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化工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构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化工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化工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培养化工安全工程人才十分重要。在化工安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安全人才能够发挥决定性的控制作用,保证化工生产行为的安全性。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就是培养掌握基础生产知识,还要懂得维护安全生产理论的专业人才。所以,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就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优化课程的设置,并且渗透实践教育。本文从化工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展开探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分析预测市场需求、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创新课程体系设置、合理调配化工安全专业教学模式等措施,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化工安全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开发型人才

由于危险化学品都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特点,所以化工行业的安全问题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现阶段,我国化工安全形势严峻,频繁出现职业危害与危险事故,对化学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由于化工行业经常出现安全事故,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安全生产管理队伍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无法满足现实发展的要求。所以,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安全管理意识的人才十分重要。相关教育人员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并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产、教、研结合,还要培养出更多专业能力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

1化工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之前,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化工安全专业的核心,也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标。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化工安全的复杂性特点进行充分的考量,还需要结合化工行业的基本情况,对市场人才的需求进行考虑。所以,在培养化工安全工程人才的时候,需要以党的基本路线作为指导,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保证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达成理论知识、专业素质的统一发展,熟练的掌握化工安全工程、安全技术等技能,在使用与生产危化品的时候,能够做好风险源的提前辨识工作,以此加强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控力度,避免不必要的风险问题发生。在此基础上,化工安全工程人才还需要掌握安全事故的正确救援方式,并且从事石油化工、有机化工、化工机械等相关的设计,还要具备评价、培训、管理、监察等技能,逐渐成为社会所需的开发型人才。

2化工安全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2.1分析预测市场需求,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

首先,化工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要能够进行化工制图作业,并且了解电工电子的专业知识,在进入到企业工作之前,能够对生产设备有基本的了解,还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化工工作人员,就需要对化工工程的反应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具备化学工程操作、安全管理、检修的能力,对化工工程进行防腐处理。其次,在化学反应中,会有一些反应是在高压高温的条件下开展的,需要对高危设备进行管控,还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做好危险品的存储工作与运输工作,保证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安全性。再次,对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并且对化工安全工程专业的职业化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在发生风险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进行救援,逐步完善科学化的培养体系。在传授化工安全工程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并且为学习者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通过建立学习平台与实践平台的方式,为专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教育人才的教授仅仅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以利用建立合作小组的方式,对化工安全工程的问题进行探究。在大一、大二阶段,教育人员要培养学生实验室的试验能力,并且以化工安全知识作为基础,在大三阶段进一步学习安全学科知识,并细化化工专业安全工程知识,对管理方式与安全技术有充分的了解。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安排到化工企业中进行实习,以此避免出现学习没有实质性同步的问题。

2.2梳理化工专业知识结构,创新课程体系设置

在化工安全工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好化工专业知识结构的梳理工作十分重要。教育人员要立足于化工安全方面的需求,明确安全工程体系,并且建立统一的结构模式。在整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与培养专业人才有直接的关系。课程主要体现在职业、学科与学生中,都会直接的影响专业课程的建设。就大多数大学的教学环境进行分析,化工专业的知识结构就是基础课程、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选修课程等。教育部门会对基础课与公共课提出明确的设定要求,而对于化工安全专业来说,专业基础课十分重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使学生对化工安全知识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不断扩大知识面,能够对社会就业方向进行选择。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化工安全人才,就需要结合培养目标,制定完善的课程体系,并且建立复合型、应用性的技术人才,不断提升其安全工程管理能力,为社会企业培养出更多精通技术的化工安全专业人才,以此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满足学校的素质教育目标。在创新化工工程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开展化工安全工程的专业知识教育,都需要在工科文化的基础上开展,并且将科技技术作为核心内容,发现各种知识间存在的必要联系,并且将不同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融合,方便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对于化工安全工程的重点难点问题,需要进行课程的合理分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对于大四的学生,要构建完善的结构体系,并且将选修课程、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进行划分,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与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联系机会。例如,在化工安全专业的选修课上,教育人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与实习,地点就可以选择最近的化工工程。此外,还可以将学校作为实践的起点,开设化工实验课程,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在构建实验室的过程中,要符合学科的基本特点与原则,保证不会脱离基础的教学理念。

2.3合理调配化工安全专业教学模式,进入社会岗位实习

要想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化工安全专业人才,就需要合理调配化工安全专业教学模式,并适当的更新课程内容,不能一味地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授,而是要将教材内容作为重要的依托,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够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教育人员可以利用科研项目中,曾经遇到的典型案例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明确实际生产中可能面临的危险问题,逐步加深对化工安全工程的认识。利用课堂与课下的沟通与交流,能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以此有效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化工安全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问题,开展化工安全防护演练的工作,并且由教师进行统一的评价,在增强学生处理危机事件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解决岗位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尽早融入到生产实践过程中。在完成教学活动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进入社会岗位中进行实习,学生在进入到化工企业实践之后,需要对单位的人员结构与生产环境有基本的认识,明确实际的实习目标,并且进入到岗位的工作中,以此增加化工安全工程人才独立工作的经历,逐渐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适应化工企业的需求。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化工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当从知识结构、能力要求与社会需求等方面入手,结合化工行业的基本特点,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只有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作为基础,培养出掌握化工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人才,才能保证安全工程顺利实施。相关的教育人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将培养高端技术人才作为核心,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岗位中得到锻炼,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龙飞,邱竹.以化工行业为背景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析[J].化工时刊,2012(12):57~59.

[2]石一民,张华文,孙朋娟,等.地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研究与实践[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3):265~269.

[3]张金锋,苏昭桂,孙忠强,等.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践[C]//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年会暨全国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讨会.

[4]唐丽娜,张伟,雷云.安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J].电子制作,2015,295(22):69~70.

[5]高新玉,孙象平.探究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的关系[J].化工管理,2020(03):61~62.

[6]张飞飞.化工安全设计中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J].化工管理,2020(03):67~68.

[7]廖启霞,孟亦飞,周福富.高职化工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广州化工,2009(04):190~192.

[8]杨钢辉.化工安全生产中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21):233~234.

作者:刘英军 单位:重庆美高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