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辅导员就业安全教育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发展、升级和推广,新时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就业机会、就业质量发生了很大改变,影响毕业生安全就业的因素更多元和复杂。辅导员要在自媒体环境下,充分分析就业安全问题及原因,从树立正确观念、加强家校联系、做好就业指导等方面切实做好安全就业教育,保障毕业生安全就业。
[关键词]自媒体;辅导员;就业安全教育
一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求职中的安全问题
1人身安全问题
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辨识能力有限,加之求职心切、渴望成功的心态影响,极易受不法分子的利诱和利用。一些违法组织和个人在自媒体平台伪装身份,经过包装的虚假消息或通过熟人介绍工作为由,将大学生引诱到违法组织中来并通过控制人身自由、洗脑教育,甚至人身安全威胁等方式,在大学生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逼迫或煽动大学生做违法违规之事,严重危害着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安全,影响着社会稳定。
2财产安全问题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财产安全问题,一类是一些中介公司或用工单位巧立名目收取费用,以介绍工作、提供咨询、保证就业为名,收取包括置装费、培训费、资料费、保证金等各种费用,并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使学生蒙受经济损失。另一类,是以微商、网络直播为主的诈骗形式,夸大同学、朋友做微商、视频直播的成功案例,向求职的大学生宣扬“工作轻松、赚钱容易”的状况,引诱大学生以交会费、购买商品等投资方式加入组织,结果商品卖不出去或直播无人打赏而损失惨重。
3信息安全问题
一方面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漏洞,攻陷招工部门网站或自媒体平台,从中窃取网民的个人信息,并将个人信息非法倒卖给各种私人组织或机构,助其实现强行推销的目的,或进一步通过电话、网络设计骗局,引诱大学生本人及家庭上当受骗,引发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网络上浏览或收集就业信息时,不注重保护个人隐私,随意在网络平台下留下个人信息,此外,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媒体平台者都是自己“朋友圈”的同学、朋友,信息可靠性高而放松警惕,任意出借或透露身份信息给别人,结果个人信息被盗用造成不小经济损失,近年来屡见报道的连环校园贷事件就是此类信息安全的典型案例。
4心理安全问题
对欠缺个人职业规划、缺乏真伪辨识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大学生而言,面对多元化思想、多样化选择,感到烦躁焦虑,无所适从。有些大学生由于不恰当的个人比较而低估自我能力,出现自卑心理,而有部分学生,因个人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求职技巧,在求职中屡屡碰壁,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和自暴自弃的情绪,甚至有学生在遭遇不法侵害而导致个人合法权益受损时,极易引发求职挫败感,从而出现拒绝就业、拒绝接触社会等逆反心理。
二自媒体环境下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全的因素分析
1高校毕业生个人原因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心态影响着他们对就业信息的接收和判断。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或面临求职时,容易受到就业形势的影响及自媒体平台就业创业个案的刺激,在追求工作轻松稳定、福利好待遇高的就业观影响下,出现急于求成、渴望成功的求职心态,不少毕业生不顾个人自身条件、不甄别信息真伪,在网络的信息海洋中迷失了方向,引发安全问题。此外,在面对自媒体提供的庞杂就业信息时,缺乏辨识、分析能力,当遭遇不签合同、控制人身自由、克扣福利待遇等损害个人利益的事件时,由于缺少维权意识,大学生不懂也不敢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或是以忍耐的态度纵容这些侵权行为,为自身求职埋下极大安全隐患。
2毕业生家庭原因
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成员关系及就业期望等会对个人的就业选择产生影响,一方面,很多家长由于教育成本的重压,抱着望子成龙的心态,对子女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对毕业生找工作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部分学生背负沉重的社会、家庭的双重压力,容易产生厌世、避世的想法或手段。另一方面,很多家庭,尤其农村贫困家庭,不熟悉甚至不懂使用自媒体平台,不了解学生通过何种渠道接触到的就业信息,因此无从判断这些渠道和信息的合法性,即使家长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常识,由于缺乏与学生及学校的有效沟通,不能对毕业生求职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及时发现、协助解决,忽视学生所承受的就业压力、心理落差,当发生学生就业安全问题时,容易把责任归结到学校教育、老师指导不到位上。
3学校教育的原因
各高校一直将安全稳定工作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和维护学生安全,从设置安全教育课程到班级安全主题班会,从校园网时时宣传到宿舍安全知识学习,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校园的各个方面,但毕业生人身安全、财务安全和就业安全等问题仍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出高校安全教育仍有漏洞,除了学生自身防范意识薄弱的原因外,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偏颇、方法欠缺,安全教育说教多实操少,就业安全尤其网络求职安全涉及少、对校外实习和求职的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受限等问题,使得安全教育效果有限。
4国家政府部门监管的原因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整治措施和长效管理机制、处罚态度力度不够强硬等漏洞,在大学生喜欢的自媒体平台上不实招工信息,吸引涉世未深、缺乏防范意识的大学生关注,进一步对其实施诈骗,或是通过自媒体平台宣扬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意图动摇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尽管政府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封网、罚款及其他行政处罚,对自媒体平台相关团体和个人起到一定震慑作用,但有部分不良组织和个人抱着侥幸心理,伪装身份另起炉灶,对大学生安全就业造成新的威胁和不稳定因素。
三自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全教育的思考
1引导高校大学生要树立正确就业观,增强自身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在求职过程中,高校大学生要培养良好就业心态,充分做好“内外”准备,“外”准备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证书、奖状、科研成果以及其他求职资料等显性材料。“内”准备包括求职心态、知识体系、就业信息、道德品质、综合能力等隐性实力。为此,在自媒体环境下,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强化自身内外修养,增强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和影响,通过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就业实力,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在求职中学以致用,面对自媒体平台提供的多样化就业信息,学会运用媒体资源和自身社会关系提高判断能力,注重就业信息的筛选和甄别,注意个人和家庭信息的保护。同时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了解国家在就业创业方面相关制度、法规、政策等,遇到欺诈、违约等不良事件时,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加强毕业生家庭与学生的沟通,为学生安全顺利就业提供支持与动力
高校大学生因个人能力差异、家庭期望不同及就业环境变化等主客观原因,在求职中承担了不同程度压力,容易出现情绪起伏、心态不稳定的情况,此时,家庭需要通过面对面聊天、电话沟通,甚至使用微信、QQ等自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关心和了解他们的求职意愿、求职进展及心理动态和遇到的困难问题等,尽己所能帮助毕业生解决实际困难,利用家庭成员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帮助他们判断就业信息真伪和分析职业发展前景,提供可参考意见,同时还可依托家庭的社会关系网协助毕业生收集可靠就业信息,争取更多就业资源,助力学生就业。但在沟通过程中,避免因过度关心而增加毕业生的心理压力,引发他们失落、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此外,家庭成员可以充分沟通和协商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就业选择,为学生在择业、就业方面提供意见和参考,为他们出谋划策,及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和情感支撑。
3结合就业指导做好毕业生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首先,在就业指导中增加安全教育比重。系统传授安全常识,使用课堂讲授、校园网平台、就业相关APP、自媒体平台等渠道,实现安全教育线上线下无缝连接,并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实操演练和其他大学生喜爱且乐意接受的方式,将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安全教育做到入脑入心。其次,辅导员要多方面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为学生安全顺利就业保驾护航。借助校园的网络技术和平台,时时关注就业信息情况,及时为毕业生做好把关工作,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对就业信息进行求证、核查,及时举报、剔除虚假信息,确保毕业生的信息安全。同时辅导员还要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互动性强、不受时间空间制约的优势,构建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讨论群、网络直播等形式,加强与毕业生的联系,进一步开展就业指导跟踪,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结合毕业生求职中的问题,在线开展团体和个人咨询,提供针对性就业指导、疏导毕业生心理压力,在毕业生遭遇就业安全危机时,主动出面调解,协助毕业生合法维权,以保障毕业生安全就业。
参考文献:
[1]李芹燕.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策略探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4(2):89-92.
[2]郑恒毅,王伟,刘瑜.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12-218.
[3]翟云秋.高校大学生就业安全及对策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102-104.
[4]张继延,白泽朴.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探微[J].高等农业教育,2010(7):86-87.
作者:覃柳云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