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一体化,充分发挥工科专业课程育人价值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矿山安全学课程为例,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知识模块中的思政融入点,结合“四个自信”、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为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矿山安全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专业思想教育是教育管理者根据学科特点借助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大学生开展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态度、职业规划的教育过程。德育水平和智育情况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两个重要衡量指标,二者缺一不可。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是培养学生工作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解决的是学生在工作岗位为谁服务的问题。因此,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寻求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找到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切合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科知识,在无形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本文以《矿山安全学》课程教学设计为例,将“课程思政”融入矿山安全学,充分挖掘矿山安全学专业课中蕴含的德育资源,从优化教学内容和改善教学方法等环节出发,提炼矿山安全学课程中包含的德育元素、文化元素和价值元素,在课程教学及科研过程中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职业素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内容,并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与矿山安全学理论课育人功能的融合路径,发挥好育人协同效应,构建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教育内容体系。
1.《矿山安全学》课程介绍
《矿山安全学》是安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瓦斯的赋存规律、瓦斯的涌出规律等基本理论及瓦斯防治技术,测尘、防尘的原理及技术方法,矿井火灾、水灾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和手段的基础上,能够针对矿山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灾害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现代计算、设计、测试、仿真分析等工具进行模拟与分析,为将来职业前景规划与后续专业学习奠定基础;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崇尚科学的态度。
2.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结合每章节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掘的“思政资源”,将德育目标融入其中。《矿山安全学》课程思政改革按照“知识模块、学习目标、思政目标和课程思政知识融入设计”的思路进行课程设计。其中,“知识模块”是以章节相关知识点为一个主线的授课单元,本文从“矿井瓦斯”“瓦斯在煤层中的赋存状态”“矿井瓦斯测定”三个模块为例进行分析;“学习目标”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掌握的专业知识目标,也是教学大纲中理论教学目标,着重于传授专业知识,突出专业理论能力的培养;“思政目标”是根据章节相关知识点授课单元,在授课过程中融入的德育目标,强调思想引领、价值导向,突出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课程思政知识融入设计”是将思政内容如何融入课程进行设计的过程,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主要着力点,也是完成课程思政任务的核心。
3.课程思政融入点设计
3.1坚持“四个自信”,不忘初心
在“矿井瓦斯”知识模块中,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应认识甲烷的起源、掌握概念及性质,掌握甲烷的来源及利用途径。在讲授甲烷的起源、概念及性质时结合我国西周时期《周易》对天然气井的形象命名、2000年前对天然气井的钻凿及明代《天工开物》中利用天然气熬制井盐的情境,使学生学习在对历史事件的学习中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景象,从而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坚持文化自信。在讲授甲烷的来源及利用途径时,结合西气东输工程和南海可燃冰试采工程。西气东输是我国的一项巨大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气东输工程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体现了科技服务于人类美好生活的作用;带动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体现了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管道沿线天然气的使用对于治理大气污染和提升生活人民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017年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是理论、技术和工程的重大创新,实现了新能源利用的世界第一。这些成果的取得既体现了国家的建设成果,又体现了党围绕人民的需求和整体利益而取得的技术创新和突破,使学生明白只有坚持“四个自信”,把自己的专业理想融入到党的的事业之中,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2树立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精神
在“瓦斯在煤层中的赋存状态”知识模块中,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应学习瓦斯在煤层中的八种吸附模式,掌握单分子层Langmuir吸附理论。在讲授知识模块的过程中,结合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欧文•朗缪尔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实验室工作的41年里在白炽灯改进中在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两个方面做出的努力,并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18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A.Volta,1745—1827)发明电池的事例,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学生以树立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精神精神,从而为其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正确的思想基础。
3.3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树立学生五大发展理念
在“矿井瓦斯测定”知识模块中,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应学习检查矿井瓦斯的目的、矿井瓦斯检测仪器的使用,掌握检测方法。在讲授知识模块的过程中,结合淮北矿业集团袁店一矿瓦斯检查工乔伟大国工匠案例分析,一方面让学生切身体会“瓦斯猛于虎”并非危言耸听的教义,而是造成重大煤矿事故的“头号杀手”;另一方面学习乔伟匠心筑梦的职业精神。袁店一矿地质条件复杂,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然灾害非常严重,作为瓦斯检查工的岗位就显得尤为关键。为了更好地完成瓦斯检测工作,乔伟早上五点就起床学习,把业余时间全部用于提升业务能力上,仅仅是各种监测仪器和通风机械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及操作使用方法等工作笔记就多达20万字,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均在坚持苦学中获得了极大地提升。他在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在下井前总是带着“怎么办”和“为什么”的问题去寻求答案,收集整理了淮北矿业历年来瓦斯事故的资料案例,用事故成因逐条对照检查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业务技能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成为通风区建区以来“放单飞”最年轻的瓦斯检查工。从以上大国工匠案例中,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学习他们的精神,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敢负责、敢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学生五大发展理念。
4.结束语
本文以《矿山安全学》课程为例,探讨了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实践方面的一些教学设计经验,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知识模块中的思政融入点,将专业知识目标与思政目标有效结合,不仅使专业课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倪成伟,吴庆念.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回归: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以“经济管理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17(36):17-21.
[2]王雁鸣..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5):70-71.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4]苍海,韩万滨..高等体育院校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教育,.2018(10):50-52.
作者:范鹏宏 周贵全 钱浩然 张军亮 单位: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矿业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