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院校安全管理软实力提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安全管理软实力提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院校安全管理软实力提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智力支撑、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也是学校管理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高职教育是优秀文化的传承载体和思想文化的创新源泉,高职院校建设安全文化,是高职教育实现安全发展必须面临的新常态,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培养出安全素质较高的“能胜岗+能转岗”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实力内涵解析

(一)安全文化概念及其内涵

安全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观念、行为和物态的总和。从狭义来讲,特指围绕安全生产中人这个主体所产生的人文因素和人文环境的研究、控制成果。就学校而言,安全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它涵盖了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所有活动,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具有直接的作用。蔡元培曾指出:“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使被教育者能发展自己能力,完成其人格。”通过安全文化教育,可使学生清楚地知晓安全对于社会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的安全文化是学校物质安全文化和精神安全文化的总和,由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是安全管理的精神动力,主要包括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高职院校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既要精心打造学校的基础设施、设备质量、工作环境、生产条件等物质类文化,又要着眼培育安全理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工作作风等精神类文化。高职院校安全文化的本质在“化人”,即通过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二)软实力与安全管理软实力

20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SoftPower)概念,开启了软实力研究潮流。之后,专家学者从国家、地域、企业及学校等多个层面开展软实力研究,研究视角由宏观逐步向微观深入,其应用范围也从国际关系、国家战略等领域延伸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方面。高职院校的安全管理软实力反映了学校对安全工作的理想抱负和价值追求,是一种高境界和深层次的校园文化,是管理理念、规章制度、工作特色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主要通过校园文化的教育、导向、约束、凝聚、创新等功能,实现文化育人的价值。高职院校目前实施“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采取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等教学制度,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衡量高职院校安全管理软实力的文化建设必然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素质放在首位,唯其如此,才能使培养出的人才适应现代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要求。近年来频发的见诸媒体的学生实习意外伤害、实验室爆炸等事件,从表面上看是由于校企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但究其深层原因却是学校安全文化的缺失,具体表现在学校文化积淀不深、职教文化特色不明、校企文化融合不够等。因此,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培育安全管理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二、以文化建设提升安全管理软实力必须遵

循的原则高职院校提升安全管理软实力,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安全管理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高职院校以文化为引领提升安全管理软实力,必须明确和遵循以下原则:

(一)把握规律性,进行理念渗透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系统性工程,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高职院校应尊重学校和企业、行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有计划、有组织、按步骤从基础性工作起步,以文化为统领,在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安全环境等方面重点突破,并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系统推进。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打基础的工作,准确理解和把握校园文化的建设规律和实质,对保障师生安全和学校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高职院校提升安全管理软实力,首先要形成高度统一的安全理念。所谓安全理念,是指师生对涉及安全的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坏、是与非、对与错、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但安全理念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必须进行顶层设计,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师生以及安全教育和管理活动都应以培育安全理念为核心,按照既定总体规划自觉开展行动。在日常安全管理中,高职院校对师生大多采取刚性约束形式,力促其行为符合安全管理制度,但却时常发生制度执行不到位或管理失效的情况。高职院校要积极培育安全理念,将其作为种子孕育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人性化管理,推行亲情化服务,这样才能使安全理念在学生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注重科学性,突出人的发展

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广大师生处于主体地位。以文化提升安全管理软实力,高职院校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以人为中心,保护人的健康,尊重人的生命,突出人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安全管理软实力,其外在表现为有形的、可见的物化因素,内在表现为文化对师生员工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院校要深刻理解人的因素并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管理彰显“科学、人性、亲情”特质,安全文化软实力将在无形中得以大幅提升。人是安全管理中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安全文化的核心在于人的发展和成长。高职院校安全管理要体现人文关怀,根据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注重培育其人文精神,把安全文化活动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挖掘安全文化活动所蕴含的人文内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可通过宣传教育、技能培训、岗位锻炼等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安全能力。用先进的安全观念、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安全行为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育和规范,使他们不但全面掌握相关的安全技能,而且能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要重视学生心理安全教育,认真研究其心理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对其偏离安全的行为及时进行有力的纠正。

(三)强调实践性,做到有的放矢

培育安全文化是一个循序渐进并不断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的过程。高职院校建设安全文化,既需设计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又需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并尽力保持“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学校发展与个人追求”的协调一致。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管理设施不全、安全管理综合能力不强、师生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等现状,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要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安全管理实践出发,做到“科学定位、动态调整、准确把脉、对症下药”,把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发现问题、查找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工作有的放矢,不断增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培养自觉性,重在全员参与

广大师生是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者,提升安全管理软实力,其关键在于提高师生的安全文化素质。高职院校应紧紧依靠广大师生,激发其聪明才智,培养其安全自觉,使遵守安全成为一种内在的精神需求,并愿意投身于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当前,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虽然有着全面的、严格的、细致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在于师生良好的安全行为没有真正养成。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从培养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通过校园文化激发广大师生“重视安全、关爱生命”的内生力,力促师生自觉安全行为的实现。

三、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安全管理软实力提升路径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文化建设重点,高职院校提升安全管理软实力,应从以下方面整体把握并积极推进:

(一)培育安全理念,发挥文化引领力

安全理念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沉淀,是校园安全文化之魂,它反映了学校的安全哲学,其核心是对人类和平、平安的向往和追求,它积淀于高职院校及广大师生心灵中,其所蕴含的精神、思想和价值、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必将演化为安全管理软实力,助推学校安全管理水平提升。高职院校要重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坚持把安全文化建设当作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并视之与教学、教育和科研管理同等重要位置,要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引领功能,培育特色鲜明的安全价值观,并将其提升到高职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高度。高职院校要努力塑造富有鲜明个性和特色的安全文化,不断丰富完善安全文化的建设内涵,把安全文化融入学校文化之中,渗透到学校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积极推进安全价值理念的形成,并让安全价值理念内化为师生的共同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安全价值理念一旦形成,学校还要通过大力宣传,为广大师生自觉遵守安全规则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从而实现以“文”化人的目的。

(二)健全安全制度,发挥文化约束力

安全制度是安全文化生命之所在,是高职院校维持秩序、科学管理和规范行为的重要机制。邓小平曾说:“人与制度相比,制度更重要,制度有毛病,好人也要犯错误。”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倡导依法办事、按章办事,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和守纪意识。在进行制度建设时,高职院校应从理性的高度,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法治精神为指导,制定与法律法规无缝对接、体系完善、操作性强的内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约束力,逐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安全制度是高职院校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执行依据和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应涵盖教学、科研、教育、管理及服务活动中涉及安全工作的各个方面,符合学生成长实际,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高职院校可借鉴普通高校和优秀企业、行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注重师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并通过教育树立制度权威,让师生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安全文化建设既强调制度对安全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协调人际关系,重视对人的引导和感化,把长期形成的、具有校本特色的安全管理经验,提升到学校文化的高度加以定位,这样才能实现由安全制度层面向师生自觉行为层面的转变。

(三)强化安全行为,发挥文化执行力

安全行为是安全文化的动态体现,是学校文化中最活跃的形态部分。安全行为文化是高职院校师生对于安全问题的个人响应、情感认同以及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安全行为表现,包括安全行为准则、师生安全素质、安全精神面貌等。安全行为是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也是安全文化引导的自然结果。人的文化行为多靠文化来影响,安全文化行为也是如此。安全行为文化是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安全文化的主要目标。高职院校要通过对安全活动中各种与安全相关的人的行为规律的揭示,有针对性地建立起科学的安全行为激励理论,并应用于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合理地发展师生的安全活动,实现高水平的安全学习、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安全服务和安全生活。加强安全行为建设,是对青年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既体现在影响和熏陶方面,也体现在行为规范和塑造方面,可通过规范的教学教育学生,也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示范学生,更可通过自我修养教育限制学生。要促使安全行为文化的形成,高职院校需努力控制师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安全失误,同时对安全行为进行有效激励,长此以往,会实现高度的安全文化自觉和自信。

(四)营造安全环境,发挥文化影响力

安全环境是安全文化的物质载体,安全环境文化是高职院校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安全基础设施、安全管理系统,安全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以及科技安全的效能、效益、效果,师生的学习、生活和生产条件、工作环境等。完善齐备的物质设施是学校实现安全管理的基本条件,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园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校园消防、物防、技防投入,并依靠安全技术进步和改造,不断提高安全技术和产品现代化的程度。同时,高职院校还可利用网络媒体如“微媒体”或“自媒体”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分享和弥散功能,引领师生对安全文化从粗浅感知到入心、入脑、入行,把安全文化建设成果投射氤氲到每位师生身上,用安全文化的影响力来引导广大师生对安全的敬畏,来唤醒对自己及他人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追求,有效促成安全管理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

作者:吴建强 单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