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产计划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第1篇:生产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探讨

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的有效形式。我国自1987年全面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以来,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扭转了森林资源赤字现象。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开展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林权制度改革以来,进一步理顺了林业产权关系,激活了林业发展机制。

1.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概述

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建立,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基于林业发展的需要,历经了一个曲折艰难的过程。1985 年以前,我国实行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木材生产。由于当时实行以需定产,重采轻育,造成森林资源长期过伐,特别是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可采资源面临枯竭。

1985 年 1 月 1 日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明确规定: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为贯彻执行 《森林法》,林业部 1985年 6 月颁发了《制定年森林采伐限额暂行规定》,1987年 4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批转林业部关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年森林采伐限额审核意见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七五”期间实行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从此,我国的森林采伐管理有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转入森林才采伐限额 (姚顺波,2005)。

2.我国森林采伐管理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2.1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与经营方案等脱节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与森林经营方案和年度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不配套。 森林经营方案是指国有林业单位、自然保护区、集体林业经济组织以及其他有关单位、个人林业经营者为科学地经营森林、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永续利用,根据本林区的森林资源特点、 自然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所编制的培育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制各种林业规划、确定年度森林采伐限额、安排林业生产投资、评定森林经营效果的重要依据(刘德钦,2007)。木材生产计划,是指国家在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内,依据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对木材的需要而制定的允许各省、区、市及其编制单位年度生产木材的最大限量。 《森林法》第30条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不得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

2.2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与多种制度冲突

目前,据调查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不适用于森林经营制度和木材生产计划制度。木材生产计划制度是指国家根据每个地方的木材的生产量和采伐量制定出森林采伐限额,规定各个地区不许超过最大采伐限额。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森林经营制度和木材生产计划制度应该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益,但是现在三者已经发生很大的脱节。森林采伐管理制度10年做一次修改,森林经营制度5年做一次修改,木材生产计划制度1年做一次修改。随着社会发展,木材需求量不断增大,而木材生产计划制度又受到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和森林经营制度的限制,这就造成了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按照现有的目前生产计划制度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社会对木材的需求了。

2.3指标分配中的设租与寻租

现实中的森林经营者和资源管理者并不是一个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无私人,他们都没有超人的利他意识,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因而他们都具有寻租和受租的可能性。按照现行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林权所有者必须取得采伐指标才能办理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进行合法采伐。因此,能否获得采伐指标是林权所有者落实处置权、收益权的关键环节。目前在采伐指标分配上,采取由下而上,再由上至下逐级分配落实的模式,虽然在编制计划初期有的征求了林权主体的意见,但由于中间环节过多,在最终落实过程中,在分配上基本是由行政部门垄断,仍是政府行政指令配置模式。

3.管理制度的完善有效措施

3.1建立科学有效的森林采伐限额调整制度

根据《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的规定,以及人工用材林存在大面积低产林的实际建议采伐类型增加更新采伐和低产效林改造两种类型,保留主伐、抚育采伐、其它采伐。根据社会对木材需求的基本情况以及南方商品林经营区的实际,将消耗结构中的农民自用材和烧材限额整合为非商品材限额,保留商品材限额,并根据社会对木材的需求实际合理确定商品材与非商品材限额。

3.2建立健全森林采伐技术指标体系

我国确定主伐年龄的依据是,一般用材林以工艺成熟,薪炭林以数量成熟作为主伐年龄。这是林业产品经济的产物,长期以此为指导来进行森林采伐,对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利用、更新、保护起到了一定作用。森林成熟是指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达到最符合经营目的和任务时的状态,经济成熟是其中的一种。森林采伐量是指采伐林木的蓄积量或采伐林木所能生产商品材的数量,即生产部门常说的采伐量,森林采伐包括用材林采伐、防护林卫生伐、薪炭林采伐和特用林采伐等,由于除用材林采伐外的其他采伐大多是根据林况具体确定的,采伐量较少,且其采伐量的计算也较简单,确定采伐限额的关键在于正确区别年采伐限额与年合理采伐量的内在关系。

3.3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中寻租行为的治理

政府实行森林限额采伐政策的本意是为了弥补市场的不足,减少森林采伐面积,保证森林木材类产品和生态环境类产品的可持续利用,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介入而“无意创租”。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利用政府和市场的双向互补性,通过他们的协调配合来完成各自的职责。增强法律的惩罚力度既可以增加寻租人和设租人的寻租和设租成本,又可以减少寻租人和设租人的预期收益,从而能够有效地遏制寻租和设租行为。一方面要加大打击行贿、受贿的力度和扩大打击面积,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滥砍盗伐、无证采伐林木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减少和杜绝各类毁林行为,保护森林资源。

4.结语

为了更好的平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必须对森林采伐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增大对非公有林的采伐限额,不仅保证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调动了经营单位的积极性。同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修改,使法律法规相配合,解决了脱节不匹配的问题。政府相应的搞些经济扶持工作,这样充分保证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2篇:生产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煤炭企业 物资超市

由于煤炭企业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而且物资供应体制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我国构建专业化、信息化与网络化的现代物流供应企业势在必行。随着煤炭企业利用现代物流体系的理念,加快引进物流管理技术的步伐,追求探索创新物资供应模式。按照煤矿分布布局的特点与仓库内形式布局特征,进而创建物资超市。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连锁超市式的配送供应方式。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物资供应配送效率、减少储备资金的占用率,也为煤炭企业整体增效做出了贡献。

一、煤炭物资供应超市化经营特征

传统的煤炭物资供应管理模式与新成立的煤炭物资供应超市模式相比存在着落后,新型煤炭物资供应管理的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上都有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更是创新型的、多方位的物资供应管理模式。

1.物资供应超市化经营下的煤炭物资供应管理理念的转变

新型煤炭物资供应超市化经营的理念就是“零库存管理”。而对于其基本工作原理则是: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形成一条龙服务,摒弃集团公司内部等待和在准备情况下带来的铺张浪费现象。主要表现为:一定要制定高度协调、完善的存货供取实施计划,且与供应商之间达成协议,尽量的在使用之前要求供应商送货上门;实施高精度管理与控制机制,限制供应商的数量,从而对电子数据互换的实现。

2.物资供应超市化经营下煤炭物资供应管理制度的转变

按照物资供应超市化经营的基本管理模式要求下,并且提倡基础管理工作要“有法可依”。这就间接地要求供应管理公司根据煤炭物资供应的重要工作环节,拟定出全面的工作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物资计划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库存资源管理制度、信函凭证管理制度等等。而且为了提高计划管理制度多方位要求,对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的编制要严格的按照要求制定;对于合同管理制度就主要是从市场调查方面研究,进行商务谈判,最后合同签订,双方履行合同规定内容。

3.物资供应超市化经营下的煤炭物资供应管理流程的转变

在一般情况下,供应公司都是以物资供应超市化经营为指导,并且积极的创新物资供应流程,与现有的业务流程相比进行优化、改进或者是调整。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从根本上在思考和再设计,设立焕然一新的工作过程的组织结构模式。从计划着手,到采购、入库、发料、结算整个流程进一步思考设计,避免过多的重复性就业。

二、供应链方式下的煤炭企业物资超市管理

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应用来讲,它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即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而职能领域主要包括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辅助领域主要包括客户服务、制造、涉及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师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它的先进性体现在是以客户为经营导向的,而在供应链管理方式下的煤炭企业物资超市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

1.明确煤炭物资采购管理组织职能

在物资采购管理方面讲,它的组织结构会因为它的采购管理职能不同而有所不一样。主要是因为物资管理部门的职能不但是及时掌握调查生产资料的渠道,更是寻找物料来源并且保持有效的内部沟通的重要手段。所在采购信息来源上,还是要找到在紧急情况下所能替代的供应商。这样,我们就要建立供应商档案库,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有效联络。同时,掌握市场原料行情,价格趋势,制定采购方案,对所需的材料按照合同中规定的内容进行按期交货。所以,在确定物资管理管理职能才能对其进行分工整理和管理合作。

2.加强物资计划管理

为了发挥规模经营优势、掌握煤矿生产物资需求、流动资金使用效率、组织有效货源、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促进经济效益提高,这些都是物资计划管理的重要工作。物资计划管理在物资供应管理部门起到基础性德作用,主要是利用物资计划管理的要求,进行市场主体规范,并对物资计划进行的采购行为。从而扩展采购渠道,提高档案的规划和管理,充分地发挥出物资供应部门的主渠道优势,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减少劳动消耗。物资管理计划必须按时按季调整计划,让计划具有灵活性;按照资金的来源把专项工程所用的资金或者是生产材料进行有效计划。

3.实现管理创新

为了建立健全的物资管理制度,一定要严格规范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一切行为。因为从矿用物资超市这层方面讲,它的周期性和采购性不是很稳定。采用招标比价,然后在对其进行集中采购,接着要确定各部门及人员职责,设立相对应的供应部门和使用部门。不定期的进行调研检查,对采购物资的质量、价格、采购人员严格把质量关、价值关,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节约资金过度的浪费。

三、总结

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兴起和竞争的日益加剧,煤炭企业的物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是在供应链管理视角分析的煤炭企业物资超市发展,并对物资超市有什么样的特征进行了有效探讨。为发展煤炭企业应该加大对物资超市的投入,加强物资超市的信息化程度和物流流程中的办公自动化的程度,增加物资超市所供应的物资品种。所以,建立供应链管理基础上的煤炭企业物资超市,就在服务生产中起到了重大意义。

第3篇:生产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

综合计划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平衡企业经营活动是否统筹安排的有效措施。对企业各项计划进行平衡处理,可保证计划执行有序进行,提升经济效益。所以,综合计划管理需注意各计划的优化组合,要有很强的全局观意识。尤其是电力企业与国民生计密切相关,所以综合计划管理一定要科学严谨。

一、综合计划管理概念分析

电力企业的战略和规划是综合计划管理的重要生产指导标准,对电力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发展经营策略等进行统筹分析,实现供需平衡,并对优化企业之前的年度管理计划以及实施方案。综合计划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储备、编制、平衡、执行等进行考核,这是电力企业管理的关键,也是促进电力企业集团化运作和集约化发展主要手段,也是电力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说,需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提升电力企业应对内外部经营风险的能力。基于当前的发展形势下,需要深化综合计划管理的相关研究。

二、管理内容与方法

1.计划申报

电力企业部门需要针对管理责任范围和管理内容执行详细的管理计划。各部门需要按照计划的项目规范建设或改造项目的原因、实施方案以及完成时间点。该计划通常有以下三种:(1)年度计划;(2)月度计划;(3)临时计划。

2.年度计划

年度计划的申报编制以及下达程序是这样的:各生产运行部门,都需要申报计划,各专业部门需对生产信息进行汇总。各个部门需要依据自身的工作范围和业务状况制定年度计划。编制本年度的生产管理计划,在下半年就申报的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确定后期计划。

3.月度计划

月度计划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计划分解、项目计划申请、项目计划费用落实。各个部门的月度计划需要上报。月度计划的编制以及下达流程是这样:各个部门申报专业部门汇总、在月度生产计划会讨论、协商处理、发文。每个月的月末需要召开月度计划会议,各个部门计划的申请截止时间为25日左右。月度计划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将上月计划的完成情况整合并编制为书面报告。

三、加强电力系统作业中的综合计划管理的有效策略

1.构建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

根据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具体情况,一般要从下面3个方面进行:第一对管理制度方法进行完善,在已建立的综合计划管理制度方面,要全面监督管理计划的编制、上报、审核、下达、执行、调整和评价的过程,并且将管理责任细化到个人,建立全程跟踪分析制度;其次,健全关于综合计划管理的指标体系,对于我们电力企业而言,需要从实际经营状态出发,将经营管理目标细化为具体的量化指标,并下达至各分级单位;然后,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电力企业内外部的经营发展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在制定并落实计划后,不能恒定不变,而是应建立动态管控机制,全面监督计划实施的全过程,对潜在的风险及时发现并排除,做到有效识别,在各个环节加强防控。

2.综合管理过程中要全面实施电力视频联动管理系统

通过对传统的电力视频监控创新,产生了电力视频联动管理系统,是在原先基础上增设能与供电企业相互动的电话互动,特别是SCADA系统,能实现联动过程中可促使巡检与集控中心,利用现有的电力通信网络把原有变电站、相关设施的视频信息以及故障问题传输到控制和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再通过本系统对变电站和相关的设备做到实时监控,这样就为供电的安全和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现场实时资料。与此同时,还能够把产生语音电话和SCADA系统有效地联动起来,如果变电站来电话,对应的电话视频会第一时间把信息推送到系统电脑上。工作人员做的每一个操作动作,都会一一联动到摄像机上来,这样就实现可视化管理。

3.建立和完善综合计划管理机制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近些年来我国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具有随意性情况,但是各综合计划均需要以综合计划管理方法为参考标准,所以需要明确具体的管理体制,保证管理指标与项目的统一。综合计划管理实施时需要突出其整体性、全局性、统一性,通过对各管理指标的统筹和平衡,保证电力企业上下管理目标的统一,并规范管理行为,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的高速发展,提升集团经济效益。综合计划管理,需要实现横向融合,并加强纵向的管理,促进企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在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经审核并通过后,各单位部门需严格按照执行的综合计划管理机制执行,优化组织机构,需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实现执行过程的协调。另外,需对综合计划目标进行分解,分层次落实,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在这一过程中,要想保证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目标的执行力和执行的强制性,如果不能纳入综合计划管理范围,不能对相关资金配置方案进行调整。对于综合计划管理工作来说,其具有全面性、集成性、协调性和系统性特征,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计划开展进行动态监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将企业制定的综合计划指标进行合理的分解,然后下达给不同的下属职能部门,按月对指标实际完成状况进行跟踪检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电网建设发展新形势下,综合计划管理在电力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保证各项计划的有序执行,实现资源的节约,需要提升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有效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需深入落实综合计划管理工作,从而保证预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叶炯,YEJiong.基于过程管控的电力公司综合计划预警机制[J].浙江电力,2013,32(1):62-65.

[2]汤晻,周斌,王家斌.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模式探讨[J].湖北电力,2010,34(1):63-64.

第4篇:生产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20*年完成上网电量225122.66MW.H,完成年度合同上网电量216000MW.H的1*.22%,提前36天完成计划任务,超额完成上网电量9122MW.H,各月完成发电量和上网电量情况如下:

上网电量的实现除由库区上游来水起决定因素外,运行值班员加强责任心,按曲线上限带负荷,积极联系中调,维护人员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也起着重要作用。

本年度未造成人为责任的售电方电量违约行为。

二、运行、维护管理

在美亚公司准备接手浮石水电厂生产管理前夕,即3月下旬,总工、各专业工程师、运行主任已相继到位,浮石水电厂生技部开始正式运作。

1、生产制度的制定:生技部自上至下全体人员都形成了共识------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必须有严格、合理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制度管人。生技部的首件任务是制定生产管理制度和修编有关设备运行规程。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职责》、《交接班制度》、《运行维护制度》、《事故处理制度》、《工作票制度》、《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值班制度》以及《防洪抗汛制度》;运行规程包括《电气设备运行规程》、《机械运行规程》、《闸门及起闭机运行规程》、《船闸通航运行规程》等。

2、组织二级生产机构:生技部成立后,立即组织浮石水电厂二级生产运行机构,首先对运行主要岗位(运行值长)实行竟聘上岗,根据浮石水电厂原美亚学员的具体情况对值班班组进行重组。4月10日20:30分首先实现运行工作的顺利交接,这标示着美亚公司正式接管浮石水电厂水电厂的生产运行工作。维护班组的有关人员也相继到位,浮石水电厂的运行维护工作逐步走向正轨。

3、运行管理:结合以往运行经验和有关新行管理规定,重新对运行现场主要生产记录表格、记事本进行编排并投入使用,规范有关生产术语。注重运行人员责任心和技术水平的培养。严格监盘,尽可能按曲线上限运行,积极联系中调调度员要求多带负荷。全年发现设备缺陷300余项。全年实行操作票367份,签发工作票319份,两票合格率99%以上,没发生任何人为责任事故。自5月份起,每月都展开不同形式培训,如事故演习、事故预想、事故分析、技术问答等,提高了运行人员事故判断和事故处理能力。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运行方式和特点,积极做好危险点分析和事故预想,如1#主变返厂检修期间的“厂用电消失预案”、消防水池建设期间的“消防水临时运行方案”和针对系统崩溃的“电厂黑启动方案”等,防患于未然,事故发生时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对付。浮石水电厂投产3年多来,一直没有完整的电气图集,给运行和维护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进行运行图集的修订是生技部的重要工作之一,12月上旬已完成主要图纸的绘制。从图集的修订情况看,图纸还存在很多问题,要做到彻底完善还需要大量的时间。

4、维护管理:由于电厂装备水平较落后,暴露的设备缺陷也较多,合计消缺300余项。维护一改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预见性检查和维修,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对设备的控制性大大加强。针对透平油系统漏油严重的情况,生技部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分析,利用上游来水较少的有利机会,对2#进行了为期六天的检查,为冬季的大修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

5、“5。3”主变事故抢修:5月3日,1#主变发生匝间短路事故,主变退出运行,1#机被迫退出备用,对处于丰水期的水电厂来说将造成严重的损失。生技部及时投入紧张的事故抢修工作,包括事故的分析、检修队伍的落实、检修组织措施的落实、生产厂家检修事务的联系等工作。6月2日1#主变恢复运行,事故的抢修组织工作是卓见成效的,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事后,生计部配合公司财务部门的保险索赔工作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6、实现110KV线路双出线运行:由于涉及上网电量计量和线路损耗计量问题,很久以来,本厂负荷只能由两条110KV路线中的一条送出,这种运行方式对电厂运行的稳定性很不利。生技部成立后,对此问题非常重视,多次参与公司与广西电力公司协商与谈判。月终于与广西电力公司达成协议,11月11日实现双出线运行,提高了电厂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7、速器的招标工作:原装配的南发厂WSTAG—150型微机电液调速器设计落后,投运以来存在较多问题,长期存在的隐患无法得到彻底解决,调速器的更换工作势在必行。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厂家的邀请、考察、开标、确定厂家、技术联络等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最终,中标产品为宜昌市能达通用电气股份合作公司的WBST-150-2.5型可编程微机调速器,该调速器采用的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PCC,代表目前调速器领域的先进技术。

8、栏污浮筒改造的招标工作:由于原拦污浮筒设计的缺陷,无法有效地拦截河道漂浮物,在丰水期期间,由于拦污栅堵塞,造成水头损失,须多次停机打捞浪渣,直接造成大量电量损失。拦污删浮筒改造的效益将是立竿见影的,拦污删浮筒改造的设计、招标工作已顺利完成,目前正在实施。

9、三台机的年度检修招标工作:浮石水电厂运行近4年来,三台机组均未进行过大修,根据各台机组运行的实际情况,决定对1#机、3#机进行大修,对2#机进行扩大性大修。电厂决定采取招标的形式将检修工作向外单位承包,生技部自8月份起,开始着手进行包括检修项目的确定、招标文件的起草、开标、评标、等一系列的工作。最终确定的检修单位为融安广林电力运行维护有限公司。目前,2#机扩大性大修即将完成,紧接着将进行3#机小修。

10、机组年度检修工作的协调、进度控制、质量监督:生技部非常注重检修的进度和质量工作,成立了检修指挥部,着重控制检修的进度、工艺和质量,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为加强运行人员的检修技能和培养检修人才,还从运行人员中抽出四人参加检修工作。

11、的检修:桥机使用几年来,首次进行检修,检修时间为:月日~月日,各项试验结果合格,确保桥机安全的使用。

12、技改项目:进行了如下设备改造

a)低压风机的改造:原有湖南益阳空压机厂生产的IV-3/8型低压风机运行性能极不稳定,维护量很大,最后出现大轴开裂现象。更换的一台柳州富达机械有限公司LU22-7静音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组并于5月15日投入运行,根据运行的情况看,该设备运行稳定性能良好。

b)直流系统的改造:原直流系统具有容量不足、出线设计不合理、装置落后的弊端,更换了一套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有限公司GZDW微机控制高频开关直流电源系统,根据机组的检修进度,生技部将逐步对各机组、各部分的直流部分进行改造施工。

c)调速器系统的改造:调速器的型式、生产厂家确定以后,积极做好相应的组织工作,如材料的准备、施工图纸的准备,将根据机组的检修进度将进行实质性的安装阶段。

d)密封用水系统的改造:浮石水电厂曾两次出现大轴密封烧毁的现象,主要原因为密封水质不好,针对此问题,对密封用水系统进行了改造,将密封水源从冷却水总管改接至消防水管,因消防水经消防水池澄淀,水质得到改善。

e)消防水泵控制系统的改造:原有消防水池为临时设施,漏水较大。新水池建成后,对消防水泵控制系统亦进行相应改造,实现了消防水泵自动控制的功能。

三、安全管理

电厂新的管理机构成立后,建立健全了电厂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监察体系,完善了安全生产网络。制定电厂消防管理制度和电厂反违章管理制度。按照《电业安全生产规定》和电厂制度,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分析会,明确各班组安全员,确定了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职责。邀请柳州特种设备检验所对全厂起重设备进行了安全检测,向柳州安监察局办理了特种工种取证工作,进行了班组劳动安全、作业环境及防火安全性评价,制定20*年劳动安全、作业环境及防火建议措施;针对向外承包方式的检修工作的特殊性,制定机组检修安全工作规定。

四、员工培训

生技部成立之初即制定了详细的年度培训计划,实行自学为主,辅导为辅的方针,采取技术问答、事故演习、事故预想、现场讲课和生产简报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取得良好效果,12月初举行了部分操作权限内的“机电合一”值班员资格考试,成绩良好,为明年机电合一值班方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20*年生技部工作设想

回顾20*年的历程,我们欣慰地发现:生计部在温总的亲切关怀和张厂长的正确领导下,克服了人手少、问题多、水情差的困难,保证了设备和人生安全,实现了提前完成年度上网电量计划。我们还对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维护,实施了多项技改,消除了大量安全隐患,设备故障率逐月下降,设备健康水平明显提升。与此同时,我们的运行维护队伍也得到了锻炼,员工的专业技能有了一定的提高。

虽然我们在过去的一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设备问题还很多,生产管理体系和制度还不够完善,人员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我们明年地工作重点仍是一手抓设备维护整改,一手抓管理制度建设,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和管理培训。希望通过明年的努力能达到主要设备无安全隐患,全厂设备的同期异常次数减少一半以上,图纸与现场基本相符,主要生产管理人员能摆脱繁重的现场维护工作,有更多的精力抓管理、学习和培训的良性循环的新局面。我们有如下具体计划和措施:

1、借鉴其他电厂的先进管理经验,不断完善我厂生产管理

目前,国内较先进的水电厂一般都采用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MIS(即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或ERP(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系统,使用效果我们不太清楚。但任何一个运转有效的系统一定是建立在一个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生产秩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准确的原始数据的基础上的。为了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我们应逐渐做到: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各部门都有相应的作业流程;管理业务的标准化,各部门都有相应的作业规范;报表文件的统一化,固定的内容、周期、格式;数据资料的完善化和代码化。

结合公司的经营目标和浮石电厂的实际情况(机构精、人员少、手段落后、制度不健全),我们认为近期应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抓好基础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工作流程,为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打好基础。20*年生计部具体应完成以下内容:

1)完善基础管理:

建立设备台帐:建立全厂设备台帐目录,完成主要设备(主机、变压器、水车自动装置、调速器、励磁装置、保护装置、直流充电装置、高低压气机)台帐。

技术资料管理:建立完整的目录,补齐缺漏的资料,修正错误的图纸,重点完成运行图集,保证图物相符。配合行政部规范档案管理。

运行台帐管理: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建立船闸运行台帐。

统计报表管理:进一步理顺和规范。

修订运行规程,起草检修规程。

2)建立基本管理体系(制度、流程)实现如下管理内容

生产技术管理

检修计划管理(设备大修计划、设备月度检修计划)

合理化建议管理(建立合理化建议台账、合理化建议奖励情况)

生产计划管理

技改管理(技改计划管理、技改合同管理台账、技改项目管理)

防汛防洪管理(防汛防洪组织网络图、防汛防洪检查管理、防汛防洪标准管理)

计量器具管理(计量器具定检年度计划、计量器具管理台账、计量器具检定管理)

设备管理:

设备台账(设备参数、设备履历)

缺陷管理

检修管理(大修管理、小修管理、巡检管理、维护管理)

工作票管理(第一种工作票、第二种工作票、机械工作票、清污申请书、检修申请书)

设备评定级

可靠性管理

定值单管理

班组工器具管理

运行管理:

运行记录管理;

运行日志

生产报表管理

运行操作管理

运行分析记录

生产计划实施和检查

生产调度的实施

船闸运行管理

借用工具登记

借用锁匙登记

个人业绩考核

水工管理

水库防洪调度数据管理

水库水文站数据管理

大坝观测数据管理

水工建筑物运行档案管理(年度计划、大坝安全管理网络图、大坝安全检查)

防汛日常工作(水情测报月报表、水库值班记录、闸门运行值班记录、)

安全监察管理:

设备事故及保险索赔管理:

人身事故及保险索赔管理:

安全记录管理

安全简报管理

安全奖惩管理;

安全工器具管理

安全指数评估(根据发供电企业安全管理评估表对组织领导、安全机构和安全人员、规章制度、安全规程的执行、防火防爆,危险品管理与环境保护、设备安全管理、事故调查统计、安全教育与培训、监督检查活动与安全分析、反事故措施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及紧急处理计划等十一种情况进行评估。分为差:(Gi=1.0);中:(Gi=1.45);良:(Gi=1.49);优:(Gi=1.52))

安规成绩管理

两措计划管理

两票管理

各项指标管理(主要指历年事故,指标统计和事故、障碍指标数)

报表管理

教育培训管理:

教育培训统计管理

管理人员培训管理

技术人员培训管理

培训考核计划管理

岗位培训评审管理

组织等级考核管理

协助行政部完善档案管理和物资管理

2、加强员工培训,提高运行维护水平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现场培训为主外培为辅的方针开展员工培训。鼓励员工自学自修,坚持开展事故分析会、专题培训课,继续办好《简报》

我们计划通过培训和考核,运行人员年内达到“机电合一”的水平,水工班人员在年内达到兼顾水情调度、大坝观测、船闸通航等工作水平。并对运行班组进行重组,实行六值四倒制,其中一个值轮流到维护班参加维护工作,这样即可提高运行人员的维修技能,加强维护力量,又可真正起到运行备用人员的作用。

继续实行主要管理人员兼顾主要维护的办法,克服维护人员(主要是电气专业)不足的困难,使维护人员通过实践锻炼逐步达到一专多能的水平。

3、加强设备日常检查维护,完成设备年度检修和技改计划

*~*年大修工作完成后,我们将于3~5月开始对全厂设备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安全性评价,对小的缺陷给予及时消除,对较难处理和费用较大的项目将研究处理方案并落实到检修计划中实施。在进行检查维护的同时,我们还将持续进行图纸的修订工作,逐步实现图物相符、同类设备一致。我们将于5月份提交一份细化的*年检修计划和中长远规划,该计划应达到前瞻性、整体性、合理性、均衡性。*年已确定的项目有:

完成*~*年度机组检修和调速器改造

低压气机改造

*~*年度2、3#机组小修

*~*年度1#机组大修

一次设备预防性试验

部分闸门防腐

第5篇:生产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一、供应链管理环节的研究与应用

 

1)在时间上重新规划企业的供应流程,以充分满足客户的需要。推迟制造(Postponed Manu-facturing)就是供应链管理中实现客户化的重要形式,其核心的理念就是改变传统的制造流程,将最体现顾客个性化的部分推迟进行。在整个供应系统的设计中,应该对整个生产制造和供应流程进行重构,使产品的差异点尽量在靠近最终顾客的时间点完成,因而充分满足顾客的需要。这种对传统的制造流程进行重构的做法实际上与当前流行的企业经营过程重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是一致的。

 

2)在地理上重新规划企业的供销厂家分布,以充分满足客户需要,并降低经营成本。这里要考虑的是供应和销售厂家的合理布局,因为它对生产体系快速准确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加强企业与供应和销售厂家的沟通与协作、降低运输及储存费用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供应系统合理布局中需要考虑的包括:总装厂与目标市场的距离以及总装厂与其零部件厂之间的距离。当企业打算在其他地点开发新市场时,通常在新市场附近建设新的总装厂,并要求长期合作的零部件供应厂家在附近投资协作配套厂,或在当地与适当的厂家合作。

 

3)在生产上对所有供应厂家的制造资源进行统一集成和协调,使它们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企业往往有很多的供应厂家,为了满足某一个具体的用户目标,就必须对所有这些供应厂家的生产资源进行统一集成和协调,使它们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这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方法。

 

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研究与改善

 

企业MRPⅡ与JIT相结合的Push/Pull生产策略

 

1、企业生产中供应链等元素分析

 

1)从供应链角度分析

 

从供应链角度分析,不仅要分析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生产能力,还要考虑物流的产能,即物流环节的仓储能力、配货能力以及运输能力。从供应链角度的考虑,企业不仅要生产出顾客需要的产品,还要把产品送到顾客手中,这就是说不仅要考虑产品物理化学特性的变化,而且要考虑产品空间位置的变化。由于物流环节的仓储、配货以及运输业务都可以通过外包解决,企业一般没有对物流能力予以特别重视,但是物流能力也会对供应链的整体运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2)从生产管理角度分析

 

生产管理一般分为3个部分:

 

(1)生产现场管理;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工装夹具)、料(原材料、辅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2)标准化作业:在基本运作的系统调查分析下,将现有作业的每一步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以标准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分步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运作效果。没有标准化,员工的操作就没有标准可言,就无法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3)成本控制: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2、MRPⅡ与JIT相结合的Push/Pull生产策略

 

与传统的MRPⅡ系统不同,主生产计划的计划对象是产品族或产品系列,而不是规格品种繁多的最终产品。在计划推动阶段,由于提取了各定制产品的共性成分,加工对象的批量较大,因此,便于组织批量生产,可获得大批量生产的制造成本和效益。

 

在订单拉动阶段,当客户订单到达以后,由组装工厂拉动扩散工厂的生产,系统通过对组装成品在库,的分析,确定前工序定制投入的生产任务。一般来说,在这个阶段,只需要将由计划阶段生产中间在库进行定制配线投入,按JIT的拉动方式组织订单生产,并且一贯生产至后工序组装完成成品。但是由于S公司的实际问题即前工序配线生产与在库生产矛盾的协调,后工序共用设备的协调和瓶颈工序的调度也不是能够完全按照JIT的理论能够解决的,所以更加强调 JIT与车间或工序作业计划的配合与协调。只有这样才能既缩短产品的交货期,又降低了库存和在制品,使生产过程与市场需求紧密地结合,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准时制拉动式物流管理模式

 

准时制拉动式物流管理模式即JIT生产模式,JIT已在现代制造业中广泛应用,每个现代制造企业都在企业的设计中使用JIT的一些方法。JIT技术因物流业的发展而日趋成熟,将会给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已将着眼点放在如何降低物流成本上,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也正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其中以汽车制造和电子技术产业为代表的准时制(JIT)管理在现代制造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应用JIT管理,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美国福特汽车公司、IBM公司都曾成功地实施了JIT管理。因此,专家们认为,成功应用JIT管理是世界一流制造企业的标志之一。

 

1 适品、适量、适时

 

JIT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JIT的核心是:零库存和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生产部门根据市场部门接受的订单情况,在周四或周五确定第N周的生产计划。并根据已接受的第N+1、N+2周的订单情况,大致提供第N+1、 N+2周的生产计划。采购、制造、仓库等部门根据生产部门制定的计划进行相应的生产准备。这样就可以周而复始、不断地循环改进生产计划。

 

2 生产计划管理的模式选择:

 

1)生产计划管理的三种模式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企业可以选择多种生产管理的模式和方法:第一、从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或从市场部的工作考虑,可以选择随市场任意变动,尝试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第二、从组织生产的角度出发,或从计划、生产部门的工作考虑,生产量的变动越小越好;第三、根据市场需求并结合销售、生产、供给整个链条的能力考虑,可以设定合理的滚动变动幅度。

 

2)三种模式的效果分析

 

第一种模式下的生产量变动过大,致使成本上升且效率低下,顾客得不到价廉物美的商品,企业面临资金链截断的危险;第二种模式下的生产量变动显得过小,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差,无法令客户满意;第三种模式对企业自身的产能数据有非常准确的把握,能够按照订单要求及时交货,不但运行成本较低,而且能够获得较高的客户满意度。因此,第三种模式是最合适的选择,能够为企业带来长久的效益。

 

四、总结

 

从接受订单,制定生产计划到供应链运作,JIT供货,最终用户得到满意的产品,这一系列的过程与传统的生产模式比较,较大程度的减低了物流运作的成本,使效益最大化。

第6篇:生产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供电企业;生产管理;变电运行管理;设备检修管理;设备缺陷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9-0100-02

供电企业的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通过完善生产指挥系统,强化生产管理,加快电网建设,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不断优化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配置,打造先进的实用信息化平台,最终实现电网安全经济可靠运行,保证供电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

供电企业的生产管理主要包括生产指挥系统、生产计划管理、电网建设与规划、运行管理、设备管理、供电可靠性管理、电网调度管理、文明生产、工程管理、技术监督等方面。其中运行管理和设备管理是生产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中变电运行管理工作要求是: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建立健全变电运行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各项运行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运行水平,保证变电设备和电网经济的安全稳定运行。而设备检修管理与设备缺陷管理的工作要求则是:提高设备的安全水平和设备可用率,管理精细规范,符合专业检修标准,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一流标准,如同运行管理也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基于此,本文仅从变电运行与设备检修及设备缺陷管理等方面予以阐述。

一、变电运行管理

随着供电企业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变电站逐步由有人值班向无人值班过渡,管理模式也向集控中心、操作队模式转变,这对变电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变电运行管理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集控中心、操作队的管理

集控中心全面负责管辖区内各无人值班室的运行监视、监控信息记录、设备遥控操作、事故处理等工作,统一负责管辖无人值班变电站与上级调度的各项调度业务联系。按照“区域集控规则”选择设在变电站或其他地点。集控中心的数量应根据供电企业规模及变电站分布情况确定,并适当考虑值班人员工作及生活的便利性。

操作队负责管辖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日常巡视巡检、运行维护、现场倒闸操作、设备定期试验轮换、事故及异常处理等其他运行工作。各区域集控中心范围内操作队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般情况下,每个操作队管辖变电站6至8座,不宜超过10座。操作队站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与管辖变电站之间的距离,距离半径不宜过大。

无人值班变电站应具备“五通”功能,由集控中心管辖并集控。由操作队对其进行现场操作和巡视巡检工作。集控中心建设不是简单地将运行人员从站内撤出,而是从变电站无人值班实际出发,对变电站设备设置、功能选择、技术性能等提出要求并做出优化,以保证无人值班集控运行模式下的安全稳定运行。

2.设备的巡视检查

一般分为正常巡视(含交接班巡视)、全面巡视、闭灯巡视和特殊巡视。运行管理部门应对各种值班方式下的巡视检查质量、次数、内容做出明确规定,明确检查的项目及内容,严格监督、考核运行人员的巡视检查质量。运行人员必须按照设备巡视路线认真巡视检查设备,及时发现异常和缺陷并上报,杜绝事故发生;巡视检查的方法除了通过巡视人员的感官外,还要积极采用工具及仪表进行检查并逐步推广应用在线检测、红外成像等先进的检查技术。

3.设备的运行维护和定期切换

运行人员应加强值班,运用调度自动化、遥视、自动报警等系统,对变电站和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应严格执行调度下达的电压曲线和无功曲线,做好有载调压变压器、无功补偿设备的安全运行。要加强设备的定期试验和切换维护管理,合理安排变电站的定期维护计划,对相关设备进行定期的测试、检查、清扫,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停送电操作和事故处理

认真做好停送电操作,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管辖范围内所有变电站的一次主接线和设备状况,加强防误操作培训,强化操作时的行为规范,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当变电站发生事故和异常时,运行人员应尽快到达现场,隔离故障设备,尽快恢复非故障设备运行,尽量减少客户停电时间。要加强反事故演习,落实事故处理应急预案,提高处理事故的能力。

5.规章制度和基础资料的管理

运行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除“两票”管理制度外,还应建立设备巡视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设备定期轮换投运制度、设备台账管理制度、安全工器具管理制度、运行分析制度、反事故演习制度、培训制度等基本规章制度。运行管理部门应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集控站(操作队)、少人值班变电站应具备与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部颁规程、标准、制度、规范及有关现场运行规程、制度、文件;各种图纸;设备台账、各专业报表(反映主变压器、开关、保护装置运行情况)和月、季、年工作计划、总结、运行分析资料、各种记录等;变电站现场应有设备缺陷记录、开关保护动作记录、避雷器动作记录、现场规程、巡视记录、检修记录、验收记录及有关图纸等。

要加强运行资料的管理,确保运行资料的准确完整,为运行管理、电网规划、技术监督等工作提供原始数据。各种记录应按规定录入MIS系统或手工填写。各种记录至少保存一年,重要记录应按规定长期保存。

6.现场运行规程的管理

供电企业应编制符合现场实际的现场运行规程,供运行人员和事故处理中使用。现场运行规程应由运行管理部门负责编写,每3至5年生产管理部门应安排对规程重新修编、审定一次,每年应进行一次复查、修订;不需要修订的,应出具“可继续执行”的书面文件。各单位应将规程纳入微机管理,便于修改。现场运行规程应根据上级部门颁发的规程、制度、反事故措施、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整定书、图纸和设备的说明书来编制。内容主要包括编写、审核、批准人及批准时间、目录、变电站概况,一次主接线图,调度范围划分,正常运行方式和允许运行方式,各级母线事故处理,主要设备运行及操作注意事项,异常与事故处理,高压设备运行管理,二次设备、公有系统及防误闭锁装置的运行规定,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一般要求,压板投退规定及装置异常处理,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规定和设备的主要参数等。

二、设备检修管理

设备检修管理与设备缺陷管理、设备评(定)级管理、设备的安装与移交生产、备品备件管理等,均为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设备检修是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提高设备可用系数,充分发挥设备效能的重要措施。供电企业应按照“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应用现代管理手段推行规范化检修,把周期检修和诊断检修结合起来,加强计划检修,积极推广状态检修,不断改善设备的技术状况和提高设备的技术性能。

1.设备检修原则

要高度重视设备检修管理工作,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及相关设备检修规定的要求,认真编制本企业检修规程并纳入企业技术标准实施。设备管理应坚持质量第一的思想,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积极开展设备检修标准化作业,科学编制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并认真组织实施;突出安全管理、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使检修管理逐步达到作业有程序、安全有措施、质量有标准、考核有依据;实现检修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2.设备检修分类

设备检修可分为大修、小修、临时检修和事故检修四类。设备大修是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修理、消缺和试验等的综合性工作,目的是恢复设备的设计性能,是一种工作量较大、时间较长的计划检修。设备大修一般应按照规定周期和预定的项目、标准进行。设备小修是对设备进行扩大性的检查、维护、保养和消缺。所有小修都应具有周期性,是工作量小、时间短的计划检修。临时检修(非计划性检修)是设备在运行中发生严重异常,必须在计划外退出运行所进行的检修。临时检修应须调度批准,一般作为小修处理。事故抢修是指设备本身发生故障被迫退出运行或因严重异常不能运行,等待调度批准批复需立即停止运行所进行的检修。

3.设备检修制度建设

设备检修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计划检修(周期性检修)。另一种是状态检修。

设备的计划检修是企业每年根据规程规定的设备大修间隔周期,结合设备运行状况及“两措”要求,将到期应修设备和需缺陷处理的设备,编制设备的大修计划,经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

设备的状态检修是通过对电气设备的测试、分析和判断、诊断发现设备运行异常及缺陷,将部分事故检修转为预见性检修,而实现设备的状态检修。状态检修是设备检修的发展方向,要不断推广和应用在线监测和带电测试技术,充分利用各种检测手段。正确分析、判断设备状况,科学安排设备检修。各专业技术人员应综合运行、检修、试验等状态资料数据做出状态评价,提出状态检修计划,报请上级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

三、设备缺陷管理

设备缺陷管理工作实行班组(站)、部门、企业三级管理,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统一负责。企业应制订具体的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管理程序,建立各类设备缺陷的汇报、处理工作流程,并指导、督促各部门、单位在规定的时限内认真贯彻执行。

危急缺陷应立即汇报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及分管领导,必要时组织现场鉴定分析,并立即安排处理,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严重缺陷应立即汇报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必要时应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组织现场鉴定分析,并加入周工作计划安排处理,最长不超过72小时,消除前应加强监视。一般缺陷可随月度报表报相关业务管理部门,汇总报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统筹安排处理。缺陷年度消除率应达到100%。

第7篇:生产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结合站段物资管理工作实际,围绕物资工作新要求、新情况、新问题,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知识,深入现场进行战略性调研分析,投入物资管理骨干力量,积极开展技术性物资管理课题攻关,在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改善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思路,促进站段物资现代化管理。

2强化源头控制,确保物资供应质量

2.1加大物资监察力度,严抓质量源头卡控,构筑运输生产安全屏障

2.1.1加强采购源头控制。严格按照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站段相关文件精神,本着“谁采购、谁验收、谁保管、谁使用、谁签订合同,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铁路总公司、路局物资招标管理规定,制定段内物资集采、自采管理规定,从提高物资技术和质量标准的编制水平、强化生产厂资质审核及产品质量把关入手,保证招标程序规范,确保物资采购供应渠道安全,从而保证物资质量安全。2.1.2严抓物资入库复验管理。对影响行车安全的配件(如A类配件等)执行严格的入库验收制度,坚持“谁验收、谁负责”的质量责任制度。认真落实入库物资的产品质量有效期及有效技术证件,通过验收室、质检车间及材料库三层把控,筑牢动车组关键配件入库的第二道质量屏障。2.1.3建立健全相应台账。在计划提报、实施采购、合同签订、验收、收发、保管、配送、使用、技术合格证的管理等各环节做好登记和记录,妥善保管档案资料。同时,按要求及时填报质量调查表、供应商考核、评价等信息,实现质量信息全过程可追溯。2.1.4严格质量问题产品退货、召回、索赔制度。因产品质量问题对运输生产造成影响的要进行损失鉴定,根据合同约定,按照规范程序开展退货、换货、召回、索赔等工作。

2.2强化故障待料处理,提高物资供应时效性,确保运输安全生产需要

2.2.1实行物资人员量化工作指标制。物资管理人员应牢固树立为运输生产服务的宗旨意识,并根据个人量化指标情况,积极深入车间现场进行写实记录,同车间班组职工进行沟通探讨,及时解决生产中“突发性、不确定性、紧迫性及多样性”的问题。2.2.2建立待料信息销号处理制度。设置专人每日对各车间的故障待料信息进行统一收集、更新、跟踪,对已解决的故障问题及时进行销号处理。同时,建立一周一次的待料专项会议制度,由技术科、质检车间、生产车间、动车综合车间共同参与,汇报一周故障信息收集、处理情况。针对现场暴露出的未处理故障待料信息,制定待料紧急应对措施,协调主机厂及关键配件生产厂家给予配合解决。另外,加强同路局物资处、物资供应段的沟通联系,完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机制,确保应急物资供应,不断强化为运输生产服务管理水平。

3加强中间过程控制,提升物资管理水平

3.1加强物资计划管理

站段内部计划管理制度要明确本单位物资计划管理的职责、权限、流程。在当前计划管理模式上,合理分劈采购预算,严格内部物资计划审批制度,采用计划提报准确率、临时计划率、计划品种覆盖率等多个指标进行过程控制,建立起对应的工作考评机制,经层层审核,从源头控制,提升物资计划提报的规范性、及时率及准确率。同时,通过建立需求计划闭环管理机制,对计划的受理情况进行实时追踪,确保及时响应、及时受理、及时沟通、及时兑现。

3.2建立应急保供机制

结合上级应急预案对应急物资的供应要求,建立健全站段内部物资需求预算、采购、仓储等系列应急管理预案,进一步明确有缘操作程序、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确保应急物资供应保障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不影响现场应急需求。同时,适当增加影响行车的重要物资和进口件、单一来源渠道物资库存,建立应急保险储备。物资管理人员要熟悉应急采购程序,确保信息沟通渠道畅通,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3.3强化物资消耗定额精细化管理

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运用、定检车间的物资消耗定额管理,规范物资审批、领用、出库流程,坚持实行物资有权领料、限额发料、预警监控制度,严格落实“无计划不采购,无预算不发料”的管理原则,严格物资消耗过程控制,加强车间物资核算管理,确保物资支出有序、可控。

3.4优化物资储备结构

通过对消耗数据的系统分析,摸索动车组物资消耗规律,关注年度生产任务计划及年度下达的物资储备指标,提前跟踪,充分预想。根据路局下达的年度储备量,按照保障重点、满足应急、优化结构、分级储备的原则,及时对年度物资储备定额进行科学、合理调整,确保物资供应。同时,结合物资全面预算管理及消耗定额管理,按量储备,控制消耗,在保证满足现场生产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支出,减少库存物资积压率,将库存金额控制在路局下达的定额指标内。

3.5推行内部精细化物流配送管理

根据现场生产的需要,以单个作业项目作为基本单元,制定段内物资配送组织和运输工作方案。以作业工位为交接点,由库房根据生产计划直接配送至工位,实现用多少送多少,建立物资中心库与现场作业工位的有机结合、无缝对接,防止现场车间、工班物资积存、混淆,实现源头数量卡控,防止现场作业人员错、漏、混装,促进站段物资供应专业化、精细化管理。

3.6推行物资信息化全面管理制

一是要适应路局物资管理信息化要求,建立站段内部相应系统安全、维护、管理等制度,并配齐必要的设备和人员,不断夯实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二是规范信息系统应用管理,提高应用质量。在充分实现计划网上提报、物资收支存管理、账料单网上传递、物资核算、目录管理、统计等功能的基础上,借助于其他信息系统开发平台,将信息化系统延伸至物资管理各个环节,如修旧利废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现场工具管理等,实现物资管理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提升工作效率。

3.7大力开展增收节支活动

一是加强物资采购预算管理,严格实行采购预算控制和物资消耗定额控制的发料制度,加强对物资动态信息的监控与统计分析,防止超预算、超储备,严格控制物资采购成本;二是严格控制动车组运用修维修费用。严格执行物资交旧领新制度,控制重点物资的消耗,实行定量管理;三是加强修旧利废工作。科学合理确定修旧利废品种和范围,制定修旧利废作业流程和标准,大力开展修旧利废攻关活动,不断拓宽修旧利废范围,做到“能维修、不买新”,最大程度地降低动车组维修物资消耗成本。

4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物资管理行为

4.1加大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以站段物资管理体系为基础,借助于各类物资信息管理平台,使物资管理计划、采购、仓储等各类信息共享,实现信息透明、公开化,便于物资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对物资管理全程的实时监控,提高科技防控能力。

4.2坚持常态化廉政风险教育

将廉政教育贯穿于物资管理过程中,结合各岗位的业务性质,针对重点时期、重点人员,运用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定期开展典型启示、案例警示、条规明示、重点告示等廉洁从业教育,不断提升物资人员廉政风险防控意识。

4.3加大监察考核力度

第8篇:生产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国经济模式面临转变,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得到广泛重视,而我国农产品需求旺盛,成长空间大,蔬果粮食等是生活必需品,为行业提供了很大空间。从整个农业现状来看基础比较薄弱,整体行业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同时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的升级也是必然趋势,农业也必然会从传统走向现代。

天安农业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蔬菜的生产销售。其销售渠道主要面向国家机关提供蔬菜供应工作,同时也承担了2008年奥运会核心区运动员蔬菜供应。目前公司在家乐福、华堂、华润、永辉等全国100多家商场超市建立了“小汤山”牌蔬菜销售专柜,蔬菜零售据北京首位。产地直销则包括礼品箱装蔬菜菜,会员配送。据刘艳飞介绍,目前公司年生产销售蔬菜562万公斤,“小汤山”商标也已经成为北京市著名商标。

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引进、研究、开发,天安农业已经实现了全程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公司的管控水平和效率:天安公司在北京顺义、平谷、密云、延庆的生产基地以及内蒙古武川、云南普洱等外埠基地,采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进行生产追溯管理。公司对生产地块、温室进行统一编号,建立生产档案,对播种、定植、打药、浇水、施肥、采收等都进行详细记载,全程监控基地生产过程;对采收蔬菜周转箱实行编号管理,粘贴对应采收地块(温室)编号,到车间根据生产编号生成安全追溯码,粘贴在每个小包装产品上,实现蔬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可以通过查询追溯码了解产品的产地、生产者、生产投入品的使用情况。

为了信息数据得到统一管理,公司制定了“生产技术手册”、“包装手册”、“基地管理程序”、“农药使用目录”等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所有生产温室(地块)内悬挂“农药使用目录”和“农药使用案全间隔期”,并在每个基地派驻公司技术人员进行监督指导,生产档案回传到公司并上传到信息平台进行信息更新。与当地植保站合作实行农药统一配送,使农药质量得以保证。对基地生产的蔬菜实行两次检测,在打药后第一次采收前对需采收样品实行全检,检测合格后方可采收,检测不合格的禁止采收,待残留期过后,经检测合格方可采收;对已经进入库房的产品进行3~8%的抽检,检测不合格的退货处理;药检室每天检测样品50个,快速检测,每一批次40分钟,检测项目为甲胺磷和氨基甲酸酯,目前已经开始检测蔬菜药物残留。

在企业管理方面,目前天安农业引进实施了德国SAP公司的ERP管理系统,做到生产、供应、加工、库房、销售同步协调管理,为企业及时提供生产销售数据及其分析。同时天安农业的配送车辆为保障蔬菜运输安全,及时有效使用调度车辆,安装了安全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互联网、GPS实时监控车辆运行轨迹,货箱体内温度状况以及车门开启次数。

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则针对蔬菜产地生产过程中的播种、育苗、定植、灌溉、施肥施药、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进行信息采集和田间电子档案管理,通过GPRS传递到终端,与追溯系统对接。利用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对田间档案数据的及时采集,可以了解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的使用品种、数量、浓度、时间、安全间隔期。同时,该系统与追溯系统结合使用,数据反馈周期由平均10天缩短为即时传输更新,有效的保证了蔬菜的质量安全;减少了原有生产记录传输过程中的重复工作,预计成本可降低15%;增加了原有追溯系统所不具备的生产计划管理和采收管理功能,提高了生产流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移动管理蔬菜供应链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天安农业已发展成为集产、销、研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综合企业,天安模式为城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探索了新路,天安也逐渐成为安全食品的代名词。

据统计,现在公司蔬菜生产基地有5200亩,经营果蔬品种100多个,拥有配送中心2个,配送车19辆,销售商场超市近百家,管理起来十分繁琐。此前公司蔬菜种植茬口计划安排多凭经验实施,人为因素引起的统计失误、记录失误和计划失误等问题时有发生;田间种植档案人工填写,种植周期结束后统一回收,无法实现实时监管;超市促销员打电话订货和补货,既耗人力又费时间,还经常出现报错、听错、记错现象。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蔬菜生产和流通效率的提高,制约了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亟需建立涵盖蔬菜供应链中生产、流通、交易和消费等重要环节的管理模式,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高效、精准管理。

第9篇:生产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同时,企业的流动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它的流动和运动,反映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管好用活流动资金,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它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一、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1.财务监控滞后,管理手段乏力。企业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体外循环严重,事前控制乏力,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缺乏可行的考核办法。有的企业对下属公司的投融资情况、资金收支、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利润分配等重大决策掌握不全,投资决策随意性大。在资金运行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

2.预算制度形同虚设,资金管理有章无序。相当多的企业大都是依靠经营目标、任期目标来笼统地进行企业规划,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的企业虽然有了预算制度,但预算没有成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有章不循,随意更改。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随意性大,使用混乱,占用不尽合理,挪用生产经营资金从事长期投资的现象屡有发生,导致现金流量不平衡,支付能力不足,实际上靠借新还旧来维持经营;有的企业预算不切实际,指标不科学,缺乏严密的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成本费用约束软弱,盈亏不实;有的企业年末账面利润看似不少,但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不良资产有增无减,长期挂账,资金运作极度困难。

3.企业之间相互拖欠现象严重。企业间货款拖欠形式的“三角债”使企业之间货款相互拖欠有增无减。一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特别是许多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不适销对路,造成产品大量积压,因而缺乏支付能力,还有一些企业新增加或新开工的生产项目所必须的流动资金不足,或者根本没有流动资金来源,他们一是向银行贷款。二是拖欠货款,用其他企业的资金维持自己的生产形成变相借款,也有的企业没有收回应收的销售货款造成“人欠、欠人”的问题使大部分资金损失掉。

4.企业资金监管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完善。首先,机制不健全。一方面计划外盲目采购使存货中的物资储备额成倍增长,形成大量的沉淀资金;另一方面产品赊销又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增大了呆坏账的风险,使企业资金积压与资金不足并存,致使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其次,资金管理松弛。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注重管理,致使生产消耗过高,造成资金的浪费。在资金的使用上缺乏科学的预测和决策。缺乏一套科学而完善的制度和措施,许多环节凭经验、凭感觉来进行管理和决策,致使许多资金使用中大量出现高投入、低产出、规模效益差等现象,造成资金的无效使用和大量浪费。加之从资金的投入到资金的收回,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造成各环节各自为政,相互衔接差。

二、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途径分析

1.压缩控制费用开支是企业一项重要工作,要常抓不懈,一抓到底。财务人员要发挥监控作用,在企业内实行费用定额和费用限额管理,有效地控制了无计划开支问题,一切费用开支基本上纳入计划轨道,各单位精打细算,养成勤俭节约的好风气。对于少数不按计划开支,超计划开支的单位,都严格考核按企业经济责任制条例给予了处罚。搞好费用计划管理不是一件很容易收到效果的工作,但只要长年坚持,不断摸索积累资料,就可以学会管好这件事。

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重点。要通过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和流量控制,实现财务集中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推行预算管理制度,保障企业资金有序流动,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将预算作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的法定依据,把资金的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明确现金流量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要以现金流量监控为重点,分门别类,把好关键点,严格限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坚持厉行节约的精神,严格执行现行的财经法规和内部相关规定,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监控,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

3.注重资金分析,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多方筹资。企业应了解国家财政金融政策,广开筹资渠道,合理安排资金、借入资金的税额比例及长短期资金的比例,对筹资风险进行管理。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本结构及企业的成长性,充分估计可能的支付风险,对规避债务风险进行研究,提出可行性方案。珍视自己的信用,同银行、信托、信用社建立稳定关系,选取较低的贷款利率,降低资金成本。适量负债经营能促使企业更谨慎地使用资金,更好地提高资金效益。明确投资用途,先择筹资方式。拓宽筹资渠道,合理选择筹资方式。如吸收外来投资、发行股票和债券、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方式。同时还可以利用职工暂时闲置资金。

4.加强资金计划管理,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以生产计划为基础,以部门计划为依据编制的收支预算表是加强资金收支平衡、物资供需平衡,加速资金周转的重要环节。为此每年初都要编制当年资金收支平衡计划和现金流量表,对资金需求进行测算,将资金计划和占用情况下达各责任单位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财务收支,管好用好资金,按照谨慎、稳妥的原则做到根据资金来源和多少,决定支出的多少与先后。任何单位不准截留资金,使用资金要申报,计划开支予以保证,非计划、超计划开支必须补办手续才能使用。保证资金收支的高度集中,确保有限资金用到重点上,使计划外开支、无效益支出得到严格控制,不该花的钱决不乱花,该花的钱每一分都用到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