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景观学课程中案例教学的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景观学课程中案例教学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景观学课程中案例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景观学;案例教学;思考

1引言

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最先应用案例教学,目前,案例教学在管理、经济、教育等众多领域应用[1]。所谓案例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呈现案例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理论、形成观点、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2]。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3]。但有研究者指出,在一些课程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案例选择失当、互动不够充分、教学目标淡化等问题,导致案例教学看似热闹,但实效性不强[4]。本文以景观学课程为例,探讨了案例教学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以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景观学》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景观规划建设的意义,改善人居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性;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初步具备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基本能力。课程主要内容是从地形、植物、水体、铺装、设施、道路等要素全面、系统地分析景观规划设计的原理,结合案例分析理解各景观要素的应用,掌握理论知识、获得实践能力。景观学课程内容广,涉及学科门类非常多,如地理、农林、艺术设计、环境心理等,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景观要素理论教学时,基本原理理解起来容易,但实践时,往往很难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对景观空间进行分析。例如地形对气流的导引与阻碍作用很好理解,但应用这一原理分析安徽博物院微地性设计时则表现出无从下手、没有思路,不会结合宏观气象条件和其他环境要素分析。涉及到多要素综合分析时,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能从整体上作出有条理的、专业的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训练和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习惯,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将复杂的空间逐层分解,形成清晰的分析思路。既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景观学同时也是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从道路绿地到街头游园,从广场到公园,都是存在于人们身边的场所,也是经常接触或使用的场所。案例教学以这些真实的户外空间为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角色转换,从课堂理论走进现实生活,从户外空间的使用者转变为设计者,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将所学理论服务于实践,丰富感性认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组织的原则

3.1课堂高效性

课堂只有45min,无目的的问题发散与讨论会消耗大量时间而收效甚微,案例教学必须有的放矢,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在案例教学流程中,课堂应该作为观点碰撞与互动的环节,而不是全部。为保证课堂效率与效果,案例教学过程需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课前案例提前布置,让学生提前了解案例内容、重点分析的问题,理清思路,做好准备;课堂主要是陈述、展示和讨论,通过观点碰撞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使讨论向深层方向不断推进,使得课堂讨论环节意义明确而高效。

3.2学生参与性

案例教学本身是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来理清问题、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参与度是案例教学效果得以保障的重要影响因素[5]。但在案例教学实践中,往往沦为少数人的课堂,一部分学生只是看热闹。参与性原则要求每一位同学参与到案例思考与分析中来,从案例选择、组织方法等角度寻找促进学生参与的途径,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力求全员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3.3目标明确性

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学习案例本身,而是通过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灵活应用。因此,案例选择必须围绕某一教学内容,案例结束也一定要形成结论,将具体的讨论内容归纳、条理化,抽象出理论,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思维发展过程。例如草坪设计与应用,在分析校园草坪案例时,首先,让同学们对比一期和二期校园入口草坪设计形式的差别;然后,评价两块草坪的优劣;最后,将具体的评价一般化,提炼出草坪设计原理如功能、尺度、选草、地形、生态、人性化等。

4实施案例教学的建议

4.1案例选择立足身边

常规的案例教学中案例大多来自于网络或书刊,然后利用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料向学生课堂展示案例内容,教学过程对学生要求很高,课堂上必须高度专注、快速进入案例情境并深入思考。事实上,做到这一点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很难,尤其是面对那些与我们真实生活相距甚远的案例,抽象而缺少真实感,仓促之中讨论也只能流于表面,泛泛而谈。笔者认为,案例选择应立足身边,以身边的、熟悉的生活为素材来源,避开陌生的、遥远的案例,强烈的真实感和存在感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方面身边熟悉的案例,具有易参与性,不会因为时间与空间的约束而阻碍了对案例的了解,是保证每一位同学能够参与进来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存在于身边的案例实用性强,与生活息息相关,基于自身的真切体验去分析和解读,而不是纸上谈兵,能够真正理解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例如讲授“街头小游园设计”时,选择始信路小游园为案例,这里是同学们每天上下学、乘车、吃饭、聚会、交际等活动时必经的场所,非常熟悉,同学们参与热情很高,通过亲身体验与观察,能够深入的分析一个小游园的设计需求。

4.2案例教学过程精心组织

课堂主要是案例互动的场所,常常被误认为是案例教学的全部,即始于课堂、终于课堂。如果案例教学局限于课堂,可能会造成或意犹未尽、或浅尝辄止。为提高互动效率,保证互动效果,案例教学过程需要精心组织。首先,是案例筛选,前期需要教师做大量实地走访,以学校为圆心向周边扩展,寻找素材,在实用性、时间性、可行性之间平衡,以方便学生接近和参与为原则,确定案例点。这对老师提出较高要求,不仅是花费大量时间,还要对身边环境认知具有高度的专业敏感性,这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其次,是案例布置,要求学生提前进入案例地,实地感知,并布置任务,围绕任务作深度思考并形成见解。通过本环节设置,避免了课堂讨论时措手不及而流于热闹和混乱,却一无所获;也让学生锻炼独立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再次,是案例互动,即课堂讨论,同学们依次作观点陈述,为提高课堂效率,雷同观点不重复陈述;然后是不同见解之间的质疑与辩论,通过观点碰撞,突破个体视角的局限性,使个体思路更加清晰、逻辑更加严谨,形成新的认知。最后,是案例的归纳总结,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阶段,也是案例分析效果的强化。可以课堂内完成,也可以是课堂后延伸。归纳总结是一个提炼的过程,学习在散乱的信息中找出共性、把握重点,并由个别现象推演出一般性规律,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学生在归纳总结时,促进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组成,思维能力获得提升。依据上述思路,在讲授“道路绿地设计”一节时,可选择学校周边的耕耘路、始信路、清潭路和天都路为案例,课前让学生观察四条道路宽窄、周边环境、交通需求、绿地配置形式/尺度/树种等内容。课堂围绕以上几点展开讨论,对比每条道路绿地设计差异的表现,分析其原因或不足;案例总结时根据几条道路的绿地特点,抽象出理论规律,如不同功能区道路绿地的设计理念和景观特色不同,工厂区以方便大型货车通行、卫生防护为主,居住区和公园附近则更加注重景观的观赏性和丰富性等。

5结语

案例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想要行之有效,在案例选择、布置等环节需严格把控,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表明,身边熟悉的案例、精心的组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很高,参与意识很强,课程期末学习心得中不少同学表示学习兴趣浓厚,非常喜欢大量的、熟悉的案例分析,觉得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孙玉红.案例教学的本质理解与特征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1):74~75.

[2]谢晓专.案例教学法的升华: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的融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32~36.

[3]晏福宝.案例教学的“体”与“用”之道[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40(6):94~98.

[4]周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33):126~127.

[5]黄芳,张月.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工商管理本科生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3):81~83.

作者:韦传慧 单位:合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