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的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围绕采煤工作面的人、机、环境三要素,就如何有效进行安全管理与预防安全事故发生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技术措施;有效性
0引言
矿井采煤工作面良好的安全状况及工作环境,是保障现代化矿井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多老矿井由于采掘时间增长,煤炭资源临近枯竭,开采深度越来越大,实际采煤作业面的客观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呈现出复杂走向趋势。不仅地质岩层构造越来越复杂,且在狭小的现场作业空间还要克服温度高、视线差、机械设备多等因素,这给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尽管近年来矿井上下对安全管理广泛重视,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和提高了安全管理成效,但采煤现场的作业职工还是不得不时刻面临着顶板、瓦斯、机电设备、煤尘、水灾、火灾等危及自身与他人生命安全,也危胁着矿山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频频发生的安全事故,因而急需矿井管理者破解安全管理瓶颈问题。在此,结合自身实践工作经验,就采煤工作面如何进行有效安全管理及预防安全事故发生采取的相应有效技术措施进行研究,以期共同为促进矿山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参考资料。
1如何在采煤工作面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据观察,经过这些年对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矿井基本已形成了一整套非常成熟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办法和条例。比如正确放炮的操作流程、怎样进行敲帮问顶、如何进行瓦斯浓度超标检查与防范事项等。但工作面安全事故还是频繁发生,除了违章指挥、野蛮操作等诸多因素外,重要的是大多矿井对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表现出管理过于教条、机械和僵化。对采煤工作面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
1.1正确认知影响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三要素
要想从源头、从根本上预防或减少采煤工作面的安全事故发生,首先需矿井管理者找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点要素。大量现场安全管理实践表明,不管采煤工作面再复杂变化,影响其安全管理的要素构成,还是主要体现在人、物(机电设备)和环境三方面因素上[1]。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而非独立存在的,只要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了纰漏,都会导致采煤工作面安全事故发生。因此,矿井管理者必须树立起全局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科学管理理念,对采煤工作面实施协同、协调且保持步调一致的安全推进工作,促使现场安全管理形成合力,从而取得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整体成效。
1.2建立人机环境为主体的安全体系指标评价
针对具有复杂多变人机环境的采煤工作面,矿井管理者需建立起系统性安全指标评价,深入详细评价影响作业现场三要素的子因素,如:人员的缺陷,包括安全知识懂得少,安全操作技能水平差,安全意识淡漠,常在作业过程中抱有侥幸、逞强和从众心理,疲累工作等;物的缺陷,包括有设备维检不到位,设备带病作业,设备配备不达标等;环境的缺陷,包括井下照明不符合要求等。这其中还包括有现场信息的不对称、传达不及时,及管理层的违章指挥、冒险作业等。按照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危及采煤工作面作业的不安全行为、状态及环境进行严格的安全指标体系评分,并综合现场评价实际情况,分析优劣,得出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薄弱环节,进而改进。
1.3创新工作面的安全措施促进管理成效大幅提升
煤矿安全事故统计资料表明,发生在采煤工作面大约80%以上的安全事故中[2],人占据主导因素。因此,安全管理重中之重应放在预防和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诱发事故因素分责任与非责任两种类型。其中:非责任事故主要由于自然灾害造成,有很大不可预测性,受现阶段科技水平限制,尚不能进行有效防范。责任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如:违反操作规程、违章指挥、冒险作业、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等,可通过系列预防措施减少事故发生。因此,矿井管理者必须针对职工年青化、经验不足、文化程度不高、学习及接受新知识能力都低等客观因素,创新安全管理手段,比如: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将培训课堂搬到工作面现场进行,考核也以现场操作为主;积极推进“师带徒”活动,做好包技术培训、包操作规范、包现场监护的“三包”责任;选取身边安全事故作为理论教材案例,提高职工参与积极性,使其不仅可学习安全知识又能受到实质性警示教育;还有员工喜闻乐见的安全漫画等形式。又如在安全制度考核方面,实行“四位一体”挂钩考核制度,即:三违人员受罚的同时,所在队长、书记和当班互联保人员进行25%的挂钩处罚;发挥家属监督督察作用,签订单位、员工、家属三方安全联保责任书,邀请家属共同学习安全知识,营造支持安全的浓厚氛围;再如,对设备及环境的安全管理举措,进一步完善设备维检制度,比如:实行包运行、包检修、包维护和定责任人的“三包一定”包机责任制,保证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实施设备100%跟踪监督考核与落实整改,保证完好全运行等。
2在采煤工作面有效采取预防安全事故的技术措施
梳理中国近年煤矿事故的统计资料可发现,矿井采煤工作面发生的安全事故中,顶板事故发生频次最高,其次是瓦斯爆炸,还有水灾、火灾等事故发生。因此,除上述创新管理举措外,矿井管理者还得围绕人机环境复杂多变的采煤工作面,对评价出的可能出现的不安全行为、状态及环境,同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进行有效处理,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2.1防治顶板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
要加强对工作面的矿压监测,通过各种矿压预测方法,确保工作面不出现冒顶。特别是在作业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工作面的异常环境情况,如:听见顶板发出闷雷声响,看见顶板有掉渣的“煤雨”,片帮煤增多,新生流水的裂缝,顶板有脱层现象,及支架松动等。这时应积极落实好工作面的敲帮问顶制度,提前做好支护工作,同时严禁工人在无支护空顶区操作,防止顶板意外冒落导致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和生产中止等事故。
2.2防治瓦斯爆炸发生的技术措施
特别是老矿井的采煤工作面,开采深度越深,瓦斯涌出量也越大,爆炸的危险系数增高。矿井管理者务必高度重视,特别要注意瓦斯易集中的工作面上隅角、采煤机附近、顶板冒落等处,做好工作面通风管理,及时冲淡瓦斯与粉尘浓度,同时应采用预警机制及其它防护措施,加强瓦斯检测,加强职工责任心,推进先进技术设备的引用,从而防止瓦斯大量积聚在工作面空间里,发生意外事件。一旦工作面聚有大量瓦斯,要及时做好抽放、密闭和加大风速等措施,从源头化解对危险。
2.3防治水灾火灾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
全面深入了解工作面的水源分布特征,预测水量,评估危害,合理安排排水措施,加强对水灾害的防治;加强作业面电气线路安全管理,采用煤自燃报警机制,根据工作面具体情况,采用喷雾或洒水的合适除尘措施,避免引起火灾事故。
2.4防治工作面安全事故的其它技术措施
要确保作业面各种电缆电线机电设备的完好运行;要及时做好支护移架,支架不漏液、不串液、排成一条直线,偏差不得超过正负50mm,中心距偏差不能超过正负100mm,顶梁与顶板最大仰角小于或于7°[3],前梁接顶严密,不挤不咬,架间空隙在200mm范围;刮板运输机应保持与支架煤壁平直排列,巷道净高应不小于1.8m,行人侧宽度应不小于0.7m[4];割煤时运行前,强化安全检查规定的落实;运行中,要根据要求严格按割煤操作基本要求进行割煤,并加强对意外事故的预防;工作面要做到文明生产,巷道无积水、无浮渣及杂物,吊挂牌板整齐,板面干净,填写清楚正确。材料设备有标志牌且存放整齐,行人跨越输送机地要有过桥,小绞车要有牢固的压戗柱或地锚等。
3结语
随着矿井开采年份增长,采煤工作面环境越来越复杂,要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矿山经济效益,还需广大矿井管理者在工作实践中围绕采煤工作面的人、机、环境三要素,多摸索,多总结,针对现实状况,探索出更多适合自身矿井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及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从而确保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促进矿山事业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必应.浅谈煤矿复采工作面顶板管理[J].安全与健康,2009(11):22-24.
[2]陈娟.近十年来我国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及启示[J].煤矿工程,2012(3):137-139.
[3]张国刚.浅谈如何加强综采工作面的管理[J].中国科技财富,2010(10):39-40.
[4]吴联文.加强顶板管理保证安全生产[J].煤矿安全,2002(5):17.
作者:王志亮 单位:西冯街煤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