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案例教学实践论文(5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教师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通过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掌握有关筹资、投资、营运、和资金分配等理财方法和技巧,掌握财务报表的分析,使学生具有财务管理方面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决策的能力。该学科属于应用型学科,这就要求在财务管理的课程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法目前在我国各高校的管理类课程中应用普遍。案例教学法的成果能够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良好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管理者,教师需要付出比一般课堂教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下面我们结合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来了解一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大致可分成案例的引入、案例的讨论、概括总结、编写分析报告四个基本环节。下面我们依次按照四个环节来分析一下教师的作用。
一、案例引入环节
在引入环节,教师需要为每一个教学案例制定出详细的组织计划,具体包括案例的类型、案例的来源、案例素发放给学生的时间、与学生案例讨论的步骤、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等。案例引入环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最佳案例的选取工作,这对后续的讨论和分析环节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教师发挥以下几个作用:
1、选取有启发性的案例
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好的案例需要能够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案例中要蕴含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能利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分析,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选取“接地气”的财务管理案例
所谓“接地气”是指案例要尽量来自于学生熟悉或者感兴趣的现实问题。例如,在讲授资金的时间价值案例时,可以使用买房贷款的案例。让学生根据复利或年金的知识来计算购房者在还款期内实际还款的现值,进而比较分期付款和全额付款的差异,同时教会学生比较不同还款方案的优劣,以及提前还款的必要性等。
3、选取最“新鲜”的财务管理案例
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受客观环境影响比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相关理论和方法也会发生很多变化。因此教师应当选取能够适应现在的经济环境的财务管理案例,相信“新鲜”的“水果”会更合学生们的口味。
4、选取层次分明的财务管理案例
针对同一理论知识,教师应选取适合学生的层次分明的案例。案例教学的开始先选取相对简单易懂的小案例,然后再逐渐增加难度,也可以针对同一案例,设置难度分明的问题来考查学生。
5、引导学生自主选取合适的案例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好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案例。在每次案例教学的开始环节,教会学生查找案例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指导学生自己寻找案例,整理案例和分析案例。
二、案例讨论环节
案例教学当中,真正的主角是学生,教师的身份更像是“导演”。一次案例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这个“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下面来看一下在案例讨论环节,教师需要发挥的作用:
1、控制好讨论的进度
案例引入后,教师要把讨论的舞台交给学生。由各个组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主要负责监督和引导学生。例如,如果学生们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帮他们解答;如果学生们讨论的观点存在错误或不恰当,教师要及时的纠正他们;如果学生们讨论的问题偏离了课程主题,教师要灵活的引导回正轨;学生们讨论过于激烈时,教师要适当讲解正确的观点,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观点。
2、丰富案例讨论的方式
一案例教学中,教师采取怎样“讲故事”的手法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和讨论变得非常重要。那么,教师在案例讨论环节如何“讲故事”比较好呢?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学生们才是案例教学的主角,通过前面有效的案例引入后,学生们自己能查阅资料,联系相关的理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能恰当的表达出来,然后学生们相互进行讨论。在自主讨论环节,教师要尽量保持沉默,让学生们通过讨论,自己判断自己的观点正确与否。由于每个学生知识理解的层次不同,因此通过这种自主讨论的方式,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查缺补漏,进而让每个参与的学生都能够有自己的收获和进步。其次,教师要制造融洽的“辩论”氛围。知识有碰撞才有花火,如果可以制造一个“辩论”的氛围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唇枪舌战来捍卫自己的观点,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有效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案例讨论时,针对正反方的观点,强化各自的优势,加深双方的“矛盾”,激发他们捍卫自己观点的动力,进而让学生绞尽脑汁分析自己观点的优势,通过这种激烈的唇枪舌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异,通过这种激烈的讨论的过程,可以让每个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消化和吸收新观点,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新观点,进而取得进步。总而言之,案例讨论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讨论形式相互之间可以互补,讨论形式的丰富多彩可充分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3、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讨论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主角。案例教学的有效展开需要全员的参与,这与案例教学设计的初衷是相吻合的。案例教学一般以组为单位进行,每个组员选择不同的任务,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小组内展开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形成本组的观点,这种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除此之外,要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采取下面两种途径,首先,每次案例教学时每组的成员任务的分配不能重复,让每个组员都能担当所有职务。其次,采取提问的方式,设定一系列的问题要求每位成员回答不同的问题。总之,在课堂有效时间内,应尽量让每位组员都能够参与进来,都有语陈述自己观点的机会,进而能够集中精力参与讨论,使得每个组员都能够是案例讨论的参与者和主人。
4、鼓励学生们思维创新
案例的相关资料要早点发给学生,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按照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每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选择独特的视角分析问题,在案例讨论中,教师不要过多评价学生的方案的优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新颖的思路。教师还可以想方设法鼓励学生进行唇枪舌剑的讨论,进而迸发出新鲜的观点。
三、案例总结环节
前面的讨论环节结束后,教师要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总结。针对于案例,教师最好先让各个小组的学生都做一个小组总结,然后教师根据他们的结论,查缺补漏,提出案例的最终观点。但是需要注意,可以提供几个解决档案,要留给学生们继续思考的空间。针对于学生的讨论表现,表扬学生们表现出彩的地方,对讨论中出现问题的地方,提出建议和解决档案,尤其要重点表扬学生们讨论中比较出彩的观点,鼓励学生们后面的案例讨论继续努力。四、编写案例分析报告环节案例教学课必须有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课程的考核机制可以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这部分成绩可以采用卷面考试的方式获得;第二部分为案例分析报告得分,每组学生都要最终提交一个案例分析报告;第三部分为学生们的平时成绩,这部分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作业以及案例分析表现得分。这三部分的比重教师可以灵活把握,但是应该侧重于案例分析报告,这样可以突出案例分析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作者:孙朝磊 李炜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第二篇:税务实务课案例教学分析
1987年美国哈佛法学院教授克利斯朵夫首创案例教学法,并得到哈佛企管研究所郑行莫的推广,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由于案例教学法具备的独特的优点,被认为代表了未来教育发展方向,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均非常重视案例教学,特别是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案例教学被普遍的运用于高等教育中。笔者在安徽大学经济学院讲授了多年《税务实务》课程,近年来尝试在《税务实务》中进行案例教学,体会到引入案例教学法后,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表现在学生的到课率明显上升,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但是,教学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本文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教学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案例教学法在《税务实务》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与反思。
一、《税务实务》引入案例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案例教学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融入到案例场景中,通过主动式研讨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将实际发生的事例作为个案让学习者去观察、研究,学习者通过分析、比较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问题的解决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方法,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具体案例为教学载体,注重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和双向交流,案例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要高于传统的教学办法,因此在强调和注重实践能力的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税务实务》是根据财经类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而开设,该门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既掌握税务的理论,又培养其独立从事税务实务的工作能力,作为财税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于一身,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它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税法、经济法、会计等多学科知识,同时它又是一门面向实践的课程,是上述知识在涉税工作中的具体应用[1],每一个具体的涉税事务既包含实体性也包含程序性内容,要求学生不仅需要牢固掌握具体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在不同的涉税情景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讲解理论,传授知识方面有其优势,但在理论和实践结合方面则不如案例教学。但是目前《税务实务》课程仍是“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导致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有一种“知道是什么”但“不知道如何做”的困境,已无法满足社会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新要求,与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差距较大,急需增加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比重,并与具体知识点有机融合,因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则显得非常必要,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涉税案例的引入,在对案例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学习,讨论,并形成“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税务实务的实践操作技能,并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例如《税务实务》中诸如纳税评估、税务申报、行政复议等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引入生动形象的具体案例,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同时实践是最丰富的且千变万化,书本的理论难以全面覆盖,因此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可以弥补理论知识的空白和不足。而且税务实务只有通过案例分析才能讲得深入和透彻,例如讲解增值税申报实务,空洞的理论讲解导致学生理解的不够深入,只有结合一个实际的企业增值税申报案例,从企业的各项涉税业务中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从业务理解到账务处理,从填写申报表到最后的纳税申报,从中可以把一系列的知识点串起来,使得学生不仅加深了知识的理解,还懂得如何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同时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得到很大提升,使得课堂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税务实务》课程采取先阐述税务实务相关理论,继而进行税务实务操作能力训练来设计体例和安排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系统讲解完涉税理论之后,后继的实务操作能力训练实际就是所学的理论在实务中的灵活运用,而案例大都是真实事例的加工和浓缩,既很好的概括理论知识同时包含了丰富的实践操作内容,因而在税务实务中引入案例是非常方便和自然的事情。
二、《税务实务》案例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案例教学法采用率不高
目前,财经类院校普遍开设了《税务实务》这门课程,但是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进行的仍然不多,未采用案例教学的可能原因有三[2]:一是教师没有深刻领会《税务实务》实务的课程特点和内在要求,没有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在《税务实务》的重要作用;二是有的老师认为案例教学难以驾驭,容易造成课堂失控,案例教学效率低,因此主动放弃了案例教学;三是还有部分老师难以找到合适的案例,而自己进行案例开发耗时耗力,需要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因此放弃了案例教学。
(二)案例选择不合适
高质量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目前许多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师,由于主客观的因素的限制,选择的案例往往表现出两种极端倾向:或者是选择的案例所涉及的知识与学生掌握的差距过大,要想完全掌握这些案例必须要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毕竟有限,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并参与讨论,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者选择的案例过于简单浅显,学生从这样的案例中难以学到有价值的新知识,这样的案例,学生也没有过多探讨的余地,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一种打击。
(三)学生参与度不够
案例教学一定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切勿变成教师的一言堂。不少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未能注重学生的参与,从案例介绍、内容剖析、问题解决以及最后的总结都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的限制了案例教学的作用发挥,因为案例教学的优势就在于动态性和开放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在与其他学生的讨论和争辩过程中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就感,这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内心的体验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效率。那么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不够的原因,笔者认为:一是因为选择的案例不合适,案例过于深奥或者是过于简单乏味,二是教师对案例教学法不够熟悉,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因此笔者建议,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选择合适的案例的前提下,可采用分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的方法,由学生自己辩论,老师从中调度和控制并做最后的评判和总结。同时,要创造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例如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最大激发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
(四)课堂“举例”误当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很多教师将“举例”当作了“案例”,课堂举例当成了案例教学。案例一般来说都是通过一个具体故事的讲述,说明一种带有普遍性的道理,揭露故事中隐藏的问题,并就该问题根据之前学习的理论知识,组织学生进行评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教师上课所举得例子则不完全具有上述要素,教师课堂“举例”,要么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要么就是忽略了讨论环节,丢失了案例教学的许多优点,如形象描述、生动显现、揭示问题、说明道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等的特点。举例教学和案例教学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在最后的总结环节,又需要教师进行深入透彻的讲解,把学生零散的观点系统化,举一反三,需要从具体到抽象的升华,使得学生从这个案例中能够触类旁通。
三、提升《税务实务》案例教学效果的思考和建议
(一)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强调《税务实务》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是否定传统教学,应该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把课堂讲授、问题讨论、案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新的知识点的传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好,而在知识点的巩固,运用,加深记忆方面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好。传统教学方式是基础和前提,只有学生初步理解了所学知识点,才有可能去灵活运用它。例如,在增值税实务的讲解中,涉及到会计原理、账务处理、出口退税以及税法规定等多方面知识,只有采用系统的分类的讲解才能说的清楚透彻,在介绍完了这些相关知识之后,再引入案例教学,通过案例串起这些知识点,使得学生在具体申报过程中,了解如何综合运行这些知识,完成申报工作。因此我们强调在《税务实务》中运用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否定传统教学法,二者应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二)选择合适的案例至关重要[3]
案例教学中案例是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尽量选择充满内部矛盾、存在相互冲突,难以解决的事件,如在税务教学中,可以选择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案例,这种冲突或来自于纳税人违反了税收法规,或者是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违法了,或者是征纳双方对具体的税收法律法规理解不一致等等,需要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讨论去判别;选取的案例必须注意时效性和综合性,税收征管规则变化较快,因此陈旧的案例可能就过时了,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课时的有限,在众多的案例中教师只能根据需要有所取舍,选择一些重要的内容进行案例教学,如笔者曾经在教学中,引入了一家企业由于纳税争议进行税务行政诉讼的案例,这个案例包括了账务处理、纳税申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环节,牵涉到会计、税法、行政法等知识,这样的案例贴近实际,含金量高,具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案例的选取切忌“冷门”,要选择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的案例,通过一件案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大批类似的案例处理,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三)案例是可以设计的
即案例是可以根据需要“虚拟”化,对于大学老师来说,由于没有在实务部门工作的经验,往往很难积累真实的案例,如果在互联网上搜索的案例难有符合教学需要的现成案例,因此,笔者认为案例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根据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编造”,教师自己编造的案例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符合教学要求,当然在“编造”案例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不应让学生察觉这是编造出来的案例,即案例应该尽可能的真实,可信;二是案例要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案例中要含有两难问题,对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需要自然的引入;三是案例的设计可以基于已有的真实案例,进行按需扩充。
(四)案例教学可以邀请实务部门的人员参与
因此在《税务实务》教学中,可以邀请注册税务师或者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为学生进行案例讲解,因为这些人长期从事此项工作,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积累,他们选择的案例往往都是本地区、最近几年发生的有代表性的案例,而且这些人的特殊身份,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案例讨论的热情。
(五)参与性案例教学与竞争性案例教学相结合
参与式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之间的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学生通过参与案例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税收理论以及实践操作的理解,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综合能力,这种方式还不够。竞争性案例是指,根据具体的案例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类角色和分配一项任务,引进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例如在税务实务课程教学中,对税务稽查的学习就可以采用竞争性案例教学,教师选择一个具有争议的税务稽查案例,可以把学生划分成几组,分别代表征纳双方,就企业在某年度的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应当作为裁判员对每一组提出的问题或争议,都要根据相关的法律依据或财会知识进行裁决,教师应当鼓励同学积极参与,竞争性案例教学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好胜心,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
(六)在制度保障上,应健全相关激励机制
案例教学是一个非常耗时和耗力的工作,因此必须有一套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在制度安排上,我认为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方面去考虑:对于学生而言,要设计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例如在学生期末分数中增加平时成绩所占份额,而平时成绩主要看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以讨论问题积极性,案例总结报告的质量等作为考核依据,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对案例的重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老师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发挥集体的力量,就案例教学备课而言,案例教学不能单靠某一位老师单打独斗,如果专业相同的老师能够在一起开展集体备课,彼此间能够互相启发,资源也能共享,实际效果则会好很多。二是学校应建立案例库,通过案例库的方式有意识的收集和沉淀好的案例,这样可以省去教师准备案例的时间,并且案例的质量也能得到可靠的保证。三是案例的收集、设计、整理应算作教师的教学成果,同时计入工作量考核,从而激励教师主动的和积极的实施案例教学。四是开展案例教学比赛活动,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观摩和评比活动,对优胜者进行适当的物质和精神鼓励,一方面教师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得案例教学可持续,可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作者:赵为民 单位:安徽大学
第三篇:军事卫生毒理学课案例教学模式分析
军事卫生毒理学是运用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研究军事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员健康危害及其防护救治措施的一门学科,是军事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重在突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重在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国内外教育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2]。
1案例教学在军事卫生毒理学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作为军事预防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军事卫生毒理学是我校学员一门必修的军事医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涉及毒物种类繁多,毒剂的理化性质、中毒途径、毒理机制、中毒症状、侦检手段、预防措施和救治方案的多样化,传统的理论讲授方法无法使学生准确掌握相关知识,且容易出现混淆[3]。同时,由于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授课质量不尽人意。因此,军事卫生毒理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研室多年来一直在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基于以上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课程改革中我们探索了运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合理的情景故事,可以将毒物的特性、中毒机制和救治方法等多方面知识整合到教学案例中。有关两次世界大战、日遗化武和化学事故等重大化学灾害事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素材。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法实现了枯燥理论知识与鲜活实践的结合,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也提高了对毒物危害和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程度[4]。由于案例对知识理论具有较强综合性,要求学生除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审时度势和权衡决策的能力[5]。因此,在不断地教学实施和探索中,我们意识到案例教学模式在军事卫生毒理学课程教学中切实可行,有效保证了授课质量。
2案例教学在军事卫生毒理学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2.1课前准备阶段的案例库建立
案例设计与编写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案例库的建设首先要有丰富的故事素材,我们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不断搜集与化学毒剂危害相关的故事素材、图片和影像资料,建立素材库。其次,巧妙运用素材设计编写案例是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一份好的案例要符合以下原则:一是为课堂教学服务原则,课堂上一切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案例的选择与编写要以服务课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坚持典型性原则,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最好选择历史或者时事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这样能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三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案例教学旨在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主张针对每一类毒剂选取一个或几个典型的中毒事故,围绕毒剂的基本特点展开,将毒剂的理化性质、中毒途径、毒性机制、侦检手段、中毒症状、预防措施和救治方案等相关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案例故事中。在神经性毒剂这一章节中,我们以东京地铁沙林事件为例,把沙林等神经性毒剂的危害及其防治策略融入到案例故事中。1995年3月20日,奥姆真理教成员在日本东京营团地铁放毒气,地铁乘客闻到淡淡的水果香味,短时间内便出现流泪、流涎、胸闷、气短、肌颤,严重者出现了昏迷甚至死亡,事故最终造成12人死亡及5510人受伤害。从沙林的水果香味和挥发性可以展开对毒剂理化性质的进一步讲述,吸引学生注意力。从当时的事故现场视频中,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沙林的中毒症状,并由此引出这类毒剂的毒性机理是对胆碱酯酶活力的抑制作用。最后结合事故救援,分析毒剂的预防、用药及治疗原则。整个故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掌握了神经性毒剂的相关知识。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学生对其危害认识和事故处置的经验,达到了教学目的。
2.2课程实施阶段的案例展开
案例教学的成功不仅需要精心编写设计案例库,更需要演讲者根据授课对象、案例特点、讲授内容和教学目标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6]。常用的案例展开方法如下:①案例穿插,阐明道理。即设计一个主线故事,将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和要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串联起来。如我们以东京地铁沙林事件为基础分析以沙林为代表的神经性毒剂特性,课程设计逻辑清晰,简单易懂。②案例讨论,总结评述。案例讨论一般分小组进行,教师主要负责组织和引导学生发言,并对讨论结果进行评述。如毒物作用影响因素一节,我们就CO中毒事件为例,让学生讨论CO性质、剂量、作用对象和环境因素对事件结果的影响。不仅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知识点。③案例演练,情景重现。对于一些注重应用和操作的课程,在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后,还可以通过模拟案例故事情境,让学生去处置问题。如在突发化学事故救援这一节,通过模拟简单的中毒场景,让学生急救伤员或者染毒动物,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些案例教学模式的运用,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3课后考核阶段的案例解析
传统的卷面考核的方式重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无法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而案例教学在课程考核中的应用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因此,我们探索在军事卫生毒理学课程考核中使用与案例教学相匹配的评价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一方面特别是把学生课堂参与案例讨论的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当中,计入适当比例的分数。另一方面可以选择适当的专题,让学生独立的检索与思考相关知识,课堂上利用5~10min做汇报交流,大家互通有无,展开讨论。课后学生就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与提升,书写课堂知识回顾与心得。书面及课堂表现成绩将以30%的比例计入本门课程期末考试成绩中。在期末的测试考试中,传统的试题多采用填空、选择和简答的模式,只能单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在案例式教学模式中,我们将化学毒剂的相关理论知识融合到考题中,这样既保证了试题的知识覆盖面,也考察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考核方式不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主观能动性的权重,还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对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实施中的思考与总结
在前期的课程改革中,经过不断的探索,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案例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3.1提高课堂质量是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师生互动是案例教学的灵魂所有的教学方法归根到底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都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根本目的,案例教学法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设计案例时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在具体授课中,不论是案例讲解还是案例讨论,都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突出课堂质量这个主题。案例教学是手段,理论教学和能力培养是目的。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案例故事的情节设计要兼顾完整性、逻辑性与趣味性,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案例设计要注意以突出理论知识为核心,不能过分追求故事情节而忽视理论教学,否则课堂教学就变成了故事会。案例教学是一种突出互动和启发的教学模式,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师生互动是案例教学的灵魂。做好课堂互动不仅要求教师课前精心巧妙地进行案例设计,还要求教师善于提问和启发学生思维。在授课中要避免“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要通过一系列紧扣主题的提问与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争辩和探究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精神注意力和集中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军事卫生毒理学的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案例为先导的教学模式,将案例运用到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各个方面,在案例的分析与思考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达到传道授业、育人成才的目的。
作者:于卫华 张晓迪 王欣 刘江正 海春旭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军事毒理学教研室
第四篇: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理论研究
一、引言
案例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最普遍的教学方法。一种方法越是普及,越需要对方法本身进行批判反思。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一些前提性问题仍然有待深入讨论。问题1:案例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确立与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充分地引导和调动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1]44这种界定并没有抓住案例教学的本质特征,因为任何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必须尊重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水平和成长需求。有效的教育一定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背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这一基本理念,任何教育方法都是无效的。因此,这种观点没有揭示出案例教学的本质特征。如果我们不加批判地接受,就可能在实践中片面地认为,只有案例教学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抹煞甚至排斥其他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主体性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问题2:什么是“案例”?有观点认为:“案例是依据现实中的人和事来组织编写的,这些人和事都是在现实中确实出现的或者符合现实生活的状况。案例必须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而不能随心所欲。案例的价值在于提供真实而典型的素材,供人们分析研究,总结普遍规律,从而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真实的基础上,人们的认识活动才能够得出正确的、有价值的结论。虽然虚构且夸张的案例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产生一时的震撼效果,但是与真实案例相比还是缺乏说服力的。”“案例编写者只是原原本本地描述事实发生的情节和过程。”[1]12我们认为,这种“原原本本”的“真实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存在问题。一方面,“观察渗透理论”。任何案例的筛选和编纂,都要适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凡与此相悖或显得冗余的情节和过程都应被删除。另一方面,这种“原原本本”的“真实性”,可能将“思想实验”排除在外。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都一再证明,“思想实验”对于激发兴趣、扩展视野、深化研究、创新思想、论证命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经典思想实验,例如伦理学的“电车难题”等,都具有历久弥新的教学和研究意义。因此,如果我们不加批判按照上述观点来选择案例,我们可能对许多思想实验置之不顾,导致案例选择与教学的“窄化”。问题3:“案例教学”有没有学科属性的区别?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必然受到课程内容的制约。如果直接照搬法学或工商管理领域案例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就忽视了不同学科案例教学之间的本质差别。[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特殊性在于:(1)政治性:案例教学必须具备鲜明的政治导向和价值观导向。(2)理论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明确而规范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3)思想性:案例教学要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以上三个问题涉及的,不是怎样用案例教学讲解某一个概念或命题这种具体方法层面的问题,而是需要我们对案例教学本身进行理论反思。如果缺乏这种理论反思,现实的案例教学实践就会或者由于忽视理论基础而将课堂变成“故事会”或“新闻报告厅”,导致理论教学的庸俗化或直观化;或者由于狭隘界定“案例”而“画地为牢”,忽视了许多内涵丰富并科学有效的案例类型。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反思可以从许多层面展开。限于篇幅,本文仅讨论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类型这两个前提性问题。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探究理论基础,有助于我们了解案例教学的本质,以便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灵活选择和正确使用教学方法。
(一)哲学认识论基础
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内容的认识活动。因此,探究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首先要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展开。抽象与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认识的任务是要达到对客体的本质的具体掌握。这里的“具体”,是理性思维的具体,而不是感性直观的具体。后者只能“正确地把握现象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足以说明构成这幅总画面的各个细节。而我们要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就看不清总画面。为了认识这些细节,我们不得不把它们从自然的或历史的联系中抽出来,从它们的特性、它们的特殊的原因和结果等等方面来分别加以研究”[3]。这就是抽象思维的特点和意义。首先,抽象思维能够使认识从经验水平提高到理论水平,在共性和本质的层次获得感性直观不能得到的内容,从而更深刻地反映客体。其次,抽象的概念能够以形式化、简约化的方式将前人认识成果积淀下来,使人不再重复从感觉经验开始的认识过程。然而,由于抽象过程抛开了对象的所有其他属性,而仅仅“抽”出某一方面,因此不能将现实中的客体当作多方面规定的统一总体,把握客体全部的丰富性。因此,认识不能停留在抽象概念层面,而必须达到理性的具体。“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4]由此可知,案例教学的“具体性”,并不是感性直观的“具体”,而是马克思所说的“第二条道路上”的“具体”,即理性的“具体”。案例教学就是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综合把握对象多方面的规定性,进而教给学生如何分析和认识现实对象的丰富性。如果我们混淆了感性具体和理性具体,将案例停滞于感性直观层次,理论教学只能走向庸俗化或直观化。
(二)现代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科学认识社会。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也能够从现代社会科学方法论中汲取有益知识。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案例研究”(或称“典型研究”、“个案分析”)方法,可以被视为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案例研究”主张,作为一种知识载体,案例具有独特性、描述性和诠释性的特征:[5](1)独特性,是指案例研究关注特定的情景、对象、现象或事件。案例研究正是通过审视一个典型的具体事件而揭示普遍问题的规律和实质。这种对独特性的关注使案例研究特别有助于分析实践问题。(2)描述性,是指案例研究需要对对象进行“深度描述”,即完整的、文学性的描述。“完整”,是指全面描述案例包含的各种变量及其互动过程;“文学性”,是指案例的主体如果是人物,那么就要有人物的发展经历;如果案例的主体是事件,就要有事件的情境或经过。总之,“描述性”就是以一种进行中(ongoing)的视角,以一种与情境(context)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各种要素间的相互作用。(3)诠释性,是指案例研究可以通过诠释问题的原因、情境、要素及过程,克服规范性研究的缺陷。规范性研究通常略去动态性和过程性,仅注意到程序性规则、抽象化和概念化的结论及其机械化应用。这不仅不易使人们真正掌握知识,而且可能导致某种教条化倾向。基于以上特征,“案例研究”能够通过实现问题的情境化而有助于更多读者参与。因为情境和过程更易于读者理解,所以他们会把自己的经验和诠释带入学习过程。这对我们的启发是,案例教学不仅能够拓展读者知识,而且赋予研究以新的方向和意义,蕴含着知识创新的可能性。
(三)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既是理论研究,又是实证研究,有助于使我们摆脱许多抽象而不切实际的争论。例如,常有观点将“案例教学”的对立面设定为“讲授式教学”,[6]认为传统教学主要依靠讲授法,把学习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这样尽管有效率,但其意义仅限于学习具体知识;案例教学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才是学习具体知识。如果把教学定位于获取知识,那么仅仅运用讲授法就足够了。问题在于,“讲授法”难道就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么?案例教学是否一定意味着排除“讲授”而只采用“讨论”呢?我们需要借助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对此加以分析。从教育学的历史看,讲授法的意义体现在:一是提高教学效率。讲授式学习不需要学习者事事亲历或从零开始,而是对他人认知成果的直接继承,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二是有助于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教材是学习的蓝本,它汇集着包括概念、命题和推理原则在内的系统的学科知识。由于教师比学生更全面准确地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和深刻内涵,因此教师的系统讲授和深入分析,是学生把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前沿问题的捷径。基于以上两点,讲授法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任何方法都必须与讲授法相结合。即使是案例教学,也不能完全排斥教师讲授。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看,教师个人“独白”,并不必然导致学生完全游离学习过程之外。许多讲座尽管是演讲者个人“独白”,但这并不妨碍它发人深思。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听某种讲解时,他的内心是积极活动的,虽然表面上他一点不动。如果他的内心是消极的,不活动的,那他什么也听不懂,什么也进不了他的意识中去。”[7]这就是说,即使是教师个人“独白”、学生“静听”的过程,同样可以建构出一种反思和批判的学习过程。那种不加分析就盲目斥责讲授法是被动灌输的观点,其实才是把学生当作物化的“容器”,当作不能积极思考的被动行为者。因此,案例教学的“对立面”不是“讲授法”。案例教学同样可以采用教师“独白”式讲授。澄清这一点,对于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班级规模大、授课人数多的现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基本类型
有学者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导向型案例。这类案例突出意识形态导向,不期望引发学生激烈的争执,有时甚至要避免争执。(2)争议型案例。这类案例不涉及原则性、根本性的重大政治方向问题,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解答。(3)分析型案例。这类案例表现为分析型文字,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然而,这种分类的问题是:(1)导向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基本属性而不是类型。例如我们可以把人分为男人和女人两种类型。但我们不能说某人的类型是“人”,因为“人”是他(她)的基本属性。任何案例都不能在导向上出现问题,这正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属性决定的。(2)如果学术论文也是一种“分析型案例”,那《哲学研究》杂志也能被称为案例教学资料。这显然是不对的。(3)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熟知而非真知”。许多理论观点、价值立场和人物事件,学生在课堂之外有所接触。如何避免由于案例“一目了然”、“耳熟能详”而导致教学实效性削弱的问题,这需要拓展案例类型。其中,“时政型案例”是指教师根据时政问题编制的案例,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我们下面重点对“原著型案例”和“思想实验”加以说明。
(一)原著型案例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一种错误倾向———将原著阅读与案例教学割裂开来。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不仅有直接阐述原理和理论批判的论著,而且有大量对社会历史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论著。忽视这些著作,“恐怕是导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上的简单化、公式化乃至庸俗化的重要原因之一”。[8]只有把直接阐述原理的著作同实际运用和检验原理的著作结合起来,我们才有可能深刻理解原理同现实生活之间的真实联系,从而做到具体而不是抽象地、透彻而不是教条式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学会运用原理分析和解决理论和现实问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不能离开原著。经典作家对“活的历史”的研究,例如《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我们开展案例分析和案例教学的典范。
(二)思想实验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思想实验(thoughtexperiment)是在思想中建立一个想象的实验场景进行论证的特殊方法。思想实验是对现实世界的高度抽象和提炼。它要解决的问题,正是那些无法在现实中得到再现,但对理论建构而言又至关重要的问题。思想实验不仅被广泛用于自然科学,[9]而且被人文社会科学广泛采用。例如《理想国》中的洞穴比喻、罗尔斯在论证程序正义时的“切分蛋糕”实验等,不仅能够对理论建构和理论表述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且成为探究真理的讨论平台,通过后人不断诠释和批驳,推动理论创新。这就意味着,案例并不一定是真实发生的。教师既可以采用思想史上的经典思想实验,又可以主动发掘和建构一些思想实验,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这是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的时间较短。“作为一个新的理论问题,在它的理论方位一时还不太明确的情况下,开始不妨把它放到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展开讨论,采取发散式思维。在思考、探讨的过程中逐步收敛、缩小其范围,明确其理论层次和地位。这也符合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否则,一开始就把它固定在一个小范围内,客观上就会束缚研究的思路,妨碍它的发展。”[10]案例教学并非一个成熟的、固定化的概念或方法。我们对案例教学的理解,不妨更宽泛一些,进而在实践和争论中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不断成熟。
作者:高宁 刘松乔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
第五篇:运行工程师MEL放行案例教学实践
随着民航安全要求的提高,航空公司对运行工程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就对飞机系统课程的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教学目标,需要不断探索高效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等综合专业能力。案例教学法是大学教育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基于本科飞机系统课程的特点,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1]。基于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和CDIO工程教育理念,将MEL放行案例教学作为“飞机系统课程”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MEL放行案例教学与对学生的飞机系统理论教学的综合实施,能突出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都符合当前飞行签派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走出校门前接近实际工作的一次全新的锻练。
一、飞机系统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飞机系统”是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民航概论等基础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由于学生的实际生产知识较为缺乏,学习时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在《飞机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老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极少部分同学记笔记,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导致大多数学生不爱问、不想问,也未养成问的习惯,学习主动性丧失,产生倦怠情绪,体会不到学习课程的重要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激情,学习动力不足,难以升华所学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能将所学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难以满足飞行签派工作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
随着民航客机的迅猛发展,老式客机逐渐被新型的民航飞机所代替,现代化飞行仪表不断更新,但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比较滞后。在教学过程中应顺应时展,不断调整充实学习材料,融入民航客机和机载设备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发展动态,使教学内容及组织体现应用性和开放性。目前航空公司在飞的机型很多,而且每种机型的飞机结构和设备都不尽相同,教材内容应集中于某一种主流机型,将重要飞机系统的MEL放行故障融入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MEL放行实践实例,体验学习飞机系统课程和机型知识的价值,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MEL放行案例教学的作用和特点
(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有别于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教师独唱”的一般方式[2],MEL放行案例教学真实再现和模拟航空公司飞行签派员的MEL辅助放行过程,假设出符合运行要求的某子系统或者子设备故障情况,让学生自己通过查询对应机型的MEL手册找到飞机系统故障对签派放行的影响,任课教师主要起提示和辅助帮助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领悟实际工作中的乐趣,体验到MEL故障限制性放行的思想,同时也为本科生顺利走上签派放行工作岗位助力。民用飞机是个复杂产品系统,各个系统内容复杂和繁多,而且MEL故障放行的思想、方法等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的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易于学习和理解。通过学生分组对MEL故障放行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课堂真实地还原工作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弥补了原有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不高的不足。
(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MEL放行案例在编写时需要实践技能和企业实习经验,研究和编制一个好案例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问。运用放行案例进行实践教学,对教师选题、备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案例选择要精细,教师必须搜集贴近航空公司运行实践的案例,并与维修工程部进行协商,认真取舍,丰富细节,不断商榷,以使每个案例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一过程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同时课堂上通过设置案例,对教师而言,在教学中还能通过和学生共同研讨,从学生那里了解大量感性材料。
(三)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案例教学将工程实践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形成统一体,使学生对签派放行的认识从课本上上升到现场工作中。通过学生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及教师的提醒帮助作用,使学生亲身地经历一场实际放行工作的演练,为以后的工作铺平道路。总之,MEL放行案例教学是一种重新构建学生认知规律,由实践反馈给理论的全新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课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基础。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换,提升了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技能,又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
三、MEL放行案例教学的实施
在MEL放行案例实践教学课程大纲的指引下,将飞机系统故障放行实践教学分为准备阶段、小组讨论、上台发言、总结评价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入手,对MEL放行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进行深入阐述,下面将以A320飞机左发反推不工作MEL放行为例,见图1。
(一)准备阶段
教师方面主要是出题,合适的题目是MEL放行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选题内容直接关系到后续环节的进度实施和整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因此,题目选取要有一定的原则[3]。题目要来源于航空公司运行案例,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放行案例,难度适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前瞻性。航空公司常见的典型MEL放行案例包括空调单组件、APU失效、自动刹车系统故障、机翼防冰活门故障等,尽量选取复合式运行限制,以便于让学生更加了解飞机系统MEL故障放行的重要作用。题目信息内容以某航空公司A320机型MEL手册为主,如表1。然后教师针对题目涉及到的飞机某个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其次要将学生根据学号随机排序提前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平均由3至5名学生组成,避免学习好的学生太扎堆,这样有利于小组水平的平均化。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校内教学平台的作用,可选题目提前在BB平台上公布,学生提前准备。在准备阶段,让学生提前了解放行案例的具体内容和涉及的飞机系统,查阅教材并结合A320CBT课件熟练掌握故障飞机子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功用和位置。搜集相关机型信息,集思广益,对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初步想法和故障原因分析。
(二)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先分析题目[5],依据航空公司的MEL手册,对MEL故障进行定位,确定MEL放行对应的MEL条款号。学生小组首先推选出小组负责人,然后进行任务分工,有人负责查询MEL手册,了解MEL放行的组成,得出MEL限制性放行条件,包括机务维护操作(M)项和飞行机组操作(O)项。有人负责搜集故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用,最后小组成员各抒已见,一起对MEL限制性放行的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放行结论和修复期限,分析MEL放行限制条件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影响,例如是否需要相关设备正常工作,飞机性能限制和燃油消耗增加,航路天气状况限制,飞行运行限制等多种放行限制条件。主要步骤为依据MEL手册,制定放行方案,分析放行条件,得出MEL放行报告,分析MEL限制性放行引起的性能修正,油量修正等。同时每个小组制作演讲PPT,其中包括涉及子系统的工作原理,故障类型,放行处理方案等。
(三)上台发言
各个小组选出组长作为发言代表,发表本小组上台演讲,演讲内容重点集中在故障涉及飞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故障的限制类型,故障限制的影响分析,进一步指出放行意见。演讲结束后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发言小组的成员配合组长对问题进行回答并解释。教师可以选择性地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放行方式,同时对系统原理做补充,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6]。任课教师可根据每组结果进行相应点评并作出引导,抓住共性问题,重新讲解故障发生以后对运行控制的影响,组织各个小组对重点问题和放行方法进行重点讨论,加深对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总结评价
在上台发言和小组集中讨论之后,教师应该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小组成员发挥集体智慧,分组进行思考和总结,对自身的放行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得出每个小组的最终结果并进行总结。教师还可让学生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作出案例总结。由于各小组所完成的选题不同,因此在技术流程和放行方法方面存在差别。当各组完成MEL辅助放行分析之后,共同进行详细的技术交流,填写MEL放行报告。在本组放行报告的基础上,向其他组同学交流故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难点,放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整个放行过程中得到的心得。放行报告正确与否的评判标准是以MEL手册为标准,同时结合放行原则。MEL放行报告是MEL放行分析后对整个辅助放行过程的总结。其报告如图2所示。所填写的主要内容包括:MEL条款号、修复期限、安装数量、放行数量、机组操作(O)项、维修操作(M)项、放行限制条件和MEL辅助放行分析。
四、MEL放行案例教学实施注意事项
(一)放行案例的构建
在“飞机系统”课程中,最关键的是寻找合适的MEL放行案例,尽管国内有很多涉及MEL放行的介绍,但很少有与运行控制相关的MEL放行,某些MEL放行是与机务相关的,对于运行工程来说,借鉴意义和价值不大,只有总结与运行控制相关的MEL放行才有帮助。故需要广泛收集和整理与航空公司运行控制相关MEL放行教材,查阅MEL手册,主动与航空公司一线运行实践相结合,才能将航空公司实际遇到的MEL放行案例应用到飞机系统教学中去。
(二)明确主客体对象
明确主客体对象就是要重新认识教师在课堂的作用,摆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MEL放行案例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学生自己在搜集相关知识,进行任务分解,分组集中讨论,上台演讲,最后进行修改总结;教师推波助澜,组织课堂秩序、引导讨论重点,协助学生完成一次岗位实践的锻炼,学生在讨论中加深了对飞机系统原理知识的理解,熟悉了MEL放行流程,同时教师在讨论过程中不断发现学生哪些方面比较薄弱,加以引导,提高了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五、结束语
通过在飞机系统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应用MEL放行案例教学,合理设计放行案例,实现对实际签派放行工作的一次全真模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分析故障子系统的工作原理、放行限制条件等问题,而教师是舵手,主要起引导和组织作用,使MEL放行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得到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自主解决飞机系统辅助放行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养成学生的工程道德观念,建立团队合作精神。符合“大工程观”下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要求和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对其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褚双磊 闫凤良 韩红蓉 朱可 单位:中国民航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