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学质量标准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学质量标准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学质量标准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2014年至2018年,在教育部的领导下,高等教育92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历时4年完成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的编制工作,并于2018年1月正式[1],贯彻了“质量为王,标准先行”的指导思想,也为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安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受到特别关注。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了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经过多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安全科学与工程列为一级学科,2012年将安全科学与工程单独列为一类,下设安全工程专业。由于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跨理、工、文、法、管、医等各大学课门类的交叉型学科,应用领域几乎覆盖了人类生活的全部领域,各个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均有自己的行业特色和侧重,各院校间的差别较大。《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了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对标《国标》是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概述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分为概述、适用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7部分以及作为附录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附录主要是对安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核心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三个方面提出的建设建议。为了达到在《国标》视角下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的目的,本文从《国标》中选取与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有关的内容作为考核评价标准对样本高校进行实证分析,体现《国标》“保底”的同时“不封顶”的特点,为提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建议做好铺垫。

二、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比分析

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的数据中心及2017年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选取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江苏大学、中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国民航大学10所高校作为研究样本,覆盖不同行业、类性和层次的高校。

(一)培养规格总学分是决定高校专业培养规格的重要参数。安全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专业,又具有相应的行业特色,需要学习多个领域的知识并掌握行业方向的专业性技术知识[2]。如培养规格过小,在有限的学时或者较少的学分要求下,无法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术知识,如培养规格较大则会影响学习效率。对此《国标》中给出了总学分的区间,即140~180学分。通过对比分析,10所样本高校中,总学分平均分为176.7分,安徽理工大学、江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在总学分上超出了《国标》要求,其中江苏大学超出上限23学分,培养规格过大。

(二)培养目标《国标》中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包含思想政治和德育、业务、体育三个方面。思想政治与体育两个方面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各高校较为一致,因此着重参照《国标》中的业务要求对样本高校进行对比分析。《国标》中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业务培养做了六个方面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国标》中所要求的业务能力,每种业务能力还应建立在掌握相应类型的知识基础上。为达到对比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对样本高校的业务要求进行两个方面的对比,一方面参照样本高校培养计划查看是否对在校学生的业务方面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参照样本高校课程设置对照其对应学生各类业务能力所需知识的课程类型是否齐全。通过对比分析,样本高校中有过一半的高校没有明确地提出对于在校生应具备安全经济分析能力的要求。其次,国际视野交流能力的要求也有部分高校没有提出。进一步对样本高校开设的六种课程知识类型(即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管理科学、安全专业、工具性知识)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缺少管理科学类课程。样本高校在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中将培养重心放在了工程技术方面,忽视经济与管理类知识。对照《国标》提出了的新要求,各高校应适当调整课程类型结构。

(三)课程体系《国标》定义了安全工程的专业知识体系,也相应提出了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课程体系中分为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自然科学课程、工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类课程与实践环节,其中工程基础课与专业课都归属于专业课程类。通过对比分析,样本高校在人文社科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建设上都满足《国标》的建议要求,人文社科类课程占比均高出《国标》建议5%以上,而自然科学类课程占比相对较低。专业知识类课程与实践教学作为安全科学与工程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支柱,在《国标》中的占比要求达到50%以上。其中专业知识类课程,样本高校均达到了《国标》规定,平均36%左右。《国标》规定专业知识类课程分为工程基础、通用安全、行业安全三类,进一步对样本高校深入分析发现,工程基础与行业安全两类课程占比较高,通用安全类课程占比较少,样本高校通过行业安全课程的设置突出各自的行业特色。样本高校中矿业安全方向的高校包含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南科技大学6所高校;火灾安全方向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业安全方向为江苏大学;石油安全方向为西安石油大学;航空安全方向为中国民航大学。各高校行业安全课程设置均突出了各自的行业特色。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标》中规定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学分的比例应在20%以上。样本高校中40%高校未达标,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实践教学所占比例仅为5.4%,严重不足。此外,各高校实践教学过程还存在实践环节较少、实践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缺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创新意识的培养缺失等问题。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现今我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现状。由于安全工程属于综合类学科,在办学同时需兼顾其行业性特色,大部分高校培养规格存在偏差,总学分较高,部分高校已经做出及时的调整;高校在专业培养中对学生的业务要求不够全面,对经济管理业务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在知识体系结构中各高校展现出共同的特性,即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与专业知识课程学分占比相对较高,自然科学课程与实践环节占比相对较少。

三、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积极对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对各高等教育机构工程教育专业培养质量的评估,具有国际认可度[3-5]。我国安全工程认证自2008年开始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仅可以提高各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竞争力,也是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进行行业特色发展、提高培养质量的探索过程。目前,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优秀院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先后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学校及学生提供了更为国际化的平台。由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通用标准与《国标》中的标准相辅相成,对接工程认证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2.优化课程体系方面,部分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发展中的短板在于安全科学与工程培养定位不清晰,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内容繁多系统性不强;同时专业课程内容无法对接行业安全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与处理方法。校企合作制度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6]。高校平衡资源调配与行业企业合作开设安全工程企业专业课。由学校提供学习平台,企业提供在职导师进行工作经验与专业知识实际运用方面的讲解,使学生通过课堂准确的学习到行业安全专业知识,以企业专业课为导向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与就业综合素质。

3.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提高高校的实验实践基础设施,以免修学分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开展校企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机会,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进行实际的企业实践。

4.教学评价与持续改进方面,安全工程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需加强学校、企业、社会三者间的联系。将企业、社会对学校的毕业生跟踪反馈作为持续改进的驱动力,学校通过企业、社会反馈的真实毕业生数据改进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企业、社会吸收高素质的安全工程人才提供保证,促进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861.

[2]佟瑞鹏.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8,28(3):1-6.

[3]廖可兵,刘爱群,等.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08):35-37.

[4]李润求,施式亮,等.专业认证下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06):41-44.

[5]梁天水,李润婉,等.面向专业认证的安全工程专业分类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44):140-141.

[6]孙忠强.安全工程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78.

作者:贾子若 李明睿 单位:中国民航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