词:微电影,营销价值,植入广告

中图分类号:B018

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观看和阅读的时间被碎片化。在“碎片化时间”里,受众更加倾向于短时间内获得高质量电影带来的情感体验,微电影由此应运而生。本文将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就微电影的营销价值,以及如何更进一步发挥微电影营销价值作用作一探讨。

一、微电影的营销价值

微电影的营销价值主要体现在植入广告上,微电影植入式广告把产品、品牌适度且巧妙融进剧情中、融入微电影故事内容中完美演绎,将广告诉求蕴于各种叙事技巧之中,具有生动性和观赏性,使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品牌形象与价值。由于产品特于情节、服务于人物,让受众更易于接受,因此,微电影植入广告的营销价值效应具有以下两方面优势:

1、微电影植入广告相比传统植入广告受众抵触小,传播效果佳

为了了解80、90后群体对微电影的态度,以及验证微电影植入广告相比传统植入广告具有受众抵触小,传播效果佳的优势,我们随机投放了50份问卷,有效回收了40份。调查表明,80、90后群体对微电影的态度大部分都是喜欢看的,回答不喜欢看的为0。在观看频度上,回答经常看的占27.5%,回答偶尔看的占50%,两项合计占77.5%,回答基本不看的占22.5%,没有人说不看的。由此可见,微电影在80、90后中观看率是很高的。

针对微电影传播效应,我们设计了六个题项,一个是“观看微电影广告后能否回忆起广告内容”,结果有22.5%的人认为观看微电影广告后能回忆起广告内容,有57.5%的人认为有的能回忆起广告内容,两项合计占80%,仅有20%的人认为不能回忆起广告内容,说明微电影传播效应是可以肯定的。

第二个问题是“你观看微电影后是否乐意分享转载”,结果回答是的和大多数情况下是的人占12.5%,回答有时是的占50%,回答不是的占37.3%。说明大部分人还是乐意分享转载的。

第三个问题是“你是否会向别人推荐或介绍微电影中的广告品牌”,调查结果:回答会的占2.5%,回答大部分会的占5%,回答有时会的占25%,回答不会的占了67.5%。说明有32.5%的人愿意向别人推介微电影中的广告品牌。

第四个问题是“你认为微电影是否能引发二次传播和口碑效应”,调查结果:有30%的人认为能,有23%的认为大部分能,有39%的人认为有时能,仅8%的人认为不能。说明绝大多数人认为一部成功的微电影能够引发二次传播和口碑传播。

第五个问题是“微电影广告对品牌形象是否有积极作用”,调查结果,有5%回答微电影广告对品牌形象有积极作用,有15%的人回答大部分有积极作用,有47.50%的9人回答有的有积极作用,即有67.5%的人认为微电影广告对品牌形象有积极作用,有32.50%的人回答没有积极作用。

第六个问题是“你对微电影广告中的品牌印象如何”,结果,有37.50%的人认印象较好,有50%的人认为有的印象好,有12.5%的人认为印象不好。说明80、90后对微电影广告中的品牌印象还是较好的。

2、广告成本低,投资与收益比值高

大多数微电影耗资都是比较少的,从几千元到几十万不等。(当然也有些比较知名的微电影拍摄成本比较高,比如首部微电影《一触即发》耗资就过亿。)相较于传统广告而言,微电影植入式广告拍摄时间短,制作周期短,所以拍摄制作的资金投入也相对较少,而且广告的投放和推广费用也非常少。

作为微电影的播出平台,视频网站也能收获巨大的点击量以及广告收益,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所以视频网站不仅乐意如此,也参与其中,比如优酷出品了11度青春系列,不仅观众喜欢,赞助商喜欢,也给网站自身带来巨大收益。而且,和电视广告比较来说,微电影广告主要传播的载体是网络,通过网络上传播其内容,利用网民之间的相互传播得以实现最大范围的覆盖,不需要付广告费,又节省了一大笔资金。

二、进一步发挥微电影营销价值作用的建议

1、避免过度营销

微电影“过度营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作数量的过度,各大企业跟风微电影,一年上线数千部微电影,让消费者应接不暇,真正成功的却屈指可数;另一方面是内容上的营销过度,绝大多数企业为宣传特定产品而打造的微电影,实为广告大片,有着“追求速成、粗制滥造、产品导向、植入牵强”等共同特征。

营销过度造成的后果之一是用户的审美疲劳乃至反感,毕竟用户不会为看广告而看广告,在视频网站和微博社会化媒体上,用户有权决定看还是不看,当用户不愿意观看时,微电影的过度营销就变成了无效营销,播放数据造假更会助长这一虚假游戏的泡沫成分。

针对微电影广告问题,我们的调查表明,认为广告味太浓的人占2.5%,认为大部分微电影广告味太浓的人占20%,另有50%的人认为有的微电影广告味太浓,也有27.50%的人认为微电影不存在广告味太浓的问题。说明在80、90后心目中微电影的广告味总体上还是比较浓的,合计占到72.50%。

针对微电影中的植入广告是否存在审美疲劳这一问题,我们的调查结果是,人回答存这一问题的占17.50%,回答大部分存在这一问题的占17.50%,回答有的存在这一问题的占42.50%,回答不存在这一问题的占22.50%。说明微电影植入广告在观众眼里存在不同程度的审美疲劳问题。

2、注意艺术与广告间的平衡

微电影营销,内容的感染力只是手段,本质上其目的仍然是打广告。如果一部微电影在导演的引导下,过于强调艺术性,与企业品牌或产品关联度太低,那么这部微电影即使再火,即使感动了再多的观众,也跟企业的营销没有多大的关系。但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就像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微电影那样,只不过是一只长篇广告,商品力的呈现是够了,但是弱化了故事本身的故事性和传播价值,对观众而言,感动力下降,其传播效应也就自然下降了。一旦微电影在社会化媒体上不被关注和转载,那么其营销效果同样微弱,再低的制作费用也是浪费。

针对微电影是否存在粗制滥造问题,我们的调查结果是,有15%的人回答存在这一问题,有7.5%的人回答大部分存在这一问题,有55%的人回答有的存在这一问题,有22.5%的人回答不存在这一问题。说明绝大多数80、90后还是认为为宣传特定产品而制作的微电影存在粗制滥造现象。这需要引起重视。

总之,微电影广告作为一个近年兴起的新鲜事物,在发挥营销价值方面有其自身优势,但随着微电影广告的激增,届时是否还能成为吸引注意力的 “万金油”,以及如何持续保持其营销价值优势,则是一个需要慎重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