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机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情感设计;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TP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2945(2018)09-0136-02
近年来,人工智能从工程领域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其重要性和广泛性逐渐成为共识。如果回归科研角度,如何合理构建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以促进其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正处于不断的深入与拓展阶段,其学科体系也应在发展的过程中得以完善和确立,所以本文仅对人机工程学在体系中的位置及作用做相关论述。
纵观人工智能的研究历史及发展前沿,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般认为二者之间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人工智能是思维科学的技术应用分支。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看,知、情、意是人类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如果把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人工智能的发展视作人工认知,那么人工情感和人工意志两个方面将是两个重要的研究热点。而人工情感显然在两个发展阶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当前,人工情感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情感识别、情感表达与情感理解,而且在情感识别与情感表達两个方面取得的非常显著的成果,但在情感理解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考察生物智能的发展过程,进而考察情感表达的表现形式,这些都会给人工智能的研究带来丰富的启示。从横向来看,各类生物智能都在并行进化;从纵向来看,某一类生物智能无论作为种群还是个体,也是不断地在进化和发展。因此,人工智能及其情感表达也应是这样一个相似过程,所有后发的科学技术都是在前期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尽管速度和形式可能会有区别。所以,在人工智能的观念和知识体系在不断地深入研究和建立起来的过程中,原本看似与人工智能无关的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现在从并行发展的角度来回看,却在发展轨迹的某一节点处殊途同归。按照思维科学的知、情、意三个阶段来划分,传统的机械技术知识绝大部分均可以作为人工认知层面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与人工智能研究相交叉的与情感有关的领域则可作为人工情感和人工意志的组成部分,如人机工程学即可归结到人工情感设计的体系下进行重新审视。
对机械产品设计而言,传统的产品设计技术主要集中在功能性设计上,通过技术经济性、可靠性、结构工艺性及标准化的有机结合,完成产品的使用功能设计,以力学、电学等工程技术为设计要点。但是随着将人和机看成一个系统,人机一体化越来越强调和谐统一,在不断研究和摸索的进程中,诸如人体测量、心理学等学科不断的交叉、汇聚一起,从而构建完成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学科体系,产品设计中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劳动效率的关注度逐渐加强。显然,在早期人机工程学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让人适应机器”,还是“让机器适应人”,始终是将机器看作是一个从属的、非智能的个体,当然也无真正的、普遍的感情交流与融合。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大量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机器开始智能化进程,我们不但需要而且也可能在机器冰冷的外壳里注入智能的灵魂,从而使人、机、环境从智能的角度真正做到和谐统一。如果在传统的设计技术基础上做人工智能方面的延伸设计,则必须构建其人工情感的外在表达方式。正如人类的情感表达,人工情感表达既有其内在一面,同时也应有其外在的一面。人类的情感可以通过表情、声音、肢体、服饰、色彩搭配等外在形式来表达,人工智能亦应如是。
人机工程学是构建情感设计的一块基石,也是众多模块中的一个。如同人类自身由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要求而注重自己的服饰、形体一样,在机械设计过程中人们在解决完机械内在的功能性要求后,自然产生提高机械外部适应性的要求。如果我们把一台机械看成是一个智能体,尽管它可能处于智能的不同阶段,但它也总会或最终也由于“心理”或“生理”的需求而要完成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适应的任务。我们说人类的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人机工程学则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人类的情感是以“我”为主,反映着“我”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关系;而人机工程学则是从操作者的角度,来调整机器、人类、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表面上看,似乎并没有机械的自主参与,但是人机工程学的任务就是先行代替机械完成其表情、声音、肢体、服饰、色彩搭配等的适应性设计,有朝一日实现了机械的自主思维,如同一个失忆的人清醒过来,他就能够迅速的找回自己。所以。如同传统的科学知识都可以集成、贮存在数据库中,成为人工智能知识层面上的基本构成一样,人机工程学也必将是重复这样一个过程。
如果把人工智能个体看作是一个类人智能体,那么最终他的情感即是“他”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他”之间的关系。而人机工程学亦应是研究“他”与人、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当“他”意识到自己生活和工作在人类和周围环境之间,如果“他”要适应人类和周围环境,“他”就必須学会控制自己、调整自己、改造自己。当前阶段,人类如同其“形象设计师”,这种控制、调整、改造基本上是出于人类的一己之需;但从客观上,又不可能不影响到自己与“他”之间的情感协调。我们规划人工智能体,人工智能体也同时在规划我们。从目前人机工程学研究情况来看,主要是人体测量、人体感知与运动输出、显示装置设计、操纵装置设计、工作台椅与手握工具设计、工作岗位与作业空间设计、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作业环境的分析与评价。上述内容基本上由人来主导。如果从“他”的角度来看,即变成是自己如何去适应人类和周围环境。“我”要了解人类的构造,“我”的外表(显示装置)要能够得到人类的认可;“我”的举手抬足(操纵装置、手握工具等)要与人类的生理习惯相一致;“我”的行止范围要满足人类的心理和生理要求;“我”的存在不能给人类带来危胁和隐患。这些非语言因素是机械表达情感的表层方式,并帮助类人智能体更好地融入人类和周围环境,这些都将是情感表达最直观、最感性的一面。所以,人机工程学对人工智能的情感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现状来看,人工情感设计的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依然还是一个热点,在情感识别与情感表达方面取得的成果不应仅仅局限在语音、面部、肢体运动等方面,还应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加入人机工程学等学科做更深入的研究。毕竟,传统的工程技术造就了一大批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机械产品,如何让他们以智能化的形式更好地与人、环境相互适应并和谐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从情感理解方面的进一步研究看,比较研究人类的情感理解可知,脱离沟通对象的外在表现形式而纯粹谈论情感理解要困难得多,利用人类的思维规律去重新认识人机工程学,合理的规划机械的情感设计,可能会为人工情感理解的研究另辟蹊径。
【关键词】人机工程 GUI 设计
一、人机工程学的学科内容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机器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设计的机械设备或者人机系统能够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在工业设计中,我们通常将其定义为:对于成批量生产的产品,凭借专业知识、经验以及视觉感受等赋予其材料、结构、色彩等新的品质和资格。人机界面是人和机器在交互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层面,也可以称之为用户界面。它是人和机器之间进行通信的媒介,负责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是现代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GUI的设计及色彩的特征
(一)GUI设计的流程
对于一个完整的用户界面设计包括其启动界面的设计、软件架构设计、相应按钮的设计、面板的设计、菜单的设计以及图标和滚动条的设计等等。跟其他产品一样其设计的过程非常复杂,包括前期的调研、总体设计、具体设计和实施[1] [2],是一个需要循环测试和评估的设计过程。
(二)色彩在GUI设计中的作用
在人机界面使用过程中,色彩对人类的影响最为重要,会受到人们的首先关注,其次才是形状或者其他。所以对于人类来说色彩直接影响着其精神感受,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用户的审美观,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舒适感和美感。
GUI的设计可以分为网页和软件两种不同的类型,其设计时对色彩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在网页的色彩设计过程中有很大面积的色块区域,其像素空间也较大,设计师在设计色彩时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但是在对软件的GUI设计时要考虑到工程类的严谨性和专业性,目前大多数采用了灰色作为其背景色,那么对于其图标的色彩设计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且其色彩不宜超过64色。在整个GUI设计中首先要做到简单明了,对用户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用户得到正确的联想和操作。其次还要保证色彩的柔和性,降低不同区域间的对比度,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感觉眼睛疲劳。
(三)人机交互界面色彩的选择
在进行人机界面的色彩选择时首先要明确主色调,以体现界面的主题。在工业设计中一般选择浅灰色、浅黄色、浅蓝色以及浅绿色等浅颜色的背景,再配以深色系的字,这样既能够突出重点,又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对于人机界面中其他的一些内容不宜选用抢眼的颜色,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当然并不是完全不能应用,为了突出强调某些因素可以采用明亮的色彩,但是不能使用太多,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达不到强调的效果[3]。
在进行色调选择时一般要考虑一下三点:
1.暖色调一般会给人一种温暖的效果,冷色调则相反,使人感到冷清。
2.高彩度的暖色调给人刺激和兴奋,低彩度的冷色调能够使人平静思索。
3.高明色调使人感觉清爽、明快,低明色调则使人感觉深沉和庄重。
在选择颜色进行背景色搭配时一样不能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使用大面积颜色时要选用低对比度的背景,否则会影响其图片和文字的辨别,严重时会发生互溶现象,使图片和文字不容易被辨识。例如在进行标题背景色设计时可以采用较深的颜色,配以鲜明的字体,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起到了突出界面主题的作用[4]。
三、人机工程学在GUI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人类服务,所以人是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人机工程学也是把人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它在GUI设计中的作用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供人体尺度参数。人体工程学是人际工程学中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为GUI的设计提供人体结构尺度、生理尺度以及心理尺度等相关数据,从而为设计者设计人机界面提供可靠地参考依据。
(二)提供功能合理性设计参数。在设计过程中为设计者提供界面中各个要素的形状、大小以及色彩和布局等的参数,使其能够实现人和机器之间通信功能的最优化,进而最大限度的适应人类心理和生理需求。
(三)提供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和机以及机所处的环境一门科学,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存在于用户界面设计的每一个过程中。在这个完整的人机系统中系统要能够为用户提供继续、后退和退出等命令的说明[5]。
四、设计实例
在这次设计中我们以一款儿童英语学习软件为例进行,设计了其登陆界面和一系列图标,其界面色彩丰富、图标的可指示性强。
上述图标和界面的设计主要采用了黄色调作为主色调,能够给人一种活泼、灿烂和可爱的感觉。对于儿童英语课程的学习来说其用户主要是儿童,这种色调的选择可以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感到喜欢,增加了其愉快度,从而能够更好的帮助儿童学习英语。
五、结论
论文以人机工程学为基础,对其在GUI设计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基于人机工程学的GUI界面设计的方法,并且介绍了色彩在界面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和如何选择合适的色彩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文章的最后做着还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验证了人机工程软件界面设计方法的指导性。
参考文献:
[1]何晓佑.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Jeffrey L.Whitten,Lonnie D.Bentley,Victor M.Barlow.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s. Von Hoffmann Press,1994.
[3]姜葳,用户界面设计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2006年3月。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课程建设;技术应用
工业设计专业工业设计教育的特征在于综合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其中综合性意味着设计中的知识涵盖了科学和人文领域(Narvaez2008)[1]。Hoadley与Cox(2009)年认为,“设计是人类活动中的重要一课,因为它连接着理论和实践,是用来解决不合理的结构、开放性问题的科学活动”[2]。设计知识不是简单的信息,它不能直接以传统的方式直接教给学生(WenzhiChen,2010)[3]。《人机工程学》课程作为一门工业设计等所有从事与人有关的设计专业的主要专业必修课,却还在遵循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灌输+课后知识性问答作业+课终闭卷考试”[4]的模式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自《人机工程学》课程开设以来,教研组成员立足于学校技术应用型本科的特色定位,根据理工科生源的知识结构特征组织教学,逐渐形成了注重运用理论进行设计实践、以机电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课程特色,但在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人机工程学设计案例不足,具体如何应用人机工程学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细节不够深入等。在此次课程建设中,课题组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进行了进一步探索、改革,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以设计课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人机工程学,从而培养学生具备以人为本的设计素养,灵活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知识进行创新设计实践。
一、《人机工程学》课程建设目标
《人机工程学》课程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整体性,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具有基础性质的专业课程,是工业设计学生进入本专业各个设计方向学习的基础,属于承上启下的一门专业课程。在课程建设之初,依据学校定位、专业特色定位及课程性质明确了课程的建设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掌握人机工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培养“以人为本”的设计素质
通过《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机工程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初步学会从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出发,对产品进行人机工程学方面的改良与创新。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设计素质。
(二)通过搭建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使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人机工程解决方案
以往的《人机工程学》课程中,理论偏多,缺少理论向实践的延伸。在课程改革中,需要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通过一个设计项目或设计分析,使学生体验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运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设计意识,并能创造性地提出人机工程解决方案。
(三)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
在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明确“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以面向机电、仪器仪表产品的工业设计”为特色。因此,在人机工程学课程建设中,尤其突出人机工程学在大中型机电产品、仪器仪表中的运用,为培养机电产品设计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作为一门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的学科,人机工程学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48教学课时内不可能面面俱到,然而通过精讲多练,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删减,以基本理论为核心,以设计项目作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进行贯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主要体现在:
(一)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的课程教学链
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单项实验——小课题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链,以设计项目为主线组织教学,贯穿教学内容。对原有人机工程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突出重点,精讲难点,着重讲述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突出知识的应用,学会以人为本发现设计问题,综合考虑各因素,解决人机工程学问题。
(二)注重由理论到实践的设计案例分析与设计项目
通过单项实验、小课题设计、课程设计三个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实验,使得学生掌握常用的人机实验方法,并逐步能自己设计相关实验。小课题设计是体验一些小型手工具产品(如电吹风、牙刷、美工刀、锤子、榔头等),分析现有产品的优缺点,提出自己的设计改良方案,并与原产品作对比分析,制作改良模型,体验设计的成效。在后续的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针对电动工具等机电类产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设计。
(三)注重突出我校“机电产品工业设计”的专业特色
在教学内容中,结合机床、交通工具等典型机电产品分析人机工程学应用方法。在小课题设计中,分析体验小型手工具产品,帮助学生初步体验机电产品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对机电产品进行深入分析与设计,在工作室设计等综合实践环节中选用机电产品作为主要设计实践对象,并与相应的企业与设计公司建立紧密的联系,成功搭建起“理论”到“设计”的桥梁。
三、开放创新的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人机工程学是工业设计课程中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参与,在设计项目的各个阶段有机地引入相关的支撑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企联合的“多讲”教学团队
在设计分析与实践环节中,将不同研究领域的教师或者教师与设计公司资深的设计师、企业技术人员形成教学团队,以讲座、workshop等形式共同参与教学,形成教师间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多讲”模式[5]。例如,在讲解人体数据、手工具人机限定时,邀请以此为主要研究内容的老师做讲座,了解前沿知识,了解实验的设计方法。在具体设计手工具时,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的相关工程师、设计师讲解他们的设计经验、设计限制,帮助学生理解人机原则。在设计方案呈现阶段,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组成评图小组,共同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避免教师的一家之言,保证评价的公正性、有效性,能更全面地评价方案。
(二)开放创新的过程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法上,以L.Stenhouse的“过程模式”理论为教学方法理论依据,积极采用参与互动式、体验式、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法和发脑风暴训练等现代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互动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小组讨论方式对某些案例或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如让学生从人机工程学角度进行优秀产品的分析评价,提高鉴别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人机分析方法;在座椅设计章节之后,精心组织、鼓励学生对一些名家设计的座椅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从而避免了教师上课“一言堂”的做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教学:在课堂作业中,有一个是要求学生自己测量小组成员的人体尺寸,分析在人体尺寸数据中的百分比,通过体验对人体数据与测量有了直观的认识。小课题设计是通过体验现有手工具的人机设计,提出改良方案,并制作模型体验改良效果。在试用产品以及设计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掌握人机设计原则以及最终的人机效果检验方式。现场教学:在部分章节中,通过参观、现场讲解,让学生体验触摸感受设计,如仪器仪表、手工具设计,从而对设计有直观的认识。案例教学:结合优秀实例,包括校企合作企业的设计实例进行讲解人机工程学基本理论,引入方案投标、设计比赛,学练结合,教学内容也就更为有血有肉,有针对性。头脑风暴训练:在设计项目中,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设计方案,意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联想和创造性的设计想象力。
(三)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校内校外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模式
工业设计专业在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有着自身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中注重过程,培养学生按照程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人机工程学》课程评价采用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对学生在每一项教学环节中的表现、作业情况进行考查,结合期末的理论性知识的考核,充分体现过程教学思想。同时,在与企业合作的设计项目中,最终的考核由企业人员参与或以企业项目评价标准为主,教师为辅,学生相互的评价也占一定评价比例,多方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实现“多维考核”的形式,从而更能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陈述最终方案时,采用每个小组陈述总体思想,每个学生用一定时间阐述自己的设计,充分锻炼了学生,也是学生与教师、企业人员,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重要过程。
四、总结
关键词:人机工程;煤矿机械;应用
1为何如此重视人机工程学在煤矿机械的作用
中国是产煤大国,因资源丰富所以矿山机械产品也很多,煤矿机械属于野外施工中的重型机械,设备不仅庞大,而且操作复杂,而且面临的问题也很多,例如:噪音、油污、振动等干扰因素多,并且天气的复杂多变也影响操作员的正常工作,因此长时间操作是非常困难的,操作员一直不停地操作会因疲劳无法提高生产效率。现在人们对煤机设备的设计即希望造型新颖、布局合理、线条优美等有着审美价值,又希望操作过程中疲劳和精神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发生。人机工程学作为这些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它涵盖的综合性较强,例如:人体科学、安全科学、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及技术美学等各种方面理论的知识、研究方法和手段, 运行到整个体统中去,把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整合到机械中区,让人与环境与机电设备三者这件的关系相互贯通, 这样操作简便、安全舒适、让人、机、环境的结合达到最佳状态。
2人机工程学在煤矿机械设计中的作用
2.1人体数据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矿井工作环境很艰苦也很很特殊, 因此如何设计出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的机械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希望技术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有一个舒适、安全的的工作环境,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的时候掌握机械的使用范围和人体各部分尺寸范围, 把人体测量数据灌入到机器中去。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把设备操纵的重点放在人的主操作位置上, 机械的运动和操控都是由人来主导,要符合人的操作习惯, 这样可以保证操作者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舒适、安全和有效果。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还要结合操作者的操作的力度,把数据控制在范围内,方便操作。要是可以达到以上要求,这种人、机、环境三方何为一体的效果才能达到最理想的阶段。
2.2人性化设计的机械界面
这里所指的操作界面主要是指人机界面的页面。人机界面是人与机器之间传递和交换信息的媒介,是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面交流。我们所知煤矿设备由于机械较庞大所以结构复杂、零部件机构较多,所以操作界面很是复杂和繁琐。界面杂乱无序会让你眼花缭乱,操作起来使人烦躁,还有种很粗糙的感觉,并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我们所希望的人机界面,在外形上要美观大方,操作上要通俗易懂、操作便利,而且要有引导功能,让操作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感觉到快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操作面板是人与机器相交的主要界面,人在面板上进行运行操作,操作起其位置和倾斜角度达到人的需求,对界面上的显示、控制装置的大小、位置等,都要适应的人的舒适度,这样在操作时可以便捷、正确和高效的工作状态。
2.3减少煤矿机械操作中的噪音
煤炭工业是多噪声行业, 这种噪声不止存在在一个环节中,而是在各个生产环节中都存在的,所以对人的危害是很大的。煤矿生产设备噪声的生源繁多而且音量很高。这种噪声长时间下来对人耳可造成听力损失;这种噪声已经严重到影响技术员的正常工作,还造成人的睡眠质量下降,严重的还会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音量太大,技术员在工作中无法专注,会引起一系列的工作上的失误,对于较大负荷的强度工作,如果因为噪声的原因,引起的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不仅如此,因为噪声还会让仪器设备无法正常运转, 造成仪表读数不准、失灵,甚至还可能金属材料因声疲劳而破坏。 因此,设计人员在煤矿机械设备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噪声的因素,我们要减少因噪声带来的影响。例如在设计时,设计人员了解煤矿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是噪声最大的发源地,我们就要减少这些部件的噪声,在通风机选型、空气动力学设计与机械设计时,保证通风机工作时噪声较低,或是把通风机的尺寸变大或是缩小,设计的这些原理,前提是不能影响技术经济的指标下,方可达到减低噪声的效果。
3结束语
现代化的机械工程在设计中会考虑人机工程学原理,已达到人性化的设计。结合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在设计中的影响。保证技术人员在工作操作中者可以放心安全的工作,还能保证提高工作效率。机械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设计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到人为的因素才可以解决劳动主体与劳动工具之间的矛盾,但也因现在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设计的有些产品无法适应人的操作,这样就不可能达到期望的人机协调。随着科学进步的发展,人类对自身的理解又更近一步的了解,对科技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所以让人与科学的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的人们体会到了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也不断的从经验与教训中认识到了人机系统协调关系的重要性,从而了人机工程学在机械操作设计中的重要性,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还要不断的探究和深入。
参考文献:
[1]高焕,刘潇骁.分析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在煤矿机械设计中的应用[A].煤炭技术,2013(05).
[2]杨丽艳.浅谈人机工程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A].机械研究与应用,2010(05).
[3]何萍.人机工程学在工程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4]李俊.人机工程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应用,2011(02).
[5]王建军.人机工程学在人性化煤矿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0(114).
[6]耿晓亮,于会荣,韩燕.人机工程在煤矿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2(09).
通过实际经验,我们意识到,绝大多数的人不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削皮刀,这种错误使用的结果就是无尽的麻烦和不必要的伤害,其原因可以归结为设计不当和手持姿势不对。
本文就是想通过描述使用者使用削皮刀的整个过程来概述手握工具的设计准则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监视”削皮的过程,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到削皮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通过“设计”解决它。由于削皮刀的使用者是不受限制的,有男人、女人、小孩、老人,甚至左撇子等,所以本文要通过“普遍性”的思想来改善设计,从而达到完美设计。
我们可以用完整记录使用过程的方法找到真正的问题,并且在以后的设计中改进。本文的目的在于:
1.研究使用削皮刀的过程
2.使用削皮刀过程中的实质性问题
3.再设计
一、削皮过程研究
1.“使用者―工具―工作”的关系
此图是对消费者使用产品的图文说明。运用直观的图形形式帮助理解“消费者产品设计”的问题,帮助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理论。
2.削皮刀使用目的
使用者使用削皮刀的目的也是我们设计的最终目的,这正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人们使用手动工具的目的是:减少时间、力气、错误,增加性能、安全性、乐趣、满意度。
3.普遍的设计
普遍设计的原则:公平使用、使用过程中的适应性、简单和知觉性的使用方法、显而易见的信息、容忍性的误差、物理性适应度、动手处理使用过程中的范围和空间、整体设计。
为了找到使用者在使用削皮刀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我们研究“使用全过程”的方法来找“使用者―工具―工作”之间的联系,来找使用者对削皮刀的真正需要。同时,通过普遍设计的原则来达到完美设计的标准。
二、做削皮实验进行研究
这个试验采用对使用者使用削皮刀整体过程的观察,用相机记录下被测者的行为和客观感受进行研究。
1.削皮刀分析
我们来分析目前市场上普遍流行的两种削皮刀,如下:
削皮刀包括四个部分:
a.刀片:作用是削掉水果和蔬菜的外皮
b.钻孔处:掏孔的作用
c.把手:手握的地方
d.挂孔:便于挂在钩子上
2.试验
我们选了10个人进行了这个使用削皮刀全过程的试验。
(1)受测者基本尺寸测量结果
量测项目
平均值
标准差
身高cm
177.6
4.2
体重kg
77.8
5.6
掌长cm
18.6
0.5
掌心长cm
10.4
0.5
虎口长cm
17.2
1.5
掌宽cm
9.6
0.5
肘指尖长cm
44.6
1.8
(2)使用全过程
我们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削皮刀和三种不同的水果蔬菜,并且记录下了整个的试验过程,很清楚地了解到使用者在削皮过程中的想法。
经过分析那些数据,把使用两种削皮刀的情况根据工作效率和实际操作进行了分类。工作效率的那一类主要集中在使用者的手握技巧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使用同样的方式,唯一不同的就是各自在技巧上的差别。实际操作的那一类目的在于区分那些使用者怎样手握和实际操作的方式。使用者会问一些使用方面的问题,因此通过这个试验,我们就可以把那些不同的方面分类总结并改进设计。
三、削皮试验结果
1.发现问题
通过使用削皮刀的过程分析,发现削皮的过程中,需要扩展的问题包括掌握把手的尺寸,舒适的角度,削皮的安全度,以下是我们提出的问题:
l操作的正确性
我们观察到即使用同一个削皮刀,每个人的把握和操作也是不同的。错误的把握会影响工作完成的效率,使用者会感到疲劳或者受到伤害。
l当把握削皮刀时手腕的角度
把握的正常的方式是:一只手握着把手,另一只手需要按着水果。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从手腕处会产生一个角度。但是如果不正确的方式继续延伸,那么也许会扩展范围或者手腕的位置,导致使用者受到伤害。
使用者用一只手握住把手,这时产生一种力量,相同的压力会作用在手腕的肌肉上。另外,如果手的姿势不正确,就会产生酸痛感。
2解决问题
在整体调查中,可以把问题分成认知和操作。在把握的方式上,主要是使用者过去的经历和认知。另一些问题也许是不好的设计,为了改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向设计。一个是告诉使用者怎样把握,另一个是改进削皮刀,包括材料、把手、刀片、角度、安全感。
l削皮刀的设计应该使使用者只是从表面上正确把握。结构应该很简单,以便加工制作起来比较容易。
l削皮刀的把手应该沿着我们所把握的槽,因为人的手不是由直线构成的。
l大拇指必须放在一个点上,以便产生压力,证实使用者的想法。
l人们所合适的把握的长度
3.设计要点:
lA部分是大拇指所在的点,扩大控制的角度
lB部分是把手的槽,设计的目的是提供正确的把握方式和好控制
l全部的设计
1单一的结构容易加工2两侧没有沟槽,就不会积累污垢
3设计成曲线,是为了增加美感4为使用者设计合适的把手尺寸
四、手握式工具的分析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手的肌肉分布情况和一般手握式工具所存在和要解决的问题:
1.手部肌肉的名称及位置
A:拇指指压处肌肉B:拇指与食指之间虎口处(骨间肌)
C:食指外侧边缘肌肉D:拇指与无名指与手掌间肌肉
E:小指外侧边缘肌肉F:手掌外侧边缘肌肉
G:掌心部位H:鱼际I:腕部
2.手握式工具设计原则:
为了保证实用效率和健康,工具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有效地实现预定的功能;与操作者身体成适当比例。使操作者发挥最大效率;按照作业者的力度和作业能力来设计;适当考虑性别,训练程度和身体素质上的差异;工具要求的作业姿势不能引起疲劳。
设计手握式工具时,应遵循以下人机工程学原则。
1.避免静态肌肉复合
当使用工具时,臂部必须上举或长时间抓握,会使肩,臂及手部肌肉处于静态施力,导致疲劳,降低作业效率。
2.保持手腕处于顺直状态
手腕顺直操作时,腕处于正中的放松状态,但当手腕处于掌屈,背屈,尺偏等别扭的状态时,就会产生腕部酸痛,握力减小。
3.避免掌部组织受过大压力
操作手握式工具时,有时常要用手施相当大的力。如果工具设计不当,会在掌和手指处造成很大的压力,妨碍血液在尺动脉的循环,引起局部缺血,导致麻木,刺痛感等。好的把手设计应该具有较大的接触面,使压力能分布于较大的手掌面积上,减少压力;或者使压力作用于不太敏感的区域,如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虎口位。有时,把手上有指槽,但如果没有特殊作用,最好不留指槽,因为人体尺寸不同,不合适的指槽可能造成某些操作者手指局部的应力集中。
另外,从不同性别来看,男女使用工具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女性约占人群的48%,其平均手长约比男性短20mm,握力值只有男性的2/3。所以,设计工具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
五、讨论
通过观察使用者的削皮过程,我们发现,大多数使用者对于操作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设计的主要焦点在于定向性操作。实验结果表明,一个再设计的削皮刀能提供给使用者正确的预言。虽然效率没有明显提高,然而这也许是由于我们对于实验中削皮刀的尺寸的欠缺。接下来我们应该做的是需要完善削皮刀的尺寸,这样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效率。
六、结论
工程机械驾驶室的发展趋势
工程机械驾驶室轿车化、人性化、信息化是体现当今工程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驾驶室作为工程机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体操作和机械的交互载体,其设计的合理性,舒适性直接影响的操作人员的安全与工作效率。改善操作人员的舒适度,降低疲劳感,是现在工程机械设计的重要课题。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在国际工程机械驶室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更舒适、更安全、更可靠且外形更美观、操作更方便、更灵活、结构更加合理早已成为工程机械的趋势发展。在国际上已涌现了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为国际工程机械主机配套生产各种驾驶室的生产厂商,例如为Caterpiller、LiebHerr等世界著名工程机械企业提供工程机械驾驶室的配套厂。这些工厂为国际先进的工程机械驾驶,国际化标准化生产配套的工程机械驾驶室总成已经形成了,包括:电器仪表系统、操纵系统总成、驾驶室的结构件、座椅、仪表盘支架总成及舒适软化的驾驶室内部装饰等。高端工程机械驾驶室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有机整体。国外先进厂家已经对工程机械的驾驶室提出了一些细致的要求:
a.驾驶室的内部布置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例如仪表的摆放位置,操作方式等,最大限度地降低驾驶员的疲劳程度,从而使驾驶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b.内部装备安全舒适豪华,全封闭内室,配置空气悬浮座椅、半自动或全自动空调、电控门锁车窗、安全气囊、环绕式仪表板、碰撞吸能转向柱、电动天窗、高级音响娱乐系统等;
c.驾驶室悬置系统采用空气弹簧,可以有效地隔绝振动和噪声,提高整车的舒适性和平顺性。这些技术要求也为国内工程机械驾驶室设计发展提供了方向。还有很多先进的技术也被大量引用到工程机械驾驶室设计上来,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空气动力学模拟、电子样车技术、三维人体模型、模块化设计等,这些先进的技术将有效的提高工程机械驾驶室设计的水平。
人机工程学实验的应用,也将是为了工程机械驾驶室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的研究绝大部分停留在经验人机工程学、人体尺度和操作范围上,很少进行有效的人机工程学实验。先进的人机工程学研究应该基于准确的实验,利用数据说明问题。国际上很多实验室,在研究人机工程学时都使用生理多导仪,通过采集人体的生理信号,将其数字化并加以分析得出有效结论。生理多导仪可以采集人体心电、脑电、肌电、眼电、血压、肌张力、呼吸波、神经电位、皮肤电阻等,这些人体参数,对工程机械驾驶人机工程学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利用这些人体参数,研究人员可以有效的检验设计是否满足人机工程学要求。
红枣首先是一种朴实的民族食品,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矿质元素),是上等的滋补食品,同时它还在中医药学上有很高实用价值,对人的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当它在社会交往中扮演礼品的角色时,这不仅承载和传递了送礼者的情感企图,也完美的表达了送礼者的“心意”和“面子”,而这时红枣的品质和包装就成了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焦点。但是,市面上的不太成功的包装却大大降低了红枣本身的价值。因此,成功的红枣包装设计不仅可以提高产品本身的价值与品味,更是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利益与发展。
2市场红枣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
包装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调研不难发现,当今市场上所有的红枣包装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设计创意缺乏个性。
当今市场上红枣的包装十分的普遍,几乎没有设计可言。包装多为长方形,包装材料种类稀少,大致有以下几种样式:用各种塑料加工制作的塑料袋装;蛇皮袋直接装置;甚至是无包装红枣(散装),布袋装红枣等。
(2)思维模式单一。
市面上现有的红枣包装造型并不美观,且实用性差,导致消费者很少或者不愿重复利用,很容易让消费者将其丢弃掉。
(3)细节做得不够。
现有的红枣包装,设计很普通,一般是早塑料袋上直接写有某某的红枣,再配上红枣的图片。这些完全不能让消费者有视觉上的感受。其次,包装介绍的信息很少,致使我们对红枣的特性很不了解。
3红枣包装造型设计的人机分析
人机工程学原理在红枣造型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就是把我们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机能和要求直接引入红枣包装设计的研究中,研究红枣的包装如何适应人体机生理、心理的要求,以便更加安全、合理、舒适地使用包装品。它不仅为包装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它标志着一种新的设计观念的确立。
(1)包装造型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应用
在包装设计中造型设计是一个重点,造型新颖、独特的包装能给人以视觉美感,加深印象,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人手则是接触包装的主要部位,手感的如何,包装是否开启方便,是否便于再包装,是否便于提携等,这都是消费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包装造型应符合人的生理要求。从人机工程学原理的角度来说,包装盒的体积大小、形状及盒子的打开方式等都应该符合手的使用功能。比如盒体设计的厚度不应过大于成年人的手宽尺寸,以方便拿取;而盒体的造型还应与正常人的手握尺寸相符,若过大则单手不易把握,若过细则手部肌肉易疲劳紧张;盒盖的设计应根据人手施力的特点,盖高与手指的接触面积越大,越不易因压力过于集中而使手感到疼痛。还有一些包装造型特别设计成可以反复开启、密封性好,并且可以重复利用的形式,这既符合了消费者图方便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合理利用资源的环保体现。从这些例子中可见,包装造型设计,从人机工程学角度出发,使造型更美观、新颖又具有宜人性,才真正具有综合的实用性,达到最终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目的。另一方面,包装造型应符合人的心理要求。根据心理学观点,物体的不同形状,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正方形具有端庄感,根二矩形呈豪华感,根三矩形呈轻,黄金分割规律矩形具有稳健感等。而不合理的造型,会给人沉闷感、危机感等。一个顾客在选购商品时,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造型,因此,造型必须符合一般人的心理要求,适应一定对象消费群体的共同审美意识。
(2)包装色彩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应用
从包装设计的角度讲,关键是要把握包装色和内容物相称的原则,即“商品的形象色”,如在食品包装中合理地使用黄色———黄油,乳白色———奶粉,红色———番茄酱,橙色———橙汁,紫色———葡萄等,就可以明确地引导消费者进行选购。再如一些形态体积较小的包装在色彩设计上就要考虑多使用鲜艳、明快的色彩,色彩搭配避免过多、过杂、以利于吸引消费者注意。因此红枣包装设计应以红枣的品质为主,根据不同的属性、档次需求以及年龄、性别的差异,强调色彩中人机工程原理的应用,突出包装外观的色彩效果,增强注目性,提高包装设计带来的商品价值。但是,色彩的感觉随国家、民族等的不同而有差异:如黑色,在日本受欢迎,但在印度、新加坡却受冷遇。对于出口产品,要特别注意色彩的正确选择。
(3)包装材质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应用
从人机工学的原理来看:人们对物质的感知是视觉、听觉、嗅觉加上触觉等共同形成的知觉,是由个别属性上升形成的整体反应。在进行红枣包装设计时就要了解对于整个美的完整的感知和作为人的各种感觉和情绪的满足,使设计对象符合人的生理情感需要,达到好的材质体验效果。纸盒在纸质包装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今,纸盒的功能性已今非昔比,其具有高强度以及很好的防潮性、印刷性,纸盒包装技术也因此有了长足的发展。加之纸盒所具备的易回收和再生利用的可循环性,纸盒包装已成为一种潮流性包装。
4结语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人机工程学是工业设计、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机械、电子、车辆工程等专业的学科选修课,在课程教学中,一方面要系统地给传授学生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能,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实践的能力。通过对人机工程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们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内容,采用了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改变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改革教学方法,建立研讨式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在课堂内、外与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张扬学生个性;结合工业设计的专业特点,积极引入最新的设计成果,使理论的转化既快又直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研究
(一)教学内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人机工程学是工业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通过介绍与工业设计相关的人的结构、生理和心理等基本特征,研究人、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人机系统最优(见图1)。其理论方法可为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数据,为设计中“机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掌握人机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在明确系统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分析和研究人、机、环境3个要素应具备的功能及其对系统总体性能的影响,寻求人机系统最优组合方案,并能应用人机工程学知识指导具体产品的设计,使人机系统安全、高效、可靠。
(二)构建课程框架体系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要符合教学规律,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将完整的知识教给学生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人机工程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是人体科学、环境科学、工程科学交叉渗透的产物,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的范围较广。它的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我们将课程也分为4大模块,人的模块、机的模块、环境模块和其他。而其中的重点是“人”,所以在课程安排上围绕“人”的因素来展开,首先通过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来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和测量数据的具体应用方法,探讨人的设计心理学在设计上的应用;从与设计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系统”、“运动系统”3大系统的特点来讲述其与设计的关系及应用方法;机器模块主要是“显示系统”和“控制系统”为主的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环境模块主要是与人和机器有关的环境因素,如热环境、光环境等。其他模块主要研究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事故的成因等。通过以上模块的教学给学生构建出一个清晰的课程框架体系,从全方位把握课程内容,强化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课程体系框架结构。
(三)教学内容动态更新
人机工程学近几年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随着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认识上的提高,在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一方面要不断把人机工程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另一方面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及时将教师本人和他人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再者紧密联系人机工程应用的最新发展,用案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如网上资源、学生作品、毕业设计、教师制作等,及时穿插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丰富课堂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与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来源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工科的,一个是艺术类的,对于这两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不同的侧重点,针对学生思维活动方式的不同以及所掌握的知识的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教学模块上进行变化,增加不同的内容,与学生的特长相结合,使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二、教学方法的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形式
对于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学习主要采用讲授方式,原理和概念一般都是比较枯燥、抽象的,在讲授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深入理解,帮助他们理清楚概念的基本构架,掌握其内在的含义,从而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富于思考和综合理解的能力。讲授中要注意将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的方式进行传达,将枯燥的理论用一种新颖的表达方式呈现,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强化记忆效果。如在讲感觉和知觉时,用了“瞎子摸象”来说明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在理论讲授中结合实物直观来配合,即用不同的实物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来体会原理的具体应用。如在讲授控制装置的布置原则时,用几种不同布置方式的摇控器让学生进行操作,并提醒学生注意其操作过程,然后再讨论在布置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总结出布置的原则。这种原则是由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所以对于原则的理解更加深刻。人机工程学的知识系统性较强,并且作为一门交叉性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在讲授时要注意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使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对于学科的知识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学习的知识能以一种更稳定的形式存储,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师生互动式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由于人机工程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常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一般是我们司空见惯,然而又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或尚未归结出错误的原因的,让学生进行广泛地讨论,并适时把握讨论的方向,最后总结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如给出市场上的两种电磁炉的控制面板,让学生思考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由此还引发出了上市场找缺点的一个。另一方面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一定的作业,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由于是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发现的错误,便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展示作业让学生对作业进行评论,并就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利用作业的讲评来完善教学内容。在讲评过程中,由于相互的激励往往会产生一些新颖的想法,课堂气氛热烈,互动效果很好。
(三)案例教学式
结合典型案例和综合性案例进行讲解。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评析、讲解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其中所隐含的人机工程学知识和设计原理,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和设计方法。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能体现相关的知识点或原理,存在着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的可能性。一般案例的选择是国内外的优秀的作品、学生作品、教师作品等,内容一般是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比较熟悉的产品。通过对案例的研究能领会到理论应用的条件和环境,激发学生对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习的思路。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3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将理论内容的传授与实际中的应用进行有机的结合,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在平时练习和毕业设计中,强化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在具体的实践中体会理论的应用方法,并将这些成果不断转化为新的教学内容传授给下一届的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
(一)课件的设计
人机工程学的内容繁杂、信息量大,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如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将传统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表现出来,在较短时间里,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并用,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结合多媒体的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插图、声音、视频等,使知识简单、直观、明了,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所以对于人机工程学来说,制作多媒体课件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途径。课件的每一章都要依据章节的特点来确定其结构与布局、色彩的搭配、界面的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内容。使重点和难点突出,知识点易于理解,并加深记忆。在课堂教学来检验课件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将课件加以修改,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网络课程,实施远程教育,方便学生适时查看课程内容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强化知识,并在网络课程中补充了大量相关信息,如案例分析、精品文章、名人名作等,为学生详细讲解案例,推荐课程相关精品文章及名家作品,内容涵盖全面。以此确保学生在网络学习中不仅掌握了本课程知识,并且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摄取极大地大扩充了知识层面,从而达到有效地辅助课程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同样要注意言语直观。大部分多媒体课件使用者只利用鼠标或键盘控制演示内容,忽略了通过教师的授课形体、语调、表情和动作来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反而不能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缺少了在课堂上面对面的互动。另外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要把握好节奏,有张有弛,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汪惠芬,刘婷婷.“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9).
2、王兴凯.设计基础课程――人机工程学教学探索[J].艺术与设计,2008(7).
运输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1.对定型产品进行整体包装结构设计。包装产品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进行运输行为,部分大型机械设备需要使用起吊设备进行装卸外,还有部分日常生活用品等均是依靠人力来进行运输。基于此,在包装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人机之间的关系,使得包装的尺寸以及包装结构等各个部分能够互为适应,让人能够在搬运期间更为和谐。一些家装家具生活用品,如洗衣机和电视等,由于产品的外形已经被固定了,所以只能通过包装体的外形尺寸来设计单人或者双人搬运时手掌抓握的孔洞。一些较为大型的彩电在外包装设计上,应该设计成两层预留孔,方便在上下楼梯时更好地抓握。设计孔洞的高度时应该充分考虑好成年人的手高度(手掌心距离地面的平均高度),方便搬运者在搬运过程中能够处于着力状态。另外,孔洞的对角线应该通过包装体的重心义气能够保持搬运时的平衡。根据相关资料研究结果显示,人手抓握厚度的理想尺寸大约在25mm~38mm。2.装箱包整体的设计。对于包装箱外形尺寸的设计,如啤酒以及水果运输等包装体,应该重点考虑好人在站着的时候搬运过程中的效率和舒适度,包装箱体的结构尺寸取决于人体的结构尺度和适宜用力角度。根据相关研究资料结果显示,人搬运货物时上肢活动最有利的角度是6°~19°,在上述外展角度中,人体的肩背肌肉不容易产生疲劳感。如果人体上臂外展角度超过26°时,肌肉很容易疲劳,工作效率显著下降。以成年女性为例,包装箱箱体的长度不超过680mm;以成年男性为例,包装箱箱体的长度不超过740mm。物体重心距躯干前280mm处不易疲劳,因此包装箱最大宽度应该在420mm左右为最理想。根据抗压强度理论不难发现,设计纸箱高度最大不要超过箱体宽度。3.装箱重量的选取。在批量装卸过程中,负荷比较大,超过人生理的疲劳承受极限,容易造成肌肉疲劳,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与此同时,负荷过小会造成野蛮装卸情况出现。从上述角度来看,大批量的酒类、饮料类以及水果类等装卸都应该综合考虑到单包和单箱重量是否有利于装卸作业的整体效率。
在销售方面中的应用价值
在商品生产出来之后,需要经过销售才能够实现商品的整体价值。基于此,包装作为商品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是其关键所在。人与包装之间也存在人机关系,需要研究清楚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以及审美需求。从心理需求角度来看,包装设计在销售活动中利用好消费者的心理规律,便于改进设计且提高销售水平等,不断地满足消费需求。举例来说,商品除了透明塑料盒包装之外,还有一些看不见内容物的铁盒或者纸盒等封闭式包装,随着商品市场的逐渐兴起,使用商品包装逐渐从封闭式开始走向透明式,加强了商品的销售效果,尤其是对食品的透明式包装更具有效果。从审美需求角度来看,人类有90%以上的信息均来自于视觉,对包装设计进行神态化设计能够更为适合人体工程学的形状。一些具有美观色彩的图案作品都是包装设计者重点考虑的方向,不管是运输包装亦或是销售包装,通过文字、图案以及商标等不仅仅传播了销售信息,又增强了产品的外观美感,大大加大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商场中不难发现,畅销的商品在包装方面一定有其独特的地方,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继而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最终使得商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