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高考下学校安全管理的挑战和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高考下学校安全管理的挑战和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高考下学校安全管理的挑战和对策

摘要:新高考“走班制”背景下学校安全管理面临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学校应从以下方面提升管理水平:硬件上优化资源配置,借势转型升级以巩固技防;软件上突出人才引进的安全素养考评,加强学习培训提升人防;制度上加强统一领导,优化管理结构,加强交流借鉴;引导上凸显师生适应性转变,提升公共宣传效能。

关键词:走班制;安全管理;挑战;对策

“走班制”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等个性需要的前提下,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分类教学。与传统行政班的教学不同,“走班制”呈现出新的特征。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走班制”对学校安全管理的挑战,多管齐下,形成新背景下安全管理的合力。

一、实行“走班制”面临的安全管理挑战

(一)学校的安全压力

一是当“走班制”成为新常态,课程将更加丰富,教学班级自然相应增加,教室、实验室、活动室等学习活动场所的需求量激增,对学校提出更多的空间要求,在设备维护、安全基础设施投入、安全管理覆盖物理面积上,压力陡增。二是“走班制”使班级功能逐渐弱化,进而弱化了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归属感及荣誉感,学校原本的以班级管理为抓手的安全教育、管理渠道面临新问题。三是实施“走班制”后,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管理任务大大加重,学校现有的人力资源不足,原本的以行政班班主任为主体的安全管理责任分散到全体教师,对教师的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的要求更高。

(二)学生的安全隐患

一是“走班制”加大了学生罹患心理疾病的风险。虽然让学生有了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但高中生作为生理、心理都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缺乏相应的经验,在选课时难免会有失误,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同时,“走班制”可能降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深度和频度,较难形成相对紧密的人际关系,增添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难度。二是“走班制”要求学生更具自我控制意识,当班级“动起来”后,学生将忙于在各个教学班中奔波,如何进行高效学习,避免出现学习的无序混乱,将成为大部分学生的困扰,进而转化成安全隐患。

(三)社会的安全疑虑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高考则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节点,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利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新高考改革相适应的“走班制”改革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些地区处于观望状态,即使尝试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学校能否成功完成机制转变,公众对此心存疑虑,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教学改革的试验品。在这样的社会心态之下,“走班制”容易引发舆情危机。

二、实行“走班制”的安全管理策略

(一)基础:加强技防

一要立足于优化学校资源,构建安全技防网络平台。学校需要因地制宜地挖掘本校资源,通过科学谋划常用资源、合理盘活闲置资源,对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安全基础设施予以重新分割、优化,并合理安排课程顺序来提高利用率,达到充分发挥资源效益的目的。二要争取行政部门的支持,借用改革时机转型升级。学校现有的教室、图书馆、功能室、信息技术设备等硬件资源及其安全设施,是基于行政班模式设计、建造、使用的,该设施的不足将制约走班制的推广。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提供财政支持,加快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添置配齐教学用具,为“走班制”的顺利实施提供物质基础。

(二)关键:夯实人防

一要做好前期的借鉴学习。“走班制”在我国已有多年的探索尝试,在某些地区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新高考改革先行者———浙、沪两省市有了相关实践经验。在安全管理方面,我们要主动找寻可供学习参考的对象,结合各校实际,有效学习“走班制”的安全管理经验,避免走弯路,以便走稳、走好、走远,加快学校安全管理的适应与转型。二要积极完善安全管理模式。一是探索行政班和教学班双轨并行的模式。行政班主导德育和安全管理,教学班主导教学,二者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管理合力,提升一岗双责效能。二是探索班主任专门化、任课教师班主任化。“走班制”下,班主任的安全管理压力增大,把班主任从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专门负责班级的管理会大大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同时任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之外,也应该承担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三是继续深化平行结构的级部管理机制。年级组、部等机构分解安全管理的压力,构建安全管理的中介结构。三要着力提高教师的安全管理水平。学校师资队伍的水平是决定“走班制”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学校一方面应加大人才引进过程中安全管理素养的筛查,另一方面应创设新形势下安全管理技能提升的平台,包括鼓励教师开展讨论、交流心得、外出学习等,着力提升学校师资的安全管理水平。

(三)核心:领导、指导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学校可成立由校领导、行政办、教务处、德育处、学科教研组长、年段长、班主任、家长代表和部分优秀学生组成的选课指导委员会,落实好宣传动员、选课咨询、填写选课意向表、公布结果等阶段性工作,注意安全管理的多维渗透。二是转变教师安全管理观念。首先教师应改变传统安全管理观念,积极提升专业素养。其次教师应做好角色转换,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走到学生中去,成为成长的引领者、安全的守护者。三是教育学生适应新常态。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其对待“走班制”的态度与具体应对方式直接影响“走班制”的实施效果。要教育学生转变思想,主动接受并适应“动”的事实,包括同学的“动”、教师的“动”、课表的“动”,融入“走班制”的学习氛围中。“走班制”的流动性能使学生有机会发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学习伙伴,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课题研讨、学习活动创设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教学班的学习中感受集体的“温度”,摆脱在不同教室奔波的“孤单感”。四是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家长、学生对“走班制”的疑虑,源自对“走班制”缺乏实质性的了解。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等机会,向家长解读“走班制”相关内容;或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通报学校实施“走班制”的阶段进展和实时情况,在真诚、及时沟通的基础上,引导家长、学生正确认识“走班制”,以赢得他们的支持。

作者:刘中楷 杨永成 单位:泸州市泸州高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