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馆藏档案数字化范文

馆藏档案数字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馆藏档案数字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馆藏档案数字化

第1篇:馆藏档案数字化范文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任何一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是世界可以发展的最前沿。近几年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产业的不断兴起,使信息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发展更离不开信息产业支持,将信息产业引入到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建设中,是最近几年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探讨了数字化建设在高校馆藏图书档案的原则分析,期望此文可以使信息技术能够引入高校馆藏图书馆的建设当中,为我国的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发展思路。

1图书馆建设数字化的基本原则

当今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便捷、高效是人们对于信息的要求,当然图书馆和档案馆的信息查询更是要便捷,高效,方便读者查询。在大数据时代,将图书馆的资料电子化是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电子化的资源人们可以快速的利用。但是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对于数据我们要坚持以下原则:

1.1效益的原则

将所有的图书和档案运用信息化的技术保存起来就是要将这些资料扫描后保存在电脑当中,利用电脑的系统将这些资料归档后方便查阅,这样会使信息从收藏、整理、存储、查阅等各个方面都更加的便捷。但是在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当中,效益是放在第一位的,利用最少的资金建设最为完善、合理资料库,将有限的资金合理运用,确保可以在有限的资金支持下建成一个合理的数字图书馆,让老师和同学都能够使用。

1.2 一致性原则

我国有众多的高效,将这些高校的图书馆资源数字化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它涉及到所有学科、所有门类,要将这些资源众多,形式多样,内容庞杂的数据整合在一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这些资源涉及到了所有学科、所有门类的技术人员及与其相关的管理人员,若要实现所有这些数据的数字化,则所有的这些人员必须统一起来,联合起来,根据相关的标准,所有人联合起来进行数字化建设。从上层的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馆、到乡镇的村上的图书室、档案室,彻底将这些所有的资源全部共享起来,并且所有的共享资源要与高校图书馆的数据保持一致。因此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当中必须建立起统一的领导机构进行协调,领导机构制定出合理的规划和具体的建设步骤,由该领导机构进行规范化建设。

1.3 安全性原则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持久的,基础性建设工程,而且是最近几年新兴的一项系统工程,它并没有以前的建设经验可以应该,在建设时只有靠大家的摸索,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将数字图书馆建设好。但是在建设时,由于建设人员的不小心,就很有可能造成大量的数据丢失、甚至泄密,这将对于?底只?图书馆的建设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损失是没有办法估算的。因此在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时,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在建设的过程当中,(1)要考虑资料的保密,确保任何资料不能外泄。(2)需要考虑数字化图书档案的安全,这就包括了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安全,其中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安全包括计算机存储设备,服务器,网络系统终端,移动终端等安全,软件系统安全则包括服务软件,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在整个档案数字化管理后,要注意所有档案的安全。

2高校图书馆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思路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档案保存,借还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于档案的管理要求,图书馆、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是当今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发展形态,利用数字化的管理档案即实现了档案的管理的效率的提升,也实现了管理的责任更加明确,因此,档案馆和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单位,为使这些单位能够更加发挥出自身的服务作用,建设数字化的档案馆和图书馆就非常有必要,在建设时我们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

(1)建立健全相关的高校图书馆档案馆的风险控制制度。在建设时首先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国家政策、资金的调整、人员的调整等各类因素当中都会出现相应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包括: 计算机软硬件开发人员的变化可能造成软件项目突然中止。 上级拨付的资金不到位,或者由于资金问题造成了设备保障不到位,在一些专业设备的购置上造成了一定延迟。 图书馆内部一些机密级资料泄露,这就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将资料进行数字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因为一些特殊原因造成的知识产权的纠纷等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制度,确保资源的安全。

(2)加快转变图书馆服务读者的理念上的转变,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在数字化图书馆和档案馆建成以后,学校内任何一名师生,都可以通过任何一个无限终端轻松的访问到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迅速、方便将是数字化图书馆今后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特征。因此转变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在数字馆建成以后,管理人员应根据读者需求,切实满足读者的需求,根据需求定制服务,这样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才能彻底的发挥。

(3)合理的对于图书馆的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进行规划,全面推动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建设,数字化馆的建设可以彻底发挥出对于学校师生的服务功能,且真正的让学校的师生体验到数字馆的好处。图书馆还必须要根据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需求对图书馆的未来的发展合理的部署。 对于濒危的,具有很强收藏价值的图书进行数字化转移工作 对于永久性档案及处于长期保存的秘密档案进行数字化。 使用频率较高的档案和书籍加紧进行数字化。 对于一些有特色的资料要加快数字化。

第2篇:馆藏档案数字化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档案管理

数字化档案馆是一个可扩展的网络应用系统平台。关于数字化档案馆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认识,我们将其概括为:数字化档案馆是运用数字设备和技术,收集管理、利用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系统。通过各种方便的手段迅速地检索出所需要的档案资料。以上形成的数字化档案资料可以到局域网、广域网,最终实现“数字化档案馆”。

1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 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是时展的需要

我们的时代已经进人了信息时代。计算机、因特网已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档案工作不可能游离于社会发展之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计算机就开始用于档案管理,但由于众多的原因,档案馆使用计算机还只处于部分档案的检索、统计等方面,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更谈不上建设数字化档案。

1.2 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是参与建设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具体体现

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建设。档案资源属于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馆藏信息的数字化和传递的网络化,使得数字化档案馆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改变目前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的局面。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抢占因特网上的中文信息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建设数字化档案馆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数字化档案馆以其对信息的加工整理和有序组织,优化馆藏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为利用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档案信息。这些档案信息通过各种方式作用于两个文明建设,最终会成为科教兴国的源泉和动力。同时,档案信息可以说是前人实践经验和聪明才智的概括,占有有效的档案信息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档案馆系统应包括以下内容: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流转和归档);虚拟电子档案室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档案馆藏业务管理系统;档案局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门户(包括现行文件中心查阅等);档案数字化影像加工系统;全文检索系统。

根据对数字化档案馆的认识。可以认为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重点应放在采取必要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以及其它相关技术能够对即将移交进馆的数字档案实施有效管理。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对本地区目前已经形成的数字档案和可能形成的数字档案的种类、管理方式等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调查和了解,为相关技术人员研制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购置硬件设备等提供科学依据。对现有馆藏档案如纸质档案、照片档案、缩微档案等进行数字化工作,也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数字化档案馆的标准应该是:1、馆藏资源数字化。数字化档案馆的馆藏是以数字化信息为主,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分为机读型和网络型。机访型是由单合计算机处理的信息;网络型是通过因特网进行远程传递的论息。2、空间的虚拟化。数字化档案馆是一个开放的档案馆,通过网络互联和馆际互借来建设虚拟资源,资源共享,每个数字化档案馆都是全球网络档案馆的一个节点,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字化档案馆的馆藏可以无限扩大。3、信息传递网络化。通过因特网传递馆藏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信息利用率。4、信息检索智能化。通过计算机进行智能化检索速度快、效率高、范围广。5、用户使用方便化。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计算机方便地使用档案信息。

3 如何才能建设高效、有序的数字化档案馆

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既要考虑信息时代的要求,又要考虑充分利用现有档案馆的信息基础和物质基础,要从实际出发,采取传统档案馆的数字化和文书处理部门、档案馆(室)同时开展数字化工作两条脚走路的方针来构建我国的数字化档案馆,是切实可行的。

首先,各档案馆对馆藏档案进行数据化,即通过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电子技术产品将现有的档案信息转化实现数字化,同时为非数据化的信息编制机读目录和索引等二次信息,并实现数字化,使传统档案馆对实体档案进行管理的同时也管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在数字化档案馆里可能保存有三种类型的档案,一是印刷型的纸质档案,原有的无需实现数字化或来不及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档案;二是视听型的录音录像档案;三是数字型的电子档案,对原有的印刷型、视听型档案数字化处理后形成的电子档案以及从档案室接收的数字型档案。

第二,文书处理部门在处理各种文书过程中对所处理的文书信息进行数字化的规定,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数据化;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本行业业务工作信息数字化的规定,逐步使业务工作信息也数字化,从而使国家管理的信息都实现数字化。这些数据化的信息最终形成电子档案交各单位的档案室,形成室藏档案体系并进行管理。

第三,机关档案室的各类档案最终交由各级档案馆保存,档案馆要对数字化档案进行分析鉴定,能公开的及时上网公布,对非数字化的信息要尽可能使其数字化,并进行分析鉴定。尽可能以数字化信息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第3篇:馆藏档案数字化范文

随着国家实施的“政府信息化先行”战略的不断深入,政务信息化已在中央政府及部分发达地区各级政府中得到逐步推行。档案作为文件运行的最终归宿,在保证各级政府正常运转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政务信息化的实施对档案管理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政务信息化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其归档方法、技术、手段等与纸质文件归档相比,有重大差别;二是档案局(馆)作为各级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必须适应电子政务实施带来的工作方式的变化,档案工作不能游离于政务信息化之外。建设数字档案馆是我国迅速发展的政务信息化对档案工作提出的迫切要求,数字档案馆是政务信息化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必须与政务信息化和当地社会信息化同步发展。这就要求档案部门紧紧抓住政务信息化这一契机,将数字档案馆建设列入政务信息化规划和当地社会信息化规划中,最大限度地争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为数字档案馆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的馆的关系

数字档案馆的建成,并不意味着传统档案馆的消亡。由于各自的主要功能不同,加之各自具备适应某种社会需求的特殊优势,决定了数字档案馆和传统档案馆将,互为补充、互相依存。

一方面,数字档案馆不可能取代传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不是全新的档案馆,它与传统档案馆共同构成了信息时代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传统档案馆的馆藏主要是原始档案的实体,在历史真迹、凭证价值方面具有法律效力上的优势,在长期保存方面也具有数字档案馆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数字时代,传统档案馆将主要担负长期保存档案和提供档案凭证作用的职责。而数字档案馆则主要承担档案信息利用的职责。

另一方面,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相互依存。在档案信息来源方面,数字档案馆的信息绝大部分来源于传统档案馆,而数字档案馆则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传统档案馆丰富馆藏创造条件。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传统档案馆由于缺乏有效的开发利用手段,不能迅速、广泛地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限制了档案信息价值的发挥。数字档案馆则可以凭借网络优势,在极广阔的范围内数字档案信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在档案信息的加工上,传统档案馆馆藏档案信息经过数字化加工、整序,成为数字档案馆数字信息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数字档案馆可以将经数字化的深层次编研成果,融入数字信息资源库,在网上,提供服务。

三、现实利用与长久保存的关系

对档案的长期保存来讲,数字化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数字档案具有对设备及标准的依赖性、载体的脆弱性、非直读性、信息与载体的分离性、信息共享与不安全性、信息易更改性等诸多特性,这决定了数字信息的证据作用不能得到完全确认,更严重的是由于电子设备、存储载体及数字技术的“短命”特性,对档案信息的长久保存造成的威胁更大。

对档案利用来说,数字化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在手工时代,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两个重要瓶颈,一是档案信息的无序性,难以形成可有效利用的信息资源;二是服务手段单一,渠道不畅,难以快速、广泛档案信息。数字化为档案部门实现大规模档案信息的重组,大幅度提高档案信息的可利用性,快速智能检索和广泛传播及共享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在大力推进数字化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如何有效实现数字档案的长期保存。

电子档案长期保存主要面临三个矛盾:一是电子档案格式的多样性与集中统一保管的矛盾,二是长期保存需求与载体脆弱性的矛盾,三是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需求与过快的技术淘汰的矛盾。

解决上述矛盾,一是要尽快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二是要在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构建合理的载体体系;三是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技术保障方法。

四、档案室与档案的关系

数字档案馆信息数据来源主要有:传统档案馆的馆藏,立档单位的档案文件材料,有档案性质的行业、专题信息资源库,互联网上其他具有档案价值的信息。

无论是传统档案馆还是数字档案馆,立档单位的档案文件材料永远是档案资源的主要来源。提前抓好立档单位档案数字化,对数字档案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可以有效减轻档案馆数字化压力。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核心是数字资源建设,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现有馆藏的数字化是“老账”,而陆续进馆的档案则是“新账”。在还“老账”的同时,一定要及时解决“新账”问题。第二,可以提高电子文件的归档率。随着OA系统在很多单位的应用,产生了大量电子文件,档案部门无论从管理流程、技术标准、人员素质等各方面都还没有做好应对准备,导致大量有归档价值的电子文件自生自灭。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必须抓好立档单位的信息化工作。在抓好室藏档案数字化的同时,要大力推进文档一体化进程,使文件工作与档案工作形成浑然一体的紧密联系,使档案人员真正提前介入到文件工作之中进行前端控制,从而有效保证电子文件的归档率。第三,是构建区域性数字档案环境的需要。从广义上讲,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必须延伸到为其提供信息资源的各立档单位的档案室。各档案室通过在线式移交或卸载式移交向档案馆移交到期数字档案。未到期档案的全文数据虽不移交,但其目录可移交进馆,这样就构成了以分布式档案信息资源库为核心的数字档案环境,人们通过数字档案馆可直接查询进馆档案,又可通过其引导查询未进馆档案。但形成这种环境的前提是全部或大部分档案室必须实现数字化,建成数字化档案室。

五、信息资源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应包括四大任务: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开发、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其中,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无疑是实现数字档案馆的核心,而基础设施建设是必备条件。

由于档案信息形态及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档案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数字档案馆所需的软硬件系统也相对复杂。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数字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也很短,所以,在数字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中,追求一步到位的想法不仅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现实的。

基础设施建设应按照本馆的工作实际和所能投入的财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使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效能。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采用成熟技术策略。数字档案馆基础设施的建设策略应是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主流的设备,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所谓新技术。二是量力而行,分步建设。数字资源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对基础设施的主要要求是具备与其他环节相适应的数字化加工能力,对基础设施的功能完备性要求并不高。所以建设初期,首先要考虑建设工业化的档案(主要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流水线,以后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既可避免设备的闲置浪费,又可使用有限的资金构建出性能更优越的基础设施系统。另外,如果资金不宽裕,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可以采取高低搭配的策略,对于关键设备采用性能较好、价格高的设备,而非关键环节的设备则可适当降低要求。三是寻求联合与合作。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可考虑采取自己建设与“外包”相结合的方式,即将部分数字化工作承包给专业数字化公司,这种方式既可用同样的资金完成更多的数字化任务,又解决了技术力量不足的难题,同时在数字化工作中还可以使本馆人员得到培养和提高,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人才储备。

六、整体馆藏与数字化对象的关系

一提到馆藏数字化,很多人认为只有将全部馆藏档案数字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档案馆,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另外,要考虑到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等完全建设好再投入使用,要本着“边建设边使用”的原则,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社会展现数字档案馆的优越性,为后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所以,在数字化过程中对馆藏档案数字化必须有所选择,选择数字化对象应以利用者为中心,按照急所原则、价值原则、开放原则、特色原则和系统原则选择数字化对象。

急所原则即优先选择那些急需数字化的档案,一是近期的利用热点档案(如现行文件),二是珍贵档案,三是濒危档案。

价值原则即根据本馆馆藏情况,考虑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用户层次、不同研究目的等因素制定出价值度量标准,并根据价值高低顺序制定数字化时序表。

开放原则即选择数字化对象时应优先选择已经对外开放的档案,以满足社会的利用需求。对于有密级的档案,可以按照档案的机密性随着时间推移递减的规律,及时把可以解密的档案数字化。

第4篇:馆藏档案数字化范文

一、现代化的管理新技术是档案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可以提高档案馆整体功能的技术基础。人类文明已经真实地迈进了二十一世纪,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大潮朝着我们扑面而来。档案管理和利用如何应对及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的需求,是我们档案工作者要思考的。数字档案馆是随着档案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归根到底就是档案馆信息化的建设。数字档案馆似乎更加强调的是存储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空间,虚拟性较强,包括多种档案信息数据库,强调档案信息网络化和高度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化,从广义上讲应该包括档案馆数字化的内容。档案馆数字化主要是指将现有馆藏档案信息数字化,接收应归档的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在网上的和传递,利用网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因此,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成熟应用,电子文件大量出现。档案馆既要保护传统载体的档案,又要管理数字化的记录,如何加快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便显得尤为迫切。

(二)可以丰富和优化馆藏档案。档案馆是行政区域内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档案馆又是综合性档案馆,其馆藏可以反映所在地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社会各方面的情况。档案馆丰富馆藏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向社会提供利用,档案部门只有建立起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富有特色的馆藏信息资源,才能够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由于档案馆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和建设,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三)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档案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信息资源,而档案馆正是一个海量信息的储存地。档案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使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档案馆现代化主要是将档案馆的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这已经成为网络时代档案馆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档案馆努力追求的目标。而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又是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数据库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和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新形式下,档案工作如何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是档案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二、努力学习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新技术

(一)不断学习电子文件及电子公文的规范化管理。档案资源是国家综合档案馆的立馆之本,是开展档案馆工作的物质基础。它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总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馆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范档案管理,制定完善档案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和档案管理应急预案,开展档案安全专项督查,同时加强档案安全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网络监察系统。以标准化管理为主,制度管理为辅。标准化适合于技术工作领域的规范化管理,可操作性强,而且与管理体制的关系较为超脱,因此在不与法律相冲突的情况下,标准化管理更有利于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度通常以法规形式出现,特别是约束力强,但管理范围有限,所以在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配合制度可以形成档案馆数字化工作所需的严密的规范化管理体系。

(二)做好档案输入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整理、著录等一系列基础工作。档案管理自动化是对档案馆自身管理行为现代化的确定,而这种现代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数字化管理基础上的。这个特征是基础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是开展其他数字化工作的前提条件。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馆立馆之基、兴档之本。档案局要将征集特色档案资料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常抓不懈。组织力量,大力开展档案的收集和征集工作。丰富馆藏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按照档案馆收集的范围和标准,还要大力开展档案的征集工作。

(三)加强资源建设。首先,开展档案资源清查,广泛征集散存散失在民间、具有人文特色的珍贵档案、历史档案和名人档案,同时对馆藏档案及现行公开文件中的民生档案信息进行整合开发,做好备案记录工作。其次,创新服务方式,加快推进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完善网上查阅功能,并在实行群众免费查阅档案,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三,积极开展编研工作。档案编研工作要“立足馆藏,服务社会”,最大限度挖掘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需要、群众的需要和社会需要,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社会服务。

第5篇:馆藏档案数字化范文

1 ??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音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档案信息网络化是指按照―定的用途来进行档案信息网络建设或者把若干个档案信息网络进行整合、叠加的过程。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体现了信息资源的管理,网络化体现了档案信息化的技术平台。

2 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

传统的档案接收是在档案部门内进行的,信息化后的档案部门则可以通过网络接收远程的文件或档案,并在系统内进行存储、处理,同时又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档案信息的远程传递与提供利用。

3 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

传统档案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往往只能提供一份原件或最多若干份复印件供利用者使用。而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在理论上则可以在同一时刻提供无限多的与原件质量一样的复制品供利用者使用。高度共享的另一个含义是利用者可以在有网络接入的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刻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不必像信息化以前必须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利用档案。

4 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计算机与网络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必然会对原有的管理模式、工作流程有所影响,有些部门或流程会缩小,甚至取消,也可能会增加新的部门与业务流程。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无论对于档案管理理论还是实践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也是我们必须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档案馆原有的馆藏传统档案数量非常庞大,把所有档案完全数字化是一个工作量非常大的过程。在建立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供客户查询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采用两种方式逐步把馆藏档案数字化。

1、采用重要档案与永久性档案优先处理的方式。在鉴定的基础上,优先将重要档案与永久性保存的档案通过扫描进行数字化,进入档案管理系统与档案网站提供利用。

2、采用按需扫描的处理方式。采用这种方式,首先应对馆藏档案的借阅信息与利用者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利用量大或是重要利用者的馆藏档案,再对其进行数字化,并与其目录相关联以实现网上的全文查询。同时还可采用以下方式作为补充:当有客户查询要求时,将其要求的纸质档案通过扫描进行数字化进入档案数宁化管理平台,并且与其索引相关联。

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既可以有条不紊地实现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又可以满足网络环境下档案的提供利用。

馆藏档案是一个实体信息库,数字化的档案数据库也是一个信息库,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库是为提供利用服务而建设的,从节省人、财、物方面考虑,现阶段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馆藏的所有传统档案都进行数字化,应该说二者是一个不等量的关系。由于馆藏档案数字化的逐步实现,这个不等量值在信息化的初始阶段还是比较巨大的。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入大、见效慢的工作,而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历史文化有区别,领导认识有差异,这就决定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不能搞一概而论。面对不同的经济条件,应该采用分级分步实施的办法。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分为不同的层次,对每个层次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制定不同的实施目标。对于有条件的档案部门(如中央与省级档案馆或经济条件较好、技术力量较强的大小型企事业档案部门),可以率先完成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任务,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设档案网站,开发自己的档案管理软件等。对于条件尚可的档案部门可以先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信息化建设每个阶段完成的任务,先构建档案部门的局域网,进行计算机管理。对于经济与技术条件较差的档案部门,主要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条件问题,以达到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三个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条件成熟时,后面层次的档案部门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力争进入前面的层次。

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信息化,因为信息化的一条重要标志就是信息共享,而信息共享的基础则是标准化。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建立一套相关的行政法规、业务规范、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则。标准规范体系包括管理、业务、技术三个层面。

管理性标准规范包括计算机安全法规与标准,工作人员、用户及设备管理规范,利用管理规定,以及信息资源合法性的确认等。如《档案网站管理办法》、《档案管理网络安全测试规程》等。

业务性标准规范包括术语标准以及相关的电子文件管理标准、规范。如《电子文件名词术语》、《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

第6篇:馆藏档案数字化范文

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已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是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建设档案事业的必然举措。在信息时代,档案部门应积极探索和应用数字技术手段,提高开发档案资源的能力与水平,积极促进服务方式的创新,提供高质量的档案信息产品和全新的档案利用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一、完善档案信息资源结构,优化馆藏资源

档案部门要加强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扩大档案的接收范围和征集门类,力争建成档案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质量优化并富有特色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同时,通过对用户需求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加工,及时地了解与掌握社会需求,及时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从基层档案机构分析,要改变单位档案信息资源的分散管理体制,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全部档案,并对本单位的文件归档进行有效的监督,特别是电子文件的归档;从各级国家档案馆分析,要坚持馆藏档案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既要合理扩大接收范围,又要对接收档案的质量进行控制,并注意完善档案补充机制,广泛开展档案征集工作,要想方设法收集散存在社会和手中的档案资料,尤其在征集范围上应改变以往注重机关文书档案的单一性,注意征集反映当地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科技档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档案。同时,要改变馆藏中文书档案占主体的单一局面,加大对专门档案如声像档案、照片档案、光盘档案等的接收力度,还要加强与专业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的联系,进行馆际交流。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尽可能全面、迅速、准确地把有效的档案信息收集进馆,既是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形式,也是广泛地、系统地提供档案资源为社会各方面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现在很多档案馆通过馆际交流,也实现了档案的异地备份,既能规避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对馆藏档案数据带来的风险,又能保证双方馆藏档案的信息安全,更好地服务利用者。只有具备了丰富和优化的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才有了现实基础。

二、加强数字化建设,提高档案资源利用效率

随着人们档案意识的提高,对档案的查询利用率也越来越高。但是传统的服务形式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也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利用需求。档案部门也正处于由纸质档案管理向文档一体化管理过渡。目前,国家对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必须充分利用机遇,通过应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制档案、声像档案等传统介质的馆藏档案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逐步数字化。此外,在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府办公自动化的网络平台上,大量的电子文件也逐渐信息公开中重要的历史记录,因此对现行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也是档案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网络化,通过网络,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组合、连接起来,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档案信息的使用效率。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档案信息数字化也促进了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开放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首要是建立资源丰富、功能齐全的数据库,也可根据自身的馆藏资源特点建立和开发特色数据库。在对现有馆藏资源进行建库的同时,还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对文字型、图形型、声音型档案进行综合处理,形成图文并茂的电子书籍。当档案信息形成电子版书籍后,融入信息市场进行交流,形成信息市场模式;或利用网络向人们提供各种档案信息,建立网络服务模式,提高档案的时效性、针对性。

在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中还应注意应优先考虑具有较高价值的、利用率高、需求量大的馆藏档案,同时兼顾档案原件的质量,档案的数字化过程分为文本录入和图像录入两种形式,因此要尽量选择字迹比较清晰、图像比较清晰的档案。选择数字化档案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为档案的利用提供了保障,这样才达到了档案数字化的目的,才能逐步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

三、加强标准化建设,完善档案开放利用制度

档案工作标准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网络化的前提,是提高档案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财力、物力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保证,直接影响着档案工作信息化的步伐。针对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当前各档案部门所使用的硬、软件系统不同及档案所建的数据库种类繁多而造成的电子文件格式不一、相互间不兼容的现象,档案管理部门要制定电子档案标准,规范电子文件格式,充分考虑与现行电子文件格式的统一及数据的共享,避免因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明确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归档要求、归档方法,确保电子文件的归档率,并将电子文件归档工作与归档人的考核挂钩。在信息资源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广泛的条件下,档案工作要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目标,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搞好标准化建设,更新观念,建立新型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同时,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对档案信息开发范围加以明确,尤其是政务信息公开服务中应明确法律、法规,制度的范围。对于用户需求较高的档案及已开放的档案,制定相关的保密及利用制度,严格控制其开放范围、服务方式。而对于相关政务信息的公开,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社会的利用需求,研究制定可提前开放档案的内容范围、实施步骤和服务方式,主动向社会提供利用,形成档案开放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整体效应。

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第7篇:馆藏档案数字化范文

关键词 传统档案馆 数字档案馆

传统档案馆是收集、保管档案的专门机构。其基本职责是:负责接收、征集、管理党和国家需要长远保管的档案和史料,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为现实的经济建设和历史的长远需要服务。根据《档案法》和有关文件的规定,档案馆属于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

数字档案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将分布于不同档案机构的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处理、加工,确保数字档案信息的长久保存和获取,并向社会广大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一种有序的动态信息空间。

数字档案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与传统档案馆之间存在着诸多区别:

一、馆藏之区别

1、馆藏内涵的拓展

对于传统档案馆来说,馆藏指其收藏保管的各类档案的总和,是一个物理概念,也是其存在的物质基础。馆藏量决定着档案馆的规模和实力,传统档案馆的工作也都围绕着对馆藏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而进行。然而物理馆藏对于数字档案馆而言已不再是其存在的前提。利用网络及通讯技术,数字档案馆除提供本地的馆藏利用外,还可以检索获取存储在它处的档案信息资源并将其提供给本馆用户使用,从而构成自己的虚拟馆藏,使馆藏的内涵演化为“物理馆藏+虚拟馆藏”。

2、馆藏载体形式的改变

纸张自发明以来就承担起了保存信息的功能,传统档案馆的馆藏也以纸质载体为主。进入20世纪后,为解决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又发展出了缩微、磁性等载体形式的档案。其后,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档案载体也开始向计算机可识别的电磁介质方向转化。数字档案馆的馆藏主要是以磁介质、光介质为载体形式的档案,具有存储密度高、存储成本低的优点。

3、馆藏获取方式的丰富

传统档案馆获取馆藏的方式以对各级各类国家机关生成并移交的档案文件的接收为主,辅以对社会上“三重三名”档案材料的征集或购买。而数字档案馆馆藏来源则更加丰富:一是对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二是对立档单位电子档案或电子文件的接收,三是对民间散存档案信息的收集,四是对互联网上其他具有档案价值信息的收集。与传统档案馆相比,其馆藏获取方式更加丰富,更具广泛性和多样性。

二、业务工作之区别

1、档案鉴定之区别

传统档案馆鉴定工作包括进馆鉴定和馆内鉴定,其中进馆鉴定负责那些档案室或其他地方移交来的档案鉴定工作,决定档案是否进馆;馆内鉴定是对保管期限已满的档案进行二次鉴定,决定其存毁。鉴定方法从内容分析逐步发展为职能鉴定。进入电子时代后,鉴定可能已不再是决定档案生死的工作环节。对于数字档案馆的电子文件来说,鉴定工作应提前到其生命周期前端,并在分析内容和职能的基础上增加对技术与背景信息的鉴定,对电子文件的各方面技术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对信息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及可读性的认定和对文件背景的考证和载体性能的检测等。

2、档案整理之区别

传统档案馆的整理工作,主要指通过一系列手段,将收集来的档案科学地组织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用划分全宗和全宗内档案的方法组织档案实体,实现实体控制,再通过检索工具的编制,实现智能控制。数字档案馆则采用非线性的方式整理档案,其整理工作包括两部分,一是对未经整理的数字档案信息进行整理;二是对已经整理但不符合数字档案馆信息组织要求的档案信息重新进行整理,包括分类、排序、著录标引、编目、格式转换等一系列内容。重点关注智能控制,在逻辑上按主题组织馆藏档案并辅以其它不同的整序方法,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要。

3、档案检索之区别

传统档案馆的档案检索工作主要通过手工检索工具来完成。这些检索工具的编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利于远程检索服务的提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数字档案馆则依托网络化的大环境,充分发挥计算机及网络所带来的巨大优势,提供多种检索途径,支持基于元数据、文件内容和文件主题类别的组合检索、模糊检索、截词检索、邻近检索、相似度排序检索等检索方式,实现对档案内容的全文智能检索,高效、灵活、快速、准确地向用户提供档案信息。

3、档案保护之区别

传统档案馆的各种档案保护措施、方法与技术无不将重点放在对档案载体的保护上。电子档案信息与载体的相对独立性使得二者可以相互分离。所以,数字档案馆档案保护工作也包括载体保护和内容保护两方面内容。其中载体保护不仅关注于存储介质的安全,更要维护其软硬件环境;内容保护主要防止对档案信息内容的篡改、删除、损毁等。如此才能保证电子文件的长期可存取性。

4、工作方式变革

传统档案馆多采用半自动化计算机工作方式,其流程为:档案数据的收集、档案前处理、数据的录入、加工处理、机读档案检索和档案信息输出。其中,部分工作由计算机完成,部分仍由人工完成。数字档案馆则将逐步实行全自动网络化管理,档案信息从流入、处理到流出将完全实现数字化和自动化。这种工作方式的转变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三、档案馆服务之区别

1、服务范围扩大

传统档案馆主要面向到馆用户提供各种基本的档案信息服务。数字档案馆依托实体档案馆中和整个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化、远程化的服务手段大大拓展了服务对象的范围。分散在各地的用户不必亲自到馆,只需要通过终端机接入互联网即可享受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服务。

2、服务方式不同

首先,传统档案馆的服务时间非常有限,在开放时间之外无法提供任何服务,而数字档案馆则允许用户随时访问,并随时提供非人工的基本服务;其次,传统档案馆依靠档案馆实体为服务空间,数字档案馆用户则可通过网络终端在任何地点登录从而接受服务,可以说,数字档案馆真正打破了档案服务的时空障碍;再次,传统档案馆以本地资源为服务导向,属于坐等利用者上门的阵地型服务,数字档案馆提供的是用户导向型服务,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可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推送到用户手中。

3、服务内容深化

第8篇:馆藏档案数字化范文

1.1电子商务中档案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

电子商务是指商品贸易的整个过程都通过电子手段来完成。它强调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把卖家、买家、合作方和厂商在企业外部网、企业内部网和因特网相结合的应用。贸易活动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如查询原材料、定购、展示产品、成品储运和电子支付等活动,其核心内容是互相交流和沟通信息。随着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应用,为企业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挑战,档案人员不仅要保管和收集好企业档案资源,还要了解更多的企业需求,设法使服务内容扩大。第一,要构建企业信息资料库,通过选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上网,该资源既能树立企业形象,又能体现企业优势,来展示和宣传自己,从而达到占领市场和吸引客户的目的。第二,要多方获取有效信息,构建一套高效的、科学的、灵活的、多功能的紧盯市场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体系,为企业的领导决策、经营生产全程主动地提供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1.2企业档案载体发生变化

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信息数据的远近交换、传递、处理得到了适时的实现,企业在经营、生产、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纸质文件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文件,电子文件不仅办公进度快捷,而且具有极快的传递速度。电子图纸也在大量出现,其优势也是手工绘制所无可比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够对产品图纸的设计进行随意修改、查询和存储,既方便又快捷。比如开发或生产一项相对较大的产品项目可能需要产生上万份图纸,同时有些还要继承原产品的许多成果,因此电子图纸的生命力更加旺盛,而且电子图纸的保存比底图的保存更有意义,还省力、省时、方便。变化了的载体形式深刻影响着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1.3企业档案分类发生变化

企业电子文件的大量出现,大大冲击了传统的分类方案,如人事档案、基建档案、产品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文书档案等分类方案,逐渐被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流程的设置、各个管理模块所取代。一份完整的档案信息计算机依据工作需要随时进行调整或设立相应类目,虽然不同企业档案信息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但不容置疑的是计算机的管理使档案分类与企业的管理、经营、生产等各种状况更加贴近,具有更加规范、科学和详细的档案分类。

1.4档案信息利用方式发生变化

为了使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构建企业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企业经营、生产的各环节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增强。档案既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又是重要的企业信息,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来满足企业各方面的需要。企业档案工作人员要始终围绕企业经营生产这个中心,及时把握信息开发和集成系统中的产品信息,找准档案服务企业的切入点,实现正确信息的正确传递,使档案信息达到高层次的处理要求。

2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企业档案管理

2.1档案数字化做好统筹规划

要实现大量档案信息技术化、数字化,就必须做好统筹规划。首先对馆藏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如档案的信息利用状况、馆藏数量、档案的类型、载体状态等基本情况。然后制订科学规划,包括数字化处理规划、硬件的购置计划等。档案数字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应从实际出发制度一个长远计划和打算,无论是购置硬件设施,还是数字化过程,都是如此,要使其拥有较强的扩展能力和支撑能力。档案数字化处理规划的制定应遵循“重点突出,分步进行”的原则,先数字化那些利用率高的档案资源和馆藏重点,尽早使大多数利用者的需求获得满足。

2.2档案数字化必须做好选择

馆藏的档案资源数不胜数,达到件件数字化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档案工作人员应该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划分和选择,分清需要数字化的档案和不需要数字化的档案以及需要优先数字化的档案,然后再进行数字化。现实工作中,常常对以下档案首先进行优先数字化,如特色档案、重点档案、珍贵档案和利用率高的档案。因此,凡是能成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一般都是高利用率、标准、有序、有特色、高价值的信息资源。

2.3优化设置扫描参数,提高数字化质量

第9篇:馆藏档案数字化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档案管理

数字化档案馆主要是利用数字设备、数字技术等,来把经过收集的档案信息完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一个智能系统。在该数字化系统之中,有着超大规模、分布式、互操作的文件资源库,其文件资源库能够为各个不同数字化档案馆之间提供所有的档案,并且还能够通过该方式来进行档案的交换。而系统在进行数据收集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把纸张、录像带、胶片等各种不同介质上所存在的各项原始数据进行转换,利用科学技术的方式,使得信息能够数字化。最后便能够将数字化之后的档案资料直接发送到各个网络之上,达到建立数字化档案馆的目的。下文主要针对数字化档案馆的形成和分类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一、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是时展的需要。我们的时代已经进人了信息时代。计算机、因特网已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档案工作不可能游离于社会发展之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计算机就开始用于档案管理,但由于众多的原因,档案馆使用计算机还只处于部分档案的检索、统计等方面,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更谈不上建设数字化档案。

2、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是参与建设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具体体现。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建设。档案资源属于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馆藏信息的数字化和传递的网络化,使得数字化档案馆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改变目前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的局面。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抢占因特网上的中文信息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3、建设数字化档案馆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数字化档案馆以其对信息的加工整理和有序组织,优化馆藏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为利用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档案信息。这些档案信息通过各种方式作用于两个文明建设,最终会成为科教兴国的源泉和动力。同时,档案信息可以说是前人实践经验和聪明才智的概括,占有有效的档案信息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数字化档案的形成

要进行数字化档案建设,只有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进行:

(1)馆藏档案数字化所形成的电子信息。

也就是直接把以往馆藏中传统的、实体的照片、录音、纸张、录像、胶片等实物上所承载的信息通过数码设备扫描、加工、图样处理、标引、编目、转化等多种方式来转变成为声音、影响、图片、文字档案等多种不同的数字化档案格式。

(2)电子文件网络化归档产生的电子档案。

电子文件是现代各个行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所诞生出来的必然性产物,例如在工程项目、电子政务、科研项目、电子校务等方面的工作过程中,都会应用到大量的数字信息。而对各个方面的信息是整理、筛选、编目、归档之后,便会产生出大量的数字化信息档案,并且这类数字化信息档案之中包含了音频、视频、图形、图像、文字、数据等等大量不同格式的数据资源。

而数字化档案无论是从自身信息的产生、积累、收集、整理、归档、管理还是到使用,其整个过程中都保持着较高的连续性。而每一个环节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同样是围绕着数字档案的管理思想来进行操作,并且各个不同部分的实现,都要依靠网络、数据库、数字加工、图形压缩、图像处理等大量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来进行处理。而在最终将各方面数据归档之后,就需要把电子原文以及目录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以便于后期对其进行查找。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与实施,明确了电子签名具有与手写签名或手工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电子文件与书面文书一样也具有了同等法律效力。作为档案进行归档的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一样具有凭证性、价值性和知识性。

三、数字化档案馆的信息分类

依据数字化档案信息内容形成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不同和管理的作用不同,可以直接把档案的内容信息划分成为以下两个不同的信息大类:

1、数字化档案内容信息。

数字化档案内容的信息对象主要就是档案文件对象,而这其中还将文件对象区分成为了增量数字化档案信息、存量数字化档案信息。增量数字化档案信息主要是形容其档案馆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以数字信息的方式来存储的该类数据,例如磁盘、光盘、硬盘等不同类型的存储介质来归档的之后的大量档案,而在进行归档的过程中,多是通过网络、系统、数据转移、数据转换等多种方式来进行的电子档案归档。这类档案信息在形成时为档案馆增添了新的档案内容,通常称之为增量数字化档案信息。存量数字化档案信息是指档案馆接收的以纸质、模拟磁带、录像带或者缩微胶片等为存储载体的档案。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为了提高档案利用率或保护档案,对这些存储介质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数字化转换等加工处理,形成数字形式的声音、图形、图像、多媒体信息等。这类档案信息的形式主要是对现有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和处理而获得,通常称之为存量数字化档案信息。

2、数字化档案目录信息。

数字化档案目录信息即以数字形式存储和管理的档案目录,是指在档案整理和归档过程中、在馆藏数字化过程中、在库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方便审核、方便调卷、方便检索、方便实现图文一体化管理的、以数据库形式存储的档案目录信息。这些信息是提供档案利用的基础性和索引性数据。档案目录信息与前两种数字化档案信息的最大区别在于:目录中存储的内容会随着档案业务管理过程而发生变化,如保管期限、密级、存址、转档信息等都可能发生变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数字化档案馆是将信息化全方位实现的一种新型档案馆,这其中包含了大能够提供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和职能化的信息。依据未来的发展来说,数字化档案馆将和信息共享个方面进行紧密的协作,最大限度的保证自身所具有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并且,数字化档案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未来的信息共享空间的建立来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党景丽.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思考[J]. 甘肃科技.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