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媒介素养教育案例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媒介素养教育案例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媒介素养教育案例教学论文

一、媒介素养教育实践

数字时代的媒介素养似乎改变了传统媒介赋予受众的功能。在今天的中国,自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将人们带入移动媒体时代,“低头族”大行其道,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在媒介上流逝。根据CTR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调查显示,20%的人每天查看100次手机,23%的人生活必需品中没有手机会心慌,似乎在今天,更加证实了麦克卢汉于1964年提出的媒介即人的延伸,手机成为人体器官的延伸,成为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得不承认,移动互联网让媒介、内容、传播和消费变得随时随地。然而媒介也不知不觉地侵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的生存模式、时间以及注意力都被支配和操控着,我们的价值标准被建构,娱乐天性被把控,消费取向甚至价值观都被驾驭。这并非极端的“媒介批评”理论,当2011年日本地震以及福岛核电站泄漏引发中国的抢盐事件,铜须门事件、温州街头飞踹老人事件等引起的人肉搜索网络暴力,2015年春节微信摇一摇抢红包等网络事件发生时,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参与其中。我们在享受移动媒体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手机首先是一种工具,当传统的通讯工具被媒介化以后,它几乎移植过来了所有的媒介“原罪”——传播的“原罪”——功利目的下的议程设置:真实与虚拟并存的“框架”,数字时代网络语境下的乱象迷离更加容易混淆视听令人迷乱,而在此刻,我们更加需要媒介素养。“素养”(Literacy)是一种“有知”的状态和能力,媒介素养则可以被笼统地看成是公众使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媒介内容的能力。然而,不同人立足于不同的媒介观,或者说,你认为媒介是什么、你所观察到的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如何,你对于媒介的期许如何,你就会对于媒介素养有何种理解。西方的媒介素养教育在一开始以媒介内容文本作为分析重点甚至是唯一的对象,至于媒介文本在制作、传播和消费的过程以及社会情境,媒介形式对于内容表达的影响,基本不在其视野之内,并且注重价值批判,好与坏、对与错仍是其基本思路,教师们总是试图给学生或者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则因此养成对老师的依赖,以老师的评判标准为标准,而失去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放弃自己的独立思维和主动参与。直到电视的出现,才为媒介教育新的变化提供了机会和可能。而现如今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拓宽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渠道和方式,公众批判性思维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媒介教育中,最主要的目的不在于评价好坏,不在于给学生们具体的评价标准,而在于增加学生对媒介的理解——媒介是如何运作的,如何组织的,它们如何产生意义,如何再现“现实”,谁又将接受这种对现实的再现?除了符号学、意识形态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的影响之外,媒介的商业化问题也是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的功利主义与消费主义,使得“批判”解读媒介文化尤为重要。但是,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绝不是抵制和抗拒媒介文化,而是要培养对不同的媒介文化的理解,且努力培养学生对于媒介文化的“批判”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个人对媒介识读和使用的能力。所以,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不是帮助人们成为媒介产品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而更应该是帮助他们成为具有民主意识的公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媒介素养是一种扩展民主的方式。

二、案例教学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以案例结合的灵活授课方式应该成为媒介素养教学的主要方式,从认识媒介、了解媒介到接近和使用媒介,最后利用批判性思维这一主要的思维工具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教学大纲中应体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的方式,主要分为几个主要篇章,包括:从不同学理观点下透视大众传播媒体和传播新科技;从媒体产业运营的角度讲解媒体产业结构,了解媒体工作者的事务;解读媒介讯息,从新闻、广告、综艺节目以及电视剧的角度透视媒体;从金钱、权力的角度再现媒体建构;了解阅听人的传播权的掌握以及媒体的赋权行动。其中,媒介素养的核心概念应体现:第一,所有媒体讯息都是被建构的,或称之为再现。我们所接触的一切电视节目、电视剧、电影以及新闻节目都是经过媒体工作者设计安排之后呈现出来的。在媒体讯息的生产和传送过程中,受到专业人员的价值观、社会制度、经济因素以及政治权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接触媒介中解构或者说还原它们的内涵是必要的过程。第二,媒体建构真实。我们置身于媒体环境之中,却对媒体对我们的影响浑然不觉,也正因为媒体悄然的影响力难以察觉,我们才更需要注意并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第三,媒介提供的信息包含了商业的因素。媒体在制作信息以及运作的过程中无不受到所有权的影响与控制。在媒介素养教育中应重在唤起大众以理性的视角看待媒介信息,了解媒体经营者盘算如何从媒介制作以及传播中获利,应了解这与传播的内容、技术以及运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四,媒介讯息包含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新闻以及电视节目都是经过策划和设计安排形成的产物,它在制作的过程中必然体现制作者及传播者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各种传媒产物都包含了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比如在报道姚贝娜死亡这一事件中,一篇名为《记者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着她的死亡》的稿子被各大媒体和网友疯狂转发,一时间引发了大众的热议,但仔细分析这篇文章不难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多半掺杂了对记者这一群体恶意攻击的价值观念,在文章中记者这一群体被扣上了诛心之论,若媒介素养水平较低的人,很容易受到文章中对记者群体的刻板成见影响,从而形成不良的印象,甚至很多受众在主动参与评论的过程中会陷入恶意攻击的漩涡中。所以,受众阅听人应多关注媒介产品表象之下的本质,主动运用批判性思维,形成自我判断,不被媒介中可能隐藏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所操控。第五,媒介讯息中具有社会和政治意涵。媒体对政治与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以政治选举为例,媒介是政治人物选举时可以利用的很好的工具,媒介中对政治人物竞选活动的报道往往与政治权利、金钱等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三、结语

互联网是去中心化的,它打破了过往的陈旧和权威。理论上讲,新媒体极大地赋予了个体平等和自由的权利。通过互联网,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为自己的发展谋求福利和创造价值。然而,从当今中国网民的实践来看,“赋权”并不等于“赋能”,即使个体被赋予权利,他也不一定有能力进行正确地使用,甚至对自己的权利不知晓。缺乏媒介素养的一类人实实在在地被媒介操控着言论、行动甚至思维。他们变得冲动、急躁甚至暴戾多数情况都是拜网络所赐。这样的一群乌合之众,在反日游行中、在雾霾之中,也在你我之中。所以此刻,媒介素养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李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