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的饮水安全工程设计(4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村的饮水安全工程设计(4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村的饮水安全工程设计(4篇)

第一篇:宁夏彭阳县中部农村的饮水安全工程设计

摘要:饮用水安全是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基础,但在很多地区,高氟、苦咸、污染等水质问题已严重威胁到群众身体健康,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农民的迫切需要。基于此,以宁夏彭阳县为例,分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设计,提出工程运行管理的经验及做法。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初步设计;彭阳县

宁夏彭阳县中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区域内基础设施薄弱,沟壑纵横,干旱少雨,地下水埋藏较深,地表水出漏较少,且多为苦咸水(矿化度1~3g/L,含氟量为1.62mg/L),不适宜直接饮用。长期以来,当地群众吃水靠窖水解决,近年来,由于连年干旱,当地每年都有40%以上的窖蓄不上水,每年因饮水不卫生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的医疗费开支人均达到50元以上。高氟、苦咸、污染等水质问题已严重危害到群众身体健康,尤其是长期水量严重短缺、每年几个月远距离拉水,严重威胁群众生存,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农民的迫切需要。

1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彭阳县东北部,茹河干流以北,孟塬以南,小河支流槐沟以东,城阳以西,辐射面积430km2。覆盖彭阳县城阳、白阳、草庙、孟塬4个乡(镇)28村131个自然村,现状人口36890人,其中不安全人口15205人。

2工程水文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486.8mm,主要分布在7-9月,年水面蒸发量880mm,陆面蒸发量460mm。工程区地处分水岭地带,两侧为丘陵、沟壑,无常流地表水。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7.4~8.5℃,最热7月平均气温20.7℃,极端最高气温35℃,最冷1月平均气温-8℃,极端最低气温-27℃,最大冻土层120cm,无霜期120~160d,全年日照时间2520h,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热干风、冰雹、霜冻等。

3工程地质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结果,该地区岩性较单一,地质构造简单,未发现对工程有不利影响的构造形迹,地质条件较好,适宜该工程的兴建。输水主、干管线均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Q3m)黄土,为Ⅳ级自重湿陷性,建议管床进行翻夯处理,并做好管道的防渗及地面散水处理,以防因此而引起的湿陷变形破坏。对部分砂岩段做排降水措施,并在管床铺设0.2m的细砂;一泵站位于茹河Ⅰ级阶地的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1aL+pL)壤土及角砾上。壤土为Ⅱ级自重湿陷,厚度仅有3.0m左右,其下为非湿陷性壤土层,是很能好的基础持力层;三泵站地处湿陷性黄土,上部为Ⅱ级自重湿陷土层,厚3.0m左右,其下为非湿陷性黄土,是很能好的建筑物基础持力层;二、四泵站、刘塬泵站及高位蓄水池均位于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Q3m)黄土丘陵上,均为Ⅳ级自重湿陷性场地,且湿陷厚度大于27.0~30m,建议对泵站地基进行翻夯处理,并做好灰土垫层。

4工程设计

4.1工程任务

利用县城机井为水源,解决城阳、草庙、孟塬、白阳4个乡28个行政村131个自然村的饮水问题,现状人口3.69万人。

4.2供水规模

现状年:2016年;设计水平年:2031年;设计年限:15年;供水保证率95%。采用全日供水方式,居民生活用水定额40L/(人•d),管网漏失率按10%估算,居民设计水平年日供水量1941m3,年供水量54.5万m3。

4.3供水水源

工程供水水源以县城PS04#机井为水源,该机井于2003年成井,深355.6m,静水位-0.68m,动水位21.539m,单井日出水量为3068m3。

4.4供水方式

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本工程采用供水入户的全日供水方式,供水入户5531户24892人,入户率68%。对居住较高水头不能满足的村庄,设集中供水房供水,共设管理房69座,控制人口11998人。

4.5供水水质

根据现有机井水质化验结果,各项指标均满足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要求。

4.6主要建筑物

建水厂1座,日处理能力2038m3;建水源提升泵站1座,配套深井泵1台,净扬程22m,总流量101.9m3/h;建干线加压泵站4座,分别为水厂加压一泵站、加压二泵站、加压三泵站、加压四泵站,支线加压泵站2座(已建成);铺设扬水管道12.07km,输水管线11.44km,供水管线271.14km,串巷管157.63km;布置500m3蓄水池2座,400m3蓄水池1座,200m3蓄水池4座,100m3蓄水池3座,50m3蓄水池5座,10m3减压池71座;修建各类阀井397座,联户阀井691座,过沟、过河、过路建筑物45处,建集中供水点69座。

4.7机电

工程共建泵站7座,安装水泵15台。安装20kVA、250kVA和30kVA变压器各1台,80kVA和100kVA变压器各2台,新架设10kV线路8.5km、380V线路4km。

5工程管理

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积极推行受益群众参与式监督管理制度。工程采用参与式公司化管理模式,工程运行管理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运行管理办法,管理机构按专管和群管分级设置,专管机构设供水服务中心,群管机构设农民用水协会。专管机构人员编制15人。

6经济评价及水价测算

从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看,供水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15%,大于8%;经济净现值947.33万元,大于0;经济效益费用比1.27,大于1.0。选择投资增加、或效益降低等敏感因子分析,均满足规范要求,说明本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水价按计入折旧费为2.69元/m3,不计入折旧费计算为1.64元/m3。根据经济评价和供水成本分析,该工程是合理的,供水水价农户可以承受,能满足水管部门的运行管理要求,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作者:张守军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水务局

第二篇:云南农村的饮水安全工程现状解析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结束了云南农村严重缺乏饮用水的历史,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现阶段仍存在诸多问题:工程造价高、规模小;设计供水规模偏大,产能利用率低;供水成本高,水价制定不合理,水费征收率低;水质合格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分析表明,大力发展当地经济,进而通过投资使更多的县实现区域规模化供水及城乡供水一体化,是解决云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存问题的重要途径。建议:从全县角度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渠道投融资体系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运营,进一步提高产能利用率,构建综合考虑供水成本、节约用水、农民承受能力和财政补贴的水价形成机制,重点加强消毒和沉淀过滤,引导农民煮沸后饮用开水。

关键词:云南村镇供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对策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事关民生福祉,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1-4],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全社会广泛关注。2005年以来,村镇供水工作由“饮水解困”全面转向“饮水安全”,云南省紧紧抓住中央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的历史契机,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力度,精心组织实施,至“十二五”末,全面结束了云南农村地区严重缺乏饮用水的历史,缩小了城乡供水差距。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在“十三五”巩固提升工作财政补助力度明显放缓[5],水源地水环境与供水水质尚未得到有效改善[6]的大背景下,云南村镇供水工作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1云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自云南省水利厅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汇总统计资料和云南省疾控中心2011-2013年水质监测数据。(1)2015年初,由省水利厅统一制表,全省129个县级水利部门对域内所有建成和在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统计,统计内容包括:工程名称、所在乡镇、工程规模、水源类型、建成时间、设计供水规模、日实际供水量、受益人口、供水入户人口、水源情况(水源水质、水源保证率、划定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水厂水处理设施和消毒设备配备情况、水厂水质化验室情况、水价情况(运行成本、执行水价、是否计量收费、水费收缴率)和管理人员情况等。各县填报后,由省水利厅统一汇总整理。(2)2011-2013年,云南省疾控中心共监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909处,其中2011年2444处,2012年2394处,2013年1071处。每处工程于当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对出厂水和末梢水采样1次,共采集水样23636份。水质检测指标共18项,若其中有1项及以上指标不合格,则判定该水样水质不合格。所有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均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7]中有关规定进行。

1.2供水类型与供水规模

1.2.1总体状况云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约57.7万处,受益人口约3511万人。其中,日供水20m3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仅占工程总数的7.1%,但其覆盖受益人口达84.3%,表明云南大部分农村人口通过集中供水方式解决饮水问题。全省日供水20m3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中,“千吨万人”规模化供水工程(W≥1000m3/d)数量少,仅占0.84%,但覆盖21.6%的受益人口;小型集中供水工程(W<1000m3/d)数量众多,其中供水规模20m3/d<W≤200m3/d的工程数占比达到95.0%,覆盖57.2%的受益人口。这说明云南农村集中供水以小规模的单村工程为主。供水工程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总投资和供水成本,关系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良性发展。集中式供水工程现状日实际供水量远未达到设计供水规模,且工程规模越大,产能利用率越低,造成资金和产能大量浪费。1.2.2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云南省现状344处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中,各州(市)之间规模化供水状况差异显著,同一州(市)内各县(县级市)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以红河州为例,见图2)。总体上呈现规模化供水工程数量越多,覆盖受益人口比例越高的规律。红河州、曲靖市、玉溪市、昆明市等地区的规模化供水工程数量较多,而普洱市、西双版纳州、迪庆州等州(市)大部分村镇供水由小型工程完成。例如:红河州54处规模化供水工程可覆盖42.8%的受益人口,农村供水集中度最高;而普洱市6处规模化供水工程受益人口覆盖度仅有2.7%,表明普洱市绝大多数农村供水由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完成。本文分析了各州(市)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数量与GDP、人均GDP、第1产业GDP、农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社会经济指标的相关关系,发现规模化供水工程数量与各州(市)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GDP指标和表征地方政府财力的财政总收入指标呈正相关关系(见图3)。总体上,经济发展状况好、政府财政收入高的地区,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数量多,其覆盖受益人口比例高,农村供水集中度也高。

1.3水源类型与水源地保护

1.3.1水源类型云南省山地高原地形地貌和较为丰富的水资源现状决定了水源类型以地表水和雨水为主。水源以地表水为主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约占95.9%;全省约86.0%的分散式供水工程为集雨水窖,其受益人口占比71.0%,表明集雨水窖多为一户所有。井水和泉水工程数量分别占比8.6%和5.4%,其受益人口比例为12.0%和17.0%,表明大部分井水和泉水工程为多户共用。1.3.2水源地保护全省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对水源地的管护不到位。划定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的工程数量偏少,仅占14.3%。其中,规模化供水工程中划定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的比例为54.9%,水源保护意识相对较强;气象条件导致的季节性干旱使得水源保证率偏低,水源供水保证率<95%的工程数量占总比69.2%,保证率<90%的工程占比40.1%。供水规模越大,水源保证率越高。

1.4供水水质

1.4.1水处理设施与消毒设备配备率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处理设施配备率和消毒设备配备率较低,分别为8.2%和8.3%,其中,规模化供水工程配备率分别为59.3%和57.8%,较为规范。1.4.2水质抽样监测结果监测结果显示,云南农村集中供水水质合格率普遍较低(7.3%~29.3%),但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出厂水水质略好于末梢水,枯水期水质好于丰水期,地下水水质好于地表水。丰水期合格率低于枯水期,主要是因为丰水期雨水较多且温度高便于微生物繁殖、传播,故水厂在丰水期要密切关注水质变化,加大水处理和消毒力度。出厂水合格率略高于末梢水,但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在输配水过程中基本没有受到污染。“千吨万人”规模化供水工程合格率最高,为55.5%;200m3/d<W≤1000m3/d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次之,为30.8%;20m3/d<W≤200m3/d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最低,只有17.4%。规模化供水工程的水质合格率显著高于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表明发展区域规模化供水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对提高云南农村供水水质合格率有重要作用。在被检测的18种指标中(见图5),氯化物、砷、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硫酸盐、总硬度、硝酸盐、锰、嗅和味、耗氧量的合格率均超过99%,色度、pH值、铁、氨氮的合格率也均在96%以上,影响村镇供水工程水质的指标(合格率<90%)主要是浑浊度、菌落总数、肉眼可见物和总大肠菌群,其中总大肠菌群检出率最高,达75.5%,其他3个指标检出率均在20%以下.

1.5水价状况

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平均执行水价较低,约为1.55元/m3。不同供水规模的工程的水费收缴率差异明显(57.4%~96.5%),工程规模越大,管理越规范,水费收缴率越高.

2云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全省约94%的国土面积为山地、高原和丘陵,盆地、河谷只占6%;全省农村布局分散且所处海拔较高,交通不便;农民收入水平偏低,技术力量也相对薄弱。受此影响,云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与东部发达省份不尽相同。(1)工程造价高、人均投资少;建设标准低、工程规模小。云南地貌波幅较大、地势高低参差,农村布局和农民居住较分散,导致工程量大面广且输水管道长,工程造价偏高;“十二五”期间,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人均投资仅530元,与工程成本相比,投资标准偏低,部分工程因此没有配备水处理和消毒设备;在建设过程中,大多数工程的实施依靠乡镇水管站和村委会,受限于技术力量和建设能力,所建工程以小规模工程为主,缺乏从全县(区域)供水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2)工程设计供水规模偏大,产能利用率低。云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际用水量低于设计供水能力,利用率偏低。特别是规模化供水工程,产能利用率仅约68%,造成建设资金的大量浪费。可能的原因有:①筹资、设计时按户籍人口计算,未充分考虑外出务工人员。统计表明[8],2015年云南外出农民工总量达453.4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的16.9%;②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其他免费水源,农民日常用水很大一部分不使用收费的自来水。(3)供水成本高,水价执行标准低,小型工程水费征收率低。工程造价高,产能利用率低均会造成供水成本增加,加之:①单工程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②大部分地区未实施优惠电价,共同造成云南农村供水成本偏高。农村水价制定不够合理的原因主要有:①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水价都未考虑水资源费;②多数工程制水工艺缺乏水处理和消毒程序,水价制定未考虑在运行费中占比很高的净化消毒费用;③管理人员主要为农民兼职,报酬较低。因此,目前云南农村供水执行水价非全成本核算的结果,并不利于工程的良性运行。并且,小型供水工程用水户受传统思想影响和经济条件限制,普遍缺乏用水缴费意识,支付意愿不强,导致水费收取率较低。(4)供水水质合格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微生物指标超标是主因。尽管农村集中供水水质合格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总体上水质合格率仍然偏低(7.3%~29.3%,2011-2013年),明显低于江苏省[9](77.2%,2014年)、浙江省[10](≤66.6%,2013年)和广东省[11](63.2%,2011年)等沿海发达省份,也低于周边部分省份,如广西壮族自治区[12](49.3%,2012年)、重庆市[13](45.5%,2014年)和四川省[14](43.5%,2011年),与西藏自治区[15](21.6%,2011年,林芝地区)、贵州省[16](27.5%,2013年)基本相同,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云南主要以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且划定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的比例较低,原水水质易受人畜活动、自然环境、气候、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小型供水工程未配备水处理和消毒设备、水厂无水质化验室、根据经验投药、投药过量或不足、消毒设备消毒剂余量显示为“0”以及水处理和消毒设备闲置不用等工程管理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3建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对解决云南全省农民吃水难的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但目前在工程规划设计的全局性、工程规模选择的科学性、水价制定的合理性以及供水水质的合格率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分析结果表明,不管是工程规划设计建造时技术力量的薄弱,还是工程净化消毒设备的缺乏,归根到底都是“经济问题”。工程的“好坏”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即经济条件好、政府财政收入高的地区,规模化供水工程数量多,覆盖受益人口比例高,消毒净化设备配备率高,供水水质合格率高,水价制定更合理,水费收缴率也更高。因此,大力发展当地经济,进而通过政府投资使越来越多的县实现区域规模化供水及城乡供水一体化,是全面解决云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存问题的重要途径。(1)“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各县应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科学分片,从全县的角度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此外,国家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关政策已做出调整,建设资金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落实,但云南地方财政较为困难,急需拓宽投融资渠道,努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规模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营。(2)提高规模化水厂的产能利用率。对产能利用率较低的规模化供水工程,一方面可采取管网延伸工程适当扩大供水范围,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积极引导农民使用更干净更卫生的自来水。新工程建设前,要充分调研、科学测算,考虑“打工经济”对农村用水的影响,不宜盲目追求规模。(3)现阶段,云南农民可支配收入仍然较低,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不强,短期内应实行优惠政策。水价的定价权应始终由政府控制,充分发挥政府监管作用。建立协调供水单位良性发展、农民用水需求和政府财政能力,综合考虑供水成本、节约用水、农民承受能力和财政补贴的水价形成机制。(4)现阶段,微生物指标和感官性指标超标是影响云南农村供水水质的主要因素,因此是否消毒是决定饮用水质优劣的关键因素。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煮沸后水价按吨计费时,人均日用水量与水价呈负相关,说明提高水价有助于限制村民的生活用水量,提高其节水意识,但是过高的水价又会造成村民生活负担,因此制定水价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可以根据家庭收入水平的差异来设置梯度水价,既要保证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用水需求量,又要合理抑制高收入人群对水的过度消费。水价按年计费时,村民人均日用水量的均值都超过了水价为0.8元/t时的用水量均值,说明按年计费会促进村民人均日用水量的增加,不利于节约用水。2.3各因素影响程度分析对各因素对人均用水量影响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如果分析结果中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值为0.05),则认为该变量对人均日用水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反之未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以看出,除了洗脸盆和浴盆及沐浴器个数对人均日用水量没有显著影响外,其他变量对人均日用水量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根据表2数据,如仅从单因素的角度考虑,各控制变量对村民人均日用水量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热水器个数、饮水机个数、室内便器个数、洗澡频率、洗衣频率、洗衣机个数、水价、水龙头个数、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净人口、供水时间,表明家庭用水设备和村民用水行为相对于供水方式对人均日用水量的影响较大。

3结论

通过对湖北省典型村庄用水量调研得出以下结论。(1)人均用水量为55~160L/d。(2)家庭年收入高的村庄人均用水量高(超过150L/d),家庭年收入低的村庄人均用水量低(低于60L/d)。(3)水费收取方式不同,人均用水量不一样,水费按年收取的村庄人均用水量高,水费按表计量收取的村庄人均用水量低。(4)家庭用水器具个数以及洗衣、洗澡频率的增加能直接导致人均日用水量的增加。(5)家庭户均人口在2.5~4.5时,家庭净人口数越多,人均用水量越低。(6)间歇供水对人均用水量的影响不明显。

参考文献:

[1]MartinN,LutzW.Population,householdsanddomesticwateruseincountriesoftheMediterraneanMiddleEast(Jordan,Lebanon,Syria,theWestBank,GazaandIsrael)[J].WorkingPapers,1999,108(4):2464.

[2]KeshavarziAR,SharifzadehM,HaghighiAAK,etal.Ruraldo-mesticwaterconsumptionbehavior:acasestudyinRamjerdArea,FarsProvince,I.R.Iran.[J].WaterResearch,2006,40(6):1173-1178.

[3]FanL,WangF,LiuG,etal.Publicperceptionofwaterconsumptionanditseffectsonwaterconservationbehavior[J].Water,2014,(6):1771-1784.

[4]韩建秀,周朝鑫,白乐宁.城市居民生活节水的技术与方法[C]∥科技创新与现代水利———2007年水利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2007.

[5]樊良新.渭河流域关中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用水行为研究[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作者:时元智 张学明 施海祥 缪景柱 洪大林 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水利厅

第三篇:勐朗镇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管理

农村饮水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饮水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畜生命健康安全。进入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加强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很大帮助。但是现阶段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依然面临不少突出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将其解决。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勐朗镇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对策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提高饮水安全有一定帮助。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确保饮水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要求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基层地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做好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一大批饮水安全工程在农村得以实施,极大的改变了现阶段农村饮水不安全的问题。但我们也应该清楚认识到,现阶段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依然面临不少突出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1勐朗镇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十分广泛的范围,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人口密度小,使得人均管线长度较长,工程成本较高。再加上农村饮水安全意识不强,经济支付能力较差,即便建设了饮水安全工程,实际的饮用水供给量远远小于工程设计的供水量,造成了资源严重闲置,同时也使得前期资金投入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回收,影响到工程建设进度。现阶段关于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投入,由于资金投入单一,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工程建设管理依然面临不少突出问题。

1.2工程建设滞后

近些年,虽然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而且农民群众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居住环境、电力供给、交通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整体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是部分农村地区人畜饮水设施建设依然比较落后,显著落后于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在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着缺水问题。有些地方不能保证基本的供水设施,群众饮水依然需要远距离挑水、拉水,农民群众依然采用传统饮水方式,很难保证饮水安全。

1.3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不当

首先,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不完善导致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整个工程运行效率低下。出现该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地区重视工程建设轻视管理,将建设和管理相分离。项目工程设计过程中,不能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施工粗糙,造成了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先天性不足;其次,运行成本高。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的特点是点多、面广、规模小,服务对象多为基层农民群众。这就使得整个工程在运行过程中,水费收入较低,运行成本偏高,由于国家财政投入力度较差,整个工程运营管理难度大。

2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对策分析

2.1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建设工作

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应该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落实好工程项目法人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度。在各个环节管理和控制工程建设过程,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确保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科学高效。首先,在工程建设之前,要做好科学规划。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有着巨大差异性,因此在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之前,一定要做好规划工作。要深入农村地区,进行广泛调研,科学论证,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统筹;其次,进一步规范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审批程序,从源头上把控工程质量,实现水务规划、水质监测等各个部门有机统一,科学配置建设资金、人力成本和机械设备,提高项目资金利用效率。同时还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职能监督作用,应该加强工程在前、中、后期的动态化全程管理。

2.2因地制宜,合理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

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需要围绕合理利用工程建设资金开展,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程序。为了切实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性,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建设制度,把好项目工程设备建设关、材料采购关、施工队伍选择关、质量监督管检查验收关,实现资金有效利用,统筹安排。并按照先报备后拨付资金的方式,实行财务公开,防止资金不合理利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同时为了确保更多资金投入到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中,可以结合地区实际情况,从当地经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评测地方财政和群众的筹资能力,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核算好工程建设成本,优化工程设计思路,确保资金使用合理,资金投入到位。

2.3建设完善的管理机制

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工程所有权,完善明确的管理责任机制。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应该按照工程大小和受益范围,建立管理机构,并配置专业的管理人员,落实好管理人员各项责任,确保责任到人。通常情况下,乡镇饮水安全工程应该由乡镇水利管理站以企业的形式直接管理,农民群众自建的水池、水窖由本人管理。同时,管理机构还应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水源保护、工程维修、用水制度、节水措施以及水费征收等相关规章制度。除了工程维护费用由地方财政支付之外,剩余项目在开展过程中所花费的费用由村民共同承担。水费征收标准要按照工程养护要求、设备更新以及人员工资收支情况综合确定。

作者:魏文勇 单位:665600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勐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第四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管理问题探讨

[摘要]近年来,莒南县紧紧围绕“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工程管理专业化”的工作目标,充分利用水库众多、水量充足,水质较好的优势,突出抓好水库集中供水和管网延伸工作,先后争取市级以上投资1.47亿元,建成了覆盖全县农村的5座净水厂和3座加压站,让58万名农村群众用上安全放心水,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县现有“千吨万人”以上供水工程6处(包括5处农村集中供水厂、县城城区水厂),覆盖570多个村庄,另有单村集中供水工程150处,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7.5%。尚有26个“远高难”自然村未通自来水。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

1建设管理情况

在领导重视,精心组织之下,县委、县政府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农村饮水的安全工作,同时将该村的饮水安全工程列入了县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县十二大民生实事”,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民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而且纳入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各相关部门、各镇街密切配合,认真研究国家省市制定的优惠政策,紧紧抓住国家投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市的项目扶持,向下取得乡、村和农户的全力配合,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走上了高起点、大规模建设的轨道。相关部门单位在项目用地、用电、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优惠,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各方参与、齐抓共管、运转协调”的良好工作格局。严格管理,建管并重。县政府出台了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农村公共供水工程维修资金筹集办法等措施进一步推动和规范化建设项目。另外,为了提升队伍的建设水平与可行性,除了严格执行相关建设程序外,还要切实管理好队伍的设备、管材以及工程验收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与成本全面符合市场要求的同时,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的基本原则,通过供水公司标准化建设以及市场化运作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每一项水价得到公示,实现让群众喝上干净水的基本目标。标准化定价,确定每方1.5~1.8元的低水价,让大多数家庭每月水费开支10元钱左右,就能用上和县城一样的自来水。供水单位的收费模式要做到按户按月记账收费,每户一表,公开透明,这样在为正常运行和养护维修工程方面的资金得到积累,同事避免了加重农民负担的搭车收费和乱收费问题,运行机制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以水养水模式。提升效益,促进发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不仅对广大群众的饮水难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而且在以往农民买水、找水、担水的负担减轻,取水时间上很有效的缩短了,农村劳动生产力方面得到极大解放。新建社区楼也用上了水量足、水质好的集中供水。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直接受益者就是农民自身,在提高农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水平的同时,农村的经济、收入等均得到了提高,这对新农村建设的提高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挥了很积极的推动力。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单村基本上没有水质净化设备虽然全县大部分单村供水工程已经配备消毒设备,但是如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使用还有待下一步监管。(2)国家投入与农村需求之间存在矛盾。目前上级对该县下达的扶持资金为493元/人,减轻了县、镇投资和农民自筹资金的压力。但国家每年下达的指标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目前农村实际供水需要。(3)项目建成后后续管理情况多种多样,这对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供水事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影响。个别供水工程交由个人管理,供水水质、水量得不到保证。(4)地方配套资金负担较重。近年来,国家投入增加,从2012年起县级配套资金由原来的40%降为13%,但实行相对的集中性供水和统一联片供水,这就需要兴建一定的供水或水源工程,且后期对这些工程的运行维护也需要相应的资金,对于地处革命老区、财政较为薄弱的莒南县来说,负担仍然很大。(5)因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牵扯到国土、环保、公路、交通、铁路、电力、通讯及县直相关部门的工作,县级部门解决不了,职责权限之内不好解决,尚需要上级主管部门予以商定、协调解决。

3几点建议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社会公益性的项目,在建设管理方面财政和政策的扶持要进一步强化,在饮水安全工程中提高人均投资的标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尤其是收到中央、省、市扶持的,资金配套方面县乡要足额到位。对单村集中供水工程在2007年以前已经建成的,由于各种原因例如低标准的工程建设、不善的管理、老化失修的工程设施、污染的水源水质等,导致部分解决后的村居饮水问题又重返困难的情况,进行改造提升这部分供水工程。(2)对于城乡供水一体化要积极推行,管网延伸覆盖面的增加要在已经建成的水厂基础上进行。集中供水工程得到实施,不但水量和水质要安全有保证,而且减少在用水村居和单位投入人力、物力在饮水工程上,这样对后续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更有利,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实现正常运行和保证长期的良性循环。(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这是一个非盈利性质的项目,所以在工程运行管理方面需要财政专项资金拨付支持。管理体制以水利(水务)部门为主来统一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业技术维修队伍和管理人员需要配备到位,需成立专业管理机构对全县供水工程运行全面负责管理。另外,农村饮水安全的公共服务性也要考虑到,需要设置监管机构,机构主要处理群众日常投诉和水质监管。同时可以考虑政府补偿机制的建立,这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才能得到一定的保障.

作者:卢连杰 杨静 单位:莒南县水利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