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模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医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模式

【摘要】医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储备有利于自身健康和未来的工作需要。获取学生食品安全知识需求后,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讲座、建立通讯平台、让学生参与到食品安全生产监督中等多种模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对食品安全有一个立体认识。

【关键词】医学生;食品安全;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具备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既是维护自身健康的需要,也是未来从事医疗卫生事业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1]。作为医学院校,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成为大众健康的守卫者,应该对食品安全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在工作中指导他人。然而,通过对海南医学院学生食品安全知信行调查发现,学生食品安全知晓率仅有62.81%,多数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尤其是未接受食品专业知识教育的学生[2]。这结果提示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对学生进行更专业、系统、全面的食品安全教育,以丰富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其食品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也为今后在工作生活中对患者及周围的家人朋友进行扩大影响提供知识储备。

1医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现状

医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是强化医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加强自身健康维护的重要环节之一。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大学生在中小学生阶段的食品安全教育被更为现实的中考和高考任务所压缩,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进入大学阶段,很多医学生仅依赖于学校开展的食品安全知识讲座、网络等途径获得相关知识,故很多学生食品安全知晓率低下。徐上知等研究发现石河子大学医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回答正确率为57.7%[3]。张中对昆明医学院学生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比较关注,但食品安全专业知识较为匮乏,知晓率为59.52%。由于学校食品安全教育的缺失,使得学生大部分通过网络、杂志及口口相传等方式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易受到错误宣传的舞蹈,在食品安全认知上存在误解和偏差[1]。大学生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识多寡对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消费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大学生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识越多,食品安全意识会越强,食品消费习惯会越好[4].如海南医学院学生经常光顾街边无证摊位。这点在徐上知的研究中也有相似结论。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生的安全隐患,也有碍于培养医学生正确的饮食行为习惯,将会为后续的医疗工作及医疗过程中的饮食指导带来相关负面问题。总之,当今医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较为关注,但因缺乏相关方面知识,防范意识和能力还很弱;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加强对医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培训势在必行。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的传统的讲座之类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多渠道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是未来食品安全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必行之路。

2医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实践

2.1解医学生食品安全需求

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访谈等方式了解医学生的食品安全知信行基本情况以及学生对食品安全教育的需求,调查发现有87.37%学生愿意主动接受食品安全教育,随着新媒体的日新月异,从教育方式来说很多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的方式接受食品安全教育[5]。前期的基线调查为后期有针对性的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提供理论支持。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讲座不能满足学生需求,需要食品安全教育工作者也与时俱进地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工作。这给高校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根据学生需求,海南医学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医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学生在此过程中也受益良多。

2.2医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的实践

2.2.1开设选修课,提高医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考虑医学生除了预防及健康相关专业接触食品安全课程以外,其他专业并未接触食品安全相关课程,我们开设一门面向其他专业的食品安全与健康的选修课。选修课采用传统的讲授和CBL、PBL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同时和食品安全热点问题相结合,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和兴趣性。如将目前网络或者微信上流传的相关食物造假(如“假海苔”“假肉松”等)的谣言让学生辩论以分辨真伪,并就如何鉴别相关食物展开讨论,得出结论,让学生明辨是非的过程掌握相关知识,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更好的应用于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2.2.2开展食品安全讲座,提高学生维权意识多数医学生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都会自认倒霉,很少有人主动向消协或相关部门投诉,这说明学生需要更多地了解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6-8]。考虑到学生的维权意识薄弱,故邀请食品药品监督一线的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结合执法过程中真实案例及涉及相关法律问题给学生详细解析,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合理地维权。感同身受的现实案例提高了学生对枯燥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兴趣。2.2.3利用通讯技术,及时了解和解答学生的疑惑网络和通讯的飞速发展,也为食品安全教育带来便利。食品安全的宣传除了传统的讲座和知识的讲述,还可以借助现代通讯网络、手机移动终端等新途径进行。能够巩固课堂教学,拓展学习空间,弥补了课堂教学课时受限的不足,克服面对面的心理害羞限制,可以将师生互动拓展到课堂以外[9,10]。网络平台既可以新讯息,介绍本领域最新发展研究动态,还可以答疑解惑,与学生交流互动[11]。我国的媒体对于食品安全的宣传,更倾向于报道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为了引起新闻效应,经常会夸大报道,甚至为了引起民众的强烈反响会做出一些不实报道[12]。比如近年来的所谓的“假肉松”“假大米”等不实报道短时间大面积扩散,不仅严重误导消费者,而且刺激、引发公众的恐慌情绪,其负面效应不可低估。食品谣言的产生和迅速传播,除了公众长期以来积累的不信任感外,伪科学盛行、公众食品科学素养存在短板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13]。因此,谣言的盛行也从侧面反映医学生的食品安全素养的匮乏,这些伪科学让学生难辨真伪。在教学之余,教师通过qq、微信等手段及时就出现的问题给学生进行解答,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不安,也丰富了学生辨识食品的相关知识。食品安全教育让食品谣言失去生存的土壤,谣言自然就无以为继。为了让学生了解市面食品安全现状,教师还通过微信和qq及时将国家及各级食品药品监督局的食品安全政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风险监测、食品预警、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等信息推送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市面上食品的合格率及出现的问题,在购买食物时懂得如何取舍,在长时间的这种安全知识的熏陶之下,他们的安全意识慢慢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学生还会就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向老师提问,老师同样会通过微信或者qq及时答疑解惑,加强师生交流同时,也让其他同学间接获得相关知识。2.2.4学生参入式开展食品安全监督,为自己的食品保驾护航学校食堂作为一个密集人群用餐的机构,往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隐患,一方面为了强化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督,另一方面,为了锻炼学生,在选修课上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自行选择题目,自行制定检查或者检测方案,对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或某类食品进行监督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和食堂管理人员一起参与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督,尤其是要对食堂原料的采购与验收、贮存、加工、销售等方面中可能引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督管理,严把食品原料采购关卡,规范原料储存,严格落实食品原料索证索票制度,做到有帐可查,有证件票据可验,减少学校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14]。一方面,让学生在过程中了解食品监督的流程及食品监督应该重点把握的环节,同时,也对学校食堂起到监督完善的职责,为自己的食品保驾护航。与此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岗位胜任力。2.2.5组织学生参观农产品基地或食品加工基地,让学生了解食品种植、生产加工状况学习日本的食品安全教育模式,组织学生参观农产品基地或者食品加工厂并进行现场解读,讲解农产品种植、生产工艺流程,尤其是谷类和蔬菜的种植、加工技术和经验,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品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企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监管。在选修课环节,组织学生前往农垦、椰树、可口可乐等大型管理规范化的公司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对工厂的食品生产及管理有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的同时,也让学生对食品的加工技术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隐患的环节及如何控制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宣教干预能提高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并培养正确态度,有积极作用,值得在各大高校推广[15]。尤其是多种模式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变化和尝试体会不同角色在食品安全环节中的作用,就会对食品安全有更深的体会和认知,这样也便于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和直观。医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其对食品安全的知识、态度、行为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健康,也会对其家人及未来的患者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何更好、更实效的开展医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前进。

参考文献

[1]张中,何燕.对医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法探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8(4):81-83.

[2]方桂红,詹达谋,杨雪.海南医学院大学生食品安全知信行调查[J].轻工科技,2015(11):113-115.

[3]徐上知,付蕾,牛冰,等.石河子大学医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1):54-56.

[4]田永胜.医学院校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与消费行为研究——以广东省五所医学院校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17,35(6):86-90.

[5]刘凤银,凌天娇,彭建柳,等.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研究[J].现代食品,2016(24):1-3.

[6]黄燕鹏.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

[7]逄志龙.经济法视角下的学生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问题探讨[J].经贸实践,2016(16):44.

[8]褚盼盼,陈月桃,任益平,等.大学生食品安全KAP现状及干预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4):88-91.

[9]芦起,余加林.微信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0):9.

[10]耿成燕,刘晓芳,姜丽平,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多元化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和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6(11):1112-1115.

[11]高婷婷,杨婉霜,王展霞.我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完善措施[J].食品安全导刊,2016(15):32.

[12]周波,郭连营,张卓,等.适应我国食品安全和营养工作新形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3):280-282.

作者:胡春凤 方桂红 詹达谋 王雪瑶 单位:广州中新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海南医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