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非安全工程开展安全导论课程的必要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针对当前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燃爆、管道燃烧爆炸、坍塌、龙门吊倒塌和火灾等事故频发的现象,认为安全思想对人们的安全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校开展《安全导论》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安全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事故的调查处理、事故致因理论和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安全导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结合在非安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安全导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安全思想;事故致因理论;生命价值;安全导论
一、引言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道路交通事故、危险化学品燃爆事故、坍塌事故、管道燃烧爆炸事故和火灾事故等事件频发[1]。例如,据博燃网统计,2017年上半年我国共发生389起燃气爆炸事故,共造成500余人受伤,58人死亡,而居民用户燃气爆炸事故占64%。近期发生的火灾事故也令人深思。例如,2017年6月22日凌晨5点左右,浙江杭州蓝色钱江小区发生纵火案,造成朱某某及其3名子女吸入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无效死亡。此次火灾蔓延面积只占全家面积的1/6,关上任何一道门都可以把浓烟挡在门外等待救援。然而烟气进入最后的房间,导致受害人烟气中毒,缺乏逃生常识导致这种“小火亡人”的现象值得我们警醒。
二、安全导论理论基础
根据傅贵教授提出的安全“2—4”模型[2-3],事故是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上的指导、运行、习惯性和一次性四个阶段行为发展的结果,如图1所示。事故致因模型和事故原因分析方法[4-5]表达了个人心理—个人行为—组织行为在事故发展过程中的关系,也表达了事故引发人和引发事故的过程中,其行为与组织内、外的影响行为间的路径关系。如果将图1的事故变成安全业绩、将损失改为收益,将不安全方面改为安全方面,则事故致因图就变成了事故预防图,可以看到事故与事故预防的原理。安全科学与工程是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和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以及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将为人类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安全理论基础和科技支撑,将是应对我国依然严峻的公共安全局面和复杂安全生产问题的需要。《安全导论》课程内容包含了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原理、安全管理、压力容器安全、消防安全、电气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等基本内容,通过《安全导论》课程的学习可以使非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对安全原理有一些基本的认识,能发现身边的安全隐患,对身边发生的安全事故知道怎么应急处理,在达到减小事故灾害损失的同时保护好自身的人身安全。因此,为高校非安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学习《安全导论》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6]。
三、教学实践和效果分析
在学习《安全导论》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安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核心是掌握事故致因理论,会结合实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所贯穿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安全学科是以事故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事故为目的”,学生学到的“硬本事”是帮助社会各类组织、自己及自己的周边的人预防事故,享受健康人生、体面工作。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决定了安全学科是个综合学科,同时,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范围较广。通过在学校2015级地质工程专业开设《安全导论》的教学实践过程来看,学生对于新近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比较感兴趣。因此,每个章节授课之前,在网上搜罗最近发生的事故案例调查报告和相关的音像视频作为课堂教学资料来辅助教学。例如,在讲到第五章的《压力容器安全》时,播放了山东临沂金誉石化“6.5”爆炸着火事故调查视频;在讲到第六章的《消防安全》时,搜集了刚刚发生的伦敦高层公寓大火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结合事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讲解了火灾发生时候的火灾烟气流动特征和火灾发生时怎么进行逃生,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注意力较集中。根据学期结束的考试成绩来看,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案例讲解的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高校非安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学习《安全导论》课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安全思想的建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发现身边的安全隐患,对身边发生的安全事故知道怎么应急处理显得非常有必要;将事故致因理论结合事故案例进行教学的方式,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网站事故查调查处理[EB/OL].
[2]傅贵,陆柏,陈秀珍.基于行为科学的组织安全管理方案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9):21-27.
[3]傅贵,殷文韬,董继业等.行为安全“2-4模型”及其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13,(38)7:1123-1129.
[4]Heinrich,H.W.IndustrialAccidentPrevention[M].McGraw-Hill,1979.
[5]刘国愈,雷玲.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思想因素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20(1):138-142.
[6]杨景常.成功的“专业导论课”将影响学生的一生[J].高等教育研究,2007,23(1):38-41.
作者:高魁 刘健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