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试析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心理游戏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试析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心理游戏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试析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心理游戏的应用

一、优化心理游戏设计,增强学生体验感

1.设计心理游戏题目与指导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游戏题目应当兼顾主题和趣味,即心理游戏的题目既要能揭示游戏主题内容,又要能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例如,“松鼠搬家”“蜈蚣翻身”“乌龟和乌鸦”这类游戏题目既包含了游戏的主要环节或主要内容,又融入了动物因素,可以有效吸引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接受、乐于参与。

指导语实际上就是教师对游戏规则的讲解,设计指导语要注重通俗易懂、简洁明了。以“松鼠搬家”为例,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时,可以让三人小组中的两名学生举起双手搭建“小木屋”,然后通过带有感情的语言描述来营造情境:

天渐渐黑了,忙碌了一天的小松鼠回到“小木屋”里(扮演小松鼠的学生随着话音钻入“小木屋”)。突然一阵大风刮来,吹倒了北边一排的大树,那一排的“小木屋”随风倒塌了(学生放下双手,解除“小木屋”)。小松鼠吓得赶忙逃出小木屋,但是到哪里再去找个小木屋过夜呢?

这样的指导语既让学生明白应该怎么做,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可以在脑海中尽情地想象教师描述的情景,做出最真实的情绪反应和动作,契合本次游戏开展的初衷。

2.收集与整合心理游戏资源

通过图书馆、资源库以及网络媒体等渠道,教师可以收集到不少心理游戏资源,但具有针对性且易于实施的小学心理游戏并不多,其来源渠道如下:一是从网络和期刊上的心理学资料和研究案例中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案例;二是聆听优质的心理公开课,从中学习和借鉴心理游戏的操作方法;三是结合本校资源和学生学情,对现有的心理游戏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使之更适合在本校开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在教学实践中,很少有心理游戏资源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基本上都需要进行一定的整合与改编。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育水平,结合基本学情对现有心理游戏资源进行改编,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如“大风吹”游戏稍加改编就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中,达成不同的游戏目标。面对刚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可改为“大风吹,吹起我记住名字的小伙伴”,按照规则学生要去找相互记住名字的同学交换座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性格——主动找人交换座位的学生偏外向,被找上之后立刻交换座位的学生善于回应,被找上后先要弄清对方名字的学生比较严谨。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也能相互交流,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可改为“大风吹,吹起有课后复习习惯的学生”,并要求被“吹起”的学生起立。如此,能加强学生课后复习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课后主动复习。由此可见,心理游戏是一种非常自由的活动,根据学生状态的不同,教师可以调整游戏目标和指导语,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了解,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情绪。

二、规范心理游戏过程,契合学生认知

1.选择与确定心理游戏内容

调查研究表明,小学生大多喜欢心理游戏这一活动形式。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主题,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心理游戏开展教学。例如,一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通常为“我是小学生”,这一课的主题是小学生身份认知,心理游戏活动应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对按时进校、上课、排队打饭、打扫教室卫生等小学活动充满了陌生感,学生很难立即从幼儿园的心理行为模式中脱离出来,无法快速进入小学生的角色状态。如果借助心理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轮流扮演一个角色,请其他学生来猜一猜他扮演的是不是小学生,便能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在扮演和观察他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幼儿园和小学活动区分开来,进而对小学生身份形成完整而清晰的认知。总之,根据教学主题的不同,小学心理游戏可以分为身份认知、环境适应、沟通交流、学习辅导等类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身心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心理游戏来实现相应主题的教学目标。

2.准备心理游戏道具及场地

作为一项心理教育活动,心理游戏常常对场地和道具有特殊要求。在小学日常教学活动中,摆满课桌的教室是最常见的教学场地。但其中可供游戏使用的空间十分有限,导致许多心理游戏无法正常进行,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因此,选定心理游戏内容后,教师要将所需游戏道具和场地要求明确列出来,在课程正式开始前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例如“松鼠搬家”这一心理游戏要求三名学生为一组,其中两名学生举起双手搭建“小木屋”,第三名学生扮演松鼠,相互配合完成一系列操作指令。如果班级人数较多,普通教室则无法容纳,就需要提前准备一个面积较大的空教室。活动中学生很可能会发出较大的声音,这进一步对教室的隔音效果提出了要求。总之,心理游戏要求教师提前准备好游戏道具和场地等,保证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心理游戏的乐趣,取得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3.安排与确定心理游戏步骤

心理游戏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精心安排游戏的每一个步骤,确保游戏按照预期的方向进行。按照心理游戏开展的流程,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二是进入阶段,三是进行阶段,四是整理阶段。前文提到的“选择和确定心理游戏内容”及“准备心理游戏道具及场地”都属于准备阶段。进入阶段指的是进入游戏场地后,教师向学生讲解游戏规则,并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明白自己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进行阶段是心理游戏的主体部分,指的是学生按照游戏规则开展活动,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游戏表现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在进行阶段,少数学生会有特殊行为,如故意捣乱、反抗强烈、从不回应等,教师需要及时记录这些特殊行为表现,进一步与相关学生沟通。整理阶段是心理游戏结束后,学生对游戏过程进行分享和讨论的环节,教师可以借此机会为学生解决困惑,也可以围绕游戏主题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结语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推动心理学科学理论与小学心理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心理游戏的针对性运用,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助力心理素质培养目标高效达成。

参考文献

[1]谢珺.活动素材在小学心理健康课中的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08):109-110.

[2]郭静,来景辉,刘芳.五年制定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途径[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25(04):70-73.DOI:10.13985/j.

[3]刘姝含.提高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08):28-30.

[4]林胜蓉.运用信息技术探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华夏教师,2022(23):40-42.DOI:10.16704/j.

[5]冯艳荣.基于德育视野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6):179-181.

作者:刘文利 单位:临县一中附属胜利坪学校 邮编:033200 -2023.14期《中国教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